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3:56:09

公司财务论文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1篇

预警指标的选取对预警模型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体现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本文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着手,统计了从2005—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与财务预警相关的共150篇论文,挑选其中使用频数≥50,且对最终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评价指标作为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最终的选取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最终选取的2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收集到的7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指标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本文选取的指标可以满足可靠性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样本的收集

为了保证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进行样本的选择时,按照12的比例从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出版传媒、信息服务、陆路运输和医药生物共5个行业选取了25家ST公司和5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的收集来自于炒股软件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报。

(二)主成分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来对选取的22个指标进行简化,最终得到各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得分。表3—表5是以盈利能力为例的主成分分析的计算过程。根据表3、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Z1方面抽取出一个主成分,该主成分的计算公式如下:F11=(0.984×主营业务利润率+0.972×净利润率+0.850×总资产收益率+0.973×毛利率)3.583姨根据上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求得盈利能力得分,计算公式如下:Z1=0.89569×F11(1)同理依次可以得到资产管理能力Z2、营运能力Z3、偿债能力Z4、成长能力Z5的计算公式如下:Z2=0.52151×F21+0.34199×F22(2)Z3=0.78144×F31(3)Z4=0.66550×F41+0.20390×F42(4)Z5=0.54931×F51+0.33118×F52(5)根据公式(1)—(5)分别计算出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得分,可以最终得到这75家上市公司在这五个方面的相应得分。

(三)C&R树建模

从以上得到的75家上市公司的得分数据中选取20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组成训练样本,剩下的5家ST公司和1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检验样本,并利用Clementine平台建立C&R树预警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以上模型的多模型分析节点的运行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表6可知,基于C&R树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具有最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选用了C&R树方法来进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建模。利用训练样本来对建立的预警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得到的规则集如图2。根据图2,可以得到以下规则:(1)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2)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偿债能力得分≤1.355、资产管理能力得分≤1.333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3)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偿债能力得分≤1.355、资产管理能力得分>1.333时,该企业不存在财务危机。(4)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偿债能力得分>1.355时,该企业不存在财务危机。

(四)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利用检验样本来对训练好的预警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具有很好的预警准确度。根据变量重要性图可以看出,在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方面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在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大。由规则集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盈利能力得分小于等于0.006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导致的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能力不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应该采取一些能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措施来缓解财务危机。当盈利能力得分大于0.006、偿债能力得分小于等于1.355、资产管理能力小于等于1.333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而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关键限制因素在于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因此需要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而其他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

三、结论

本文以7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利用PCA和C&R树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通过与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具有更好的效果,且通过对模型的训练以及验证表明:该模型的判别准确度达到了100%。同时在模型的判别过程中还得到了判别的规则集,利用该规则集可以有效找出导致该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所在,并能给出有针对性和合理的解决方案,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财务治理作为公司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应当从定性方面、从制度层面来展开对公司财务的研究,本文首先探讨支撑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接着阐述财务治理的概念、主体、客体等要素架构的基本理论,最后针对财务治理的机制、模式等重要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关键词: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目前,我国公司的制度安排受经济转轨时期的影响,透过一些问题公司事件,不难发现市场上许多公司的问题往往表现在财务方面,如:财务报表的粉饰造假,募股资金的随意挪用,委托理财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单纯从财务技术的角度已无法解释,必须考虑公司形成的财务契约的过程及其制度环境,重视公司赖以存在的治理基础,转而从定性方面、制度层面来展开对公司财务的研究,即着重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已成共识,财务治理就是规范各产权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一)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和诺斯等开创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它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引入契约、不对称信息、成本等基本分析工具来分析企业问题。根据分析工具和侧重点的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划分成以下理论分支。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哈特等人直接提出了企业合约不完备的论点,将契约规定外的权利即剩余权利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而且把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所有权。“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而完全契约理论却忽视了“控制权”、“权利”等范畴,这些恰恰是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所在。委托理论,指出企业是一个存在个人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的契约关系。因此,必须设计某种制度:一是通过财务治理来明确各级委托人和人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委托人欲实现自身目标的最大化,必然要采取某种方式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监督。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不相等,有些参与者比另一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存在逆向选择,它包含隐藏信息的问题;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道德风险,它既包含隐藏信息的问题,也包括隐藏行为的问题。财务治理应该保证财务信息的畅通流动和财务权利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执行,使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落到实处。正是高昂的成本配合不完全的契约促使人们关注对财务治理的研究,因此是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二)公司治理理论哈特提出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在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治理结构确实有很大作用。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制度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其实质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一种状态依存的控制权结构,不同状态下的企业应当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杨瑞龙则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财务治理在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必然借鉴、遵循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拓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三)公司财务理论本金理论,是财务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理论,财务治理就是对本金流向、流量的合理协调、控制;是对本金的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等权能的合理配置。财权流理论,汲取了“价值流”的优点、考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思想、挖掘了价值背后的本质力量——权力、注重了“价值”与“权力”的高度结合。财务分层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在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的三篇论文,分别从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阐述了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的架构、内容、特点等财务理论问题。后经不断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如下观点:财权分属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之间划分。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一)财务治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概念众说纷纭,尽管概念描述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科学决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耦合。(二)财务治理的主体财务治理的主体是指在财务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确定财务治理主体,关键是“考虑参与财务治理的行为主体是否有能力和动力来行使其权利”。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财务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参与主体不可能太多,只能择其要者来规范调整他们的关系。应将政府包括在内,在公司财权配置和制衡关系中,政府对公司的财务政策和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是不可避免的,撇开政府研究财务治理问题,难以保证财务治理结构合理,在实践中会带来不利后果。作为财务治理的主体倾向应为目前主流经济学所关注的“真实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政府等)。(三)财务治理的客体财务治理的客体也即财务治理的对象,对财务治理的客体研究,不应只停留在“价值流”的层面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支配价值流的“权利”是隐藏在“价值”背后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具有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以“财权流”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是现代财务的主流。作为财务活动的财务治理的客体就是“价值流”与“权力流”相结合的“财权流”,即财权在财务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配置。(四)财务治理的目标随着公司治理的创新,“股东至上”理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质疑。尽管都没有否定股东在企业中的决定性地位,但动摇了股东作为惟一的剩余风险承担者的假设,因而使股东作为惟一的剩余收益享有者的制度安排的合理存在疑问,利益相关者理念应运而生。现代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系列的“契约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构复杂性和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会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谋求一种对利益关系的平衡、制衡机制,遵守效率、公平原则。因此,将财务治理的目标定位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财务治理效率性目标与公平性目标的有机耦合,是一种现实选择。(五)财务治理的核心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分配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合理配置财权可以增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减少失控区域;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遏制利益流失;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一)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机制,就是要有效运用财务手段,解决有关因素在相互关联和制约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一个完善的现代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应该是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以及财务治理信息披露机制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体。财务治理机制作为公司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分层配置的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居于财务治理机制的首要位置;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提升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内容,利益相关者需要利用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而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健全有效则是财务治理机制的核心,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以协调各权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财务治理的目标。(二)财务治理模式现代企业是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联结体,为使契约得以顺利履行,必然要求各主体能够平等、独立地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拥有与特定经济地位相一致的财权,进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的制度安排成了必然的选择。但这不是也不可能是平均分配公司财权,重点在于强调“参与”。当然,这也只是公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治理机制,体现了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为确保公司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帮助受损的利益相关者,必须有一套制度设计安排来确保对控制权的适时适度、有序有效转移来改变利益分配格局,这套制度安排就是相机治理。基于传统的单边治理模式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并在内外部压力下走向共同参与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但各种财务治理模式理论也仅是提供了分析研究的基本框架,鉴于各种内、外在客观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财务治理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治理模式。总的说来,关于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基本上缺乏总体架构的认识,系统性的理论成果不多,本文试图为财务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参考文献:1.朱俊晶,纳鹏杰.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汤谷良,谢志华,王斌等.涉及“现代企业财务分级管理问题”的系列文章[J].会计研究年会,1997(5)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3篇

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分析法,是将某些特定的企业连续若干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资料在不同的年度间横向对比,确定不同的年度间是财务指标的差异额和差异率,以分析各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及趋势。趋势分析法又分为指数趋势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1.1指数趋势分析法。指数趋势分析法是以其中一年的数据列为基期数据,数据值定位100,然后将其他连续几年的数据都转化为基期数据的百分比数,比较分析相对数的大小,找出有关项目的趋势。该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观察多个期间的数值变化,找出一段时间内数值的变化趋势,并且还可以用以前得到的趋势反过来对将来的数值进行推测,观察数值变化的幅度。

1.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收集各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来分析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它是对统一指标的不同方面经行比较,发现某种趋势,是从数量上确定差异,为进一步查找差异原因提供了依据。通过所需的数据与计划数的比较发现该指标的完成程度;通过与历史时期的数据的比较发现有关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通过同类企业之间的指标的比较,发现先进与落后的差距,以此来揭示隐藏的问题。比较分析法虽然适用面广、过程简单、揭示问题清楚,但是要注意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2.共同比报表分析方法。共同比报表分析法是指在财务报表中,各财务数据与报表合计数相比较,以分析出该项目在总体中的位置、重要性与变化情况。共同比分析法注重于报表内部各项目的内在结构分析。共同比报表可以排除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而导致的绝对数额的不可比性。无论报表采用什么形式的编制方式,都需要对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其呈现出的是企业报表中各财务数据的相对位置,能使信息使用者发现主要矛盾,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指明了方向。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检查趋势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对于外部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3.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又为比率分析法,是将有关指标进行对比,然后用比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根据分析的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可以计算不同的比率来进行对比。最主要的比率有:

(1)指标比率,根据财务活动的关系,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客观的研究企业财务活动之间的联系,深刻的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

(2)构成比率,计算该项指标的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份额,分析其构成因素的变化,找出该财务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3)动态比率,将一项指标的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得出比率,观察财务活动的动态变化,分析相关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增减速度。比率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务分析法,通过对各种比率的计算和对比,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

二、AHP-GRAP组合分析法

1.AHP(层次分析法)。AHP(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运用AHP需要先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总目标,将其分为不同的组成因素,然后按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隶属关系将上下各层进行组合,最后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的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具有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的特点,它能够深入分析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而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的某一因素的单排序,可简化为以系列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AHP引入了1-9标度法来量化这种比较判断,形成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其最大特征根及相对特征向量,得出这一层次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相对的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在计算出这一单排序权值后,用上一层次因素自身的权值加权综合得出相对重要性权值,即层次的总排序权值。由此,可由上至下计算出最底层相对于最上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GRAP(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P(TheGreyRelatingAnalyticProcess)对样本量的多与少没有要求,是按照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要先找准数据序列,然后根据关联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关联程度。用关联度来反映各评价对象与理想对象的接近度,最接近的评价对象为最优。GRAP是非统计的数学方法,当系统的数据较少和条件不能满足统计要求时,更具有实用性。

3.AHP-GRAP组合分析法。AHP-GRAP组合分析法是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估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评价方法,其既可以对复杂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子系统进行评价,还可以在子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该种方法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4.AHP-GRAP组合分析法的优点。与传统分析法相比AHP-GRAP组合分析法有如下优点:

(1)AHP-GRAP组合分析法突破了传统分析方法的评价模式。AHP-GRAP组合分析法只须计算各层次指标间的关联度,并以此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评价公司在行业中的状况及自身的发展情况,而传统的分析法需要对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然后再综合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定性的评价结论。综上可知,AHP-GRAP组合分析法量化程度更高。

(2)关联度需要排序,这就很容易对不同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评价,适合于各层使用者,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中小投资者来说达到这一要求则很困难。

(3)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可信度比较高。不同的投资者对同一研究对象评价的结果会更趋于一样。

(4)评价的方法简单、快捷。关联度计算方法不复杂,易掌握,便于推广。

(5)AHP-GRAP组合分析法,要求数据有时间序列的特性,对数据的多少要求不高,而财务状况是一个灰色系统,该组合评价方法体现了其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结语

自2012年以来,煤炭供市场低迷,但是总体煤炭产量还在增加,库存在加大,煤炭价格并未回落,煤炭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煤炭市场的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煤炭财务风险加大。煤炭上市公司是我国煤炭企业的优质资产,同时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板块之一。因此,跟踪研究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应的调整投资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英美学者最先开创并购的研究领域,而国内对并购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因此有必要首先吸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并购方面的理论纷繁复杂。本文拟以企业制度和公司财务为基础,将众多的理论分别纳入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体系,为国内学者研究并购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关键词:兼并与收购企业制度公司财务深圳宝安集团于1993年9月通过其上海公司在证券市场购买了上海延中实业股份公司总股本19.8%的股权,由此拉开了我国利用证券市场兼并与收购的帷幕。国内也渐渐发展起一批致力于并购研究的学者。他们大多使用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我国的并购,其中不乏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由于美国和英国已经有大量的兼并与收购的事件,最近20年累积了大量的研究北美和欧洲兼并与收购的成果,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关于并购的理论,所以国内学者都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国内的研究。本文拟就国外关于并购的理论归纳为两大分析体系,一方面试图将众多的理论尽可能地统一,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的并购研究提供清晰的框架。以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分析体系自《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获得认可之后,科斯的理论分析范式被其追随者广泛传播,并由此开创了新的一门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产权”和“交易费用”。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的经济制度,它构成了市场制度以及其他许多制度安排的基础。新制度经济学派就是从产权出发研究企业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增加了人们对企业的认知。随着Jensen和Meckling(1976)从科斯的理论体系中引发出委托—理论,不少学者开始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企业的并购,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委托—理论、自大假说、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一)委托-理论Jensen和Meckling(1976)系统地阐述了委托-问题的含义。当管理者只拥有公司所有权股份的一小部分时,便会产生问题。这种部分的所有权可能会导致管理者的工作缺乏活力,或导致其进行额外的消费,因为大多数的花费将由拥有绝大多数股份的所有者来负担。在所有权极为分散的大公司中,单个所有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在监督管理者行为所需的资源上进行大量的花费。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和所有者间的契约不可能无代价地签订和执行。由此而产生的成本包括:构造一系列契约的成本;委托人对人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成本;保证人进行最优决策,否则将就次优决策的后果保证给委托人以补偿的契约签订成本;剩余损失,即由于人的决策和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间发生偏差而使委托人所遭受到的福利损失。剩余损失还可能是由于合约的完全履行成本超过其所能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缓解。一个就是从企业内部的制度设计去缓解。Fama(1980)指出许多报酬安排可以使问题得到缓解。公司可以通过诸如奖金和执行股票期权等方式将管理者的报偿与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管理者拥有自己的声誉,且劳动力市场将会根据管理者在经营业绩方面的声誉来确定其工资水平。Fama&Jensen(1983)假设当一家公司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时,该公司的决策体系也应该将决策管理(创立与贯彻)从决策控制(批准与监督)中分离出来,以限制人个人决策的效力,从而避免其损害股东的利益。控制职能由股东选出的董事会来行使,它在包括董事资格、并购和新股发行等重大决策方面拥有审批权。当企业内部机制不足以控制问题时,接管市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后一着外部控制手段(Manne,1965)。接管通过要约收购或权之争,可以使外部管理者战胜现有的管理者和董事会,从而取得对目标企业的决策控制权。Manne强调说,如果公司的管理层因为无效率或问题而导致经营管理滞后的话,公司就可能会被接管,从而面临着被收购的威胁。(二)自大假说Roll(1986)假定管理者由于野心、自大或过分骄傲而在评估并购机会时犯了过分乐观的错误。在接管过程中,竞价企业认定一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并对其价值(主要是股票价值)进行评估。当估价结果低于(股票的)市场价格时,便不会提出报价。只有当估价超过当前的市场价值时公司才提出报价并作为竞价企业进行接管尝试。自大假说(HubrisHypothesis)暗含着一个很强的假设,即市场有很高的效率,股价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生产性资源的重新配置无法带来收益,且无法通过公司间的重组与合并活动来改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看,接管的效率理论是建立在某种形式的市场无效率假设基础之上的。因此,Roll自称自大假说可以起到比较基准的作用,且相对与其他需要进行比较的假设而言为零。自大假说的提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的制度问题。首先,自大假说意味着管理者的决策违背了股东的利益。尽管管理者的意图是通过兼并来增加公司的资产,而采取的行动并不总是正确的。其次,该假设意味着公司控制权市场是无效的,收购企业的股东不能阻止管理者过于自信的收购企业的建议(殷醒民,1999)。(三)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自由现金流量(FreeCashFlow)是超过所有投资项目资金要求量的现金流量,且这些项目在以适用的资本成本折现后要有正的净现值。Jensen(1986)认为与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在自由现金流量支出方面的冲突联系在一起的成本是接管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Jensen的理论,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在公司的战略决策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这些导致了成本的利益冲突永远也无法得到完善的解决。当成本很大时,接管活动将有助于降低这些费用。自由现金流量的支出可以在解决管理者和股东间的利益冲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他说明了公司若想有效率和使股价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就必须支付给股东。自由现金流量的支出降低了管理者所控制的资源量,从而削弱了他们的权力。另外,当他们为额外的投资寻求新的资本而进行融资时,就更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约束。以公司财务为基础的分析体系(一)财务协同效应理论Nielsen&Melicher(1973)发现当收购公司的现金流量较大而被收购公司的现金流量较小时,支付给被收购公司的作为兼并收益近似值的溢价也较高。这意味着资本从收购公司所在行业向被收购公司所在行业的重新调配。另外,并购发生的原因也可能是合并公司的负债能力要大于两公司合并前的负债能力之和。国外有经验研究证明兼并后企业的杠杆率确实有了显著的提高。并购活动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获得了在开办费和证券交易成本方面的规模经济。而国内上市公司买“壳”则节约了上市费用。(二)“税盾”理论一些并购活动可能是出于税收最小化方面的考虑。不过,税收方面的考虑是否会引起并购活动,取决于是否存在可获得相同税收好处的可替代的方法。虽然“税盾”在对并购活动的全面解释中并不发挥主要的作用,但“税盾”在并购中是非常重要的,低负债的一方并购高负债的一方将对低负债一方带来投资税收的节省。净营业亏损和税收减免的递延,增加了的资产基础,以及用资本利得来代替一般所得(具体措施需根据税法而定)都是兼并在税收方面的动机。即将发生的遗产税还可能会促使企业主在死亡之前将其私人企业出售。(三)财富转移理论Masulis(1980)指出杠杆收购带来的目标企业的财富增加大部分是从债券持有人和优先股股票持有人转移过来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债券的市场价值和股票的市场价值之和。如果公司的总市场价值没有增加,而股票价值上升了,那么必然带来债券市场价值的下降。债券价值的下降反映了公司增加的违约风险。McDaniel(1986)认为企业合并并不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而是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性增加后,股东要么攫取了债券持有人的资本收益,要么使债券持有人承担了资本损失。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两家公司规模相同、公司资本结构相同,合并后的公司价值就等于两家公司之和。合并产生了共同承担风险的效果,也就减少了债券违约支付的风险,债券价格应当上升,而股票价格则应当下降,两者正好抵消。如果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债券的履约风险就增加。所以,公司的利益分配从债券持有人转向了股票持有人。稍微复杂的例子中仍然可以看到财富转移的情况,不过程度不同而已。还有一种理论认为通过并购带来的公司财富的增加源于员工利益的减少。(四)价值低估理论q比例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代表这些股票的资产的重置价值间的比率。价值低估理论就是建立在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间的差异之上的。通货膨胀导致资产的当前重置成本大大高于历史账面成本,这导致了q比例的下降。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增加生产特定产品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购买一家生产此类产品的公司来达到这个目的,而不用从头做起,因为从q比率来看,从市场上购买公司的价格比重新创建公司要更便宜一些。如果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平均q比例低于1,公司通过购买其他公司来增加生产能力就比自己创建新公司有效。例如,如果q比例为0.7,且收购中在市场价值以上支付的溢价为20%,那么收购价格为0.7乘以1.2,等于0.84。这意味着平均收购价格仍比创建新公司的当前重置成本低16%。解释并购的文献林林总总,也有其他无法纳入这两大体系的理论,比如差别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使管理水平低的公司的效率得到提高,而经营协同效应理论则有助于解释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而上述的两大分析体系更适合解释混合并购。同一分析体系下可能存在逻辑和结论不同的理论,但其分析的基础却是一致的。不少国内外学者已经利用经验数据检验了结论不同的理论,但却从未有一种理论处于绝对优势。另外,国内的并购无论从并购目的和并购形式上来说,与国外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陈信元、叶鹏飞和陈冬华(2003)通过对1993——2000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并购重组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管制密切相关,从而将并购重组的动因归结为“机会主义资产重组”。张新(2003)结合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对1993—2002年的1216个并购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协同效应、自大假说和理论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他还提出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李增泉、余谦和王晓坤(2005)研究了1998-2001年的416起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的样本,提出中国的并购中存在支持或掏空现象。有避亏或保配需求的上市公司会通过并购来短期提升业绩,从而使并购起着支持作用;而无避亏保配之忧的上市公司存在通过并购来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因此,如何在国外学者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创新以适合中国并购的国情,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1.陈信元,叶鹏飞,陈冬华.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经济研究,20032.弗雷德·威斯通,郑光,苏姗·侯格.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5篇

预算控制。寿险公司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寿险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寿险公司管理的最高层。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财务处理系统控制。一是根据已建立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实施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财务处理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共享与无缝对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得到及时、准确地反映。二是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三是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按照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重点分析与一般分析的方法,对会计报表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满足决策的需要。

收入控制。一是保证收入的合法性,严格按合同金额进行收费,使用统一的收费票据。二是保证收费的安全。对收入以现金为主的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管理规定。加强收费票据领用、保管、注销工作,实施收费复核制度。

支出控制。一是严格落实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原则。主要包括现金的保管职责与记账职责相分离,印鉴、支票、银行对账相分离,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二是严格经费支出审批制度,按审批权限实行“双签”制度。三是建立总部“大集中”的财务报账中心,将全系统的财务报账工作集中到总部,费用审核权和支付权由总部集中控制,改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杜绝不合理开支及不合规开支,提高费用支出的透明度。

工程控制。一是做好立项前的论证工作,强化可行性研究,考虑项目投资的投入产出情况。二是对已立项的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做到多个方案、多方调查、多家竞标,确保选择资质好、业务强的设计公司。尽量做到设计一次到位,减少变更。三是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付款控制。控制好标底工程量及定额,其他费用的计量应符合相应标准,招、投标按规定程序和方式进行,付款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四是对完工的项目按设计及合同要求组织验收,认真做好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后分析概算、预算、决算、差异原因及项目成本效益。

资产控制。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资产采购。一是明确各部门及所属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标准。凡是配置标准内的资产购置,列入资产购置计划按规定流程报批。超标准超计划的资产购置,经物管中心或办公室并报总裁(总经理)办公会集体审议、批准,有计划地进行配置。二是按资产采购金额划分为零星采购、一般采购和大额采购,明确各种采购形式的具体审批程序及操作流程。特别注意的是,寿险公司物资采购招标前,应指定专人到市场询价,询价单位不得少于3家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再通过网络查询全国范围内同类商品的价格,确定底价。同时,大额采购或一般采购年度累计采购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均应实行公开招标。对一些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每年都应对固定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

资产处置。制定各类资产管理处置制度,如《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规定》等制度。在各项管理制度中,对每类资产的处置标准、程序、方法以及相关权、责部门和人员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寿险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清查。建立财产物资出入库、领用、转拨、盘点、报废清理制度,明确财产保管人员职责,对物资的收发、保管要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定期和不定期会同保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每年年终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财产物资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资金控制。资金控制包括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资金调度、投资决策等方面。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职责分离,相互有牵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审批授权制度,严格现金收支凭证的管理,加强出纳工作。

资金调度。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保费收入账户定期零余额管理。合理测算各分支机构资金需求额度,减少资金占压,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对分支机构资金收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投资决策。建立透明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投资决策应合规,并有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及风险分析。对外投资业务必须合理分工,一项投资业务可分为授权、执行、记录和保管等,应由不同的人员执行,形成相互制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投资业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其他重大财务事项控制。寿险公司融资方案、对外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也应加强内部控制。一是对外融资要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二是在筹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筹资成本、筹资风险、资本结构、筹资时机、筹资的社会效应以及对控制权的影响。三是对外提供担保必须严格进行信用评估,充分了解被担保寿险公司的债务清偿能力和财务适应性,以避免担保风险。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控制。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二是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使他们及时掌握新知识,更新观念,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6篇

从形式上看,我国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财务监督机制。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国存在会计造假以及由此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而且其严重程度已为政府、社会公众及会计界所公认。尤其是虚假报表事件在股市频频出现,己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该建的账不建,或者账外有账,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会计报表的编制随心所欲,种种不规范的会计操作在我国十分普遍。造成如此混乱的会计秩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财务监督不力。“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行为因缺少必要的外部监督而偏离了公允记录和反映公司财务活动的初衷,成为经理阶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1]我国政府已意识到了这点,并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实行会计委认制、政府派驻监察员或财务总监,修改会计法并实施关于惩治违反会计法犯罪的决定。

经修改后《会计法》专辟会计监督一章赋予会计人员重要监督职权,即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等“四个有权”.《会计法》强令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章中规定,只要涉及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和销毁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违法行为,都属于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凡是利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违法的,不问具体行为人是谁,会计人员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上述规定对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职责有一定的约束力。现在,我国正在修改《公司法》,因此应该借此机会强化《公司法》对公司财务监督。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

(1)从外部,公司法应完善审计员对公司财务监督的职能,在这一点上应借鉴英国公司法上的审计员制度。这一制度已经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法所采。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与英国公司法上的独立审计员制度存在以下区别:首先,英国公司法上的审计员是每家公司必须任命的常任审计员,他随时有权检查公司财务,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是公司按照有关法律的要求临时聘请的审计员,目的是审计公司年度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而且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详细审计,只能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因此,不太可能充分揭示公司的错误及舞弊行为。其次,英国公司法上的审计员具有独立的身份,并且规定了审计员的身份保障制度,审计员由股东大会任命或解任,报酬也由股东大会决定,这就保证了审计员相对于董事的独立身份;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是由董事会聘请,报酬由董事会决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按公司意图出具审计报告,董事会就变更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这就导致了一些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考虑经济利益而屈从于公司的可能性。再次,英国公司法赋予审计员执行职务的所需的权力,如有权得到公司有关资料,有权参加公司会议,即便是已被免职的审计员仍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发表意见,同时加强了审计员的义务和责任。我国要发挥审计员对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填补《公司法》关于审计员规定的空白,借鉴英、法等国的独立审计员制度的规定,对审计员的任职资格、任命、职权与义务、解任与辞职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2)从内部,健全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在我国,虽然公司有监事会专门负责检查公司财务,但《公司法》缺乏关于监事的任职资格,任命、职权、义务与责任的规定或规定不完善,致使监事会在实践中形同虚设,没能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相对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监事会的地位,对监事会的运作规定得相当简单,使之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监事会由于监督体制的健全,监事会确实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股票的分布越来越分散,交易越来越频繁,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越来越少,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健全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一、赋予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法律赋予监事会监督职权,而监事会能否有效行使监督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也就是说,独立性是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灵魂,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监事会有效履行监督权的根本前提”[2]。二,“强化监事会的权力,在突出监事会享有业务执行监督权和财务检查权的同时,赋予监事代表公司董事和经理的权力”[3]三,为了加强对大型股份公司的财务监督,在监事会之外可以设置会计监事。四、扩大及加强监事的职权,规定监事有权查阅公司账簿和其他财务资料;有权要求执行公司业务的董事和经理报告公司业务情况;有权核对董事会拟提交股东会的会计报告、营业报告和利润分配方案等财务资料,发现疑问可以以公司名义委托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员)帮助审查,并向股东大会报告情况等。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7篇

(一)DEA方法简介及相关研究

为了弥补上述评价方法的不足,很多学者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企业综合绩效进行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由Charnes,Cooperand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在评价绩效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模型中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根据模型自动优化产生,而非事前设定,从而使权重较为客观;第二,可以对多投入、多产出指标评价单元进行分析;第三,可以进一步了解被评价单元的资源使用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有很多学者运用DEA方法对企业绩效做综合评价,如王建华和闻燕(2006)选取上海中外联合实验室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对中外联合实验室的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赵秀娟和汪寿阳(2007)应用DEA评价方法分析了78支基金两年的相对业绩,并发现多数基金处于无效的状态,最后提出改进基金业绩的建议;谢磊和袁艺(2007)应用DEA方法,同时采用C2R模型和C2GS2模型对制药上市公司的营销绩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制药企业间营销绩效的差距,并探讨了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戚湧等(2008)综合应用基于DEA方法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建立高效科研绩效的评价体系,并对高校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丁小东等(2011)将DEA方法应用于交通运输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孙斌和赵斐(2011)将超效率DEA模型运用于区域生态化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中,并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13个城市的生态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王赫一和张屹山(2012)采用两阶段DEA方法,并通过引入“虚拟中间要素”,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的运营绩效,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要优于股份制银行。

(二)DEA方法的不足

采用一般DEA方法研究绩效会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1)模型选取不合适,即采用一般的C2R模型只能将决策单元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类,而无法同时对多个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比较和排序。(2)输入输出指标选取不合适,即一般选择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和利润等财务指标的绝对值作为输入和输出变量,而这些指标可能为负值,但DEA分析中却要求输入和输出指标均非负。为了满足指标非负的要求,有些研究在选取样本时将指标为负数的样本删除,这就不能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因而使这些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3)决策单元选取不合适,即DEA评价方法要求所选择的决策单元具有同质性或相似性,而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并不满足这样的要求,因而不适合采用DEA方法来对绩效进行综合比较与排序。基于此,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方法研究我国证券市场20家上市医药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水平,并进行评价。选取超效率DEA方法和这些样本,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不足,使文章的研究结果更加合理。

二、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价方法构建

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研究企业的综合财务绩效。模型计算步骤为:首先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来测算企业财务绩效的总体效率;然后,根据超效率C2R模型的计算结果对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进行排序;最后,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企业财务绩效改进途径和改进幅度。超效率DEA模型比一般DEA模型的优点,就是能够对有效决策单元进一步排序,其基本思想为:在评价决策单元时,将该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用其它所有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而把被评价的决策单元排除在外。

(二)指标选取

在实践中,以沃尔评分法为基础的财务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体来看,其优点在于选择了较全面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对各指标打分并加权求和,最终得出企业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值。这种方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指标:偿债能力分析,主要评价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营运能力分析,主要评价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评价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然而,该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各指标的权重是人为设定的,导致得出的综合评价值主观性很强。针对沃尔评分法的不足,本文采取以下处理:由于企业偿债能力与资产营运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本文选择偿债能力与资产营运能力指标为输入变量,选取盈利能力指标为输出变量。另外,DEA评价方法要求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具有非负性,故选择盈利能力指标时,本文选择收入成本比和收入费用比这两个指标作为输出变量,以此来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上市医药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家上市医药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5家亏损企业),并将这些公司作为决策单元,来分析比较各公司在2010年度的财务综合绩效。其中,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

(一)模型估计

描述了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的20家上市医药公司2010年度的财务综合绩效水平值以及排名。分析工具为Excel—Solver软件。

(二)结果分析

结合超效率DEA方法的理论,综合效率值反映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值,综合效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综合财务绩效越好。从总体上看,20家上市医药公司中,只有七家企业的综合财务绩效达到了DEA有效,分别是哈药集团、亚宝药业、山东鲁抗、上海医药、康美、昆明制药和广州药业。这说明,我国只有35%的上市医药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达到有效的DEA水平,而大部分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综合财务绩效排在前三名的医药公司分别是哈药集团、亚宝药业和山东鲁抗;DEA无效的最后三家医药公司分别是天津天士力、江苏联环和马应龙药业。需要说明的是,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很好的对所有企业进行排序,而一般DEA模型则无法对七家达到DEA有效的医药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进一步排序,后者测算的综合效率值均为1。另外,结果还显示了这些上市医药公司综合财务绩效的改进途径。根据输入和输出指标相对应的松弛变量,可以得到各投入输出变量的改进值。例如,哈药集团的综合效率值达到最高,为2.50,但仍可以使速动比率降低来提高收入成本比和收入费用比,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公司的财务绩效;山东鲁抗也可以通过降低速动比率(0.02)和存货周转率(0.98),使收入成本比提高。在20家上市医药公司中,马应龙药业的综合效率值最低,为0.44。根据松弛变量的值,可以通过降低速动比率(0.43)、存货周转率(5.51)、流动资产周转率(0.06)、固定资产周转率(2.56)和总资产周转率(0.29),来使收入费用比提高,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

四、结论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借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多个财务比率指标为输入输出变量,建立基于投入为导向的超效率DEA的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主要结论为:在整体上,我国上市医药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水平都不高。在20家上市医药公司中,只有七家医药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达到有效,仅占35%。尽管如此,这七家医药公司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空间,即可以通过调整其投入来提高产出。结果也显示,没有达到综合财务绩效DEA有效的医药公司,其投入和产出指标具有更大的改善空间。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8篇

企业在经济行为下的经营生产活动往往会由于发生购销行为、提供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资金数额,并且将这种债权债务、金额关系利用会计实务操作的信息去加以反映在账务记录中。所以,有效的往来款项管理,能够使企业各项信息凭保持证账实相符,避免虚盈或者潜亏发生。一般来说,电网企业的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客户电费,应付款项主要包括应付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物资款以及发电企业购电费等;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和合理延迟应付款项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不过,当前电网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部分应收款项账目不能有效及时回收,挂账周期较长,从而导致自身单位资金筹措困难、资金支配不力等尴尬局面发生;此外,由于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催收或者挂账长回收不力等因素作用,也客观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一些往来项目的实际账面价值,加大企业纳税风险。因此,电网企业往来账项管理的在经营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当前电网公司往来账目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电网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但在往来款项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往来款项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归纳而言,往来单位可能由于注销、亏损、变更、经办人职位调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不少往来款项未能及时处理;又或者已经采取手段对这些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但最终仍然未能在司法判决程序下做到有效处理;抑或未能与往来单位进行及时沟通,并随时间推移而导致对账不符,从而未能彻底解决处理。此外,由于部分电网公司往来款项具体经办人员职位调整、变动等原因的综合作用,未能做好相应往来款项的工作有效衔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配合不够,职责不够清晰。

(二)往来款项清理询证未建立有效机制

由于应收账款与资产流动之间关系密切,电网公司为提高资金支配、周转能力会过多关注自身债权关系的维护,经常会催收应收账目。不过,实际应付账款却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即使花大力气理清了一次性供应商、客户的往来账目内容,但时效性与效率性都很差,不能对往来账项做到有效清理和及时催收,最终给公司带来管理不力造成的风险局面。企业财务往来账目管理的基本管理体系制度就是执行询证管理机制。在该管理制度下,电网公司才能与往来单位之间明确的确认债权关系。然而事实上,不少企业却未能建立相应往来账项的询证机制,或是建立出查证机制未能有效执行,最终造成对账结果不一致,从而双方入账只能单方挂账,却得不到有效清理,成为呆坏账,给企业造成损失和经营风险。

三、强化电网公司往来款项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电网公司往来款项管理机制

对往来账目的经办部门定位责任主体,并要求经办部门在往来债权事项做到积极催收,往来债务积极做到请示付款。并以此为基础,在往来账项会计实务操作中,应明确规范其核算科目,以使往来账项实务处理能够按照会计核算要求进行进项处理,同时,相关单位应定好计划,在特定的周期时间内对往来账款进行清理评估,以客观保证挂账的账款能逐一理顺、理清,及时处理好呆坏账。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工作

为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和质量,建立跟踪管理机制,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安排专人对往来款项进行管理,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对销售后的客户信用资料进行动态化更新,并做好账款的催收记录工作,使应收账款的管理都有迹可循,为公司的往来款项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在实行全过程的应收账款跟踪管理制度时,尽量缩短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加速电网公司的资金流转,减少应收账款数额,降低资金风险,促进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

(三)强化往来款项的核算工作

首先,财务部门单位,应保证各经办手续、资料凭证等核实准确无误,以确保会计基础实务的执行成果,使款项清晰可查,账实一致;对于时间较长的款项应能及时处理好相关清理、催收。其次,要加强一次性供应商的进一步往来款项的挂账清理,同时将供应商按照往来关系程度进行合理分类,逐一、规范调整对应的核算往来科目。

(四)建立完善的询证、台账管理机制

电网企业需要大力开展并尽可能解决历史遗留往来清理,科学建立询证机制与往来台账机制建设,保证能够对一次性客户或者供应商挂账内容进行严格询证,特别是对于指派的经办人应能够按照一定周期例行往来账务对账事宜,以确保电网企业能够理顺和一次性供应商的往来账务关系,及时将往来款项准确核对并予以清理,从而使往来款项清晰明了,实现严格控制资产与保证资产余额的目的。加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特别是督促营销部门加大对客户应收电费的催收力度,保证资金及时收回,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确保降低电网公司的经营风险。

四、结语

电网公司往来款项管理应当加强与往来单位沟通协调的同时,做到自身财务部门对往来账目的全面监管,拟定计划、及时与对方进行往来款项核对,以保证往来款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更利于相关账款的回收,保证了资金支配、使用效率。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主要工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提供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的资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公司所有者的经营决策与投资者的投资意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现状

在股份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由经营者定期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自沪、深两地建立证交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法规,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些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在报告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捏造会计账表,虚构利润;还有一些新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筹集更多的资本,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提供利润预测数,致使其利润预测数与利润实现数差距过大。很多公司仅用当前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年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以粉饰业绩。另外,在信息披露中,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

第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相互串谋舞弊,审计意见购买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企图通过向审计师贿赂,收买审计师让他们给予比较好审计意见,而且上年度被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的年度里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越来越受到审计客户的压力和利诱,有些注册会计师因此而与其客户合作串谋,

第三,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证券法》规定的对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过低,不管管理者造假的程度如何,均对舞弊公司处于60万元以内的罚款,而对相当责任人的处罚均低于30万元,无需对造假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如此低的惩罚力度根本无助于对犯罪行为起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证管机构的力量与香港、美国等发达证券市场的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仅有100多人,香港联交所虽已具备有良好的自律机构,但其证管机构仍有200多人,美国证管会大约有2700多人,最大的稽查、执法部门有500多人。相比之下,我国的证管机构力量很薄弱,合格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在管理方式上也常未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的影响,对市场的认识显得不够充分。

2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下降幅度之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为此,从深层次剖析其原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下列因素将能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有效地评估。

(1)公司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对资本需求量较大,股权往往较分散,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因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成本将更高。为了降低这些成本,规模较大公司往往比规模较小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并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为公众所关注,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以提高其公司的名誉与公众形象。同时,政府部门也将更为关注大公司的行为,因此,增加信息披露总体上会减少政府的干预。

(2)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从成本的角度看,管理层持股与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实证表明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的信息披露越透彻,也就在年报和季报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在董事结构上,从外部引入一定比例的非执行董事,将会更好地监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最后,监管委员会的独立性,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是否存在监管委员会、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有监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可能性较小

(3)公司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当上市公司预计有好的经营收益时,信息披露将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若公司没有自愿披露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通常视之为“坏消息”,而高于平均行业业绩的公司往往采取自愿披露行为。

(4)会计事务所。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事务所排名与信息披露质量成正比。大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客户较多,作假后被吊销执照的成本就比小的会计事务所要大,因而也就有更大的动机去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5)其他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经理层的经营能力、公司的披露评级、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成本、是否在外国上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3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要务,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首先,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标志之一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应具有中立性,为强化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的中立性,不仅应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而且要不断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约束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妥善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维护独立董事会中引入独立性,独立董事应来自外部投资机构,不仅满足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满足实质上的独立性。第二,提供与独立董事的监控责任相称的报酬,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失职处罚等,保证独立董事有充分监控公司的动力和约束力。

其次,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追求分散与集中的适度性。在一个法制不够完善,不能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的作为法律对外部股东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一个有效的股权结构安排应该是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并使股东之间有一定的制衡。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规划控制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制度、实物保全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告控制制度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真正起到防范会计舞弊,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和有关高级领导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尤其是有关高级领导。在现实中往往是公司高级领导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上不对下。因此,应加强对公司高级领导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

(3)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鉴证作用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作用。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提高其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同时,证监会和中国注会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其次,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阻止管理者与审计师串通财务舞弊。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应当查明原因,从严惩处。严格执法要求在认定违规行为后,严格按照法规惩处,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给违规者以沉重的打击,树立法律的威严。

(4)推行网上财务报告系统,提高财务报告时效性

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Report)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纸质财务报告因不及时而削弱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局限性,具有低成本、大容量、高频率、广触及等优势,将来有可能甚至取代纸质财务报告而成为公司与外界交流财务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现阶段,是否建立网上披露财务报告,如何决定财务报告的内容以及形式仍属于公司的自愿行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如英特尔、微软等在公司网站中留有财务部分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站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通过互联网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的努力等,这些经验值得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林钟高.独立审计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盛明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现实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2)

[3]周增来,刘国英.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4).

[4]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瑞彬.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比较[J].中国证券市场前沿理论问题研究,2002.

[6]王金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财会月刊,2006,(2).

公司财务论文范文第10篇

1.1优化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职位分配更为合理

在证券公司的内部财务部门中设立营业部核算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和日常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分析,在具体的运作上按照公司内部的管理标准,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的划分,实行线条式管理,使各个岗位的分工更为科学优化,贯彻了岗位责权制,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精简优化,又促进了管理的实效性提高,使财务工作更为高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成本费用支出。

1.2核算工作的集中

集中管理模式下,证券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务管理配套的系统建设为核算的集中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日常的费用会计计算形成了形式上的独立、本质上的集中,保证了各项资金核算的条理清晰。集中交易和集中清算体系的建立,为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时间及时性的束缚;三方存管的实现,为客户的资金集中核算创造了条件;集团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确保了公司内部营业部可以在不同的所处地对各自营业部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查询;报账系统的实施,对凭证传递的距离问题造成的财务核算和资金支付不及时、财务档案传递的成本较高以及档案的丢失风险等问题都可以有效的解决,而且报账系统逐渐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使整个工程自动化、电子化的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必然会有健全的核算制度,这样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下,证券公司可以规范化会计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对各种费用的支出有详细的报销规定,使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资金的集中

资金的集中使用,由总的资金调度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拨,简化了工作流程,保障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各部门资金的需求有科学的定额,实行严格的控制。另外,也可以把公司的其他闲散资金进行归纳整合,激活企业的全盘资金,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对资金在使用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的资金灵活调配,进行修正。

1.4财务管理职能的集中

公司所有的财务管理职能都集中到公司的财务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公司的预决算制定工作更为精确。

2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点

2.1独立核算和纳税方面

独立核算工作和纳税工作对于公司核算工作的效率以及税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一定的阻碍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还不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从工商和税务的角度来讲却属于独立的核算主体和纳税主体。目前,随着证券公司的活跃发展,在营业网点的设置上逐渐增多,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如果还是按照独立方式来开展核算和纳税工作,则必然会导致工作量的加大,也使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2专业化、线条化的人员分工造成工作量的失衡

在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专业化、线条化的方式,对各种的专业性要求很高,精简了员工结构,在任务量急剧增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工作的失误,会计核算出现差错。

3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集中模式的实施

3.1创新财务管理职能,提高专业化水平

现代证券公司中,很多企业缺乏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知,财务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一方面要从思想意识入手,提高对财务管理的深刻认识,强化其在公司内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对财务管理的职能进行多样化的创新,运用IT技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加大对管理的重视,构建以投资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资金管理、预决算资金管理等为核心职能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3.2财务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协调配合

证券公司的业务活动开展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特别是财务部门的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各项业务的开展有详细的了解,这样可以充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精确完整,使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达到对称,实现对会计监督的有效控制,达到财务与业务的协调发展。

3.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关系着证券公司的良好健康发展,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要进行专业化的考核,选取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人才,同时在后期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定期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提高。

4结论

证券公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有了更深层的发展壮大。财务管理作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要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整创新,把财务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公司运转的全过程。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当代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可以系统化地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会计信息的核算,为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便利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上一篇: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代医药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