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11:06:00

阶段考试总结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阶段考核制;过程教育;结果教育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认为,“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 [1 ]。他强调应该清晰地表达教育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订相应操作程序和方法。目标教育是以教学中预先制订的目标为标准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以教育的环节为研究依据,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导致结果教育。结果教育是我国目前最流行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多数大学本科生课程实行期末考试制就是结果教育的一种范例,即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终极目标,用一次成绩好坏评价学生整学期的学习历程。这种考核本科生的方法简单易行,但也显示出它的许多弊端。主要是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来个冲刺,通过万事大吉,一次考糟整学期努力白费等。针对这些弊端,东北林业大学从2013年初开始了本科生阶段考核制实践试点,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参与了这一试点。

阶段考核制是属于过程教育考核的范畴,所谓过程教育是教育中不再只重视教育的目标,更重视教育的环节和历程。

阶段考核制主要分为若干次平时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两个阶段,平时考试强调基础,期末考试强调综合和运用。根据各科特点自主决定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分数和侧重点,最后所有考试成绩之和就是总评成绩。下面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对本科生阶段考核实践及效果作一下介绍。

整个学期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都有一次考试。平时考试侧重学生对概念、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和知识的简单运用;期末考试针对第三阶段学习以及全书的综合知识考核,侧重考查对定理和性质的深刻理解和跨章节的知识综合运用等。教师根据每次阶段考核情况反馈的信息总结,调整下一阶段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案。最后,还要根据各阶段的情况分析总结,制订未来的授课和考核计划。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明确指出:“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目的和终极的目的。教育目的只能作为阶段性目标(objective),而非总结性的目标(goals)。” [2 ]阶段考核制的实践是促进大学教育目标转变的一种具体方法,目的是由结果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它以阶段目标的形式强化了这一转化的过程。

一、阶段考核制引起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程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实体如何形成的方式构成了实体是什么的内容……,它的‘存在’由它的‘形成性’所组成,这就是过程的原则。” [3 ] 这种过程哲学观对教学设计很有启示,因为它表示课程学习应该是历程性的。作为过程教育的一部分的阶段考核制将一个终极目标演化成多个阶段目标,这势必会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这些转变多数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并不积极,只有到了期末才会去上学习。这样没有学习氛围的大学是没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通过阶段考核制的实行,许多原本抱着“混大学”的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初衷,变得也热爱学习了,期末一次冲刺变成平时的若干次冲刺,增加了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

2.学习与复习结合得更紧密

期末考试制下的学习是在平时进行,而复习是在期末进行,一些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类知识点较难的学科经常出现学习与复习脱节,复习时提起的知识往往由于时间较长已经忘了,经常出现重新再讲的现象。而阶段考核制中间间隔时间较短,没有短期记忆的临界点就复习,学习和复习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避免了由于时间太长而想不起来的困境。

阶段考核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得考核信息反馈,评估该阶段教与学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略,转变学习习惯,从而使教与学这对矛盾共同体能够更好地结合,促进其和谐发展。

3. 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

在期末考试制之下,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问问题,可是一到期末答疑时,老师忙得应接不暇,学生则抱怨老师讲得不够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某些学生放弃答疑的现象。

阶段考核制由于增加了考试次数,也增加了学生平时答疑的数量,这使一些疑问在平时已得到很好解决,期末答疑的人数便少了许多,有效缓解了老师期末的压力。但由于答疑趋于分散化,这使得原有的面对面答疑时间变得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实行了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网上答疑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促进考风的转变

期末考试制下由于一次考试决定一切,少数成绩较差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一旦监考老师出现松懈,便以作弊方式通过了考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混大学”是一条捷径。

而在阶段考核制下增加了考试的次数,并且每次考试都如同其期末考试一样严格把关。这大大减少了作弊成功的可能性,促进考风的转变。

5.减轻了期末复习压力

在大学里平时学习压力不大,但到了期末,很多学科都要考试,期末复习压力很大,平时空空荡荡的自习室一时间出现人满为患。实行阶段考核制后,期末考试压力已经有效地分配到各阶段,平时自习室也有人学习了,而期末也没有出现自习室不够的现象。

二、阶段考核制实践效果

从期末考试制到阶段考核制的转变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成绩提高

由于阶段考核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使得一部分原本不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并且考试内容为刚学过不久的知识,而根据阶段考核情况制订的下一阶段考核往往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势必会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及格率有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阶段考核制对差生有一定的督促学习作用,但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影响并不大。

2.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阶段,每科老师授课时间很短,老师往往只传授课程的内容而不再领学生复习,许多学生由于不会自主复习而成绩一落千丈,阶段考核制正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提醒大学生“到该复习的时间了,别忘了以前的知识”,这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三、阶段考核制出现的问题

随着阶段考核在我校的全面推广,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变大,大量的答疑、出题、批卷和监考等工作使一些课程较多的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况且在大学里一些老师还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如何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考试不能仅停留在考试次数的增加上,也应该实行考试内容多样化,甚至进行一些学科内跨课程(相关两个或两个以上课程)的综合考试,弱化标准考试权威,突出各专业特点,体现学生自主性和不同性。“采用一种一般的、宽松的、多少带有一定不确定的方式” [4 ]制订考试方案,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

再次,防止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了高考升学压力,往往是得过且过的多,认真学习的少,所以适当增加考试压力不会使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但一旦考试过密变得应接不暇,考试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摧残,这将又是一个高中阶段的开始,不利于放飞个性和人才的培养。为此须要认真研究哪些课程需要阶段考试,哪些不需要阶段考试,那种标准化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是不符合过程教育的理念的。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盈利模式成“痛点”

据报道,现如今,移动医疗产业发展迅猛。作为民生保障与刚性需求,医疗资源的长期不足以及分配不均成为“老大难”问题,而移动医疗则可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医疗的“痛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上线。激烈竞争格局下,移动医疗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在手机上搜索“问诊”,出来很多客户端,其中既有涵盖各大科室的所谓“医院”,也有针对像具体的病症,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患者的这样一些专科的“门诊”。针对孕妇、儿童等等这样一些特殊人群的医疗软件也受到用户的追捧。尽管存在着诸多优势,但移动医疗的核心仍在于医生资源,线下就诊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

江浙沪儿童尿检

半数以上含抗生素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很大关注。相关课题组历经1年多,通过监测江浙沪地区一千多名8―11岁在校儿童人群的尿液,证实样本儿童体内确实存在低剂量的抗生素成分。

化验结果表明,这一千多名儿童中,至少有58%的儿童尿中检出一种抗生素,四分之一的儿童尿中检出2种以上抗生素,有的尿液样本中能检出6种抗生素。此次监测还发现,金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三种一般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儿童体内均有检出。

执业医师考试有重大变化

国内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将有重大变革!在报考时间上,由目前的统一在医学院校毕业一年后报考,改为在规培或临床工作前以及满一年后分两个阶段进行;在考察内容上,也将由原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分开考察,改为两个阶段都要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今年6月,14所试点医学院校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开始先行先试。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朝鲜语;考试改革;方案;考核;评价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88-03

“基础朝鲜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朝鲜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朝鲜语字母的发音、词汇、基本语法、惯用型等知识,为以后的朝鲜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课程的各项技能要求。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常宽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课文等。“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为视听、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夯实基础的课程。

不难看出,保证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保证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考核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途径。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式,能够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能够准确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检验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便成为“基础朝鲜语”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基础朝鲜语”课程主要采取平时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百分制考核方式,即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或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或70%)。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均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好的朝鲜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及主干课,单纯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精髓,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将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基础课以及主干课,应从基础阶段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考核方式只局限于读、写、译三个方面,不能全面考核学生朝鲜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对学生平时学习环节督促的时效性不强,不能在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学习是一个累积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平时勤学、多练,而总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容易导致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的现象,使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四)检验学生韩国语水平的韩国语能力考试以及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的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从听力、阅读、写作、语法及词汇四个领域进行评价;本专业改革后的毕业考核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契机,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与韩国语能力考试、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以及毕业前考试相脱节。

(五)20%平时成绩的给定,缺乏科学依据,情感分、随意性占较大比例。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需要,对“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产生积极意义。

二、“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从考核方式上,将笔试这一单一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方位考核方式。针对不同能力的考核选用试卷、音频、问答、背诵、口译等不同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次数上,将一学期两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一学期四次的全程形成性阶段考核方式,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公正。通过改革调动学生学习朝鲜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朝鲜语教学纲要为基础,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进行全程考核。考试采取阶段性考核形式,每学期考核四次,前三次阶段考试要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采用笔试、口试、听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考核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内容。

每个学期的考核以教学内容的阶段为单位分为四次,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全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四个大部分。前三次考试为阶段性考试,在学期中进行,每次阶段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即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二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三阶段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前三个阶段是考试、总结、诊断、再学习的过程。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考试成绩分解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有效地鼓励和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每次阶段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得到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自我修正,确保较好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考核时间安排

除第一阶段的发音部分之外,其他各阶段均以每二至三课的教学内容为一个单元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以教学要求和目的为基础,在难易程度适中的情况下,尽量选取题材宽泛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题型。每次阶段考试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考核情况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学内容的改进及方法,同时也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一年级发音教学阶段的学习是以发音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音、词汇、音变现象及少量日常用语,因此,考核主要从听、读、写、译四个方面进行。而其他各阶段考核均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听、说、写、译等能力的考核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随堂考试,考核读的能力即检查背诵课文情况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可以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

(三)考核内容安排

阶段考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与题型如下:

1.笔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答词汇、语法、阅读、笔译、作文部分的闭卷试题,分值为60分。笔试可以采用以下题型:翻译单词、选词填空(副词、同义词、反义词、动词多义词)、语法选择填空、语法造句、完成句子、阅读分析、翻译下列句子或短文(汉译韩,韩译汉)、作文等。2.听力测试:听写20个单词,五个句子或听五段会话,根据会话内容回答问题等。分值为10分。3.口试:回答五个韩国语提问(日常会话),分值为10分。4.背诵:背诵一段课文,分值为10分。要求学生背诵短文形式的课文,背诵时重点考核学生的朝鲜语发音、语音语调、流利度、完整度等。5.口译:口译五个句子(汉译韩,韩译汉),分值为10分。如果考试环境条件允许,也可使用同声传译训练室进行口译测试。

三、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加强了对朝鲜语听说能力的考核

朝鲜语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听说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考核本身忽略了听说能力,由此导致学生对听说能力不够重视。本次考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听力与口语考试的分值比例增加,而且在内容上更加生活化、口语化,从初级学习阶段就杜绝了“哑巴朝鲜语”现象的出现。

(二)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过程

阶段性考核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让学生参与到全程的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若想取得理想的考试结果,就要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三)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在阶段性考核中,教师可以通过各阶段的考试反馈、课堂观察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通过考核结果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考试次数的增加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内容变得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因此,学生若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大量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并最终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有效提高了韩国语能力考试过级率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与考核题型更加贴近韩国语能力考试,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与考试复习过程又成为韩国语能力考试的备考过程。平时的复习积累获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改革,一年级学生韩国语能力考试3级的通过率提高了30%。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考试期间的要求:

.认真做好考前的准备,按考试时间参加各科的考试。未到考试结束的时间,不要离开考场。初一初、二年级考试科目较集中,请同学和老师们注意各科考试时间。某些考试时间较短的科目考完后,及时回教室复习,不要影响其他年级的考试。

.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培养良好考风,杜绝作弊行为。

.考试期间按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

.段考是本周学校工作的重点,全校教职工要通力合作完成这次段考的监考和评卷任务。有监考任务的教职工每次考试前分钟到文印室领试卷,考前分钟发试卷,铃响后正式答卷。考试完成后及时评卷和讲评,在月日前将成绩交各班班主任。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本届高二文科选修共有五个班,每班45人左右,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共有教师3人。二、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二一年的教学重点。三、主要教学措施

1、全组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总的教学要求: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优化设计);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关于集体备课:

(1)安排

中心发言人

内容

胡雪飞

一、二章

华建明

第三章

张敏霞

四、五章

(2)方式及内容

备课中心发言人提出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教法、学法。其他老师补充、讨论,做到备课组基本统一。

(3)时间:周三下午

(4)地点:4号楼四楼大办公室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本学期每周四课时。

2009年下期高二年级历史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进度

1

9月2日—9月8日

序言、第一章第一节

2

9月9日—9月15日

第一章第

二、三节

3

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

4

9月23日—9月29日

第二章第

二、

三、四节

5

9月30日—10月6日

国庆放假

6

10月7日—10月13日

阶段考试事宜第二章第五节

7

第二章

六、七节

8

第二章第八节、活动课、第三章第一节

9

10月28日—11月3日

第三章第

二、三节

10

11月4日—11月10日

同步训练部分题目讨论、期中考试事宜

11

11月11日—11月17日

试卷讲评、第三章第四节

12

第三章第

五、六节

13

第四章第

一、二节

14

12月2日—12月8日

第四章第

三、四节

15

12月9日—12月15日

阶段考试事宜

16

第四章五节;同步训练部分题目讨论

17

第五章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本期教学内容总结

19

期末工作事宜

20

1月13日—1月19日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E-learning 专业课程 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50-02

考核方式改革在教学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科学而符合认知规律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1]。本文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结合E-learning的优越性和特点,探索采用E-learning考核平台和试题资源尝试性地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采用随堂考核、阶段考核、闯关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将考核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达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2]。

1 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暴露的问题

1.1 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

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基本都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权重很小。这就让学生认为课程的成绩与平时学习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导致大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寄希望于考前突击和老师划范围,不论考分高低,考试一结束就全部清零。这种仅凭一张试卷就决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会助长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1.2 考核形式单调、考核内容片面[3]

高职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多为以笔试为主的闭卷考试。这种单调的考核形式既不能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即便是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也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只注重对汽车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的考核,忽视了对车辆拆装检测和故障诊断排除等实用技能的考核。学生会觉得考核的内容与以后的工作内容没有多大联系,考试只是赚高分评优拿奖学金的手段,从而助长他们的功利心和不务实的态度。这种缺乏全面考量的僵化考核,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3]。

1.3 教师紧缺,过程考核不易实施

高职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如果应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全面开展形成性评价,就要求教师在每天上完课之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命题、阅卷、批改、写评语、成绩汇总、考试结果分析、反馈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量会直线上升,会导致教师更加不堪重负。显然,不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全面开展形成性评价是不会得到老师支持的,因而是行不通的。

2 在E-learning环境下开展课程考核

2.1 E-learning为形成性评价扫清了障碍

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互动模式,E-learning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在线学习功能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等特点在全球众多高校与企业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4]。E-learning良好的交互环境为高职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能够使E-learning平台围绕课程考核评价需求,为克服传统高职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全面开展形成性评价创造了条件,从而全面推进高职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2.2 实施E-learning需要具备的条件

E-learning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平台,离不开软硬件资源支持。硬件方面,首先需要一间电脑数量充足的网络教室,能实现同步控制,有投影仪、幕布和音响。基于汽车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的学习和考核模式,还需要车辆、实训台、仪器、设备、工具等支持。针对课程开发的E-learning考核软件是最关键的,集自主学习和自主考核于一体,由自主学习辅导模块、随堂考核模块、阶段考核模块、阶段模拟考核训练模块、闯关考核游戏模块、期末考核模块构成。每一个考核模块需要具备自动评分、自动累加成绩、自动分析考试结果等功能。

2.3 应用E-learning成功开展随堂考核

随堂考核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认真学习。E-learning教学软件中每一个学习模块都包含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内容、随堂测试等几个部分。学生随时可以进入系统进行随堂测试。提交答案后系统会自动提示错误,并酌情扣分。学生需要进行复习,然后重新答题。答完再次提交,有错误依旧提示,依旧扣分,依旧需要复习并重新答题。直到答案完全正确才会提交成功。提交成功后,成绩会自动累加入成绩信息库,同时还会自动打印出一份证书,证书上记录考试过程及相关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成绩、考试时间、每道试题耗费时间、答错次数等信息。这些信息同时进入考试结果分析系统,全班学生的考核信息会以列表和图表的形式呈现。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有所侧重地进行指导,使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4 应用E-learning成功开展阶段考核

为了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复习学过的内容,同时也为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展阶段考核。为了便于学生考前复习,设置了多套带答案和讲解的E-learning阶段考核模拟试题。正式的E-learning阶段考核软件应该由老师控制,试题从E-learning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老师利用同步功能同时启动学生机上的E-learning考试程序,学生填写完姓名和学号之后就可以开始答题。要求在规定时间之内提交试卷。试卷提交之后,成绩、答题信息将进入成绩信息库和成绩分析系统,考生可以上网查到自己本次考试的成绩、做错的题,同时也可以查到全班本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情况,可以看到自己本次考试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从而能找到差距、找出不足。教师也会通过系统自动给出的“阶段考核结果分析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自诊断,同时还可以查明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原因,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方向。

2.5 应用E-learning成功开展闯关考核

喜欢打游戏是高职学生的一大特点,为了利用这个特点,特意设计出闯关考核游戏。可通过E-learning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以一种“游戏挑战”的心态完成专业课程的自主考核。基于闯关游戏式的考核思想,将有趣的游戏元素引入到课程考核中,并设计过关难度的等级,与随堂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共用E-learning题库,学生以打闯关游戏的互动形式做题,最终实现一个基于做题游戏的在线综合考核测试系统,使学生可通过类似过关游戏的交互体验,将课程知识、技能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实现理想的教学考核效果[5]。

闯关考核在课下完成。随时都可以打开网站中的闯关考核游戏进行操作。每闯过一关都会根据过程表现给出成绩,打通关以后,将自动汇总成绩并累加入成绩信息系统。为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闯关任务,E-learning系统中设置了相应的规则:学生只有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闯过规定的几关以后,才能进入相应的阶段考核系统进行阶段考核。另外,只有打通关以后才有资格进行期末考核,否则无法进入期末考核系统。

2.6 应用E-learning开展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在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针对全部学习内容。期末考试题库内容覆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技能点,题型丰富多样。知识考核采用选择、判断、填空、连线等题型,技能考核采用模拟仿真试题。考试在专用的信息化教室中进行,试题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考试结束后成绩自动进入成绩信息系统,乘完权重系数之后与随堂考核、阶段考核、闯关考核成绩汇总得出课程的最终成绩,该成绩将直接进入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存档。

3 应用E-learning推进考核方式改革的成效

3.1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一刻所学的内容都和最终的考试成绩息息相关,使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的紧张兴奋的状态。每一次考核过后,得到高分就会很兴奋,感觉很有成就感,自信指数也得到提升。由于成绩不断累积,能让学生感觉到努力付出有了回报,就和打游戏赚到积分一样开心。

3.2 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由于将考试成绩分散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题型也是丰富多样,考试由E-learning系统自动评分,成绩也是自动累加,任何人都无法更改。所以能够消除教师的主观因素,彻底杜绝人情分、印象分和弄虚作假等行为,充分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3 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采用E-learning系统进行考核评价,不仅在考核环节省去了老师命题、阅卷、批改、汇总成绩、考试结果分析等项繁重的工作,在应用E-learning全面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同时,会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以自主学习和自主考核为主,教师只是教学条件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者和答疑解惑的指导者,整个工作过程会比传统模式下轻松得多。

4 结语

在E-learning环境下实施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贯穿了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考核的内容覆盖了全部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动评分和自动成绩累加功能为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提供了保障;通过应用E-learning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考核,使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良斌,祁嘉义,冒小.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91-93.

[2] 蔡惠芳,曹茂庆.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1):24.

[3] 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时空,2009(5):41-42.

[4] 胡昌平,严炜炜.E-learning环境下用户交互学习中的协同知识创新[J].图书馆论坛,2011,31(6):45-50.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考试改革;课程考试;可持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24-02

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考试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环节,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效果的检测不能由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容易把考试改革局限在考试效益和效果方面上。考试改革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从思想上的变革。如何在高校开展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效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考试改革的功利境界

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于“教”和“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功利心理(如毕业、评优、找工作或是继续深造等),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从而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专业技术层面上,实现考试效益和效果的最大化。文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考试形式及内容的多样化。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是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笔试是最常用的考试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考试。笔试通常分为开卷、闭卷、半开半闭形式的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注重题型结构和知识点的覆盖,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考试改革可以针对课程性质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将笔、口试、小组答辩等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弥补单一考试形式存在的缺陷。高年级专业课考试可以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考核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随机选择小组成员答辩,并将答辩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平均考试成绩,这也促使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彼此帮助,共同进步。

2.多阶段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获取理想成绩,部分学生往往在邻近考试的时候针对教师的“总结”或是“重点”开始突击学习,这种应试方式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对于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梳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难以建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从大量的试卷分析和反馈结果来看,一旦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即使很简单,试题的得分率也会下降。多阶段考试组织形式能够促使学生把精力用在平时,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防止一考定音的弊端。受课时量的影响,在多阶段考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反馈的情况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在不占用或是尽量少占用学生课时的情况下进行。同时,也可以把多阶段考核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作为前一部分内容的总结和下一部分内容的开启。随着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以及MOOC的兴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考试结果分析及反馈。对教师而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对于调整教学,完善考试有着重要的作用。考试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的分析,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对试卷质量的分析,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采用多阶段考试形式,能够帮助教师针对每一阶段考试结果的反馈,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及建议,对当前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校正。促使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考试不仅是某一阶段学习的结束,更是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多阶段的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能够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二、考试改革的伦理境界

从专业的角度审视,考试需要内容和形势的变革。从考试改革的功利性角度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重视考试,强化学习,考试的效益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停留在功利性境界上,只注重提升考试效益,甚至采用强硬或压制的手段和方法,这与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背离,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伤害越大。而从人文的角度思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革,更需要的是从思想上的转变,即使学生在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使学生从考试的枷锁当中解脱出来,在“战术”上重视它,在“战略”上藐视它。考试的伦理性境界在于考试要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追求其有效性,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生存状态和质量。考试改革的伦理性境界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探讨。

1.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考试内容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了解之上的。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专业情况以及对考试题型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考核,犹如空中建楼阁,不论考核内容以及考试形式如何千变万化,都难以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关注学生的进步。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专业认知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及价值观都会有变化。阶段性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要与这一动态过程相适应,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减缓学习压力,同时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部分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考试的内容及组织形式上做到极致,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对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对考试结果的预期,从而导致考试预期结果的偏差。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约束和限制,才能真正的发挥考试的效用。

2.遵循平等互重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教师基于对学生的责任建立关心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而不是遵循“教育―学生―成绩”的思维逻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各自的爱好与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以追求考试成绩为借口压制学生,使学生屈服于教师的权威。教师要从情感和技术上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的旁观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其次,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逻辑,从而能够梳理课程知识点,把握考试重点。让学生了解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分值比例等情况,减缓考试带来的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考核,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作品点评或是小组答辩。学生点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兼顾考试的公平性,防止由于教师的偏见而带来的考试结果的差异,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学习境界

大学课程考试难以脱离功利的境界,那么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功力心理,通过考试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减p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和束缚,是考试改革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当前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更愿意学习,进而实现没有教导的学习,实现终身学习。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学习境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能够使人走出固有的限制与束缚,不断的释放人的本质力量。这在于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由品性。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学生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从而积极的对考试结果与考试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考试改革可持续学习在于学习主体意识的提升,不断的发挥潜能和不断的自我超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从考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2.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大学课程考试目的不是选拔个别优秀,而是要促使每一个优秀。要让学生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能,不断的提升学习境界,使得学生更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如建立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或是作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团队成员交流经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更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和默契。在满足自我超越意识和批判意识中,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

The Study of Ternary Structure of College Courses Examination Reform

ZHANG Xiao-dong,HU Rui-xi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Abstract:Examination reform of college cours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both from technology and ideology,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can't be measured with a unified standard. In the paper,we study the examination reform from utility,moral and sustainable learning three aspects,and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of examination functions and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 development.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考试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81-01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显然,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1)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主要方式即考试与测验,这也是最为普遍而又易于实施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其中量化评价更为常见。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传统考试的最大问题就是“一考定音”,没有全过程考核评价。过于宽松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临时突击,虽然考试通过了,但这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显然,在当前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增多而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加强形成性评价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极其必要。

2013年3月,我校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尝试,大学物理是我校基础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试点课程之一。学校打破以往只在期末组织一次考试的做法,改为增加平时考试次数,多次考试成绩累计成为最终的考试结果。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对于72学时(18周)的大学物理课程增加了4次阶段考试(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也增加相应次数的阶段考试),这就意味着每4周至少要考一次试(因而被学生称为“月考”)。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平时学习时间。事实表明学生的期末成绩有所提高,但平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放弃一些其他知识的学习,有部分同学认为他们用于托福等各种考试的复习时间明显不够,也有同学在阶段考试前几天会选择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要考物理了,有一些学生上高数课可能会复习物理,从而影响高数的学习。另一方面,增加4次平时考试,教师也增加了工作量: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出题、印卷、监考(对于全校性的基础课,大学物理统考只能放在周末进行)、评卷、登成绩、装订试卷等,往往是上一次考试刚刚结束,而下一次考试很快就开始。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师生显得不太适应。

2013年9月刚开学,学校对于考试方法改革要求进行了调整:除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外,48学时以下的科目,要增加一次期中考试;48~80学时的科目,要增加2次正式考试。为了让考试内容能够真正考核学生的能力,学校还规定,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考试形式进行调整。72学时的大学物理课程一学期进行2次阶段考试,学生还比较愿意接受。但目前阶段考试的方式仍然是全校统考,通过近一年的实践表明,统考一刀切,不能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因而在2次阶段考试的大背景下,可以适当给各个任课教师一定的自,让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自己命题,可以采取随堂考试的方式,这样就不需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进行考试,也给学生学习更大的自由度。另外,对于物理教学评价,除了采用考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问题讨论,课下问题探究等方式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施发展性评价。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动物学 试题 思考

动物学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包含动物形态结构、动物分类、动物生态、动物进化等内容。传统的动物学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考前学生通常死记硬背,考后易忘。针对以上弊端,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动物学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采取平时段考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环节动物门学完后,我们在段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请提出与蚯蚓有关的20个问题,并作解释。题目看似简单,但相对灵活,且无标准答案,从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值得我们思考。

1.试题立意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环节动物门代表动物蚯蚓的有关基础性、综合性知识,学生可联系实际,从形态、结构、适应、经济价值、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等方面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作解释。题目不要求从哪方面回答,学生答题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作解释。由于无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另外,该题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接触到的试题有明显的区别,更注重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归纳和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并能用已学过的动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另外试题的变化对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

2.试题特色

试题立意新颖,符合高校考试改革的趋势: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从一题一解向一题多解转变,从知识性命题向能力性命题转变,使课程成绩能够真正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状况。试题内容灵活,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际等知识的结合,并能延伸到动物学科新的研究成果。试题的变化给师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给教师创造了一个施展教学个性、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新知识、探索新课题的学习热情。

3.答题分析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为38人,学生答题情况如下:55%的学生能够提出20个问题并作出相关的解释;13%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低于10个,最少的仅提出5个问题,全班平均每人提出了16个问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对动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课堂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和总结;二是一些学生只停留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三是学生对该类试题接触较少,只能想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的问题即使想到了也怕回答不出来,干脆就不写,而对于特别简单的问题又不敢写;四是少数学生的思维方法有一定的问题,想到一个写一个,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因此,45%的学生没能够达到提出20个问题并作出解释的要求。

从学生答题的质量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化,如“蚯蚓属于哪个门?哪个纲?”“运动器官是什么?分节属于哪种?”二是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有科学性错误,如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蚯蚓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蚯蚓只分布在陆地上吗?”“蚯蚓的寿命一般为多少年,哪一阶段为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对蚯蚓的再生个别学生解释为体内有某种细胞具有保持原来形状的基因。三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述不当,如“蚯蚓为什么能钻泥土?”应改成“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有哪些?”“蚯蚓的肠道中有什么?”应改成“蚯蚓的消化道具有哪些特点?”这样的提问更为确切。四是学生对提出的较复杂问题回答不全面,如“蚯蚓有哪些经济意义?蚯蚓神经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少数学生只提不答,如“蚯蚓之间如何交换信息?”“蚯蚓是怎样逃避敌害的?”

4.学生评价

考试后,参加考试的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对本次段考进行了小结,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该类试题接触较少,课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在答题时仅停留在面上,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虽然学生的提问和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试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从以往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对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普遍欢迎这样的段考,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外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希望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多出现此类试题,增加锻炼的机会。

5.启发思考

这次段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习惯于死读书、读死书,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思考,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热衷于教师划重点,考前死记硬背。因此,课程考试的成绩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试想,如果我们把这道动物学试题改为:请提出与蚯蚓有关的50个问题,并作回答和解释或者规定学生必须从蚯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结构提出相关的20个问题,并作回答和解释,学生又会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要从考试方式、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我们会通过考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和综合应用等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卢祥云,韩曜平,勾影波,张燕萍.动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2]卢康,荣姜勇.关于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33).

[3]杨继昌.改革考试模式促进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2007,(6).

[4]黄惠.高等学校考试的弊端和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4).

[5]曾名勇,李巍然.构建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6]朱中华.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5).

[7]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阶段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过程化考试; 教学质量; 综合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50-0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mode in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Li Guizhi, Zhou Changsheng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atter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m to analyze, solve problems. A new comprehensive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taken to adequately play its role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rawbacks of VB curriculum examin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alizing process of VB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are give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examination model in VB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单一的考试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探索多元化、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实现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课程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考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发挥了四方面的作用[1-2]。

⑴ 考评。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评判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引导。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⑶ 反馈。考试结果具有反馈作用,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其反馈结果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教师可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方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⑷ 鉴定。学生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方法和总体教学水平,可以作为对教学人员进行评定优劣、奖惩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程考试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2 VB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目的性,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⑴ 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课程考试所特有的考评、引导、反馈和鉴定等功能,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作用,将分数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等利益的依据,这导致学生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

⑵ 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仅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这样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⑶ 课程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行的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少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题目。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考前突击,就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得到高分,完全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知识面狭窄,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 课程考试结果没有发挥反馈作用。考试结束后,应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包括: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主要检查试卷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由于考试往往都临近期末,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很少有人真正对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培养情况,也没有根据考试情况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关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 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在VB课程中的实施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在VB课程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设计、组织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1 VB课程考试模式设计原则

⑴ 考试模式多元化。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平时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4]。

⑵ 考试模式的过程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加强试卷的反馈功能。阶段考试结束后,教师就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考核反馈分析的过程就是检查、总结、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和考核等诸方面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⑶ 考试内容综合化。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试既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检验其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命题时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试题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拓展,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3.2 在VB课程中实施新的考试模式

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5]。

⑴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⑶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授课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教学阶段后,学生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即时给出成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作用。

⑷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允许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3 VB实施新模式考试面临的问题

⑴ 平时成绩的可信度。避免平时成绩考核的随意性,需要教师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和适应度。教师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平时考核考试的可信度。

⑵ 学校考核政策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向新的考试模式倾斜。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工作量相对较小。新的过程化考试摸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调动教师参与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⑶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新的考试模式强调过程考核,其方式自由灵活,因此,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操作细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课程考试须多种方式相结合,分阶段逐步实施,使学生成绩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09.2:108-109

[2]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

[3]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4(6):55-56

[4] 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

育,2010.11:4-5

[5] 张亚丽,曲明贵,杨庆祥,张超.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

上一篇:声乐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二建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