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20:15:08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1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巩固练习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纸。

参考题

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相同,当C跟A、B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B间距离变为2r,那么A、B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A.3F/64B.0C.3F/82D.3F/16

2.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q2=-2×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

说明: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

教后记:

1、学生对点电荷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判断意识。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

信息技术时代改变了教育理念与思想,也改善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我们教育教学资源,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已逐渐深入了教学过程,成为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到教学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也是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的集中表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最终宗旨是优化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新课程理念需要高质量教育资源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什么是教学资源?概括起来讲,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是指教材、课例、课件、视频、图片等,还可以包括信息技术、教具、教师资源、基础设施等内容。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投影、多媒体课件、数字化音频和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

二、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教师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概念和公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使学生可以应对高考。这种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启发,重习题训练、轻方法渗透,评价时重分数高低、轻能力考核,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需要,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W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投影、课件、音频和视频、网上教学资源和支持教学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功能,制作各种的小课件、设计出各种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一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比较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运用新知去解决问题,应用的活,迁移的快,提高课堂实用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对接

(一)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物理实验的对接

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它可以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多功能的测量系统,还能够与传统的仪器结合起来进行实验,通过传感器传感器多通道的快速、高精度地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使计算机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分析并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生成为数字编码,把力、热、光、电、声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用于传输与分析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将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特定的手段以图像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数据的处理上更加严谨规范。以真实实验为载体,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使得物理实验延续传统的同时并超越传统。

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途径。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而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验探究平台,这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数据读取记录,数据处理和图线描绘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全方面的探究。数字化实验是传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并实现了与传统实验的完美对接,从而能够服务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和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发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精编教案、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以前的物理教案无非是学生预习、课堂讲解、课堂示例、课后巩固,使得课堂平淡乏味,但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最新的科技资料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了解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网上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为优化教案、教学提供了依据。

在现代化教育实施的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已成为主流,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网上备课和教研都为我们更好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片段,下载现成的课件,选择合适部分应用到备课中来,为精编教案、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四、结束语

所以,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数字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也为我们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如何驾驭新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这个手段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总结。

作者简介:张欣,女,民族:汉,籍贯:皖,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全日制本科,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2]詹向阳.网络资源库的可用性指标设定及其评价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式课堂 应用

高中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课程的学习成绩关系着学生未来能否进入更深层次的教育阶段。物理是高中理科类的重点课程,学好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面临着阻碍。针对这一点,本文分析了探究式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与新型课堂相关的教学措施。

一、探究式课堂的特点

近年来物理高考的难度逐渐增加,学生参与物理课程教学遇到的阻碍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理解物理知识方面的能力相对缺陷。为了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课程知识的水平,专家们倡导建立探究式课堂,旨在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这些都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1、自主性。学生是物理课堂的教学主体,只有带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育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这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2、实践性。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始。探究式课堂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实施多项改革,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进行知识的学习;合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开放性。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并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开放性教学是未来物理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课程知识。

二、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流程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建立探究式课堂需设计完成的创新流程,以确切的物理教学目标为指引,规划出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的探究式课堂。

1、学生调查。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重点建立探究式课堂,有助于保障课程教育的质量水平。因而,建立探究式课堂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物理教学实况。针对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积极改进物理课堂模式。

2、教案调整。改变早期传统的备课方式,把一些新的教育元素融入到高中物理教案中,为学生编制出更加独特新颖的教学文案。如:除了书本教材规定的理论知识,教师可添加一些从社会实践里积累的素材,拓宽学生物理的知识面,接触现实生活里的学科知识。

3、课堂情境。探究式课堂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大脑思维能够随着教师的教学而转动,这些必须以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前提。新型教学课堂创建初期,应通过“设置悬念、提出假设、鼓励质疑”等方式,带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互动学习。

4、方法创新。理想的教育质量取决于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物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辅助了探究式课堂的尽快建立。若直接把探究式课堂运用于物理学科,高中生很难快速地适应新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初期,可提出与本堂课知识相关的问题,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课堂。

三、物理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

新课标也对物理实验的教育价值给予肯定:“实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物理知识。”实验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综合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物理知识。

1、设置问题。设定探究主题是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拟定实验流程,并且设置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问题。如:有关加速度的实验课堂,可先提出“分析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内在关系”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

2、引导操作。尽管探究式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教师依旧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以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实施。如:力学实验中,给定实验主题及相关问题之后,需引导学生正确的连接电力线路,防止接线错误引起的短路,舞蹈了最终所得的数据结果。

3、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必须要经过分析处理,才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价值意义。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后,对不同物体、不同重量、不同速度等情况下的机械能大小,应结合物理学公式详细地计算,才能分析出内在的规律特点。

4、总结实验。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并非短期内即可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建立探究式课堂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总结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不足,及时改正错误的实验方法,不断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四、结语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创新 五个基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79-02

一、深化新课改思想,创建高中物理教学新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在教学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应付式的学习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全面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为“应试”而“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将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提升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物理教案策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进而能够融入物理学习中去。

例如:老师在讲授《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课时,必须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出发进行课程设计,采取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首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来了解什么教圆周运动,以汽车过桥为例,通过实例分析、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总结出其运动的规律。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联系的方式进行解决,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引入学习的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深入了解教材革新的部分,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上,同时也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经过新的课程理念改革后,物理教材并不仅仅局限于必修的课程上,同时增加了选修的内容。它同时是对学生课外学习的一种拓展,完成了必修内容的学习后,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自我学习选修课的部分,同样,老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情况,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方面去判断,是否可以增加课堂内容,将丰富的选修课程内容选择一部分加入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物理知识。老师在筛选课程时,也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加入,学生能够学习到自己有热情投入的课程,必定能够全身心融入,课程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

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学生对课程投入程度的关键,因此,为了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主宰地位转换为课堂的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实施指导教学,保障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的优势,丰富教学媒介

随着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样,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发展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它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变为活泼的图像、视频,让原本复杂的物理实验,能够通过简单的幻灯片展示,让每个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增强了物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转变传统老师的身份,营造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程的主宰,是学生的领导,一般而言,学生都十分害怕老师,甚至导致在课堂上都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多情况下,维持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样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很不利的。因此,为了提高物理课程教学的效率,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老师必须转变课堂中老师权威的思想,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老师作为课程的指引者,向学生讲述课程重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新课讲述完后,向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分析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老师在课下也需要丰富与学生的交流,明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想法,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课堂的凝聚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必须从五个方面去努力,分别从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师生关系的构建这几个方面着手,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创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向阳.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M].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2010

[2]郭建斌.认清过程异题同解解决困惑培养能力――例谈异题同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1(09)

[3]蔡向阳.创设积极情境促进有效教学――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高中数理化,2012(02)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73-0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也有一句古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些都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消化,没有机会去质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乐趣。高中物理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较差的原因

1. 对物理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靠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习者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上海市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基础物理知识,但是由于初中物理均以形象、浅显和简单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加之上海市初中生需要进行多门功课的学习,因此,学生初中阶段对于物理知识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物理知识上,无法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物理知识。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能牢靠、熟练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导致其在学习抽象、高深的物理知识时感到陌生、困难,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2. 固有学习模式的影响

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养成固有的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习题巩固的学习模式。在这一系列固有的学习模式中,尊重教材、尊重老师、尊重权威的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以课本为主、以老师为主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学生课前预习以课本为主,不会对课本中不理解或者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对老师课堂上知识点的讲解不明白,也不敢提出质疑,课后更是依据老师的讲解进行习题巩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就没有质疑。

3.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我国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以应对高考为主,提倡“以分论成败”。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讲授式”为主,不需要学生提出质疑,仅仅需要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知识点解答习题即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与老师互动的机会,更谈不上有提出问题及对教材、老师或者物理知识点进行质疑的机会。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1. 课堂师生互动,创造质疑环境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家长”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做到与时俱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教育教学技巧,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放低自身“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原来以“教师主教、学生专听”的教学形式中走出来,做到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抱以理解、鼓励、欣赏的态度,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2. 提出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积极参与到高中物理教学前提下,老师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首先应该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充分考虑。在设计物理教案时,应该更多地从学生角度进行出发,思考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促进学生质疑,如何有利于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到物理概念、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以质疑为目的”进行课堂设计。下面就是笔者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小片段。

师:大家都知道力学主要用于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也就是物置的相对改变,那么在具体的问题中我们应该引入什么物理量来量化这个位置的改变呢?我们就以小刘开车从浦东的金茂大厦到虹桥火车站为例,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小刘位置发生的改变呢?

生1:可以用路程。

生2:从金茂大厦到虹桥车站可以有很多路线,很显然这些不同的路线会有不同的路程,所以用路程来表示这一位置变化不对。

生3:那我们可以用金茂大厦到虹桥火车站的直线距离表示这一位置变化。

生4:那如果小刘向东、北或者任意一个不是指向虹桥车站的方向行走等一样的直线距离,不也是到不了虹桥车站吗?所以我认为直线距离表示不对。

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好,大家想想最后这位同学的回答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生:方向。

然后,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来总结“位移”这一物理量的概念。

这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 传授质疑方法,鼓励学生质疑

在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却不知道如何质疑时,教师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质疑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传授学生的质疑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教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质疑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会质疑教材、质疑老师的讲授内容、质疑自己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二,教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质疑,学会通过逆向思维去质疑,学会通过类比联想去质疑,学会通过变换已知条件去质疑。

三、总结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感觉到困难、吃力,不能熟练地掌握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其进行质疑。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质疑能力,一方面与我国学生自身学习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老师的教学模式有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同时还应教导学生学会质疑课堂学习内容、学会质疑老师、学会质疑自己以及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地发现物理问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6):35-38.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理 弹性设计 调整 质疑 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8-02

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的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强调了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过程。假如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麻烦”不再“麻烦”,反而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初步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按照笔者的理解,这里所说的“预先设定”是指教师的教案,而“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就是指要把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变成过程开放、动态生成的“生成性课堂”。

二、高中物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物理教学的生成是指物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以学生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及思考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改变预设的计划,按照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物理教学活动而获得成功的过程。物理教学中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物理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预设是物理课堂的一个起点。有了充分的精细的预设,才会有丰富的精彩的生成。没有预设的物理教案的准备,我们的物理课堂追求必然是空中楼阁。物理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随时生成相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的高效的新课堂。

三、预设与生成必定在弹性设计中契合

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价值观指导下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新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根据科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完全可以向学生渗透与工业、农业、医学等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在热学中向学生讲解低温的获得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在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电磁场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

比如在学习抛体运动与平抛运动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平抛运动?举出生活中物体做平抛运动的例子。将一张小纸团水平抛出,小纸团的运动能否看成是平抛运动?为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出平抛运动的概念,列举生活实例。思考抛出的纸团的运动是不是平抛运动,通过对纸团运动的分析,理解平抛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教师再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抛运动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进一步揭示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通过演示实验,例如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我们如何研究这个曲线运动的规律呢?根据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对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能否作出猜测?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来研究,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分运动的规律,最后再合成。并进一步探讨出在竖直方向,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且初速为零,与以前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吻合。由此猜测竖直方向分运动可能为自由落体运动。

在教学方案中,要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局限于认知,它还涉及到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目标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四、使调整贯穿过程,使预设融入生成

物理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在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有的预设未曾顾及到学生认知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有的预设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力不从心;有的预设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物理课堂的教学缺乏张力。无论遇到上述的哪种情况,都需要对预设进行调整,使物理课堂发生根本变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参与意识更强,使以推理为重点的物理思维训练、以类比为重点的物理思维训练、以实验为重点的物理探究能力训练、以形象或抽象为重点的物理内涵感悟都得到动态的生长。使抽象内容得到直观理解,具体形象内容得到抽象概括,使预设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

五、在质疑追思中生发平衡

物理教学生成源于质疑,深加工的质疑追思永远是学生生发语言、陶冶情趣的焦点。在课堂教学行进中,质疑追思,是了解学情、发现学生落差的有效手段,是激疑引思、实施教学调控的重要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的众多物理信息要整体把握,细心梳删,选择与物理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着意引发,这对强化预设,促进生成很有必要。例如,某位教师在讲授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速度”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先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鹿的场景,以此引入课题。然后又通过“打点计时器”这个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速度的概念。之后这位教师又提出“刘翔和博尔特谁跑得更快?”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其中就有几位学生问到了“神舟飞船是用多大的速度飞向宇宙的?”“为什么鹿跑不过猎豹?”这类问题。这位教师则站在制高点,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运用课堂教学的知识,尝试性的作出计算和解答。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和眼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运用了知识,在解答疑问的同时树立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加。最后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都将课程内容掌握的十分扎实。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师物理教学;师范技能;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32-02

收稿日期:[HTSS]2006-10-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2-JKGHB-418)子课题;校级资助课题(2006-JC-10)。

作者简介:冯一兵(1970-),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一、新课标带来的新变化

新出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相比,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一是课程理念的变化。首先,“标准”“注重终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其次,“标准”体现了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被动学习、验证性思维到现在的获取知识、自主学习、探究性思维的学习理念上的变化;最后,“标准”体现了从“大纲”的“一维教学目标”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教育观念上的变化。二是教学目标的变化。“大纲”主要是以“双基”,即知识与技能为主,而“标准”则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的总目标。三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大纲”将物理课的教材分为“必修”和“必修加选修”两类。由于这两类课本编写从一开始就分属两个不同的系列,而且要求从高一开始就要在二者之间选取,而这个选取并非学生自己决定,他们只能服从学校的选择,学校用哪本教材,他们就得学哪本教材。“标准”将课程分为共同必修、必修和选修。在高中一年级学完共同必修课以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发展需要在选择性必修的3个子系列中(或3个方向上)任选1个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就完成了规定的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潜力及以后的职业需求继续选择若干选修模块,这就尽可能地给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由度和自,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四是教学模式、方法的变化。“大纲”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标准”要求“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此,“标准”明确提出了探究性学习,使教学由原来的较为单一的模式变为多样化的要求。五是教学评价的变化。“大纲”指出,“教学评价应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诊断作用,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标准”则提出,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不以考试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教师要转变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提倡评价的多主体,“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学生”,“评价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给学生分类的标签”等。由此看出,“标准”在逐步淡化考试成绩的作用,强调评价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二、面对新变化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高师“轻师范性”倾向严重,许多高师院校物理学系总想与电子、科技、工程等名词挂钩,纷纷更其名为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尽量淡化其师范性。因此,高师首先应转变观念,突出师范性。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高师教师的教学技能,无疑是学生学习师范技能的“模板”,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高师普遍重学术研究,轻教学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缺乏重视。因此,高师物理教师特别是教育类课程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完善和提高,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选用,应学会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法课教师应经常与中学物理教师探讨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新问题,重视对先进教育理论的获取与应用。

3.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1)充实、更新师范类课程

在我国高师课程设置中,师范性课程的比例远低于学科专业的课程比例,课程设置过于偏重非师范性,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课程的课时数不到总课时数的15%,这与日、美、德、法等发达国家的近30%的比例相比,相差甚远。高师要加强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突出师范特色,就要进一步充实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除“老三门”外,可增设物理教育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学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等课程。

(2)增开综合性课程和教育活动课程

目前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很难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形势。增开综合性课程,努力促使师范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使其在将来的教学中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例如,开设物理与天文、物理与社会、科学史等的交叉学科课程,可使学生将来在教学中有更充足的知识背景。同时,还应增开教育活动类课程,如教师访谈、社会调查等。

(3)重视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

目前,在许多高师院校计算机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也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但都只是考查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且计算机课程学时少,又太集中,上机练习时间远远不足。因此,应将计算机学习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始终,教师应多辅导学生的上机训练,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及网络获取所需的课程资源,同时,制作课件,辅助备课,加强多媒体教学。

4.重视教法课等师范类课程教学

(1)更新教法课的内容及模式

目前,高师开设的物理教法课内容陈旧、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纯理论多、操作性差且结构僵化。因此,要结合“课标”及新课程,更新教法课的内容。同时,教法课教师还要不断探索,主动参与中学新课程改革,及时掌握新课改的动向,建立民主、活跃、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2)重视教法实验课

实验室应尽量多开放,为学生多提供动手的机会。教师还要鼓励、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设计思想、寻找制作材料。另外,要组织学生用自制教具、选择多种实验手段进行模拟试教,从而充分发挥教法实验课的功能。

(3)重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微格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师范技能的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并将教学实况录下来,教师和小组成员反复观摩、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使优点固化、缺点纠正。教师还应利用课内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试讲、开展探究性教学,以“标准”为指导,编写物理教案等。

5.重视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

当前,由于多种原因,许多高师教育实习的形式化倾向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高师要本着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健全教育实习规章制度等。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实习期间,应有专门教师或经验丰富的中学物理教师对学生实习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再次,可调整实习时间。当前高师教育实习多集中于第七或第八学期,且时间短。对此,可提前并延长和分散实习时间,每学期都可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要重视课余实践训练,把师范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实践活动,如举行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最后,要探索新的实习模式。如信阳师范学院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顶岗实习、双向培训”,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实习模式。

6.建立师范技能考核与评价的新体系

首先,高师要成立师范技能考评组并制定明确的教师达标标准或等级标准。师范技能的考核要规范、严格,可以分阶段进行。例如,就实验能力而言,第一学年主要对实验操作等基础技能进行考核,二、三学年逐步对设计、改进物理实验等高级技能进行考核,大四进行自制教具等综合技能考核。其次,针对不同的师范技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例如,演示实验技能可采用细致具体的微格训练手段进行考核;设计物理实验的技能可根据设计思想的合理性与实践的可行性等进行考核;总体考评可让师范生准备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逐一试讲,考评组老师当场进行讨论并评分。最后,应注重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增加开卷考试和实践考核的比重将历次考核成绩与实习成绩进行合理归并,确定权重,最终得出考评的结果。对成绩不达标者应不许毕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下一篇:大雁归来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