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2:09:07

共享工程论文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系统、全面地掌握共享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推进发展,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快共享工程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政府公益性职能,为构建和谐遂宁和实现“四大跨越”服好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擞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2005)14号)中规定: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西部地区服务网络建设要分级逐步推进,县级支中心建设2007年要建成30%,2008年建成60%,2009年建成90%,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将与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即将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村级基层服务点要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将基本型基层点全部升级为扩展型。

因此,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遂宁“四大跨越”,实现“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任务的必然选择.

1遂宁共享工程基本状况

1.1共享工程硬件建设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四个,即:遂宁市图书馆、篷溪县图书馆、大英县图书馆、射洪县图书馆。2006年3月,市图书馆自筹资金5万余元,采购电脑10余台,创建电子阅览室。2006年10月,大英县图书馆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采购电脑40余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蓬溪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采购电脑43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英、射洪县馆分别接受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一套,正待安装并投入使用。由于经费匾乏,市、县级支中心尚未建设。

1.2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近年来,市图书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培训,并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收集了观音民俗文化、遂宁文化艺术、遂宁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源,其中:书籍2000多册、光碟10余张,建立联合目录进行了续集出版,为共享工程数据库建设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源。

1.3开展网络服务活动

一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上网服务,并向区县、乡镇赠送共享工程读书卡。二是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读者可通过提供的网站,免费上网阅读;组织用户参加《我与数字图书馆》的讨论,撰写理论文章。世界读书日期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共享工程。

2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经济的欠发达状况致使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06年、07年,虽然市、区县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多次申报,但均未争取到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也未纳入市、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争取省级设备补助经费5万元建成的,大英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争取国家补助15万元建成的,蓬溪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自筹资金解决的,其它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共享工程补助重点是扶持区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市级支中心没有扶持项目。因此,共享工程缺乏服务的平台—市、区县支中心建设,服务的载体—电子阅览室也非常落后,呈现出“有点无网”、“有名无实”的状况。

二是市、区县各类网络齐备,但都是独立运行,整合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为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网、为农村党员服务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村通”工程均已具规模,运转正常。文化共享工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定期将国家优秀文化资源传输到网络上去为党政机关、学校、农村、社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服务还没有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更没有投入建设。

三是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无法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优势、特色资源等不能成为公共资源上传到省级分中心和国家管理中心,打不开这个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共享工程是互动的。国家中心定期将全国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到市、区县支中心,并通过电子阅览室或终端进行服务,市、区县支中心也可定期将地方特色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再向全国。如果没有必要的照相、录像、录音和资源处理等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地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谈不上地方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我市共享工程难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匾乏,使用人才的机制、体制严重地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市、区县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2’人,07年考进2名。其中,大学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射洪县图书馆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名,其中,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I人。蓬溪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人,有大专学历S人。大英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3个,在职职工3名,有大专学历1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30多名职工中,只有2名学过计算机或电子商务专业。如果要让共享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现有职员是无法承担的。如果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员,那么,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政府没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是市、区县图书馆根本无法解决的。

3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3.1千方百计增加必要的投入,启动市级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对共享工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行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外开放、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按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如下工作:一是市、区县级财政要将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予以保障。二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加快共享工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发挥共享工程的实际效能。在市、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上,要坚持技术标准,重点突出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市、区县支中心镜像站,完善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要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

3.2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稳定的、适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和基层服务队伍。同时,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为主的全员聘用制度,以“实绩论英雄”,创建客观公正的实绩评估体系,建成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服务优质的员工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科学定岗、以岗定人、以绩定酬、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和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此外,坚持业务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区县、乡镇、村要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工作队伍,使每个基层服务点都有获得上岗资格的操作人员。

3.3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2]徐进.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6,(06).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2]徐进.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6,(06).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李磊,(1979.5-),河南禹州人,研究方向:网络数据通信、SIP协议及应用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摘要:本论文依据共享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类型以及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表现特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对紧急区域内部的意义、对企业的意义和对消费者的意义,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资源;区域物流;资源共享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不同,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就使得区域间的信息需求程度、信息分布程度和信息化建设程度都存在很很大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区域信息的共享整合才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满足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建立良好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势在必行。

一、关于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概述

物流的本质其实就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组成构架,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满足供应链的完成程度,如果供应链上缺少物流环节,将对我国的物流产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所研讨的可共享区域物流的信息资源其主要指的是区域间物流运作的过程相关联的、能反映出区域间物流的各种变化内容的文件、数据、图像、资料以及知识,其中囊括了市场的变化情况、交通道路通畅与否情况、库存策略的情况、库存的状态信息、当前市场的预测情况以及供求关系等信息。

二、基于Internet视角区域间物流资源信息的特征性分析

(1)信息数量多,分布在整个区域内

在某一特定的经济范围之内,经济的活动频率异常的活跃,内部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联的,这就使得配送信息、流通过程中的加工信息、包装信息、分拣信息、运输信息以及库存等物流信息被大量的生产出来,并且这些信息分布在区域内的客户、中间商、运输过程中的路线、物流管理中心、仓库管理单位以及生产厂家等各种不同环节,为了让区域间物流的信息能够适应厂家的社会性和开放性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对上述这些信息进行妥善合理的管理。

(2)时效性、实时性以及动态性强

由于在特定的经济领域内,经济的活动频率发生的很频繁,市场的环境经常处于变化中,区域间的物流信息与物流资源发生改变的时间也许就只有一瞬间,因此,物流的信息在区域间的信息流动过程中衰减幅度也是相当之大的,为了能够保证区域之间企业的快捷性与运行高效等要求,所以,区域间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要保证在物流信息散布、流动与收集过程中的准确性、实时性。

(3)物流传播的信息分布广,信息传播的种类多

区域间的物流信息传播不单包括了企业内的各种作业施工信息、决策信息以及管理信息,而且还包括了企业之间相互互相联系的信息以及区域间与物理的活动相关联的法律规范、条例以及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就对区域间物流系统的信息研究、筛选以及分类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更好的为区域间经济往来服务的目的。

三、Internet环境下共享区域间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的有效途径

(1)政府指导,物流协会协调

在市场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尤其是在流通领域内,企业将会面临的复杂情况更加的明显,市场竞争力也更大,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互通机构来保障企业的利益,但是很多的工作仅仅靠一个企业是难为完成的,即使可以做到相对的成本也会付出很多,只有将物流管理协会监管制度落实,才可以保证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协调运行,规范物流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行为准则,才能够促使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运行。

(2)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今的物流行业,以提高运作的效率和降低运作成本为目标,得到了飞速发展。物流行业分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理,其本质的区别是现代物流应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Internet技术处理物流产生的业务,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共享,缩短了处理问题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现今有非常多的所谓的现代物流单位,实际还是传统物流的改版,换汤不换药,只是靠这几台计算机和几台车就谎称其是现代物流,但是这样的企业运营的效率并没有达到现代物流的要求。物流的运作过程就是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信息资源贯穿了物流的整个运营体系中,因此,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只有真正的实现物流企业的资源信息化管理,才能够有效的将物流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区域间物流的柔性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有效提高区域间物流运营的效率,使物流服务能够更好的服务与区域经济,从而达到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也在快速稳定的发展,崛起了很多的现代化区域物流企业。区域间经济的大发展与大协作也必定会带来更大的流通市场和经济效益,同时大流通也更加需要有现代物流资源共享模式的支持,所以基于Internet视角的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物流发展的指向标,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起来。但是,区域间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的共享与整合是系统而繁杂的工程,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整体规划的方案,有步骤,有秩序的逐步完成,切不可一蹴而就,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间的物流系统真真正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荣朝和.企业的中间层理论以及中间层组织在运输市场中的作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涂平区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3]韩瑞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经济效率分析[期刊论文]-图书馆论坛2009(01).

[4]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期刊论文]-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03).

[5]郑赤建"泛珠三角"旅游人力资源区域共享战略研究[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6]彭绍雄论粤东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期刊论文]-图书馆论坛2003(04).

[7]陈茂洋莎车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带来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8).

[8]余以胜.姚军博弈视角下的区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配置探析[期刊论文]-情报资料工作2011(6).

[9]任风英台湾图书馆联盟的运作对大陆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借鉴与启示2005(07).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 资源共享; 区域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41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69- 03

我国学者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比较具体,涉及管理、技术、法制、文献处理等多个领域,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很好,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所得出的相关结论,所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解决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确实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分析。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主题分析

1.1 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定位、目标、运营理念、发展战略、实施策略、借鉴的经验等方面来进行的研究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编著的《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一书,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成果,从技术角度讲解电子政务及其实现的专著。本书详细地阐述了电子政务工程的先进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和前瞻技术,其中“电子政务”的定义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2007年,刘寅斌在其论文《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体系的研究》中从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项目运维等方面,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管理体系加以分析和研究[1]。2007年,徐春艳《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对比研究》对比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家政府网站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作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借鉴经验[2]。

1.2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

2007年,宁连举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博弈分析》中依托博弈论重点剖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政府机构内部(Intra G-G)、有上下级关系的政府机构之间(Extra G-G)、平级政府机构之间(Extra G-G)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在“无形手”的控制下Intra G-G、Extra G-G(有上下级关系或平级)之间信息资源的流动的有效性,以及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Intra G-G、Extra G-G(平级或有上下级关系)之间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一个基础、两大保障、三项举措”3个层次系统性改进方案[3]。2007年,罗卫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中结合我国目前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初期实践,按平台项目建设的战略架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流程构建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4]。2010年,陈昊炜在其论文《省级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构建省级电子政务专网网络结构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模型,重点研究省级政务专网两大平台建设和安全技术[5]。

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研究主题分析

2.1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保障、解决方案角度来分析

2005年,钟瑛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瓶颈及其化解》中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包含了信息、信息流动、相关的权力和利益等3个要素。分析三要素之间的价值平衡关系,对共享机制运行瓶颈进行深层的解读[6]。2006年,周伟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研究》中通过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公众之间的分布分析,提出使信息资源布局应更加合理,才能提高用户信息满足度,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效用最大[7]。2010年,赵凯微《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表现出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共享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的观点[8]。

2.2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和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

2008年,董海欣在其论文《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深入分析研究了政府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共享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区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和解决方案[9]。2008年,赵劲松在其论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从经济学和机制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信息资源共享的规律,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出多项建议[10]。2009年,张珊在其论文《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中对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政务模式、业务模式,对网站功能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移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为补充的观点[11]。

2.3 从信息资源共享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2008年,熊先兰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中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进行探讨,分析其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以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率[12]。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每年都会在《网络与信息》杂志上发表《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报告。分析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从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这两个视角来进行研究。用普遍联系和全面性方法论,将电子政务发展与整个社会系统相关联,预测电子政务演化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

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区域性发展趋势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由所办负责科技学术论文、著作的收集、管理、归档工作,主要是通过每年举办1~2次国内空间环境工程等专业学术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科技论文年均两百篇左右;每年本所参加国际声和振动、空间环境材料、空间碎片等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十项;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年均20余篇,均围绕该领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和发展。由于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多,为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所的整体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同时由于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导致对空间环境及相关科技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科技论文齐全归档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工作方面,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

1.档案管理不到位。虽然目前对科技论文的归档范围已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疏于严格管理。使科技论文归档的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档案人员不能主动收集科技论文,致使部分科技论文作者将论文存在自己手中。

2.审查不严格。航天科技有严格的保密审查和技术审查规定,但有部分作者为了图方便和省事,未经审查就直接将科技论文投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造成科技论文归档不受控。

3.档案意识不强。部分科技人员不能自觉地将所发表的论文主动归档,特别是被EI、SCI等国际主要检查收集的优秀论文,甚至将论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未能意识到科技论文是航天科技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技术支持。

解决科技论文归档与利用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在各项紧张繁忙的科研型号任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对档案工作的不够重视,导致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和利用价值被忽视。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一是在所网页“学术交流”专栏,增设“论文归档”栏目,大力宣传科技论文归档的要求及其重要性;二是利用每年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活动,在征文通知中明确提出论文归档的要求;三是采用职务晋升方式,将是否归档作为一项硬指标,作为晋升的加减分项,把归档工作纳入科技人员的职责范围;四是通过各种载体的有效宣传,树立科技论文归档意识,将档案意识融入到相关的工作中,将科技论文归档工作纳入所的档案工作计划中。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享科研成果。我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条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者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任何个人或团队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都是属于国家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能据为已有,要做到学术科研成果资源共享。

3.健全完善规章,做到有法可依。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技人员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进行管控、不留死角,使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保证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4.严格审查手续,保证受控。为了彻底堵塞未经审查就发表科技论文的漏洞,确保发表的科技论文归档。应在严格执行所有关保密管理办法及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所办负责学术交流的管理工作和科技论文的归档工作,做好一出一归的闭环管理。

首先,要逐级审查待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通过《国内会议及刊物的审批表》进行审查管控,采用处室、专家两级审查制度,经单位保密部门审核后出具《保密审查证明》后,方可对外提供和发表。从根本上杜绝了未经审查就的问题。

其次,所办将全部发表的论文及论文审查表均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存档,分类整理立卷,并编制检索目录供大家查询利用。

5.实行奖励政策,鼓励。本所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科技奖励制度,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术交流水平,数量逐年上升,论文归档数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工作,2011年对论文奖励制度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规定被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lsevier EI)、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收录的论文及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与物质奖励,对于及时归档的论文作者,于每年年终特别发放现金奖励。调动了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推动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收效显著。

6.与晋升考核挂钩,刺激归档热情。为了促进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保护知识产权,要求申报者和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主管部门分别递交清单,将主管部门提供的发表清单作为依据,每年参照论文归档情况进行评比。评比数据与员工的职称评定、晋升考核挂钩。将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此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论文作者主动归档的积极性,由被动归档变为主动归档,更加有利地确保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科技论文归档的齐全完整。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科技成果共享

自从2004年开始,在网页主页面上建立了“学术工作”专栏,下设学术动态、学术论文、学术成果3个栏目。该专栏自建立起,通过较高的点击率,充分说明大家对学术成果检索利用的关注程度。利用信息化管理网页平台,达到了宣传和交流空间环境工程领域里技术和成果的目的,也促进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环境工程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一些新的环境试验控制技术手段、新的环境适应性技术研究也在陆续开展,包括:可靠性验证、材料分析与应用、虚拟试验技术的研究、月壤力学试验及仿真技术的研究等。正像宇宙的探索是无限的,空间环境工程的研究也一样没有尽头,它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科技人员对空间环境工程的不断深入探索与研究、对各种科技信息的查询利用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科技信息资源,在建立科技论文数据库的基础上,需要将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及时全文录入、实时更新,不断完善科技学术论文档案库,便于更好地研究空间环境工程技术。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准确地采集科技信息,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也便于大家监督检查,使工作更加快捷高效。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随着国务院和教育部层面的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的推进,新升本院校全面转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及早进入状态,及早准备,全方位应对是此类院校决策者们的明智之举。

新升本院校多为地方院校。许多原为单一师范类、行业类、经济类和法学等类的专科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吸引生源和服务地方,扩招之后又新增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科。通过联合升本、合并升本等途径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专业或学科门类。同时,也集聚了各类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高层次人才。因此,也具有了交叉学科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打破瓶颈制约,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值得深思和尝试。

一、以“挑战杯”为契机,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2013年9月,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苏州举行。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本届大赛设立了“交叉创新奖”。

为了迎接本届大赛,笔者结合了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水泥企业自身扩张等多重影响,决定以河南省全部水泥企业的工作水平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水泥企业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的构建――基于河南省51家水泥企业的调查研究》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旨在对水泥企业的工作水平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评价,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为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宏观管理与微观把控、引领指导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学校、团委及七个系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组织了近300人次的在校学生,利用暑假等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调查、现场采访、亲临实践、统计报表等途径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集中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环境化学与工程、经济学和会计学六个学科(专业)的优秀在校大学生组成了课题组。以ISO、国标、行标、相关政策法规和水泥工艺学、现代水泥工艺原理、社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和应用数学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交叉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最新学科视角,原创性的构建了普通水泥企业9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66个观测点以及190余项基本要求的评估体系。对产能过剩背景下水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探讨。运用TOPSIS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采用MATLAB编程,开展了对河南省全部51家水泥企业横向排序、分类和单一水泥企业的纵向比较的实例研究。通过评估找出并设立了预警阈值。提出了创建高水平水泥企业的对策及建议。创新的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企业评估工作方针。草拟了河南省地方标准――《河南省绿色水泥企业技术要求(草稿)》。

课题组七名同学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共计9篇。其部分研究成果被四家水泥企业采纳应用;受到了原中国水泥协会雷前治会长的高度评价(回信称:“是近八年来我所看到的在校大学生针对水泥企业的第一篇非常难得的好论文”)。同时,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搭建毕业设计(论文)“大平台”,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题目均由各个教学系、专业的教师根据学科方向、专业方向、行业(产业)发展或社会的热点、焦点等加之个人的见长来选题和命题的。完全做到了每生一题。笔者总结归纳了近三年来洛阳理工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竟然发现:有近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题目竟是这样的情况。详见表1、2、3(限于篇幅,仅例举汽车类、工业类和交通运输三类)。

表 1 部分汽车类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从表1中不难得出:如果把机械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学生关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防撞梁、前端盖、曲轴连杆装置等设计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汽车的核心体;加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设计的防盗报警、变配电所电气系统、GPS智能定位等;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学生的倒车雷达及车内外温度显示、全景鸟瞰系统、4S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专业学生的车用保险杠、子午线轮胎、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等配置;土木系学生得到汽车总装车间厂房和办公楼设计等;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负责车用三元催化剂生产和车内总挥发性气体检测等;会计系学生负责资金的运作和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等;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负责汽车4S店整体营销策划、品牌营销策划和国际化经营的路径选择等、外语系学生负责汽车汽车品牌、汽车广告的国际化运作等内容。一个由多学科交叉完成的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崭新的从资金运作+汽车厂房建造+核心部件生产+智能控制+全景鸟瞰+安全轮胎+儿童座椅+节能环保+4S店整体营销+品牌策划+国际化广告宣传的汽车全产业化链条即将清晰贯通。

表2 部分工业类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研读分析了表2所列出的工业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试想: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学生将要设计了一个“51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机械工程系学生将要开展“φ4.2×11m中心传动球磨机总体及回转装置设计”;机电工程系学生将要进行“Ф4.8×74m回转窑传动装置的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将要完成“日产5000T水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和“水泥厂集散控制系统设计”;(希望拓展到土木系学生进行厂房及结构设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将要开展“水泥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和“水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会计系学生将要开展“财务视角下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将要开展“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快速测定”。功能融合之将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学生负责水泥厂工艺设计和生产,同时选型机械工程系学生设计的水泥粉磨设备;选型机电工程系学生设计的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设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负责水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和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负责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负责材料系学生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营销;会计系学生负责控制生产成本核算及利润率……一个由多学科交叉组团完成的、活生生的现代化的新型干法水泥厂,集设计―制造―建设―生产―检验―销售―效益综合为一体的的画面将跃然纸上!

表3 部分交通运输类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表3中可以选用机电系学生设计的道路机械设备;土木工程系学生设计施工的道路、隧道和挡土墙;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路面沥青的改性和施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学生负责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负责车流量监测及交通灯和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海陆空的物流组织与管理;会计系学生负责财务风险评价和税收。一个由多学科交叉开展设计研究的,集道路设计与施工+设备制造+新型材料+交通管理+车辆管理+现代物流业+财务管理的交通运输业即将展示。

以上仅列举了汽车类、工业类和交通运输类三个行业(或板块)。如果由学院教务处或实践(毕业)环节的管理部门,能够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将每一年的此类题目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公布(开放),设立学科交叉的相关鼓励措施、政策和管理制度(如:学分制、教师工作量、教科研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教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利用率等方面)。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方式,形成的跨越单一学科性的一种新的学科体系。

三、结语

(1)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5]。

(2)以“挑战杯”为契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是应用型本科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3)搭建毕业设计(论文)“共享大平台”,将每一年的此类题目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公布、开放、自由组合。设立学科交叉的相关鼓励措施、政策和管理制度(如:学分制、教师工作量、教科研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教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利用率等方面)。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方式,形成的跨越单一学科性的一种新的学科体系。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2]胡永宏.对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的改进.[J]. 北京: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

[3]司守奎,孙玺菁.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 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王璐(1984―),男,河南开封人,铁道警察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与取证。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工程管理专业2004年设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一支拥有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本专业要按照“引进+培养+共享”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建立学校、企业共享共同的专业教师使用机制,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根据教师岗位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补充知识的不足,在课程安排上充分考虑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为教师在职学习和提高提供方便。对于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经过听课、助课等环节后才能担任讲课任务,第一次上讲台前必须进行试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关,并对教学重点、难点集体备课,以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尽早担负起教学工作,搞好不同层次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和梯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力求课程搭配合理、课时比例协调,突出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教育部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主干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争取1-2门达优秀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学大纲、课程发展规划等教学基本文件,根据应用型人才主体培养要求,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认真实行教学评估与检查,建立动态评估与过程考核机制,进行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专业招生与学生就业调查等措施。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全过程监控,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督导功能。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顶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加强与企业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提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紧密度和结合度,实施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建筑工地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创新教育和培养,在高年级开设创业培训,使工程管理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4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实施教育资源共享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实习参观、观摩教学相结合,并适当提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视频教学比例。提倡教师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网络,设置3-5门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为学生扩展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丰富和完善课程考试形式,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将小论文、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纳入考核体系。探索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撰写环节和课程论文讨论环节,建立课程过程考核环节,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稳定的培养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学科平台,发挥校内资源优势

学校的学科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通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校内资源,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发挥了校内资源在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地质工程领域所涉学科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个油气地质实验中心;拥有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积极开拓校外培养基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产学研合作委员会(1991年成立)指导下,学校以“协议合作”的形式,与石油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培养基地,既能保证稳定的生源,又能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为企业既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培养了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实现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长庆油田和新疆油田等大型石油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制定了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了稳定的生源。

适应企业需求,调整培养计划

学校本着突出工程领域特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国有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原则,进行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工作。

学校和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共同协商,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力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面与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

双导师将社会与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吸收校外新鲜血液加入导师队伍,集理论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于一体,突出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优势,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单一、封闭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超越。双导师制不仅有以校内教授为主的学术导师,而且有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等来担任职业导师。校内外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交流情况,切磋经验,互相配合,有利于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拓宽知识面,增加社会经验,缩短成才过程,并能促进导师水平的提升,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挥双导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工程硕士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双导师制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两位导师虽一个在学校、一个在企业(管理部门),但彼此经常交流情况,共同制订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等,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导向功能。与此同时,校内外导师积极沟通,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验证和解决问题,鼓励研究生对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行深入探究,边思考边实践边验证,逐步寻找突破口,能够发掘出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潜力。

发挥双导师的整合作用,提高工程硕士生的社会活动力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研究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社会活动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培养过程中,双导师都是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具体指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能够提供更多社会资源供研究生利用,指导研究生以问题牵引创新学习,多出原创性成果,研究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更易出创新成绩。

发挥双导师的保障作用,提高工程硕士生的综合素质

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有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双导师的合作,有利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相结合,让研究生直接参与到生产第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之研究利用提炼成为新知识,知识加以应用就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节省了研究经费。双导师制教育模式强化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实行双盲评审制度,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

双盲评审制度

长江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全部(141篇)实行双盲评审,其方式是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将其送审稿一式三份(论文中隐去指导教师和工程硕士生的名字,以及能体现个人信息的相关内容) 连同评阅意见书送达3位评阅人(校内专家1名、企业专家1名、申请人单位和学校之外的专家1名)手中,评阅人按照评阅意见书上的内容逐项评阅。最后评阅人将评阅意见书送交或寄回学校研究生学院,由学校研究生学院交给作者本人。盲评通过才能参加答辩。

增强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双盲评审保证了对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真实性。由于专家没有顾虑,评审意见比较客观,避免了以前论文评阅中存在的虚高现象,匡正了论文评阅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双盲评审的过程更加严格,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评价更加客观,更能体现出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真实水平,也有利于学校了解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真正水平。对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不姑息迁就,要求工程硕士生进行整改,直至符合答辩要求,才允许参加答辩。

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下完成,要求研究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均不少于1年半。要求工程硕士生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加强交流与沟通,做到师生之间优势互补、教学相长。要求论文选题内容来自企业生产和科研实际,能应用学科前沿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去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难题,或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论文研究要有较高的创新水平,研究成果应有较高的实际价值,结果能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

工程硕士生培养效果

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2004~2006年毕业工程硕士141名,毕业的工程硕士生大部分已成为油田各企业的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孙宝佃,2006年晋升CPL技术中心的总工程师,为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6年12月被聘为中石油集团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首席专家,先后获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5年毕业的徐义卫,现提拔为胜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厂长,教授级高工,他所主持和参与的“测试资料的非常规解释方法研究”等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5年毕业的周芝旭,2005年12月被任命为中石化江汉局物探公司经理,局副总工程师,先后获江汉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2005年11月出版专著《山前带地震勘探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毕业的张福祥,现为中石油塔里木分公司勘探事业部副经理,教授级高工,他作为主要成员所承担的“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和山地超高压气藏勘探技术”项目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完成的“克拉205井高压气田钻井完井及储层保护配套技术”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克拉2大气田高压高产气井测试技术”项目获部级高效开发奖,2005年被评为中石油集团高级专家。

上一篇:档案建设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