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段辨析

时间:2022-10-24 11:53:34

一个过去曾经相当陌生甚至被人们有所忌讳而刻意予以回避的名词――中产阶级,成为时下一个颇为时髦而又令人兴奋的词汇。在大多数公司白领们还无暇顾及仔细琢磨这一词汇的确切含义时,已经有人把他们归纳为中产阶级的行列之中,是喜,是忧,还是干脆无所谓?无论你自己是否中产阶级中的一员,可能都会不无好奇地想了解什么是中产阶级?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中产阶级?或者何时开始从中产阶级上升到上等阶层?

而大多数人可能关注的是,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合法地成为中产阶级中的一员?

“中产阶级”的历史与演化

在历史上,“中产阶级”曾经一度是指介于欧洲贵族与自耕农之间的大部分社会中间群体,当时贵族们实际掌握着国家权力和土地,自耕农在土地上耕作,新的资产阶级在城市的商业活动中崛起。

在18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被用来描述那些拥有专业技艺的群体和商人阶级,一方面与有头衔的贵族和乡绅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与那些农业劳动力和与日俱增的工业劳动力区别开来。但是到了20世纪,英国有头衔的贵族变得不再那么整齐划一了。

在早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中产阶级主要被描述为白领工人――他们也是为工资而工作(如同其他所有工人那样),但是他们所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与那些蓝领工人相比是舒适和安全的。

“中产阶级”这一词汇在美国的扩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所预测的于会衰退和以前的家庭主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时开始的。大批粉领工作兴起,人们能够避免蓝领工作的危险条件,因此他们自称“中产阶级”,即使他们的收入比加入工会的蓝领工人还要少。

在美国,到了20世纪末,更多的人把他们自己描述为中产阶级,而不是低等阶级或者“工人阶级”。对比之下,在英国却有许多传统上被看做是中产阶级的人如今把他们自己描述为工人阶级。

在最近的调查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英国人倾向于把他们自己描述为工人阶级:这已经被描述为一种“逆反的势利”形式。然而在劳工运动中组织和成长起来的英国工党,最初几乎完全是从工人阶级中获得支持的政党,20世纪90年代在托尼・布莱尔的领导下改组成为“新工党”,在争取工人阶级选票的同时,开始与保守党竞争中产阶级的选票。

中产阶级的规模取决于它如何定义,是根据教育程度、财富、成长环境、遗传关系、社会网络、举止礼仪还是价值观等等来划分,还是有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尚未达成一致见解。以下因素在现代语义上经常被归属为“中产阶级”:

获得第三层级的教育,包括所有的金融投资家、律师、医生和牧师,而不论他们的闲暇和财富如何。

信奉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比如说很高比率的自有房产或者长期的租赁使用权,以及被认为是安全稳定的工作。在美国和英国,政治家们通常都会瞄准中产阶级的选票。

生活方式。在英国,社会地位一直是比美国更加直接地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并且还可以通过口音、举止礼仪、接受教育的机构和地点,以及个人的朋友和交往圈子所属的阶级等方面来判别。在美国,中产阶级最热衷于参与流行文化,新移民的第二代子女则往往迫不及待地抛弃他们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标志。

社会学的定义

一个人的总物质资产的市场净值,即减去债务后的价值。大多数经济学家把中产阶级定义为那些净资产在25000美元(即中产阶级中的低端)到25万美元之间的财富所有者,而50万美元以上的资产拥有者被归类为中产阶级中的高端。

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现论把庞大的中产阶级看做是对社会有益而稳定的影响群体,因为它既没有低等阶级的爆炸性革命倾向,也没有上等阶级巩固自己地位的专制主义或绝对论倾向。

对于中产阶级的大多数社会学定义都追随了马克斯・韦伯的分析,即把中产阶级定义为有半职业化的或者与自营者相类似的收入水平;沉浸于家庭生活与城乡的共享文化,并且因为拥有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和财富,而具有抗御社会危机的相对保障。95%的美国人把自己看做是中产阶级,使用社会学的测度看起来就会有所不同。事实亡,这些个人中有些明显可以归纳为上等阶级或者低等阶级。

美国中产阶级所面对的威胁

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许多人惧怕不断扩大的财富差距将导致美国社会中的中间阶层的崩溃瓦解。对于中产阶级的现代威胁主要是美国经济中许多产业部门的萎缩、来自低薪酬的外国工人和分包商的竞争,以及对加3,q2会的劳动力的系统性削减。

最近美国纽约的一个政策研究机构通过日前公布的一个调查报告,建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考虑如何通过移民来扩大美国中产阶层的队伍。报告的题目是《加强和扩大美国中产阶层的移民政策的要点》,副标题是:对决策者和倡导者的引导。该报告建议决策者和政策的倡导者在移民政策问题的讨论上,必须把重点放在美国的中产阶层和正在努力奔向中产阶层的人。如果重视移民,美国现有的中产阶层能够加强,而且在未来会有所扩大。在这个基础上考虑的移民政策一定是对美国社会和经济都健康有益的。

因为移民作为工人、企业家、纳税人和消费者,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与中产阶层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第一,移民纳税的数量超过他们从政府获得的补助。这些税务将支撑包括社会保障计划在内的政府管理计划。这些计划对加强和扩大中产阶层有益。第二,中产阶层需要移民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移民,尤其是最近移民人品增长速度比较快的西班牙裔和亚裔人口的市场发展对中产阶层的发展有益。比如2004年,西裔和亚裔移民的购买力占全国的12%。第三,移民通常以小商业起家,同时吸引来源国的投资,这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刺激作用。

鉴于以上分析,报告说,实际上美国的中产阶层对移民的经济贡献有依赖,要发展美国的中产阶层,就不能实行旨在未来停止移民的大规模的递解政策。报告还要求政府加强移民劳工保护政策。目前的就业市场中移民工人面临不平等甚至遭到剥削的待遇。雇主利用非法移民害怕被递解出境的心理给他们很低的薪水,提供很差的工作条件。由于有非法移民存在,雇主可以压低美国出生的工人的薪水和福利,无视工作条件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移民和非移民工人进人中产阶层的机会都会降低。因此,政府需要通过立法来保证移民劳丁的权利,保证他们的雇主不能肆无忌惮地在劳工市场上进行剥削。

中国的中产阶级如何划分?

根据巴黎百富勤公司测算,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家庭在2010年后将达1亿个,户均拥有资产62万元。该项研究将中国的中产阶级定义为:人均年收入2.5万~3万元、家庭年收入为7.5万~

10万元,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白领。符合上述标准的人数占中国总入门的比例约为13.5%。

据他们的测算,2002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为5000万个,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5万元,家庭平均拥有31万元资产。而到2010年,以上数字均将翻番,即达到标准的家庭总数达1亿个,户均收入为15万元,户均拥有资产达62万元!

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表示,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他认为,这1亿中产阶级家庭意味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先生最近在北京的一个沙龙上说,有一种简易的区分中国中产人群的标准,就是三大件――车子、房子和保险。他认为中国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三大件”,象征中产人群的财富:从上世纪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再到新世纪的“三大件”――车子、房子和保险,由具体产品到抽象服务,从百元等级向千元等级再到万元、十万元等级的演变,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发生的沧海桑刚的巨变,也投射出百姓生活方式的变迁历程。

针对“谁是中国的中产阶级”的问题,《经济观察报》和泰康人寿委托前进策略和零点调查集团公布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十条标准,其中包括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77元以上;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元人民币以上;自己有一辆轿车,同时拥有高尔夫卡和健身卡等等。符合其中任一标准都可以被叫做“中产阶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显示: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

该书是依据以下标准得出这一结论的:经济上月收放5000元;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

八成以上大城市居民自以为是中产阶层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5.5%的城市居民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其中,自认为属于中上层的占14%, 自认为属于中中层的占43.1%,自认为属于中下层的占28.4%。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沈晖认为,这个数据说明当前我国的“中层意识”占据了社会主流。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显示,中产阶层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工作时间显著多于中产以下阶层。

调查样本总体的人均工作时间为每天6.79小时,而收入中产平均工作时间为8.04小时,职业中产为7.58小时,学历中产7.27小时,进入收入、职业、学历三重意义上的标准中产阶层,日均工作时间则高达8.51小时,比中产以下阶层的日平均工作6.46小时高出2.05小时:根据另外一项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中产者中有97%文化程度在大学或大学以上。他们所受的教育、专业技能与知识技能,成为其生存的“资本”:

中产者的职业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公务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型中小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律师、IT业工程师、中高级教师、高级演艺人员等。

有些学者认为,按中国目前的收入水平,拥有100万元至300万元的可自由支配资产,并且每月还有不低于5000元的持续性收入的人就达到中产阶层的标准了。

当然,标准的中产阶层还要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有稳定的职业并且具备创业或者重新就业的能力。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到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阶级”首次由国家统计部门得到这样明确的数量界定。

“6万元到50万元”的标准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这项调查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有效问卷263584份。测算的起点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相应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为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元到50万元。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现在的5.04%扩大到45%。

香港“小产阶级”怎样划分?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认为,收入并不应当成为被强调的起点。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元到5万元港币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就成了中产阶级”,“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吕大乐界定中的香港中产阶级更重要的是按职业群体划分,同时强调“他们是成功透过教育渠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

按照这样的评价标准,香港的中产阶级最多占到人口比例的20%到25%。这个群体并非家财万贯生计无忧,现在也逐渐被卷入裁员、失业的漩涡。

而在大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成为“中产”的机会最大,因为他们占有资源配置的权力,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存在着寻租的可能性。在中国“收入与社会地位事实上并非正相关”。比如学者教授,在发达国家都属于社会中的中产阶级,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国大陆,一部分学者的收入甚至有可能低于中等收入人群底线。

同样,在拥有政治地位和权力资源的群体中,收入也成为并不可靠的指标,这个群体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因职务而来的可支配收入很可能远超出人们能够了解到的数目。

“中产阶级”究竟是指什么?在物化的指标和社会意义的评价之间,不同的视角甚至可以得出差异相当大的结论。在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普遍认为“中产阶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经济状态,或者说,不仅仅是经济状态。

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声望、教养、职业、经济收入、社会交往、生活预期、健康状态、子女教育等等,这些统统都是不能回避的指标。如果过分关注货币收入,人们所关注的中产阶级的实际意义就会发生改变。

我个人认为,如果采用“中产阶级”的词汇,至少在资产的存量上应当有一个相应的数量范围,此外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流动资产或现实支付能力,外加一定数额的职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生活方式和普遍的价值观方面,中产阶级应当能够反映出大众化的社会潮流和发展态势。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非货币化或资产指标之外,如果仅仅从财产和收入水平上来看,根据目前中国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拥有一套以上较为体面、舒适的住房(家庭人均25平方米以上,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和一辆质量可靠的家用车之后,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或者家庭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应当可以看做是“中产阶级”。

(作者注:本文引用了若干公开发表的相关数据资料,无法一一注明,在此向相关部门和作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西部的梦想与现实 下一篇:留给子孙一个绿色的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