技能集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3 00:24:57

技能集训总结

技能集训总结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已经颁布,并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现将劳动部《关于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部门实际,参照以下意见,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

各级劳动、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工作,要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精神,制定本部门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的计划,指导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职业教育法》的精神实质。要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积极参加劳动部举行的《职业教育法》知识竞赛活动(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二、以《职业教育法》为动力,加大职业技能开发力度。

各级劳动、教育部门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围绕年初全市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任务要求,全面检查、总结上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明确下半年的工作目标。特别要把企业职工培训、社会失业人员和下岗待工人员转岗、转业培训工作列为全年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切实把职业培训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我市技术工人队伍结构。

三、推进职业技能开发集团建设。

组建职业技能开发集团,将培训、鉴定与职业介绍、就业实行一体化运作,是发挥劳动部门优势,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推动职业培训与劳动就业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各区、县劳动部门要加紧制定本地区建立职业技能开发集团的方案,年底前完成集团的组建工作。

四、在优化、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技工学校的改革步伐。

今年,为适应首都经济建设的要求,根据各行业、企业发展的规划、目标,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我市进行了优化、调整技工学校布局的工作。各局、总公司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已分别提出了技工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调整的方案。下半年,要抓紧做好方案实施工作。对所属技工学校的调整工作,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并注意总结经验,使调整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技工学校发展的作用。年底之前,我市将对调整后的技工学校进行登记注册,各局、总公司要根据全市统一布置,做好技工学校注册登记的组织工作。

职业能力测试招生改革试点校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的职业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各技工学校要进一步探索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特点,依托于行业、企业的特点,加强校际间的联合办学,发展与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办学,使技工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一条密不可分的纽带。

五、做好职业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核和布局规化工作。

开展技术等级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为广大劳动者提高技能,增强其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办学优势,进一步规范其培训行为,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对开展技术等级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并开展注册登记工作。各区县劳动部门、各局、总公司要按照市劳动局的布置,集中时间和人力,做好职业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核和登记工作,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做好职业培训机构的布局规化。

技能集训总结篇2

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进程

——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工会 张辉)

企业要发展,人才战略要先行。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11月,省委、省政府也发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全面提高企业技能工人队伍素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业化技能工人队伍,逐步解决技能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够通畅、培养体系不完善、技术技能素质不高、技能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断档,收入水平较低等问题,更好地为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支撑。本文以白银有色集团开展新时期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为主题,对其改革举措和改革成效进行了调研。

一、职工队伍总体状况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新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曾经创造了铜流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独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60多年来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营业务为铜、铅、锌、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加工及贸易,涉及国内、南非、秘鲁、哈萨克斯坦、刚果(金)、菲律宾等多个地区,是具有深厚行业积淀并初步形成国际布局的行业领先、整体上市有色金属企业。截止2018年6月底,集团公司共有职工14782人,其中男职工11697人,占职工总数的79.1%,女职工3085人,占职工总数的20.9%,因公司属生产型企业,男职工占比较高。

——年龄结构:30岁以下1771人,占职工总数的12%,31-40岁2620人,占职工总数的17.7%,41-50岁7431人,占职工总数的50.3%,50岁以上2960人,占职工总数的20%,年轻职工比例偏小,老龄化现象凸显。

——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84人,本科学历189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3.4%,大专学历2476人,占职工总数的16.8%,中专及高中学历6051人,高中以下学历4281人,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9.8%,职工队伍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职称结构:专业技术人才302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4人,副高级职称346人,中级职称818人,初级职称1825人),占职工总数的20.5%。

——技能等级结构:技能人才4148人(其中高级技师226人,技师936人,高级工2553人,中级工364人,初级工69人),占职工总数的28.1%。

二、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技能工人是一个社会地位比较高,受人尊重的职业群体。但勿庸讳言,现实中企业技能工人的近况并不尽如人意,其社会认同感不够高,一些技能工人的职业自豪感也不够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企业技能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狭窄,单一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缘由。主要表现在:一是求知欲强,一线技能工人越来越认识到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与提升工资收入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正向关系,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普遍强烈,一线岗位技能工人缺乏网络学习平台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平台;二是晋升难,按照现有职业技能标准划分,技能工人晋升主要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级等级体系,由于要求技能工人必须具有第个等级相应的工作年限才能晋级,晋升条件比较苛刻,因此通过提升技术获得晋升的机会有限,形成了技能等级结构严重不均衡;三是跨界难,现实中,企业技术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不挂钩,干部和工人的身分界限尚未从制度上打破,技能工人向上晋升空间小,工人即使技能水平再高也很难跻身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行列出现所谓“天花板”现象;四是出彩难,技能工人与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相比,获取和占有资源有限,缺少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也缺少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人生出彩的机会相对偏少。这些因素阻碍了企业技能工人的成长通道,影响了技能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也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中主体要素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紧贴企业实际,安排部署到位。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结合企业现状,2018年2月份由白银集团公司工会牵头、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等部门配合制定了《新时期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经集团公司一届五次职代会通过,由党委发文安排部署。《方案》明确了公司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举措和实施方法,共罗列了20项改革举措,明确了责任部门。各项举措以公司转型升级对技能工人队伍的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不适应技能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以提高技能工人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构建终身学习长效机制为基础,坚持推动企业发展与促进技能工人全面发展相结合,普遍提高技能工人技能素质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相结合,继承传统有效载体与创新方式方法相结合,着力破除束缚集团公司技能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技能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工人队伍,培育造就更多工匠人才,为实现绘就的美好蓝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集团公司“1336”战略目标和“六个并重”转型发展,更好的发挥技能工人队伍主力军作用。

(二)组织措施得力,任务分解到位。为确保集团公司新时期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成效,靠实责任,主动担当,抓实抓好,2018年5月份,公司党办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新时期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针对《方案》所列20项改革举措逐一明确了相关工作牵头部门、负责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明确了2018年各项改革举措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指标和取得的实效,工作牵头部门涉及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团委、科技发展部、信息中心、财务部、预算部、安全管理部、劳研所11大部门,责任单位为公司41个二级单位。

(三)工作有序推进,改革初见成效。

1.加强和改进技能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强化和创新职工队伍党建工作。集团公司制订了《党组织工作活动基本规范》并得到有效落实,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做到了规范化;发展党员工作在公司《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手册》的指导下,发展程序得到整改,并逐步规范,通过“双向培养”活动把362名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85名生产经营骨干发展为党员,其中生产一线工人51名。公司所属各分子公司党委(总支)和402个基层党支部全部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共有10901名党员参加了民主评议。

——突出技能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各单位党委(总支)始终把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了立体宣贯格局,集中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工作会议,及时制定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意见》《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广播、简报、宣传栏、黑板报等推送学习“劳模风采”、工匠精神、道德模范专题,为全公司党员干部配发学习辅导资料及学习笔记,制定《理论宣讲活动实施方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宣讲方案》, 31个基层党委(总支)班子成员深入车间宣讲,402个基层党支部书记深入班组一线宣讲,两级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深入群众宣讲,学习宣贯实现了对厂矿、车间、班组、岗位技能工人全覆盖。

——创新面向技能工人的工会工作。“组织建设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维护权益法治化、服务职工立体化、发挥作用实效化”的“五化”新型工会逐步形成,使工会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

2.构建技能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创新并丰富技能工人教育培训形式。为促使集团公司培训工作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结合集团公司培训工作实际,对原《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定下发了集团公司《2018年培训计划》,增加了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和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细化了培训费用管理流程,培训费用每年按上年度员工工资总额的1.5%~2.5%计提,用于本年度员工培训费用支出,专款专用。同时从各分子公司年度培训费用中计提30%用于集团公司级的各类培训费用,并对各分子公司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和培训费用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2018年组织开展通用工种和行业特有工种“初、中、高级工职业技能培训”、“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共计139人;“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培训”共计30人;依托市安监局、市质监局举办特种作业操作司炉、水处理、压力容器、爆破作业等方面的取证、复审培训,共计2079人。

——改进技能工人技能评价方式。针对未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的职业(工种)集团公司核心岗位职业(工种),修订完善了职业技能评价企业标准,同时制订了集团公司《技能人才评价实施方案》,采取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集团公司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集团公司技能人才全方位、多元化评价,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通道,推动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2018年以席江“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王玮“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少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和创新团队技术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集团公司主体工种、关键工艺、重点专业培养“创新型、工匠型”优秀高技能人才,支撑公司传统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有李少坤、王晨、孙清华、崔云海4名同志获得“铜城工匠”称号;组织开展了通用工种和行业特有工种初、中、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 共涉及11家单位139人。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共申报31人,鉴定通过23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共申报77人,鉴定通过54人。

3.运用互联网促进技能工人队伍建设

——建立技能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集团公司结合实际,制定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可行性报告》并立项实施。

——打造网络学习平台。为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促进员工培养发展,传递公司发展动态,满足技能工人个性需求,建立了“白银有色人才”、“党建组织”、“白银有色工会”、 “白银有色共青团”、“白银有色安全管理”等微信公众号,为培训引领、政策咨询、各类人才事迹、政策法规制度宣传、安全警示教育等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提高技能人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和能力。

4.创新技能工人发展制度

——拓宽技能工人发展空间。根据2018年甘肃省职称改革要求,公司下发《201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以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对已转岗到生产、科研、管理等技术岗位上的高技能人才,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凡符合工程系列评审条件的均可通过考核认定或评审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大力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开展公司两级立项劳动竞赛132项,其中公司级37项,厂矿级95项;10月份,围绕公司预算新目标,在全公司开展了“决战四季度、决胜新目标”主题劳动竞赛,向省总工会申报立项重大工程或技改项目劳动竞赛1项。各项劳动竞赛,大大促进了公司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6—8月份组队参加了2个工种的全国比赛省级选拔赛和1个工种的省级一类比赛,承办了4个工种的省级二类比赛,举办了9个工种的公司级比赛,参赛人数383人,通过比赛有13人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27人获得省技术标兵称号、95人获得省优秀选手称号,25人晋升了技术等级。围绕公司级以上级别技能大赛带动各二级单位举办了26个工种的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场次不少

于70场,人数达到1800人。2018年举办公司级及承办以上各级别职工技能大赛在工种、参赛人数方面均突破以往,职工的技能素质普遍得到大幅提升。

——加大对职工创新创效的扶持力度。截至9月底,集团公司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新产品、新技术11项,其中有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月份申请专利118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围绕公司发展战略,针对生产工艺技术难题、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2018年共征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操作法55项,择优推荐19项成果参加了第十届国际发明展,取得了3金、10银、4铜的好成绩,公司为获得金、银、铜奖的各个项目分别给予30000元、20000元、10000元三个层级的奖励;推荐5项参加省第十一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推荐36项参加白银市第三届优秀职工创新技术成果评选。

5.强化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力度。集团公司从各分子公司年度培训费用中计提30%用于集团公司级的各类培训费用,并将各分子公司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和培训费用使用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公司工会监督培训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用好用足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社通〔2017〕275号)要求,对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累计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的职工按照技能等级申报了技能提升补贴。2017年,集团公司共有177名员工申领了技能提升补贴,共计34.05万元;2018年,集团公司共有100人可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共19.55万元。

——完善技能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他们学技术、钻技术、干技术,持续挖掘和发挥专业技术特长,营造技高多得、创新多得、多劳多得的良好氛围,结合现技术技能津贴标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逐步减弱、技术技能人才对职级等级晋升的兴趣越来越淡、学技术、钻业务和创新创造的动力严重不足的现状,制订了集团公司《技术技能人才津贴标准调整方案》,在原津贴基础上提高了资格、等级标准,加大了级差,拓展了发放等级范围,并重点向聘任到工程技术岗位和关键核心操作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倾斜。

技能集训总结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培训管理 人才需求 发展方向

一、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电力人才培养的繁重任务

改革开放30年,使电力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但电力行业员工素质与电力发展速度存在明显差距,电力行业员工素质远远滞后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据中电联统计,2003年全国电力行业138万职工中仅有高级技师1 630名,技师2.3万名,二者之和不足职工总数的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电力行业人员素质成为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电力培训要把握好培训理念、培训开发、培训技术与培训管理4个方面

(一)培训理念

培训要使受训电力行业各岗位职工获得目前工作及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防止能力退化,可通过传授新知、新技术来达到此目标。通过对各层次、各类人员的培训改进组织中各个层次的工作效率,为完成更高层次的工作任务做好准备。培训中应遵循成人培训模式:亲验―――发表―――归纳―――理论化―――应用―――亲验,循环过程。

(二)培训开发

即培训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关键把握好三步,需求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培训需求;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与归纳;开发培训课题,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通过职业岗位调查和职业目标分析,弄清电力行业覆盖的岗位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及其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然后,通过深入的分析,按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关联性和可融合性,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电力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三)培训技术

培训技术分为4类:小组技术;物质环境;内结构;培训方式。培训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怎样做和谁去做的问题。其中:岗位职工的知识结构是基础,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核心,解决问题的态度是关键。在培训中要能体现职业自豪感的自然培养,将积极、乐观的态度融入员工的职业生涯。培训技巧和讲堂艺术是培训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培训教师应具备控制整个讲堂的能力,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培训过程中合理进行互动与交流。

(四)培训管理

正确把握培训管理4要素:

(1)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员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符合电力行业各岗位的实际职业需要。增强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强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综合提升学员的职业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结合起催化作用,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培训方式,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训练同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训教学中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握。

(2)培训团队与培训教师达成执行培训计划的集体承诺,并由教师去实现它。培训计划制定要符合可以调用有效资源使用的实际。周密计划培训教师的合理配备和有效分工,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产学结合是搞好电力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要特征和必经之路,应邀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通过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使培训中心的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培训过程中,始终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和过程总控。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与培训目标不符的,应及时进行微调整,避免负面影响的增长。

(4)定期汇报反馈、总结,上下配合,相互支持。从多个方面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培训完即通过调查问卷、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每一阶段进行全面的总结。将“学习、总结―――实践―――再学习、总结―――再实践”精神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中。

三、电力培训要紧密关注电力新技术发展方向

电力科技的发展随着电力需求的发展不断进步。作为电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始终面临电力新旧技能的培训需求。对于成熟电力专业技能,我国并不缺乏培训资源,各种职业培训学校、培训中心正在全力调整与建设,发展迅猛。但对于电力新技术的培训,目前仅限于各大本科以上的院校对于理论方面的培训,新技能培训大多由各生产厂家负责培训,远远满足不了电力生产的需要。作为电力职业高级培训中心一名电力培训师,要想在同业中获得一定的影响力,必须密切关注电力新技术发展方向,并及时根据电力生产特点,结合自身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开展新的培训项目,建设新的培训资源,尤其要密切关注以下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

(1)新型导线材料和新型杆塔技术:主要包括提高电网输电能力技术,如新型导线材料和新型杆塔技术,同塔多回路、紧凑型铁塔技术,新型绝缘子技术。

(2)全国联网技术: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互联电网,规划方法,负荷预报方法,经济性和可靠性评价方法,交、直流并联输电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实时仿真和数字、动态模拟相结合的大规模仿真系统,1000kV特高压交流和±800kV直流输电技术及其继电保护、运行控制技术,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组立,导线张力架线等施工技术。

(3)变电站集成技术:间隔内所有一次设备和相关的在线诊断用传感器的组合集成技术,面向间隔,将保护、控制、计量、监视等集成在统一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网络通信与变电站国际系列标准相一致的集成自动化系统技术,光电电气测量及其保护控制技术。

综上所述,电力技术培训必须面向电力工业发展趋势、面向生产岗位需要,要做好职业目标分析,针对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系统分析从业者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和必须具备的专项职业能力,并据此确定专项职业能力应包括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根据成人学习规律要求及专项能力的可融合性,组合设计出培训模块,并明确模块在学员未来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选择模块培训应采取的方式,衡量模块的权重,完善培训课程的设置,建立培训效果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技能集训总结篇4

一、准确把握继续教育与企业发展关系,开展实效性培训

(一)建章立制,促进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化发展

“授之一鱼仅饱一餐,教之以渔终身受用”,集团领导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把继续教育视为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投资,修改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单位领导考核目标,列入各单位人才管理议事日程。他们认真实施“131”工程,即一个目的、三个坚持、一个发展――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三个坚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坚持讲求质量、注重实效,坚持自我约束、创建品牌)为工作主线,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完善了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制度、学分登记制度等,为搞好三千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建立了长效机制。

(二)结合国家质量管理奖卓越绩效标准体系要求,培训实施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1、培训工作流程

集团按PDCA循环,全面推行“五环节” (识别需求、细分需求、制定计划、确保实施、考核反馈)培训法,建立并实施以下工作流程:

需求主要来源于战略目标实现与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培训需求收集是一个动态系统,集团及时了解培训需求并细分需求。

2、制定计划,实施培训

集团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如对取得相关证书者,集团给予报销相关学习费用。人力资源部每年初根据培训需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及其相应经费预算、设施保证,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后组织实施。

3、培训评估

效果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受训者的工作绩效,公司借鉴“柯氏模式”四层次模型实施二层次评估体系。由人力资源部针对不同类别,采用调查评估表等方式,对培训内容针对性、讲师讲解情况、时间分配合理性、培训环境等进行调查,并了解受训者知识应用、前后绩效变化,统计分析形成评估报告,改进培训工作。

二、突出重点,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三新”应用培训

建筑施工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行业,推广应用“三新”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尤为重要。集团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QC(质量全面管理)攻关活动,新技术试验成功后,再以样板领路的办法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推广应用到施工中。集团对近几年获得的两项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并结集出版进行推广应用,使知识资产充分交流、共享。如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工程施工中,开展“预应力超长大体积砼结构施工新技术研究”,针对大体积砼施工中的温度场、温度应力计算、裂缝控制、结构收缩、预应力优化布筋和优化张拉J顷序以及高空间支撑体系等课题,研究提出了完整的理论和相应的施工措施,邀请了全国著名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参加论证会,达成共识,并大胆应用到工程施工中。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减少砼用量,增加了结构的跨度,提高了结构的抗裂性,共节省资金2300余万元。该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该研究成果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青岛市建筑施工行业的一项空白。集团近几年来获得的9项“鲁班奖”均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青岛市政府办公楼石材干挂施工技术,青啤大厦(即太平洋中心)半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技术等。施工过程中研究、推广应用的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等均获山东省建筑业QC成果优胜一等奖,这些技术成果均通过教育培训方式得以推广使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三新”培训就达千余人次,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保持了集团的技术优势,也提高了企业的社会信誉。

三、适用形势发展需要,开展专门业务性培训

一是开展项目经理和“十二大员”培训。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理等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每年分批组织集团内部所有注册备案的项目经理及“十二大员”参加继续教育轮训。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集团资深专家,讲授《项目管理规范》、《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等,每年有600多人参训。

二是开展专业外语和FIDIC条款培训。为适应集团公司海外市场迅速拓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为集团海外市场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精外语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司每年举办建筑专业英语培训班,每年有50多人参加以 《听力》、 《词汇学》、《谈判技巧》、 《建筑常用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强化培训。另外,集团每年还举办FIDIC条款《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培训班,从海外选调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结合案例,针对按FIDIC条件编制合同,制定符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发展银行要求的标书等主要内容进行培训,每年有50多人参加。

三是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事业奠定了强力的人力基础。目前集团在13个国家设有驻外机构,2004年集团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总计就达到13337万美元,营业额13783万美元,分别是市政府下达的全年责任目标的145%和246%,分别占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的63.5%和营业额的66.8%;集团积极发展相关业务和对外贸易,2004年,集团公司共出口机械设备及建材74个标准集装箱,货值约112万美元,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出口物资的种类,由原来的施工机械、工具和生活物资扩展到建筑材料;二是出口的国家由5个扩大到8个,集团可自由进出口的口岸又增加了一个(徐州海关)。在南非等国注册成立了康克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业投资企业,走相关多元化、实业化的发展道路。集团获得2002年度山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进单位称号。

技能集训总结篇5

一、重点工作

(一)实施管理层领导岗位轮训。通过对管理层领导的轮训,一是提高他们的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以及领导力、决策力的培养;二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增强企业管理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三是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实施。

(二)继续强化项目经理(建造师)培训。今年集团公司将下大力气组织对在职和后备项目经理进行轮训,培训面力争达到50%以上,重点是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要求集团公司各单位要选拔具有符合建造师报考条件,且有专业发展能力的员工,组织强化培训,参加社会建造师考试,年净增人数力争达到xxx人以上。

(三)重点做好客运专线施工技术和管理及操作技能人员的前期培训。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对我们是一项新的技术,是今年集团公司员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围绕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及管理,选择优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委外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吸收和掌握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标准和工艺,成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骨干和普及推广的师资;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会同工程管理中心及成员各单位,积极组织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所需的各类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内部的普及推广培训工作;确保施工所需的员工数量和能力满足要求。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步伐。今年,集团公司将选择部分主业工种进行轮训,并在兰州技校适时组织符合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员工进行强化培训、考核,力争新增技师、高级技师达xxx人以上。使其结构和总量趋于合理,逐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要使35岁以下的技术工人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完成初次鉴定取证工作。

(五)做好新员工岗前培训。对新接收的复退军人在兰州技校进行一年的岗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各单位组织培训,重点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技能,企业概况、文化、经营理念,安全与事故预防,员工规范与行为守则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要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引导,实现个人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培训率达100%。

(六)加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训。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自学和参加各类组织培训,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培训需求相统一。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向不同管理职业方向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向相关专业和管理领域拓展和提高;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2种以上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七)继续“三位一体”标准的宣贯培训。集团公司在建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不同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宣贯普及培训,并按照贯标要求做好培训记录。

(八)抓好在建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

1、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取证和复证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

2、在建工程项目经理部,要按照“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施工生产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确保人力资源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3、要把外协队伍人员的培训监管纳入管理视野,实行指导和有效的干预,消除隐患,切实维护企业信誉。

(九)开展职业技能比武,促进年轻优秀人才的成长。集团公司今年将选择3-5个主要职业进行技能比武,同时选择适当的职业与兄弟单位进行技能对抗赛,并通过专业比武的形式,选拔培养年轻优秀高技能人才。

二、措施及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业务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实行指导性与指令性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在开发员工整体素质上,树立长远观念和大局观念,积极构建“大培训格局”确保培训计划开班率达90%以上,全员培训率达25%以上。

(二)培训的原则和形式。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集团公司重点抓管理层领导、项目经理、总工、高技能人才及“四新”推广培训;各单位要重点做好新员工和在职员工轮训及复合型人才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上,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外送与内训相结合,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

(三)加强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一是充分发挥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培训资源和专业特长,积极整合,合理开发,使它们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二是各单位要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发挥自有的培训基地、职校功能。选择专业或课题,组织编写适合企业特点的培训教材或讲义;三是要加强企业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行资源的有偿服务。

(四)确保培训经费投入的落实。各单位要按国家现行规定,即按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教经费,由培训主管部门掌握使用,财务部门监督,其中0.5%上缴集团公司统一协调使用,严禁将培训经费挪作他用。

(五)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一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完善制度。集团公司将对职工大学、技工学校及各单位和在建工程项目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二是建立表彰和通报制度。对培训工作成绩显著,扎实有效的单位和培训机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培训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对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员工培训工作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员工培训写实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培训经费及工资、奖金挂钩。实现员工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六)加强为基层单位现场培训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深入现场解决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扎扎实实把年度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技能集训总结篇6

一、前言

技能员工是指掌握一定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并能够独立使用工具、设备进行操作或生产加工的工人。根据职业等级,技能员工可划分为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及高级技师(一级)五类,其中高级工及其以上技能员工称技能人才。据相关统计,目前技能人才仅占我国技能员工总数的14%。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员工的生产水平,并满足我国企业对于高水平技能员工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对技能员工的培训与管理成为了我国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二、我国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般而言,技能员工的培训管理工作可由公司及部门两级体系共同完成。其中公司负责制定培训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计划、经费审批、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部门负责落实岗位年度培训管理工作计划,员工培训的组织、实施与报备,结合生产需要制定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并开展相关工作等。

随着现代企业对高水平技能员工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都进行了技能员工培训管理的探寻工作。通过实施上述公司及部门两级技能员工培训管理体系,我国企业基本实现了技能员工队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并逐步完善技能员工培养模式,充分保障员工队伍的和谐发展。为了促进企业技能员工职业技能等级结构的不断优化,多数企业还采取技能等级与薪酬补贴分级对应的奖励方式,促使员工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然而,尽管我国的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仍存在一些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三、我国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

第一,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职业发展缺乏认知。

多数企业缺乏对技能员工的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发展设计,员工普遍对职业生涯感到茫然。多数员工没有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员工的职业规划发展。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人才流动情况时有发生。

第二,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方式仍需改进。

目前,多数企业尚未构建适宜不同等级技能员工的培训体系。多数企业的培训资源、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及培训课程缺乏差异化,企业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能够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师带徒”的责权形式尚不规范。此外,企业技能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的针对性不强,技能员工培训手段比较单一。

第三,未能激发参与热情,实际工作流于形式。

一是员工技能水平与职业晋升及薪酬相关程度不高,参加培训积极性不强;二是员工热衷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对技术钻研的热情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培训缺乏兴趣,培训工作也往往流于形式。

四、完善我国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一,加强职业设计规划,提升管控能力。

加强技能员工的职业指导和职业设计工作,指导有关方设计和开展可持续的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发挥企业各职能部室的作用,集中资源优势,合理安排技能员工的培训,不断完善并提升技能员工的职业技能等级结构和操作能力。进一步明确公司及部门的培训管理职责,通过两级培训管理环节来提升管控能力。将公司的培训管理重点放在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竞赛的组织及技术骨干员工的专项培训等方面,将实际部门的培训管理重点放在各技术岗位的实际操作培训与本部门师资人员的管理方面。

第二,不断拓展培训资源,创新现有培训方式。

首先,建立“岗位交流”的机制,定期开展“互帮、互学”、“操作方法交流”、“技术观摩”等主题交流活动,从而提升技能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大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机制,通过外派培训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第三,搭建梯队培训模式,制定相关岗位培训标准促进项目员工由数量型向素质型的转变;第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技能员工试题库建设并开发基于技能员工自主学习、视频观摩、岗位交流等功能的“E-learning”平台;第五,逐步将相关技术工种(岗位)融入到企业职业竞赛中,通过竞赛活动发挥“以赛代训、以赛选才”的效果。

第三,合理设计培训项目,增加员工参与热情。

采用网络、多媒体、外出观摩学习等方式设计培训项目,提升技能员工对于培训的关注程度,使员工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乐于参与其中。结合企业整体运营情况适当提高技能津贴的力度、在用人选人上坚持采取“逐级选拔”的办法、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必须由低技能岗位的优秀者中选拔和晋升,上述激励措施能够促使技能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技能等级水平,从而切实增加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充电培训的激励机制,提供独特的方法进行评估、促进职业发展,增强员工就业能力意识。对于通过培训测试拿到相关证书的技能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员工持续的自我学习和发展。

五、完善我国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注重要点

第一,创新培训管理理念,强化过程动态管理。

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指导有关方开展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科学制定技能员工培训计划与管理体系,针对员工特点和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地运用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考核,同时建立员工培训台账,动态的进行维护和管理;公司相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对项目部培训计划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持续发挥监督作用。

第二,加强师资骨干建设,明确师徒责任权利。

依托公司各部门开展师资选拔,充分挖掘具有一技之长或技术过硬的骨干力量培养为内训师;加强内训师的动态管理,有效地推进内训师良性发展;制定“师带徒”的协议范本,明确师、徒的责权和津贴标准,使“师带徒”活动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加大绩效奖励制度。

适时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项目,以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库的作用,通过对入库技能员工培训的顶层设计,并通过集中培训、集中交流、集中考核、集中评价的方式,发挥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统筹设计并增加技能津贴的补贴力度,发挥技能津贴的潜在作用。将技能等级与员工的晋升、薪酬、评优、岗位调动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结合。

六、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对于高水平技能员工需求的日益增加,对于技能员工的培训管理成为了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研究总结了我国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完善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注重要点。文章认为:完善的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体系应既包括公司发展战略、职业意识、法律法规等职业能力培训,也包括操作岗位适应能力、岗位技能、作业效率等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可变动的系统工程,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修正与完善。

技能集训总结篇7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实训系统;终端模拟

作者简介:张长营(1968-),男,江苏宿迁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王晓红(1969-),女,江苏宿迁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综合管理部,助理工程师。(江苏 连云港 222069)

中图分类号:TM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206-02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要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制定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技术规范,规范明确了系统建设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技术指标,同时给出了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图。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未来五年内即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全覆盖、全采集”目标。

目前,随着系统建设的持续开展,全国各地大量的电能量数据采集终端设备陆续投入运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现阶段大部分对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皆由电能计量人员完成,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多、技术复杂,运维工作量大,与传统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工作迥然不同,对运维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参与系统运维工作的人员亟需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满足现场工作的需要,而现场真实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于工作和安全条件所限,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在线培训。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可以通过模拟现场设备的运行工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电信息采集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从而加快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实训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和建设目标

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的建设框架是按照电力企业关于电能计量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最新规范标准设计,应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据国家电网最新行业标准,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型结构构造理念兼平台一体化设计思想,最大程度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培训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构建。构建的模拟实训系统不仅涵盖配电和用电中电能计量设备的实际应用,而且涵盖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网上售电和线损管理等众多功能模拟。实训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培训学员掌握电力系统用电信息计量设备、采集设备的安装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掌握电能计量系统常用工具的使用、整个系统工作流程;掌握主站采集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和网上售电系统的应用。通过本实训系统的培训,学员能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的全面知识和熟练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走向工作岗位后可实现技术技能无缝衔接。

二、实训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将模拟现场的安装运行环境,满足专变大用户信息采集仿真模拟系统、公用配变监测仿真模拟系统、集中抄表仿真模拟系统、用电信息采集实训系统等,同时可实现采集系统运行过程管理的演示功能。系统构建原则如下:

1.先进性和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实训系统设计时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据最新的国家电网建设标准,并且从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设备性能、设备容错、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项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使每个故障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尽可能的小,并提供快速的故障恢复手段以及资料备份手段,以保证资料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2.开放性和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在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标准的软件平台和系统、计算机设备,采用规范的网络结构,并遵守相关的接口标准。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系统的设计在软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以确保系统扩展应用时具备灵活性、可靠性,不影响系统核心业务执行。

3.兼容性和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建设充分考虑兼容性,具备灵活、规范的数据接口,可兼容符合统一标准的系统和终端表计产品,还可兼容现场正在运行的其他非国网标准的协议,确保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手段,分层次、全方位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

4.完整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设计时严格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原则,从系统模块功能到产品覆盖面,涵盖所有需要计量和采集的场合,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系统具备灵活性,如系统扩展、产品更新时,不影响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可完全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5.虚拟性和仿真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设计时严格按照现场培训教学实际情况,最大程度模拟系统应用现场的运行工况,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员积极进行系统及终端表计的研究和学习。

三、实训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总体包含专变大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子系统、公用配变模拟子系统及集中抄表模拟子系统、用电信息采集实训主控软件。

1.用电信息采集专变大用户终端模拟实训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专变大用户模拟实训装置采用台体式机柜设计,由2台专变大用户模拟柜组成,模拟不同计量方式专变用户,包括高供低计三相四线用户(3×220V)、高供高计三相三线(3×100V)用户,系统通过加载智能模拟电源,给专变采集终端和三相智能电能表提供模拟负荷,通过隔离互感器到表尾,通过仿真智能电能表模拟总分表关系,正面两块表中1块仿真表,1块真实表,两块表为并列关系,背面两块表为前面1块表的分表。

专变大用户模拟部分:智能电能表与专变采集终端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专变采集终端通过以太网、230MHz方式实现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加载系统:包括虚负荷电压电流源、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加载控制系统等。加载系统控制通过主控计算机控制实现。

负荷控制模拟部分:通过模拟高低压出线柜控制开关,去掉原来继电器模拟方式,采用交流接触器模拟合闸、分闸控制及状态,接触器通过12V低电压控制,合闸、分闸按钮及状态指示灯采用与真实开关柜一样的外形,其中一路负荷控制输出通过交流接触器接入室内后面控制,控制空调的电源。

故障模拟部分:每块电能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设置电能表交采回路的故障,表计故障模拟部分可以实现计量回路常见的电压错线序(abc,bac,acb)、电流错接相(abc,cba)电压断线(断A、断B、断C)、电流开路、电流短路、电流极性反接等常见故障。可以模拟表计与终端485通讯故障(包括断A,断B,A、B互换),可以模拟三相仿真智能电能表内部计量故障,包括电压、电流采集与显示故障。在故障设置中可通过调节电压输出模拟低电压供电通信不可靠故障。

1号专变柜柜体第一、第二表位配置为三相三线,其中一块为三相三线智能电表,另一块为三相三线仿真智能电表,三相智能仿真电表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表内部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读取。这两块表计为并列关系,共用一个联合接线盒,背面两块配置为三相四线智能电表。

2号专变柜柜体第一、第二表位配置为三相四线,其中一块为三相四线智能电表,另一块为三相四线仿真智能电表,三相智能仿真电表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表内部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读取。这两块表计为并列关系,共用一个联合接线盒,背面两块配置为三相四线智能电表。

柜体将负荷控制管理终端和正面两块电能表作为总表,背面两块三相四线电能表作为分表,通过回路遥控可以控制各个分表的电流,分表电流变化,总表与负荷控制管理终端会进行相应的减少,柜体用第一回路控制制背面的第一块电能表,第二回路控制背面的第二块电能表,第三回路为预留,第四回路可以通过引接线引接控制实训时空调用电。

实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用户一天的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图可以手动绘制,也可以通过软件随机产生,软件设置完成后会按照所设置的负荷曲线控制虚负荷电源的电流。

2.用电信息采集公配变终端模拟实训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公配变模拟实训装置采用台体式机柜设计,由2台公配变模拟柜组成,模拟不同计量方式公配变用户,包括三相四线(3×220V)、单相散户(220V)模拟,系统通过加载智能模拟电源,给公配变采集终端和三相智能电能表提供模拟负荷,通过隔离互感器连接到表尾。

公变模拟部分:智能电能表与II型采集器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II型采集器与集中器通过载波方式通讯,集中器通过以太网(光纤)方式实现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加载系统和故障模拟部分同专变大用户终端模拟实训系统。

在模拟电源中加入谐波输出功能,谐波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故障的方式输出,模拟载波抄表时的谐波干扰,软件中最多可以设置19次谐波电压或者电流谐波,一户一表用户多配置1块采集器,模拟故障采集器运行,可进行比对。

实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用户一天的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图可以手动绘制,也能通过软件随机产生,软件设置完成后会按照所设置的负荷曲线控制虚负荷电源的电流。

3.用电信息采集低压集抄终端模拟实训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公配变模拟实训装置采用台体式机柜设计,由1台低压集抄模拟柜组成,模拟低压用户,包括三相四线(3×220V)用户模拟、单相(220V)用户模拟,系统通过加载智能模拟电源,给集中器和三相智能电能表、单相智能表提供模拟负荷,通过隔离互感器连接到表尾。

低压集抄用户模拟部分:智能电能表与采集器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集中器通过以太网(光纤)方式实现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加载系统和故障模拟部分同专变大用户终端模拟实训系统。

柜体中挂接一个II型集中器,此集中器通过RS485抄取其他表位的电能表数据,II型集中器通过以太网通讯方式将数据上传服务器。

实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用户一天的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图可以手动绘制,也能通过软件随机产生,软件设置完成后会按照所设置的负荷曲线控制虚负荷电源的电流。

4.系统实训软件构成及其功能

(1)模拟虚拟负荷。实训系统通过PC主机控制虚拟负荷功率源的启动与停止,产生各种工况下所需的电压、电流,用于电能表及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使用,实现电能表的正常走字运行,保持与真实计量现场的一致性。

(2)培训管理。

1)学员管理。可以提供学员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职称分类等功能。

2)题库的管理。可以支持题库的更新维护并能够按照试题类型进行检索来创建考试电子试卷。

3)在线理论考试。可以随机抽取各类型试题形成试卷并提供考生在线答题,考生提交后根据答案自动生成考试分数。

4)理论成绩查询。可以支持考生成绩存储、在线查询。

(3)系统管理。

1)通信管理。实现终端接入管理和终端实时在线的链路保持,并提供实训软件操作接口管理。采取系统应用层与通信层交互的通信信道配置。

2)系统接入设置。要提供与上级采集测试主站系统接入设置功能,包括系统位置、接入方式、数据交换配置等设置功能。可监测与测试主站系统的接入情况。

3)参数、数据库、故障库管理。

参数管理:对通讯参数、终端基本参数、控制参数、无功投切参数设置、存储参数等修改,进行模板设置等管理。

数据库管理:提供数据库修改单,可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EXCEL导出、修改、EXCEL导入。

故障库管理:添加新的故障组合(系统设置的所有故障进行选择组合)、删除旧有故障组合、修改原有故障组合。在模拟故障时,只需调用故障库中的故障类型,便可触发故障模拟。

4)系统用户管理与权限配置。能够自定义用户角色、操作权限。

5)操作日志管理。要存储操作日志并能够通过时间段查询。

(4)主站系统功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由系统操作软件和主站控制器构成。操作软件功能满足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规定。由PC机通过主站软件控制终端模拟装置,以移动230MHz无线专网、光纤网为主要通信载体,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实现系统主站和现场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对终端进行初始工作参数设置、数据召测及指令下发等操作,实现“三遥”以及各种管理功能。主站与终端模拟装置可以构成独立运行的信息交换链,组成模拟的负荷管理系统,用于对电能管理人员的培训技能考核及系统工作演示等工作。

四、结语

技能集训总结篇8

关键词:技能操作人员;使用;考核;开发

一、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油气集输总厂隶属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承担着胜利油田的原油储运、天然气开发管理工作。石油天然气易燃易爆且集输生产高温高压;油气集输技术含量高且连续生产;油气集输总厂有着一支多达3300余人的庞大的技能操作队伍。以上三点决定,科学有效地做好技能人员管理工作,是油气集输总厂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在多年的技能人员管理中,我们不断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技能操作人员使用、考核和开发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技能操作人员管理“三元”法。技能操作人员管理“三元”法是一个管理体系,“三元”即是管理体系中的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包括具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细则。

1、一元——使用。在技能操作人员的使用上,并行使用三种管理制度:

(1)技能等级岗点工资制:操作操作人员的技能等级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针对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对应不同的技能工资,技师和高级技师按照出勤天数每月给予技师高级技师津贴,以体现技能等级不同和待遇的不同。技能操作人员从事工种发生变化,要从初级工开始参加技能鉴定晋级,有关待遇相应调整。以技能操作人员的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依据,选拔推荐技术能手、技能大奖等荣誉评选候选人,推荐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

(2)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油气集输和天然气开发等一线队种按照技能操作人员总数的15%配备技师;维修队等二级生产保障队种按照技能操作人员10%的比例配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选拔推荐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实行层层选拔、择优推荐。技师高级技师取得任职资格后实行按需择优聘任;三级和四级单位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聘任需求计划,总厂审批,个人申请,总厂聘任。同时,配套制定并实施《油气集输总厂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

(3)高技能岗位聘任制:在总厂设置四个层级的高技能岗位,其中在总厂层面设置首席技师一个岗位层级,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高级技师;在三级层面设置主任技师一个岗位层级,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技师以上;在四级单位层面设置责任技师和技术能手两个岗位层级,其中责任技师岗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技师以上,技术能手岗位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岗位数量设置依据单位工作性质、单位规模和技能操作人员数量。高技能岗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三年一届、定期聘任。同时,配套制定并实施《油气集输总厂高技能岗位聘任管理办法》。

2、二元——考核。强化技能操作人员考核,有利于技能操作人员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激发操作人员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操作人员考核分三个方面:

(1)绩效考核和岗位考核。对所有技能操作人员实行月度绩效考核,依据操作人员的工作完成、出勤、综合表现情况,每月予以考核,并以岗点形式在月度薪酬中兑现。年底对操作人员实行年度岗位考核。

(2)高技能岗位考核。对聘任到高技能岗位上的人员,建立《高技能岗位在聘人员考核台帐》,实施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聘任期考核,依据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对高技能岗位在聘人员作出考核评价,并作为解聘和续聘的依据。

(3)技师高级技师考核。技师高级技师是操作人员中的骨干力量,技师高级技师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聘任期考核。考核其导师带徒、技术革新攻关、事故预防处理、疑难问题解决、配合生产组织六个方面的能力和业绩。每年总厂组织高级技师的述职答辩,三级单位组织技师的述职答辩。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技师续聘、晋级、各种荣誉评选的主要依据。

3、三元——开发。技能人才开发是满足生产用工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保障工作。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实施3项措施。

(1)正面培训。对在岗操作人员积极开展6个形式的培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实行在岗全员培训;举办班组长脱产培训班实行骨干培训;参加油田以上的拨尖人才培训班实行技能再提升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培训班,实行竞技培训;举办技能鉴定及技师考评考前培训班实行晋级培训;举办工艺设备投产前的专项培训班和“四新技术”培训班实行新技术培训。

(2)侧面激励:举办和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技能操作人员学技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技能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同的竞赛形式会有不同的激励效果。举办总厂职业技能竞赛和参加油田以上技能大赛能激励大批技能人员刻苦钻研技术,促进各单位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技术尖子。举办职业技能对抗赛,以抽签形式确定参赛人选,能促进各单位全员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全体操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技能操作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3)人才引进:依据技能操作队伍的自然减员和生产需要,适时地引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够填补岗位空缺,满足用工总量需求,保障技能操作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引进职业(工种)对口、技能水平高的新员工入厂,可快速有效地提高总厂技能操作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技能操作人员“三元”管理法试推行以来,取大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显现出两个方面的不足:

1、在“人才引进”方面。近几年来,油气集输专业的职业教育院校逐渐减少,从事油气集输职业的技能人才供应不足,造成了技能操作队伍老龄化。

2、在“正面培训”方面。技能操作人员众多,因为现有的培训能力不足,所以在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中,正面培训方式效果不尽理想。

四、下一步完善管理模式的打算和措施

管理方法要随着工作实际和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改完善。针对年轻的技能人才引进不足和技能操作队伍老龄化,要修改管理办法促进操作人员流动:让相对年轻的人员向劳动强度大的岗位流动,让相对年老的人员向劳动强度低的岗位流动。针对“正面培训”方式中脱产培训不足的问题,要改进管理措施,促进导师带徒作用的发挥,强化在岗培训;促进“侧面激励”作用的发挥,调动技能人员自学的积极性。

上一篇:大学生家教总结范文 下一篇:公益家教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