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3:28:12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2]徐进.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6,(06).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分类号]G250

2002年4月,由我国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推进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等方式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农村文化信息资源不足、文化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八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共享工程实践,在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实践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渐丰富,本文即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文献调研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检索词(题名or关键词or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867篇文献(截至2010年5月),这些文献类型涉及到期刊论文、年鉴记录、报纸报道、会议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每一种文献类型篇数如表1所示:

年鉴记录和报纸报道多是对某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的描述,如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考虑,需要更多地关注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中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探讨,因此笔者对CNKI中上述类型的文献剔除冗余并逐一分析,发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题分布(见图1)。

对共享工程进行综合概括,从理论层面探讨共享工程的现实价值的文献占6%,这是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认识;对工程总体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指导实践,这类文献占研究总数的16%;工程建设涉及到资源建设、应用技术与标准规范、服务内容、知识产权、管理等具体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得研究更为深入与细化,从而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类研究所占比例为25%;在国家启动共享工程项目之后,各地积极开展工程实践,从图1可看出,所占比例最大(35%)的就是对某地共享工程建设或是对地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文章;共享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活力与契机,因此如何在农村开展共享工程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所占比例为6%;纵观我国共享工程的实践,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共享工程多依托图书馆而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主客体关系,图书馆也在共享工程的实践中拓宽了服务路径,此类研究占8%;除了上述研究主题外,也有学者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共享工程与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笔者将其归结为其他研究问题中,比例为4%,这些文献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内容分析

2.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综合概括

八年来,共享工程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学者们也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综合概括,从而为共享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准确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1]指出,共享工程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其以锐意改革的勇气和丰富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不失为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共享工程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传递手段多种多样、反馈机制灵活便捷、信息服务公平及时,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共享工程的实施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献[3]探讨了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建设内容、实施效果与发展目标,并对共享工程的启动背景、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做了阐述,从而使人们对共享工程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共享工程是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次探索,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实践,学者们通过对共享工程进行综合概括,尤其是对共享工程作用与意义的阐述,确定了共享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使人们对共享工程有了整体的认识。

2.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体建设

共享工程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下数字可以说明其实施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截至2009年底,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14个县级支中心、152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5.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全国44%的乡镇和75%的村;资源总量达到90TB(1TB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其中视频资源72345部/集、70434小时;专兼职工作人员68万人;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

对于共享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学者也从基层网点、资源建设、传输方式、培训工作、服务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认识到了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策略。笔者将目前共享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方面:

从资源层面讲,各地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工作发展不平衡,征集力度有待加强,且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从技术层面讲,资源存储分散,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不利于检索和利用,且技术实现尚不成熟;从服务层面讲,基层中心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服务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评估层面讲,对共享工程进行的绩效评估还不完善,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从人才层面讲,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等。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党中央提出的“把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共享工程只有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解决对策与措施,总结如下:

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力度,拓宽资源征集渠道,进一步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步伐;完善技术体系,利用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创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以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建成完备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改善服务,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严格管理,确保工作进度,将共享工程建设纳入社会文化事业的考核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机制。除此之外,也要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等,以确保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通过对共享工程总体建设的探讨,人们了解到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以

突破共享工程建设的瓶颈,这是此项研究的可取之处。作为一项以政府主导的惠民工程,共享工程需要一种顶层设计,以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如果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看作是这种顶层设计的话,那么在工程总体建设过程中,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如何就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需要从理论上对共享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而当前的理论研究正缺少这部分内容。

2.3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具体建设

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服务大众的网络框架、资源框架与服务框架,工程的具体建设也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因此,技术应用、资源建设、服务内容就成为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等问题与此息息相关,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3.1 技术应用 共享工程是一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载体的文化推广工程,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共享工程的方方面面,文献[9]认为共享工程的技术体系由管理控制系统、资源建设体系、资源传输系统、终端应用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数据共享技术、网络存储技术、资源传输技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各种先进技术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朱亚玲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探讨了基于元数据及本体的网格资源描述及组织方法,设计了核心网格本体及应用本体,提出了本体映射策略并构建了语义元数据管理框架,为共享工程提供了基于网格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失为一种新的技术探索。

2.3.2 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王芬林指出文化信息资源范围的界定、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资源共建模式、资源选题策划的切入是资源建设中需要斟酌的几个问题;赵保颖认为项目规划、素材征集、库房管理、素材审验、资源加工、成果验收六个环节构成了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流程;学者们也研究了文献资源、讲座资源、娱乐资源等具体类型的资源建设;资源整合、特色资源建设等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文献[16]指出,“加强资源整合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整合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基层站点、管理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文献[17]指出应“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筑共享工程资源库群”,即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要体现地方特征、展示民族特色。

2.3.3 共享工程的服务内容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服务民众是共享工程的本质要求,对于共享工程的服务问题,学者们探讨了服务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模式等。

文献[18]概述了目前工程已争取到的政策优惠,总结了这些优惠政策在资源建设、传输、服务方面的具体实施;文献[19]、[20]分别探讨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实现方式和休闲娱乐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文献[21]指出“总一分馆式”是基层图书馆承担共享工程后服务网络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共享工程服务内容的探讨,人们对共享工程所提供的服务有所了解,而共享工程也需要根据群众的信息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在工程建设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即标准规范与知识产权。对于标准规范问题,文献[22]指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应用规范需与数字图书馆保持一致,并提出“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基础上构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视频资源建设标准规范选用广电标准并以数字图书馆标准为参照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版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文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中的版权问题、文化信息内容传播中的版权问题、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中的版权问题等,这些知识产权问题都可能成为制约共享工程效益发挥的障碍,因此需要妥善面对、正确处理。目前来看,对于标准规范与知识产权的研究仍有所欠缺,这也是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2.4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实践

我国各地广泛开展共享工程建设,探讨地方实践的文章在研究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涉及我国23个省25个市、县的共享工程建设,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讨对策,展望未来。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各地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总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规范化建设程度提高;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不断丰富;传输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基层工作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地方工程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者结合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如文献[25]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探讨了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献[26]论述了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思辨性的文章来源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地区将本地实际情况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设模式(典型的如“辽宁模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丰富多彩的工程实践,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属于某地特色的建设模式,同时对于某种模式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为其他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当前对各地工程实践进行介绍的文章数目众多,但是总体来看形如散沙,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文章比较鲜见。

2.5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

2006年9月18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和平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共享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共享工程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信息支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许多学者有所论述。文献[28]将共享工程界定为扭转农村文化落后面貌的“德政工程”、缩小地区与城乡差别的文化普及工程、弘扬先进主流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民心工程”、实现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工程。一些学者也就共享工程在农村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服务思想要由“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服务当代农民由“要我文化”转变为“我要文化”,服务战略要由“三下乡”转变为“常下乡”,从而使基于共享工程的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一种常态。

2.6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图书馆成为了实施共享工程的重要依托,共享工程也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提供了路径,因此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形成了共生发展的关系。

文献[30]指出,共享工程的理念与公共图书馆平

等、民主的理念是相同的,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都应该充分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通过服务使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成为可能,并保护这种权利;文献[31]指出要让共享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论述了县级图书馆如何利用共享工程开展服务,共享工程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关系。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与共享工程也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如2008年7月1日,国家图书馆与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以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在基础设施平台搭建、数字资源交换和共享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通过以上合作两者在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并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在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以外,有学者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介绍了美国、英国、印度等与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似的项目,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文献[36]论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两者的协同共建;也有学者以共享工程为例,探讨网络信息环境(市场)的培育等。学者们对共享工程进行多维审视,从而使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也为我国共享工程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3 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通过前文论述可以发现,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研究的趋势所在。

・介绍共享工程这一国家项目及具体建设内容的文章较多,而立足当前文化繁荣与数字环境共同作用的宏观视角,从共享工程运行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规律这一层面上进行的研究偏少,缺乏一种系统化的分析框架。学者们对共享工程进行了总体思考,包括建设架构、流程、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等;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具体问题,包括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知识产权、应用技术及网络设计等也有较多的论述。然而,研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文章较为鲜见,而健全的运行机制正是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薄弱环节,因而运行机制研究应成为这一领域的关注重点。运行机制是保证共享工程正常运行的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或是制度化的方法,是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意味着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上升到本质的说明,也能够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目前研究成果较为多见的是对某地共享工程经验的介绍,缺乏对实践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各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海模式”、“辽宁模式”等已成为各地实践的典范,共享工程的各省级分中心、各基层分中心也在探索着适合本地的特色化共享实践,对某地共享工程经验的介绍为本地共享工程的发展作了总结,也为欠发达地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然而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共享工程实施八年来成绩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了解各地实践的情况下,对全国共享工程进行一次总体的调查研究。“十一五”期间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正是对共享工程的实践进行一次系统梳理与全面盘点的良好契机,也将为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在对用户文化需求的不断分析与互动反馈中,对服务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修正,这就需要在共享工程评估过程中嵌入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型,但目前相关研究忽略了对共享工程服务过程的动态跟踪和考核,对于共享工程绩效评估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只有融入对服务过程和内容的记录和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测评,才能客观反映出共享工程的建设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进行客观审视与理性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众多但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理论层次有待提高。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效工程,随着它的进一步开展,相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将逐渐深入,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将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图书馆建设,2008(2):4-5

[2]刘兹恒,张丽,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图书馆建设,2008(2):10-12,24

[3]孙承鉴,李晓松,数字资源社会共享――文化共享工程概述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4):12 15

[4]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和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暨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0-05-28],

[5]周和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问题及措施数码世界,2007(2):3-5

[6]冼育华,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9(4):45-47,32

[7]冯锦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建设,2008(2):114-117

[8]谢林,认识与实践――用理性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建设,2008(2):29-31

[9]吴晓,孙承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展望,图书馆建设,2008(2):78-81

[10]史同广,蔡菲,许玲,等,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情报杂志,2006(2):20-22

[11]于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两项重要技术的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50-52

[12]徐周亚,镇锡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共享技术探索,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3):7-9

[13]朱亚玲,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8

[14]王芬林,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6-29

[15]赵保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流程及其相关问题图书馆建设,2008(2):61-63,67

【16]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图书与情报,2008(1):12-15

[17]贺定安,以地方特色理念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图书馆建设,2D08(2):57-60

[18]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政策解析及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思考,图书馆,2010(1):94-96

[19]郭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界,2004(3):28-31

[20]袁少如,浅论电子阅览室开展体闲娱乐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3):48-50

[21]李源江,“总一分馆式”是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发展的趋势//万群华,胡银仿,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607-610

[22]赵保颖,数字图书馆应用规范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的实践图书与情报,2008(6):91-94

[23]余跃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5):29-31,38

[24]文化部关于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情况的通报,[2010―05 30],

[25]刘若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49-51,54

[26]吴爱云,鲍成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与思考,贵图学刊,2009(1):7-9

[27]陈彬斌发展工程基层服务点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国文化报,2006-09-19(1)

[28]高永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最佳平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33-35,74

[29]石丽珍,严春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008(2):97-99,105

[30]谭祥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建设,2008(2):13-14,18

[31]张永环,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图书馆建设,2008(2):112-113

[32]向京,县级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发展策略,当代图书馆,2009(3):35-37

[33]吴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理论观察,2008(6):117-118

[34]文化共享服务,[2010-05-031]

[35]刘璇,徐珊,王萱,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图书馆建设,2008(2):19-24

[36]张德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科技,2008

(10):20-21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系统、全面地掌握共享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推进发展,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快共享工程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政府公益性职能,为构建和谐遂宁和实现“四大跨越”服好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擞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2005) 14号)中规定: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西部地区服务网络建设要分级逐步推进,县级支中心建设2007年要建成30%,2008年建成60%,2009年建成90%,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将与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即将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村级基层服务点要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将基本型基层点全部升级为扩展型。

因此,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遂宁“四大跨越”,实现“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任务的必然选择.

1遂宁共享工程基本状况

1.1共享工程硬件建设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四个,即:遂宁市图书馆、篷溪县图书馆、大英县图书馆、射洪县图书馆。2006年3月,市图书馆自筹资金5万余元,采购电脑10余台,创建电子阅览室。2006年10月,大英县图书馆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采购电脑40余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蓬溪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采购电脑43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英、射洪县馆分别接受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一套,正待安装并投入使用。由于经费匾乏,市、县级支中心尚未建设。

1.2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近年来,市图书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培训,并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收集了观音民俗文化、遂宁文化艺术、遂宁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源,其中:书籍2000多册、光碟10余张,建立联合目录进行了续集出版,为共享工程数据库建设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源。

1.3开展网络服务活动

一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上网服务,并向区县、乡镇赠送共享工程读书卡。二是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读者可通过提供的网站,免费上网阅读;组织用户参加《我与数字图书馆》的讨论,撰写理论文章。世界读书日期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共享工程。

2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经济的欠发达状况致使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06年、07年,虽然市、区县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多次申报,但均未争取到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也未纳入市、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争取省级设备补助经费5万元建成的,大英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争取国家补助15万元建成的,蓬溪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自筹资金解决的,其它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共享工程补助重点是扶持区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市级支中心没有扶持项目。因此,共享工程缺乏服务的平台—市、区县支中心建设,服务的载体—电子阅览室也非常落后,呈现出“有点无网”、“有名无实”的状况。

二是市、区县各类网络齐备,但都是独立运行,整合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为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网、为农村党员服务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村通”工程均已具规模,运转正常。文化共享工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定期将国家优秀文化资源传输到网络上去为党政机关、学校、农村、社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服务还没有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更没有投入建设。

三是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无法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优势、特色资源等不能成为公共资源上传到省级分中心和国家管理中心,打不开这个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共享工程是互动的。国家中心定期将全国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到市、区县支中心,并通过电子阅览室或终端进行服务,市、区县支中心也可定期将地方特色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再向全国。如果没有必要的照相、录像、录音和资源处理等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地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谈不上地方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我市共享工程难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匾乏,使用人才的机制、体制严重地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市、区县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2’人,07年考进2名。其中,大学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射洪县图书馆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名,其中,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i人。蓬溪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人,有大专学历s人。大英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3个,在职职工3名,有大专学历1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30多名职工中,只有2名学过计算机或电子商务专业。如果要让共享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现有职员是无法承担的。如果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员,那么,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政府没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是市、区县图书馆根本无法解决的。

3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3.1千方百计增加必要的投入,启动市级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对共享工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行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外开放、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按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如下工作:一是市、区县级财政要将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予以保障。二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加快共享工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发挥共享工程的实际效能。在市、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上,要坚持技术标准,重点突出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市、区县支中心镜像站,完善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要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

3.2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稳定的、适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和基层服务队伍。同时,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为主的全员聘用制度,以“实绩论英雄”,创建客观公正的实绩评估体系,建成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服务优质的员工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科学定岗、以岗定人、以绩定酬、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和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此外,坚持业务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区县、乡镇、村要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工作队伍,使每个基层服务点都有获得上岗资格的操作人员。

3.3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的深入实施。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投入上、机制上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出了几点看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数字化、均等化的公益文化服务。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实施好文化共享工程谈几点看法。

1建立健全文化共事工程的保障机制

1.1制定云南省各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通知相衔接。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化厅制定的《云南省州、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和<云南省县级图书馆工作条例》分别成了各级政府实施图书馆建设的政策依据。因此,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管理办法,将能够敦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

1.2增加共享工程人员编制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和古籍保护工作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各级图书馆的工作量。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却严重不足。目前,云南省欠发达州市图书馆在职人员普遍仅有20人左右,县级图书馆仅有6人左右。以临沧市为例,市图书馆有20人,双江、镇康县2个图书馆仅有4人,无论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还是日常图书馆工作。都显得人手不足、力不从心。为此,建议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尽快联合下发关于增加文化共享工程人员编制的政策文件,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

1.3将各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纳入政府编制机构进行管理

文化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德政工程、创新工程、民心工程。要做好省、州(市)、县、乡(镇)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首先应将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编制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确保编制、人员、经费的落实。

1.4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督导机制

省、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县、乡、村实施共享工程进行检查、督促和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这也是保障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1.5建立健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工作机制

1.5.1理清文化站人员管理体制。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将文化站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脱离了县文化局的管理。但是由于这种改变,导致近几年来文化站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以临沧市为例.全市95%的文化站人员被当地政府安排去做林改、核桃种植、烤烟种植等工作,文化站仅有“一站一人”,图书室则长期关门不开放,致使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所赠送的图书发挥不了作用。为此,要建好农文网培学校,首先必须理顺管理关系,将文化站人员的管理权收归县文化局,确保文化站人员能够专职开展文化服务、图书借阅.尤其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工作。

1.5.2增加人员编制。随着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向村一级普及,每个乡镇必须配备3名人员,才能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图书借阅、教学培训、辅导村级分校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1.5.3建立长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维护费、网络费、电费等日常运行费用。比如由于支付不起网络费,临沧市沧源县9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正常开放的只有2个。因此,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经费纳人当地财政预算的同时,省、州(市)级财政还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1.5.4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乡镇领导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才能做好具体建设工作。

2实施文化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通过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必须重视解决好几个难题:

2.1关于硬件的问题

我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州(市)、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图书馆勉强达到国家三级图书馆的最低要求,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存在“一张桌子、一个工作人员、一间小房子、一千册陈旧藏书”的落后状况。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为此,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切实加强硬件投人,按照国家标准,认真配置好相关设施设备。

2.2人的问题

要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一方面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也正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所必须解决的“软件”问题。

2.3服务的问题

要充分认识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其落脚点和主线就是服务。不能仅仅把文化共享工程当成是建了几间电子阅览室、配了几台电脑,而要从本质上发挥好文化共享工程设施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我国文化发展的成果。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例,分析共享工程建设模式,提出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以政府主导为关键,以资源建设为支撑点,以服务创新为着力点的共享工程基本模式,从而建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并利用现代通信、传播技术,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直接传送到城乡基层群众身边的一项部级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廊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坚持从地方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人手,把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市、县、乡统一联网、资源共享的文化信息资源网。截止目前,廊坊市已经建立了1个市级支中心,10个县级支中心,366个基层站点,在共享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又收集了45万册电子图书、5401)种电子期刊、10个专题数据库、近20部地方戏曲、700余部农业种植、养殖视频资料及地方实时动态新闻、消息等,积累数字资源达10TB,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1整合与提高并重,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廊坊市按照国家中心的标准规范要求,紧紧依托市、县两级图书馆,以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社区)文化站、村文化室、校园网、有线电视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为依托,在原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添置新的机器设备,丰富网络资源,提高服务能力。以此,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建设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搭建起开展文化信息服务的平台,提出实行统一服务、分级管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在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坚持调查研究先行,组成专门调研组,调查了解现状,明确各地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安装场地及内外部环境的具体要求,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召开专业技术人员研讨会,并请专家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国家、省拨设备的基础上,又分别购置了交换机、磁盘阵列柜、不间断电源、投影仪、PC机、卫星接收设备等,以此搭建共享网络,使各站点既能成为信息的接收地,又能成为信息的源。其次是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采取先试建、再推广,先建网、再提高的方法,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先在各县建立起分中心,之后确定一批地方政府重视、财政保障有力、硬件基础较好、技术过硬的乡镇建立基层服务站点(中心),通过首批基层服务站点的实际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辐射和带动其它乡镇,充分展示了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渠道。

1.2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并举,着力提升共享工程的建设水平

共享工程的管理我们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总原则。在硬件管理上,做到“六条规定”,一是共享设备系国有资产,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二是网络设备是专用器材,不得挪作它用,更不准改变使用性质。三是网站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明确专人管理。四是为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防止无关人员修改栏目内容、后台管理的口令密码,只能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掌握。五是网站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把握它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不能把它与网吧混为一谈。六是不准利用网站制做、传播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和游戏,以及党纪国法所禁止的其它内容等。以此,确保网络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方向性。在软件管理上,坚持“三突出”,即突出标准、突出监管、突出宣传。在标准上,先后制定了县级支中心验收标准、基层服务站验收细则等标准,为进一步组织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和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增强了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健康有序发展。在监管上,掌握资源建设的进度和数据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调整,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委托外包、馆外进行资源制作的,更要及时检查数据加工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资源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宣传上,为了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共享工程的认知度,我们始终把对共享工程建设和意义的宣传摆在重要位置,动用各种新闻媒介加强宣传,《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廊坊日报》、《蓝色周末》、地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廊坊市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在网上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近万条相关信息,有力地提高了共享工程建设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1.3外购与自建相补,建设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因此,我们在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坚持贴近百姓、方便群众、服务大众的原则,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新购置、整合了国内书刊文献和大型的专题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报纸数据库、清华同方年鉴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家标准数据库等;其次是自建了一批数据库,如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廊坊文物资源数据库、廊坊旅游资源数据库、廊坊人才数据库、浩然文学数据库等,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文献,增强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服务的针对性。再次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共享工程的覆盖力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传播设施,把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政务信息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活动中心连接起来,以建成覆盖全国的文化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1.4聘用与培训并举,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我们采取聘用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建设之初,我们通过社会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合作方,由他们提供网络搭建、软件研发、网站制做、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合作方必须保证随时能够对共享工程技术给予长期支持,从而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了培训规范标准,实行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对从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图书馆员和基层文化站点管理人员专门进行培训,全市共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00余人次,做到了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维护不断档、服务不缺失,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在对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考证,以及在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解决过程的感受,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2.1文化需求多层次性及传输方式多样性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源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较,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随着物质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需求愈来愈高,这种增长与不足的矛盾,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输带来了质的飞跃,这就为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文化服务的缺失,文化需求的增长,传播技术的变革,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驱动力,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成为顺势而为的英明之举。廊坊市在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得到了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共享工程使他们希望得到丰富文化资源的想法得以实现,使他们可以足不出户或就近就能获得需要的文化资源,空中课堂、基层网校、网上文化交流、各种特色文化版块等形式极大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文化阵地的号召力大大加强。同时,共享工程建设也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特别是针对农村需求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明显的特点,确保终端服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掌握,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组织、更新与检索,能够准确把握群众最希望得到、最愿意利用、最具有实效的资源需求。总之,要使之更具影响力,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构建系列服务体系。

2.2政府主导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推动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这就决定了这项工程的公共服务性。公共服务性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通过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以政府投人兼具社会共建来实现。廊坊市的试点工作,是在国家文化部、省文化主管部门给予一定投人的基础上,采取市、县两级财政按5:5比例分别投人的方式运作,2006年以来的4年间已投人近2001〕万元。从廊坊市的投人模式可以看出,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支撑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引进最终还需要国家中心、省级中心的支持,市级及县级的能力仍然有限。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共享工程建设的主体—图书馆,要把实施共享工程当作实现和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的难得机遇来对待,要积极争取,创造条件,主动建设。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好协调管理职能,并争取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而作为各级政府,其对工程的重视程度将对工程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其纳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纳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才能使共享工程在人力、物力、技术上得到有力保障,促使共享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2.3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保障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资源建设,最终目标是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廊坊市在共享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共享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资源;二是购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数据库等数字文献;三是自建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又可分为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两种,对于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及市域内自建资源属于无偿使用,而购人资源因为涉及版权以及补充更新问题,则要收取使用费。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资源是共享工程的生命力,没有丰富多彩、充足完善、不断更新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了增强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可续性,就要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族的、传统的、满足基层群众迫切需要的优秀文化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其它系统建立的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等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包括图书期刊、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文物鉴赏等多方面内容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内容要通俗易懂,形式要生动多样,并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资源类别、不同设施条件的需要。

2.4拓宽服务方式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凝聚力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服务都是服务基层,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影响力,决定着共享工程能否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精品工程。廊坊市在试点运行中,主要是抓住了两点。首先是信息服务及时。坚持丰富资源、及时更新、贴近群众的原则,使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气象信息、务工招聘信息、农牧产品销售信息、特色文化视频等,保证文化信息的公开、及时获取。其次是开展一些可服务内容。如网上读书会、春节写春联、农业科技征文、网上跟我唱等活动,增强服务的互动性,扩大工程的影响力,我们也深深感到,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拓宽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做法有: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和活动开展服务,如利用“七一”开展纪念党的生日的互动活动,利用暑假组织爱国主义电影展播活动,利用春节开展网上献春联活动,发掘本地文化特色产品开展专项服务等。二是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特别将具本馆特色、本地特色的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专题互动跟踪服务等;三是整合各种资源网,加强区域和特色网络横向链接,提高网络传输面,增强横向协调,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四是不断创新网络服务方式,如利用QQ、论坛、博客建立特色文化群,借鉴行风评议开展网上行业知识咨询平台等等,拓宽服务空间。以此,才能增强共享工程的凝聚力,真正使群众想用、爱用,发挥出共享工程的应有作用。

通过以上4点,我们可以建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一个基本模型:

3结语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部级公益性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人,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曲靖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调查,分析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的建设对策。

为更好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2010年4月18日至21日,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举办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培训班,来自全省15个州市、67个县图书馆的馆长及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后,曲靖市支中心和尚未建立的3个县级支中心,以及30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为了准确掌握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为当前和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曲靖市图书馆通过发放书面调查表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调研了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发展、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

1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概况

1.1文化共享工程曲靖市支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情况 根据《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09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通知》(云文社x201田to号)和《曲靖市文化局转发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09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曲文社〔2010] 12号)等文件要求,曲靖市图书馆及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1.1.1场地。目前已将三楼报告厅重新装修成办公区域,将原办公区域打通后,把一楼的少儿外借和少儿阅览室搬到三楼,原少儿阅览室用于建设电子阅览室;同时,将一楼少儿外借处书库改造为中心机房。

1.1.2场地环境改造(含机房、电子阅览室装修)。一楼电子阅览室和中心机房用地已做到远离电气管道、高压线路、变电所、电波微波发射塔等设施,光线充足。目前正在进行电子阅览室和机房的装修,待装修结束以后即可配置电脑桌椅。

1.1.3防雷系统。由于曲靖城区不属于雷区,且图书馆馆舍建筑较低,目前正在咨询如何进行防雷系统的建设。但机房、电子阅览室里的机柜、ups和计算机电源均能做到接地。

1.1.4供电。按照要求已经将30kva交流电接人到电子阅览室和机房。

1.1.5防火器材。按照要求,电子阅览室和机房配置了相应的干粉灭火器,制作了禁止吸烟的消防警示标志

1.1.6防盗设施。根据实际情况,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安装了防盗门窗,现准备在院内安装监控探头等设备。

1.1.7电话及互联网接人。互联网目前使用的是铁通l 0m光纤,已将光纤接人器移至中心机房。

1.1.8专(兼)职人员配备。已考虑配备2名管理人员,1人为专职,1人为兼职,两人均精通计算机设备应用。

1.2曲靖市6个县级支中心和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情况

曲靖市按照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的要求,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实行市级支中心、县支中心、乡镇农文网培学校三级架构。但是,由于尚不具备相关条件,目前仍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承担资源整合、设备维护指导、人员培训等任务,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级管理。

目前已建成的6个县级支中心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除沾益县以外,各支中心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富源县政府提供了7万元的财政经费用于工程正常运转;宣威市、罗平县分别解决了2万元的运行维护经费,其中罗平县财政将2万元经费列人了每年的财政预算。

已建成的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其中95%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都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80%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每年都有2-3千元的运行维护经费,都利用设备开展了1-3期农民培训。

2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

2.1各地党政部门均高度重视,齐抓共建基层文化阵地

曲靖市文化局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建基层服务点,用好有限的资金,让设备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2基层文化单位增强活力,积极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为群众服务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但各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仍坚持开放,为群众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基本做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开放时间和开馆时间同步。如马龙县图书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举办了图书馆宣传周、电脑知识培训和未成年人专题知识讲座;罗平县图书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寒暑假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推荐百部爱国主义、科普类影片”活动,举办了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陆良县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力度,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对未成年人进人电子阅览室的,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才予登记、办卡上机,且严格规定上机时间,监督他们的阅览内容及范围,城保他们文明、健康上网;陆良县三岔河镇文化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充分挖掘镇、村图书阅览室的潜力,开展“读书、爱书、用书”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2.3利用丈化共享工程况固文化阵地

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纷纷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建立电子阅览室,不仅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如马龙县图书馆2004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基层站点后,积极争取5万余元经费购置了电脑,组建了小型电子阅览室,后来又争取2万余元经费购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现正用于图书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库的建设。与此同时,目前已建成的大部分乡镇农文网培学校通过配置文化共享工程设施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以往缺书少报的文化站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3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3.1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仍不了解文化共享工程,认识有偏差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的领导还未真正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意义。各地普遍反映,目前文化共享工程还基本停留于部门行为,光靠文化部门难以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截止目前,各县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人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也是屈指可数。

3.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云南是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较为滞后,文化投人相对不足。曲靖市有不少县市的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再加上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原先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计生费、土地税、农业税等税费有的停止征收,有的全部上缴财政.造成乡镇一级财力严重不足,没有多余的钱投人文化事业。据各地反映,维护一个农文网培学校的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2万元(包括宽带线路、设备维护更新、水电、办公、活动、交通费),而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直接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宽带线路费没有保障。每个服务点宽带线路费每年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一旦中断不能上网,只得关闭服务点。二是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活动场所,影响服务。此外调研中还发现,一些乡镇文化站由于经费和场所限制,文化站都设在政府院内,一旦要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群众出人就会不方便,导致服务面过窄。即使是县图书馆,本身经费也不足,很难拿出更多的资金投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即便政府解决了设备购置的问题,但每年的宽带运行费和设备维护费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3.3缺少懂管理、懂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

调研中发现,乡镇文化站普遍缺少懂技术,特别是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尽管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一直坚持对基层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人员素质不高,基层人员通过短期学习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这就容易造成出现设备故障以后,由于省级分中心技术人员无法下基层进行“手把手”指导,小故障往往变成大故障的问题。另外,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顾此失彼,刚人门又调走,工作不稳定,也不可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

3.4现有的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严重不足,缺少吸引力

现有的文化共享工程海量资源中真正适应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资源仍然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源覆盖面过广,但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差,一些农业科教片并不适宜在各地推广;同时,曲靖本地群众爱看滇剧和花灯,但现有的戏曲资源多数是京剧、折子戏,当地群众不感兴趣。二是版权制约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资源太少。三是现有的系统还不稳定,视频图像质量不高等。

4对今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熟悉文化共享工程

要自上而下,切实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建议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统一制作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尽快发放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向各地领导和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还可要求各县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的电脑全部将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置为首页。总之,用一切手段使文化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4.2明确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国家已明确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加大投人。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必须加大国家和省级财政的专项投人,并辅之以州市、县、乡镇各级财政的经费补助,明文规定并督促地方各级财政拨付配套资金,切实保证各级支中心、农文网培学校的设备维护更新、宽带线路、活动开展等日常费用。

4.3加强培训,稳定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要以人为本,不断壮大技术力量,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够承担基本的教学和服务。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

4.4因地制宜配里设备,提高建设质童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配置给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基本是相同的器材设备,而实际上,各级支中心今后还存在资源采集和资源加工的任务,迫切需要配置相关的设备。同时,基层服务点要下基层开展服务,而现有的服务器并不方便,所以应该配置笔记本电脑、大容量硬盘以及dvd刻录机。此外,各地购置电脑等设备时,应考虑选择当地有1-3年保修期的品牌,以减轻维护工作;在视频资源制作中,不宜过分考虑电脑播放的流畅性而过度压缩数据,可改为刻录光盘进行播放,以保证投影播出效果。

4.5实施共建共享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论述了其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构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要素,提出了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保障措施。

2006年6月22日至24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议在贵阳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财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广电总局的负责同志也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工程建设在会上讲话,上海、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的省市政府负责同志以及青岛、遵义、宁夏贺兰县的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这次会议,无疑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推向了有益的新阶段,也无疑为各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下面,笔者参考各省代表在交流会上的经验,拟就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关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各级文化部门和单位的重要职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文化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各级文化单位,尤其是基层文化单位,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还有很大欠缺,许多地方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运转困难,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面向农村、面向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是新时期政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的现实、有效的途径。它的实施,对转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激发公共文化单位活力、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用先进文化占领互联网阵地,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1,2是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共享工程”的实施对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以及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1.3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广大欠发达地区的群众面临着“信息贫困”的问题,无法获取和利用丰富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开辟了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以先进的传播方式传输到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手中。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力度,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1.4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的有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填补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将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构成要素的建设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指出,“十一五”期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农村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因此,数字资源建设、网络构建、基层服务点建设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2.1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内容,单凭图书馆一个单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由政府、财政、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分头负责,形成政府重视、财政配合、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图书馆具体负责的格局。它的建设应分为引进、征集、自建和加工整合等部分。引进,应由文化主管部门呼吁、政府牵头、财政拨款,购进大型数据库,由图书馆管理和运用。这一部分要科学规划,不要搞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征集,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图书馆具体负责征集文化系统现有资源及其他优秀资源,形成本地区的特色;加工整合、自建由图书馆负责。例如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文物、戏剧、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灿若星辰。我们应在利用国家及各省市区已开发的文化信息资源成果的同时,发挥本省资源优势,努力将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展示出来,做好、做精,供广大人民群众享用。

2.1.1引进文化信息资源。成立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各地区不要搞重复建设,要实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征集文化系统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例如河南省,它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的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中河南省就有17项,全国古都它有其四。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以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唐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以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子、杜甫、韩愈、岳飞、朱载培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确山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博大精深。以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篙山、南太行、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为代表的山水景观,以沛绣、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朱仙镇木版年画、汤阴剪纸、浚县泥塑、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宝丰民间演艺、淮阳和周口杂技、豫西社火、豫南民间歌舞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另外河南为全国戏曲大省,其代表剧种—豫剧享誉海内外,曲剧、越调等地方剧种,也魅力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河南建立独具特色的数据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加大对这些文化艺术资源的征集、整合力度,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制作成数字化资源,充实、丰富资源总量。

2.1.3发挥图书馆对内容资源的组织优势,加工整合、自建数字资源。应注重加工整合、自建资源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加工整合、自建的内容除应包括资源联合目录、图书报刊、图像、多媒体及网上资源外,还应重点包括作为底层资源的基础信息资源,如来自本地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等的基本条目库资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资源,以便在以后的资源建设中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另外还应建设一批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资源,围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其中应当包括农业技术、科普知识、医药保健、生活百科等内容的数字资源库群。

2.1.4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其他优秀文化艺术资源的使用许可。文化共享工程整合的文化信息资源,不但是文化系统保存和创造的文化艺术产品,而且还应包括其他部门保存和生产的文化信息资源。比如这项工程就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他们专门对此做过研究部署,并对全系统拥有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为共享工程提供广播影视资源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并且将在近期积极协调解决提供有关影视作品并鼓励各地电视台提供特色资源。

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合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出的标准和规范,统一规划,按步实施,并使各级分中心和各基层网络中心的建设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进行。

2.2网络构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性文化工程,实质上是对全社会文化资源的集中整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推动,需要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加以保障。所以,“共享工程”应和财政、组织、教育、广电、电信等多部门联合,确立多方协作、多形式传播、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思路,另外,我们应借鉴已有的先进模式,如青岛市的“五连线”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的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青岛市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优势,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在全市形成了“五连线”的格局,即共享工程与公益文化单位(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场所(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对接;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对接;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共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共享工程与全市政务网对接。我们应借鉴青岛市“五连线”模式,不搞重复建设,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应用成熟、适用的网络技术,形成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的“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格局。

2.2.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对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利用它们现有的网络优势和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及专业技术人员优势,为实施“共享工程”打好基础。另外,“共享工程”的建设也要与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在“共享工程”中积极加强本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要抓住这个有力时机,把“共享工程”的实施纳人到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去,在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统筹考虑,实现双方的共底,促进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2.2.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对接。这几年,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迅速,为文化共享工程改进传输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的对接在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密切关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积极与数字电视试点地区相结合,在数字电视试点地区开设文化共享工程专用频道,利用数字电视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人千家万户。到时,通过电视遥控器就可以直接观看共享工程的内容,共享工程还将在数字电视系统中设置专栏,为千家万户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的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2.2.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对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共享工程”都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其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两项公益性工程。二者在服务对象、目标、途径以及设施设备和资源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为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共享工程”的实施进度,文化主管部门应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协调,两家统一下发文件,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共享工程”进行一体化整合,实行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共享工程”负责文化娱乐课件的制作以丰富远程教育内容,在提高远程教育对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提供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文化信息服务;而远程教育则利用现有的硬件基础,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平台。

2.2.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目前,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进人第四年,各方面的运作已相对成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如果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运用它成熟的技术和现有的网络,同时为它提供优秀的文化资源,将会为农村学校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方便。

2.2.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对接。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可以把共享工程资源与文化广场户外大型电子屏幕连接,使社区居民可以在休闲健身的同时,通过大屏幕接受共享工程的资源,扩大共享工程的接受范围,这样既丰富了广场文化的内容,同时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3服务点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另一项重点任务是加强服务点的建设。服务点由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几部分组成,其中基层服务点尤其是农村基层服务点的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发展的重点。基层服务点主要包括街道、乡镇一级基层中心和社区、村一级基层服务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指出:“‘十一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要以农村为重点,积极发展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到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中心、50%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点。”根据这个指示精神,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建设基层服务点,尽快建立覆盖当地的基层服务网络。

2.3.1服务点的结构。服务点的结构可以分为辐射式结构,即国家中心分管省级中心,一个省级中心分管若干个基层中心,基层中心再分管许多基层服务站。

2.3.2服务点的职责。国家中心: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汇总资源和提供资源服务两方面的工作。各地加工后的数字资源提交给国家中心,由国家中心把所有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并装人中心服务器,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省级中心:省级中心设在省图书馆,负责全省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服务和全省网络运行的维护,指导基层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的建设,培训基层工作人员。省级中心向国家中心提交资源请求,接受国家中心发送的所需资源,通过互联网和卫星传输提供对用户的网络服务以及下属各基层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的数据更新服务;同时按照统一加工标准制作的特色资源的目录和内容按要求提交给各级中心,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基层分中心:基层分中心设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和乡文化站。基层分中心负责本区域范围内文化信息资源及基层服务站的监督与服务。基层分中心的数字资源放在本地服务器上,用户直接访问本地服务器。基层分中心应该具备双向网络通讯能力。通过卫星传输网,基层分中心根据省级中心的数字联合目录,提交选择同步的数字资源请求,通过卫星接收设备接收数据,下载后的数据通过导人系统同步到本地中心。基层服务站:基层服务站设在乡文化站或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基层服务站没有大量的数字资源,但应具有单向卫星和上网能力,通过卫星下载和上网进行数据交换,或者通过数据光盘,把数字资源导人本地服务器中。

2.3.3服务点的建设。由文化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文化部门负责制定网点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并提供技术和人员保障。要特别重视和发挥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的作用,依托这些馆(站)的现有基础,发挥现有馆(站)人员、技术、场地等优势,大力推进基层网点建设。积极依托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层站点,开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共享基层文化设施资源。此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层网点建设。

2.3.4服务点的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要通过互联网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充实的优秀文化资源;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采用镜像方式传输资源。在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地区,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具备卫星接收条件的基层点要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资源;在边远地区,要采用光盘复制的方式传输资源。要使基层服务网点成为具有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功能的文化中心。只需一台手提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张投影屏幕,图书馆的资料就可以随时移动。共享工程就是要通过先进的设备,把“移动图书馆”带到农村,带进农民群众的生活。

3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3.1加强领导

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有关事项;把共享工程纳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到信息化建设的总盘子中去,使工程建设有充分的资金、人力保障和政策支持;制定文化共享工程发展规划,把工程建设作为文化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责任目标管理中。

3.2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席会。联席会成员由文化、教育、财政、发改委、农业、广电、科技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席会主要协调解决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3.3加大财政投人力度,保证共享工程顺利实施

共享工程的实施,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获得了传统文化传播手段难以达到的社会效益,深受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央关于把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还无法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我们要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加大财政投人力度,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加决人员培训,尽快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队伍

要加快对业务骨干的培训和先进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在各服务点尽快建立一支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和能从事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和开发的人才队伍,并形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提高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

3.5加人精神文明创建中

即把文化共享工程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纳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中,与各项创建活动一起部署,共同推进。

4结束语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回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温州市支中心发展的历程,提出了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建议,以解决共享工程发展中的困扰,使共享工程网点为我所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文化部与财政部于2002年共同启动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并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十一五”规划,将共享工程列为七项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其后又把共享工程提升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200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共享工程间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温州市支中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共享工程上马的当年就同步展开了建设工作。

一、共享工程发展历程

共享工程实施六年来,实现了推广运行方式逐渐多样化、后台维护日趋便捷化、资源建设丰富化与特色化、网点建设快速化与规模化。

(一)推广运行方式的演变

在起步阶段,共享工程实施走的是“处处服务器架设,时时光/硬盘拷贝”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完全依靠中心自己的力量拓展基层点。此外旧常维护也基本依赖支中心,数据拷贝加本地服务器的模式本身导致日常工作量相对较大。2004年,vpn技术的引进,虚拟专用网络的建成,使得共享工程网络维护更加简单,资源更新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即可,提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意义、提高了基层中心对共享工程中信息资源的可用性。2007年,共享工程南方镜像站点的建立,使得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的资源获得性、可用性进一步提升。随着网络传输、卫星传输、光盘、移动硬盘等方式的引人和综合应用,网络传输体系不再单一,更加高效便捷,不管有无网络都有共享工程,有网络的地方更加快速便捷。

(二)资源建设日趋丰富化、地方化,建成一个多层次资源建设体系

在共享工程实施中,国家及省、市、县各级中心先后加人了资源建设的行列。国家一级的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内容包罗万象,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式的资源中心,面向全国,并开办了农村版、社区版、企业版、少儿版,兼顾了普适性和特色性。实际上是共享工程初期唯一的专供资源。一些人往往把共享工程等同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这是由于初期资源提供的缺乏而导致的狭隘的理解。浙江省分中心随后也开发了自己的共享工程平台,建立了面向全省的特色数据库体系—浙江记忆(包含浙江家谱总目总要、风景浙江、越剧数据库、浙江名山古寺图录等)。2007年以来又加大了投人,向全省提供以账号登陆方式使用的商业数据库。2005年底,温州市支中心也利用搬迁新馆的契机开发建成了数字资源平台,除了外购部分商业数据库外,自己也开发出了温州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温州人著作数据库、温州地方文献目录、南戏专题网站、温州鼓词视频数据库等地域性较强的特色数据库。温州市各县也开始通过与省、市中心合作,积极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申报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于是,瑞安藤牌舞、泰顺廊桥等都分别进人了项目申报审批阶段。

(三)网点设施共享共建,实现规模化、全覆盖

2006年6月,浙江省被文化部列为共享工程试点省。《关于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下发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合作。这一举措,使共享工程建设体系摆脱了人员、资金等的限制。于是,场地有了,遍布乡村社区的远程教育点及设施也有了,还有了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通过共享共建,对软硬件资源实现了互惠互利,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大共享,超体系,宣传了自己,壮大了自身,实际效果明显,共享工程延伸到了温州市所有城乡地区。

共享工程实施六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2007年12月底,温州市在网点建设方面,共建有共享工程基层示范点131个。其中,县(市、区)级分中心11个,乡镇级基层示范点48个,村庄、社区基层示范点72个。从2006年开始,与组织部门共享共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暨共享工程项目,目前已建成5 989个教育点,共享工程基本覆盖了温州地区所有的行政村。在资源建设方面,除了可以同步接收国家中心和省分中心的资源以外,还依托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建成了一个拥有 8000多种电子期刊、40多万册电子图书、7 000多部视频讲座和特色数据资源的本地数字资源库,总容量达到了。

二、对共享工程的几点思考

经过六年的发展,共享工程点铺开了,文化信息资源也逐步丰富了。但是,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偏差和误区,管理上还存有不少盲点,远远没有达到深人人心的地步。其他与共享工程并列的七项文化重点工程项目,如村村通广播电视、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等都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茶,且反响强烈。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共享工程的社会认知度,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益。

(一)应明确公共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的角色地位

公共图书馆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主体,往往就是地区共享工程中心。事实上,共享工程已经成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但是,很多人,包括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和实施共享工程维护的人员都对此认识不清,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都打了折扣。其实,一方面共享工程挂靠在公共图书馆,直接利用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共享工程投人的资金设备也能为公共图书馆所用,可以说是预算外的一笔投人,也是一种共享共建,共享工程其实就是构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两者水融,最终提供的都是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介人,理清理顺关系,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并给予一定的权利,投人人员和资金,在服务点的评定、复查方面让公共图书馆更多地介人,以确保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掌握服务点的信息并把握发展方向。

(二)保持方向,坚守文化服务阵地角色

公益性为主、社会效益第一,是共享工程始终强调并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然而,在共享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恰恰在这方面容易出现错误。在笔者撰写这篇论文的同时,就有共享工程服务点被媒体曝光。主要是某些共享工程服务点,在对未成年人及服务内容的管理等方面严重缺失,导致服务点与经营性网吧混淆。更为恶劣的是,共享工程的牌子反而成为一些经营性网吧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对共享工程认知度的缺失。否则,居心不良者就不可能挂共享工程之名,行网吧之实了。共享工程一直以来最让人批评的地方在于,或是规模小,缺场地、缺设备,无法提供服务;或是规模大了,性质变了,等同于网吧。如何加强对共享工程服务点的监管和服务点自律,维护好共享工程的公益性,必须进行更多地思考与付出更多地行动。有一点应特别注意,那就是:电子阅览室作为共享工程的主要部门,但不是唯一载体。四川省广元市图书馆在帐篷内几十平方米的空地上,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视频资源、计算机和投影仪等简单设备为各个安置点灾民放映电影,深受民众欢迎。他们通过最简单、最基本的服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最显著作用。提供服务过程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良好的形象塑造也能带动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内容丰富而有特色的服务

共享工程之所以成为共享工程,其根本在于它所提供的服务。上到国家中心、下至基层服务点,都应该是资源建设和提供的主体,都应该各尽所能、力所能及地建设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要根据需求和资金情况,可以直接外购人一部分成熟的、利用率高的商业性数据库,如万方、维普、cnki、龙源、读秀等,同时结合地方特色,自建部分数字资源,如温州市鼓词视频点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点播率很高。同时,在开放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 (四)扩大、夯实共享工程建设体系

共享工程要发展,通过建设示范点可以达到良好的示范和宣传作用。通过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合作,已使共享工程网点布局趋于全区域化。其他可以合作的空间依然广阔,如与教育系统、广电系统的合作仍有待开拓,与它们合作必然会促进共享工程的极大发展。这是共享工程发展壮大自身的内在要求,其实也是节约型社会、合作型社会的必然需求。

三、结束语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廉江支中心 网络构建 不足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于迅速扭转廉江市,特别是我市部分贫困偏远山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显著的作用。近年来,根据廉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部署下,我支中心在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构建方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作为广东西部欠发达城市——廉江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现将在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同行们交流、探讨。

1.建设条件

1.1文化信息共享资源来源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东省分中心,与广东省数字文化网共同合作,已经建立了拥有3000多G海量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这批文化信息包括电子图书、影视节目、学术论文、学术讲座、戏剧曲艺节目等种类齐全的数字化精品作品,是我市支中心网络建立的重要资源来源。

(2)“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 网站。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对广东省公共、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共投入了12亿元,先后在各图书馆,建立了32个大型数字图书馆,采购和引进了中外全文数据库389个。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绝大部分资源只能在本馆局域网和校园网内使用,造成了国家财产的巨大浪费。在广东省文化厅、财政厅等部门的共同合作下,广东省公共、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强强联合,终于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

“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 网站,拥有180万种图书,3000万篇期刊论文,100万篇学位论文,是我乡镇支中心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资源来源。

1.2乡镇支中心的硬、软设备方面的技术准备

(1)每乡镇支中心,须购置10至30台以上电子计算机,其中一台须安装有3000G以上硬盘,作为储存数据资料的服务器之用。

(2)安装可联接互联网的上网设备。

(3)设置一名专职或兼职的电脑管理人员(可聘请社会上时薪的电脑网管)。管理员须熟悉计算机局域网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略懂图书馆专业知识。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廉江支中心的网络构建工作初步流程构想

2.1廉江支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局域网建立

按照我馆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省分中心提供的各种数字资源,在我馆内四十多台电脑建立一个共享资源局域网。读者可以在线观看各种视频节目,阅读海量的电子书籍。也可以依托丰富的数字文献,为群众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培训课程等文化服务活动,满足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学习上的需求。

2.2廉江市乡镇支中心的建立

可以根据各乡镇的经济情况,各乡镇支中心在硬、软件设备方面的准备情况,先后在部分条件成熟的乡镇支中心试点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局域网络,边做边摸索经验,依托丰富的数字文献,逐步尝试性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全面推进我市的资源共享工程的文化网络阵地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3.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服务项目,也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业务工作。没有经验可借鉴,而且需要庞大的经费支持。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边做边摸索,为广大廉江市民提供价廉质优,便捷方便的文化资源服务,为建立“数字廉江”文化活动添砖加瓦。

3.1建立和完善共享工程的管理机制

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特别是建立乡镇级共享资源服务站点的过程中,某些乡镇由于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相关的工作机制并没有迅速地建立起来,建站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而已建立的居委会文化活动室、镇文化站、村级服务站点等也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乡镇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并没有相应地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模式。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财政投入、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管理机制。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对现有的服务站点的管理机制进行补充与完善,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绩效的评估体系也要完整的建立起来,各项业务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对乡镇级共享资源服务站点的服务人员的工作业绩,建立有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

3.2健全各乡镇的基层服务网络站点

在乡镇级服务站点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级乡镇政府的经济状况不同,而某些乡镇的的财政又比较困难,导致其所建立起来的服务站点难以达到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工程网络建设不完善,导致县级支中心、乡镇街道、村级、社会等基层服务点的服务与指导作用很难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完善服务网络体系,建立起多级服务网络,从城镇到农村逐级实现网络全覆盖,对各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点的平台建设进行完善,保证资源的及时更新。

3.3丰富共享工程的资源总量

在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过程中,资源总量不足,也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存的文化信息资源,内容老旧,内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对广大群众的需求了解不到位,缺少能够吸引广大市民的资源信息,都制约着我们工作顺利发展的拌脚石。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部分乡镇服务站点知识照搬套用,没有形成具有自己当地特色的服务项目,与该地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没有针对性,吸引力不强,造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统筹各方面的资源信息内容,全方位地进行规划布局,注重共建共享,根据当地的文化信息的特色,有条件的乡镇服务站点,可自行建立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各级信息中心,共享共建,丰富我们的资源库存。

各级服务平台,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各种文化阶层的用户的使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特色服务。在建立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信息资源站点的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保护好进入我站点进行浏览信息,查找资料的青少年读者的身心发展的健康,在浏览我们自有的信息资源外,青少年还能在我们服务站点浏览到其它互联网的各种资源信息,各级服务平台应统筹设置绿色防火墙,保证优秀的数字资源的在各年龄阶层的读者中共享。各乡镇服务站点,可根据自身的工业,农业方面的特点,结合当地特色,建立多方面内容的技术资源平台,建立例如农业科技、工业信息、工业技术、中老年人养生、青少年活动等专题资料库,优选一部分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化信息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更好地广大市民服务。

3.4多方面努力弥补项目的经费不足

对于粤西欠发达地区---廉江来说:经费不足,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财政困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配套资金拨款不足,是制约着廉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一个拦路虎。尽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县级支中心硬件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但乡镇一级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点的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还需要当地政府的财政上支持,经费不足,导致乡镇级的服务站点的建立工作发展迟缓,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惠民服务也很难落实。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当大力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上支持,另一方面,也应该另辟新径,注重争取各阶层社会人士对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进行支持和关注,鼓励其对文化事业的捐助。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植入市场元素,为各行企业建立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共享共建,各种特色的资源数据库,大胆的进行创新,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一方面更好地为各阶层的工商界的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弥补自身经费不足的缺陷。

3.5建立技术实力雄厚的服务队伍

我国图书馆管理由于长时间从事就一些低层次的文本图书的基本借阅服务,对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才的储备不足,当踏入新时期,以电子数据信息为主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期,就体现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的缺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项目,图书馆本身的工作人员少,能掌握复杂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乡镇级服务站点的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差,严重制约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因此,在文化共享工程网络硬件建设中,我们应加大对服务人员的技术培养,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吸收一些在计算机方面具有特长的人员,加入到共享工程工作中来,逐步完善我从业人员的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从技术合作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灵活地联合电信或其它信息中心等方面的相关单位,共建共享,共同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资源,达致双赢。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建立无线路由局域网,与3G手机,掌上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开展多种模式的服务项目,使广大读者更便捷地使用我们现有的海量文化信息资源。

搭建一个资源共度的平台,并不困难,只要我们购置一些电脑,收集一些资源,就可做到!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海量的信息,用何种方式?更好地引导广大廉江市民熟练、便捷地使用这批文化信息共享资源,才是我们将来工作中所要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乐群.略论“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可持续发展[N].科技创新导报,2011(3).

[2]许新龙.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科技,2009(11).

[3]刘阳.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年回顾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4).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走入现代化管理模式,由最初的人工管理模式转换为现代化管理。本文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过程作为切入点,展开简单的探讨。

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控制,水情、工情调度指令和启闭调节各类工程建筑物。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最多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

三、系统建设一般模式

(一)前端设备

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三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1套日本松下公司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日本computar公司h16z7516ams型16倍两可变镜头和美国ad公司ad1240型或利凌公司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国道桥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处院内的前端设备则可覆盖项目业主和立交地涵、国道桥两个监理部的办公区等范围,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二)集中控制设备

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枢纽视频监控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9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各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三)显示记录设备

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5个前端监控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会议室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各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其他分控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而设置不同权限。

四、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而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跟随社会的进展,及时的展开现代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利,翟伟奇.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2]吕雪林.对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问题的探索[j].民营科技,2011,(03).

上一篇:资金投资论文范文 下一篇:土建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