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2 01:24:06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公益咨询公司(“慈善中介”)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捐赠方实现公益的愿望。根据客户的需求、捐赠数额和所关注的领域,帮助客户量身定制一个独特的公益项目,“并保证每一笔捐赠都用在点上”,这是慈善中介的主体业务。

捐赠者:提出自己的慈善理念

王晨,80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目前自营一家品牌服装公司。

2010年底的一天,他与一个做公益事业的朋友见面,喝茶之余,两人聊起了慈善的话题。被各种慈善负面新闻“包围”的王晨听到了一个全新的慈善理念,这让他对慈善重新定义。“我原来认为慈善都是大公司有钱人才做的事,经朋友一讲,我才知道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慈善中来。”

在朋友的引荐下,王晨开始接触一家公益咨询公司,后者为企业、基金会或个人提供合理有效的捐赠项目,并对慈善项目进行鉴别调查评估和监督。“说白了,就是慈善中介。”王晨说。

有了这个“慈善中介”,王晨觉得自己的慈善计划终于可以“有的放矢”。“从小到大,除了学校组织的捐款,我从来没主动捐赠过任何人,但这次我真的觉得慈善离我很近很近。”于是在2011年初,他和该公司正式接洽,商讨捐赠事项,但开始并不是很顺利。

慈善中介提交给王晨的第一个项目方案是关爱“瓷娃娃”(即“脆骨病”)的NGO组织。三方共同商讨捐赠的具体事项。“当时我问他们需要多少钱,或者需要怎样的帮助。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被捐赠方对我的期待实在太高了。”

王晨原本的构想是:不仅可以捐钱,还可以在公司销售过程中帮他们做宣传,也可以让员工参与NGO的活动。“但他们张口就说不能低于20万人民币,我们小公司很难负担。”这个项目只能放弃。

放弃之后,王晨公司内部也有激烈争论。大家也在思考,捐助太多的钱,对被捐助者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

“慈善中介”很快又给王晨提供了第二个捐助项目,是上海绿丝带公益组织。三方再次商讨捐赠各种方案:一是直接捐钱;二是支持他们开店,卖公司服装;三是抽取卖衣服的提成。方案不停更改,但总是无法达成共识。第二个捐助项目最终也不了了之。

两次“试水”失败后,王晨和他的团队打算冷静一下,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慈善。

2012年9月,“慈善中介”再次找到王晨,并向他提出了一个捐助自闭症幼儿园的新方案。经过各方商讨,最终确定了捐助理念——“帮助帮助者”。

“这是我提出的概念,也是经过前两次失败教训后,对慈善作了深入思考的结果。”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关注自闭症幼儿园里的教师,帮助一位教师就等于帮助了10个孩子。

具体的捐助方案包括:每年向幼儿园捐赠几千元人民币;为老师和学生制作校服;公司员工定期去幼儿园做义工;节假日给老师买礼物等等。

2012年圣诞节,王晨给每位老师发了一封Email,问他们需要什么礼物,然后按每个人的要求去购买。“其实没花多少钱,但老师们拿到礼物都很开心,觉得有人在关心他们,而不只是关心他们照顾的那些孩子。”

“这个项目是细水长流式的,非常适合我们公司自身的情况,也适合这个幼儿园的情况。因为他们还有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支持,而以往则忽视了教师群体。”王晨说。

近一年的捐助,“慈善中介”共向王晨公司收取了5000元的咨询费。“这个费用不多”,王晨说,“自己要去找项目太难了,而且中介还定期给我发项目评估报告,我对他们的项目管理非常满意。”

更让王晨欣喜的是,这给他打开了另一扇慈善大门。

被捐赠方

完善、完善、再完善

张轶超,70后,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2001年夏天开始从事志愿者工作,2006年成立了第一支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组成的合唱团“放牛班的孩子”,并举办了一场颇为轰动的慈善音乐会。2008年,他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以下简称“久牵”),一个专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课外教育的公益机构。

据张轶超介绍,从2006年至今,“久牵”共对千余名来沪务工子女进行课外教育,年龄从9岁—18岁不等。有两个固定教学点,固定工作人员4人,另有100多名志愿者,开设有合唱、吉他、竹笛、古筝、钢琴、小提琴、舞蹈、音乐剧、美术、摄影、地理、法律、文学经典欣赏、拓展活动等数十门课程。

2006年,“久牵”收到的捐款几乎均来自个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捐赠”,共计10万元;2007年,开始有国内基金会捐赠,数额20万元;2008年达到40万元,此后每年稳步增长;2012年捐款数达到70万元,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资助方一半来自外企或国外慈善机构,包括Target(塔吉特)、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余下的一半来自民政系统、国内企业和个人。

2010年,一家上海公益咨询公司主动找到了张轶超,提出要为“久牵”提供一个公益项目,这让他喜出望外。项目来自于美国Target,他们看中了“久牵”专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课外教育的公益理念。

随后,在这家“慈善中介”的安排下,张轶超和Target的项目负责人见面商讨合作意向,双方共同确定项目名称为“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具体包括:为农民工子女开设各种艺术类课程,主办各种活动,每年组织一场专场音乐会。

项目确定后,张轶超开始了申请过程。“之前也申请过很多国内机构的公益项目,但外企的申请报告要规范和细致很多,会问一些国内机构不会问的问题。”在张轶超提供的Target 2012年项目申请表格中,有超过120项问题需要填写,涉及到组织自身情况、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项目运作方案、目标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理事会成员薪水、成员多久见一次面、期望项目所产生的效果等。

所有材料都必须用英文填写。“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咨询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帮我们翻译所有的申请材料,指导如何正确填写表格,甚至修正润色语句。”张轶超说。

项目申请成功,正式开始运作后,Target要求“久牵”必须提供中期和期末评估报告。“慈善中介”会把相应的项目评估表格和填写要求发来,并协助一起完成。“他们就像一个中间方,在捐助方和被捐助方之间架设了一个桥梁。”张轶超说。

“外企对项目评估的量化性要求非常高,希望所有的东西都能有一个可测量的标准,这对一个教育机构来说非常困难。但为了达成企业要求,我们和中间方共同想办法。比如,在开课前给学生做测验,经过3个月学习之后,再做一次测试。这样就可以对教学成果进行量化评估。这是个挑战,但也不断地启发我们去完善评估手段。”张轶超说。

2012年,这家咨询公司又向“久牵”提供了一个日内瓦基金会的项目申请。项目包括为外来务工子女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应用性课程,“久牵”的宣传,以及完善“久牵”自身财务管理体系,并聘请一位专职财务人员等三方面内容。

“中间方安排我和日内瓦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见面,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而上述这些就是他们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张轶超解释。

最终,项目谈成,日内瓦基金会答应两年提供给“久牵”9万美元的资助,要求“久牵”给出季度评估报告。

对于“中间方”,张轶超认为,它不仅能够帮助NGO更容易获得项目资助,而且在整个项目的申请、评估过程中给予指导,省时省力,同时还能够帮助NGO在项目运作,甚至日常管理上更加规范。

2012年,这家咨询公司又推荐“久牵”去北京参加一个美国NGO的培训。培训内容是如何对公益项目进行评估,侧重数据分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固定的评估体系,仍然在摸索。”

慈善中介

捐赠者和被捐赠者的桥梁

刘逸平,70后,MBA,在私募公司工作,同时她还是上海某公益咨询公司执行董事。

2006年的一天,刘逸平和大学同学及几位朋友聊天,谈起了中国公益现状的话题,有人说不知道自己的捐款用在了什么地方,有人想当志愿者不知去哪里当,有NGO的人找不到愿意捐助他们的人?没过多久,这位大学同学就在上海创立了这家公益咨询公司,初衷很简单,就是想为朋友们搭建一个桥梁,让想捐助者有地方捐助,让需要捐助者能够得到帮助。

这是目前国内少数提供公益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公司现在共有4名员工,另有4名固定的志愿者,长期客户不足10个,且大部分都是外企或境外机构,也有少数国内民营企业。公司当下的目标就是拓展国内客户,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2010年,跻身世界财富50强的一家跨国零售商了解到刘逸平所在公司的服务内容,愿意将一大笔钱通过他们捐助给中国的NGO。经过沟通,公司了解到,这家零售企业非常关注小学生教育问题,但以前该公司的国际公益项目从未在中国开展过,因此也就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的捐助策略。

于是,刘逸平和同事们从零做起,制定了捐助策略,筛选适合的NGO,对NGO进行能力评估,协助NGO申请项目,后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第一年双方处于试探阶段,项目集中在上海,关注的领域也限定在3个。到了第二年,项目已拓展到16个,并分布在6个城市。

据刘逸平介绍,2012年,国内外客户通过她所在的公司向中国NGO共计捐款近1000万人民币。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公益咨询公司(“慈善中介”)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捐赠方实现公益的愿望。根据客户的需求、捐赠数额和所关注的领域,帮助客户量身定制一个独特的公益项目,“并保证每一笔捐赠都用在点上”,这是慈善中介的主体业务。

捐赠者:提出自己的慈善理念

王晨,80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目前自营一家品牌服装公司。

2010年底的一天,他与一个做公益事业的朋友见面,喝茶之余,两人聊起了慈善的话题。被各种慈善负面新闻“包围”的王晨听到了一个全新的慈善理念,这让他对慈善重新定义。“我原来认为慈善都是大公司有钱人才做的事,经朋友一讲,我才知道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慈善中来。”

在朋友的引荐下,王晨开始接触一家公益咨询公司,后者为企业、基金会或个人提供合理有效的捐赠项目,并对慈善项目进行鉴别调查评估和监督。“说白了,就是慈善中介。”王晨说。

有了这个“慈善中介”,王晨觉得自己的慈善计划终于可以“有的放矢”。“从小到大,除了学校组织的捐款,我从来没主动捐赠过任何人,但这次我真的觉得慈善离我很近很近。”于是在2011年初,他和该公司正式接洽,商讨捐赠事项,但开始并不是很顺利。

慈善中介提交给王晨的第一个项目方案是关爱“瓷娃娃”(即“脆骨病”)的NGO组织。三方共同商讨捐赠的具体事项。“当时我问他们需要多少钱,或者需要怎样的帮助。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被捐赠方对我的期待实在太高了。”

王晨原本的构想是:不仅可以捐钱,还可以在公司销售过程中帮他们做宣传,也可以让员工参与NGO的活动。“但他们张口就说不能低于20万人民币,我们小公司很难负担。”这个项目只能放弃。

放弃之后,王晨公司内部也有激烈争论。大家也在思考,捐助太多的钱,对被捐助者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

“慈善中介”很快又给王晨提供了第二个捐助项目,是上海绿丝带公益组织。三方再次商讨捐赠各种方案:一是直接捐钱;二是支持他们开店,卖公司服装;三是抽取卖衣服的提成。方案不停更改,但总是无法达成共识。第二个捐助项目最终也不了了之。

两次“试水”失败后,王晨和他的团队打算冷静一下,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慈善。

2012年9月,“慈善中介”再次找到王晨,并向他提出了一个捐助自闭症幼儿园的新方案。经过各方商讨,最终确定了捐助理念- - -“帮助帮助者”。

“这是我提出的概念,也是经过前两次失败教训后,对慈善作了深入思考的结果。”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关注自闭症幼儿园里的教师,帮助一位教师就等于帮助了10个孩子。

具体的捐助方案包括:每年向幼儿园捐赠几千元人民币;为老师和学生制作校服;公司员工定期去幼儿园做义工;节假日给老师买礼物,等等。

2012年圣诞节,王晨给每位老师发了一封Email,问他们需要什么礼物,然后按每个人的要求去购买。“其实没花多少钱,但老师们拿到礼物都很开心,觉得有人在关心他们,而不只是关心他们照顾的那些孩子。”

“这个项目是细水长流式的,非常适合我们公司自身的情况,也适合这个幼儿园的情况。因为他们还有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支持,而以往则忽视了教师群体。”王晨说。

近一年的捐助,“慈善中介”共向王晨公司收取了5000元的咨询费。“这个费用不多,”王晨说,“自己要去找项目太难了,而且中介还定期给我发项目评估报告,我对他们的项目管理非常满意。”

更让王晨欣喜的是,这给他打开了另一扇慈善大门。

被捐赠方:完善、完善、再完善

张轶超,70后,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2001年夏天开始从事志愿者工作,2006年成立了第一支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组成的合唱团“放牛班的孩子”,并举办了一场颇为轰动的慈善音乐会。2008年,他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以下简称“久牵”),一个专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课外教育的公益机构。

据张轶超介绍,从2006年至今,“久牵”共对千余名来沪务工子女进行课外教育,年龄从9岁到18岁不等。有两个固定教学点,固定工作人员4人,另有100多名志愿者,开设有合唱、吉他、竹笛、古筝、钢琴、小提琴、舞蹈、音乐剧、美术、摄影、地理、法律、文学经典欣赏、拓展活动等数十门课程。

2006年,“久牵”收到的捐款几乎均来自个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捐赠”,共计10万元;2007年,开始有国内基金会捐赠,数额20万;2008年达到40万,此后每年稳步增长;2012年捐款数达到70万,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资助方一半来自外企或国外慈善机构,包括Target(塔吉特)、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余下的一半来自民政系统、国内企业和个人。

2010年,一家上海公益咨询公司主动找到了张轶超,提出要为“久牵”提供一个公益项目,这让他喜出望外。项目来自于美国Target,他们看中了“久牵”专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课外教育的公益理念。

随后,在这家“慈善中介”的安排下,张轶超和Target的项目负责人见面商讨合作意向,双方共同确定项目名称为“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具体包括:为农民工子女开设各种艺术类课程,主办各种活动,每年组织一场专场音乐会。

项目确定后,张轶超开始了申请过程。“之前也申请过很多国内机构的公益项目,但外企的申请报告要规范和细致很多,会问一些国内机构不会问的问题。”在张轶超提供的Target 2012年项目申请表格中,有超过120项问题需要填写,涉及到组织自身情况、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项目运作方案、目标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理事会成员薪水、成员多久见一次面、期望项目所产生的效果等。

所有材料都必须用英文填写。“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咨询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帮我们翻译所有的申请材料,指导如何正确填写表格,甚至修正润色语句。”张轶超说。

项目申请成功,正式开始运作后,Target要求“久牵”必须提供中期和期末评估报告。“慈善中介”会把相应的项目评估表格和填写要求发来,并协助一起完成。“他们就像一个中间方,在捐助方和被捐助方之间架设了一个桥梁。”张轶超说。

“外企对项目评估的量化性要求非常高,希望所有的东西都能有一个可测量的标准,这对一个教育机构来说非常困难。但为了达成企业要求,我们和中间方共同想办法。比如,在开课前给学生做测验,经过三个月学习之后,再做一次测试。这样就可以对教学成果进行量化评估。这是个挑战,但也不断地启发我们去完善评估手段。”张轶超说。

2012年,这家咨询公司又向“久牵”提供了一个日内瓦基金会的项目申请。项目包括为外来务工子女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应用性课程,“久牵”的宣传,以及完善“久牵”自身财务管理体系,并聘请一位专职财务人员等三方面内容。

“中间方安排我和日内瓦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见面,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而上述这些就是他们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张轶超解释。

最终,项目谈成,日内瓦基金会答应两年提供给“久牵”9万美元的资助,要求“久牵”给出季度评估报告。

对于“中间方”,张轶超认为,它不仅能够帮助NGO更容易获得项目资助,而且在整个项目的申请、评估过程中给予指导,省时省力,同时还能够帮助NGO在项目运作,甚至日常管理上更加规范。

2012年,这家咨询公司又推荐“久牵”去北京参加一个美国NGO的培训。培训内容是如何对公益项目进行评估,侧重数据分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固定的评估体系,仍然在摸索。”

慈善中介:捐赠者和被捐赠者的桥梁

刘逸平,70后,MBA,在私募公司工作,同时她还是上海某公益咨询公司执行董事。

2006年的一天,刘逸平和大学同学及几位朋友聊天,谈起了中国公益现状的话题,有人说不知道自己的捐款用在了什么地方,有人想当志愿者不知去哪里当,有NGO的人找不到愿意捐助他们的人……没过多久,这位大学同学就在上海创立了这家公益咨询公司,初衷很简单,就是想为朋友们搭建一个桥梁,让想捐助者有地方捐助,让需要捐助者能够得到帮助。

这是目前国内少数提供公益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公司现在共有4名员工,另有4名固定的志愿者,长期客户不足十个,且大部分都是外企或境外机构,也有少数国内民营企业。公司当下的目标就是拓展国内客户,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2010年,跻身世界财富50强的一家跨国零售商了解到刘逸平所在公司的服务内容,愿意将一大笔钱通过他们捐助给中国的NGO。经过沟通,公司了解到,这家零售企业非常关注小学生教育问题,但以前该公司的国际公益项目从未在中国开展过,因此也就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的捐助策略。

于是,刘逸平和同事们从零做起,制定了捐助策略,筛选适合的NGO,对NGO进行能力评估,协助NGO申请项目,后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第一年双方处于试探阶段,项目集中在上海,关注的领域也限定在三个。到了第二年,项目已拓展到16个,并分布在6个城市。

据刘逸平介绍,2012年,国内外客户通过她所在的公司向中国NGO共计捐款近1000万人民币。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咨询机构;政府投资项目;作用

Abstract: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ions and main work contents is project evaluation in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Project evalu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project preparatory work, project eval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preparatory work.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of government projects, discusses the consultancy work focus. And introduces the role of engineering consulting organization in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effect

中图分类号:C93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项目审批制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前期阶段,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审批等。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要求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

1、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所以它具有与一般投资项目不同的特点。政府投资项目应该大多数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即主要提供非盈利的为社会大众所需的项目。但也可能会包括一些虽盈利,却难以收回投资或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公益性,超大型、比一般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影响面大和比一般项目更严格的管理程序等特点。

2、咨询机构的工作重点

政府部门在批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前都应组织进行咨询评估,咨询机构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项目建议书的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和初步设计审查。项目评审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府投资相关行业、产业的建设标准及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相关建设、建筑规范、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发展需要,严格执行规定的建设及工程规范、标准,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对各种建设方案进行比选、分析、论证,审查工程、工程技术方案,确定建设规模是否合理,建设标准是否适宜,提出工艺技术的选择和引进、主要设备选型和引进、施工技术方案、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等优化方案。通过资源、市场的供需分析预测,确定对工程建设选址、工程规划建设条件、资源环境条件等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真正控制好项目的投资。通过评估审查,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工艺、投资等主要内容进行了优化,使项目规模更合理,投资更准确,用地更节省,环保更得力,更节能。

2.1注重把握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府投资相关行业、产业的建设标准及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相关建设、建筑规范、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发展需要,严格执行规定的建设及工程规范、标准,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通过论证、评审项目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关联性,通过资源、市场的供需分析预测,确定项目规模(产品和工程规模)、建设内容的合理性,通过产品、技术、工艺、生产、原料、设备、工程、建筑等建设方案的比选、优化,确定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前期各个阶段工程建设的外部条件(国家宏观政策及其项目实施建设条件)的不断落实,真正控制好项目的投资。

2.2注重把握工程建设方案

对各种建设方案进行比选、分析、论证,审查工程(含建筑)或技术(含工艺)、生产方案(有的是资源或原料、有的是产品、设备等),确定建设规模是否合理,确定工艺技术的选择和引进、主要设备选型和引进、施工技术方案、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实施是否可行。

对工程建设选址、工程规划建设条件、资源环境条件等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对外部因素可能对项目的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

通过对项目工程建设方案的能耗、水耗指标分析评价,评审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政策及有关专项规划的有关要求,并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2.3、注重把握规划的符合性

项目的规划符合性是评估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无论什么性质的项目,首先要符合规划,即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以及上一级规划等。不符合规划的项目,首先就不能成立。

2.4、注重统筹项目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使用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项目,应该体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特别是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因此,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除了评估项目要符合国家、省和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相关规划以外,必须将项目放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评估,统筹评估区域内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合理布局,区域内设施的共建共享, 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

2.5、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对于对公众生活影响较大、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风险的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由于其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复杂,评估中应在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基础上,遵循和谐社会的理念,充分考虑公众利益、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等,提出优化方案,降低各种负面影响,提高项目实施的社会效果。

3、咨询机构的作用

咨询机构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先进,评估的内容全面,评估的形式多样,能对政府投资项目更加独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估。咨询机构具有相应资质,评估人员必须由相关专业的、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组成,出具的咨询评估报告的格式、内容和深度都可满足规范要求。评估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不受项目决策者、项目投资者、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干扰,坚持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项目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坚决予以否定。运用科学的评审方法和规范的评审程序,把握项目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评价项目的工程方案等内容,在评估程序上,现场踏勘、调研、召开专家和部门咨询会一般是必要的环节。在评估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不同意见,广泛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项目进行客观分析。既充分发挥评估人员的专业优势,又注重专家和部门的作用。专家的选择不应局限于项目本专业领域,对于有重大影响和社会广泛关注项目,需要聘请行业外专家特别是有不同意见的专家,对于重大分歧意见要在咨询评估报告中全面反映,以提高项目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咨询机构的项目评估是全面分析项目的微观效益、宏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项目进度、管理的合理性等,是对项目投资进行的综合评价,主要目的是评价项目的总体效益,分析项目投资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该不该投资,进而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高项目决策的水平。严把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和投资关,关注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公共安全、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对各种建设方案进行比选、分析、论证,优化和完善工程建设方案。严防“钓鱼工程”、“三超工程”,提高土地使用率,对“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益水平,保证建设项目做到科学决策和科学施工。

4、小结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最近,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以其独创的“喊杀”式“慈善”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与此同时,企业家曹德旺先生去年一次性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两亿元,并签署“严苛”捐款协议一事也被人们提起。

曹德旺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必须在6个月内将捐款发放给西南五省区17个县92150户贫困家庭;善款下发后,将由第三方评估机构随机抽检10%的受助家庭,如发现不合格率超过1%,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对超过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赔偿(最高赔偿额不超过项目管理费)。最终,中国扶贫基金会用“近乎完美”的过程和结果赢得了曹德旺的高度认可。曹德旺先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缔造的“公益奇迹”,应引发我们的深度思考:钱应该如何捐?

捐款是公益行为,也好比投资行为。一个完整的投资行为,应该包含捕捉投资机会、拟定投资对象、投资对象调查、投资行为决策、签署投资协议、投资管理和回收投资等七大步骤,关注过程和结果。而一个完整的捐款行为也应包含研判捐赠需求、拟定捐赠对象、捐赠对象调查、捐赠行为决策、签署捐赠协议、跟踪捐款使用过程和评估捐款使用绩效等七大步骤,同样关注过程和结果――捐款中途流失越少越好,捐款错用比例越低越好,项目执行费用越少越好,受益人获益越多越好。

从曹德旺先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的捐赠协议,以及项目执行结束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执行报告》和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中国人民大学NGO研究所出具的《项目评估报告》来看,曹德旺先生既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又是一名精明的慈善家。他将捐款视作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投资,把经营企业二十余年来积累的、炉火纯青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用到了公益上来:

2010年三四月份,他就开始关注西南旱灾地区的灾情,并派人收集、了解有关信息,整理灾区民众的需求,提出“发放现金,把钱的使用决定权交给当地农民,由他们自己决定用途,买酒也是需要”的建议。事实证明,发放现金的资助模式是成功有效的,使受益人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鼓励,此谓“研判捐赠需求”。

有了捐款计划之后,曹德旺先生安排专人对国内多家公益机构的公信力和项目执行能力进行了详尽调查,此谓“拟定捐赠对象”和“捐赠对象调查”。从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一次接触到签署捐赠协议,前后只用了不到十天,中间几次险些“谈崩”,捐赠协议数易其稿,此谓“捐赠行为决策”、“签署捐赠协议”。

项目正式启动后,曹德旺先生专门安排福耀集团一名执行董事全程深度参与其中,通过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会议、深入项目区实地考察、查看原始工作资料、听取定期汇报等方式了解、跟踪、监督项目进展。曹德旺先生还亲自成立独立监督委员会对项目执行全过程监督,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捐款发放过程、发放结果和使用情况进行专业评估,此谓“跟踪捐款使用过程”、“评估捐款使用绩效”。

我以为,国内的巨额捐款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国企基于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的捐款,接收方是政府部门或有浓厚政府背景的公益机构,他们没有动力去关注捐款使用的过程和结果;一类是基于危机公关、政府公关甚至某种交易的捐款行为,盛大、华丽的捐款仪式才是重点,他们没有关注捐款使用过程和结果的需求;最后一类是真心出于公益或慈善目的捐出巨额善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像曹德旺先生这样用心、持续、专业、“严苛”,像对待“投资”一样对待“捐款”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让捐款飞起来的捐赠人不是好捐赠人。捐款一旦飞起来,可能发生“雁过拔毛”(捐款被截留、被克扣、被挪用)、“不知所终”(资助了不该资助的人,捐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等严重问题。捐款不能发挥最大价值,既是对有限公益资源的浪费,又是对低效、低能公益机构的包庇,还是对中国公益事业的伤害。中国公益事业要真正发展,需要靠谱的公益机构,更需要“识货”的捐赠人来关注捐款使用的过程和结果、效率和效益,并能给予那些专业公益机构更多支持和信任。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评估;方法体系;科学合理;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0 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土地资源集约与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增加土地利用效益和提高土地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1.1 信息准全原则

土地的特性及项目背景条件等各种信息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的基础,没有准确、全面、及时、适用的信息,评估便没有基础,易发生主观臆断,陷入盲目性,导致评估的失误,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带来严重的后果。

1.2 未来预测原则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时,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的当前态势以及资源的各方面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进行全面准确的预测,把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脉搏,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1.3 对比优选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必须提供当地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库中的若干项目,然后对确定的各个项目从多方面进行对比,通过严格的评估,从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项目作为实施项目。

1.4 效益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开发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即包括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包括生态和社会效益。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的现状分析

与一般的项目评估不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还不成熟,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实用性较强的评估模式,难以适应科学、合理、高效的土地开发整理要求,因此影响了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否立项主要是由能否通过专家评审来决定,而忽略了评估的环节。虽然专家评审有一定的评审标准,采用会议评价的形式,有水利、土地、计委、财政、规划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和行政官员参加,并最终形成评审意见,但是专家评审包括较多的非专业性行政官员,因此会或多或少带有行政或官方色彩,受行政干预较大;另外,专家评审只采取会议的形式,所需的时间较短,不进行项目评估的所有内容。因此,专家评审不能与评估相等同,它只是评估的一种工具,也就不能成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依据。

而真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则应该由专家学者进行,很少包括行政官员,需要完成项目评估的所有内容,包括社会需求、基本条件、技术、设计、效益、管理等,最终形成评估报告,因而需要较长的时间,它更侧重于专家的专业性意见,一般不具有行政或官方色彩。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包含的内容较多,但目前主要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尤其是对经济效益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重点评估,而对生态和社会效益多采用简单的定性描述。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估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估工作主要以经济效益评估为主的现状,提出应进行综合效益评估的建议。

3 项目评估方法与体系

3.1 可拓决策方法的选择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对资源依赖性强、不稳定、长效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因此在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时,就要尽可能全面、完整,不仅包括效益实现程度指标,还要包括社会需求程度指标、基本条件满足程度指标、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指标、项目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指标、项目规模合理性指标、项目管理制度可行性指标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指标,但是其中有些指标,例如项目方案设计中的道路系统、土地利用布局、工程项目布局、田块方向布置等指标,一般情况下只能对其做定性描述而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为了用统一量度来衡量各个指标,必须借助一定的数学方法将定性的指标定量化,才能进行研究。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成为一组不相容的问题,即矛盾问题,而可拓学可以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依据和方法。一般的数学方法着重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完全舍去了事物质的方面。但是如果只考虑数量关系,仅仅只用数学模型描述矛盾问题,就会出现矛盾方程、矛盾不等式,无解的线性规划等数学模型。因此,在解决矛盾问题时,除了考虑数量关系以外,还要考虑事物本身和事物的特征。可拓决策法则把事物的名称(一定质)、事物的特征名称(一定质的反映)和事物的特征(一定质的量的表现)全部都反映出来,这就更有利于解决矛盾问题。根据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所以本文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模式研究时,选用可拓决策法中的优度评价法进行评估,把各指标、各指标的特征和量值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物元变换作为解决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转换的工具。通过最终的现实分析,发现将可拓决策方法运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估中是可行的。

3.2 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的选择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估作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的核心部分,内容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估。为了统一衡量标准,本文在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估时,采取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将各指标定量化,同时做相应的定性描述。层次分析法可用于分析定量问题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但是,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对于1~9标度法,专家往往难以准确给出两个对象的重要程度之比,特别是难以适应决策层次中单层含有较多对象的决策问题;另外,一致性指标应小于0.1的规定缺乏理论依据,而且实践表明,对于高阶判断矩阵,这一要求往往难以满足;其次,专家们的资历、经验和智慧都各不相同,各人所获得的信息也不相同,因此,在打分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偏好,有的抱乐观态度,有的则持悲观看法。如果判断有误,决策极可能不准确。处于避嫌或认识不足等原因,有些专家对判断矩阵中的某些因素无法打分或不愿打分,提供的是某些因素没有打分的残缺矩阵,此时要求利用残缺判断矩阵这种不完全信息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是有一定难度的。

鉴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存在以上诸多缺点,本文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进行分析。改进的层次分析法采用3标度法,它是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调节的方式建立比较矩阵,计算出最优传递矩阵,再将其转化成一致性矩阵。该法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再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最终的现实分析,发现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估中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总之,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属于在时间和资金的约束下,具有专门组织和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项目实施后,若要再修改方案,将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就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防止施工后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则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期准备的核心工作。

【参考文献】

[1]范金梅.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2003,10:14-15.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3.00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shift of government work, the government's funding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and the current systems needs further innov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cases to establish legislation and provide the system and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restraint system for project evaluation exper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reover, it is an urgent matter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third party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tracking assessment in terms of its independence and accuracy.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Evaluation System;Innovation

1 我国科技项目评估的发展

所谓科技项目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一定的标准对科技项目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价活动。一般认为,科技项目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生命周期、约束性和冲突性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政府对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用于科技研发的资助经费也在逐年增加,科技项目在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中占较大的份额,因而,对由政府资助的科技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质量把关均逐步走向正规。但对科技项目评价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的各级各类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见表1)。

2014年,我国科研经费占世界比例提升至14.4%。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达395万人,居世界第一。

科技项目评估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日本、法国、德国以及瑞士等国家也开始进行科技项目评估工作。我国的科技评估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最初由原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1995年开始评估试点。1996年,我国广东、辽宁、山东、云南、天津、武汉等省市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估机构。1997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成立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并开展了科技评估试点工作。1998年以后,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引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估机构并开展了科技评估工作。之后几年,又相继出台一系列科技项目评估的主文件和配套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科技项目评估工作的规范化。2005年11月22日,科技部下发《关于评估中心内设机构、编制、中层管理人员职数等有关事项的通知》,2007年~2008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配套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年度跟踪调研与评价;2010年,公益科研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政策评估;2010年-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年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2010年~2011年,《科技进步法》有关制度立法后评估;2012年~2013年,参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评估;2013年始,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年度监测与评价;2014年,农村领域科技管理改革情况评估;2016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在原有7个业务部基础上,筹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价值、战略与规划研究3个新部门,标志着科技评估范围进一步拓宽与升华。

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有7个中央部委、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组建的省级科技评估机构已近80余家,专职评估人员近3000人,已形成以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为主体,由地方、行业科技评估机构组成的国家评估体系。科技评估的内容已从开始阶段的项目评估,发展到群体项目评估、科技政策评估、科技计划评估、科技发展领域评估、验收评估、科研成果及专有技术评估、科技机构及科技人员评估等。评估内容越碓椒岣唬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明显表现出评估机构多层次、评估范围多角度、评估标准多维度、评估方法多种类、评估指标多样化、专家选择多渠道、评估程序多元化等特点。

2 我国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缺陷

一般认为,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总则、评估内容、评估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组织、质量监控、评估结果与运用、能力建设和行为准则等等。体系可以理解为总体系和子(类)体系,总体系和子体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大的框架相同,具体内容和侧重面不同,尤其是评估指标体系,会有较大的区别。也有学者认为,科技评估应当具备几大基本要素:即评估方与被评估方、评估内容(科技评估活动的客体,具有多元化的特质,其包括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机构评估、科技政策评估、科技成果评估等)、评估类别(包括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评估的原则依据及评估程序及方法等等。

我国现有的科技评估管理系统是由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成,以国家为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科学技术部是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的科技评估活动进行总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评估机构主要是在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实际运行方面,存在以下缺陷。

2.1 我国科技评估主体仍以政府为主导,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估机构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评估活动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科技项目大多来源于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项目评估系统主体也是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地方科技评估中心。科技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由政府制订,评估专家的征集和评估委员会的建立由政府来组织,所有的科技项目评估活动均由政府来推动,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政府,经费也主要来源于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项目评价活动往往会受到一定的行政干扰,有时候甚至与政府部门的利益相冲突。相关政府部门是否愿意执行科技项目评价制度,是否可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采纳,都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

2.2 科技目评估活动缺乏相关制度安排和法律意义上的监管

我国开展科技项目评估几十年,至今尚没有一部明确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评估主体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缺乏对信用的经济制裁、法律约束等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具体体现在:①科技评估的规划和明确的任务导向缺失,尤其是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项目评估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立项、轻过程、不问结果”的倾向;②评估经费来源没有适当和稳定的渠道,常规的做法就是从计划管理费、项目费中安排,这样很容易造成“谁给钱,为谁服务”的评估思维;③评估程序变动随意,评估程序缺乏规范;④评估活动透明度低,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等有关评估信息不能及时公布于众,不能受到来自评估对象、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很容易导致“人情风”盛行,使评估工作的信度和效度都大打折扣;⑤评估报告制度不完备,评估报告水分大,严重与实际不相符合。

2016年12月11日,虽然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委联合颁布了新的《科技评估工作规定(试行)》,该《规定》分总则、评估内容及分类、组织实施、质量控制、评估结果及运用、能力建设和行为准则、附则7章35条,但在操作层面上一时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3 科技项目评估活动参与者单一

科技项目评估工作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还很短,参加的单位和人员数量还不够多,目前的科技评价活动多以政府或单位行政部门为主导,多元化评价主体尚未形成,评价活动还不能全面反映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及利益群体的诉求,难以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政府组织的科技评价中,专家大都以个人身份出现,不能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优势。少数大企业开展的科技评价活动,只限于为本企业内部服务。行业组织在科技评价中还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能和作用。社会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范围小、机会少,对公共研发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作用还十分有限。

2.4 科技项目评估行业管理组织缺乏

由于我国在科技项目评估中没有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的资质认定问题悬而未决。各评估机构在评估的技术规程上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难免在科技项目评估中出现科技评估概念上的异化、评估行为规范失准的现象。早在2000年,国家科技部就在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了建立评估行业协会的问题,相隔三年后,科技部又在的《科技部落实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工作要点》中再次提出要积极筹建“中国科技评估协会”。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中国科技评估协会仍未筹建。2016年04月27日,全国科技评估机构协作网成立再次将筹建中国科技评估协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3 国外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特点及借鉴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科技体制普遍开始变革,一些先进国家为保持和推进综合国力的增长,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高科技人才,而且还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科技评估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包括科技评估机构的建设、评估结果的认定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科技评估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3.1 美国:典型的多元分散型

美国的科技研究开发工作通常分散在联邦政府实验室、私人工业公司、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四大类研究机构中独立进行的。联邦政府对政府以外的科研机构的管理是通过研究合同影响的。美国政府重视计划管理和自由研究的协调,使全国科技工作成为一个整体。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一个国家,美国的科技评估机构一般都采用有限公司形式,分为3大类:① 综合性公司,为所有的科技评估业务提供服务;② 专业性公司,有的只为某一科技评估提供服务; ③ 兼营性公司,对科技评估信息进行保护的同时,又确保了评估的透明度。[3]

3.2 新西兰:市场机制型

新西兰建立起由政府科技决策机构、科研经费拨款机构和公司化运作的科研执行机构组成的科研体系,其中的三个机构职责分明、绩效可测。既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组织进行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又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4]

3.3 韩国:集中型研发体制

总统亲自担任国家科委委员长,集中管辖由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研究院所,如基础研究会、产业技术研究会和公共技术研究会等。并且建立了“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和管理,对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调查、分析、评估和评价,充分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与完成质量。

3.4 日本:民间主导型

日本的科技评价机构较多,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科技评价机构,如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二是专业性评价机构,如文部省的学术审议会(主要评价大学类的研究机构负责的课题),经济产业省的科技评价处(主要评价省厅负责的国立经费资助的项目);三是企业性评价机构,这些机构由公司主办或单独设立为评价公司;四是各个研究机构内部设立的评价机构,如日本理化研究所设立的“顾问委员会”等,主要目的是对本所的科研课题进行评价。事实上,早在1986年,日本的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就编制了“研究评价指南”,为国立研究机构的科技评价规定了具体的标准,日本对科技项目的评价把重点放在事前评价和事中评价方面,评价机构以第三方为主,对评价结果通过网络或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

3.5 德国:集中协调型

其特征是以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支持为手段,既考虑保护自由竞争,又利用国家重点干预优势,实现国家重点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德国对重大的国家科技项目评估,一般也由政府部门做决定,但德国政府和科学界达成科学研究的评估只能由科学界通过同行评议来承担的共识。

此外,法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科技项目评估工作,规定,无论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都不予以启动,并且科技评估采用的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估办法均要透明。英国的科技评估活动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评估活动具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政府负责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评估,而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则负责涉及具体科学研究项目、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估。

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定位是由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我国的科技管理机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政府科技管理机构,因此,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上。与此同时,由于各国的科技体制不同,对科技评估的要求也不同,在进行项目评估的时间段方面,其侧重点和采用的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瑞士等国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连续评估;澳大利亚、加拿大侧重计划的中期评估、项目的后评估;瑞典比较重视计划的事中评估;马来西亚侧重项目执行中的跟踪评估,项目的后评估则有选择地进行。[5]我国在科技评估方面发展较快,虽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科技评估体系、评估立法,评估机构及评估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还是在评估程序、评估各个环节的管理以及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因此,中国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我国科技项目评估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大评估过程和结论的透明和公开。同时,加大科技项目评估能力建设,制定评估规范,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和科技项目评估的理论研究。在评估规范方面,主要涉及规范评估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评估方法的选取以及对结果数据的使用等方面。

4 推进我国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创新改革的建议

4.1 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要做到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科技项目评估的立法工作,包括规范与相关规章制度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通过法律解决评估权的缺位问题,在相关法律中要明确科技项目评估的作用与地位,为科技评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要建立科技项目评估信息反馈机制,将评估数据反馈给被评估对象和相应范围的政府部门及公众,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4.2 严格项目评估专家审查约束制度,确保评估质量

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评估专家的资格审查制度,健全评价专家库,完善专家选择机制,必要时,可以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和外省市专家参与,随机遴选专家。抽选专家坚持回避和更换原则,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评估专家的信誉制度建设和问责制度,对于信誉度差的专家,在适当范围内公布,以起警示作用。对于在评估过程中舞弊造假,造成不良后果的,⒂谰萌∠该其专家资格,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从而确保评估质量。

4.3 加速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保证评估过程的独立性

扩大第三方机构参与科技项目评估,并且确保第三方独立机构评价的独立性、专业性,是实现科技项目客观评估发展的需要。按照承担评估领域的不同,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科技评估的模式。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在评估时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和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4.4 健全科技项目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从项目的性质、研究目的及项目等级对科技项目进行分类评估意义重大。在科技项目分类方面,国外及国内各省市均有不同的划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科技活动的性质特征出发,将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三种类型;按照我国科技部颁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我国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无论何种类型的项目,从时间上都存在从立项到过程再到项目验收三个阶段,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评估目的和检验标准,建立不同的评估体系和模式,更有助于体现科技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科学和公平的原则。以应用研究项目评价为例,立项评价的重点是考察研究目的、技术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实力与研究基础、预期应用前景等;中期评估主要侧重于项目的进展和后续工作建议;后期评估是对应用研究的绩效评价,评价标准主要考虑知识产权、专利及技术应用等方而以及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此外,还应注重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端正评估目标价值取向,提升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根据评估对象开发特定的评估方法,综合使用多种评估方法,不断改进评估方法等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4.5 加强科技项目跟踪评估

建议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有关科技项目评价信息公示、公开制度。二是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将评估标准、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对外公布,既能使评估主体及时获取外界的建议和意见,接受社会的监督,又能使被评对象及公众更多地了解评估的目的和导向。同时,如果被评对象认为评估反馈数据有误,可按照相关制度程序进行申诉,既通过对评估数据的二次核查提高了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又可以防止评估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疏漏。

注释:

1 本表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6年7月国家统计局实施了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对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统计口径作了调整,并修订了1952年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相应修订了1995-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菲菲.关于改进我国科技项目评估工作的措施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3):26-27.

[2] 马志强,朱永跃. 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6):122-125.

[3] 肖利. 科技项目评估的必要前提[J].科学学研究,2004, 22(3):290-293.

[4] 王再进. 国外科技评估的历史、现状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76-80.

[5] 龙云凤. 国内外科技体制改革浅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科技,2008(12):10-12..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7篇

1 志愿组织监督与评估现状

志愿组织根据不同的视角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是基于管理角度,把志愿组织分为以下四类,其监督与评估现状如下:

政府主导的志愿组织。这类组织是通过自上而下开展活动的,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提供服务的组织,因其具有足够资金的保障,有比较健全的监督机制,内部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以及培训监督机制等;外部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即志愿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和监督,其监管力度和方式方法与政府部门类似。评估方面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在项目评估方面做得比较完善,组织内部评估还处于雏形阶段。

非政府主导的志愿组织。这类组织是通过自下而上开展活动的,基本靠公民自发联合形成的组织,因其官方背景不强,政府主导的作用不大,缺少资金支持,仅够开展志愿活动无暇顾及组织的长期发展,建立监督机制。目前监督主体名义上是民政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但事实上疏于管理。民政机关仅仅管理登记、注册工作,业务主管部门基本没有精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大多数是走过场或者形式上的监督管理,在自我监督管理方面也很薄弱。至于评估工作基本没有开展,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来从事这项工作。

企业志愿组织。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志愿组织。其特点是组织提供的志愿项目及监督评估指标与企业实体挂钩,其目的是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和培养员工的志愿精神。另一种是因没有找到挂靠单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以企业形式存在而事实从事志愿活动的组织。其特点是组织资金完全靠自筹,本着自我意愿从事志愿活动,规模不大,形式较松散,接受工商部门营业执照的监督审核,不涉及组织的运营监督,评估工作基本没有展开。

个人志愿组织,又名草根组织。它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彼此间的信任,由个人发起的、松散的、没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它既不在民政部门登记,也不在工商部门登记。其特点是组织数量大,规模不大,组织非常松散、开放和灵活,活动的资金大多采取自筹的形式,并且仅够维持日常的志愿活动经费,甚至还不够根本没有闲钱或精力从事组织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2 志愿组织监督与评估存在的问题

在此将志愿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下,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组织;另一类是非政府主导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企业型的志愿组织和个人的志愿组织,规模不大、形式松散的志愿组织。

2.1 政府主导下的志愿组织存在的监督与评估问题

监督评估主体单一且缺位。目前主要是由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进行监督,然而民政部门因权力不大,且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对志愿组织进行逐个监督评估工作,对组织的年检报告审查大多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很难真正起到监督评估的作用;业务主管单位因有自己的主业,没有精力或不愿意对挂靠的组织进行监督与评估,或因业务主管单位的寻租行为,向组织收取费用但不履行法律规定的监督评估责任,或因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密切而失去监督与评估的作用。来自公众、捐赠人及媒体的外部监督却长期难以起到作用,公众普遍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不高,更谈不上监督意识;捐赠人特别是小额捐赠人被忽视,挫败积极性;媒体的报道过于官方化,监督的积极作用不大。

监督评估客体不全面。最关键之处在于缺乏有力的财务监督评估。至今中国还没有制定出针对志愿组织的财务管理规章和审计制度。又由于志愿组织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注册渠道和机构性质,实行统一有效的财务监督确实很难办到。因此,在财务监督方面大部分采取的是内部监督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各施一政,各司其职,加之组织的自律性相对较差,财务监督评估方面确实存在弊端。

监督评估方法不系统。主要包括监督评估的连续性不强,常常是突击检查,突击完成任务,没有阶段性;其次是监督评估的后续工作并未跟进,提出的意见在多长时间内改进,实施效果如何均没有跟进;最后是监督评估结果的公开程度不高,很难获得来自外部的有效监督,其监督评估的价值无法体现。

2.2 形式相对松散的志愿组织存在的监督与评估问题

监督工作严重缺位。对于非政府主导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形式的志愿组织分别受到来自民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和仅受到来自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因民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双重管理的缺位,这类组织的监督工作很难到位;对于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的志愿组织,仅对执照进行审核,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而志愿组织的运行及提供的服务均没有涉及,其内部监督也没有完整的系统,随意性比较大。

评估工作基本没有。形式相对松散的志愿组织根本无暇顾及评估工作的细化和开展,只要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至于活动的效果、如何改进则是摸着石头过河,日常积累。例如天通苑志愿者协会开展某项志愿服务活动不需要进行系统的服务需求评估量化,仅仅通过工作者的自身感受,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志愿服务,而后向理事会提出议案,通过表决来决定,因为他们就是社区的业主,他们的感受就是代表大家的感受。再如,他们的活动是否继续开展则通过群众参与的人数多少来判断,进行简单的推测即可决定。因此这类组织的评估工作是必须的,但方法是简单的、易于判断的即可。

3 志愿组织监督与评估机制建构的思考

(1)监督评估主体的多元化。首先进一步完善具有法律权威的监督评估主体政府部门,采取行政手段监督评估主体的一体化,避免出现二元交叉管理而导致的监督缺位,明确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其次是通过法律条文明确捐赠者的监督与评估的合法权利,把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改为“必须”;再者是建议设立一个由登记管理机关发起的相对独立的监督评估机构,成员主要由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业务主管单位代表、志愿组织的管理人员、志愿组织的评估专家、财务专家、项目管理专家、志愿组织的代表七个方面的代表组成,每个方向的人员由1~2名构成,共同管理共同监督;除此之外是强调加强志愿组织的内部监督评估管理制度,完善理事会和监事会的管理职能及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监督与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开展民主监督制,通过不定期的民主生活会为组织活动献计献策,监督组织的同时提高了组织的公信力;最后是扩大媒体大众监督力度,建立一个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和畅通的诉求渠道,真正发挥媒体大众的监督管理职能。

(2)监督评估客体的全面化。从横向看,应将所有志愿组织纳入管理范畴,包括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及未在民政部门注册但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在任何机构注册登记的草根志愿组织;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管理,达到一定规模的、满足一定条件的实行强制登记许可制度,设立法人代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规模小、形式松散的志愿组织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监督。从纵向看,细化志愿服务的各项指标,应涵盖志愿组织、志愿组织提供的服务和项目、志愿服务质量等等,每一项都包含子项目,特别是财务收支状况更需要全面化。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产业技术研究院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实践表明,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效果明显。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对推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创新,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来的比较有影响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概有十多家。总体看,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科学合理地评价恰恰是引导研究院发展方向、提高创新绩效、保障投资主体权益、制定相关管理政策的重要前提。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现状

王英俊提出了“官产学研”组织研发模式,并将其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牵引型”和“学研拉动型”三种类型。陈鹏,李建强对台湾工研院的功能定位、管理结构及运作机制做了研究,这对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具有启示意义。丁云龙从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功能定位等几个方面对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组织架构进行了总结。冷民,Ulrike Tagscherer,刘海波,韩小丁研究了国外及台湾工研院等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分析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管理的三条重要经验。李强等在评价公益类科研机构绩效时引入结构化的过程―结果方法,构建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测度体系。张凤等从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评价新模型。周建中借鉴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同行评议方法,提出了对高技术研究所绩效评估的建议和对策。李东艳,蒋玉华根据综合评价原则,选定了课题、成果、效益及效率、人才四项对研究院科研活动绩效起重要作用的因子,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指标。

德国的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运行绩效采用专家评判法,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既定战略规划的完成情况、重点课题的实施进度、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客户满意度、技术成果转让的数量和收益、经费支出的范围、研究所获得的年度总经费中外争经费比例、申请和取得专利的数量等内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绩效评估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作为商务部的一个部门,接受联邦政府的GPRA(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与PART(Performance Assessment Rating Rool)评估,NIST的正式绩效评估报告包含在DOC的年度绩效报告中;二是NIST主任委托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对其下属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同行评议;三是对其内部项目评估活动。NIST项目评估主要是利用效益成本比率、社会回报率等指标。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绩效评价方向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平台,以提高产业技术链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价值链整体竞争能力为目标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一种创新科技体制的新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定位与属性决定了它投资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发展任务和功能的多维化特点,决定了它运行绩效评价的多层次、复杂化和系统化。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对产业技术研究院构成主体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绩效方向,根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与目标任务,分角度、分层次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基于政府角度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社会效益的评价,评价指标的设计紧密围绕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科技资源要素,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养高水平产业技术人才,提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社会需求,评价的核心内容是研究院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成果、成果的扩散及其对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影响。基于投资主体角度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经济效益的评价,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的实体研究机构作为主要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设计紧密围绕研究项目的数量、经费数量、研究成果商业价值、成果转让收入等方面,评价的核心内容是研究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

(二)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

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遴选在文献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指标来初选研究院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创新效益等17个方面的指标。在初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研究院运行实际特点,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和调整。舍弃了“总的科技成果数量”指标;将“技术转让数量”调整为“技术、专利转让收入”;“突破共性技术数”调整为“纵向科技项目数”;“企业单项工艺技术利润增长率”调整为“技术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下设“产品销售增长率”和“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两个指标。同时,邀请上述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利用T.L.Saaty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评分,构造准则层和指标层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最后得出各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对河北省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绩效评价测试。首先对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评价指标采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线性加权合成,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进行评价,得到其相应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数,见表2、表3。

根据表3数据可以看出,研究院2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数最小,研究院1综合评价指数最大。从总体上来看,几个研究院的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低的绩效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1在人才培养方面优于其他四个方面,其创新效益明显低于其他四个指标,分析原因主要是该产业技术研究院刚成立,还处于初始建设阶段,创新效益还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坚.企业技术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和发展趋势分析[J].科研管理,2006(1)

[2]曹静,范德成.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

[3]张满银,温世辉,韩大海.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

[4]王进富,刘魁.陕西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12)

[5]史彦虎,赵世彦.中部六省产学研合作效率相对有效性的DEA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企业,2010(1)

[6]李强.公益类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测度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

[7]金芙蓉,罗守贵.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3)

[8]邓曼,颜佳华.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J].求索,2008(7)

〔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4576103D)阶段性成果〕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9篇

一、高校资金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高校资金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不能达到预期的资金收益,从而导致潜在的损失。由于任何资金使用环节中都可能存在资金风险,而资金风险必然会对高校的教学运作和高校结构发展产生制约。高校的资金管理具有客观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因素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高校在对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的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配置资源,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缺少相应的风险意识,盲目的配置市场资源。对于高校所面对的资金管理风险认识不够是造成某些高校资金风险的重要原因。另一个方面,一些高校的资金管理缺乏大局意识,没有认识到高校虽然属于财政扶持单位,但自身筹资等经营活动仍面对风险。对于资金风险的相关性,没有在高校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

1.风险管理认识匮乏

高校资金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债务经营。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风险意识,许多高校过度重利益而轻风险,重数量轻管理,资金管控不善,统筹不到位,重大资金流动例如投资、融资等缺乏科学论证。

2.资金统筹不科学

一些高校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对资金统筹的必要性、经济效益性等论证不充分,缺少全面安排与系统调配。使用资金的制度不完善,无法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实用性;资金管理制度的核对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要求。部分高校忽视资金统筹的制度建设,出现如何管理使用资金由领导说了就算等不科学的现象。一些院校不顾自身资金的实际情况,盲目硬搬其它高校统筹资金模式,结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失策的统筹安排实施呈现出盲目性、没有规划,最终导致资金被挪用滥用,降低了高校资金的利用率。

3.高校面对的环境较为复杂

高校资金管理风险的外部原因是不断改变的环境风险。如何管好、用好外来资金,管理好预算拨款与科研项目筹集经费的关系矛盾突出。与企业资金遭受经济环境直面冲击不同的是,经济环境对高校的冲击影响深远,更像连锁反应,经济环境的冲击导致高校负债风险直线提高。高校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结构性风险,即在高校的资本结构中负债率过高,缺少与负债相当的资产作为担保导致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风险。

4.内部控制体系薄弱

内部控制是高校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自我管控的机制,对于确保管理和决策的实施、维护资金安全至关重要。如果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将导致控制系统的不足,执行、控制和检测系统被视为负担,导致制度执行存在各种负面意识。内部控制系统应对一般财务活动时易忽略其中存在的风险,没有发挥内部控制自身的工作职责。

5.预算管理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高校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支出计划性差,效率不高,配置不当,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职能。预算的编制数据不够准确,预算不够科学,特别是在编制专项预算时,文本内容不够规范、完整,明细编制粗略,资金调剂空间较大,预算执行情况较随意,不连贯,降低了预算的约束控制作用。尤其在专项预算执行时,对抢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范围模糊;缺乏及时有效的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管有效性不足,没有实现动态的监督管理等等。

6.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内控制度是建立和实施评价反馈的动态循环过程,而其中内部审计是最有效的。内部审计在理论上应可以客观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可是往往高校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高校内部审计价值不高。由于高校内部审计的负责人通常就是高校的领导,管理事务较繁杂往往忽略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再者对其他部门进行审核容易造成抵触情绪,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地位尴尬,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反映了各单位对内部审计监督没有足够的重视。再有,内部审计关键往往注重审计资产、资金的安全性,对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审计,但现在需要审计由关注财务收支转变为对高校管理的全面控制。

二、高校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要以过程控制为核心,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使各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加强高校关于内部控制的建设符合现代管理制度的发展需要。可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参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理论制定的基础;针对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特点,审核各机构设置的科学性,规范岗位责任制度。在对职能部门业务进行划分时,应明确各岗位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以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及内部牵制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建立起一套自我制约和自行检查的岗位工作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内部控制审批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审计稽查制度、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事项的检测措施及风险应急预案的体系统一等几方面。

2.建立资金风险管理体系

高校资金风险管理在各类的风险管理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建立比较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应着重流程上的管理,将资金风险管理融入到学校的价值链当中,建立周密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高校资金风险管理应该全方位覆盖学校资金管理全过程,将风险管理的各个要求都融入到整个管理的流程。其次,应当与高校的实际相结合,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特点相结合,建立对应的风险预警体系。由于高校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风险,因此高校的风险预警体系应具有灵活性。风险较高的高校应该设置比较低的风险报警点;相反风险较低的高校可设置比较高的报警点。第三,需要健全高校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完善高校的风险评估体系,使得资金风险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还能够及时的解决,从而有利于高校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高校资金风险往往来自于对财务风险预测程度不够。高校可以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通过指标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风险于源头上化解。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过程中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预算比重指标,及时进行指标评价,以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率。

3.重视全面预算工作

全面预算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监控手段。高校预算是高校基于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它的发展需要建立的预算机制,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和调整。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强化预算的刚性,可以以最小的潜在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编制时要紧密结合高校自身的财力状况,编制切实可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预算方案,确保资源配置合理优化。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应严格把控支出项目,保持预算执行的方向。财务部门要定期向领导和资金使用部门提供预算的执行进度,保证预算执行监督到位,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并且依据批准的预算为内部控制指标分解,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预算的作用,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各部门按期考察执行预算情况,处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财务部应对预算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强化预算编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高校投资项目评估涉及投资回报、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是由一系列相关的评价理论、评价内容、指标、方法等构成的有机整体。高校应严格按照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通过科学的衡量标准对投资项目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运营中发生的情况以及其影响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和评估分析,并汇总成系统绩效评估报告。高校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组建由经验丰富专业人员组成的投资小组,通过对项目周密的调查和严谨的可行性研究,经过科学论证的投资决策团队,筛选出最优方案。应建立严格的投资风险追究问责机制,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促使高校管理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合理筹措和运用教育经费,确保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

5.培训财务队伍能力

财务岗位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人员能有效地对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预算的执行、项目支付进度进行监督,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反馈。针对单位日常活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制定单位内控制度、分析评估风险、监督检查等环节提出专业性建议。资金风险始终存在于高校的财务活动中,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对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应多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使财务人员掌握会计、经济法规的新知识,领会法规各项制度的实质。面对高校专业性较强的财务业务时,应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有重点、专题性的培训。资金管理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资金安全运转是高校实现稳健经营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对高校的资金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高校内部建立风险体系,完善监督和内控体系,提升财务队伍建设的力度,也将会成为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许多高校管理人员、财务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内控制度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注意风险管控的实际效果,避免走弯路,更快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公益项目评估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入世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从我国目前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研究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使之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整立项方向、方式及重点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如何用足“绿箱”政策,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在立项方向、方式和重点上应做出调整。

1.1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

围绕国际比较框架下的优势产业,把土地治理、多种经营、科技推广项目集中起来,多层次全面投入,尽快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化,提高国际竟争力。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形成各具具特色的产业组织链。从实践看,有效途径有:一是产业化经营项目应参照国家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重点扶持的优势农产品产业。通过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传统产业,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力,充分发挥粮棉油的产业优势;畜牧业主要是抓改进传统饲养方式,实现生产新突破,如模式化养猪、秸秆育牛等。三是要着眼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应重点培育,加快发展。四是要注重名优特稀农产品开发,要在创特色上下功夫,如在养殖业上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畜禽和特种水产品养殖,在种植业上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的种植等等。

1.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建设新农村

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如投资建设农村水电、乡村道路、农村燃气、农村自来水工程等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将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改变乡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业综合开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对项目区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修机耕路、小型水利工程、农田林网等基本建设内容,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构筑良好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农业综合开发所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都是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不但使农民得到较多的实惠,还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和带动农民群众美化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1.3推行项目公开选项或竞争立项

项目公开选项或竞争立项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方式的重大改革,它实现了项目选项的透明化,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精神,为项目选项阳光操作提供的途径。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特点和实践,建议: 土地治理项目总体应推行竞争立项。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遇到了农民筹资投劳难、地方配套资金到位难、有偿资金回收难、工程管护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推行竞争立项是破解上述难题、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一个有力措施。

2.建立项目决策贵任追究机制,提商项目成功率

在项目评估论证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2.1评估在项目决策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明确

重点是解决项目评估的地位问题,使评估这一环节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决策的前提。比较明显的是,有的项目经过评估后决策实施,有的项目没有经过评估也决策实施;有的项目先评估后决策,有的项目先决策后评估;有的项目评估严肃认真,有的评估流于形式。评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评估的地位没有真实的体现,需要作较大的改进和完善。

2.2进一步增加评估工作的规范性特别是需要明确

规定项目评估的工作程序,以便解决以下现实问题:由于评估工作没有规范的操作规程,评估的组织工作比较混乱,突击评估,以评审代评估(主要是指行政评审代替专家评估,以及那些不应该或不能用评审代替评估的项目),甚至假评估等。

2.3评估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

切实避免评估报告只是简单重复可研的内容,没有深入,没有突出评估重点,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实施没有具体的指导作用,评估的适用价值不大等问题。

2.4进一步清晰评估人员的资格、权力与责任

重点是解决以下问题:项目评估人员的资历和组成无章可寻,评估人员的素质没有保证,评估组的专家组成缺乏依据;专家的权力及责任没有明确,既没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又对参与评估的专家缺乏约束力,甚至出现内部人评估的现象,降低了项目评估的质量,评估中的随意性强。

3.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和监督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贯穿于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全过程,具有管理机制的多样性、财务计划的严肃性、资金筹集的广泛性、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投资范围的多头性等特点。按照市场机制和公共财政的准则,采用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的新机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确定资金投向,以资金控制项目规模,按照项目管理资金,因此,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必须有机结合。第一,建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并对项目不断筛选更新,以保证备选项目的可行性,一旦时机成熟,即可优选项目。第二,对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逐级申报,专家评审,集体审定,避免越级申报和个人说了算。第三,财务计划与项目计划衔接.,项目计划以财力许可为前提,财务计划中的资金筹集计划必须按批准的项目总投资控制指标落实,用款计划必须按批准的项目内容安排。第四,项目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资金筹集不得留缺口。

3.2资金管理实行“三专”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作为一种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用途,必须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第一,实行“三专”能准确完整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情况,防止地方财政资金虚假配套、专项贷款、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不落实。第二,防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可靠。第三,资金拨付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项目建设实行按合同、按施工进度和实际发生费用付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3财政有偿资金实行委托银行贷款

实行该机制要做到:第一,有偿资金要控制规模,限定投向,尽量选择那些符合优质、高产、高效、适销发展方向的项目,切忌盲目投放。第二,财政提供有偿资金,受托银行根据已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占用费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协助回收。第三,受托银行按规定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在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中列支。

【参考文献】

[1]肖志方,刘欣.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制约因素及其组织变革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6,(01).

上一篇:个人住宅房产评估报告范文 下一篇:建设项目评估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