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9 09:46:10

化学创新教育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化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就化学创新教育来说,就是根据义务教育教材、学生的认识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创新性活动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主动掌握、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的能力。我在近几年来对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创新教育的基础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总难摆脱师道尊严的阴影,师生之间未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关系,学生怕老师,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不利于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建立了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的氛围,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的爱要洒向全体学生,其中包括对他们的期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成才,从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更加尊重和热爱,以起到尊重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力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如果教师总是板紧脸孔,学生心理就会受到压力。增加精神,面带笑容,不责备学生,耐心引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觉得该教师可亲可敬,这样师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我上课时注意常面带微笑,风趣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并经常鼓励学生。诚恳的提问态度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不能取笑与挖苦学生,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及时表扬学生,这样会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新世纪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使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使其能创造地应付环境的变化。

二、更新教学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最根本问题是如何确立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只把课本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记忆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的本身作为教学目的,致使教师只是对教材负责,老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则是死背知识,只是满足于完成和获取标准答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当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探讨、联系实际、有所发明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这就得改变老师在课上单独表演这一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上《金属钠》这一节时,大胆改革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演示实验中,在做钠与水反应时,我叫两个自告奋勇的学生上讲台做实验,通过实验与观察,两个同学向大家分别描述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上习题课时,我改变以往教师全堂包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习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有些习题课先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再叫一些同学表达自己的分析与解题过程。有些叫些同学上黑板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的分析过程与结果与大家分享,这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样一来,打破了平常沉闷的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本实验是创新的示范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等起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演示实验,应该大胆改革实验方案与仪器设备,寻求达到某一实验目标的最佳途径。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感受创新的成就。因此,我在教学中对许多演示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实验应向:实验简便而且现象明显、无毒、无污染的方向。如我在上《金属钠》一节时,在收集氢气这一实验,课本采用的是铝薄包好钠放入水槽中与水反应收集气体,这样纳很容易跑掉,难以收集气体,造成实验失败,而我做这实验时改用带支管的试管,收集气体方便,而且不但可以做氢气的爆鸣实验,还可做点燃氢气实验,一举两得。在Fe(OH)3沉淀的观察实验中,按课本做的实验观察到的白色沉淀不是很理想,白色沉淀瞬间变暗,而我做这实验时,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OH)4溶液,并加入少量的铁粉,再注入0.3ml左右的苯,然后用长胶头滴管吸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这样观察到的白色沉淀清楚又持久。寻求最佳实验方案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减轻学生负担的创新教育的保障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有的老师提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打题海战,试图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形成答题应试的技能。结果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去主动积极地发现,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只有减轻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才能形成精讲、精练、勤学、善思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最感兴趣的问题,萌发探索真理、更新真理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是教育创新的延伸

真正的学科是从观察实验开始的,没有实验就没有发明创造。重视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催化剂。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有些化学定律概念、原理、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直接接受困难有困难,但学生通过做模型,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与思考,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牢固地掌握,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更重要的促进了大脑的思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能力,势必在竞争中落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要注重:“教人以渔”的教学法,注重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社会需要创新,呼唤创新,的腾飞,也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2篇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水蒸气顶起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贸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

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3篇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有这样一种计算题: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初三刚学化学计算的同学来说,确实难了一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拆成这样二个题目: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Fe2O3多少吨?和这些Fe2O3中含Fe多少吨?这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

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创新"成功的滋味。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4篇

一、化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1.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更主要地承担起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知识的提供者,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创新学习的评价者以及创新人格的塑造者的角色。

在化学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一些新鲜别致,又富于启发性、挑战性、诱惑力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提出“如何处理含有一氧化碳的尾气?”这一问题,学生会提出循环使用,再去还原氧化铜,点燃做还原氧化铜的热源等方案。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当然,在创性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仍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知识,能力无从谈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力提供创新知识,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创新教育还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充电”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不要只是做“书生的教育家”或“经验的教育家”,而是要做有胆有识的“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要做具有开拓和创造性能力的教育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学所教的那些有限的知识。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如不善于学习、思维僵化、孤陋寡闻,不但会误人子弟,自己也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 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1) 利用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无法取代的。实验的探索性和实验的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了道路,提供了条件。化学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但有必要设计一些创新实验活动,而且更应该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还原化学本色,提高化学创新教学水平。这些创新性研究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从事化学学习与研究,指导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2) 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念,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这一结论时,可做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3) 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里品质和创作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有创造,在化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也会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突破现成的结论。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方便条件,在适当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实验室里亲自做一做,检测创造的成果。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利的。

2.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整理知识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势,是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它有助于设计个人化的学习道路。学生在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层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个性发挥,激发创新意识的形成。

(2) 增加表象储备,培养创造思维

多媒体课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教学信息,不仅能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合,而且使其能进入形象的世界,并从形象中提炼出理性的认知。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使教学重点由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力创造力。多媒体课件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好活力。

3. 化学课外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场所

设置作业是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要注意切勿让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要使他们从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只有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富有创造性,富有研究探索性的习题,学生的解题热情才会调动起来,才能够把化学学好。

三、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创新教育中后进生与优等生平等。

后进生是指一些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的学生。其实,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很有创造潜能的天才。关键是你怎样去开采挖掘,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后进生与优等生同样都有创新能力。

第二,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不可一蹶而就。

在日常教学中,应从基础教育入手,做到“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更要帮助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就有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不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不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不创新,国家就没有前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情景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合分析,归纳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想创新

所谓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二、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敢创新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勇敢、挑战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规律,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使学生敢于创新。例如:在复习物质鉴别与检验时,可以与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怎样鉴别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这个问题看似平淡,但却内涵丰富。学生会不以为然地回答:用AgNO3溶液。这时老师再提出要求:如果没有AgNO3溶液,能至少找出五种鉴别方法吗?此时学生会很受震动,他们以前可能压根没有考虑过第二种方法;物质的鉴别并不是个很“神圣”的科学问题,它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就会挣脱羁绊,大胆自由地想象。如焰色反应法;测导电性法;用蒸发皿蒸干法;取相同体积测其质量法;放入洁净铁钉比较生锈快慢法等等。学生很愿意讨论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会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有意义。

三、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呢?

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

2.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其内涵应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献身精神。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呢?

(1)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引进化学今天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的应用。

(2)创设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危险的实验。例如: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爆炸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演示,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

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地方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坚持“问题探索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即教学中要以问题为载体来组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或提供的素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三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对于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尽可能通过学生的探索来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导引和矫正,一般不应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笔者通过几年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深刻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世界教育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是先导,创新精神是源头,创新思维是关键,观察、实践是途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及协作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坚定方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祖浩 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56

[2]李安峰.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教育2004年 第32期

[3]曾亚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 2003.12

[4]张明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刍议 福建中学教学[J] 2000年 第06期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现在社会已从传统的工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迈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源泉和动力。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需要适应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更需要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先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素质,热爱太阳底下这崇高的职业,要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自身的榜样作用来塑造学生的灵魂。其次要有宽厚的化学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对化学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都要有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遨游知识海洋的导航人。再有就是教师除了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外,还必须有较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让心理学知识成为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显然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教材及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进行以下有益的探索。

1.多方设疑,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首先意味着质疑,只有在质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在化学课的理论讲授中应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高明的老师应该不断地、巧妙地对学生提出高而可攀的要求,设置多加思考方能逾越的思维障碍,使学生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获得思考的乐趣。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这节课一开始,先让学生用PH试纸分别检验NH4C1、NaC1、KC1三种溶液的PH值,出现了学生意料之外的现象。然后教师提出疑问:“同是盐类为什么有的是碱性、有的酸性、有的是中性呢?其原因是什么?”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无法解释,从而激起探求的欲望,在激疑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必须精心安排,由浅入深地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酸碱的水溶液里是否存在水的电离?盐本身并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呢?教师设疑后,不要急于把结论全盘托给学生,而应引导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排除疑问、发现规律。

2.提出扩散性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思维的创造性。有道是,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学生博闻强识、基础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差,尤其缺乏思维的创造性。对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提出扩散性思维问题不失为一条通向罗马之途。需要强调的是,提出扩散性问题,不是要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而让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独创性的想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改变那种习惯于单纯地吸收、记忆、了解教材所规定的知识,而不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定理去解决问题的现象。如讲苯酚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在讲电解质时,如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等。

3.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实验,对于有些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如果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新制氯气的成分,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会知道有C12分子、H2O分子、HC1分子H+、C1-这些微粒,但仍有一些疑问,果真存在这些威力吗?如放在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验证新制氯气的成分,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学生又有了兴趣,再比如,湿润的石蕊试液遇氯气,石蕊试液遇浓硫酸,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书上没有这方面的实验,学生做完题仍确信不了,放到实验课上让学生做一下,不是很清楚吗?

4.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寓教育于教学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成功者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在教学、实验、作业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常规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三、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在新课改实践中,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全面发展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创新教育 探索

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发明创造的潜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想。例如讲到甲烷气体燃烧的火焰时,要联想到硫磺、氢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讲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联想比较到氧气、氢气的发生装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对比和联想,才可能形成系统化的、具有活性的知识,知识才能深化,进而培养能力。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大胆的猜测、幻想。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只要有创新的,哪怕是萌芽状态,也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扑灭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造性的火花。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好新课程理念,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我们教师要在中学化学中实践创新教育,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注意:

一、变革思想观念,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培养创造型人才,全面实施创新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是首要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或潜创造力,只是看能否很好的开发出来。而人才的开发,就是人的创造力或潜创造力的开发。正是深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大步提高,才能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虽然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但基础也不应只限于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基本的观念、态度、情感、行为、学习能力等。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已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具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双基”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基本能力和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要“四基”并进。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并不能提高知识技能的学习质量,要真正搞好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真正的去按自己的意志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永远是一句空话。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都应顺应潮流,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不断学习新知。21世纪是高科技、高信息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每3――5年增加一倍,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学的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教学的需求,从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这样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同时创新教育实施中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也更密切了,教师不能满足于所教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必须提高英语、数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课程教材中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只有通过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才能领会好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使教育教学观念符合新的形势。另外,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特别是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会通过大量的信息渠道获取许多新鲜的知识,也会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只有老师的知识领先于学生,并游刃有余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利于创新意识形成的环境。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应运用绝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欲望。例如趣味实验激趣法、表演法、创设情境法、游戏法等。有些老师,不肯轻易接近学生,认为应该严肃地去传授知识,学生要怕老师,不肯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结果无法创造一种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一种只要求整齐划一,把学生作为工厂中流水线上的产品的教学中,必然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是只能面向过去,成为经院式的人才,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平等、朋友式的关系。对每一个学生的姓名、知识基础、性格特点、思维习惯,尽快全面的熟悉。可利用上课前后的一些时间,与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交流,师生间平等相待,形成的是朋友式的融洽关系,从而在课堂上创造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同时也要求学生改变心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学习,配合好老师,共同创设一种有利于教学的环境。

三、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加强学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这些观点反映出教人以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既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化学知识是人类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归纳、对比、联想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总结出来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善于利用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水平。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21世纪,国家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学生,面向未来,面向全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再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体验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合作者的身份,而不是高高在上,不敢碰触。和谐的课堂,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拘谨,这才能激发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自然而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创造思维的催化剂。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深入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用途。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3.巧妙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指引学生思考的向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因材施教,不断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有效问题的创设,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深入分析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点名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探究;最后,问题的设置要兼顾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学生后天培养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适时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善于、敢于对周围事物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冒险的精神。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动机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用途等。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严谨的作风,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必要条件。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涉及很多具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因此,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作风。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理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师进行化学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联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一个体系,而不是鼓励存在的。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对实验结论进行猜想,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观察力是知识的门户。化学教学中,教材涉及大量的观察实验,或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只能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来观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入手。培养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多角度去观察实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贯彻教育方针,尊重学生发展,努力为国家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创新教育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尤为兴奋,对化学实验感到很有意思。但学到化学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感到枯燥乏味,视化学为“第二外语”,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在教学中,为了把学生暂时的兴趣变为持久的动力,教师结合课本,介绍科学家如何运用化学的知识发明了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如:中国闻名世界的造纸术、火药等。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实验品,如:铁丝、灯泡、蜡烛等。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模型等展开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抵触心理,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更有兴趣。

二、教育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1.改变教育理念,激发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现今教育资源的优化、学校条件的完善,社会对教育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所以,教学课堂就是发挥创新教育重要作用的基础。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要结合社会一些实际问题,如: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将把课本搬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提供给学生创新性、自主性的表现机会,有效地加强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校园里形成发挥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挖掘和开发。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有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就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加以指导,不予简单否定。为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师也可以设疑的方式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合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

化学教育的启蒙是在中学阶段。初中化学是要引导学生从中揭示出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过好基本概念、实验操作的这些难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赵玉玮.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化学.新华出版社,2005:32-152.

化学创新教育范文第10篇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观念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不要给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尊崇权威的思维定势,致使创造性思维薄弱,忽略了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利用化学事实的发现、发明,科学家的事迹和有关资源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等等。

二、设置疑问,激发创新欲望

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打破应试教育中的传统做法,营造一个教学民主的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多加肯定、多加鼓励,培植求是、创新的教学风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及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三、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在问题解决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经过变化、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受主体个性特征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化学教学中,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动机是创新的条件,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造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

加强双基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坚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忽视了双基教学,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增加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打好基础。

上一篇:英语信息化教学范文 下一篇:德育教育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