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23:40:51

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项数、项目资助金额、管理科学国际论文数量和国内论文数量等计量指标作为地域分布的比较研究,尝试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支持环境的宏观一致性和微观协调性的角度,审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同行专家评议的总体效果。

科学基金资助制,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作国家科技资源分配和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和国家目标的实现。科学基金制的目标就是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项目上,提高项目的研究水平,出成果、出人才。科学基金产出效率问题也是国外学者关注的对象。

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始终与相应的管理科学研究资助体系的发展密切相关。学者以我国目前的管理科学研究资助体系为对象,分别就其构成、特征,以及对管理科学研究资助的力度比较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管理科学学科的发展。管理科学部主要资助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和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领域。评审一直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用什么方法对同行专家的评议效果进行评价呢?基金项目的投人一产出状况是评议基金投放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与中国管理科学论文的地域分布作比较研究,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支持环境的宏观一致性和微观协调性的角度,审视同行专家评议的总体效果。采用的方法是科学计量学方法。

1计量指标的选择

本文将中国各省区管理科学国际论文与国内论文的产出能力作为计量各地区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将其视为表征管理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环境优 劣状况的指标。选择以下四项指标。

(1)管理科学基金项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自由 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统称为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年一度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我们将其中“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情况按地区和单位统计表”作为各省区管理科学基金项数的数据来源。

(2)管理科学基金金额。数据来源同管理科学基金项数。

(3)中国管理科学国际论文数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88年起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地对中国科技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工作。统计对象包括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两大部分。中国管理科学国际论文数据源为美国编辑出版的权威性检索刊物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国际论文统计是以中国学者为论文第一作者,被上述三种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一年一度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妒11成为我国管理科学国际论文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我们将我国管理科学国际论文按第一作者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分类。

评价管理科学研究国际水平的最好指标是被sci和ssgi收录的论文量,这是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学科,国内部分管理科学研究论文被sci收录,而部分管理科学研究论文被ssci收录。但目前各省区管理科学sci和ssci收录论文量数据无法获取。这是由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把sci , ei , istp依学科和地区混合统计在一起;而国内一直没有机构开展历年ssci收录中国论文的统计工作(2006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才开始着手开展统计)。

(4)中国管理科学国内论文数量。中国国内论文的

数据源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400多种,其中管理学源期刊20多种。管理科学国内论文统计的是发 表在这些学术期刊上的管理科学论文,按作者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各省论文量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开的数据。

我们选择管理科学国际论文与国内论文数量作为表 征管理科学基金支持环境优劣状况的指标,以衡量管理科学基金投放的合理性,是基于下述四方面的理由。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主要作用是资助和支持国 内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而基础性研究的主要成果是科技论文和专著。据统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 目的成果中,科技论文的数量占98%以上,专著不足2%.管理科学基金项目结项统计也表明,管理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直接反映在项目的论文产出上。这表明,管理科学论文指标是表征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主要指标。

(2)据文献[10]统讨一,1999-2004年各年度由基金资助产生的管理科学论文只分别占当年全国国内管理科学论文的23.5%,32.1%,29.1%,3 i.9%,33.6%和38.2%,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是产生管理科学基金论文最多的科学基金。尽管这一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论文毕竟只占我国管理科学论文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所选择的管理科学论文与管理科学基金决非产出与投入的关系。而应将前者表征管理科学研究实力强弱的指标,视为管理科学基金支持环境优劣状况的指标。

(3)各省区管理科学研究的人力、物力也是表征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指标。但是,研究人员的数量最终都将综合表现为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为了简化研究,本文暂不将管理科学研究人力和物力作为单独的计量指标。

(4)除了管理科学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指标外,管理科学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的引文指标也是表征各地区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指标。遗憾的是,数据来源困难,只得放弃引文指标。

2四项计量指标的比较

表1列出了1999-2004年6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管理科学国际论文篇数、管理科学国内论文篇数、管理科学基金项数和管理科学基金金额的统计数据,并依据数量大小作了排序。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管理科学论文和管理科学基金指标作四项比较。前两项比较是宏观分布规律的比较,后两项比较是对微观层次协调性的考察。

2.1基金与论文指标排序一频度分布模式比较

排序一频度分布模型在科学计量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排序一频度分布模型主要探讨不同计量单元指标频度值随其排序位次而变化的规律。用x表示某计量单元在某项指标频度值排序表中的位次,用y表示相应的频度值。建构排序一频度分布模型时,通常根据不同情况将普通的x-y坐标系转换成双对数lgx-lgy坐标系或半对数x-lgy坐标系,目的是将x-y坐标系中排布成曲线的点列转化为排布成直线的点列,从而使点列的排布特征更为明显,便于作线性回归。双对数lgx-lgy坐标系中的线性分布lgy=c-algx ( a>0)对应的是x一y坐标系中的负幂分布lgy=c-algx ( a>0),半对数x-lgy坐标系中的线性分布lgy=c-algx ( a>0)对应的是x一y坐标系中的负指数分布y=ae x(a>0)。参数。是点列回归直线斜率的总量值,是各计量单元间指标频度差异大小的表征。

a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四项指标按省区的排序一频度分布规律用负指数分布拟合更恰当。将a值及相关系数rz值列人表2。

对管理科学国际论文、管理科学国内论文、管理科学基金项数和管理科学基金金额四项指标的a值作比较,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国内论文指标的。值大于国际论文指标的a值。这表明,国内论文数量的相对差距大于国际论文数量的相对差距,因而,国内论文数量是比国际论文数量区分度大的基金支持环境指标,可作为表征各地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首选指标。

(2)基金金额指标的。值稍大于基金项数指标的a值。即是说各省区管理科学基金金额的相对差距更大一些。因而,管理科学基金金额是比管理科学基金项数区分度大的投人指标。如果简化比较指标,二者择一的话,可选择前者。

(3)基金指标和论文指标相比较,管理科学基金金额指标的a值与管理科学国内论文指标的。值最接近,差值不超过0.03。这是管理科学基金与管理科学国内论文排序一频度分布规律一致性的量化表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用于支持国内高水平研究的资金投人,而管理科学国内论文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水平,这二项指标宏观分布规律的一致性从定量角度揭示了1999-2004年六年中管理科学基金资助地域分布的合理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项目基金,是逐项申请和逐项审批的。除少量地区科学基金按项目倾斜到10个科技较落后省区外,各省面上项目基金金额都是逐项累加起来的,并没有人为地在省区间作平衡,更没有有意使管理科学基金按省区的分布模式与国内论文按省区的分布模式一致。二者宏观分布的一致完全归因于同行评议。是同行评议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基金与其支持环境间起着调节作用。

2.2基金与论文指标集中度比较

集中度是一个建立在排序一频度分布基础之上的概念。它表征的是某项指标排序位次居前的若干计量单元、其指标频度之和占全部计量单元频度总和的份额。与经济计量中行业集中度的计算方法不同,科学计量学中科技成果集中度的计算方法是以普赖斯定律为基础的。普赖斯定律是这样表述的:若某一科学家群体有n位科学家,共计撰写了p篇论文,那么,最高产的n位科学家撰写的论文数大约是。普赖斯定律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科学计量指标集中度的计算。

按照普赖斯定律的要求,我们分别计算了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最高产的29个省区论文所占的份额。由于,我们首先计算了1~5位论文高产出省份的论文总数,再加上排序第6位的省份论文数量的39%,以此作为论文高产省区的论文数,然后求出该论文数占全国29个省区论文总数的份额。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数和金额指标,我们也作了类似的处理,计算结果一并列人表3。

(1>除管理科学国内论文的集中度接近普赖斯定律的50%以外,其余三项指标的集中度均大于50%。管理科学基金项数与金额的集中度与管理科学国际论文的集中度接近。这表明管理科学国际论文在高产与低产省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要甚于国内论文,而管理科学基金在高资助省区与低资助省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与国际论文类似。

(2)总体上看,各项指标的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管理科学论文在高产与低产省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正在缓解,高、低产省区间的差距在缩小。而管理科学基金在高资助与低资助省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也在减弱。

2.3基金与论文指标排序位次比较

图1直观显示出中国各省区管理科学论文百分比曲线围绕管理科学基金百分比曲线的波动。三条曲线总体走向的一致证明论文与基金总体分布的近似,但也可以看出,管理科学基金与论文曲线并非完全重合,这就显现出管理科学基金与论文地域分布在微观层次上的差异。

额与国内论文指标的排序存在较大位次差,揭示了基金资助与支持环境在微观层次协调对应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河北、山西二项对比的基金位次均落后于论文位次6位以上;而江西、宁夏二项对比的基金位次均超前于论文位次5位以上,是基金与环境明显不协调的典型。

2.4国际论文与国内论文篇均基金考察

表5分别列出各省区平均每篇管理科学国际论文和每篇管理科学国内论文所对应的管理科学基金金额,我们称之为国际论文篇均基金和国内论文篇均基金。图2显示了国际论文篇均基金随国际论文排序变化的分布。图3显示了国内论文篇均基金随国内论文排序变化的分布。

分析表5和图2、图3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结论。

(1)总体上,各省区国内论文篇均基金相差不悬殊,显示了管理科学基金与管理科学国内论文的地域分布在微观层次上的协调对应。

(2)总体上,各省区国际论文篇均基金相差悬殊。管理科学基金与管理科学国际论文地域分布在微观层次上的协调对应较差。

3结论与讨论

从管理科学基金与管理科学论文四项指标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管理科学基金与管理科学论文地域分布的总体规律是一致的,其排序一频度分布模式都是负指数分布。特别是管理科学基金金额与国内论文数量,二指标的a值相差极小。国内论文篇均基金金额随国内论文排序的变化也很平缓,从而证明,表征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管理科学国内论文指标,可以作为表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支持环境优劣状况的首选指标。

从我们直观的感觉应该是管理科学国际论文比国内论文有更好的区分度,实际上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化学学科和生命科学学科领域国际论文比国内论文有更好的区分度。为什么管理科学国内论文比国际论文有更好的区分度?我们分析,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国际论文构成看,各省区国际论文数由sci,ei和istp三部分累加而成,而六年全国管理科学国际论文三者之比为1:10.5:17.5 , istp论文量远远大于sci , ei论文量。我们知道,sci, ei收录的是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论文,而istp收录的是并非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学术会议论文,特别是国内举办的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逐渐被istp收录。正是istp论文量影响了国际论文在各省区的分布结构。如果各省区国际论文量中剔除了istp论文量,应该是一个比国内论文有更好区分度的指标。由于我们没有办法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把istp论文量剔除出去,所以这个推论不能得到验证。二是中国管理科学论文领域范围较广,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部分论文被sci,ei收录外,其它管理科学领域比如工商管理学科、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领域的论文不在sci,ei收录范围之内,它们的研究实力主要反映在国内论文上。

实际上,管理科学论文被sci,ssci收录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收录量太少,2004年ssci收录大陆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仅有288篇,还主要集中在教育、老年心理、科学计量、精神疾病和伦理等方面。对2000-2002年科学基金管理科学443个项目结项统计也表明,资助项目的在9 010种国内外期刊上。其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共179篇(其中包括在国内机构主办的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占项目总量的5.4%,平均每个项目0.4篇国际论文;在国内期刊3 141篇,占到94.6%,平均每个项目7.1篇国内论文。管理科学国际论文所占比例很小,还不足以影响到整体基金项目的评审。

随着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以及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在不久的将来,管理科学国际论文会是一个比国内论文有更好区分度的指标,这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所极力倡导的。

(2)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项目基金,各省区基金金额和项数的数据都是一项一项评议结果的累加。而各省区的管理科学论文是散布于各单位中,并不一定是基金成果。换言之,我们所考察的基金指标和论文指标不是投人与产出的关系。因此,在考察基金与支持环境的关系时,应将着眼点放在二者宏观分布规律的一致性方面,对微观层次的不协调则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但基金与论文指标明显不符的省区,如本文中提到的河北、山西,应作重点考察,分析原因,以便作些调整,从资助与环境一致的角度充分挖掘这些地区的科研潜力。

(3)引起管理科学基金与论文分布微观层次不协调的因素很复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项目基金,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项目申请人在某一研究方向有深厚的积累,表现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因此,如果一个省区虽然管理科学国内外论文数量不少,但很分散,没有在学科、机构和人员方面相对集中,就很可能拿不到项目。考虑到这一因素,今后在数据来源有保证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各省区管理科学研究实力的分布情况,以便使基金投放更合理。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以上是刘人怀院士为人熟知的成就,而今天我们要记录的是他同样潜心研究与推动,却与主业成绩相去甚远的专业领域――管理科学。

刘人怀院士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他曾担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等与管理科学相关的职务;曾参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其长远发展做整体规划;曾在安徽省做省长顾问,并为其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更启发了他深入研究管理科学的决心。

多年来,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建立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同时,他也在积极推动实践应用:教授学生、设立学科、组织举办“中国管理科学论坛”……等等,成果颇丰。

此次与Emerald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国际级别刊物《中国管理研究》,则是刘人怀院士的又一次实践,是将我国管理科学推向国际化的有益尝试,同样是提升我国管理科学水平的大好契机。

记者:多年来,您在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您认为研究管理科学的意义何在?

刘人怀: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与做好管理工作的知识体系。现代管理科学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而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管理,国家的管理、行政的管理、军事的管理、工程的管理、科技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卫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管理无处不在。这决定了,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管理人才的培育,都是在大学里培养的,但我们中国却没有。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大学、研究机构都没有管理方面的专业,因此在上世纪50~70年代,学校也就没有为社会提供管理方面的人材。

我是出国(注: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刘人怀曾作为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学者出国开展研究学习)回来以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以前也没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安徽省担任省长顾问的时候,我回过头来看,才发现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管理,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中国人聪明、能干,但不管理好力量就发挥不出来,就没有效率,只有管理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培养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教学生、设立本科专业等等。30多年来,我国的管理科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已有1000多所高校设立了管理专业。

记者:您怎么想到要和国外的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杂志的?

刘人怀:做了这么多年的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工作,提升我们中国的管理科学水平,是我这几年一直在做的。

我们提出要建立中国管理科学学派,它应该是中国的,包括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科学成果,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是现代的,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反应世界各国最新的管理科学成就,适用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长期发展;是创新的、先进的,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世界的,具有充分的包容性与普适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而建立这个学派的途径,则是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这个意思是说不仅要借鉴西方的管理,还要汲取我们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要从我国近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当前和今后的社会实践。

这些关于中国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和启发,应该与世界上的管理学派多做交流,论文和杂志都是很好的形式。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本管理科学领域的杂志在出版发行,但我发现,这些杂志并没有很好的国际化。

中国的管理杂志、学术杂志应该走向世界,比如自然工程类或其他学科,已经有很优秀的杂志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上被认可,但我们的管理杂志仍没有做到。

与英国的出版集团合作办刊,是我们走了一个国际化的捷径。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中国管理研究》引进的具体情况?

刘人怀:好的。英国有个Emerald出版集团,创立于1967年,专门出版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期刊。他们有上千本杂志,其中有一本叫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MS),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管理研究》。

CMS已加入汤森路透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有关中国管理研究的的全球知名期刊。我们想把这本杂志引进到中国来,作为一个为中国高级管理学者提供学术文章的平台,这是一个让国际认可我们的捷径。

去年,我们达成了合作,我们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品牌和Emerald合作。引进后的《中国管理研究》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官方杂志出版,属国家A类期刊,每年出版4期,有纸版、电子版,全英文全世界发行。

杂志的主编是Emerald出版集团聘用的一位澳大利亚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出一个副主编、一个编辑,我担任顾问编辑。今年3月初,我们已出版第1期,里面有内地专家学者的文章,也有台湾的,共12篇。

作为我个人,做这件事就是想为中国的管理学者服务,为他们搭建一个连通世界的管理科学论文平台,让中国的管理者与世界接轨,同时也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自己的管理科学,有自己的管理实践。

记者:据了解,您近期为这本期刊专门做了一个中国管理科学的专题?

刘人怀:是的,专题是2017年开年做的,由我和客座主编覃大嘉副教授共同主办,题目是《中国转型期的重大管理问题:多视角探讨战略与创新》,刚刚发表在CMS第11卷。

专题的第一篇论文由我执笔,题目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我在论文里把“GUAILI”一词当作了描述中国特色管理的科学术语,它包含“management”、“administration”、“governance”等。同时,“GUAILI”还有许多派生单词,GUANLIOLOGY(管理学,i.e. some knowledge of GUANLI),GUANLIST/GUANLIER(管理者,包容manager,administrator,president,executive,head,commander,conductor,etc.),GUANLIWORK/GUANLIJOB(管理工作,i.e. the work of GUANLI或者the job of GUANLI),等等。我提出这些词,是为了弥补外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中国管理理念这一不足。

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这一词由外国人提出,已经成为了众多外国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们中国学者也应该进行积极研究。

中国模式是中国学派的实践形态,中国学派是中国模式的学术形态。我认为,研究与创建the Chinese School of Modern GUANLI Science(CSMGS,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机遇与历史使命。其中,构建中西合璧的GUANLI Science话语体系是CSMGS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应该积极跟进。

第二篇论文,主要是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立足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北京,精心挑选了10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文。这些论文有的关注技术创新,有的聚焦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还有的关注中层管理者、关注新的营销模式商业模式,都非常有创新意义。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合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学术评价;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6―0246―05

一、研究概述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课题难度不断加大,涉及的学科和领域越来越多,对科研人员之间合作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由从整体分析人文社科合作研究状况,逐渐转向研究某一学科,如管理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合作研究规律,如晏尔伽等①认为图情档学科中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所刊载论文的作者合作率也较高;岳洪江等②认为篇均作者数和基金论文比是影响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人文社科领域关于科研合作现象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且分析角度不外乎以下几种:合作率或合作度分析、作者合作年龄分析、合作者地域分析、国内外合作状况对比或趋势分析、合作率与期刊影响因子的关系等。目前,国内研究作者科研合作与论文质量之间关系的成果还很少见。

探讨科研合作与论文质量的关系,对期刊发展与评估、课题立项与研究、学科建设与管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第一,为期刊编辑审稿提供参考依据:若某学科合作论文水平普遍较高,则编辑应关注合作论文。第二,为学术评价中是否要把“篇均作者数”作为评价指标提供数据支撑。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中没有考虑学科特点,把“篇均作者数”作为各学科期刊评价指标,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会发现,在某些学科中,合作研究并不能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因此不能通用“篇均作者数”评价此类学科,不同学科评价时需视情况考虑是否采用“篇均作者数”指标。第三,从定量角度描述了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规模,为课题立项时是应偏好于合作研究还是重视个人研究在某些学科的重要性提供依据,同时结合篇均作者数还可以准确地评价各学科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课题所需的平均人数,从而为学科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科研合作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的相关性,从而分析哪些学科需要合作研究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哪些学科不需要合作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期指标?本文中的“论文质量”是指论文在“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指标上,经过专家评议后的得分。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科研合作问题前需要作一个理想化假设:即合作须是两个及以上的研究人员参与了研究工作,并在时署名。在实践中,存在着挂名合作(如导师、领导、名人挂名)和不挂名合作(参与了研究工作却未署名)两种“署名不实”的现象③,会使实验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我们尽量选择大样本论文来降低个别挂名合作和不挂名合作论文的比例,使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准备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准备

本文的实验数据采用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期刊全文转载的论文,共计14117篇(不含领导讲话、工作指导类以及无作者的论文),覆盖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22个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该数据的优势是:第一,所有论文被反复筛选、评议,基本代表了本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最高水平;第二,每篇论文由专家按照“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④,采用“21分量表”⑤为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四个指标打分评价。考虑到不同评委打分时因尺度不一造成的主观差异,我们采用程淑提出的归一化算法对评委的评分结果进行修正⑥,即以论文的原始评分除以该评委为所有论文打分的平均值,使所有评分都转换到同一个价值坐标系中,既能体现论文在每位评委心目中的位置,又能在相同的尺度上横向比较论文水平。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对比方法,分析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该问题可转化成检验合作论文和独著论文得分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由于合作论文和独著论文的评分主体、标准、程序完全相同,而作者人数不同,因此可以认为得分一旦存在差异,这个差异是由作者人数造成的。下面我们以学术创新程度指标得分为例,介绍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的原理。

设合作论文得分均值为μ1,独著论文得分均值为μ2,若μ1>μ2,并不能说明合作论文均分一定高于独著论文均分,因为可能是由于合作研究所致,也可能是抽样误差或偶然所致。这就需要借助统计学方法检验。合作与独著为二分类别变量,得分为连续变量并符合正态分布,且独著论文和合作论文可看作是独立样本,样本数都大于30,因此用独立大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步骤如下⑦:

1.提出假设:H0∶μ1=μ2;H1∶μ1≠μ2。

2.构造统计量Z并计算:

3.确定检验形式为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

当P值大于0.05,均值差异不显著;当P值小于等于0.05且大于0.01时,均值差异显著;当P值小于等于0.01时均值差异极其显著。

由于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过程计算量较大,需借助SPSS软件实现,本文只给出检验后双侧检验的概率P值和t值。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t值代表独著论文均值减去合作论文均值的差值,因此t值为负数时表示独著论文均分低于合作论文均分,t值为正数时表示独著论文均分高于合作论文均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人文社科论文合作现状分析

表1列举了各学科论文总篇数、作者数分布(用百分比表示)、合作率、篇均作者数,并按合作率降序排列。其中,署名“XX课题组”或“XX研究所/中心/院”等单位名称,或“XX等”,视同为四人及以上合作;篇均作者数是每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

1.作者数分布状况

(1)人文社科论文以独著形式为主,约有68.7%的论文都是个人研究的成果;在合作论文中,两人合作为主要形式,约占70%以上,而三人及以上的合作成果非常少,且大部分学科没有四人合作。

(2)人文学科的独著、合作论文数量分布与社会科学形成互补;尤其是传统的人文学科几乎都是独著论文,如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外国语言文学,独著比例高达80%甚至90%以上。

(3)人文地理学和心理学比较特殊,两人和三人合作是主要形式,且三人合作论文约占所有论文的一半,两人合作论文约占三分之一。

2.合作率状况

由表1可知,人文社科平均合作率为31.3%(即每3篇论文就有1篇是合作论文),远低于自然科学论文合作率70%⑧。由于各学科的研究手段、方法和规模存在显著差异,致使合作水平参差不齐,从心理学合作率80.7%到外国语言文学合作率7.1%,两者相差10多倍。按合作率高低可将所有学科分成两个阵营:

(1)心理学、人文地理学、农林经济管理、体育学、工商管理、图情档、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教育学11个学科,合作率均高于人文社科平均合作水平,尤其是日益向自然科学靠拢的心理学、人文地理学,合作率远高于其他学科,构成高合作率学科群。

(2)其余学科合作率低于平均合作水平,构成低合作率学科群。

3.篇均作者数状况

由表1可知,人文社科学科篇均作者数与合作率正相关,即篇均作者数高的学科,其合作率也较高。总的来说,人文社科整体篇均作者数水平(1.41)较低,除心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篇均作者数超过2,其他学科篇均作者数均均未超过2;以应用性、实证性研究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篇均作者数高于人文社科平均水平,以规范研究⑨为主的人文学科篇均作者数远低于人文社科平均水平。

表1各学科论文合作现状

(二)合作与独著论文水平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按合作与独著论文均分大小的关系可以分成三类:合作论文均分大于独著论文,用“合作>独著”表示;合作论文均分小于独著论文,用“合作

1.分指标进行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1)学术创新程度得分均值检验

注:“**”表示两组论文均分差异极其显著、“*”表示差异显著;从上到下按合作论文与独著论文水平差异降序排列;下同。

由表2可知,在学术创新程度得分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中,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个学科的P值都小于0.05,t值为负,说明这些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而哲学学科的P值小于0.05,t值为正,说明该学科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其余学科的P值都大于0.05,说明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无差异。

(2)论证完备程度得分均值检验

由表3得知,在论证完备程度得分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中,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学5个学科P值都小于0.05,t值为负,说明这些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而哲学学科的P值小于0.05,t值为正,说明该学科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其余学科的P值都大于0.05,说明这些学科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无差异。

表3论证完备程度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3)社会价值得分均值检验

表4社会价值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由表4得知,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文地理学、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这6个学科P值都小于0.05,t值为负,说明这些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而外国语言文学、图情档学科的P值小于0.05,t值为正,说明这两个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其余学科的P值都大于0.05,说明这些学科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无差异。

(4)难易程度⑩得分均值检验

表5难易程度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由表5可知,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的P值都小于0.05,t值为负,说明这些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而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P值小于0.05,t值为正,说明这些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其余学科的P值都大于0.05,说明这些学科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无差异。

2.合作研究影响学科论文质量的分层

表6合作研究影响学科论文指标的分层

由表6可知,有7个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这些学科均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交叉学科性质,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日益增强。从合作研究影响论文水平的指标数量来看,合作研究对经济学、管理学门类的学科影响显著: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科的所有指标均受到合作的影响,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分别有3个、2个指标受到合作的影响。

有5个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其中,图情档、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社会科学,而哲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属于传统的人文学科。除了哲学学科合作论文有3个指标均分分别低于独著论文,其余4个学科均的合作论文只有1个指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

其余10个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基本无差异。

(三)结果分析

1.合作研究对各学科论文水平影响不同但方向一致

由表2至表5可知,在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等7个学科中,合作论文的部分或全部指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即合作研究对这些学科产生了正影响;在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情档5个学科中,合作论文的部分指标低于独著论文均分,即合作对这些学科产生了负影响;其余学科的合作论文各项指标均分与独著论文无差异。且由表6知,三个学科群之间没有交集,说明若合作研究对某学科论文的一个指标产生了正(负)影响,对其余指标或者产生正(负)无影响,或者无影响,不会出现对该学科某些指标产生正影响,而其余指标产生负影响的情况,这就是方向一致。

由上文可知,合作研究产生正影响的学科均属于社会科学,而产生负影响的学科中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人文学科。之所以对某些社会科学论文质量产生了正影响,与该学科研究特点、方法、规模有关。以应用经济学为例,目前经济学研究领域较宽,主要研究问题已从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领域转变成各专业经济部门的发展问题,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一个省、市、地区、甚至整个国家某方面的数据资料,对各部门和专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要求较高,这就使得经济学者个人很难适应这种研究专业化、动态化要求,需要拥有多领域知识的研究团队协同工作,合理分工,集思广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论文。

部分学科里合作论文的个别指标水而低于独著论文。出现这种反常结果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比较特殊,不适于进行合作研究,这种情况更易出现在人文学科中,如哲学和外国语言文学,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以阐述研究者个人观点为主,独创性的思想、观点往往首先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形成,陈述、阐释这些思想、观点的论文通常只能由这个人独立撰写,这些学科的研究主体个人的独特状况在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再多的其他人相加所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相对封闭,一般不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另一方面,出现这种反常结果也不能排除“挂名合作”的可能,王玖总结了近年来不实合著的6种现象:“专家搭桥,”、“一人研究,全家挂名”、“礼尚往来,相互署名”、“受制于领导,领导第一”、“利益驱动,合著署名”、“给予帮助,面面俱到”。出于不同动机的虚假合作论文的出现,与学术上的急功近利有关,因此越是这种情况的合作论文,质量会越低。

2.合作研究对各学科产生的正影响程度较大,负影响程度较小

双侧检验的P值越小,表示合作论文与独著论文均分差异越显著;当P值小于或等于0.01时,合作论文与独著论文均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在合作研究产生正影响的7个学科、19个指标中,有13个指标的P值都小于0.01,其余6个指标的P值也是略大于0.01,说明独著论文与合作论文研究水平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合作研究对这些学科的正影响程度较大。而在合作研究产生负影响的5个学科、7个指标中,只有3个指标的P值小于0.01,其余指标的P值明显大于0.01,说明合作研究产生负影响的学科中,虽然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均分,但是差异程度要小于正影响导致的差异程度。

3.合作研究对社会科学学科的影响大于人文学科

首先是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有显著差异的社会科学学科数目多于人文学科:合作研究对10个社会科学学科产生了影响,其中对7个学科产生了正影响;合作研究对2个人文学科产生了负影响。其次是影响社会科学学科论文的指标数量多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中有22个论文指标因合作和独著不同而受影响,人文学科中仅有4个论文指标因合作和独著不同而受影响。

4.合作率或篇均作者数较高的学科,合作论文质量较易高于独著论文

结合表1可知,合作论文质量高于独著论文的学科都位于该表的上半部分(图情档除外),即合作率和篇均作者数较高的区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合作率或者篇均作者数越高的学科,合作论文质量较易高于独著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合作论文水平高于独著论文的学科,合作率若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合作研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论文质量。对比各学科合作现状以及其对论文水平的影响,会发现社会学、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中,虽然合作论文质量高于独著论文,但合作率与篇均作者数还比较低。

5.合作研究与四个论文水平指标的关系

在合作论文质量高于独著论文的学科中,合作研究易于使论文的社会价值水平提升,其次是论证完备程度,最后是学术创新程度和难易程度,具体表现在分别有6个学科论文的社会价值程度指标、5个学科论文的论证完备程度指标、4个学科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指标、4个学科论文的难易程度指标的合作论文均分高于独著论文。从合作与独著论文均分差异显著程度的学科比例看,论证完备程度指标、难易程度指标、社会价值指标、学术创新程度指标分别有80%、75%、60%、50%的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与独著论文均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无论是从受影响的学科数还是合作研究产生的差异显著程度来看,相比其他指标,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水平较难提升。

在合作论文质量低于独著论文的学科中,难易程度指标、社会价值指标的负影响较大,分别有3个、2个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而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指标的负影响相对较小,分别有1个学科的合作论文均分低于独著论文。

四、小结

本文尝试采用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讨论合作研究与论文研究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仅有部分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中,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呈正相关性;哲学、外国语言文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图情档学科中,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呈负相关性;其余学科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无关。这与目前学术界所倡导的加强各学科合作研究的主张不相符,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

由于某些学科样本量还比较小,一定程度影响了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若能增加样本数量,合作与独著论文各项指标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明显。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独著、两人合作、三人合作等合作类型的论文研究水平是否也存在差异。将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跨学科合作与学科内合作、跨单位合作与单位内合作等合作类型对论文研究水平的影响,以期对人文社科研究活动有所启迪。

注释

①晏尔伽、朱庆华:《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作者合作现状――基于小世界理论的分析》,《情报学报》2009年第2期。②岳洪江、刘思峰:《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的灰色关联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1期。

③金梅、熊爱民:《从CSSCI合著论文看我省人文社科研究的科研合作》,《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

④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方案》(试行),2011年3月29日,http://www.省略/rssi2010/index.htm.

⑤卜卫、周海宏:《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⑥程淑、桂林、冀航:《主观评分的归一化算法及误差分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⑦孙立宏:《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与应用》,《职大学报》2007年第4期。

⑧安秀芬、王景文、冯佳洁:《我国期刊论文作者研究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年第4期。

⑨规范研究也就是演绎推理,即根据假设按事物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

⑩在确定研究问题时论文就具有了与该问题所处的时空背景相关的基础难度,如研究问题的理论难点多少、资料搜集处理的难度等;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研究者可以避重就轻,也可以小题大做,从而采取不同的研究思路、角度、方法,这些会导致同一问题的研究难度各不相同。

苏新宁、邹志仁、杨克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688页。

王续琨:《学术论文虚假合著现象论析》,《情报科学》2010年第8期。

朱少强:《论科学建制背景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研究人员 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吸收能力 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21-05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of Researchers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Wen Tingxiao Liu Xiaoying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bibliometrics theory and citation analysis principle,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referen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searcher's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bsorbing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hypotheses and inferences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principle, and chooses five evaluation indexes such as paper publishing quantity, references quantity, references quantity per paper, ratio of Chinese and English references, ratio of all types of references. In order to prove the hypotheses and inferences, this paper chooses nine authoritative Chinese academic periodicals as sample to carry out citation statistics and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 makes known that reference quantity and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the foundation to assess researcher's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bsorbing ability.

Key words: bibliometrics; citation analysis; researcher;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informatin asorbing ability; scientific evaluation

CLC number: G250.25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21-05

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科学研究人员总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研究现状掌握越充分,越能表现其创新性和创新能力。而把握研究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现有文献和信息,对现有文献和信息了解越充分,就越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上进行创新。所以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对文献和信息的查寻与获取能力也自然成为衡量和评价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创新是相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的,为了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研究人员在从事研究过程中会尽量查寻现有文献和信息,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尽量列出相关文献。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一般来说,信息获取能力越强,参考文献列举就越充分。除非研究者认为无须列举或有意省略,而这往往会带来学术风险,如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按照文献引用规范的要求,被引用文献应当是全部相关文献中质量最好和相关度最高的,而且只要引用就必须列举。这就意味着,文献引用必须建立在对相关文献实现充分获取的基础上。在信息查寻中存在一个“索普定律(M・E・Soper)”[1][2]:文献引用与相关文献和信息的可获得性密切相关。用户在利用信息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容易获取的信息源。这一方面说明,用户在信息获取中存在求便心理和占有准则,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信息获取量与其能力大小有关。这种求便心理是建立在用户平常注意信息源获取和积累的基础上的,这也是一种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由此可以认为,利用引文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来初步判断研究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可行的。

1 引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1.1 引文分析的理论依据

从根本上讲,科学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由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所决定。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认为:[3][4]研究人员的引证行为和引证动机受一定规律的支配。科学文献的引证与被引证,是科学发展规律的表现,体现了科学知识和情报内容的积累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统一性原则以及学科之间广泛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现象。科学文献作者在创作科学论文时,不可避免地要引证他人的文献,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因此,科学工作者的引证行为是科学活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科学交流不可缺少的部分。科学文献的作者一般不会在论文中无缘无故地引证与其论述主题完全无关的文章。文献的相互引证有多方面的原因。温斯托克(M・Weinstock)在进行系统归纳后指出,文献被引证大概有15种原因。引证行为和引证动机为我们从事引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标注引文的重要意义

标注引文(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标注引文可以起到如下作用:[5][6][7]

(1)体现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历史;

(2)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

(3)精练文字,缩短篇幅,避免重复;

(4)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准确评价论著的学术价值和技术水平;

(5)提供情报信息线索,与读者共享信息资源;

(6)通过引文分析对论文、作者、期刊、机构等的学术影响力(应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指标)做出客观的评价;

(7)有助于建立科学公正的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评价平台;

(8)促进科技信息、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在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实事求是地标注参考文献,而科研工作者在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也会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和实际需要来列举参考文献。

1.3 引文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文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引证行为为何会发生”、“引证行为的测度指标、工具与方法”、“引证原理的主要应用”,但并未指出“引文量大小的决定因素”以及“引文量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关系”。

一般来说,科学文献中引文量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因素:

(1)与信息获取能力有关,信息获取能力强则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

(2)与学术规范和引用规范有关,学术研究越规范和引用要求越规范的领域和地区,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

(3)与科学论文的类型有关,综述性和述评性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一般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小;

(4)与学科领域有关,不同学科领域的论文的包含的引文量大小不同;

(5)与研究主题有关,原创性和前沿性主题研究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小,热点和焦点研究主题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普通主题研究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更大。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一个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自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计划思考占8%,实验研究占32%,书面总结占9%。[8][9]由此可见,科研机构、企业或者科研人员花费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时间为全部科研时间的60%左右。如果能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就能缩短文献查阅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造性的研究中。可见,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其信息获取和吸收能力不强,要想提高科研效率,开展创造性研究是不可能的。

1.4 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假设

基于引文分析原理,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假设:

假设一:所有的学术论文都是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完成的,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列出相关参考文献,以体现其论文的创新性。

假设二: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尽量把其能够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列在参考文献中,以表明当前研究现状、论证其学术观点。

假设三: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在列举参考文献时,一般都会优先列举容易获得的文献、权威人士的文献、高质量的文献、高级别的文献来论证其观点。

假设四:学术论文中没有列举参考文献,一般可以认为,要么研究者信息获取能力有限,无法获取所需信息;要么学术论文中所包含的观点为完全创新,不需要列举参考文献;要么学术论文中所述观点为常识性知识,无须列举参考文献。

假设五:基于以上假设,可以认为,学术论文中所包含的参考文献数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获取相关文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学术论文中所包含的引文量与研究者信息获取能力相关。

1.5 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推论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

推论一: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平均数能反映各自学科领域研究人员信息获取能力。一般来说,不同学科对研究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求不同,要求越高,学术研究越规范,列举的参考文献就越多,对研究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要求就越高。

推论二:不同级别的学术期刊中的论文中所包含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同(如按影响因子区分的期刊类别),一般来看,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中的论文创新程度要高于普遍期刊中的论文,为了体现其创新性,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中的论文应包含更多的参考文献。

推论三:不同学科、不同级别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中,中文和外文参考文献的比例不同,反映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术期刊对研究者外文水平的要求和获取外文信息能力的要求。

推论四:不同学科和不同期刊的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中,不同类型载体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同(如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反映了研究者获取不同类型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

推论五:不同学科和不同期刊的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中,被引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和平均影响因子,反映了该领域研究者获取高质量信息的能力。

2 基于不同学科期刊引文的数据调查

2.1 样本选择

为了证明以上假设和推论的合理性,本文选择了图书情报、经济管理、法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中11种具有代表性的中文权威学术期刊来进行数据调查,基本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领域。由于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载文量及论文中所包含的引文量大体相当,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因此本文仅以每种中文学术期刊2011年第1期刊出的论文中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为调查统计样本。实际调查表明,这种随机样本抽取方法抽出的样本尽管数量不大,但具有代表性,能够有效反映样本整体情况,具有稳定性和可检验性。进行尝试性研究是可行和有效的,能够推广。这11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及所属学科如表1所示。

2.2 指标选择

根据引文分析原理,本文重点选取了5个关键指标来重点统计分析中文学术期刊中引文数量及分布特征,据此来考察引文量及分布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关系。5个关键指标如下:

(1)载文量:即每种中文学术期刊每期发表的论文数。

(2)引文量:即参考文献总量,包括每篇论文的引文量和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引文量。

(3)篇均引文量:即每种学术期刊中每篇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含有或占有量,等于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引文量除以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载文量。篇均引文量可以反映每种期刊的平均引文量和每个学科论文的平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的信息吸纳能力。

(4)中英文参考文献的比例:即每篇论文所含参考文献中中英文参考文献在引文量中所占的比例,可以推广至期刊和学科中英文参考文献在引文量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吸纳英文信息的能力。

(5)不同类型参考文献比例:即每篇论文所含参考文献中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网络引文等文献类型的比例。它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吸纳不同类型信息源的能力。

2.3 数据调查

通过调查统计,2011年第1期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引文量及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3 数据分析及基本

3.1 引文格式不统一,有待规范

在文献计量学中,引用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引”,即直接引用(观点、数据、结论等的直接引用,一般用引号标出,按照一定的格式标注,如括注、脚注和尾注,通常也称为注释);一是“用”,即间接引用(观点引用,援引已有的知识成果,作为信息源而利用,一般不用引号标出,以尾注的方式标注,通常称为参考文献或引文)。

在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标注要求和格式不统一,即使是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学术期刊对参考文献标注的要求和格式也不统一,学科和期刊差异较大,不利于有效开展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研究,有待规范。借鉴国际标准或建立我国统一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和标准都是有效的举措,需要学术界呼吁和有关部门重视。如国际通用1979年创建温哥华格式,2006年2月采用最新版本。我国文后参考文献标注格式采用GB/T 7714-2005。但很多学术期刊并未规范使用这些标准。

从11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引文(覆盖经济学、法学、管理科学、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11个学科)的调查数据整体上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引文标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引”(注释)、“用”(参考文献)不分或不完全区分。大多数学科领域的期刊都没有区分“引”(注释)和“用”(参考文献),或者是将两者混在一起。如《管理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数学学报》、《化学学报》、《物理学报》和《计算机学报》就没有区分“引”(注释)和“用”(参考文献),而《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则将两者混在一起脚注。二是格式不统一。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期刊在标注格式上基本一致,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基本上是一个学科、一种期刊一种标注格式。三是标注不完整。在所调查的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中,除《管理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和《计算机学报》有文献类型标识外,其它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都没有。《经济研究》期刊论文中还没有标注引文序号。

3.2 篇均引文量不高,信息获取能力有待加强

论文和期刊的平均引文量,是考察论文、期刊和作者吸收他人学术思想的水平。平均引文量通常可以反映论文、期刊和作者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篇均引文量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等的情报信息吸收能力。篇均引文量是与情报信息吸收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密切相关的,虽然篇均引文量小可能不能说明作者信息获取能力差,但篇均引文量大则能表明作者信息获取能力强。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尽量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或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本领域或主题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没有一定信息获取能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从所调查的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篇均引文量来看,尽管每种期刊的篇均引文量都高于全国各种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但与国外学术期刊的篇均引文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国内1 765种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10.01条/篇;另据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国内6082种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7.92条/篇。而国外期刊的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超过30条/篇。[10]这一方面说明国外研究者注重相关研究领域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注重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从所调查的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的篇均引文量来看,高于30条/篇的只有《法学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两种,分别为42.89和60.6,如果去掉注释的话,则篇均引文量只有37.33和51.13。虽然仍高于国外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但是与国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相比,则又存在较大的差距。[11]据统计,每篇外文论文的引文量平均比中文论文的引文量要多6篇,它反映了国内外研究者在文献利用上的差距。[12]综述性论文的引文量则尤其如此,我国综述性学术论文的引文量一般在15~100篇之间,个别论文引文量较小。而国外综述性论文一般较长,参考文献量也较大,大多在100篇以上,多则达几百篇。

3.3 英文引文比例上升,仍需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十分频繁。研究者在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会尽力了解国内外某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站在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前沿上,才能生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科学论文中引文语种的分布,正是测度作者获取和利用国外文献和信息能力及情报信息吸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查寻和获取外文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意义重大。

引文是由不同语种的文献构成的。中外文引文比例的大小反映的是研究获取和吸取外文信息的能力。某一种语种的引文量越大,说明该语种比较重要和常用。对我国《大气科学》、《金属热处理》等10种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1979年的引文统计表明:[13][14]中文引文量占全部引文总量的27%,英文引文量占58%。这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掌握英文,再加上中文,就足以查阅所需文献和信息的85%。而对《数学学报》的引文统计分析表明:[15][16]引文语种只有四种,中文、英文、俄文和德文。其中英文占73.99%,中文占23.88%,约为英文的三分之一,俄文和德文数量极少,只占2.14%。在数学领域,我国科研工作者只要掌握英文,就可获得97.86%的信息量。两种调查的结果都表明英文引文所占的比例都特别高,这一方面说明国际上以英文发表可供查阅的相关学科文献和信息数量多,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研究人员多数是以英语为工具检索国外资料的。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11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所包含的引文中,中英文引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中国图书馆学报》中文引文量占71.54%,英文28.46%;《情报学报》中文引文量占46.08%,英文占53.92%;《经济研究》中文引文量占39.23%,英文占60.77%;《法学研究》中文引文量占71.51%,英文占28.49%;《管理学学报》中文引文量占32.9%,英文占67.1%;《中国管理科学》中文引文量占39.69%,英文占60.31%;《中国社会科学》中文引文量占68%,英文占32%;《数学学报》中文引文量占6.22%,英文占93.78%;《化学学报》中文引文量占21.37%,英文占78.63%;《物理学报》中文引文量占33.87%,英文占66.13%;《计算机学报》中文引文量占6.99%,英文占93.01%。其它语种的引文极少,几乎没有。调查结果表明,除《中国图书馆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两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中文引文量的比例大于英文之外,其它期刊9种学术期刊的英文引文比例都高于中文,自然科学中文学术期刊英文引文所占比例大于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社会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如哲学、历史、法学、文学等中文引文所占比例大于英文,而经济学、管理科学和情报学等英文引文所占比例要稍高于中文。《数学学报》和《计算机学报》英文引文所占比例最高,特别是《数学学报》,较之前的引文统计调查,英文引文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了,从73.66%上升到93.78%,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学术期刊在投稿须知中还明确规定了英文引文所占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或一半,如经济学和管理学学术期刊。如此看来,我国部分学术期刊在引文语种的分布上具有倾向性和导向性。总体来看,英语已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获取国外资料和信息的主要语种。

3.4 引文类型来源狭窄,有待拓展

研究引文的文献类型分布,可以了解本学科论著的文献信息来源及其构成比例,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情报价值以及研究者获取不同类型文献信息的能力。引文统计调查表明:[17][18]在所有被引文献中,期刊论文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图书,特种文献中的专利说明书、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学位论文等的被引率有上升的趋势。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9种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所包含的引文中,除《中国社会科学》图书所占比例最高外,其它学术期刊引文中期刊论文所占比例都远远高于其它文献类型。可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更多地倾向于引用图书,尤其是经典著作,如哲学、历史、文学。本次调查还有一些新的发现:一是期刊论文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上升;二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更多的引用会议论文;三是网络引文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逐渐增加,图书情报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关注最多,而经济、管理和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则极少使用网络引文,法学领域使用网络引文主要是做案例分析;四是报纸和各类报告受到经济、管理和法学领域研究者们的青睐;五是大量具有重要情报价值的信息源被我国科研工作忽略,如学会论文、专利等。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国研究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需要拓展,另一方面也证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获取和利用不同类型信息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庭孝等.信息咨询与决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9.

[2][5][13][15]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183-184,116-117,134-139.

[3][6][12][14][16][1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17-318,370-371,424.

[4][7][18]王佃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及几个相关问题[EB/OL].[2011-04-28]..2010-04-09.

[10]翟凤岐,张芝兰.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引文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1):35-46,95,98.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艰难”[1],主张建立一门关于行政的科学,研究如何有效地推进政务,提高政府的效能。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行政管理科学的开始。

1900年,美国的另一名学者古德诺写了《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是执行政策”,[2]把行政看作执行活动。美国行政学权威威罗比1928年所著《行政学原理》,认为“行政乃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务”,[3]更加明确地反映出行政活动的范围,为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划定了界限。

这些认识受国家体制的影响,以国家组织的分工来分析和解释行政一词,认为凡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政务,就叫做行政。

随着管理科学的出现,一些企业和经济管理的理论被运用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开始用管理的理论来看待行政活动。

美国的怀特认为:“行政艺术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对许多人的指挥、协调和控制”。[4]厄威克的《行政要义》,认为行政是由“考察、预测、计划、拨充、组织、协调、规章、督策、考核等九要素构成的一种管理和技术”。[5]在《管理科学论文集》中,有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说,即管理活动过程中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这七种职能,并将每一英文词首字母连起来,组成了POSDCORB一词,这不仅使管理学说系统化了,而且也为行政活动中管理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1947年,美国学者西蒙,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把“决策”概念引入了行政学,他认为传统的行政学只注意研究执行,而不注意研究执行前的决策,是错误的。实际上,“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功能”。[6]从而否定了传统理论中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强调了行政活动中决策和管理的意义。

《行政行为》一书成为对传统行政管理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直接而有力的冲击,成为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对“行政”不同认识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目前对“行政”的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

持狭义的行政观点者认为,所谓行政就是指“政府意志的执行活动”,或“政务推行活动”,“从历史和习惯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切实地、正确地和有效地适用和实施法律问题”。(《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美国·行政管理条)。把行政活动排除在立法和司法之外,“通常相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活动而言”,[7]行政被局限在国家法律、政策的单纯执行上。

持广义行政观点的人有两种不同的侧重点,一种认为:行政管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对国家事务的一种有组织的管理活动。“研究在行使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中,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种管理要素的科学”。[8]行政是为达到共同目的时合作的集体行动。另一种认为,行政管理即一般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政府机关,而且也适用于公私企业、军队和宗教组织。认为任何组织中都有行政管理的活动。无论是怎样的侧重,对行政广义的认识,都扩大了狭义行政的范围,把行政管理的界线,从行政机关,扩大到立法司法机构,以至于所有的国家事务管理活动中,更广义的甚至于认为营利和非营利的公共机构和企事业的机关,都有行政管理活动。在涉及到我国行政管理的时候,有人认为,应当是国家通过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运用各种手段,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包括对行政机关自身的管理以及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管理。

对“行政”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学体系。但要研究行政管理学,首先就必须明确行政管理的基本意义,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学科基础。

“行政”一词,在我国古代,有“行其政事”的执行含义。英语Administration也有执行事务的意思,所以,对Adminis-tration我们就翻译为行政。但是Administration虽然有别于Magement(管理),可还含有管理的意思,与执行(Execution)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无论是Administration还是“行政”,我们都需要进行基本的辨析和理解。

行政不同于执行和管理,主要在于它无论执行还是管理的,都是特定于政务的活动,即国家和政体的法律、意志和公共政策的执行或管理活动。行政这个基本范畴的界定,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为整个行政管理学划定了界限。

但是,这里存在两个疑问:第一,执行这个政务,是行政机关管辖的事务还是整个国家的事务(包括立法、司法及技术性工作);第二,对这些政务的执行,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还是以决策为中心的管理科学和艺术。

首先,从客观情况来看,如果把行政管理看成是整个国家意志或事务的执行,那么,既无法区别政治与行政的界线,也无法把行政管理活动当成一门科学的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显然是过于宽泛了;如果认为行政仅仅是政府的一种职能活动,一种对行政机关管辖事务的执行,即便这种执行被认为具有管理的意义,也是与事实不尽相符的。这是因为:1、我国政权形式不是相互制约的三权分立制,而是一切权力归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是这种权力的执行机构,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活动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2、即便在最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逐渐出现行政机关立法的趋势,这不仅是统治的需要,也是由于社会的复杂,科技的发展,专门性和技术性立法的需要;3、现代行政活动中的决策,已不再是一般的行政事务,制定的政策和方案,同样具有很强的制约力量。而立法活动中,也有许多行政事务,制定出的政策和法律的议案,也大部分是由行政机关提出。所以,行政既非一切国家事务的管理,也非单纯行政机关任务的执行。

其次,行政活动愈来愈复杂,已不再是单纯地执行政务的含义了,而是管理的意义在不断加强。随着管理科学知识的不断涌现,各个管理学分支学科也在行政管理学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逐渐被容纳和应用。如行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都为丰富、充实和提高行政管理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行政活动的管理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把“行政”和“管理”连结起来,已成为趋势。我国早期的“行政学”名称,也逐渐被“行政管理学”所替代。

那么,“行政管理”究竟指什么呢?首先,行政管理是与政治和政府有直接关联的一种活动,是围绕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和各种关系,恩格斯说:“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继续下去”。[9]行政管理正是与执行这种社会职以及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些社会职能而进行的各类活动相关的活动和现象,即是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这是行政的基本性质。行政管理不是直接对社会组织和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是在一定体系中的,通过一定渠道完成的社会管理活动,它与其它管理活动有相同的任务,又区别于其它管理活动。其次,这种管理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或社会公共机构来实现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来完成这种社会管理活动,并以此行使国家的权力。这表现在两个方面:行政管理不仅是国家机关或公共机构管理外部各项公共事务的活动,还是国家机关或公共机构为管理外部各项事务而展开的内部管理活动。同时,这种管理活动是依照国家法律、政策和规定来开展和进行的,它必须在国家法律、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并受法律的约束和监督。最后,行政管理不等同于政治活动和一般的管理活动,“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而行政管理对政策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又不是纯粹细节上的事情,几乎每一个行政管理活动又都渗透看意志品质和价值取向,“因为行政官员在为了完成其任务而选择手段时,应该有而且也的确有他自己的意志;他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一种纯粹被动的工作。这是一般决策和特殊手段之间的区别”。[10]正是行政管理这种特殊的性质,使行政管理与政治活动和一般管理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行政管理是通过国家机关,执行政策,决策、组织、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

依据这种理解,我们对“行政管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行政管理学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初步的学科框架。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基本界定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流;社会网络分析;科学引文索引;关系;合著;期刊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9.027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9-0135-05

合作研究是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成果产出能力的重要方式。科研合作研究通过科技资源的共享、团队协作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科研生产率和促进科学研究创新。国内外研究表明,自20世纪以来,合作研究的数量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样,呈现出异常迅速的增长态势[1-2]。随着物流研究的深入,合作逐渐成为研究学科复杂课题的必然选择。反映在科学论文中,则表现为合著现象越来越多,合著规模亦越来越大。虽然存在出于社会关系所导致的学术论文挂名现象[3],但由于数据易得、分析简单和结论的可再现性,使得合著分析仍然是研究学科领域合作情况的最优选择[4]。

“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5]。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学科论文合著分析,揭示科研合作网络复杂的内部关系。在物流领域,Phillips,DM和Phillips JK(1998)研究发现,期刊在物流研究合作网络中对于促进创新理论及观点的交流扮演了重要角色[6]。Autry and Griffis(2005)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验证了物流团队中的“思维领袖”的存在,并对研究团队成果具有重要作用[7]。胡一、朱道立(2009)在对1990-2007年中国期刊网管理学重要期刊和国际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主题为供应链管理或物流的论文统计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作者合作网络的各种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8]。殷辉(2011)以我国CSSCI和EI物流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网络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主要展示2007-2011年国内物流学领域的合作网络及其性质[9]。这些文献主要是对作者之间以及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的静态性质进行研究,未研究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网络情况,也未对物流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国家地区的科研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以下问题:(1)近五年世界物流研究领域的合作研究呈现出什么新的变化?(2)近五年国际间的物流研究领域合作有什么变化?(3)主要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研究情况如何?

1数据搜集

1.1数据来源

由于物流研究是经济学、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综合领域。本文选取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08-2012年,以logistics为关键词检索词,仅考虑ARTICLE、REVIEW和LETTER这3种文献类型,共录得物流学论文3 221篇,9 784名作者。由于集合了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SCI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

1.2合作关系的认定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黄明安,男,生于1953年10月。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2005年于武汉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毕业,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证书和法学博士学位证书;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三级教授。为校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农村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分委会主席,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方面:现任湖北省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科技专家;武汉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全国医药院校数理研究会卫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首届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管理项目函评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专家;《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二、研究成果

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主要为: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加强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1Y093);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卫生厅2006年“湖北省中医现状调查”课题,其成果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主持完成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下达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特色院校案例研究”(国家项目编号:2003DGQ2B171)子课题;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5Z125);主持完成了“湖北省中医人才需求与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牵头完成了湖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医人才现状调查与现状分析”;主持了2012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专著项目《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主持了武汉市科技局2012年项目――“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与运行机制研究”(序号21号,项目编号:201240933345);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相关政策研究”项目;牵头完成了武汉市江汉区科技局课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以江汉区为例”等等。

三、主要荣誉

论文多次获得部级、省级、厅级学会奖励,如:《医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作法与思考》在2010年11月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重视学科建设 把握其原则和环节》,于2008年12月获全国高校管理科学论文二等奖;《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获湖北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1998―1999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于1991年4月被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5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先进工作者”;2001年11月被湖北省卫生厅政研会评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委书记。

四、主要论著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热点 信息可视化

1引言

被Web of Science(下文简称“WoS”)中的SSCI数据库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即INFORMATIONSCIENCE&LIBRARY SCIENCE(下文简称“LIS”)类期刊共计85种(截止2016年4月7日)。刊载在这些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反映了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LIS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际上高水平研究者的其他科研信息。以往由于载文量巨大,加之受分析技术工具的限制,研究者多是运用人工逐篇抽样阅读的方法,对国际顶级期刊的部分文献进行研究,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无法完整、客观地对某个时间段内的全部文章进行分析。专家的主观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往往缺乏公允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笔者将WoS中的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的《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下文简称《总览》)中重合的2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014年影响因子的高低作适当增减,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WoS中2014-2015年刊载的3287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近2年国际高水平的LIS期刊的研究热点及其覆盖的科学领域、科研机构,论文的国家或地区合作情况、核心作者与核心被引作者群、核心被引期刊概况。希望本文具有如下特点:全样本数据的完整性、研究对象的时效性、分析工具的客观性以及知识图谱的直观性等,为我国研究者了解和掌握国际LIS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对象、方法、研究者、研究机构、核心期刊等情况提供完整、及时、客观、直观的数据分析,减少研究者获取本领域科研情报的盲目性,提高研究效率。

2研究方法

2.1引文分析法

1955年,加菲尔德(E.Garfield)在《科学》上发文提出了一种科学文献书目系统,可剔除对虚假、过时或完整性较差的数据的任意引用,使学者们可了解到对早期论文存在的批评。引文分析法至此正式产生。引文分析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据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本文使用引文分析法,主要原因是该方法能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某些文献为什么能持续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核心?第二,这些核心文献中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哪些趋势?第三,某领域或学科的文献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呈现出何种关系或态势?引文分析有三种基本类型:①对引文数量进行研究,主要用于评价期刊和论文等。②对引文间的网状关系或链状关系进行研究。科学论文间存在着一种引用关系网,如A被B引,B被C引,C又被A引等,研究这种关系主要用于揭示学科的发展与联系,并展望未来前景等。③对引文反映出的主题相关性进行研究,主要用于揭示科学的结构和进行文献检索等。引文分析法的上述三种类型,分别回答和解释了上述三个问题。

2.2词频分析法与共现分析法

本文所指的“词”,即Citespace软件中的“Term”。美国著名情报学专家萨隆(G・Salon)认为,Term表示主题词、名词、标引词、情报项、文献著录项、标引与检索的信息单元等。词频分析是将文献中的多个因子联系起来的引证分析方法,它能科学地评价文献、文献作者的学术水平,揭示学科的热点、前沿以及发展趋势。共现分析法则是将文献中的各种共现信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共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挖掘隐含的或潜在的有用知识,并揭示研究对象所代表的学科或主题的结构与变化。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共现分析在构建概念空间和实现语义检索、改进知识组织中文本的分类效果、分析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关联、挖掘知识价值等方面彰显出独特的提炼和概括功能。通过软件进行词频分析与共现分析,能较好地抽取出所分析文献样本的热点、前沿趋势以及科学结构等关键情报。

2.3科学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

信息可视化涉及计算机生成交互式信息图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首先要处理抽象的、非空间的数据。把非空间的数据转换成直观的、有意义的图像对该领域极其重要,这个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设计者可以赋予图像新的意义。本文运用科学图谱与信息可视化的理论,通过Citespace软件,将需分析的文献进行图像转化和处理,赋予客观、科学的意义。

2.4 LLR算法与PageRank算法

本研究采用LLR算法对聚类进行命名。LLR即对数似然比算法,全称Log-Likelihood Ratio。其基本原理是:假设对于类别Ci,词Wi的频度(oc),集中度(β)和分散度(丫)等指标组成向量Vji,选取聚类命名就是根据Vij来判断Wi是否可以作为类别Ci的特征词。LLR算法如下:

式中,LLR为词Wi对于类别Ci的对数似然比,p(Ci\Vij)和p(Cj\Vij)分别为在类别Cj和Cj中的密度函数。

PageRank网页排名,又称网页级别、Google左侧排名或佩奇排名,是一种根据网页之间相互的超链接计算的技术,作为网页排名的要素之一,以Google公司创办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之姓来命名的。该算法的发明者对网络超链接结构和文献引文机制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把引文分析思想借鉴到网络文档重要性的计算中来,利用网络自身的超链接结构给所有的网页确定一个重要性的等级数,当从网页A链接到网页B时,就认为“网页A投了网页B一票”,增加了网页B的重要性。最后根据网页的得票数评定其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实现排序算法的优化,而这个重要性的量化指标就是PageRank值。文章运用Citespace中的Page-Rank算法,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PageRank排名,为数据分析提供另一个维度的视角。

3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

3.1数据来源

笔者通过WoS中的期刊引文分析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社会科学版)查询2014年(2015年尚未公布)的"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类别中被收录的所有期刊,共计85种(详见表1,以影响因子的值作降序排列)。由于这85种期刊并未完全聚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因此,本研究结合北京大学的《总览》进行聚焦。《总览》的编撰历时2年多,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国家图书馆等相关单位的33位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研究,16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定性评审,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期刊共计61种。经对比,WoS与《总览》重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共计29种,并根据检索结果以及影响因子适当增减。随之,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检索库,以“出版物来源一下表27种期刊名称”和“时间跨度一2014年-2015年”,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语言类型选择“English”,共命中3287条文献记录,通过数据导出和处理,将文献记录以Citespace能识别的WoS输出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中。

3.2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文使用Citespace 4.0.R4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图。此外,使用WoS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结合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交叉配合使用。Citespace软件有多个不同版本,开发者截至笔者投稿之日,仍然在优化该软件,故该软件对某些项目的统计结果可能出现与WoS的统计有微小差异,可视为科学研究中的误差,但不影响主要数据分析。该工具已经不仅仅提供引文空间的挖掘,而且还提供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功能,如作者、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等。

4结果分析

4.1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可看作某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研究主题,笔者认为共词分析可反映目标领域的热点概况。通过Citespace对Term与Node的提取,可对3287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Co-words)聚类挖掘分析,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该图反映了国际LIS领域近两年的热点问题,聚类号表示某词经LLR算法聚类后所在的主题。Mo-durility(M)即网络模块化评价指标,值越大,表示网络得到聚类越好,Q的取值区间为[0,1],当Q>0.3时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S)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当其值>0.5时表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越接近1,同质性越高。通过LLR算法,M=0.8835,S=0.5014,得出的图谱合理、客观,研究热点聚类名称如图1、表2所示。

图1中黑色字体表示不同文献共同的关键词,“#数字”表示运用LLR算法对共同关键词提取后命名的聚类词,每个色块表示由各类不同的文献组成的具有相近研究主题的聚类。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得到15个研究主题,聚类间有交叉覆盖的现象,表示这些聚类之间存在研究主题上的交叉,其关系较为紧密,与其他聚类不交叉的色块表示该类主题具备较为独立的研究性质。以“#0,#1……”等形式对聚类进行编号(Cluster ID),聚类号越小,表示该聚类的经典文献数量(Size)越多,Silhouette值表示经典文献之间的紧密程度,Mean(Year)项表示平均年份,可反映聚类中文献的时效性,Top Terms即以LLR算法命名的聚类名称。经过自动聚类并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聚类情况见表2。

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名称,可客观反映2014-2015年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可将上述聚类归纳为四个方面。

(1)传统LIS领域。

布莱达(Mas-Bleda)等基于欧洲的在线出版物,使用爬虫技术对1525名高被引科学家进行研究,这是第一个对链模式高被引研究者机构网站的研究,用以确定哪些网络资源被科学家们。斯图德(Sotudeh)等使用科学计量方法与比较的方法,就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生产力、影响等方面与男性科学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虽然女性科学家人数较少,但同样有较好的科研成果和影响。拉弗蒂(Raf-ferty)等通过对八位用户的调查访谈,对基于故事图像的索引输入法进行了探讨。戈卢布(Gol-ub)等对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作为建立知识组织系统(KOS)增强社会标签,提高主题索引和检索信息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控词汇表索引和检索的重要性是@而易见的。苛勒(Koler)等以发表在2007年的14个国际期刊中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土木工程领域开放获取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不是引用的充分条件,但增加了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引用次数。阿尔瓦雷斯(A1-varez)等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虹膜识别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概述。郭(Kuo)等使用共被引方法模型对核心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运用多元统计技术来构建知识结构的表征。吴(Wu)等通过对台湾大学32名被试者进行调研,研究了研究生如何看待和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索步尔(A1-Shboul)等运用角色法、系统设计法等,以约旦王国的一个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环境抽样为例,研究了集成现有的信息需求行为的模型。布龙斯坦(Bronstein)等运用分布式的信息检索自我认知量表(IRSPS)对205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者报告了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2)医学信息领域。

戈尔泰普(Gultepe)等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患高乳酸盐血症的高危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支持实验室研究。斯塔尔茨(Stultz)等对剂量警报是否合适进行了评价,将警报与订单分类,比较了儿科医院内定制的和非客户化的恰当的剂量警告范围。贝格海莱(Baghele)等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中印度牙医的文献的趋势进行了评估,发现从1960年到2012年,每位印度牙医平均贡献了0.53篇文献。

(3)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

加维兰(Gavilan)等探讨了移动广告引发的心理意象的作用及其对信任和购买意愿的中介效应。特拉(Tatry)对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网络映射到可视化的强度关系进行了研究。谢(Xie)探讨了社会媒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和识别等相关问题。

(4)管理科学领域。

齐(Chi)等研究了非源代码项目的特点,并在社会科学文献评价中对德国对政治科学出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源代码项目显著提高了出版物的数量。萧(Hsiao)等运用基于意图的五个理论模型对大学生的行为意图进行调查。克拉托赫维尔(Kratochvil)等对使用在线学习进行信息素养教学进行了研究。雷德斯多夫(Leydesdorff)等测量了三螺旋协同在俄罗斯部级、省级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水平。斯瓦尔(Swar)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混合方法和三重螺旋指标,以网络知识的视角对南亚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从上述领域的研究主题来看,研究热点呈现的特点是集中在传统的LIS领域,研究主题不断深化、扩展,使用的研究方法规范、科学。近2年的国际LIS研究主题中,网络计量、索引、文献计量、信息需求、信息检索是持续的研究热点。

4.2研究前沿分析

笔者认为研究前沿分析主要以共被引(CitedReference)的文献网络关系加以体现。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人普赖斯(Price)提出“研究前沿”的概念,即科学引文网络中高被引且时效性强的文献集合。他认为研究前沿能动态地反应某研究领域的本质。加尔菲尔德(Garfield)将研究的前沿定义为一组核心的高被引论文和引用论文,认为研究前沿的名称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或短语中提取。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是一组及时、动态且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是引证和共引痕迹。本文中,Citespace的具体操作设置是:“Term Source”部分同上文,“Node Type”部分选取“Cited Reference”选项。运行数据后,得到研究前沿聚类图,见图2。

从图2可见,将共被引文献聚类后得到16个研究主题。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排除相关度较小的聚类后,以“#0,#1……”等形式对聚类进行编号,聚类号越小,其聚类的文献数量越多。共被引文献的聚类情况如表4所示。

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名称可客观反映2014-2015年国际图书馆情报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将上述聚类归纳为三个方面。

(1)传统LIS领域。

米克斯(Meeks)等对交集电子健康记录(EHR)进行研究,检查以往开发的概念模型的适用性,以实现全面了解其对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的影响。安珂尔(Ancker)等对电子健康记录的影响(EHRs)结果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洛伦岑(Lorentzen)等运用网络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了计量学和网络挖掘两个领域潜在的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韦加(Veiga)等通过对金融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系统(ES)的成功因素。萨沃莱宁(Savolainen)等基于激励因素评价理论,研究了情绪和情感激励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五方面的影响。牛(Niu)等基于有效的科学引文角度,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数据库中1992―2011年地球科学的相关科研情报。谭(Tan)等对1995年到201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中的蛋白质学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评估全球相关科学成果产出,发现研究人员集中在生化研究方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2)管理科W领域。

韦加(Veiga)等通过对金融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系统(ES)的成功因素。常(Chang)等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来确认天文研究机构具有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关系,研究发现最强的关系体现在相关机构的跨洲科研合作。萧(Hsiao)等运用基于意图的五个理论模型对大学生的行为意图进行调查。

(3)计算机科学领域。

提图埃尔(Turel)等对管理团队提供的集中在信息技术资源的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综合了资源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观点与公司治理理论,检查董事会层面的IT治理的关键前因和后果(ITG)。庞(Pang)等基于资源观,尝试建立一种有效的测量技术,提出一种评估这些资源的协同效应对公司的能力影响的方法,并使用组织理论发现IT驱动的公司的战略角色资源。陈(Chen)等研究了信息技术(IT)的业务价值,该研究通过调查填补了IT的业务价值的中介作用这一空白,研究了该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的对象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其研究方法则属于管理科学领域。

从上述领域的研究主题来看,研究的前沿呈现的特点是运用传统LIS方法研究跨学科领域的对象(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交集电子健康记录、金融等)。LIS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生物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今后LIS领域的研究重点。

4.3科学领域结构

科学领域结构可反应LIS领域所涉及的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交叉关系。可从合作者的聚类、文献的聚类等方面进行探索,但最直观的方式,是直接分析由WoS导出的数据中的分类号(Category),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和表6可知,从发文量来看(图中年轮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LIS领域近两年覆盖的主要科学领域依次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医学信息、政府与法律、法律、商业与经济、管理领域。从PageRank维度来看,政府与法律的中性度最高,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商业与经济次之,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法律、管理紧随其后。这表明,在图书情报领域的高水平成果中,受网络关注最高的是政府与法律领域。本研究样本文献构成的研究分布网络显示,上述研究领域互相交叉,这表明当前的学科研究趋势正朝着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主,以其他相关领域为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演化。

5结论

本文依据Citespace的引文分析及可视化功能,在识别和探讨LIS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问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对2014-2015年SSCI数据库中27种核心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刊载的3287篇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关键词与主题的LLR聚类分析,发现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医疗信息等领域的图书馆传统服务和计量、信息需求与检索、索引、信息检索、组织工程、名称匹配算法、网络2.0、非源项、技术接受模型、三螺旋理论等主题是近两年国际LIS领域的持续研究热点。

其次,近两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主题不断深化与扩展,当前的学科研究趋势正朝着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主,以其他相关领域为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演化,同时,注重诸如计算机科学、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医学信息、政府与法律、法律、商业与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借鉴与应用,网络关注度由高到低的领域为政府与法律、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商业与经济、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法律、管理。传统LIS领域、管理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以及医疗信息领域的知识管理、计量、h指数、高校图书馆、核心活动、国际合作、接受和使用技术的统一理论、IT治理等研究领域的相关主题将成为今后LIS领域的趋势和重点。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1.SSCI

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期刊为1300多种。SSCI收录报道并标引了2684种(截止到2009年6月9日)社会科学期刊,同时也收录SCIE所收录的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SSCI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地区研究、商业与金融、传播学、犯罪与监狱、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类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接待、休闲、运动与旅游、卫生政策、护理、老年医学、健康与康复、药物滥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劳资与劳动、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法律、法医学、语言学、管理科学、运筹学、计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城市研究、运输、女性研究等。

2.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CI以布拉德福(S.C.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3.CSSCI

管理科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排名;国内比较;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98-02

引言

随着高考的到来,各种关于大学排名的榜单便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大学排名始于美国,从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于1983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行榜以来,至今已经接近30年。我国的大学排名起步较晚,因官方对大学科技实力的关注,1987 年9 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以SCI收录论文数量为唯一指标, 对我国87 所重点大学进行了排名。随后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网大和中国校友会以民间组织身份相继公布了各自的排名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 。

关于大学排名的讨论一直不断,为何在公众广泛质疑其合理性的同时,这些榜单同样能够大行其道,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其实,正是社会的强大需求才为榜单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论是考生、学生家长还是用人单位,在择校、选择毕业生时往往看重排行榜单,学生报考时选择排名较高的高校,用人单位选人时选择排名较高的高校毕业生,这种以学校排名作为择校、选人依据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不论中央还是各个省份对高校的投入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各个高校所能获得的投入量也是不同的,而获得投入高的高校一般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较高的社会声誉、培养出较高质量的学生,在各种榜单的排名中也能获得较高的名次,相反,获得支持少的高校由于办学资源、办学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在榜单中的排名较为靠后,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但这类高校目前仍是当前我国高校的主体,据教育部网站,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138所,按各种榜单通常公布的百强榜单,这一百所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比例为4.68%,即使能进入榜单前五百名,他们所占的比例也才达到23.39%,大学排名总爱“关照”这些百强高校、五百强高校或者百强专业、5A专业等等,而对作为高校主体的百强外、五百强外高校则缺少“关怀”。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要靠处于该国高等教育顶尖层次的几所高校来拉动,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整体实力,无疑这样的高等教育发展局面是不健康的。

一、关于大学排名的价值分析

进行大学排名本无可厚非,因为一方面它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反映该校办学水平与层次及社会声誉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升学、报考提供参考,另外也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拔人才的一项标准,但前提条件是排名结果必须是客观公正的,否则大学排名所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大学排名时涉及到价值选择的问题。

1.大学可不可以进行排名

大学作为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直接导致大学排名的艰巨性。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指出,大学排名是不科学的,世界上伟大的大学是不可以排名的,不同的大学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是不可比的[2] 。

大学的异质性即大学的个性是大学评价中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目前处理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是进行分类评价, 二是进行单项评价,都是为了扩大评价对象的共性而缩小其个性。《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根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87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按全国性大学(National Universities) 、全国性文理学院(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 、地区性大学(Regional Universities) 和地区性文理学院( Reg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 ) 四类对大学进行评估和排名。各类大学在指标的权重分配上不同,如全国性大学和文理学院与地区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在学生保留率的权重分配上相差5% [3] 。如果按这种办法作为对异质性的大学进行排名,也不失为一种折中的方法。

2.大学可以进行排名的话,哪些指标应当作为排名的依据

关于大学排名的指标选择问题历来为学界讨论的热点,既然大学可以在折中的情况下进行排名,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就成为影响排名结果的关键问题了。事实上关于指标的选取问题,不同的大学排名机构所选取的指标不太相同,比如,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THES世界大学排名比较注重研究指标,如研究经费,论文引用及学术声望等。QS的世界大学排名比较注重学术同行的评议。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大学排名,如隶属于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莱顿排名(Leiden Ranking)是根据对大学的网络科学论文索引影响力评级得出。指标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排名的结果,而不同的排名也为不同的需求者提供参考。

3.大学排名的结果作为什么用途

上一篇:零售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柔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