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05:45:02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作教学;通用技术;运用

合作教学法是通用技术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如系统控制、结构、技术试验等都需要师生合作或学生之间合作才能更好完成;另一方面合作教学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通用技g,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与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在新疆双语学生也不例外,合作教学不仅可以达到前两者之间的作用,而且还为推动新疆地区的技术革命做出基础性的贡献。我以为,通用技术教学在双语学生中采用合作教学法,应着眼于三点:

一、以师生合作来准备适合新疆双语学生的通用技术教学素材

通用技术的发展既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新疆地区迎接技术革命的机遇。普及通用技术,是双语高中生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也其未来发展并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经之路。因此,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学习中介传媒之间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通用技术教学的全过程,是普及通用技术较好的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以师生合作为通用技术教学准备教具、素材,使学生对通用技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以更充分的心理来接受通用技术教育。

由于身处新疆地区,很多双语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信息相对落后,通用技术意识就更不如东部地区的学生。而以师生合作来为通用技术教学准备素材,其本质就是增强双语学生通用技术意识的途径之一,更能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如在技术试验中,为验证安全帽的可靠性,我与学生一起准备了几顶价格不一、安全性能有差别的安全帽,并准备了大小不一的铁锤和几个哈密瓜。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就有了技术试验与验证的意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配合完成相关试验,达到了强化通用技术意识的目标。

二、以师生合作来设计适合新疆双语学生的通用技术教学教案

如果说让双语学生参与准备教学素材是为了增强学生通用技术意识的话,那么通过师生合作来设计教案,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通用技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熟悉源于教材,但又不止于教材,他(她)们在对教材进行熟悉的同时,往往又会有自我加工与处理的思考,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阻碍与困难。要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来共同设计教案,把学生思考与疑难加入到通用技术教案中,这不仅使教案的重点、难点更突出,而且还会让学生更集中精神来探究疑难,课堂互动就会变得更热烈。

师生合作设计教案在试验课中的效果更明显,一般来说学生会将学习的疑难带到试验中加以验证、解决。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对于双语高中学生来说,便携式小凳子的制作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设计教案中学生们就提出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减轻小凳子重量的问题。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找到了像羽毛球拍与折叠自行车常用的碳素纤维。结果学生们发现,尽管便携式小凳子的重量是减轻了,但碳素纤维的加工工艺、制作成本都大大提高。通过这种教案设计与验证,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更是对技术发展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推动新疆双语学生的通用技术教学进程

合作教学法体现在课堂中就是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及小组或团队合作来推动教学进度的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在新疆双语学生中开展通用技术教学,由于学生的底子薄、基础弱,合作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从教师的专业的角度来看,很多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因此师生合作也是授课教师再学习的宝贵机会。一方面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通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可以促进通用技术课堂合作氛围的形成。

我较常采用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而且乐于把自己当作小组成员或团队成员,把通用技术的学习舞台交给学生。以《“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案例分析为例,其集成了大数据收集、互联网使用及人机交流等时代技术,双语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只是坐在学生中倾听,直到小结时把学生们的看法进行归纳,并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小结再来分析。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使整个案例分析进度得到了很大的保障,为后期技术设计奠定了基础。

合作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大,限于我的水平未能一一论述。但合作教学作为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不仅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互助精神。

参考文献:

[1]吴园园.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2]易晓敏.通用技术进行“双课堂”模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2)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2篇

错误一:多媒体课件的“拿来主义”

直接拿来的途径是在网上搜索,随着通用技术课程的深入开展,几乎每个课时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好几个课件,有的教师想要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又不想花时间去研究教材,他们就会从网上寻找同一课时的多个课件,或者选一个觉得最好的,或者把几个拼拼凑凑,就拿来上课使用,想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适合自己的优质课件,无疑是缘木求鱼。

思考:对于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我们要“借鸡生蛋”

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是指对外部事物一律采纳,而不管好坏,先生对这种“拿来主义”持批判态度。对于我们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我们也不能采用“拿来主义”,而要“借鸡生蛋”。

网上的多媒体课件良莠不齐,一些多媒体课件只是课本的翻版,教学模式单一,控制方式简单,距教学要求相去甚远;即使能找到制作精良的课件,那也是制作者按照自己的风格、按照自己上课时的学情制作的,你拿来直接使用,就像一个耍惯了长枪的人,你硬给他一条长鞭,用起来很不顺手,而且效率低下,所以“拿来主义”要不得。

但这并不是说网上的课件完全不能用,对于这些课件我们可以这样处理:首先是“挑选”,不是挑选课件,而是挑选课件中的素材和教学设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避免闭门造车;然后是创新,这就是“借鸡生蛋”了,利用精心挑选的优良资源,加上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本人风格,也符合本人教学要求的课件。

错误二:把制作课件当成备课的全部内容

在多媒体环境下,有了课件就可以上课,而且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一般要反复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到最后课件定稿的时候,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的教学过程跟我们备课本的教案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已经没有必要编写教案了,他们把制作课件当成备课的全部内容,认为做好了一个课件就完成了一次备课。

思考:课件制作仅是备课过程的一个环节

多媒体环境下,通用技术备课至少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2)教学目标设计;(3)设计和编写教案;(4)制作课件。我们可以看到,制作课件仅仅是教师备课的一个环节,在制作课件之前教师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设计和编写教案这一环节远比制作课件更加重要,教案确定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步骤、教学的方法;而课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明确这一点,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会跑偏题。

比如,《技术与自然》(苏教版,以下同)中有“都江堰”这个案例,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觉得这个案例很好,应该好好挖掘一下,就找了一个介绍都江堰修建的军事原因、修建的过程、及其历史变迁的长达15分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唯独没有引导学生理解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工程典范,而这恰好是课本引入“都江堰”案例的本意。所以,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制作课件的提纲,课件制作过程中知识和素材呈现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它们必须符合教案中的设计。

错误三:课件容量越大越好

有些通用技术教师为了让课堂内容更充实,在课件中加入过多的内容。主要表现为:(1)“教材搬家”。通用技术课的教材中有丰富的素材,如“案例分析”、“讨论”、“阅读”、“马上行动”、“思考”、“小试验”等,有些教师把所有的素材不加选择地加入课件。(2)随意拓展。比如,《技术的创新性》中的案例“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入这个素材的本意是要让学生理解,瓦特蒸汽机作为一个动力机器对当时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有的教师在课件中介绍了瓦特蒸汽机以前的蒸汽机效率怎样、如何工作,还介绍瓦特蒸汽机之后蒸汽机的发展情况,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思考:课件容量要适中

把教材中的内容不加选择的加入到课件中,这仅仅是教材投影化而已,就教学效果而言,甚至不及传统的板书教学;随意拓展后,信息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的知识增加,过多容量,使得知识堆积,学生大脑不堪负荷,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推漂浮的知识碎片。这种情况只不过把以前的“人灌”演绎成了“电灌”,所以我们制作课件时一定控制课件的容量。

要想控制课件的容量我们至少要做到:(1)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各种素材,要宁缺毋滥,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2)知识的拓展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要喧宾夺主。

错误四:追求过于华丽的视听效果

教学过程中,精彩的课件有助于吸引学生,但有些通用技术教师过分追求华丽的视听效果,而没有考虑所涉及的情境是否符合教学的需要,其结果反而削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这是因为,过于丰富多彩的画面会降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关注,过于愉悦心情会削弱学生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探求。因而课件中动画、声音、色彩“泛滥”,可以让课堂更“热闹”,但会降低教学实际效果。

思考:课件中媒体的应用不能喧宾夺主

通用技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关内容的演示方式,没有必要为了热闹加入音效或视频,也没有必要为了画面好看而加入图片。课件是展示学习内容的工具,其所有的内容都应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要做到宁缺毋滥。

比如,《结构的类型》里面有一个“鸡蛋承受压力试验”,有的教师觉得用鸡蛋做试验,弄不好鸡蛋就碎了,太麻烦,就从网上找到一个“沈殿霞踩鸡蛋”的视频替代,事实证明,学生更关注这个视频中的娱乐性而忽视其中的科学性。而用鸡蛋做真实的试验,既可以吸引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现象的科学性。

错误五:上课时师生无交流

现在有一种现象很普遍,那就是通用技术教师上课时的工作就是点击鼠标播放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眼睛是盯着屏幕,而不是看学生,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播放员”或“讲解员”,师生之间没有言语、表情、眼神的直接交流,只有冷冰冰的屏幕。这种情景下,即使再优秀的课件也无法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

思考:师生交流是课堂的灵魂

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教学的工具,通用技术教师要明白,我们是利用课件来教学,而不是课件利用教师来演示。

屏幕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途径,但绝不能成为唯一的途径,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才是课堂的灵魂,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任何多媒体技术都替代不了的。

实验证明:由计算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倾力制作的,掺入“最先进”教育思想、选择“最时髦”教学策略的多媒体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匹敌。因为师生直接交流时,教师能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等多个方面获得大量的信息,而无论这个课件设计得多么精致,教师也无法得到这些信息,正是这些信息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学。

错误六:放弃板书

由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很多通用技术教师在课堂上都不再板书了,他们把所有以前要板书的文字全部呈现在课件中,认为这样既省时间,又可以投影很多“板书”内容,殊不知这样是大错特错;而且放弃板书后,使得实际教学过程中,演示的速度远远快于站在讲台上的讲解速度,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徒劳学习。

思考:喜新不能厌旧

我们在运用新的多媒体设备的同时,还要继续使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因为黑板板书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它可以理清教学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并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而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仅仅是一晃而过,学生很难记住。另外通用技术课不需要高考和会考,学生也不会主动记录,空空如也的黑板使得一堂课看起来轰轰烈烈,下课后学生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

综上所述,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白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教学的立足点是教学内容,而不是多媒体课件,一定不能“为用而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所以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能过度。

参考文献

[1] 成莉. 过犹不及 得不偿失[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1(3):91-92.

[2] 潘德永.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利弊 [J]. 品牌, 2011(1):73.

[3]姚莉红.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与思考[C].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3篇

一体化教学核心技能学生综合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不断向中国东移,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其岗位性的需求量日益膨胀,同时国际性的高新技术特别是制造业的信息化过程对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质的需求方面越发凸显。动态的市场经济要求技工教育动态地适应、积极地调整、主动地服务,那就需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整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工作任务、学习内容对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深化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我校是这样探索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将原先各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一体化教学中,实行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化,专门技能提高产品化,核心技能培养系列化。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一、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化

我们依据本专业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将一体化课程划分为:入门知识教育系列、基本技能训练系列、量具使用和保养系列、刀具刃磨系列、技巧形成和生产性实习系列。在每个系列中进行细化,划分为若干小的模块课题,课题之间既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可结合产品加工穿插交叉组合。

1.课题积木型

一体化教学中必须做到每个学生有事可做,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统一课题实习工位不可能每人一个。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题积木型的特点,循序渐进,穿插交叉。例如,机加工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时,根据工位数量安排一部分学生上机操作以熟悉机床结构,其余学生安排刀具刃磨、量具测量练习等,不仅使单调、枯燥的入门知识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又解决了实习工位不足的矛盾。

2.课题带产品

我们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法按课题要求寻找产品加工,例如,铣工课题用圆柱刀铣平面及平行面,磨工课题磨平面及平行面,我们先在铸铁块上示范、练习,待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要领后,立即转入产品加工,选择16D气泵壳体零件作为课题实习产品,该零件需要铣磨平面及平行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制成了产品,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也解决了课题重复练习的难题。

3.产品带课题

机械产品门类众多,并非每一个产品都能适合一体化教学,怎样选择合适的产品呢?我们认为,应以大纲为原则,以模块课题为依托,选择数量、质量适中,而且能代替多模块课题的产品作为教学产品。对精度高、难度大的产品,我们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化难为简安排加工。例如,我们选用液压马达转子零件为机加工学习的主要产品,加工工序有:车、磨外圆、铣台阶、铣等分槽、铣键槽等,该零件加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质量约为3千克,可带动车工模块课题五个、铣工模块课题六个、磨工模块课题四个。总之,一体化教学为主的产品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必须围绕大纲主轴运转,防止生产与教学脱节的倾向。

二、专门技巧提高产品化

技巧的掌握仅是起步,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技巧分为个别操作的技巧,工序技巧,综合作业技巧。这些技巧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1.营造生产气氛,掌握个别操作技巧

个别操作技巧是指学生单动作操作的能力。根据教学的要求,操作练习应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达到动作自如,接近自动化的程度。在此阶段进行模拟生产性实习,即给学生下达生产任务,发正式生产图样,编制工艺流程,以形成生产气氛,人为地制造压力,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刺激中枢神经正确地实现意识的要求,达到信息反馈。教师只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纠正误差,使学生由“自觉”阶段进入“自动化”阶段,从而掌握个别操作技巧。

2.通过典型零件加工,掌握工序技巧

工序技巧是指学生单件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同的加工工序有相应的工序技巧。那么技校学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工序技巧呢?抓住典型零件的加工工序技巧是关键。例如,车削液压马达转子阶台外圆时,我们指导学生采用分段法切削加工。又如,在零件上切宽槽及切割大直径零件采用赶刀法,保证切割不振、不断刀,保证尺寸精度要求。经过典型零件加工,使学生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选好产品,掌握综合作业技巧

综合作业技巧是指学生操作应变的能力。前两个技巧的训练和提高属初级阶段,是后一技巧训练提高的基础。综合作业技巧是高级阶段,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而综合作业技巧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不同精度的产品练习。我们和某动力机厂联合开发蜗轮蜗杆减速箱,其中一零件有多种表面的加工技巧:车削螺纹、锥度及偏心组合件等相关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符合加工效率的要求,以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通过产品的加工,提高了学生掌握综合作业技巧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劳动观念,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三、核心技能培养系列化

1.更新技能课程内容,开设核心技能课程

长期以来,传统的技能训练主要采用“工匠式”教育模式,往往是技能单一,知识面陈旧。自1994年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以来,要求学生毕业之际都要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鉴定,以确认专业技术水平,因而导致技能训练围绕技能鉴定标准转,一切为了考证而教学,把专业技能鉴定推人了应试教育的流程。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宽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能在生产现场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的,并在今后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高素质人才。显然,目前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不能担当如此重任,必须突破职业技能训练以某一岗位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标准,更需考虑到某类职业群的共同基础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就更大范围而言,必须培养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即以核心技能为培养日标。

核心技能就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当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核心技能包含认知、动手、效果、社交四个方面,它们成为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

2.开发核心技能模块,提高行业通用技能

强化核心技能的培养,关键是开发核心技能训练课题。编制核心技能训练课题,应以核心技能内涵为依据,渗透行业通用技能标准。为了便于教和学,便于教学检查,可以把核心技能教学内容分解成思维、能力、方法、技巧、意识、品质六大系列。在每个系列中进行细化,划分若干个单元训练课题模块,可以拆装组合,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把核心技能课题模块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实施核心技能课题训练,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编写一体化课程的教案。教案是核心技能教学活动的蓝图和方案,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品质、学习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一门综合新型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明确教案编写的依据,也就是分析该教案的学习对应的一体化课程描述、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教学活动策划、学习工作站的设施设备及师生学习基础等。其次要明确教案的组成要素,如学习目标、学生情况分析、学材分析、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资源准备、学习任务教学组织流程方法与考评材料、教室布置图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优质的一体化课程教案,要写好“学习目标”“内容与过程”和”学习评价”三个内容。充分实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活动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教案为一体化创新的空间导航,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助力。

核心技能融于行业通用技能,同样,行业通用技能课题训练又可促进核心技能的提高。如凹凸配合课题,配合件的尺寸精度较高,配合间隙较小时,要完成此课题需独特加工的工艺方案。教师要善于结合课题要求,多设置些开放性的教学疑点,利用这些方法创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同传统加工方法、测量方法挑战;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在学生对加工工艺方案论证交流,相互讨论、比较评价后选择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及时讲评,再经实践检验,聚集最佳方案,达到训练学生聚合思维的目的。把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贯彻到行业通用技能模块课题中,对职业特定技能的掌握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体化教师培训,优化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工作时间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队伍。由于技工院校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各大学或专科院校,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参与过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不清楚企业三产工作流程、劳动组织方式、工作协作方式、设施设备使用、技能需求及知识运用情况等,所以在设计开发学习任务时脱离行业企业工作现场。同时,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向,教师备课、上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个问题上,甚少考虑如何实施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

通过聘请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课程改革专家、学者开设培训讲座;教师校内培训;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反思与探讨;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来校组织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与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等,加强教师一体化理念、理论、思想的学习,并贯穿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工作的始终,以达到初步领会、实践体验、反思提升、不断持续改进、层层深刻领会的效果。同时使全体教师掌握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技术路径,而熟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技术,掌握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编制路径,学会学习任务的设计开发方法等,为构建出高质量的一体化课程,实施出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学服务。

通过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但保持和改进了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内容和方式,也改进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识、更新技能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上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但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改革创新之路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尽可能将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展到各个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时教案;内容;基本结构

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读后,还要仔细通览所教版本的教科书,并制订出每本书的学期进程计划,掌握每单元的主题和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到了具体贯彻落实阶段即每节课的备课,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形式就是课时教案。“编写好教案,在课堂教学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使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根本的保障”。

一、课时教案的类型

根据教案的详略程度不同可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详细教案就是要把上课的课题、目次、知识点、每个教学环节及处理方法,甚至所讲的每句话以及针对学生上课时的不同情况设计和不同的应对办法等等都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教案一般对新进的教师来说比较适用,最好坚持一个大循环。虽然这样做比较费时,但是在撰写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深化对所教内容的把握。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查阅资料来解决,这实际上也是扩大知识面,不断强化学习的过程。特别是新课程在全国推广后,很多老教师也应该撰写尽量详细的教案。简要教案即把上课的内容提纲挈领、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但无论如何,简要其教案的基本结构还是不能少的。它应是教师上课程序的一个概要提示。一般有多年教学经验且对课标和教材比较熟悉的教师运用较适宜。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历史课时教案可分为通用型和个性化型两种。通用型教案一般适用于人数相对比较多一点的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先共同研讨确定每位教师的分工,各自撰写完成后再共同斟酌修改,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案要求教师不能把过程中的环节写得过于具体化,问题的设计要留有余地,便于不同教师贯彻。它的好处是节省教师备课书写的时间,同时也能集思广益,避免因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和思考的不足而使教案的编写不尽完善。个性化教案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师自身和所处的地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这种教案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若课时教案能做到通用型和个性化型相结合的话,那就更加科学合理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案,课后反思这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逐渐地提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它的撰写“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贵在重视,贵在落实,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此以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时教案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组织设计的好

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初中、高中教材是以单元(模块)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编写课时教案前,一般要先概写一下该单元(模块)的总体设想。

课时教案的编写一般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根据所在地区所教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标中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的顺序和时间,科学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程序环节,既要考虑整体,又要考虑细节。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

历史教学方法或手段十分丰富,不能说哪种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只能根据所授课时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目前在教学中运用较普遍的方法主要有:

1.讲述法

该方法是指历史教师依据所讲的内容,通过口头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历史知识具有时序性和过去性的特点,所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具体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叙述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全面讲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过程的完整性、选材的典型性、叙述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描述是对要讲授内容的主要特点、行为表现、情境场合、地理环境等,用细致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形象,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应是最高境界。概述是用简洁的语言,概要地把一些非重点部分、背景性的内容、前后衔接的部分以及小结内容等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实践中往往不能截然分开,通常是以一种为主相互配合。

2.讲解法

该法着重在“解”字上,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名词、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教师在分析阐释时常能用到。一般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对比与比较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会更深刻,掌握得会更有系统。

3.图形演示法

教师运用较为直观、简明的图形、图例、图解、图表、实物、模型等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此法要注意的问题是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且最好配合其他方法一同使用。

4.谈话法(又称问答法)

该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其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新知的一种方法。谈话法较为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5.阅读指导法

该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预先安排好要读的内容和读的方式,在阅读时问题恰当地提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一线教师又在实践中不断创造许多新的方法,如自主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辩论活动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综合运用法等等。

(三)课程资源的选用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使得其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各地学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调查和搜集,本着资源共享、协力合作的精神,可以本校或本区(县)教师分工合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地区历史遗迹(存)、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各类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馆)、图书馆中有关历史的书籍和杂志、各种历史音像资料、有关家庭和社区的情况、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的网站、远程历史教学系统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然后根据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长远的规划和学期的实际利用计划。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重直观实效性、情感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确立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其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历史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由于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很难根据当前现状去理解、想象。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创设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其主要的做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史料、视频、录音等,也可现场展示考古实物、模型,还可以模拟当时情境编演历史短剧、开展辩论会,或者提出一些具有逆向性、启发性、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而引入情境。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多采用新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

提高学生的能力,广大师生应该做好准备”。

当然,历史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实践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1)要具有直观真实性,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如入其中的感受,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要能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生成性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3)要具有典型性,情境的创设不一定要表面多么热闹,而是要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能把反映历史事件、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东西表现出来。

(五)教学课件的制作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正不断改变着传统教学的模式。它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优势日益凸显,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课件的制作,目前通常使用制作的软件有: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简单、方便适用,能便捷的演示文字、图表,还能进行相关网站和视频的链接;Flash主要是动画功能,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Authorware交互动能强大,但技术要求高、耗时也长。此外,还有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和视频处理软件“超级解霸”也较有实用性。

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选材

要精当,即文字要简洁明了,图片要清晰有代表性,声音和视频要尽量运用可信度较高的纪录片(影视剧片段要慎用),且每段时间不宜超过五分钟。(2)课件设计的重点应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教师应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从而让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3)课件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心智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

三、课时教案的基本结构

一份完整的课时教案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课题(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二)课型(主要有讲授新课、活动探究课、复习课、综合课等)

(三)教学时数(一般情况下是一课时完成任务)

(四)学情分析(把握所授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材分析(简介所授课的主要内容编排和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或模块的关系)

(六)教学目标(主要写清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也可以写出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七)教学重、难点(分别写出重点和难点,也可写出处理的方法)

(八)教学方法(手段)(列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与学的方法)

(九)教学媒体(写出本课时需要辅助的教学工具)

(十)教学过程(呈现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和层次,主要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十一)板书设计(要能体现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十二)教后记(又称教学反思,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3.

[2]马卫东.历史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1.

[3]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8.

[4]张建.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生交互平台 作业 统计排名 留言

中图分类号:TH4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89-01

一、引言

师生在线交流平台在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实际上线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良好的互动。在大大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教师可以更加容易把握学生学习的进展,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师生在线交流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宽了师生交流渠道。经过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界面友好,稳定可靠,实时性良好。

二、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1、学生空间模块

学生登录网上师生交互平台之后可以看到自己需要完成的作业列表,其中列出了各任课教师最新所发表的作业,如果该作业带有附件,则可以下载附件。学生拿到作业后,自行独立完成,同样可以在师生交互平台中交作业处上传提交。

2、教师空间模块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管理个人信息,教案、作业、通知、参考资料、发表日志、上传照片,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风格来装饰自己的空间。

教师模块中主要设计了题库管理、习题卷管理、在线交流和个人资料管理四个功能。

3、管理员空间模块

系统管理负责整个系统主要信息的管理,也是系统维护的信息量最大的部分。另一方面用户的基本信息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如在线练习的数据关联都来源与本模块的信息。例如:学生用户在注册后,管理员审批后,方可登陆系统参加考试。在作答中,系统会对学生用户录入的答案,与题库中给定的答案进行匹配计算分数,练习结束后,学生的错题信息后存入到后台的错题库中,而已系统会把后台计算分数,发送到前台等。

三、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数据库就是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的一个永久性的、自描述的数据仓库。数据库的设计在一个系统开发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师生交互平台涉及到较多的数据表,限于篇辐,下面列出主要数据表的字段设置,分别是用户表、学生表、试卷表、题目表、试卷题目表、网上答疑表,答疑回复表等。

四、师生交互平台的实现

(一)教师模块实现

教师模块是网上师生交互平台的最为主要功能模块。教师作为师生交互平台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在登录进系统以后主要操作有教案、参考资料、作业、日志、日志等。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在线批改,看到学生的来访记录,学生的留言、评论并且进行回复。

(二)学生模块

学生是师生交互平台的另一主要角色。与教师登录后页面形式和风格差异不大,但实际上却是不一样的。第一,教师首页左边的开始菜单每一项点进去后都可以执行上传、添加等操作。比如相册,对教师而言可以上传、编辑相册,而学生所看到却是全校所有教职工最近的相册更新。也就是说学生的权限仅限于查看教师。第二,对于作业而言,教师可以作业给任课班级,而学生可以看到任课教师所的作业,并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如有附件可以自行下载。在本节中将重点讲述学生提交作业功能的实现。

1、学生作业的提交

师生交互平台开发的首要功能之一便是作业的与提交。在这里,学生提交作业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登录后可看到的是教师的最新作业,可清楚的看到自己已交了哪些作业、作业等级如何,哪些作业未交等。

该功能使用的是前端上传组件Plupload。Plupload拥有多种上传方式:HTML5、flash、silverlight以及传统的文件格式。在文件上传过程中,需要实现文件的过滤功能。本系统的文件过滤是通过组件Plupload进行实现的,主要设置两个参数:max_file_size和extensions。max_file_size参数设置允许上传文件的大小,通过控制文件的大小进行过滤。extensions参数设置允许上传文件的类型,多个值用“,”分开,通过控制文件的格式进行过滤。

2、查找用户功能的实现

查找用户其实是一个通用功能。在不同的用户登录进去之后都可以使用的。之所以放在本节来讲,一方面是综合考虑论文的整体章节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此功能用的较多。另外,要强调的是查找的用户对象仅限于教职工,不包括学生。并且对全校教职工是按部门分类的,若已知道要查找教师属于那个部门,可直接进入该部门列表找到与之对应的名字便可进入该教师的空间。通过搜索功能查找时直接输入姓名点击搜索即可。

(三)统计管理模块

统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网上答疑查询统计,可以按时间段统计教师答疑次数并进行排名,对教师所的各类教案进行统计并排名,同时也可以按照某主题对教案进行查询,其中经典教案查询统计类似于教案查询统计,作业管理查询统计可对各任课教师所的作业查询并统计排名。该模块主要介绍空间排名功能的实现。

空间排名是师生交互平台的一个特色功能,是在开发过程中比较关注的。把它作为通用模块的功能来实现,是因为教师、学生、管理者、访问等各用户对空间排名都是可见的。只需要一个连接都可以打开此页面。空间排名时按照不同职能部门来区分对待,如可以分别查看“教师”、“辅导员”、“其他教师”的排名情况。具体而言,空间排名的统计不仅是指访问人数的统计,还涉及到教案、教案浏览数、作业数、提问数、答复数、参考资料数、留言数、鲜花、咖啡数等等,计算公式设置为:统计总数=“答复数”×4+“教案公布”+“教案浏览数”+“作业布置”+“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浏览”+“留言数”+“留言答复数”×4+“鲜花数”+“咖啡数”。当然也可以先按“空间查看数”或者“教案”等单个排序依据进行排名。

(四)用户登录管理

该模块用于实现用户登录、注销、退出系统与修改密码三大功能。用户指游客和本系统在册的用户;登录系统是指选择不同的角色,并输入相关的用户名与密码进入到系统中;注销系统功能是指退回到重新登陆的界面;退出系统则会关闭整个系统;修改密码是在正确输入现有密码的基础上更改下次要登陆的密码。每位新入职的教师,后台管理员会根据他的工号添加一新的教师账号,初始状态是用户名和密码都一样。教师拿到账号可以自行修改个人相关信息。此功能对学生和家长以及其他管理员是一致的。

(1)在系统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密码,提交给系统验证,假如输入合法,则显示登录信息,否则提示出错。所对应的页面是login.jsp。login.jsp.中用WEB服务器控件来实现主界面的设计。login.jsp界面提供两个TextBox(文本框)输入框和四个RadioButton (单选框),以供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及选择角色。

本平台在学校的教学、教改,管理、改革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通过撰写此论文,可以给其他院校发开发同类型网络交互平台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朱跃龙.J2EE设计模式与框架技术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5):64-108

[2] Savitha Srinivasan. Design Patterns in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s[J].Computing Practices,2014(8):64-104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专业成长;转变理念;善于学习;团队合作;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置的科目,许多省市已将该课程列入普通高中会考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这充分体现其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因高校现没有培养本学科的专业师资,担任该课程授课的老师大都是从其它学科转任而来,如何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是落实新课改教学关键。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四个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一、转变理念:教师专业成长的播种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由此可见,通用技术课程有其特有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播种新理念。

1.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以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创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飞跃的发展 。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善于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机

通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多、内容广、专业知识强,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素养。而高校现没有培养此学科的专业师资,目前通用技术的教师都是由物理、计算机或其它专业课郝教师转任而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陈旧,缺乏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跟教材上所需知识相差很大,离通用技术教学要求相差甚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于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机”,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1.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有《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大模块,选修模块有《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等9个模块。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主要知识有:设计分析、图样绘制、模型制作、金工木工、技术试验、材料学、结构力学、系统论、控制原理等方面;选修模块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专业性更强。因此,通用技术教师要善于学习成为多面手,积极参加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教师应主动自学AutoCAD和Solidworks等机械制图软件,参加木工加工、金属加工、电子加工、机器人制作等专业课培训。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领域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知识,以此向其它知识领域迁移,扩大知识的获取范围,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

所谓技术素养是指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通用技术课程强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通用技术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术素养。如何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呢?首先,应积极学习各类技术的操作方法,经常思考该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它怎样影响社会、社会又怎样影响其它等问题;其次,要善于学习,不提高技术的管理能力,确保所有技术活动能有效并恰当地进行。能适应技术,客观地对待技术,既不害怕也不执迷与它;再次,要养成对各类技术的过程和产品进行多角度评的习惯,能预见到技术活动的风险。如通过收看CCTV的《走近科学·我爱发明》节目,可学习到多种多样的技术知识,客观地对待各类新奇的产品,拓宽视野,有利于养成勤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技术素养。

三、团队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

通用技术教师大多学历较高,有各自的专业特长,但离通用技术教学要求还有些差距。加强团队建设,开展校内或校际合作。在资源开发、教学设计、示范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建立制度化的合作,能快速地提升教师个体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

1.资源开发合作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涉及的技术五花八门。而现有的教材还是以试用版为主,与课程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加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这就使通用技术教师为开发教学资源而费心、费时和费力。因此,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是必须的,也是最“经济”的。教学资源开发,应侧重对教材及内容的选择、补充、处理与加工,教具制作与教辅资料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准备等方面,根据合作成员的知识与能力及爱好与特长,由一个或多个成员自主选择一个模块,分模块完成各方面资源的开发;或者完成各模块某一方面资源的开发;或者按模块分工完成以上各方面资源的开发。

2.教学设计合作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到位,对课堂教学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合作?首先,要求合作者吃透《技术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熟悉教材和会考标准及高考大纲,分工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开展交流讨论或模拟上课,重在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过程、手段与方法上选择与落实,制定教学设计的样本,实现教学设计合作。开展“集体备课”是常用的校内教学设计合作方式,通过集体讨论、汇聚集体智慧,在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制定出保障制度和合理流程。制定备课“四定”制度,即定地点、定时间、定发言人和定主题。主发言人负责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案制定,其余教师可负责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和学生作业等方面研究,分工合作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公开课合作

公开课需要通过教师合作而完成,它是展示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和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平台,是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捷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公开课类型一般有校内公开课和各级各类的展示课。校内公开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夯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各级各类的展示课往往倾注了全组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锤炼,此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迫使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和智慧,不断学习优秀经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通过听课教师的客观评价,明确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总之,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除草机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谰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生涯,应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做深度思考。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思考等主要内容,及时记录在备课本上,以便课后反思;在课后,对教学目标的落实、课时计划的安排、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的编排、师生互动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作出全面反思,及时记载教后感和修改教案,有机会可撰写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这样,坚持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建立了良性反馈机制,从而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除草机”。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犹似农业,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只要我们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精心培育,定能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顾建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7篇

经过分析发现,学校要创建一个资源共享、有效利用、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首先要搭建一个合理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理的资源管理平台架构

1.按照如下5种分类方法进行管理和查找

(1)按年级浏览:学段―年级―学科―册次―章节

(2)按学科浏览:学科―学段―年级―册次―章节

(3)按资源类别:资源类别(课件、教案、学案、试题试卷、教学论文、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素材等)―学段―年级―学科―册次―章节

(4)按资源类型:资源类型(文本,PPT,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学段―年级―学科―册次―章节

(5)按专题浏览: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各种专题

2.对单个资源的说明要全面

资源说明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资源编号(编号唯一,自动生成,每位有一定含义,便于查找、管理、举报错误或重复资源)、资源名称、内容摘要、学科、学段、年级、册次、章节、资源年份、资源类别、资源类型、所属专题、适应对象、作者姓名、文件格式、文件大小等。

资源编号说明:共11位,各位含义如下:

第1位表示学段(0初中、1高中);

第2位表示年级(若第1位是0,则第2位的1~3分别表示初一、初二、初三;若第1位是1,则第2位的1~3分别表示高一、高二、高三);

第3位表示学期(用1和2分别表示上学期和下学期);

第4、5位表示学科(语文01、数学02、英语03、物理04、化学05、生物06、历史07、思品08、综合实践09、音乐10、体育11、美术12、信息技术13、通用技术14、基本能力15等);

第6、7位表示章节;

第8至11位表示序号。

上传资源时需要填写以上内容。

3.浏览每个资源要显示相应说明

如:对于教案和课件等,要显示资源编号、名称、年份、版本、类别、类型、上传用户、适应对象、文件大小、需要点数、下载次数、摘要等。

4.资源管理平台的定位

该资源管理平台本着简单、实用、稳定、优化的原则设计,力求运行速度快,可视效果好,使用方便。

二、具有多级用户管理机制

用户管理要分级进行,不同级别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大体可分6个级别:总管理员、总审核站长、学科审核站长、超级用户、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在后台建立一个专门的用户管理栏目,能够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管理。

1.总管理员

负责资源平台的正常运行,数据的备份,所有用户的增加、删除和确认。如果用户很多,可以聘任几个部门管理员,部门管理员除了具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外,还能够对本部门的用户进行管理,如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用户等操作。部门管理不能拥有资源审核权限。

2.总(审核)站长

对学科站长进行考评,有权聘任或解聘学科站长,有权审核所有内容,对有错误的内容有权删除或修改。

3.学科(审核)站长

负责本学科上传内容的审核,并确认资源的质量等级,但无权删除自己已通过审核的资源。

4.超级用户

负责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的管理。通过注册,可自动成为普通用户,经过超级用户的审核和确认可以成为高级用户。

5.高级用户

高级用户可以浏览资源,下载、播放所有资源,上传资源,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有限管理(比如:可以编辑“待审核”和“退稿”的资源;可以新增或删除待审核的资源等)。

6.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由用户自己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浏览

资源,下载免费的资源,可以上传资源,审核通过后也可以获得点数,只要拥有足够的点数也可以下载任意的资源。

三、具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1.总体思路

资源建设总的管理思路是分两个方面进行管理:

一个方面是评比,即学校年级教师,针对课件、教案等评比,分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颁发证书,把优秀的作品上传至教学资源库,全校师生共享,作为免费资源。

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点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同样对学科站长也通过点数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学科站长积极参与,把好质量关。

2.具体措施

上传的资源,如果通过审核可以分为5个档,分别是永久免费、0点、1点、3点、5点。如果是0点等级,如果其他用户下载达到10次,自动转为1点的档;如果其他用户下载达到100次,自动转为3点的档;如果其他用户下载达到1000次,自动转为5点的档。如果该资源上传时间已超过2年自动转为免费资源。

使用点数制来管理和评价教师上传和应用资源的情况。设置3个计数器,分别是:上传资源计数器、下载资源计数器和评价资源计数器。

同样使用点数对学科站长进行评价。凡是该管理员审核通过的资源,汇总这些资源的所有上传资源点数、下载资源点数和评价资源点数进行评价。

对上传有严重学术错误并通过审核的资源,总站长要及时删除该资源,并扣掉学科站长因该资源获得的3倍的点数,扣掉原作者因该资源获得的2倍的点数。

评价参数:

贡献量=上传资源点数+评价资源点数-下载资源点数

参与度=上传资源点数+评价资源点数+下载资源点数

用学科内所有教师的参与度的平均值+贡献量的平均值考核学科,学科内用每位教师的贡献量考核个人。学校按学科投入资金,各学科根据每位教师贡献量奖励个人。

另外,要具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和显示功能。

(1)用户登录后,能显示用户的相关信息:用户身份、用户的各种点数,用户上传下载资源数量等。

(2)能够显示注册用户数、在线人数、总容量、资源总数、本日上传数、昨日上传数、本日下载数、昨日下载数等信息。

(3)能够显示最新上传资料排行、下载排行,用户贡献量排行和用户参与度排行。

(4)为便于考核学科站长和教师,要求能够在后台分学段统计各学科教师人数、贡献量和参与度的平均值。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双元制 “六双”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61-02

一、“双元制”模式概述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同实践生产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可顶岗工作,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二是广泛参与性。“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广泛参与其中,从而使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元制”模式的高职会计“六双”教学模式

我国的国情与德国差别较大,全国各职校的情况更是不同,不可能照搬德国的模式和做法。我们需要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总结多年会计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六双”教学模式。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

双主体指的是施教的过程实行双元主体,也就是在先前只有一个学校主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企业主体,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笔者认为,这里主要是强调要建立以企业和岗位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从我国情况看,双主体更多的是要强调企业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参与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应打通职校学生进入的渠道,赋予职校学生“准员工”的身份,把生产经营过程和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到教学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都必须全程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方面,笔者试用了一种“定额轮训”的实训方式,固定安排几名学生进入公司,由公司按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学生则以员工的身份承担指定的工作任务,一周后再安排另外的学生进入公司。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学习是在公司里进行的,学习过程就是岗位的操作过程,学生学到的是真本事,教学效果更好。

(二)双课标教学模式

双课标指的是实行两个课程标准,分别是理论课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课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标准。现在不少高职学校都在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虽然也有调研和论证,但形式主义较多。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标准化教育,制定课程标准正是标准化的具体表现。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因此实践课教学标准是主导性标准,而实践课教学标准可以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来制定。制定这个标准的最好人选不应是学校教师,而应是企业的资深工作人员。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打包给企业,学校可以合适的价格向企业支付一定的报酬,实质上就是向企业购买标准。第二种做法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编写组,通过双方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制定出符合双方要求的课程标准。就实践经验来说,和会计服务公司合作是现时条件下一种较好的选择。最理想的合作对象应是会计师事务所,但由于会计师业务素养较高,所制定出来的标准高职院校学生难以达到,如果一定要与之合作,应采用联合制定的模式。

(三)双教案教学模式

双教案指教师授课时要分别编写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理论课教案由上理论课的教师负责编写,实践课教案由上实践课的教师负责编写。理论课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课型、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教具、教学反思,等等。事实上,理论课教案教师们都很熟悉,不具有太多的创作空间,工作重点应主要放在实践课教案上。目前实践课教案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项目、工作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具、教学反思等基本要素是必需的。实践课教案实质上就是一个实践活动方案。其基本要求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践课必须是教、学、做的高度统一,其中教是前提,学是基础,做是核心。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强,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的学科。理论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实践课是会计教学的主导环节,通过模拟、仿真的实训课,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实践课应突出“实”字,要实教、实操、实例、实考、实用,不管是会计基础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还是其他出纳岗位、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收入费用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等单项实训,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会计实务达标,在校内统一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在校外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然后再开展毕业实习。

(四)双师教学模式

双师是指上课教师应尽量是具有双师资格或素质的教师。关于双师,就校内而言,原则上应是取得讲师以上职称和相关职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也指出:“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职业教师可通过多途径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参加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去企业调研或顶岗实践。另一方面,可发展行业或企业资深人员为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职业学校会计专任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具有较强的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急需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而从企业聘请来的兼职教师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和知识传授的技巧,存在“有道说不出”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需提高教学素质。也正因如此,两类教师必须取长补短,各扬其长。

上述双课标和双教案的做法,其实是以“双师”为基础的。我们应不断提高行业或企业工作人员占教师的比重,即使这些人员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上还达不到理论课教师的水准,但他们却保证了教学的适应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他们的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和行业职业素养。

(五)双证教学模式

双证指学生要考取毕业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两本以上证书。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资格证书是最通用、最方便的质量表现形式,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贸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双证和双课标、双教案、双师教学是相对应的,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因为证书具有通用性,实行证书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人才流动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我国职业资格标准是根据职业功能与学生的特点制定的统一模块考核标准,是现代社会评价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标准,也是规范和评价教育与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以考证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行课证合一,建立以考证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课程都开得太满,每学期开设课程大多在10门上下,周课时在26~28节之间,这些课程实质上基本是理论课,至少内容上是以理论为主的。会计专业的课程情况与之相同,学生如果要考职业资格证还得加课,这是一种重复教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毕业证书的作用和功能会不断弱化,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功能会日益突出。随着劳动准入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将成为每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主要通行证。

(六)双测评教学模式

双测评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从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方面进行测试。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侧重的是实务,所以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但高职会计教育“应试教育”特质明显,现在还是考书本,考条条框框,考记忆力,即使考得再好,仍然逃不出高分低能的怪圈。这些学生到企业后就必然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职业学校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当轻理论,重能力。

采用双测评模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掘出来。特别是对学生集中性实训和社会实践的态度和水平进行测评,既能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又能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施“双元制”条件下的高职会计“六双”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对培养具备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 教育 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 法律 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 电子 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 参考 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 艺术 、 科学 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 音乐 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 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 计算 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 体育 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 计算 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 工业 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 企业 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 参考 ,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案实施有限管理。学校拥有在一定范围对教师教案的管理权力,但这种管理权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学校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的行为是对体育教案著作权的侵犯,也是对体育教师辛勤劳动的漠视,学校应当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体育教师对自己的优质教案可以出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著书立说。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