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2 22:06:40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审计;财务信息

一、引言

会计的多重定义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会计提供的信息包括主要的财务状况和相关的权益。信息能帮助内部和外部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换句话说,会计是经济活动的一种语言,就像其他语言一样,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表达方式、惯例和准则。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假设定义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是提供信息并做出最好决策。

在充满竞争和风险环境中,一个真实市场的经济运营主体,他们的目标是利润。一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提供给外部使用者,称作财务会计(考虑到会计主体的外部性);另一个称作管理会计(考虑到会计主体的内部性)。而整个会计系统中有两个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种信息循环取决于会计运行所在的经济社会。因此,在熟识的Anglo-Saxon环境中,会计在组织中只有一个循环即会计一元论,而在西欧国家,应用的则是二元论模型,其假设会计运行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截然不同的两个循环中进行。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标准之一,并以此来验证公司会计模型。在过去的几年里,自动化会计的进步加速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账面记录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数据,并将其提取来编辑财务报告,进一步的分析并向管理会计报告。因此,公司会计应该融合为一个整合体。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作用

决策决定着信息的需求。Emery(1969)认为提供信息需要注意到以下三个标准:1、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信息能够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信息就是有价值的;2、如果附加的信息能够影响决策,那么信息是有价值的;3、如果在改变决策的结果中信息扮演着“敏感”的角色,那么此信息是有价值的。管理会计在做决策的时候意味着决策观念已经形成。《决策系统》的作者――诺贝尔获奖者Herbert Simon(1978)在一篇关于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期望的研究中写到:保持业绩:“所有的事情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直接关注:“我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问题解决:“在各种方案中哪种是最佳方案”。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将信息提供给管理者,其目标与三个关键管理功能相联系,它们分别是: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支撑着对未来目标的决策(战略计划),并为做出决策提供信息,这包括采取专业化的制造系统、公司的物价政策、商业政策以及建立的投资资本;组织:它决定公司需要的信息数量,这对于识别组织结构以及更好了解权利当局十分重要。组织结构定义为分配公司中的权利和责任,确定工作计划的结构。为了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例如:利润最大化),管理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执行会解释并加强这些关系;控制:作为一个公司管理的基本功能,涉及控制政策执行,评估业绩水平,当管理会计作为管理控制的工具时能够纠正出现的故障,分析预算误差和纠正决策。总而言之,管理会计协助管理的控制功能识别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决策的标准不仅仅取决于会计信息。会计对于管理者和其他经济角色是一个评估的工具和称职的“建议者”。如果剔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子系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缺少了商业信息的真实性,但有时这两个子系统“太慢”,过于笼统并且有时与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不相关。另外,Diaconu(2002)认为这两个子系统是信息收集器,事实上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用一种标准的方式表达,不应包括其他的陈述或者细节,经过准则和原理修订的除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财务会计主要的方向是测算经济实体的业绩,那么管理会计扮演着解除束缚的角色。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则认为这两个系统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管理会计提出了问题,而答案要在将来回答。财务会计告知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而管理会计则是要告诉我们将来要发生什么。

三、财务审计和信息源头

审计可以看作是一个人被另一个具有知识的,胜任的和独立性特性人的肯定。从通常的审计定义开始,我们最熟识的审计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估。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审计检验一个经济实体的财务报告。Robertson(1988)认为审计人员应持有这样的目标:表达财务状况年度决算的真实情况,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改变应顺从会计准则。Pige(1997)认为审计是控制公司会计和管理的过程。会计所提供的真实情况的可靠性受到准则的影响,这涉及会计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审计过程中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职业道德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被称为独立表达年度财务报告情况并保护全部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包含所有社会经济的参与者:股东、政府、雇员、银行等。

四、财务审计目标与流程

根据DSA/SAS1,财务审计报告目标意味着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表达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结果和流程应该遵守的会计理论。即使审计人员不是在财务报告提供完全可信任信息的保证人,他们也需要通知使用者财务报告的表述是否准确。审计人员代表着计划和执行审计,所以他应该确保财务报告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些显著的错误。

定义审计的目标可以简明的表示如下:理解目标并对审计负责――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普通审计目标,涉及运营和账户分类――分析特定的审计目标,涉及运营和账户分类审计意味着用预先制定的标准来比较财务报表,这些标准都要服从会计准则。

审计过程,第一阶段:计划――获得背景信息――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过程――预测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内部风险――了解内控并估计控制风险――构建审计计划和程序的底稿;第二阶段:降低控制风险――进行控制测试――估计在财务报表中错误的可能性;第三阶段:进行分析过程――进行额外的测试;第四阶段:检查债务条件――收集最终的样本――评估结果――出示审计报告――与审计委员会的管理者取得沟通。

五、通过采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提高财务审计质量的可能性

从我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来自财务会计的信息支撑着财务审计,包括财务报表里面审计人员认为不服从会计准则的公共信息。一个良好的审计导向和计划,能避免无效工作,审计人员应当识别相关的领域、系统、审计风险,即使每个经济实体有所不同。显著的领域主要有:1、购买――支付;2、销售――收款;3、工资――员工;4产品;5、财政;6、固定资产;7、发行债券。为了说明在财务审计中使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我们参考生产周期审计,这与其他营运循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原材料和直接人工进入购买――支付环节,工资――员工和生产周期,在销售――收款循环以出售产品结束。通常,在每个财政年末的存货审计是最复杂和最漫长的阶段。

我们可以将生产周期分成2个内部紧密联系的环节,它们分别是存货获得的实物环节和成本转移到产品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存货的实物流动和辅助成本需要得到适当的控制。生产周期包括六个功能:接收订单、接收原材料、储存原材料、制造产品、储存产成品、运输产成品。如果原材料、产品制造、产成品和销售成本能够真实的反映在财务报表里,生产周期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值。这个审计过程分为5个显著部分:1、支付和登记原材料、员工和管理――与前三个功能相联系;2、资产和成本的内部转移――与第四、第五个功能相联系;3、产品运输,收入和成本记录――联系最后一个功能;4、实地盘存――检查存货是否真正的存在;5、存货评估――使用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评估方法。如何获得正确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和产品管理的成本数据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充分的考虑,成本账簿应该与产品账簿和其他账簿相联系并且能够得出所有产品的正确成本。成本账簿与审计人员是相关的,因为最终的存货评估取决于正确的数据记录。

六、结论

收集、处理、合成会计信息的人员与这些信息的使用者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利益冲突,财务审计必须在这两者间重新构建一个适度冲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事务所提供的信息缺乏信任,因为信息编制人员并不独立,这使人们对信息的客观性和无偏性产生了怀疑,审计保护了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人们关注年度财务报表,首先会分析外部信息。但是,外部信息紧密的联系着由会计提供的内部信息,审计人员应该有权使用这些信息。我们的结论是:在分析财务信息的复杂背景下,除了财务信息,使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也能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Kaplan,R.S.,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adings in 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 control[M].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1.

[2]Ray H.Garrison,Managerial Accounting[M].McGraw-Hill/Irwin,2010.

[3]奥赖利,蒙哥马利审计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孙浩(1985―),男,山东青岛人,会计学研究生,现就读于山东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审计。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财务审计应当服从审计者的选择,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框架的基础。财务审计的质量取决于信息质量,审计人员的判断要根据会计准则和惯例。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信息是由财务会计来提供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来识别财务审计中信息最显著的贡献,并且展示信息是如何增强审计的可靠性。

一、引言

会计的多重定义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会计提供的信息包括主要的财务状况和相关的权益。信息能帮助内部和外部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换句话说,会计是经济活动的一种语言,就像其他语言一样,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表达方式、惯例和准则。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假设定义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是提供信息并做出最好决策。

在充满竞争和风险环境中,一个真实市场的经济运营主体,他们的目标是利润。一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提供给外部使用者,称作财务会计(考虑到会计主体的外部性);另一个称作管理会计(考虑到会计主体的内部性)。而整个会计系统中有两个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种信息循环取决于会计运行所在的经济社会。因此,在熟识的anglo-saxon环境中,会计在组织中只有一个循环即会计一元论,而在西欧国家,应用的则是二元论模型,其假设会计运行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截然不同的两个循环中进行。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标准之一,并以此来验证公司会计模型。在过去的几年里,自动化会计的进步加速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账面记录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数据,并将其提取来编辑财务报告,进一步的分析并向管理会计报告。因此,公司会计应该融合为一个整合体。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作用

决策决定着信息的需求。emery(1969)认为提供信息需要注意到以下三个标准:1、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信息能够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信息就是有价值的;2、如果附加的信息能够影响决策,那么信息是有价值的;3、如果在改变决策的结果中信息扮演着“敏感”的角色,那么此信息是有价值的。管理会计在做决策的时候意味着决策观念已经形成。《决策系统》的作者——诺贝尔获奖者herbert simon(1978)在一篇关于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期望的研究中写到:保持业绩:“所有的事情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直接关注:“我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问题解决:“在各种方案中哪种是最佳方案”。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将信息提供给管理者,其目标与三个关键管理功能相联系,它们分别是: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支撑着对未来目标的决策(战略计划),并为做出决策提供信息,这包括采取专业化的制造系统、公司的物价政策、商业政策以及建立的投资资本;组织:它决定公司需要的信息数量,这对于识别组织结构以及更好了解权利当局十分重要。组织结构定义为分配公司中的权利和责任,确定工作计划的结构。为了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例如:利润最大化),管理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执行会解释并加强这些关系;控制:作为一个公司管理的基本功能,涉及控制政策执行,评估业绩水平,当管理会计作为管理控制的工具时能够纠正出现的故障,分析预算误差和纠正决策。总而言之,管理会计协助管理的控制功能识别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决策的标准不仅仅取决于会计信息。会计对于管理者和其他经济角色是一个评估的工具和称职的“建议者”。如果剔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子系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缺少了商业信息的真实性,但有时这两个子系统“太慢”,过于笼统并且有时与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不相关。另外,diaconu(2002)认为这两个子系统是信息收集器,事实上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用一种标准的方式表达,不应包括其他的陈述或者细节,经过准则和原理修订的除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财务会计主要的方向是测算经济实体的业绩,那么管理会计扮演着解除束缚的角色。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则认为这两个系统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管理会计提出了问题,而答案要在将来回答。财务会计告知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而管理会计则是要告诉我们将来要发生什么。

三、财务审计和信息源头

审计可以看作是一个人被另一个具有知识的,胜任的和独立性特性人的肯定。从通常的审计定义开始,我们最熟识的审计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估。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审计检验一个经济实体的财务报告。robertson(1988)认为审计人员应持有这样的目标:表达财务状况年度决算的真实情况,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改变应顺从会计准则。pige(1997)认为审计是控制公司会计和管理的过程。会计所提供的真实情况的可靠性受到准则的影响,这涉及会计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审计过程中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职业道德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被称为独立表达年度财务报告情况并保护全部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包含所有社会经济的参与者:股东、政府、雇员、银行等。

四、财务审计目标与流程

根据dsa/sas1,财务审计报告目标意味着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表达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结果和流程应该遵守的会计理论。即使审计人员不是在财务报告提供完全可信任信息的保证人,他们也需要通知使用者财务报告的表述是否准确。审计人员代表着计划和执行审计,所以他应该确保财务报告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些显著的错误。

定义审计的目标可以简明的表示如下:理解目标并对审计负责——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普通审计目标,涉及运营和账户分类——分析特定的审计目标,涉及运营和账户分类审计意味着用预先制定的标准来比较财务报表,这些标准都要服从会计准则。

审计过程,第一阶段:计划——获得背景信息——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过程——预测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内部风险——了解内控并估计控制风险——构建审计计划和程序的底稿;第二阶段:降低控制风险——进行控制测试——估计在财务报表中错误的可能性;第三阶段:进行分析过程——进行额外的测试;第四阶段:检查债务条件——收集最终的样本——评估结果——出示审计报告——与审计委员会的管理者取得沟通。

五、通过采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提高财务审计质量的可能性

从我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来自财务会计的信息支撑着财务审计,包括财务报表里面审计人员认为不服从会计准则的公共信息。一个良好的审计导向和计划,能避免无效工作,审计人员应当识别相关的领域、系统、审计风险,即使每个经济实体有所不同。显著的领域主要有:1、购买——支付;2、销售——收款;3、工资——员工;4产品;5、财政;6、固定资产;7、发行债券。为了说明在财务审计中使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我们参考生产周期审计,这与其他营运循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原材料和直接人工进入购买——支付环节,工资——员工和生产周期,在销售——收款循环以出售产品结束。通常,在每个财政年末的存货审计是最复杂和最漫长的阶段。

我们可以将生产周期分成2个内部紧密联系的环节,它们分别是存货获得的实物环节和成本转移到产品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存货的实物流动和辅助成本需要得到适当的控制。生产周期包括六个功能:接收订单、接收原材料、储存原材料、制造产品、储存产成品、运输产成品。如果原材料、产品制造、产成品和销售成本能够真实的反映在财务报表里,生产周期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值。这个审计过程分为5个显著部分:1、支付和登记原材料、员工和管理——与前三个功能相联系;2、资产和成本的内部转移——与第四、第五个功能相联系;3、产品运输,收入和成本记录——联系最后一个功能;4、实地盘存——检查存货是否真正的存在;5、存货评估——使用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评估方法。如何获得正确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和产品管理的成本数据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充分的考虑,成本账簿应该与产品账簿和其他账簿相联系并且能够得出所有产品的正确成本。成本账簿与审计人员是相关的,因为最终的存货评估取决于正确的数据记录。

六、结论

收集、处理、合成会计信息的人员与这些信息的使用者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利益冲突,财务审计必须在这两者间重新构建一个适度冲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事务所提供的信息缺乏信任,因为信息编制人员并不独立,这使人们对信息的客观性和无偏性产生了怀疑,审计保护了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人们关注年度财务报表,首先会分析外部信息。但是,外部信息紧密的联系着由会计提供的内部信息,审计人员应该有权使用这些信息。我们的结论是:在分析财务信息的复杂背景下,除了财务信息,使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也能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kaplan,r.s.,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adings in 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 control[m].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1.

[2]ray h.garrison,managerial accounting[m].mcgraw-hill/irwin,2010.

[3]奥赖利,蒙哥马利审计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财务工作计划范本(一)

一、2016年财务工作目标

1、优化财务记账工序,提高记账效率。

2、账务规范化操作,制作附件标准规定。

3、月底对账清帐,确保报表的任何数据能清晰无误的解读公司财务状况。

4、汇总各部门预算,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和控制。

5、财务角色转化,从记账报告到管理支持,甚至决策经营。

财务时间精力分配图

二、目标解读及实施方案

传统的会计首要职能是正确、完整的记录企业的经济行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需要更多的数据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这也就对会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部门首先要从单纯的记账、报告中解脱出来,更多的参与到各部门的决策活动中,体现于对管理的支持及预算的控制。

1、对于记账方面,记账员必须积极优化工序,减少记账工作所耗用的精力。

(1)由于我们的用友系统较为健全,各模块功能能满足明细数据需求的,在总账可以做简化记账处理,各部门自有明细数据可以满足管理需求的总账可以做简化处理,现流程复杂,经优化可以达到原效果,记账更方便的,经审批可以做简化处理。

(2)财务记账的原始资料来源于各业务部门,因此,对于反映当期的收入费用等会计资料,各部门必须及时传递到财务。尤其是直营店必须将收银报表等店面资料及时报给财务,每周一次,不得推延以免耽误财务入账时间。

(3)独立分部应当保持银行存款的独立,收入、支出应当独立使用自己的账号,减少交叉入账,付账,以减少记账员的工作量。尤其建议直营店的账号办理网银,财务这边可直接使用该账户支付对应的费用。不走交叉账务。

2、提高财务规范化操作,满足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

会计分为内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内部管理会计偏向于对管理者财务信息需求的提供,财务会计则是偏向于对投资者,外部监督部门的报告,因此,财务会计是受到会计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严格制约的。小企业一般无法达到财务会计的水平,即使是确有其事的经济行为,由于缺乏发票等单据等原因,无法计入财务会计账务中,但是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行为,我们会在内部管理会计中体现出来,这部分差异在小企业中是无法避免的。但随着企业做大做强,财务也必须逐步走向正规化,以减少这部分差异,得到外部投资者,监督部门的认可。因此,在2016年,财务部门会对12年中账务不合理的、不正规的凭据做总结,同时制定新的报销凭据的标准,使公司的财务逐步走向正规化。

3、对账清帐,使得财务报表简明易了,更具解读性。

账务清理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它使得沉长的已经结清的账务得到消除和剥离,使得漫长的一个会计期间积累的财务数据得到简化,突出财务现状。通常的财务报表将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所有经济业务通过各个科目来呈现,但是由于管理者并不一定精通会计,使得报表的阅读性不强,对账清帐使得每个科目的数据有据可查,明明白白,方便管理者阅读,方便会计人员跟踪核对,及时纠正错误,挽回损失。

4、支持预算管理,减少财务审批责任。

预算控制是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3年公司全面启动预算管理,财务部主要负责汇总各部门预算,并及时将执行结果和预算差异反馈给总经办及预算部门,以方便预算控制及调整。财务部只从预算控制方面限制费用报销,费用审批应由各部门领导自行把握,财务人员不对报销范畴,报销金额做审批(但实有异议的也可以提出),以减少财务人员与费用报销人的冲突。

5、财务的角色转化,降低记账报表耗费的时间精力,增加参与各部门决策的财务核算。

此项目标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对财务提出的其他工作要求,财务人员要从记账、报表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至少保留40%的时间与精力来满足账务报表外的其他会计工作,如安全库存线、资金流分析、活动成本核算、标准成本等。

财务工作计划范本(二)

今年是公司飞速发展的一年,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财务部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将着力做好完善财务制度、推进规范管理,为本公司的做大、做强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和服务。

为了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服务,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定以下财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财务会计工作应发挥好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者及公司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财务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核算、监督指导部门、其管理职能是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和下达企业财务预算,并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其核算职能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核算,其预警提示职能是对于董事长、总经理反馈公司资金的营运预警和提示。切实做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项工作,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目标和任务

(一)依时完成日常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严格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完善公司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

2.完成指标的预算及制订工作,并做好公司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拟稿工作,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3.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分清资金渠道,认真审核每笔原始凭证,正确运用会计科目,细化成本核算,编制会计凭证,进行记账。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编制有关会计报表,及时报送税务等部门;及时装订会计凭证;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出纳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办法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及时准确登记银行、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4.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 1.拟定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批。

2.拟定公司的资金筹集方案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批。

3.调度公司资金,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集中使用。

4. 加强公司的存货管理、应收帐款管理。

(三)制定公司年度财务预测和预算,积极参与公司决策

1.制定全面预算,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分析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按财务预算科学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率。

(四)严格落实财务控制工作

1.严格抓好采购环节的财务控制、存货控制、现金控制等控制环节,确保公司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实现财务预算,实现公司总体目标。

2.实施全方位财务控制机制,使财务控制工作渗透到公司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五)财务分析

及时利用财务业务、会计、统计、市场等信息资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财务成果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活动的业绩,有效控制财务活动的运行,正确预测财务发展的未来。

三、加强素质养成、推进队伍建设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和日益加大的竞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日显重要。

1、认真学习会计法、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牢固地依法理财的观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财经纪律,抵制不正之风。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更新业务知识,扩大知识面。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现阶段财务管理的要求。与此同时,认真学些税务、金融、等相关性知识,以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3、加强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方面。通过交流可促进理论知识,有利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提高业务水平,还

能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述能力。通过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信息的快速的、准确的、真实的要求,确保公司各部门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工作重点与难点

增加资金投入:资金需求计划和融资计划。根据我司 2013 年的销售计划,资金缺口比较大,如何更好地与银行合作,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是我司 2013 年总体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财务部感觉压力特别大,如何多方位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公司高速发展所需资金,是财务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五、建议和措施

1、重大发生费用支出应报财务部备案,以使有计划地摊销支付(如销售返利)。

2、加大新药产品的开发力度,改善产品结构。

3、做好原料定价采购工作,控制采购成本升高,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产品毛利率。

4、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增加销售收入。

5、量入而出,控制费用支出:

(1)要控制推销费用支出,制定促销费支出,要量入而出。

(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要制定一定措施,要有一套严谨的报销制度,而且要加强管理、监督、用较少钱办更多事。

财务工作计划范本(三)

去年一整年的锻炼让我对财务知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在已经成为财务方面的管理者。今年,我将继续我的财务工作,加强财务方面的知识学习及教育。使财务工作在我的管理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以下是我就财务人员工作计划的详细内容。

今年工作计划中我共拟定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但是去年年底,继续教育教材全变,由于国家财务部最新公告:今年财务上将有大的变动,实行《新会计准则》《新科目》《新规范制度》,可以说财务部今年的工作将一切围绕这次改革展开工作,由唯重要的是这次改革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把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参加继续教育后,汇报学习情况报告。

第二、加强规范现金治理,做好日常核算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个人见意措施要求财务治理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全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治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借改革契机,继续加大现金治理力度,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充分发挥财务的职能作用,积极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报务于公司。为我公司的稳健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我的个人工作计划已详细分明。我深知,想把财务工作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若把财务人员合理安排,共同努力,定将我司的财务工作推向一个更高台阶。

财务工作计划范本(四)

财务部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肩负着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各部门的费用支出、以及对销售工作的配合与总结等工作任务,在领导的监督下财务部各工作人员应合理的调节各项费用的支出,保证财务物资的安全;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员工、服务于客户,以促进公司开拓市场、增收节支,从而谋取利润最大化,以最优的人力配置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xx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刻警示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财务部工作人员应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制定对全厂其他部门的考核制度或者相关办法。在国家各项财务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制定如下考核制度

1、组织财务部各员工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安全法、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

2、在财务部内部明确考核制度:财务人员的分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要分工明确并带有互相协作补充性,相互配合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对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起到监督作用,对违规违纪行为起到监督智能。

3、在应收帐款上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明确各分管会计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对应收款的监督,应制定相应的规定,对货款回收的期限把握、回款具体事宜、相关销售责任人都应有相应的(企业财务部门工作计划)监督,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4、在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方面:对各科室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为公司节省每一笔支出,从一角一元做起。在对各种原料的发票接收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笔业务的考察及发票的接收工作,认真完成每月的报税工作。

5、对车间的耗用、检修期间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把关,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各项费用的节、超进行考核并报公司领导,协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

6、对前工作期间应进行有阶段性的总结,从月度小结到季度、半年、全年总结;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其中包括对应付款项、应收款项、车间检修估算等等;做好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要求帐务清晰、任务明确;积极配合公司其他部门接受集团公司的考核及检查。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 预算经费 目标成本管理改革

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高等学校也迎来了管理会计改革的新时代。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造成学校资源浪费、投资多、效益差、质量低。如何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效果和效率,转变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后勤保障经费为切入点,尝试运用目标成本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预算经费成本管理水平,实现有限经费的效益最大化。

一、高校后勤预算经费管理现状

高校后勤保障经费主要是指后勤保障部门为学校提供物业、绿化、公寓、水电、维修等保障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物业管理费、绿化卫生费、公寓管理费、水电能源动力经费、零星维修费、专项维修经费等,这些费用属于学校预算经费,每年由学校下达预算指标。

在传统的后勤预算经费管理中,始终存在着一对供需矛盾,即: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相对稳定,每年的增长幅度变化不大,而后勤保障经费的实际需求量却逐年增加,两者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有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文件的频繁出台,后勤非编人员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用工较多的物业、绿化、公寓等部门出现经费结构比例失调,人员支出比例严重偏高;水电等能源动力费用支出逐年上涨,预算超支现象时有发生;维修专项经费额度无法满足全校师生日益增长的维修服务需求,等等。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费管理中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导致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将有限的财、物、环境等要素进行整合,以最低成本投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产出,并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其发挥增值效应,离不开科学的成本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适时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强化成本控制,提高预算经费使用效益是当前后勤保障经费管理改革的关键。

二、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它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原则、方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它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以管理为核心,以核算为手段,以效益为目的,通过目标成本的预测、决策、分解、落实、控制、核算、分析、评价,对整个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综合管理,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传入了日本、西欧等地,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目标成本管理不仅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而且可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凡想提高成本效益的组织,都有目标成本管理的用武之地。高校引入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有利于保障学校持续发展,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重点把握目标成本管理的几个环节

(一)责任单位的划分与职责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首先须明确划分各级责任单位,以分清各自职能并正确评价其工作业绩,从而为目标成本的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证。高校后勤保障部门一般采用四级结构建制,即:后勤保障处(部)科室、中心分部、班组职工个人,每个层级分别代表一级责任单位,其中:处级层面是一级责任单位,是成本控制的决策主体,决定后勤成本整体目标,负责对成本控制的方案进行选择决断;科室、中心层面是二级责任单位,是成本控制的组织主体,负责根据成本决策结果进行组织协调、职责分工,落实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要求,处理成本控制信息,考核成本控制结果;分部、班组以及相应层面的员工分别是三级、四级责任单位,是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对具体环节、阶段、岗位发生的成本实施控制。

(二)目顺杀镜慕缍ㄓ氩馑

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以公益性为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当前学校预算经费有限的客观情况下,要实现自身收支平衡的目标,必须使服务成本等于服务价格,即: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目标成本应界定为学校批准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目标成本管理能否贯彻实施的关键。后勤保障部门须贯彻“先进性、科学性、严肃性、可行性”的原则,在全面了解广大师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以各科室、中心为单位逐级编制预算方案。各二级责任单位应根据后勤保障部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参考近几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下年度相关政策变化、基础信息变化以及后勤服务内容和范围变化等情况,进行目标成本的分析和测算,经过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测算后,完成预算编制并提交处级层面研究。一级责任单位根据二级责任单位的预算上报情况,组织进行方案论证和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方案汇总,形成后勤保障部门下年度经费预算方案上报学校研究。

(三)目标成本的分解与细化

在确定目标成本后,为明确责任,使目标成本成为各级责任单位奋斗的目标,应按照责任归属对其进行自上而下的逐级分解。学校年度预算指标下达后,一级责任单位即以预算经费指标作为年度目标成本,按照各二级责任单位预算申报方案,制定并下达二级责任单位成本控制目标。各二级责任单位将本级成本控制目标进一步细化,再分解到所属各校区、分部和班组,形成三级成本控制目标,三级责任单位继续将成本目标进行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在分解目标成本时,须贯彻可控性原则,凡上级可控而下级不可控的成本,由上级控制,不再向下分解,同级之间谁拥有控制权就分解给谁。做到层层负责,责任到人,权责分明。

(四)目标成本的控制与纠偏

各责任单位要定期编制成本控制报告,分析目标成本控制情况以及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如果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有差异,须找出两者之间发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所发生的成本是在预定的范围之内。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责任单位,加强成本控制监督,将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原来所规定的标准和预算之内,要定期开展预算经费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提醒,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可能的范围内及时进行计划调整,促进年度各项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五)目标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目标成本的分析与考核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将年度实际成本费用同目标成本比较,一方面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为下一期制订目标成本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各责任单位的成本差异分析,对其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对责任单位和个人在降低成本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客观公正地对个人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使个人所负的成本责任、所实现的成本效益与其所得的经济利益相适应,做到物质奖罚、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结合,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有效提升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效推进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树立目标管理理念,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目标管理理念,要自上而下确定工作目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激励人们以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把事情做到最好,从而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其次,要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树立成本控制人人都是责任人的观念,把成本控制目标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日常管理中,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成本控制,要求人人、事事、处处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按照事先制定的定额、限额、计划等规定进行严格管理,从各方面、各层次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网。要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促进各项成本控制措施得到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标。再次,要加强后勤职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强化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管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工作的随性向工作的规范化转变,实现成本控制从少数人核算到多数人管理的转变。

(二)科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成本控制依据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各类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还需制定与其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管理类文件,如: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ISO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等。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节约成本,减少浪费。

(三)建立健全激励考评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

高校后勤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因此,必须不断深化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聘任,加强专业管理和技能型员工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提高管理效益;推行绩效考核,完善业绩绩效分配办法,强化内部考核和评价机制,体现同岗同酬,多劳多得;将目标成本控制完成情况与工资效益挂钩,实行相应奖惩,超支惩罚,节约奖励,调动各个部门及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目标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四)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后勤内部引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后勤管理平台,提升后勤服务效率;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工作,倡导勤俭节约,加强排查维修,减少跑冒滴漏,强化技术改造和利用,促进节能降耗;严格规范招标采购,节约采购成本;探索预算经费包干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缓解用工矛盾,实现减员增效;加强维修目方案设计和论证,提高维修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浪费,从源头上把控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立足本职,抓管理,促效益

摒弃“重核算、轻管理”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管理会计理念,积极服务后勤内部管理,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预算管理,认真审核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努力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另一方面,强化成本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评价、考核,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由核算型变为核算管理型。同时,加强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为全面提高后勤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X

参考文献:

[1]企业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肖江.浅析目标成本管理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0,(20).

[3]陈金婷.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高校后勤经费管理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作者简介: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059-02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刚刚打开国门,中国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还不了解,摸着石头过河本无可厚非。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企业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但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那应该怎样过河?我们中国许多企业至今还不能切实有效地回答这一问题。

一、会计管理现状

中国企业在“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时候沟通是较为顺畅的,但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变成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时,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多年来,中国许多企业往往采取单向、垂直的沟通模式,即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向下传递信息,缺乏回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企业的沟通多数是通过老总的命令、企业的文件、报告会来实现的。然而这种单向沟通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在单向沟通的过程中,信息往往会迅速地被衰减和扭曲。这种单向沟通模式必须向双向360度的沟通模式转变。

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投资合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经营权问题。中国企业的传统观念是:“我投资,我当然就要管理!”拥有51%股权的一方,当然可以派出总经理、财务总监;而拥有49%股权的一方,只能派出副总经理、会计出纳。因此,整个合资设立的新公司往往是拼凑起来的,缺乏制度的有机性与规范性。

在我们很多企业里,公司并不缺少管理制度与规范,但却是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系统。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同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却有着完全不同风格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形式的奖金分配机制,完全不同角度的意见分歧同时存在,当然也就有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

目前我们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每个企业都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员工的薪酬待遇每年都在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也在逐年提高;每个企业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招聘人才,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制定制度有随意性,执行制度就有等级性,奖惩制度当然也就有不公正性。很多公司都有一个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经常是纸片飞扬。今天新制定的一个制度是:从即日起上班迟到罚款5元;第二天又出一个制度:从即日起每天上厕所不得超过三次;从即日起不得在公司内进餐;从即日起……制度很随意地出现在公告板上。这些“公告”的关联性是什么?和以前的相关政策是否冲突?谁去监控?如何执行?如何奖惩?公司没有人知道!而这些朝令夕改、随意制定的规章制度也会像一阵风一样过去,很快被人们遗忘了。

“四无企业”是我们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并不是无执照、无办公地点,而是无明确的工作目标,无明确的工作程序,无明确的工作标准,无明确的工作计划。企业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工作程序是什么?工作中应该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许多企业并不清楚。

在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如何确定?我们许多企业的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并不明白,也不会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等待由上级来下达任务、制定计划。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却从来不会写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中国有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远虑是什么,近忧是什么,我们只有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舒适区”,并及时走出这种“舒适区”,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另外,现代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也受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可以从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制,加强质量成本损失源分析,强化质量成本损失分析等方面努力。

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交通部.交通部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规范(试行)[S].

[2]蒋万民.路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问题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178).

[3]李利芬.浅谈公路施工中的会计控制与监督[J].中国科技信息,2005,(7).

[4]刘军戈.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新模式――“会计核算中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能建设 投资管理

一、前言

建设工程总投资,一般是指建设某项建设工程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产能建设是气田快速发展和持续稳产的必要手段。一个气田的产能建设项目,依赖于新的油气储量的探明,由开发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以及配套的地面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从准备到项目建成投产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 开工准备、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的制定、工期质量和投资控制、直到竣工验收、结算、投产使用,经历了很多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投资控制密切相关。投资管理是油气田产能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低成本开发的主线,转变投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全过程控制投资和降低成本的理念,深入研究降低投资的长效机制,突出源头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全面推进标准化流程,全面推进标准化造价,严格工程结算审查,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投资不超,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投资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投资管理机构是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 :

1.工程投资的分解、下达、控制;

2.投资清理、计划、合同管理;

3.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审核;

4.合同谈签和重点工程竣工验收;

5.编制月度资金计划,提交财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

6.编制、审核预算报告,参与工程造价的确定;

7.执行资金管理制度;

8.预、决算及合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计划经营部门依据公司下达的相关费用标准,进行详细的费用测算,并依据项目分工情况,实行分块管理,分项控制。将费用指标项分解下达给各专业部门。各部门领导为投资指标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根据职责分工和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切实履行甲方投资控制职责,制定本部门控制投资的具体措施,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动态分析,过程跟踪。

三、投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㈠强化控降投资意识、激励所有项目人员参与投资控制

气田产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必须从源头把关,从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入手,通过会议要求、加强宣贯、统一思想、下达指标等措施,促使所有项目人员树立全过程、全方位降低成本的意识,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都来关心投资控制,并运用各自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将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㈡注重合同管理,增强约束力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对于法律也越来越重视,目前面临的法律环境也越来越恶化,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将给产能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在合同管理方面要重点放在规避合同及法律风险上下功夫,使合同真正成为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屏障。

1、推行合同标准文本,规避合同及法律风险

推广使用公司下发的标准合同文本,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对合同中的施工工期、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做出明确的约定。此外,应制订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2、理顺合同前置控制程序,提高审查审批效率

各业务部门做为合同条款的主要审查和把关部门。切实发挥各部门职能,明确各部门的审查职责,通过对口审查,专业把关,各负其责,理顺合同控制程序,提高审查审批效率。

3、落实授权签约,明确主体,责任到人

合同的签订环节也是影响今后工程造价控制及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公司授权签约制度,不具备签约资格的不得签订合同,具有合同签约资格的严格履行合同签订职责,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㈢注重施工全过程的控制

1、施工前期

⑴全面推进标准化预算,严格预(结)算审查

标准化造价是公司造价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工程结算时凡是设计内的工作量直接用公司的标准化指标进行结算,重点审查设计变更工作量。同时建立与公司快速发展相配套的科学合理、规范简捷、公正透明的标准化、市场化造价计价体系,满足项目组对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实行单井标准化投资控制的新机制、新要求,促进预算编制、合同审核、结算审查的高效规范和一体化管理。

⑵认真审查施工图预算,合理确定地面工程投资

为了合理确定气田地面工程投资,根据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院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进行了认真审核。调整了施工图预算中有关工程量漏计、计价依据错误,调整了预算中建筑工程大宗材料控制价格。为合理确定地面工程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施工过程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签证的数量控制关是关键。首先,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由现场监理、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共同把关,严格要求施工方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同时也要求各工程参造人员都能认真审图,尽量能在施工之前就熟悉图纸,审阅图纸,以避免在施工后再由于图纸不合理而进行设计变更。其次,合理审定发生的设计变更、签证,对于超出范围的设计变更,必须由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监理共同签字认可方为有效。

3、竣工阶段

本阶段是投资控制工作的关键,依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验收资料、公司结算政策等,对送审的竣工结算进行工程量核实,落实签证费用,使结算审核后的结算真正反应工程实际造价。本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 审核工程量

按照现行定额计算规定审核施工方工程量,核对竣工资料,检查有无重复计算的现象,保证工程量的真实反映。

② 审核乙供材料价格

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材料单价由于生产厂家 和品牌不同,材料单价差别很大。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工程所在的地方大宗材料进行详细的价格调研,并根据出厂价格和运距进行了测算,详细了解地材材料市场价格动态,为预算中地材的合理计价取得依据,客观公正的反映地方建材价格,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③ 审核定额套用

施工单位在上报工程概算时,往往存在重复套用定额子目或在套用定额时套高不套低的现象,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定额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审核竣工结算时,合理执行相关定额标准。

㈣注重结算、财务结账阶段

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价控制的最后环节,也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竣工结算如何切实反映整个工程造价,反映了预算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办理工程结算,认真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结算,单项工程造价严格控制在公司下发的标准化指标内,指标价为最高限价,决不能突破。同时积极同现场相结合。要坚持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施工与施工图的变化情况,保证工程结算审核的准确性。

㈤严格会计核算、杜绝财务风险

计划经营部门结合以前年度财务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全年的财务工作计划,从财务制度的制定及制度执行方面严格控制,从而有效保证了各项财务支出的合规。严格执行计划部门的费用核销渠道,合理归集各项成本费用,保证了计划与财务工作的统一,做到了工程成本真实、可靠。

㈥全面依托ERP系统管理,强化投资控制力度;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强调对企业内部甚至外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ERP系统是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采购、销售、制造和库存等业务功能综合集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及标准化,是企业资源规划和业务流转的优化管理工具,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ERP系统在投资计划方面的作用

在ERP系统中,WBS元素作为主体发挥作用。产能建设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赋予一个WBS号,而且这种结构被层层细分,开发井工程WBS细分至每一个井号,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实现到钻井、测井、试油等单项施工,地面工程WBS细分至单井管线、单个站厂等。通过这种拆分,一个项目被分解为若干细化的管理单元,项目的投资预算就可以有效的分配到这些管理单元上,实现了项目管理对象的精细化。产能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通过投资计划人员实施预算分解、下达,才能在系统中释放其核算状态。项目实施过程中,ERP系统自动监控每个项目分解结构的实际成本发生数,在超预算时及时反馈信息给相关业务人员,对项目投资规模进行实时控制。进一步加强了投资的有效控制。

2、ERP系统在项目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⑴转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应当至少具备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要具备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能力,ERP系统中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以集成会计核算凭证为依据,基本实现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也就是说财务系统中90%以上的会计凭证是自动生成的。使得财务管理从过去的事后管理到现在的事中监控的转变,对相关业务部门的工程、价格、费用以及资金的结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行集成会计凭证清帐。

⑵简化了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

财务人员只需要对ERP系统集成的会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把好ERP系统的监控关。一要是对各项完工工程的采购订单进行查询、分析(文秘站:)、核对,保证计划部门及时、正确地地录入ERP系统中,检查订单的交货、开票工作的完成情况等,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反馈到计划部门,以便进行及时调整。二要及时跟踪、核对物料模块的发料数据,主要是各种物料的结算情况。三要将财务的自有数据必须及时录入ERP系统中,包括生产成本费用以及报销费用等。另外,必须运用标准路径来处理会计业务,促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加快捷。

四、投资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㈠外部施工环境

地方政府的某些行为也会引起项目建设费用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批复的建设用地,无法及时交付,导致工程无法开工,延误建设工期;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征购费、土地使用费及青苗补偿款都是通过签订合同由施工单位支付给地方政府,然后由地方层层划拨,这样,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农民由于迟迟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则对施工进行层层阻挠施。导致项目建设单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解决,无形中增加了建设费用;

二是向产能建设项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受到利益驱使,现在地方各级和相关部门以各种借口索要补偿费,凡是与项目建设途经的道路、房屋等设施都要求给予补偿。

1、气田产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使得气田开发所利用的地方道路也越来越多,由于受资金限制,改造修建的乡村道路和通村油路等级较低且承载能力有限,各乡村为保护路面,往往在道路上设置限高杆,车辆要通行就必须支付高额的乡村道路补偿费或承担毁损道路的维修费用。

2、施工大型车辆通过乡村道路,造成沿路两边的窑洞、房屋等建筑物产生振动,必须支付相关补偿费方可顺利通过;

3、为保护生态环境,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植树造林、绿化道路等生态环境建设政策,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工程都要同步搞生态环境建设,气田开发建设要对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绿化,否则拒绝审批产建项目。

㈡外部地理环境

随着气田建设步伐的加快,可以有效利用的施工场地越来越少,地理条件复杂,形成施工场地比较困难,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将导致人工、机械、油料费用的增加,给投资的控制带来严峻的挑战。

五、结论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

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

(六)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使他们对降低现场成本有的放矢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

(六)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使他们对降低现场成本有的放矢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常态;管理控制;监督;程序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企业的管控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如何建立规范、系统、可靠的管控系统,有效地防范企业巨大的经营风险,一直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长期以来,中油碧辟公司加油站员工的年流动率始终保持50%左右,油站的基础管理和控制复杂、难度大。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提高油站管理,降低油站管理风险既是中油碧辟长期发展的要求,也是中油碧辟事业稳步前进的必要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油碧辟建立起了对油站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管控架构,形成了完善的组织体系、授权体系、岗位责任体系、监督检查流程和管理流程体系、技术和工具体系和管理考评体系,构成了突出的管理特点。

一、控制体系科学,是有效管控的前提

在企业内部如果没有人对违反规则的人进行评估和奖惩,规则就成了一种形式,没有任何价值。也就是说光有规则还不够,任何规则要起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管控,对违反了规则的人和事进行惩罚和修正,惟有这样,规则的价值才能够真正释放出来。完善的企业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明确、可行的规则和制度,同时又有专业岗位对员工的执行进行全面的跟踪和修正,确保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落实,使员工进入一种自管理状态。“只有检查监督常态,才不会在年度检查时大吃一惊,时间拖得太长的检查可能会类似于验尸”。对目标实施的过程进行持续的关注,可以减少员工偏移目标的机会,确保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有个海恩定律:安全事故的基本规律是一次特大事故,隐含着9次大型事故,300次小型事故和1000次潜在事故。我认为在财务管理上也同样适用。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管理潜在的风险,从最底层的金字塔基处加强管理,常态化地管控,减少上层和重大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

中油碧辟的内控会计岗位设立既是基于了以上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又是产生于经验教训之上。2003年初,成立一年多的中油碧辟公司响了一个炸雷:一个加油站丢了6万多元,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6万多元是在半年之内一点一点“倒腾”出去的,如果不是加油站出纳失踪,事情仍不会被发现。这起重大事故使中油碧辟的管理层受到极大的震动,深刻意识到了基础工作常态检查在基层管理中的必要性。2004年初财务体制整合期间,将油站会计分为两大类:分公司核算会计、油站内控会计。

内控会计主要的岗位职责是负责对油站现场财务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的执行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反馈存在的财务问题和潜在的财务风险以及违规事项,并指导和落实责任人完善、改进工作;保证公司各项财务规定和流程得以严格执行,保证油站资金、存货及财产的安全;指导油站出纳配合税务会计工作实施,并到当地税局办理油站各项涉税事项。每名内控会计平均管辖15座油站,对辖区内油站每月至少检查1次,并且要求每个油站检查间隔不得超过35天,每次检查的业务期间从上次检查的最后一天到本次检查的当天。

从内控会计岗位职责和巡站时间要求上显见,其工作关键点就在于对油站财务风险点进行常态、完整的监督和管理,其管理效果显著的根本原因:一是彻底根除侥幸心理。舞弊行为随时会被发现,提高了油站员工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和自我管控力;二是彻底消灭管理死角。检查内容的全面性和时间的连贯性保证了监管的完整性,加油站关键控制点无盲角;三是有效避免突击应付行为。检查常态化使检查变为一种常规工作,每天都像接受检查一样认真执行制度,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油站对待检查的心态趋于平和,形成良性的管理氛围。

二、组织系统独立,是有效管控的基础

独立的组织结构是有效监控的基础,只有检查部门与各执行部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才能够确保跟踪和检查结果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中油碧辟的内控会计在组织结构上与管理油站的各区域公司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其直接上级为总部财务部的网络会计经理(总部财务部的一个基层管理组,在总部财务与油站财务人员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区域核算会计经理平级,直接管理各油站出纳,形成平行分工、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

内控会计工作质量和绩效考核由网络会计经理负责评估,根据内控会计月度报告质量、周工作汇报情况、季度定期总结及管理油站的违规事件发生情况等,由网络会计经理来评定内控会计工作完成效率和成果。复查也是检验管控制度有效执行和内控会计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网络会计经理要对内控会计巡站和管理的情况进行复核,对所管理的片区内油站的复核检查率每年不少于50%,从复核发现的违规率和油站管理情况来进一步评估内控会计的工作成果。

由于内控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对内控会计的职业道德操守及业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油碧辟在保证内控会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的前提下,要求内控会计对财务制度和流程掌握清晰,同时对各业务部门出具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也要求全面了解。

组织体系的独立性,控制环节的职责分离,使内控会计能相对独立地行使财务管理职权,工作干扰少,顾虑少,使管控工作高效科学,反映问题更加客观真实,确保了管控目标的实现。

三、制度程序规范,是有效管控的保证

企业内部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标准越规范,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越强,就越易于执行和检查。制度建设是监控的保证。中油碧辟油站管控工作收到良好效果,正是得益于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明确、全面和完整。

1.制度规范到位。程序先行是中油碧辟的管理特点之一,新的业务在推行之前,要求首先有完整的操作标准、程序出台,使各项业务都有章可依。例如,在一项促销政策出台前,负责营销的运作部要先同内控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评估风险,确认可实施后,明确主要控制点,然后开始制定程序:哪些品种、促销方式、额度审批权限、如何登记统计、如何上报数据、如何处理账务、如何调整因促销影响的绩效指标等等信息都要在促销方案中清晰、明确地反映。设计程序的本身就是落实责任和落实控制关键点的过程,是内部一种有效的分工定位,因此只有程序制定得科学、清晰,才能使检查和监督有标准可循,才能达到有效监督的作用。

2.制度培训到位。执行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是在基层,在中油碧辟公司,一项新的规章和程序制定后,首先要做的不是执行而是培训,让基层操作人员早知道、早学习、早贯彻、早落实,使操作人员理解和掌握对每个环节执行的程度、要求和努力点;同时,也为考核和检查员工制度执行情况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依据。只有知道如何做,才能做得对;只有知道对与错,检查和监督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3.检查标准到位。内控会计的检查不是以领导者的角度走马观花,而是一种常态的例行工作。内控会计检查的标准统一、要求一致、内容全面,每一项程序如何稽核,稽核步骤、程序、数据来源、勾稽关系、检查方式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有详细的方式进行规范。如对检查方式的要求:实地盘点——对检查项目进行现场盘点,并与账表核对从中找出差异的检查方法。对于油站的存货(油品、便利店商品、促销品、添加剂)及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资金的检查采用本办法。核对账务——对检查项目中的数据与财务、统计账表核对,从中找出差异的检查方法。对于盘点后的数据以及收入及费用的确认与检查,采用本办法。审查原始记录和合同——对检查的项目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记录及相关合同规定进行核对,发现数据的差异及合同条款执行情况。如费用报销、挂账款的核对、挂账账龄及信贷额的控制,对外租赁固定资产租金的收取等适合本办法。现场观察——通过视觉观察判断油站是否按公司制度规定执行相关工作程序。如试油、量油程序,投款及点款程序等使用于本办法。询问——对于油站在固定时间内完成的财务工作,不能随时进行现场审核的,如送行时间、路线、参与人员,收取挂账款的执行情况以及保险柜密码的更换等,可采用向员工询问的方法,但有条件参与该项工作完成的,必须现场审核。

同时,对各项检查内容的关键环节、稽查方式、方法都做了具体的细化规定。

以上工作内容的具体要求一共九大项,几十小项,逐项细化,上表仅为节选,以说明其标准化和详细程度。

检查标准的一致和规范,避免了因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不同而产生的检查结果差异;检查流程的严格保证了检查过程完整、信息充分和检查内容的公开和标准化,检查方和被检查方都将这种规范的、有严格程序的检查看作是一项正常工作,没有上下级的压力,没有检查与被检查者的对立,没有特权,检查就是一种工作职责,是工作不是权利,这就在本质上避免了常规意义检查中易于出现的人情和检查者个人喜好决定检查结果的弊端,公平、公正、客观、结果可评估性有力地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

四、信息支持到位,是有效管控的支柱

信息收集的及时准确,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管控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管控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管控者能获取的信息量倍增,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准确、全面、及时地为管控人员提供履行监督职能的信息。信息化为管控手段的完善提供了便利,而良好的管控手段将为管控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中油碧辟内控会计检查核对工作就是建立在多个强大的系统支撑之上。

1.RMS系统(加油站销售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提取检查期间的油品和非油品进销存信息,与油站自报数据和现场抄录的表号记录、液位仪数据进行核对,比对出油站被检查期间的收入、库存是否存在偏差。

2.网银到账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检查期间内油站实际送行资金额,与实际收入计算的应收款额进行比对,进行资金偏差度检查。

3.加油卡系统(客户应收、预收款反映系统)是近期正式全面辅开的一个客户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截止2009年9月挂账客户、预收款客户全部搬入加油卡系统中,纸制的挂账卡和本已全部取消,持卡客户可以在任何一家碧辟油站加油和充值。该系统可以调取油站任何期间的固定客户冲值和加油额度,与日报表中的预收挂账客户增加和减少金额进行核对、与开据的收款收据进行核对,确认油站预收款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资产管理系统是由中油碧辟与辽河数码共同开发的资产管理系统,正在试运行阶段。正式使用后,全部资产将都有一个唯一的条码,资产状态在系统中将完整体现,资产的盘点可以借助于条码枪完成,可以实现全部资产月度盘点的目标。通过该系统内控会计可以及时、准确地核对油站资产的实际存续状态与账面的相符性。

5.油站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包括前厅、油罐区、收银台、营业室等位置,同时要求投币和清点现金必须在摄像头之下完成。监控系统的普及使现场的投币、清点现金程序以及促销、积分等不易追查、不留痕迹的行为也做到可查、可控。

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内控会计的工作准确、高效,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现场数据和业务的核对和检查,提高了检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全面和重点结合,管控符合效率原则

任何管理都需要成本与效益相匹配,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点应放在风险本身的评估上,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各项管理工作的风险级别,用解决风险增加的成本和不解决风险产生的损失来进行对比,以此来排列出不同业务风险的重要程度,将主要资源投放在重大的风险隐患上。控制同样要讲求效率原则,不要让过于面面俱到的控制使控制成本高于不控制的损失,否则就是无效控制。中油碧辟内控会计的检查内容既考虑了检查内容的全面性,又充分体现了效率原则。内控会计的全部检查内容包括资金管理检查、收入控制检查、存货(试油、自用油)管理检查、挂账管理检查、RMS系统管理检查、其他物品管理(促销品添加剂等)检查、票据管理检查、调价、优惠检查、财务审批符合度检查、出纳基础工作检查、填写现金存货稽核表等等,涉及到油站基础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根据风险和管理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两个关键的检查控制点——资金管理和商品的进销存核对。这两个关键控制点是内控会计每次检查必须认真、完整完成的重点工作。为了使这两项重点检查做到全面、彻底,中油碧辟财务部编制了统一规范的检查底稿,制定了详尽的检查流程,包括底稿一《内控会计稽查保险柜库存现金盘点表》、底稿二《油品量缸、油机读数记录表》、底稿三《现金/存货内控检查表》。相对于这两项重点检查内容,其他的检查项目则可按一段时期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计划由内控会计自行安排。确定好管理重点,排列好优先顺序,有限的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中油碧辟内控会计的检查既包括了全面性,又突出了关键点检查的重要性,将成本效率原则与整体全面原则很好地契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六、及时反馈机制,是有效管控的关键

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是检查的重要环节,得不到反馈的检查就是无效的检查。中油碧辟对问题的反馈有着深刻的认识,非常重视反馈机制的建立,要求内控会计每次巡站检查要在巡站登记簿上登记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和改正办法,跟进人要在登记本上签名确认。检查过程发现有违规现象或存在风险要及时汇报,针对每个油站检查结果,每月五号前要出一份油站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检查存在的问题(基础工作、资金安全、挂账管理、存货管理、促销品管理、优惠管理和票据管理等等)和改进建议,每月报告要报送区域财务经理并抄送给公司网络会计经理。

内控会计不仅要对检查中的所有事项按照检查内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的格式进行报告,还要按偏差情况分等级进行报告。对以下二种情况要编写特殊事项报告:一是公司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存在财务风险事项;二是已发生违规财务事项,未有上报。特殊事项报告要报送网络会计经理,同时抄送大区经理。公开透明的反馈和报告机制使内控会计的检查工作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首先,因为错误行为会被公示,所以为了减少绩效和声誉的影响,被监督人会自发地、有意识地减少出错的概率;其次,各级管理层通过检查报告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油站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偏差,为进一步采取措施奠定基础。

七、跟踪整改纠偏,完美的管控闭环

只有重视管控成果的利用,发现偏差的同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跟踪纠正,有始有终解决问题,才是完美闭环的管控过程。发现问题,没有整改,管控将流于形式,结果是企业付出了没有丝毫收获的成本。

中油碧辟内控会计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监督检查区域内油站的财务制度、运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就检查发现油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并跟踪落实问题解决的进程。从这个目标中可以清晰地提炼出内控会计检查的根本目标就是“跟踪落实问题的解决”。内控会计的报告中第一项内容是上期问题的整改情况。首先,报告针对上期发现问题时所提出的整改方案或措施是否付诸实施;其次,报告是否已建立和完善制度以防止发现的问题继续存在;第三,对于仍未整改的情况,要以《内控会计特殊事项报告》的形式进行重要提示,特殊事项报告要同时抄送大区经理和网络管理会计,由两个管理线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督促整改。有效的跟踪纠偏措施,保证了中油碧辟内控会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率达到100%。无一漏网的偏差纠正管理,保证了高员工流动率下的基层油站始终按规范运作,制度和程序被一贯执行,各项管理得到持续地改善和提高。

有效的管理必须以有效的控制为基础,而有效的控制需要的是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控制的前提,一是科学、客观、切实可行的控制目标和行动计划;二是健全、具体、合理、完善的内部管理标准和制度;三是良好的信息支持系统;四是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五是及时纠偏,有效避免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中油碧辟公司的内控会计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都应合了有效控制的标准,其运行多年来,对于整个公司管理风险的降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管理会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研究现代企业成本的管理,是一个既有一定引导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对此,本文拟对此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如何把成本管理好。对此,我们先要明确“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资源,还包括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特定目的”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量的任何活动,也就是成本对象,例如一件产品、一项设计、一项服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或一项工作计划。“失去”是指资源被消耗,例如材料在生产中被消耗掉、设备在使用中被磨损等:“放弃”是指资源交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例如用货币支付工资或加工费等。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研究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努力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所以,企业成本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

(二)成本管理的意义

提起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损耗。但如何降低成本,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是许多企业所寻求的目标。同时成本也是商品货币经济中的一个范畴,成本是既具有耗费性质,是成本最基本的经济内容,这是成本的经济实质。但如何加强成本的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直使企业所努力的目标。企业只有实施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和完善自身的成本管理机制,才能使企业实现生产消耗最小化。所以说,成本管理在一个企业运行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长期稳定的生存下去,所以说,实施现代的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仅仅是企业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工作。它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之间衔接的工作,同样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生产,做好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所谓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成本目标和成本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标准、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供的信息,经过归纳、整理和分析,就能显示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经济信息是企业人员更好的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就是说包括为企业内外部的相关利益者提供其所需的各种成本信息以供决策和通过各种经济、技术和组织手段实现控制成本水平。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同,所以各个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总体目标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还是根据企业自身性质而制定。在成本领先战略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在差异化成本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

二、成本管理现存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成本管理的水平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很多企业都引进了国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与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实际上我们还与国外的先进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成本的管理上,同时在成本的核算与成本控制上。

(一)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的现象,这种落后集中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企业相关部门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管理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单单靠节约方式,而不能运用如何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思考。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主要还是通过降低产品成本,一是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效益;二是增强企业的洽谈能力,进而达到转移企业成本的目的。但生产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大小的制约,更何况现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正在加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有缩小的趋势。

(二)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在现实社会中,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但目的是更大限度的不工作最优化,但是由于人员的增加导致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变的更加复杂,各人员之间的相互衔接工作也加强。但现实中就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联系的复杂化造成企业管理的成本过高;另外由于分工的过细还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是企业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原因。人员的增加导致了企业各个环节联系的增加,这不 仅仅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对企业的经济成本造成严重的浪费。

(三)主体确立失误

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把成本管理简单的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由于生产和管理部门的相互之间的管理衔接机制没有完善,因此,根本无法很好的协调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漠,同时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起来,造成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管理整体控制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四)理论严重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的,方法之间缺乏很重要的联系与衔接,而不能形成一个管理体系。现实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如何运用与衔接缺乏一个严重的体系控制,从而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与现代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相比,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注意产品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只注意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宏观成本管理。

三.完善成本管理的手段

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需的加强和完善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化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进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最佳化,使企业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一)选择适当措施

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就将标准成本法与成本企划法非常好的结合起来。通用汽车公司将成本控制分为对现有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对新产品的成本控制。现有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成本和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新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成本节省。

(二)成本管理要全面实施

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

(三)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必要保障。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企业要借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中,深入企业的信息化改革。例如,对于财务部门的办公软件,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要随着信息的变革不断对其进行系统升级。进而提到自身的办事效率,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与传统的人工相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具有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人员的办事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信息反馈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决不能静态地去看它,而要动态地去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协调内外经济因素

政府部门首先要特别强调把好成本开支范围这个关,实行经济立法,对于不按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和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或民事责任。其次要改革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发生编造成本资料的问题,除极少部分是因财会人员不坚持原则外,绝大多数是企业的负责人或管理者指令的,财会人员只能照办。此类问题不解决。政府部门再怎么强调,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因此,必须改革财务总监的管理体制,成立会计 局 ,财会总监实行双层领导,即,人事调动、任免、调级等由会计局统一管理,其它方面由企业代管。实质上就是执行会计独立的体制。再次,加强执法力度。制度的制订仅为其实施提供了依据,关键在于实施,只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弘扬正气,打击邪气,扭转社会不良风气。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找弊端和纠错,其内容涉及到企业治理机构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贯穿于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企业管理者以及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参与经营决策的会计人员,要在实现愿望的同时尽到自己的责任,一方面是增强法制意识,一方面是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人的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

四、新龙业公司案例分析

(一)企业情况介绍

企业名称:沈阳市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地理位置:该企业位于沈阳市市中心CBD商务区,厂址为沈阳市北京街53号,地处城市中心地段与沈阳北站相毗邻,交通便利。

企业简介: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于2002年投资建成,公司注册资本三千万。该公司是业乔集团与中国一汽—大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产建成。公司是以奥迪牌轿车为主打品牌,立足于沈阳,面向全国销售的大型汽车销售有限服务公司。由于奥迪A6在国内的热销,以及2005年底刚刚生产下线的新款奥迪A6L的火爆销售,使公司经营状况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05年公司全年销售奥迪汽车1700余台,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亿元人民币。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自身努力而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同类行业的佼佼者。

(二)新龙业公司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水平很低

我所在的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虽然遵循着德国大众公司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成本管理方法,生产和销售也遵循着大众公司的销售理念。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的程度相对于国外先进企业同行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该企业信息化在各个部门之间普及不全面,而造成了公司的整体信息化程度的较低。正是由于信息化程度的参差不齐的发展造成了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相互之间经济信息联系的不顺畅,对公司办事效率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同时更主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是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企业集团内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之间的数据确认等等。更多的则还是以传真和电话的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数据交换、商业合同等多以书面或其他介质为主.企业之间设计信息的传送更多地仍以最原始的图纸传送方式为主,只有少量的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送。这样的办事效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升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总结国外先进企业的发展历程,少走弯路,在提升整个行业信息化成本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充分采用跨跃式发展的思路。企业的发展必需要有信息化的手段加以保证,反观国外的先进企业,他们的信息化程度都相对较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由于信息化的辅助,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再者,由于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同时也对企业成本的管理减轻了负担。我所在的单位虽然选择局域网联网办公,但是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局部信息化程度高,但是由于与生产车间与维修车间的联系不密切,造成了本企业的信息化总体程度不高。这一点与国外的差距是巨大的。

2.成本管理分散

我所在的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成本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比较分散。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衔接的不畅通。部门与部门之间只是自身的成本管理,而并没有把自身的部门溶入进整个企业的一个整体中。这种分散的管理造成了企业成本管理的经济负担增加。例如,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与核算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经济数据差异。这些都是由于成本管理的分散造成的。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正在被新兴产业所替代,传统产业的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通过企业成本信息化把企业的技术和信息资源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激励企业员工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技术、信息和知识,为企业赢得信誉和竞争优势,改善企业形象,强化企业外部联系和形成沟通渠道,走向国内外市场,这就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成本信息化意识。只有通过提高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成本信息化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信息化水平,使企业成本信息化方面的有限资源及设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只有当企业的领导及员工真正意识到成本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人的意识形态的转变使成本信息化促进传统工业跨跃式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3.管理水平落后与机制不完善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消费的规模经济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方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方针的不同使我国汽车行业不得不遵循着各个地方政府所设置的潜规则。同样,企业的管理也受到了地方经济政策的引导,而企业的成本如何管理也由于受到了地方经济政策的影响,造成了发展片面,机制的不完善。加上自身的管理水平落后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企业整体发展的不完善。

我所在的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就使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对公司的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和成本管理体系。加上自身的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沈阳华晨宝马作为沈阳的生产企业,它的发展受到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光表现在政策上,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其经济投入上与各种税费优惠政策上。这一点在其所生产的中华牌轿车的生产和销售上体现的很明显。但从本质上来看,它的企业与本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很相似。但使由于地方保护的经济政策,使我们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与发展模式。我们的成本消耗过高,已经比其它企业成本高,对于占有市场上来说,这就是不利因素。因为地方政策,使他们的企业各种税费减免,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成本。而本企业不得不改变自身的经营理念,改变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虽然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各个企业所向往的,但是企业要想生存,不得不改变其成本管理方法,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所以,企业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理念,在适应各个不利环境与因素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五.针对新龙业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经济责任制

企业要确立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首先要制订企业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管理约束,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成本管理之间的联系,明确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对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并将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的对象进行严格指定,把成本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 和个人。把经济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的身上,才会使员工感到切身的压力,对自身的经济职责能够更好的完成。此外,对生产和销售的细节工作也要明确责任,要让员工对自己的经济职责明确和了解。经济责任制的确立可以更好的对公司各个环节和部门进行经济责任的监督,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起着重要的角色。所以,确立企业的经济责任制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二)控制人力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映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从侧面上来说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公司要加强人力资源的控制,确定人员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管理。明确各个部门,各个生产和销售环节对企业的责任。因此,要对成本管理的人力资源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加以改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此外企业还要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核心经济任务,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级。还有就是企业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地设计和建设企业的信息渠道,使其在到达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信息技术通畅和有效。做好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新龙业公司要全面实施自身的人力资源改革,严格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才会是企业更能长久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信息化改革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各个企业也认识到了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要全面普及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要存在企业的几个重要部门,而要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和各个人员之间实现信息化的普及。尤其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上要实施信息化改革,引进先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进行其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改革。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成本管理,使各个部门之间的成本管理工作衔接好。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信息化的普及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信息化的改革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眼前,更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对此,沈阳新龙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要深入信息化的改革大潮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六、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WTO,成本管理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能否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抗衡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想求发展求生存,必需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理念,完善自身的成本管理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我认为,成本管理改革只有在对传统成本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吸收西方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为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陈良华,《成本管理》,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

3.享格瑞,《成本会计以管理为重心》,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4.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5.乐艳芬,《试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上海会计》2003年

6.聂兴凯,《如何进行成本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7.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2004年

8.张鸣,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9.徐政旦,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范畴研究》,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3年

10.吴雪林,《目标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2.王立彦 ,徐浩萍,饶青,《成本会计—以管理控制为核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13姜伯昊,《卓有成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月

14.史永翔,《搞通财务出利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15.王纹,孙健,《SAP财务管理大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16.杨和茂,《决胜千里—卓越成本管理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2月

17.吴少平,《现代成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2月

18.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斯腾詹,《成本管理精要》,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上一篇:社区书记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爱心学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