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范文

时间:2023-07-27 16:30:35

高中地理课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1篇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导课可以说是一个开端,是实际进行地理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如果导课的运用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促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的状态,使地理学习获得最好的效果。从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对地理课堂的导课起到充分的重视,导课的应用也少之又少,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导课的作用,并且根据实际课程以及课堂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导课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对学生需要的进行满足,进而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

在地理课堂上的导课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就是像文艺演出的开场白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仔细计划出如何进行导课。如果在高中地理上课过程中的课堂导入部分十分特别,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作为合格的教师来讲,应该进一步对课堂导课的技巧进行加强,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果。

1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导课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在课堂开始时没有进行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错误的以为导课并不会对上课的实际效果造成任何影响,更有甚者以为导课不过是卖弄的手段,常常都是在刚刚播放上课铃声后就自己进入了讲课状态,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上课铃声刚刚播放完毕时,一部分学生的思绪很有可能还在上节课之中,或者还有的学生还在保持下课的状态正在休息或交流。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刚刚上课的地理学科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地理教师通过一系列导入的语言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上来,那么就很容易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即将开始的地理课程。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地理课堂导课的设计很乏味,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的高中内部的地理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也加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但是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原因就是导课的设计无趣,缺乏对高中生的吸引力,这可以从下面几点表现出来:首先是进行导课的方式十分枯燥,模式十分刻板,体现不出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感召能力不足,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第二点是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语言不够深刻,无法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进行思考;第三点是导入的效果不是过于复杂就是没有强调到重点,虽然看起来像是比较别致,但是却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有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们无法及时进入上课应有的积极状态,整个地理课堂的气氛都不活跃。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课堂导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课堂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要点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导课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定要进行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导课,下面这些要点是必须要遵守的。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导课的实际目的,要有一定的实际针对性。首先,导课的内容一定要从教材的出发,并且按照考试大纲的实际信息进行设计,要对整堂地理课的教学负责,如果没有按照这一要点进行设计,那么无论导课的语言多华丽也是天花乱坠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点,在导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点,分析其心理以及兴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启发性。第一点,教师在导课的内容方面要多下心思,要有一定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课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强。可以说导课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导课的趣味性。高中生的年龄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年纪的学生实际行动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那么如果说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引导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会更加认真、更加主动,正因如此,导课在实际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这一特点。导课的趣味性并不是指要去都小学生,而是对地理课堂的整体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首先,教师的语言不能死板。其次,实际进行导课的方式最好要创新要新颖。最后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效益。导课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实际进行导课的时间大约在两分钟到四分钟为最佳。

3结语

导课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学艺术。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只有开拓思路,充分施展导课艺术的魅力,才能在第一时间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永刚.浅论导课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42):120-121.

[2]蔡如频.导课艺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6):235-235.

[3]王慧.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有效导课方法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287-287.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信心;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知识跨度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且该学科也非常重视实际运用。可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地理不重视,不喜欢,即使我们教师一再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也无济于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喜欢上地理课。因此,如何践行课标新理念,让高中学生爱上地理课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预想或愿望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它表现为相信自己,喜欢自己,肯定自己。如果一个人具有自信心,他就会在遇到困难时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就能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由于地理知识本身难度大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地理成绩不理想,因此,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错误地认为地理不好学,自己学不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时,我总是充分尊重学生,用赞许的眼神、鼓励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即使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也从不讽刺挖苦,而是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例如:“你的进步很明显,老师真高兴。”“你的想法值得我们学习。”“你画的图太漂亮了,是个美术天才。”“很佩服你的勇气,加油啊!”“你的想法很周到,要是这样一改就会更好了。”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鼓励下树立学习自信心,他们会觉得自己还行、能行,从而也就喜欢上了地理课,爱上了地理课。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当学生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期间的奥秘。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时,我常常结合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大家知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气象、气候、天文、水文、地质、海洋、资源、生物、城市、经济、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内容,真可谓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这方方面面的内容有着无穷的魅力,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述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时,我给学生补充了外星人的有关资料,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觉得地理真是奇妙无比,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爱上了地理课。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因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大家知道,地理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图片较多,但是,这些图片是静态的,根本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可是如果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成声情并茂的画面则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定会让学生爱上地理课。例如,在学习“月相和潮汐变化”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月相的变化过程和潮汐的变化过程,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如身临其境,觉得地理课很有意思。

四、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

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生就会努力学习地理,就会爱上地理课。高中地理中有些概念较抽象,我们教师只有利用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作为教学案例,学生才会一目了然,才会对此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时,我让学生自己讨论他们村的用地、周边的环境变化等,学生非常有兴趣,他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因此,很多学生觉得没有好好留意这些事情很遗憾。正是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学生才明白了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地理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爱上地理课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彻底打破陈旧教学模式,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我相信,高中地理课一定会越来越精彩,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高中地理。

参考文献:

[1]解献环.试论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6).

[2]韩书君.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0(12).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反思

时下,关于微课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大部分关于微课的思考共同的部分,大家均觉得微课其实是相对于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将教学内容分割,采用数字化手段加以处理,适当替代教师现场上课。目前,微课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崇就是因为其能最大程度集中学生注意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优效,微课时间可以是1分钟,也可以是5分钟,视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定,能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比较有益的相互补充,就高中地理课堂而言,其无疑是课堂中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耀着夺人的光芒。在实际教学环节,笔者曾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自我反思、同行交流、请教教育教学专家,收获颇多,感触很深。

一、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巧用微课

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展示原理、导入教学内容、转承环节、介绍实例时,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如笔者所在学校一地理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内容时,巧妙利用《私人定制》电影的视频剪辑,介绍了时下人类面临的集中主要的环境问题的类型,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向往引向深入,明显看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增强。介绍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时,由于教师基本功的差距和教学准备的程度不一致,很容易出现解读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借助备课组共同研讨形成的规范的微课设计,可以很好的将教学内容最基本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教师适时提出针对该教学内容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状况适当调整教学思路。一课教学活动结束前,进入教学小结阶段,微课又能起到深化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梳理知识点,总结其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如学习了农业类型的分类后,可以让学生以某一农业地域类型依据不同分类所属类型来分别阐述。总之,微课并不是新鲜事物,此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业已有此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教师应充分理解这种课型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便于更好的教育教学。

二、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时下较为常见的微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以PPT为主,如感恩教育中通过动画展示人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去的过程,极强的画面感和故事感发人深思,极具教育意义;一种是通过录像,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教学行为,这种反思有教学者和听课者的反思;还有一种则是将课堂教学分成5-10分钟的时间块,逐个实施课堂教学目标。

(一)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多媒体与微课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助手,但不是全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高效、动态、多维展示的特点,但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实际,我们使用多媒体,必须是教学内容和效果的必要。有时,传统教学对部分教学内容其实教学效果甚至会优于多媒体教学。笔者觉得微课也可以和导学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措施和辅助手段。如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洋流的视频,给学生相对直观的认识;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影响: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航海、对污染物的扩散。

(二)深入理解微课和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

其实微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很多地方测试教师基本功,就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让教师短时间准备后,采用微课的形式讲课,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很好的掌握教师基本功的情况。只是微课比传统教学设计更有故事感,还能够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求。在实际教学准备中,尤其是微课环节需要注意设计的完整性,对课堂教学互动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具备充分的预设,尽可能避免出现教学中的卡壳现象。

(三)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微课的严谨、科学

集体备课最能确保微课的严谨和科学性,通过集体讨论,由备课组长在开学时安排好每位组员所承担的课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要发言人呈现微课设计,其他同事进行补充,通过备课组内公开课实践,不断打磨,积累资源,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效果。这既能体现个体钻研研究,更能展现集体智慧。在设计微课时务必确保设计的新颖性(确保对学生足够的吸引力),体现一定的教学设计创意,结合最新的新闻热点,更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落实情况,切不可本末倒置。当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备课组长分配给各组员后,看似难以设计的复杂教学过程被分解成若干环节,最后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任务就显得简单多了,这既能减轻备课负担,更能将别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智慧众人举火火焰高的极佳效果。

微课,恰似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明珠,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连成窜,使得目前的高中课堂呈现出生态之美,顺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这种方式对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成效的。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电教课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的电教课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如,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日食、月食、地理景观等类型的课可利用电教课。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因为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2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学生认知心理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授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地理课的丰富素材和信息。教师通过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导入,通过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活了地理课堂,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 设计讨论课

讨论题应预先布置给学生,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收集资料,充分思考,以提高课堂讨论的广度、深度和效果。讨论的话题应源于地理课本而不超出课本、延伸课本;内容应具有地理性,既要涵盖所讲的知识和理论,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要有应用性,有讨论、辩论的意义、价值。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新编高中地理课 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教学基本功好等作为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标准,主要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入、如何过渡、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画龙点睛做小结。这种评价理念关注的是教师能否酣畅淋漓地表演完自己预设的“课本剧”,关注的是以师为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毫无疑问,这不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诸多先进教育理念。新编高中地理课应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探索者、学习者,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与困惑。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鼓励学生创新;要允许学生出错,学会延迟判断,让学生学会自己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到处爬起来。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有“课本就是一个范例,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意识,创造性地将个人及学生的经验、文本知识、师生互动成果等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科学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展现出主人的姿态。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过程感悟。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体悟,给他们一个空间去创造,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

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学生学得专心、投入,学习效果自然极佳。教师作为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其主要任务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处于“愤悱”的状态。教师可以用鲜活的问题导入,模拟前人的探究,让学生大胆尝试去复现科学的发现之旅;也可以设计精彩的实验,掀起学生求索的激情;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迹。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授学生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才能自己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的直观讲解、学生的机械记忆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发展。

当前,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怎样。

上好一节课以生为主,其核心是将学生看做可被点燃的火炬,是知识和方法的自我建构者,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塑造者。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展开,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去设计,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使之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节好课,不再是教师上演“教案剧”,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上,师生间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充满希望,又任重道远,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对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贡献自身能量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更要强化其主导作用,教师导得适时、适度,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既不完全被学生所牵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自觉,落实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6篇

要想上好高中地理课,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学生们青春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总的来讲,上课和评课要把握全课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的总体达成过程。因此,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设计与实施一节课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过程,使教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承转递进、完整流畅,不能东一下、西一下,头绪混乱、活动突兀。一节课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一是引入,复习与本课有关系的既有内容,或结合所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意向和初步感知;二是学习新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一步产生意向和感知,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形式,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练习、讨论和专题研究等方式巩固、记忆和应用本课内容;三是评价效果,通过练习、讨论和专题研究等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主动参与观察,主动参与思维,主动参与操作,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参与课堂小结等。

让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

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板演正确与否及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评价自己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

第三,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教师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品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课堂上要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第五,课堂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让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让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第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因材施教

对于学优生,上课的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

当加大难度;对于学困生,要努力使他们转化为学优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面对后进生,我们要主动地接近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同学面前多多地表扬他们,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并且要注重发展他们其他的特长。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特别是地球运动的内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要边讲边演示,也可以画板图来说明。这部分内容,进度一定要慢。而对于像人文地理的知识,特别是景观、人口、文化等内容,学生易于理解,进度适当地放快一点儿。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7篇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全视频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展开,有利于学生反复地学习。

微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授课方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跟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起来,对学生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虽然时间较短,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表现形式新颖,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讲解中,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热情。

短短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不但能让学生看到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还能让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和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出现理解能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这就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微课的使用却能改变这种局面,学生只要有播放微课热莸纳璞福就能随时随地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地理成绩好、中、差的分类,可分别让这三类学生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以弥补他们学习地理时存在的短板。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某些地理知识时,仅靠嘴巴是不能讲解清楚的,也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但微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地理课堂的教学灵活性,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1.课前自主预习。

高中地理教材对学生来说是杂乱的,如果没有好好地自主预习,听课时就会毫无头绪,不能从中找到知识的规律,但是如果学生能好好地自主预习,就能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课中重点讲解。

在课前预习过后,就能发现哪些问题自己是不明白的,没能掌握好的,从而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去听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微课向学生授课,并利用微课中的视频和相关的地理图片,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课后巩固知识。

地理课的知识比较碎和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对于课堂教学中没能掌握好的地方,或者没有理解的知识,在课后就要重新观看微课,从而自主地学习和消化课堂教学中没掌握的知识点。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微课的反复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前后的联系,从而做到融会贯通,构建起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99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难点就是地理事物的运行规律和地理方位的相关特点。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粉笔教学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相关的地理图示和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然而,由于地理事物的规律相对复杂、晦涩,因此成为高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通过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协助教师通过视频和动态图画进行地理知识教学,能够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和零散的知识点,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针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意见,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进步。

一、地理微课的教学特点

进行微课教学,就要积极了解微课的相关特性和优势,从而才能更好使用微课为高中地理进行课程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逐渐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视频设计、动态演示以及相关的音像结合等,给微课教学带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地理微课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性影响,微课教学能够同时通过使用文字、动画、影视、PPT等进行相关的地理规律和事物特性展示,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晦涩、复杂的地理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微课的演示功能能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进行具体化的教学,有效传授给学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地理课程中有关水循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能够用动态图画演示的过程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微课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在学习到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微课教学的生活性

学习地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课本是地理学习的基础性材料,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平时在课本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充分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在地理教学必修一中讲到“河流地貌的发展”章节时,教师要积极联系家乡十年和二十年的道路建设、城区分布以及河道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加以分析,将家乡的实际问题与课本理论相互印证,让学生在感受河流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地理微课教学的综合性

地理学科教学存在独特的教学学科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基本学科特点,因此学好地理教学就要结合这两个特性将理论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地理课程设计范围广、学科知识相对宽泛和复杂。所以,地理教师在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课程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的制作微课,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在微课中尽可能多的体现地理知识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考点,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生动有趣,有助于地理学习中积极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程而言,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发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微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引导,能够为学生提供中促进学习效率的动力,因而,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为主的原则,积极选取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图片和词语,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素养和微课优势。

(二)短小精炼,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容量较大,知识体系复杂,每一堂课都会存在很多难点和重点,这样的课程特点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很大的负担。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炼的教学特点,将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重点进行合理的浓缩,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快速性的复习和重点突破,提高学习效率。正常的微课教学时间为6-10分钟左右,很少存在微课时间超过10分钟。在10分钟之内的微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课程中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分析,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内容的精炼性。

(三)资源多彩,有助于呈现多元化资源融合

微课教学主要依靠“微视频”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并在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内容进行课程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教师合理分析的方法,因此能够营造一个与具体实际活动紧密结合、合理分析的“课程教学资源模式”,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微课中版图、PPT、白板、视频等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素质教学的发展。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微课教学模式,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实际案例,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导入预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分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部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预习,通过微视频以及课程的相互结合,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对整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具体的把握。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要对相关的褶皱、断层等概念进行了解,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对形成过程进行自我分析,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二)延伸扩展,帮助不同程度学生需求

对于高中地理而言,由于其特殊性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的掌握程度相对存在差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教学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均衡的设计,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知识点回顾以及课程复习、预习等帮助不同的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促进整个教学的共同进步。

(三)课后知识巩固

在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在课下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弥补课堂中学习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进一步消化知识,巩固记忆,从而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地理知识比较杂乱,学习起来比较费力,而通过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复习与巩固,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总结之前的内容,进行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进行再次的深入学习与总结,进一步进行掌握,把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加深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并形成更为牢固的认识。这样的过程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有效性。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虽然只是一种正在趋于成熟的辅教学手段,但是其根本特点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通过微课的特点合理的设计地理教学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地理教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 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181-182.

[3] 仲建维.从“实践理智化”到“教育理智化”――兼对杜威“反理智主义”观念的辨正[J].教育学报,2016(1):104-110.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9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活动单导学”是如皋地区适应新课改,实现新理念,创新新模式的典型。“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基于“活动单导学”,研究了高中地理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几种典型课型。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地理;课型研究

新课程改革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应运而生,其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小学老师不仅要做伯乐,更要做园丁。”园丁的责任是让每一朵花儿都能最美丽地绽放。实施“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努力构建一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教学方式。

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和笔者任教经历,谈以下几种常见的高中地理课型设计:

一、新授课

1.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教师课前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引人入胜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活动导学、问题探究

每一个新知识点都通过“活动”形式呈现,主要有材料阅读、视频或动画演示、动手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设计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圈出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

3.合作交流、质疑解惑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放到学习小组中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合作解决疑难。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然后学生通过板演、问答、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做到“三讲三不讲”:讲疑惑点、重难点和学法;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小组合作能解决的不讲。

4.反馈检测、巩固提升

学生完成老师设计的与所学相关的基础题、中档题和拓展题并进行展示。教师巡回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注重方法提点,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同时注重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真正让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二、复习课

1.目标呈现、回顾旧知

呈现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回顾课本内容要点,明确复习重点。通过填空、过程图、原理图的形式呈现复习要点,学生自主搜索头脑中已存知识,充分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2.合作交流、查漏补缺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回顾的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完善基础知识,小组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教师针对小组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重点进行讲解,通过讨论、争辩,深化重点、克服难点、消除疑点。好的课堂是需要不断纠偏的课堂。

3.点拨提升、构建体系

针对本节重点、难点,教师为学生出示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剖析,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中的失误,反思内化所学知识,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反馈,澄清学生思维误区,扫除认识上的疑点和盲点。学生针对检测反馈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让零碎的知识点成为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三、试卷讲评课

1.展示学情、明确任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做到分层说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列出清单,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做到目标明确。

2.自主纠错、合作析疑

引导学生对照答案独立分析错题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错误,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讨论。

3.问题展示、点拨诱导

对较为集中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展示。教师做到共性问题重点讲、典型试题变式讲、综合试题拓展讲。引导学生找清理解误区、思维障碍点。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将相关知识、原理和规律、方法等进行回顾和梳理。

4.举一反三、提升思维

从出题意图、材料选取、设问方向等方面进行剖析,变换题目条件,改变问题角度,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的目的。适当呈现典型习题,进行补偿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认真进行练后反思,梳理错题原因、解题思路等,并写入错题集以便回顾。好的课堂是不断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因人而异。而“活动单导学”实质就是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学习主体化、活动化,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创设良好的平台,基于“活动单导学”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薄的文本和狭隘的教室,而是以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等为基础的多样化的活动。“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经验重组的活动。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10篇

一、教案要有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预设,我们才能临危不乱,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课本只是一个参考,教案只是一个框架、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目标与结果的差异,及时捕捉上课学生的动态,对课堂内容及时调整,促进进学生发展。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湘)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时》,由于课本在每一阶段安排了美国东北部以匹兹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发展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即可得出是在哪个发展阶段,当我讲完工业化阶段时,提问:“下一个阶段会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突然回答:“衰退阶段”,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我将计就计又问“为什么”?他回答:“当局不仅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矿,而且还从外地大量输入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是啊,学生回答得很有道理的,资料中的确也是这样写的,这也是我在课前没有料到的,因为课本正文没有提及衰退阶段,于是我只能这样说:“同学们,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谁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咱们下节课再议”。课后,我仔细研究了课标,又对本课进行了重新整理,再联系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程,在第二节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样学生才心服口服,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我的教学。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案备写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反映,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接纳学生的回应,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课堂上的独特贡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

教材编写是对课程的首次开发,而教师备课是对课程的第二次开发,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图表、文字、活动及阅读材料等,文字展示内容较少,如何把这些看似“零乱”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有趣的知识,教师要对教材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不仅要备课标,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教材中的各种潜在资源,还包括隐性智能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法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因本课知识较易理解,课本只安排了少量正文,但确出现了大量图片,阅读,案例及活动材料等,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于是我采取了分组探究教学模式,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将本节课内容依次分成四个问题,即1.湿地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的分布;2.湿地的作用;(以洞庭湖为例说明)3.目前我国湿地现状(以洞庭湖为例);4.如何正确开发湿地;每组一个小问题,互相讨论研究,其他小组可补充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教师只是适时引导、点拨,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后经检测,学习效果很好,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形式。所以,充分的开发课本的隐性资源,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捕捉课堂信息,善待学生“插嘴”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课程意义。例如;学生在课堂中的疑惑,争论中出现的困惑,会不时的“插嘴”发问,教师要宽容对待,正确引导。学生受到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信息和创造性的想法,都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对这些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也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及时记录,筛选,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补充,并可直接用于今后的教学。例如;笔者在讲授高中地理《湘》必修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当我讲到时间的计算方法时,告诉学生其规律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加减时差”,并让学生计算:已知东8区为6时,东10 区应该是几时?学生回答:“应该是8时”,我正要肯定,突然有一个学生插嘴;“老师,你说偏东的时区时间早,难道8时比6时早吗?”我猛地一愣,是啊,但马上反应过来,原来是学生把时区之间的时间迟早和生活中的时间迟早搞混了,难怪最近在作业中老是做错题,于是我连忙做了这样的解释:生活中的时间是数字越小越早,而时区之间则是数字越大时间越早,两者不能搞混,学生这才明白,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感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经验,多与学生交谈、沟通。后来,在本节课的教学随笔中我写到:不是学生“插嘴”,我不会恍然大悟,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上课,我感谢学生。所以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把课堂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力,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四、注意收集课后资源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效果往往不是在课堂上直接体现的,课下才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中规中矩,而是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仔细观察一段时期内昼夜长短的变化,并作详细的记录;2.认真做一次社会调查,了解我们周围资源利用状况;3.上网查询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运用;4.开一次辩论会,讨论南水北调的利与弊等等;一段时间后互相交流看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充分收集课后资源,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也可以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师生共同提高。

上一篇:初三化学概念范文 下一篇:学生食堂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