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范文

时间:2023-03-06 00:13:01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范文第1篇

长久以来,在纺织工业中纤维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比较质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着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的重任,产业链上下游均纷纷加快创新步伐,以期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2012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化纤协会)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概念,力求从源头提升中国纺织工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2012/201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自去年第一次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反响,今年化纤协会充分调动了生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以主动申报的形式向企业征集产品,至申报截止期,共收到了来自68家企业的上百种产品。同时,化纤协会还从近年的新产品开发贡献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奖产品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与企业申报产品一同建立产品数据库,从而保证流行趋势产品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2013年1月16日,“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产品评审会于北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以及来自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等上下游行业相关单位、科研院所的主要领导和专家近3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对入围产品进行评审、讨论。与会领导及专家高度评价了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题的入围产品,普遍认为产品多样化、范围广,对下游企业引导性强。

王伟在会上发言时指出:“伴随纺织化纤工业的发展,硬实力建设已基本完成,纤维流行趋势的是增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工作,对推动整个化纤行业的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勇对纤维流行趋势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今年入围产品涵盖范围广,对指导下游企业应用、引导企业开发产品以及促进行业间互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个别企业自行纤维新产品的背景下,整个行业统一进行纤维流行趋势的,有效地规范了口径,大幅提升了的影响力,对纤维品牌培育和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华大学现代研究院的王华平副院长作为化学纤维行业的领头学者代表,在会上对于纤维流行趋势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是以政府为背景,研究院所和行业协会共同发起的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和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搭建实现品牌国际化的平台,大力推广中国的纤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目前化纤行业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流行趋势。”

会议最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协会将在2013年3月第十届纱线展期间,在以“纤动世界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中国纤维馆中推出“2013 /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和”,希望能够通过这两个平台将行业内具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企业容纳进来,共同开创和推广市场,引导消费,共享营销环境,将国内最新,最前沿,差异化程度最高,同时也将国际领先的化纤新产品传递给下游制造企业,介绍给终端消费者。共同培育品牌,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化学纤维范文第2篇

1.增长分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恢复正增长,增速比前8个月上升明显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009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速比前8个月有大幅度上升。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增长速度比去年前8个月明显提升,合成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整体上,行业回升势头明显加快。

2009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完成3447.27亿元,同比增长2.37%,改变了去年前8个月的下降局面。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5.22%,比去年前8个月大幅度提高8.38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制造业累计收入同比增长0.46%,收入增速明显改善。

2.效益分析:行业利润增长快速,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大幅度下降

2009 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度改善,全行业整体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快速上升。同时,全行业亏损行业亏损额同比大幅度减少,减少幅度继续增大。

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113.91亿元,同比增长187.4%,增速比前8个月提高144.98个百分点。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51.53%,比去年前8个月大幅度提高143.57个百分点,增势迅猛。合成纤维制造业实现盈利70.76亿元,同比增长135.25%,比前8个月大幅度提高132.6个百分点。

行业亏损规模同比大幅度下降。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27.14亿元,同比下降 58.24%,降幅比去年前8个月扩大24.59个百分点。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亏损累计1.91亿元,同比下降87.28%,减亏势头良好。合成纤维制造业亏损额25.23亿元,同比下降49.49%,降幅比去年前8个月增大29.64个百分点。

3.成本费用分析: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不显著,成本压力不大促进了行业利润增速的上升

2009年1~11月,化学纤维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小幅度增长,增速远低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成本压力不大。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明显较低,合成纤维制造业销售成本略有下降,行业成本增长不明显,帮助了经济效益改善。

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1.56个百分点。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5.52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制造业成本小幅度下降 0.44%,而同期销售收入增速已经转正。

4.负债及资金分析:行业负债率有所升高,应收帐款同比增速升高

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平均负债率为 62.69%,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合成纤维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3个百分点。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8个百分点。

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71%,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和合成纤维制造业应收帐款分别同比增长2.37%和7.39%,应收帐款增速回升反映了行业销售增长形势良好。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产量增长较快,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升高

2009年1~11月,全行业化学纤维产量达到2500.77万吨,同比增长14.8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87个百分点。粘胶纤维产量累计完成146万吨,同比增长15.27,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

在合成纤维产量方面,去年1~11月累计产量完成2264.48万吨,同比增长15.39%,比上年同期提高13.05个百分点。主要合成纤维产品中,锦纶纤维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0.0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6.49个百分点。涤纶纤维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5.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6个百分点。腈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25.1%,明显回升。维纶纤维累计产量同比下降4.56%,出现下滑;丙纶纤维产量同比下降1.96%,降幅有明显缩小。

2.销售及库存分析:行业销售产值同比恢复正增长,库存同比明显减少

2009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回升到正增长,改变了去年前8个月的下降局面。但子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较快,增速上升,合成纤维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仍然下降,降幅有较大收窄。行业库存同比大幅度减少,下降速度有所放慢。

全行业销售产值同比恢复正增长。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485.83亿元,同比增长0.27%。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销售产值实现同比增长7.26%,比前8个月上升5.98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同比下降 0.9%,降幅大为减小。

行业库存同比下降。去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下降14.3%,降幅较大。子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下降6.55%,降幅明显收窄。合成纤维制造业产成品同比下降15.62%,去库存势头良好。

3.进出口分析:行业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出口形势有所改善

在出口方面,2009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全行业累计出货值同比下降23.54%,降幅比去年前8个月缩小3.08个百分点。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累计出货值同比增长2.46%,实现正增长,出口形势明显改善。合成纤维制造业出货值累计同比下降26.88%,降幅比前8个月缩小1.1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根据统计,2009年1~11月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64亿元,同比下降14.3%,投资降速比去年前10个月有一定缩小。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11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内小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33%,明显回升;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9.34%,增长较快。

中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9%,利润同比增长68.38%,明显改善。行业内大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3.43%,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75.96%。

2.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11月,行业内国有企业整体亏损2.9亿元,亏损规模比前8个月缩小。

股份制企业利润实现大幅度增长,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68.36%,大幅度上升。

化学纤维范文第3篇

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3711.27亿元,同比增长4.24%;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3615.38 亿元,同比增长4.86%;产销率为97.4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39.15亿元,同比增长5.84%。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3589.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1.16亿元。累计利润总额为3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1.47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4.89亿元,同比增长282.59%。毛利率为6.2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3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1.4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7个百分点。

一、化学纤维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39.15亿元,同比增长5.8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4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总计为3434.55亿元,同比增长9.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20个百分点;企业数为171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4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5.1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52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11月末,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80.52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50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76.00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28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21219.55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373.19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20026.55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855.85万元/ 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3711.27亿元,同比增长4.2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8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3615.3亿元,同比增长4.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7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4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1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241.61亿元,同比增长17.9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99个百分点。2008年12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5.86,比上年同期降低17.88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13.00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3589.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1.16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3413.48亿元,同比增长8.7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82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5.11%,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2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32.57亿元,同比增长8.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25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0.91%,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77.49亿元,同比增长1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50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16%,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0.06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65.47亿元,同比增长12.4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90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82%,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13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3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1.47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4.89亿元,同比增长282.5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77.7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亏损面为26.7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46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220.1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6.53个百分点。

(六)行业运营绩效

成长能力。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5.8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46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9.3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8.20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9.8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60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毛利率为6.2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3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0.93%,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9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95%,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6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0.9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35 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2.5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8.30个百分点。

偿债能力。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61.4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7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1.52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5倍;产权比为1.5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9。

经营能力。2008年1~11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为105.9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26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35次;产成品周转率为14.13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59次。

投资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8.10亿元,同比增长3.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6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27.40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0.62%,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5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粘胶纤维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粘胶纤维131.88万吨,同比减少10.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0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粘胶纤维10.57万吨,同比减少21.0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3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粘胶纤维11.34万吨,同比减少15.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99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粘胶纤维9.21万吨,同比减少31.0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9.51个百分点。

(二)涤纶纤维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涤纶纤维2004.57万吨,同比增长4.1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71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涤纶纤维173.35万吨,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91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涤纶纤维175.08万吨,同比增长2.7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34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涤纶纤维191.58万吨,同比增长5.0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3个百分点。

三、进口情况

聚酯纤维。2008年1~12月,我国聚酯纤维累计进口量为14.53万吨,同比减少27.7%,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23205.8万美元,同比减少20.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个百分点;进口单价为1597.2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1.21美元/吨。

(二)聚丙烯腈纤维

2008年1~12月,我国聚丙烯腈纤维累计进口量为14.57万吨,同比减少48.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1.4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37290.5万美元,同比减少4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3个百分点;进口单价为2559.35 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2.32美元/吨。

(三)人造纤维短纤

2008年1~12月,我国人造纤维短纤累计进口量为59997吨,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2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17953.4万美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进口单价为2992.38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85.49美元/吨。

四、重点地区产品生产情况

(一)粘胶纤维

2008年1~12月,我国粘胶纤维累计产量为131.88万吨,其中,累计产量前5个省(市、区)是山东、河北、浙江、吉林、江苏,累计产量分别为19.20、18.52、17.97、11.81、10.89 万吨,其累计产量合计占全国粘胶纤维总产量的59.44%。去年1~12月,我国粘胶纤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为-10.20%,其中,累计产量同比增长较快的地区是新疆、山东等省(市、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7.79%、6.0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99、16.28个百分点。

(二)涤纶纤维

2008年1~12月,我国涤纶纤维累计产量为2004.57万吨,其中,累计产量最多的2个省是浙江、江苏,分别为990.01、710.09万吨,其累计产量合计占全国涤纶纤维总产量的85.26%。去年1~12月,我国涤纶纤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为4.13%,其中,累计产量同比增长较快的地区是河北、浙江、新疆、重庆、福建等省(市、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6.00%、11.46%、10.91%、8.88%、7.0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7、7.33、6.78、4.75、2.93 个百分点。

五、行业大事记

(一)政策信息:纺织业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获原则通过

国务院总理今年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二)行业热点:化纤个别品种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信息

2007年10月24日,土耳其对原产于中国的合成纺织纱线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8年9月5日,土耳其外贸署第26988~2008/31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合成纺织纱线作出反倾销终裁。土耳其外贸署裁定,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构成倾销,并对土耳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自公告之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合成纺织纱线产品征收37.4%的反倾销税。

2008年7月29日,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通知,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07年4月1日~2008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05年4月1日~2008年3月31日。

化学纤维范文第4篇

合成纤维

聚酯纤维

PCI Fibres公司美国分部副总裁、合成纤维和纱线协会副会长Alasdair Carmichael评价合成纤维一直在不断进步。聚酯纤维因用途多样、性价比高、可加工性强成为合成纤维中的翘楚。Carmichael说:“2010年,全球涤纶产量达到3 700 万t,在合成纤维中独占鳌头。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改善了聚酯纤维的可持续性和其他性能。”

聚酯纤维最大的可持续优势在于它的可回收性。其回收有两个主要来源:废旧消费品(以聚酯瓶为主)和工业废料(下脚料或不合格的聚酯产品)。Carmichael补充道:“也有一小部分废旧服装被回收利用。虽然量很小,但备受关注,因为被回收的服装经过处理后,又回到了消费者的衣橱。”

回收纤维在聚酯纤维市场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扩大。美国Unifi总裁兼首席运营官Roger Berrier表示:“基于Repreve品牌的成功和成长,我们已投资建设新的Repreve回收中心,新中心将纳入各种最新技术。Unifi将具备回收各种废旧物的能力,包括工业废旧物、废旧消费品以及含聚酯纤维的织物。”

Carmichael称一件趣事正在美国市场上演,制造商开始利用回收塑料瓶制造地毯用聚酯纤维。他指出,虽然涤纶地毯的市场已经成型,但这种聚酯纤维的出现仍将对地毯工业造成深远影响。另外,如果能将这项技术成功地规模化应用,废旧塑料瓶的回收处理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聚酯纤维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广为人知,其优点包括低吸湿性、导湿性、抗折皱、防风拒水、抗撕裂强度高、耐磨性好等。现在,Outlast公司又为聚酯纤维增添了新亮点。据Outlast公司纺织品工程师Roy Beckwith介绍,该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智能调温双组分纤维,其芯层为相变材料,而皮层为聚酯。他认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种具有调温功能的聚酯纤维。

尼龙

尼龙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较高的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和耐磨性。Invista(英威达)公司的Cordura品牌团队在保留尼龙结实耐用品质的基础上,为其增添了棉一般的舒适手感。于2010年的Cordura Denim和 Cordura Duck面料就是由Invista T420尼龙66短纤与棉混纺而成的。

据Cordura全球业务总监Bill Colven介绍,Cordura Duck面料用于军队的制服已超过 40 年,现在人们开始寻求在工作服中使用这种面料。Cordura Denim面料具有逼真的纯棉牛仔面料的外观和手感,并且极其耐用。Cordura全球市场总监Clindy McNaull补充道:“工业水洗条件下,Cordura牛仔裤的寿命比纯棉的长 50% ~ 60%。Cordura牛仔布的耐磨性是纯棉面料的 4 倍。延长牛仔布的寿命、提高牛仔布的性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提高牛仔布的持久性,即延长其替代周期,意味着面料将更加耐用也更具价值。”

生物基高分子纤维

生物高分子纤维继承了合成纤维的性能特点,同时由于采用天然、可再生原料替代原有的石化成分,从而使其具备了可持续的优点。

据帝人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Nobuyoshi Miyasaka介绍,帝人将在2012年春季全球首款商业化生产的生物基聚酯纤维。他说:“帝人的生态圈生物基纤维(Eco Circle PlantFiber)中约有 30% 的原料取自甘蔗等生物原料。而传统的聚酯纤维由EG和DMT或PTA合成,其中EG大约占 30%。”帝人新纤维中的EG虽然来源于生物而非石油,却仍然具有与传统聚酯纤维相同的性能和质量。

此外,Eco Circle PlantFiber还可以利用帝人公司的Eco Circle闭环聚酯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利用。据Miyasaka介绍,该系统能在分子水平上分解聚酯,然后生成新的DMT,其质量和纯度堪比源自石油的DMT。

DuPont(杜邦)公司也有自己的生物聚酯纤维产品 ―― 2009年上市的商品名为Sorona® 的PTT纤维。DuPont Applied BioSciences的全球品牌经理Dawson Winch表示:“降低对石化产品的依赖是杜邦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Sorona® 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还具备其他环保优势:比如与生产同等重量的尼龙6相比,它能节省 30% 的能耗,降低 63% 的CO2排放。而且还可以通过聚酯回收系统循环利用。”

Winch认为除了可持续性优点,Sorona® 还具有其他独特的性能优势:与普通聚酯纤维相比,它可在更低的温度下拉伸、染色;易于与其他天然或合成纤维混纺;耐漂白;天然拒污能力(无需化学拒污整理)。用于服装时,Sorona® 可以获得同超细纤维一样的柔软效果,却不必达到同样的细度。此外,Sorona® 具有优异的舒适伸展性,且改善了面料的抗折皱性能和悬垂性。

人造纤维

棉花价格的起伏促进了对其他纤维的需求,尤其是在混纺织物中,Lenzing(兰精)Fibers公司采购经理Tricia Carey也表示,这将成为纤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她说:“品牌商正在寻求更多的混纺产品,但都要求具有棉一般的手感。比如棉和Tencel® 的混纺织物就融合了二者的优势:棉的舒适性、手感和色牢度;Tencel® 的柔软和导湿性,可有效抑菌,并能减少异味。对于该公司的超细纤维产品 ―― MicroTencel® 和MicroModal®,Carey介绍说:“MicroTencel® 由桉树经闭合加工过程(更环保)加工而成,人们喜欢它的细腻和手感。同样,来源于山毛榉的MicroModal® 也深受人们喜爱。”

大豆纤维

据United Soybean Board(USB)的Robina介绍,大豆纤维最初由汽车大王Henry Ford制造,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30年代。大豆纤维,即Azlon,由大豆和牛奶中提取的天然蛋白制作而成,是源自动植物的人造纤维。

目前,USB已投资多个研究项目,旨在开发基于大豆粉及其衍生物的新型纤维。Hogan表示研发中的大豆纤维将与石油基合成纤维一争高下,但是不会与其他天然纤维形成竞争。

纵观大豆纤维的生命周期,其比石油基合成纤维具有更多的环保优势。大豆根部可以利用氮产生所需养分,而且以大豆为食的害虫很少,因此杀虫剂或杀菌剂的用量很低。新一代大豆纤维将作为一种生态纤维而备受瞩目。

付诸行动

化学纤维范文第5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长期受短缺经济抑制的纺织品服装需求迅速膨胀,极大地刺激了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全面完成了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的带动下,化纤工业作为纺织品服装的原料产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化纤及其制品凭借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市场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一、国内化学纤维制造业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快速扩大,化纤工业连续7年出现了近20%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我国化纤工业总产值已达到69亿元,总产量达到309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化纤生产大国。

我国化纤工业的历史是从1957年开始的,首先恢复安东化纤厂(后为丹东化纤厂)和安乐人造丝厂(后为上海化纤四厂)。20世纪50~60年代,国家又成套引进粘胶长丝技术建设保定化纤厂、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拉开了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序幕。

我国初步形成人造纤维工业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在消化吸收进口设备、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化纤、新乡化纤等一批粘胶企业。1963年,我国引进日本万吨级规模维尼纶技术和设备,建立北京维尼纶厂。

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集中资金,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先后建成了上海金山、辽阳、天津、四川川维4个大型石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至此,我国化纤工业初具规模。

20世纪80年代,国家成套引进大规模、大容量聚酯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仪征化纤、上海金山二期工程。至“七五”末即1990年,我国已能生产所有的常规化学纤维,产能达到180万吨,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纤工业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纤成为最早开放的市场产品之一,我国化纤工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世界化纤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装备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实现了年产10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及配套直纺长丝设备国产化,迅速提升了国内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中国化纤产量达到510万吨,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至今我国化纤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进入21世纪后,化纤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济规模显著提高,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行业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产业集群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的加强,又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投入国产化聚酯及涤纶长丝工程与技术(从300吨/日到1200吨/日)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为代表,中国化纤工业技术产品全面升级,已完全具备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为世界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截至2010年底,我国化纤总产能已达到3090万吨,是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52万吨产能的59.4倍,中国在世界化纤界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化纤加工量占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化纤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量,化纤人均加工量,化纤工业对全国GDP贡献率,以及中国化纤在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比例均不断提高。化纤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化纤及下游加工产业也成为中国纺织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二、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

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分析

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4年的174.33亿元到2011年的734.08亿元,增长了4倍多。2010到2011年有了巨大增长,变化接近2倍。当年与上一年相比普遍有提高,只有2009年与上年相比投资额降低,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化纤增长率下降。2010年开始持续缓慢提升。

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析

从2007年到2011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经历了“V”字形,由2007年最高18.2突降到2008年2.2,降幅将近9倍,也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2009年大幅回升到10.2,此后缓慢增长,到2011年增长速度达到11.0。预计到2020年之间会持续增长。

按行业分规模化学纤维制造业主要指标(1998~2010)

①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67737.14亿元到2010年的698590.54亿元,增长了近10倍。1998年到2001年间增速缓慢,始终低于100000亿元,自2002年起至2010年工业总产值有了巨大增长,每年平均增幅1.2倍。

②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自1998年起一直保持在10万家以上,到2010年达到企业数45万,增幅近4倍。其中,1998年至2003年企业增加速度不明显,都在20万家以下,2004年一举超过20万,2005年有微小下降,2006年达到30万,此后2008年至2010年企业数目始终保持在40万以上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化学纤维范文第6篇

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应对方案

这100多场专家讲座将使参会者充分了解人造纤维的创新动力,广阔的应用领域以及最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众多的高水准备选讲座中,主办方竭力为参会者甄选出加工链各环节颇具代表性的讲座。

据介绍,在开幕之日的全体大会上,来自德国邓肯多夫管理研究所的专家将呈现开场讲座,同与会者探讨纺织业的发展趋势、新商业模式、开发合作以及未来化学纤维行业在加工链中扮演的角色。另一场讲座中,美国可持续服装联盟的专家将从纤维、最终产品及分销等方面探讨环保服装。“多恩比恩人造纤维之角”将再次为来自纺织院校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创新作品的平台。

其他议题还包括:

纤维行业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生物聚合物、生物技术、用于环保的人造纤维);

纤维创新(长丝);

非常规纤维应用(复合材料);

运动和功能性服装;

市场概况(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参与度高

在本届人造纤维大会举办同期,欧洲人造纤维协会(CIRFS)及代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主要人造纤维生产商的德国纤维工业协会(IVC)也将在多恩比恩召开会议。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AFMA)、日本化纤工业协会(JCFA)和韩国纺织工业联合会(KOFOTI)将组织包括演讲专家在内的高端代表团出会。

而在本届多恩比恩国际人造纤维大会举办前夕,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将于9月8 — 10日在Bregenz举行年度会议,届时将有约200名来自纤维、纺织品、助剂和纺织机械领域的决策者就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预计部分与会者在该会闭幕后将继续参加多恩比恩国际人造纤维大会,这无疑将进一步促进棉花和人造纤维用户之间的交流。

据悉,Lenzing(兰精)公司将在本届多恩比恩国际人造纤维大会期间举办一场专题讲座,来自中东和远东的约70名主要客户将参加。

化学纤维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纤维;二氧化钛;含量;检测

1 二氧化钛在化学纤维中的应用

钛白粉消光剂的添加不仅对化学纤维的消光起重要作用,而且对纤维聚合物性能、机器磨损程度、过滤组件使用周期、纺丝的断头率、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化学纤维中二氧化钛消光剂的用量一般不会太高,如微消光聚酯切片中钛白粉的加入量仅为0.07%;半消光切片为0.1%~0.3%,全消光切片加入量为0.5%~2.5%[1]。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应用中钛白粉的加入量在0.2%~0.5%时就可达到很好的消光和增白效果,得到与天然纤维相仿的不透明度,而且对纤维强度、延伸度无明显影响。

此外,二氧化钛消光剂的适用范围也很广,在化学纤维生产中,锦纶、涤纶、腈纶、粘纤、丙纶等都可选用钛白粉做消光剂,不同的是钛白粉在纤维生产中加入的时间段。如在锦纶6生产中,钛白粉是在己内酰胺中分散后参加聚合反应,然后在纺丝时分散到每根单丝中去。在锦纶66生产中,钛白粉是先于水中分散,然后在尼龙盐聚合过程中加入。而在聚酯纤维生产中,钛白粉是加入到乙二醇中且均匀分散后,再在聚合中加入。在腈纶生产中,钛白粉是在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分散后混入聚丙烯腈纺丝原液中,得到含有定量消光剂的均匀消光原液,从而纺得消光纤维。在粘纤的生产中,消光粘胶丝的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整体加入法,即将钛白粉配成悬浮液,在粘胶生产过程的磺化或溶解工序加入,直接借助设备的搅拌,均匀分散于粘胶中。第二种是纺丝前注射法,借助于一套纺丝前注射装置,把配成悬浮液钛白粉在纺丝机前与粘胶均匀混合后注入纺丝机。对于消光丙纶的生产,钛白粉主要是以色母粒的方式加入[2-3]。

2 化学纤维中二氧化钛含量的检测方法

目前,化学纤维中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还没有建立相关的统一的方法标准,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RD法、ICP-AES法、ICP-MS法以及灰化法等。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检测聚酯切片及腈纶中二氧化钛含量的普遍方法[4-5]。它的测试原理是二氧化钛在加热的条件下可溶于强酸,溶解后的四价钛离子能与过氧化氢形成黄色的络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计在4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该测试方法的难点在于要使化纤中的二氧化钛完全均匀溶解在测试溶液中,要达到这种效果,一般采用焦硫酸钾法和浓硫酸加硫酸铵法这两种方法。罗敏[6]采用焦硫酸钾法和浓硫酸加硫酸铵法两种方法,测定聚酯纤维中的二氧化钛含量。结果发现采用浓硫酸加硫酸铵法比较快捷方便,只要一次加热就能把二氧化钛转变成可溶性物质,而焦硫酸钾法需要二次加热,费时,而且需要添加高温电炉等设备,在灰化过程中还有毒气放出,具有一定危险性。综合比较后认为,浓硫酸加硫酸铵法样品处理方法简便,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更能实现快速、正确的检测要求。

此外,针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及准确性的不足之处,姚燕春[7]等改进了样品量及溶液酸度的控制,将原有的灵敏度从0.01%提升至0.0001%,而刘加平[8]通过提高称样量并使用高氯酸替代过氧化氢褪色,提高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准确率。

2.2 X射线衍射法(XRD法)

在GB/T 14190—2008《纤维级聚酯切片(PET)试验方法》[4]中还提供一种二氧化钛的定量检测方法——X射线衍射法。该法的测试原理是钛元素在X射线作用下能够产生荧光。在试样表面,荧光强度与钛元素含量成正比。通过测试试样表面荧光强度,定量其中二氧化钛含量。测试过程中要使用热压机将聚酯切片制作成测试样板,并根据二氧化钛标样样板制作的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具体含量。该方法仅适用于颗粒状的聚酯切片,不适用于纤维状的聚酯。

2.3 ICP-AES法

ICP-AES法,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化纤中的二氧化钛的含量。其原理是利用四价钛离子与过氧化氢生成黄色络合物的显色反应,采用ICP-AES测定其吸光值,根据其吸光值对应标准曲线得到溶液中钛的浓度,并计算出二氧化钛含量。

华正江等[9]采用ICP-AES法测定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灰分含量。结果发现,ICP-AES法测得二氧化钛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2% ,相对标准偏差为0.62 (n=8),其准确度、精密度和可靠性都较分光光度法优秀,尤其是当化纤中二氧化钛含量较低,低于0.5g/mL时,由于标准曲线中钛含量的范围为0~16mg/L,标准曲线中段的钛含量和测试样品溶液中的钛含量有近一个数量级的差异,从而导致在测试极低钛含量的样品溶液时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差,数据偏离大,而ICP-AES法检测限较低,可以很好地满足微消光化纤中二氧化钛含量的检测需求。

2.4 ICP-MS法

ICP-MS法,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测定化纤中的二氧化钛的含量。花金龙[10]等采用湿法和微波法对聚酯纤维样品进行消解,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对样品中TiO2含量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显示,湿法消解的检出限比微波消解的低,湿法消解平均测定值大于微波消解,同时加标回收试验结果也证明,湿法消解更有利TiO2的消解,可实现TiO2含量的准确测定。

2.5 灰化法

灰化法是利用二氧化钛耐高温的特性(TiO2的熔点为1800℃,TiO2粉末冷却时为白色,受热则呈浅黄色)来进行二氧化钛含量的检测。灰化法相较于其他几种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任何化学试剂就能进行二氧化钛的检测,且步骤简单,设备要求不高,比较适合日常检验。但其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且相对差异率较高,故并未得到广泛的使用。

陈士琢等[11]采用灼烧法将醋酯纤维丝束灰化,通过剩余的固体物(包括TiO2和纯醋酯纤维丝束本身的灰分在内的总灰分),计算醋酯纤维丝束中的TiO2含量,结果显示,不同醋酯纤维二氧化钛含量的相对差异率均在20%以下,满足测试的要求。

3 结语

化学纤维中二氧化钛的检测方法各有不同,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故在选择方法时,必须首先考虑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在保证准确、适用的前提下,应选用最简便、最快速和最安全的方法,同时也必须考虑设备条件等客观因素。此外,也应该进一步建立一种统一的、适用于不同化学纤维的二氧化钛检测方法标准,以便进一步规范化学纤维产品质量的控制,提高我国化学纤维的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 胡伟礼. 化学纤维的光泽与二氧化钛含量、白度、光泽度关系的试验探讨[J]. 中国纤检,1989, (1): 22-25.

[2] 邓婕,吴立峰. 钛白粉应用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10-216.

[3] 韩宾锁. 合成纤维用钛白粉的选择[J]. 合成纤维工业,1986, (4): 15-16.

[4] GB/T 14190—2008 纤维级聚酯切片(PET)试验方法[S].

[5] GB/T 16602—2008 腈纶短纤维及丝束[S].

[6] 罗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酯纤维中二氧化钛的含量[J]. 应用化工,2006, 35(2): 144-146.

[7] 姚燕春等. 改进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合物中微量二氧化钛的研究[J]. 广东化纤技术通讯,1991, (4): 50-51.

[8] 刘加平. 聚酯切片中钛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案[J]. 合成技术及应用,1993, 9(4): 47-51.

[9] 华正江,郑琳,俞雄飞,等. ICP-AES法测定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灰分含量[J]. 化学分析计量,2008,17(2): 28-30.

[10] 花金龙,姜逊,张玉莲,等. ICP-MS法测定聚酯纤维中TiO2的含量[J]. 化学分析计量,2011, 20(2): 30-31.

[11] 陈士琢,蔡剑锋.进口醋酯纤维丝束中二氧化钛 (TiO2) 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 纤维标准与检验,1992, (11): 13-14.

化学纤维范文第8篇

(一)从宏观环境而言

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均减速),特别是需求,受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及遭受动乱、战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需求短期难以快速提升等多个因素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生存压力。同时,“十二五”期间,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加上信贷紧张、融资成本上升、公用工程费用及运费的不断上涨和汇率等因素也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不利影响。另外,我国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以致被替代也是造成企业压力的原因之一。

(二)从微观环境而言

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是我国纺织化纤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无法抵御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加上纺织企业差异性不大,创新性区分度有限,行业内并未建立占据行业主导的品牌产品,这意味着产品的分销渠道是关键。对于新企业来说,在渠道资源方面远不如原有企业,竞争力不足,加上前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增加了采购风险。从我国再生纺织品最大的产业基地及产业集群最集中的江阴地区来看,在去年的四季度和2012年的二季度普遍出现的检修、停产高达50%以上表象来看,行业以耕作式、粗放型、同质化、低值化的发展已走到了尽头。

(三)从国际竞争环境而言

2011年以来,我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80%。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且贸易摩擦形式不断地翻新,涉及的产业不断扩大,发起的国别也不断地增加,一些国家还在知识产权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与我国纠缠和斗争。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统计显示,最近12个月里,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了100项以上的贸易保护措施,而自2008年以来累计高达600项以上。

(四)从行业所处的位置而言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的化纤是跟着欧、美、日等化纤老大哥走,他们开发什么设备、技术、产品、终端应用,我们跟着学,跟着走,但是差距比较大。此时行业发展状态用 “照葫芦画瓢”表现得淋漓尽致,或用“隙中看月”比喻也是比较恰当的。进入21世纪,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在财税、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家底逐渐殷实,也逐渐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在设备、技术、产品、终端应用等诸多方面已接近化纤发达国家。此时行业发展状态与化纤强国属于“大同小异”,此时行业发展状态用 “庭中望月”来比喻相当贴切。我们的化纤及其制品已走向世界,我们的纺机也已走向世界,期望我们的技术研发服务也走向世界。我们期待中国的再生化纤产业,早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五)再生化学纤维行业产能、产量的变化

再生化学纤维中的再生聚酯行业产能变化和产量变化分别见图1、图2。

图1 再生聚酯行业产能变动

图2 再生聚酯行业产量变化情况

自2002年以来,由于原料廉价,且利润较高,大规模生产、扩大品种又可以降低成本和形成品牌效应,中国再生聚酯行业快速扩张,进入产能扩充、技术进步的高速发展期。2002年再生聚酯产能达120万吨,预计2012年底再生化纤产能将超过800万吨。再生化纤产能、产量平均每年的增幅保持在12%以上增长。

(六)再生原料进出口分析

中国已成为用瓶片加工、生产第一大国。发达国家废聚酯资源大量输往中国,中国已经主导了全球再生聚酯废料的流动。中国再生化学纤维原料进出口数据见表1。(备注:国内原料来源合计:615万吨/年)一是进口约170万吨/年;二是废旧纺织品100万吨/年;三是废丝、僵料、块料30万吨/年;四是国内包材回收(产量450万吨—出口100万吨)×90%。

(七)再生短纤进出口分析

涤短纤进出口数据见表2。

2006年开始进口数量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并且在2006年出口首次超过进口,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进口增加,出口下降是例外。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出口将出现下降,是否是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东南亚化纤(特别是孟加拉、越南、印度)竞争优势逐步崛起,欧美对传统制造业的重新重视,土耳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南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域优势,与中国化纤分羹。在外贸方面:一定要关注某时间段,某类产品数量的突然量变,避免贸易摩擦。

再生纤维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产能是否过剩?随着纺织制品由服装用、家纺用为主,转向产业用为主,纺织原料的用量急剧增长。全球纺织化纤加工总量情况见表3。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服装用纺织品4150万吨,占16.4%;家用纺织品4100万吨,占16.6%;产业用纺织品17050万吨,占67.4%。受人炸式增加,联合国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创纪录地达到94亿( 2011年预测),天然纤维的产量增长不会出现,产量的稳中有降将成为主基调,化学纤维的稳定增长将成为必然。据预测:化石资源将在2050年枯竭,以石油化工为基础原料占96%的合成纤维产业资源必须另辟蹊径。全球废旧纺织品废弃物将达4000万吨/ 年。

(二)再生行业的宣传、认知度等问题。宣传教育问题:发达国家对民众已有10年以上的宣传教育,并通过法律,对再生产品进行认证、吊牌,在产品售价上可以接受10%~100%以上涨幅。安全性问题:如今,再生的原料处理过程、产品生产过程可以达到无二次污染。但是产品应用的安全性如何?经一些再生企业委托国际知名中介的严格检测:产品安全性能达到国际上、国家的A类安全标志。

(三)原料是否会成为发展瓶颈?首先是世界上各国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好的原料会越来越贵越来越少。所以短期来看,从各国进口的各种原料会越来越差,数量也越来越紧张。目前我国每年约产生2600万吨废旧纺织品,其中化学纤维占80%,约2080万吨,天然纤维约520万吨。在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年一般会有2套废旧衣服,而城镇居民大概有3套。以此推算,我国一年可产生31多亿套废旧衣服。经折算:每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达100多万吨,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另外,测算闲置的旧服装保有量:2800万吨。我国是制服的生产、消耗大国,其中部队的作训、退役制服必须集中收缴,制服库存压力越来越大,既占据大量储藏空间,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其他类制服(政府、大型国企、学校等)在解决了分材质、分颜色技术后,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们巨大原料来源。

(四)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存在的几个问题。

(五)行业发展方向问题。大量瓶片加工生产采用物理法生产,可降低能耗、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在家纺、产业用领域的大幅应用。大容量装置的研发、推广、定型工作,当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用大容量,要区别对待,有所不同;大幅提高废旧衣物的利用;建议采用化学法技术手段生产具有标志性产品。

(六)如何淘汰落后产能。瓶片清洗:1吨瓶片处理需新补充新鲜水≥2吨;新上清洗单线能力≤1万吨/年;新上化纤短纤、长丝单线能力≤1万吨/年;纺丝箱体加热:用电加热棒加热导热油,易在熔体管道内产生结垢,控制各纺丝位的压力及温度显示大都不准,各纺丝位原丝条感不匀率误差大。建议改为联苯蒸汽加热,箱体温度各点均匀,不结垢,纺丝压力、温度控制精度高,大大提高原丝质量。纺丝吹风及卷绕上油:VD系列产品吹风装置大都采用外环吹风装置、上油用双面单油轮上油,其缺点是原丝飘逸波动大及上油不均,建议改为内外环吹风+中心上油+卷绕油轮上油或唇口上油等,可降低并丝、僵丝现象,原丝上油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了原丝质量。落筒:VD系列设备大都采用旋转式圆桶落丝,其缺点是丝厚薄不匀,易打结,建议改进为盛丝往复装置(纵动+横动)落丝。后牵伸联合机:VD系列设备原都采用长边轴传动装置,缺陷为丝束牵伸比单一,设备故障率高,噪音大,建议改为单机传动,变频调速,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紧张热定型机:建议由早期的导热油加热改用蒸汽加热+闪蒸系统,使加热辊表面温度更加均匀,且蒸汽回用到下道工序,大大降低生产丝束加工成本。

(七)我国再生行业的竞争力在哪里?据某机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88~300欧元(人民币1450~2320元左右),而孟加拉国只有约80欧元 (人民币620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欧元(人民币930元左右)。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两倍以上。现象:耐克、阿迪达斯等外资企业关闭在华直属厂,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和出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缘于低成本,而更多地植根于制造业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价值链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形成的巨大市场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优质高效的装备制造、优秀且不断改善的人力资源、优良且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断改进的公共服务效率等因素,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的,且有些因素可维持相当一段时期的优势。跨国品牌商主要业务是经营品牌而非制造,产品多数出自代工厂。现象:苏州某制衣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在越南建了一个直营厂,但运作起来并不顺利,一件衣服需要不同的丝线、里衬、纽扣等辅料及各种机械配件,但在当地市场根本买不到。其次,在通关、出口等环节问题也不少。

再生纤维行业展望

1.资源可以得到综合利用。20世纪后期,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许多生活用品都被塑料制品代替,然而这些塑料制品大都是一次用品,如快餐盒、鸡蛋盒、打包带、可乐瓶、矿泉水瓶、食用油瓶、化妆品包装等,目前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量日益增加,而这些废塑料垃圾不轻易降解,长期积累,形成白色污染泛滥,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再生涤纶纤维行业是属国家重点鼓励的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大量的聚酯(PET)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对国内环境的污染,做到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仅国内年回收利用聚酯(PET)废旧材料就达315万吨。例如,一只废矿泉水瓶或可乐瓶(PET瓶),只要进入到再生涤纶纤维生产企业,它的瓶、瓶盖、塑料商标纸,均被分解,全部利用,而生产过程中清洗瓶及瓶片的废水,90%~95%以上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

2.社会效益比较突出。再生涤纶纤维行业通过对聚酯废旧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大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其中仅回收清洗这一行业就解决约45万人就业,再生化纤加工企业约30万人,同时再生化纤行业还直接带动相关行业约80万人的就业。二是再生化纤行业为国家每年直接提供大量的税收,并出口创汇。三是节约石油资源。用PET废瓶片生产再生涤纶短纤维,同与用石油资源制造PET切片相比,每吨原料可节约6吨标准煤的加工能耗。四是减少白色污染,洁净和美化环境,通过对废料的生产加工,增加了社会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再生涤纶纤维行业的发展又直接促进和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回收、国际贸易、物流、纺织机械、辅料等)。

3.建立规模化示范园区,推动全国的再生行业形成几个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培育具有成套处理装备和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形成分拣、清洗(消毒)、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质化、高效化、无害化、密闭化发展,并向全国推广龙头企业的先进经验。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在全国重点区域建立若干废旧塑料、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或基地。如在山东设立环渤海循环试点,江苏江阴建立二手服装综合利用试点园区,浙江绍兴建立高值化再生利用示范园区,浙江苍南建立大宗无害化再生利用产业化园区,在广东建立粤东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研发产业基地,在福建晋江建立再生综合试点等,形成回收—运输—分拣—利用—销售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完整产业链。

4.产业总量目标。到2020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产量760万吨,产值1500亿元。其中再生短纤产能为750万~800万吨,产量600万吨;再生长丝产能将达到200万~250万吨,产量160万吨。

5.产品结构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高科技、功能性再生纤维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差别化再生纤维内涵更加丰富,成为中国化纤产业主导力量。

6.科技创新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以上。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7.品牌创建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分别达5件、20件、50件左右,市级以上品牌产值率达到60%以上。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区域品牌数量可以达到10家以上。

8.产业效能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10%,“三废”排放量进一步减小,中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争取由2010年的100万元/人增加到2015年110万元/人,2020年将达到120万元/人。

化学纤维范文第9篇

近期,2017年恒逸基金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征文工作已经启动,该活动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支持。征文投搞截止日期为2017年4月20日。本届活动继续保持高奖励力度(一等奖5万元/篇、二等奖2万元/篇、三等奖0.5万元/篇),并通过有关平台推荐获奖、后续评选及科技成果转化。获奖优秀学术论文的表彰奖励将在“2017年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上进行。

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召开发展座谈会

2月24日,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召开发展座谈会,会议讨论确定了协会发展方向及工作目标,制订了协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滨州市经信委副主任常学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党委书记、魏桥纺织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红霞作总结发言,常务副会长王力民和魏家坤等10余位副会长或代表参加了会议。协会秘书长崔旗主持会议。

常学锋表示,目前市纺织行业协会是滨州市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协会成立之初,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做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协会与协会之间的桥梁纽带,确实起到引领发展,解决难题的作用;二是形成合力,共享信息和资源,发挥好各家企业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促进产业链条的增粗拉长;三是加强宣传,多搞有益于产业提高的活动,凝聚会员力量,促进行业发展。

会上,张红霞结合国家新政分析了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叮嘱各会员企业注重发展质量,规避市场风险,并为协会新聘任的薄方明等三位名誉会长颁发了聘书。

PA6特殊产品趋势持续

3月21日至23日,来自新明斯特市场领导者的专家们将齐聚上海Domotex Asia/中国地材2017展览会,在W3展厅F03展台展示他们的综合技术知识和高效解决方案。根据PCI红皮书,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已经安装了约9万公吨的额外产能用于熔体着色和原白色PA6丝线的生产。而欧瑞康纽马格在这些产能中所占份额约为65%。朝着高端、高单丝纤度PA6 BCF丝线的趋势在中国有增无减。

“欧瑞康纽马格近来在销售上的成功,首要是与江苏开利地毯和浙江四通化纤等中国公司的合作,表明我们以及我们的技术在这个成长市场上精准地迎合了地毯丝生产商们不无挑战的需求。”BCF销售经理Alfred Czaplinski表示,为了这一工艺而特别优化的熔体生产线确保了最佳的熔体品质。

欧瑞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新科技集团,目前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拥有欧瑞康巴马格和欧瑞康纽马格两大产品品牌,制造长丝纺丝系统、加弹机、BCF系统、短纤纺丝系统、无纺布以及人造草坪系统,占据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第三期“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招生开始

为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贯彻《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的精神,促M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纺织新形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北京服装学院和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定于4月~11月联合举办第三期“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

培训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专家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共设置96课时由化纤、纺织和印染三大部分组成。招生对象主要是从事纺织行业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售后服务和战略发展等相关工作的中、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招生工作截止到2017年3月24日。

3月春季联展“麻印象”展区紧密策划

化学纤维范文第10篇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2013年5月30日,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明确生物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这种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兴产业的发展,6月21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从这两个阶段性的事件中不难看出,生物基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我国整个纺织行业的重要意义。

放眼全球,现在化学纤维从生物基途径所取得原料的趋势在全球都在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都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走出困境、夺取高新技术制高点、走上繁荣的国家战略。

目前,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就,拥有诸如壳聚糖纤维、PDT纤维、竹浆纤维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水平、产品、市场都相对成熟的品种,一些纤维的应用市场也相对成熟。“我国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一直都在追随着国外发展的脚步,而唯有生物基化学纤维同国外差别不大。”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是这样评价生物基纤维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生物基产业仍将是国家和我们纺织产业发展的重点。“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技术的发展,国内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从业者,应该要发挥出原创的精神,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并引领世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对生物基产业提出了殷切希望。

当前,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面临着“三个替代”、“三个结合”、“三个重点”的主要任务。为了切实推动我国生物基纤维及原料的发展,中国化纤协会还组织编撰了《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路线图首次明确了中国生物基纤维及生化原料的产品目录,并分三个十年分别列出各个品种的技术与工程攻关、产业化目标。

上一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下一篇:化学发光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