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感言范文

时间:2023-03-03 10:49:23

高中毕业感言

高中毕业感言范文第1篇

王海敏,女,23岁,2008年高中毕业,先后卖过电话卡、推销过化妆品、开过书屋,现从事高端滋补品销售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达人,收入赶超白领。

2008年,18岁的王海敏高中毕业,由于没考上大学,家里又不打算让她复读,所以她只能回家务农。2009年,王海敏不想在农村窝一辈子,就和同乡的两个小姐妹远赴深圳打工。

在深圳,由于她们没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只能干一些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王海敏先后卖过电话卡、推销过化妆品、做过超市收银员,即使这样王海敏也感到很满足,毕竟每月可以拿到600元的工资,省吃俭用攒下来200元汇给父母补贴家用。

借钱开书屋 失败而告终

2010年在外面打工一年之久的王海敏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些,可是打工的收入根本不能帮助她实现这个愿望。于是,她决定辞职回家做点小生意。回到家乡河南安阳之后,王海敏提出自己创业的想法,但父母不同意,因此和父母闹得很不愉快。“我做生意的初衷,就是想改变父母的生活,看看自己在深圳闯荡一年多到底能量有多大。”王海敏说。

王海敏一边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一边琢磨创业项目。王海敏说:“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没什么积蓄,我只能找亲戚借钱,东凑西凑借到2万元,开了一家书屋,我想这样既能满足我喜欢读书的愿望,也可以赚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但是,首次创业却失败了,但并没有把王海敏打倒,她又开始琢磨新的创业项目。

贷款开加盟店 孤注一掷

2010年12月的一天,王海敏偶然从央视《理财在线》栏目看到了一个专题报道,说的是一个80后的小伙不当白领回乡养鹿创业的事迹。通过查阅各种书籍王海敏才得知:梅花鹿全身是宝。鹿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能,是中药之王,补品中的圣品,鹿肾更有壮阳补虚功能……而时下,随着白领亚健康人数的攀升以及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通过滋补来改善亚健康状态、延年益寿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无论是养鹿还是做鹿产品销售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看完电视,王海敏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她终于找到了创业的突破口。她马不停蹄地在网上搜索到了80后小伙的电话,咨询一番之后,了解到他创业的心路历程是何其的艰辛,但是坚持到最后还是成功了。这些都让王海敏兴奋,因为她的一只脚已经快要迈进成功的门槛。

眼下的困难仍然是没钱,这时候,王海敏想到了贷款,于是她申请了2万元的贷款,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张罗加盟的事宜。由于她开店选择的是老家安阳市,加上是本市最大是商圈,她的店铺又是本市首家以鹿产品为主打的高端滋补品专卖店,所以吸引了不少白领和商界人士前来购买,老客户推荐新客户,客源就越来越多。现在她已拥有了很稳定的客源,销售量也节节攀升,尤其是春节临近,很多客户都来店里选购鹿酒作为高端礼品。据王海敏透露,现在她每月纯收入已经超过2万,照这样发展下去,给父母提供优越的晚年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王海敏说,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实现之后,我还有很多想法,很可能明年再开一个这样的分店,尽快赚钱给父母在城里买套房子,因为什么都可以等,唯有尽孝不能等。

高中毕业感言范文第2篇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对于我们20xx届高三全体同学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三年时光弹指挥。三年来,你们与学校荣辱与共,用你们的奋斗和汗水一次次为学校争得荣誉;三年来,你们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三年来,你们承载着父母的嘱托,发奋自强,一天天变得成熟。在你们即将走进高考的战场之前,我们在这里最后一次隆重集会,为你们举行高三毕业典礼,为你们的高考壮行,为你们即将告别高中生活,踏上新的人生里程祝福!

参加今天毕业典礼的校领导有:校长吴林强、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杨刚、副校长吴庆杰,参加我们毕业典礼的还有我校中层干部、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和咱们20xx届毕业班全体同学。

下面我宣布,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xx届高三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大会进行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

大会进行第二项:请校长吴林强宣布20xx届学生毕业

同学们,你们毕业了!多么的令人激动!三年的高中生活来,你们从稚气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理性;一千多个日夜,洒下你们多少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多少酸甜苦痛。此时此刻,面对即将告别生活了三年的菁菁校园,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难以平静。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毕业生代表高三(10)班刘佩同学抒发毕业感言 。大家欢迎!

从刘佩同学的话中,我们听到了同学们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心中饱含的感谢与感激之情,听到了你们即将踏上高考主战场、人生新旅途的信心与决心。是啊,三年来,你们看惯了玉兰花花开花落,嗅熟了桂花树的十里芳香,吃腻了餐厅里的老几样,教室、花园、跑道都见证了你们奋斗的足迹与身影。你们在磨砺中走向了坚毅、走向了成熟。但你们的每一步成长,都饱含着父母的悉心呵护,伴随着父母的无私大爱。今天,你们高中毕业了,想知道父母想说些什么吗?

会议进行第四项,有请家长代表高三(4)班马璐瑶的家长孙寒梅发言。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三载相处,建立了深厚纯真的友情,这种情谊将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三年来,我们的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如今,你们将要踏上新的征程,做老师的也有许多话语想跟同学们倾诉。

大会进行第五项:有请高三年级组长、班主任赵树伟老师发言。

赵老师的发言可谓情深意长、语重心长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代表了全体老师对同学们的深深期待和祝福。老师是园丁,育得桃李芬芳;学生是花朵,在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谢谢赵老师,也谢谢全体高三老师们,感谢他们用汗水、智慧和生命的激情点燃我们幸福人生的希望!让鲜花捎去我们对老师们的感谢与祝福,让师生间的情谊在这一刻地久天长!

大会进行第六项:下面请各班的学生代表给班主任老师献花!

真的令人感动!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班主任、感谢三年来默默无闻为我们的成长做出贡献的所有老师!

同学们,“三载励志求学,一朝鲲鹏展翅”!走出校门,你们身上寄托着母校无尽的期望。

大会进行第七项,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校党委书记张三虎致辞!

张书记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即将走向高考战场、迈入人生新征途的同学们的提出殷切期望、表达了由衷的祝福。句句叮咛,字字千金,希望同学们牢记在心,勉励自己、鞭策自己!

下面大会进行第八项:由校领导为学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

大会进行第九项:毕业宣誓。请高三(7)司文超同学上台领誓。

同学们,誓言铮铮,道出了你们毕业之际对师长对家长的无限感激、道出了你们对母校对同学的无限依恋,道出了你们对自己发展前途的踌躇满志,道出了你们为母校争光为祖国奉献的豪情决心!

临别依依,言语万千!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再过多少年,无论今后你们走到那里,母校都将如慈母般地把你们牵挂,老师都会因你们的进步而自豪!希望同学们把学校的殷切期望,把老师的几多叮咛,把同学间的真挚友情,化为今后成长的动力,成就自己幸福成功的人生!希望同学们关心母校发展,共同祝愿我们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同心协力使我们的母校越办越红火!

高中毕业感言范文第3篇

俞敏洪说,自己就是那只蜗牛。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干起,俞敏洪最终将“新东方”送到美国纽约证交所上了市。

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3次高考是他命运的关键点。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生产队妇女队长。1978年,高中毕业的俞敏洪第一次参加了恢复高考之后的全国统考,结果名落孙山。母亲听说当地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就跑到校长家里说情,硬是把16岁的俞敏洪送进去当了代课老师。母亲的执着让俞敏洪有了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决心和勇气。那一年,为了挣到15元的高考补习班费用,俞敏洪一边帮人开拖拉机运输货物,一边抽空背单词、学英语,但结果依然是铩羽而归。第三次,拼了命的俞敏洪,在补习班里用20天的时间,把英语老师出的300道考题背了个滚瓜烂熟,英文成绩一下子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那一年,他最终以超过录取线7分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0年,18岁的俞敏洪用一根扁担挑着自己的两麻袋行李来到北大。入学时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第一次开班会全班同学互相介绍,俞敏洪说完后,班长站起来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

天之骄子的那颗骄傲的心尚未着陆,就被现实刺痛了一下。

俞敏洪自卑地发现,不仅是普通话,自己很多方面和同学们相差太远。同学们都博览群书,而他连《红楼梦》都没读过。他的英语水平也很差,在农村上学时既不听也不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因为英语高考分数不错,他先被分到A班,一个月后就被调到了C班,也就是“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整整一年时间,俞敏洪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向播音员学说普通话,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诵读记忆。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之中,他对自己说:“我的砖头还没有捡够。”

俞敏洪的宿舍离开水房很远,每次提热水要来回走20分钟。俞敏洪想,提一瓶水也要花这么长时间,干吗不一次提四瓶呢?于是他每天都帮宿舍里的人提水,一提就是四年。大家看他提水习惯了,有的时候他忘了,同学还会提醒他:“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提水?”俞敏洪从没觉得自己吃亏,憨厚地一笑,拿起水瓶就出发了。

在风景优美的未名湖畔,俞敏洪就像丑小鸭一样,孤单地落在了群体之外。同学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却始终没有一个女生注意他。落寞的他不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不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大三那年,俞敏洪正在读《红楼梦》,看到黛玉吐血那一节,心里一惊,因为他发现自己那段时间也吐血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真患上了肺结核。无奈,他只好休学一年,住院治疗。1985年,俞敏洪以倒数第5名的成绩大学毕业。

在俞敏洪看来,这不是竞赛的结束,马与骆驼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认为: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就会一直走。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考量,那就是,做一只勤奋的骆驼,用每天不停息的创造,战胜聪明的人。

他在毕业感言中说:“大学我追了大家5年没追上,但扮演一个骆驼的同学肯定不会放弃自己。同学们5年干成的事情10年,10年干成的事情20年,20年干成的事情40年。实在不行,我到了80岁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

在以后的日子里,俞敏洪的生活只有“学习”和“读书”两个词。他不停地背英语单词,听口语录音,抵御着来自外部的干扰。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竟然让他很快记住了不下8万个英语单词。

1988年1月,他以657分的优异成绩一次通过了托福考试。本以为出国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俞敏洪却在最后一步走不下去了——尽管他成绩优异,又获得了多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就是没有一所学校能够给他提供一分钱的奖学金。在当时,仅靠他每月120元的工资,显然不能支付留学期间高昂的学费。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跨出国门,无奈、茫然和失望,再一次纠结在俞敏洪的心头。

出国无望,经济也陷入了窘境。为了增加收人,俞敏洪开始到各个培训机构教书。1989年,俞敏洪承包了一家民办学校的外语补习班。但不久,就因“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的名义,被北京大学处分。俞敏洪选择了离开。之后两三年间,俞敏洪为一家名为“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创办外语培训部,随后他决定独创一片天地,自己办一所培训学校。无钱做广告,在北京凛冽的寒夜中,俞敏洪和老婆一起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广告,常常是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冻成了冰。

初创时“新东方”的硬件设施不好,俞敏洪便身兼数职,“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跑了7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一次他扁桃体发炎,高烧近40摄氏度,大热的天浑身哆嗦但找不到可以替他上课的人,只好穿上棉衣披上棉被,咬着牙上完5个小时的课。还有一件令俞敏洪抱憾至今的事是女儿的出生。当时医生预计孩子会在晚上9点出生,可俞敏洪当天晚上9点半前有3个小时的课不能不上。无奈,俞敏洪狠下心把老婆一个人丢在医院,自己跑去上课。等下课跑回医院,女儿已经睁开眼睛望着他了。

两年后,“新东方”在艰难的挣扎中站稳了脚跟。“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这是俞敏洪常说的一句话。他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那些成天梦想着撞大运的人,永远只会抱怨。但是他可能从来没想过,别人“撞上了大运”,有可能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能力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运气好。

高中毕业感言范文第4篇

1987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当同学们都在集中精力准备高考时,鄢维斌却毅然选择了退学。鄢维斌从小就没了父亲,不得不和母亲寄住在哥嫂家,他知道即使考上大学,也还需要4年的生活费,他不忍心再让哥嫂增加负担。

一天,鄢维斌挑着豆腐到邻村村口卖,一开始,他干咳两声,闭着眼睛吆喝起来,但声音却小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正要提高嗓门时,却听到一阵鞭炮声,原来是这个村为他的一个考上大学的同学送行!

鄢维斌怕被同学和乡亲们笑话,当即挑起担子往回跑,匆忙之中见不到一个藏身之处,情急之中,他干脆撂下担子,一闪身跑到村头小河沟里蹲了起来,身上背着的一壶水,也被他“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

就这样,鄢维斌每天起早贪黑卖豆腐,到了春节,全镇17个行政村,鄢维斌跑了底朝天,全镇乡亲们都认识了这个高中毕业的“小豆腐郎”。

春节前夕,他去邻镇一个村卖豆腐,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卖完豆腐准备回家时,村里突然窜出两只大狼狗,当惊慌失措的鄢维斌被狗咬伤不得不上医院打疫苗时,他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其做一辈子豆腐郎,不如到外面去闯世界!”

春节时,他从在兰州打工的老乡那里听说那里人喜欢吃豆腐时,20岁的鄢维斌感到机会来了,一颗不安分的心开始飞翔。

春节一过,他就向哥哥提议一起去兰州做豆腐,良久,哥哥说:“你想去,哥不拦你,家里的事就交给我吧!一个人出门在外,要注意身体!”

1988年2月,鄢维斌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哥哥塞给他的600元钱,挥泪告别了70多岁的老母和哥嫂,毅然登上了开往兰州的专列,开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激扬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一到兰州,他马上租了个门面,每月200元。为了生存,鄢维斌每天起早贪黑。亲自去市场买黄豆,磨黄豆、既做豆腐、又卖豆腐,靠着做豆腐的祖传技术和勤劳本分,迅速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喜爱,但由于豆腐行业利润薄,加上品种单 ,规模小,几个月下来,赚的钱除了支付房租费和生活费,就所剩无几,还谈不上发家致富。

1991年腊月27日,鄢维斌正准备回老家过春节,没想到那天的生意突然莫名其妙地火了起来,鄢维斌一打听,原来是当地居民有储备春节物资的习惯,而当时很多外地豆腐店大都歇业。鄢维斌一阵狂喜,为了多赚点钱,鄢维斌决定不回老家。赶紧高价请了帮工,连夜开足马力做豆腐,直到大年三十下午,到他店里买豆腐的居民依然络绎不绝。鄢维斌当即在店门口贴上安民告示:“春节期间不停业,价格质量不变!”

那个春节,鄢维斌净赚了2000元,攥着一大把零零碎碎的毛票。鄢维斌兴奋得彻夜难眠,这可是他第一桶金啊!尽管他没回家过年,让家里的母亲和哥嫂担心不已,但付出总有回报,春节一过,周围居民对鄢维斌的认可,使他的生意比同行的生意要红火得多。

为了趁机发展自己,有了钱的鄢维斌信心十足,他开始不满足围着小店自产自销,他要主动拓展市场。他请了个打工的老乡照看门面生意,自己独自到外面闯市场,一番调查后,他看准了学校食堂和集贸市场。

可理想总与现实有差距。由于复杂的关系,加上豆腐没有特色,鄢维斌的首次出击以失败告终,可鄢维斌并不甘心,他先后去北京、厦门、福州等地闯荡,结果依然没有起色。

卖豆腐本来就是个力气活,但光靠卖力气又成不了气候!或许这就是几千年来“做豆腐”的宿命吧!8年的勤扒苦做,鄢维斌也没能跳出这个历史定律。1998年7月,28岁的鄢维斌厌倦了背井离乡,逐渐产生了回老家的念头。

瞄准“味蕾”:让“小四方块”异彩纷呈!

1998年12月,鄢维斌带着辛苦积累的15万元回到武汉。有了点资金的鄢维斌决定不做豆腐坊,做豆腐加工厂。开展批量销售。一连三个月里,鄢维斌跑遍了武汉三镇,最终确定将豆腐加工厂开在武昌杨园,因为那里交通便捷,而且周边集贸市场多。

为了迅速打开集贸市场,鄢维斌破天荒地改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游戏规则,以转移客户风险,让利客户。他对商贩们说:“每天我给你们送豆腐。卖掉了算你的,买不掉算我的。我请人将剩下的豆腐运回。”这样做生意,那些商贩等于是零风险,当然乐意进鄢维斌的豆腐。可这样一来,市场是打开了,但一连三个月。经营却出现连续亏损。

赢了市场但不赢利,问题出在哪?原来,那时供应商做的豆腐“四方块”大同小异,尽管多数商贩诚信经营,但总有一些黑心商贩,居然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把其他供应商或者自制的豆腐,也以“卖不掉”为由要求退货,而鄢维斌上哪去找证据?而没有确凿证据,鄢维斌还不能拒绝,否则整个市场就会前功尽弃。

做了10多年豆腐坊的鄢维斌当然知道,如果不马上退出市场,不要半年,自己千辛万苦挣来的15万就会血本无归。此时的鄢维斌已经骑虎难下,怎么办?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鄢维斌茶饭小思,天天到集贸市场转悠,1.83米的大汉,体重也从80公斤急剧下降到72公斤。

就在公司要么放弃市场、要么面临倒闭的危急之际,一个平常很不起眼的创意,居然计鄢维斌找到了改变危局的契机!

一天晚上,几个湖南的朋友到武汉找鄢维斌,他只好强扣精神到酒楼宴请他们吃饭。点完菜后,服务员送了一盘凉拌干张丝,一个朋友叫服务员再送一碟辣椒酱和香麻油。配科送上来后,朋友将千张丝蘸上辣椒酱、香麻油,并吃得津津有味,鄢维斌没试过这种吃法,他也学朋友那样吃。没想到味道果然不错,不到5分钟,将那盘凉拌千张丝一扫而空。朋友不禁夸海口:“这道菜是我的发明,就叫麻辣香丝把!你是做豆腐的,能将豆腐做出这样的味道,可能会成为畅销货?”

一句话让鄢维斌醍醐灌顶,如果研制适合老百姓味蕾的豆腐新品种,一来可以拓展市场,二来那些黑心商贩也不好“偷梁换柱”,即使仿制也能查出真伪。时间不等人,当天晚上,他就与师傅们一起将辣椒、香油等配料和千张丝合在一起加工,但由于料量、火候掌握不准,味道要么过重,要么过淡,始终确定不下来最后的配方。

第二天,鄢维斌就开始扫荡武汉三镇的书店、图书馆,尽管中国豆腐文化源远流长,但奇怪的是――武汉书店或图书馆居然很难找到几本豆制品书籍。一打听才知道,尽管做豆腐的人成千上万,但大多数文化不高,他们只会将豆浆制成豆腐。到书店买书钻研理论的很少,既然没有需求,书店也很少进。

鄢维斌没有停步,他当即打电话请北京的朋友帮忙,两天后,鄢维斌收到朋友的快递后,马上和师傅们一起研究,一个月后,鄢维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当时市场第一个豆腐新品种――麻辣香丝。紧接着,鄢维斌一鼓作气,一口气开发了5个新品种。

麻辣香丝、五香豆糕等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没想到市场反映冷淡,鄢维斌这下傻眼了,但他没有放弃,他深知如果此路还不通,他就只能关们改行了,情急之中,他想到清专门公司搞市场调查,摸清武汉市民味蕾,以便“对症下药”,正当他与调查公司协商到准备签定合同时,没想到市场突然火爆起来。每天中午。各大集贸市场纷纷托人捎信或打电话到公司:“油皮千张断货!赶紧送货!…”“香豆糕卖完了,快送30公斤!”

原来,这些新品种以前武汉从没有卖过,很多人不知道味道不敢买,少数爱尝鲜的人买回家吃后,感觉味道不错,便又回头来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鄢维斌。下子兴奋起来,马上日以继夜地组织开发新品种,不到一个月。50多种异彩纷呈的豆腐源源不断的送到老百姓的餐桌。

豆腐品种和数量的增多,公司出现人手紧缺,鄢维斌迅速招兵买马。可有句俗语叫:“世上有三难,撑船打铁磨豆腐!”要找到有经验的工人很难,可再难也要干下去。一次,一位刚来不到两天的四川籍工人突然找鄢维斌借钱,当鄢维斌得知他母亲患病住院后,爽快地借给他5000元。还特意买好车票送他回家。

工人师傅都为鄢总担心:“要是他不回来,怎么办?”鄢维斌笑着说:“要是他卷钱跑了,我损失的只是5000元钱,他损失的可是做人的信誉,他的损失比我大!”一个星期后,这个工人果然如期回到厂里。鄢总对待员工的态度,让工人师傅们倍感温馨,纷纷觉得跟这样的老板再苦再累也值。

就这样,在市场突然被做大、人手奇缺的情况下,工人师傅们跟着鄢维斌一起并肩战斗。同甘共苦,而鄢维斌不仅成功地逃离了创业“鬼门关”,而且自己研制的豆制品,迅速在武汉三镇集贸市场名声雀起。

天道酬变:巧借“超市”成就创富传奇!

机遇只会降临给有准备的人!

2000年6月,当时武汉的中百超市也在迅速扩张,鄢维斌的豆腐在集贸市场里的畅销,马上引起了嗅觉灵敏的中百超市“买手”的关注。

“买手”直言不讳:“您的豆腐在集贸市场很畅销,你完全可以通过超市进一步扩大你的市场!”“能进超市这个正规平台,都是有品牌的著名厂家,我的产品能行吗?”没想到这位耍手很直率:“只要你的豆腐质量好,消费者愿意买,那就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我们超市都欢迎!”

那时,豆腐一般在集贸市场上赚吆喝,把豆腐放到光洁漂亮的超市去叫卖。这在当时还是个新鲜事。既然机会送上了门,鄢维斌深信超市的力量,他当即作出更大胆的构想,为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决定全面退出集贸市场,全力做好超市销售和服务!

可红火了三个月,市场又进入平稳期。有时月销售额跟原来在集贸市场持平,市场预期和鄢维斌原来的设想相差太大,鄢维斌就经常去超市转悠,寻找突破的机会。

一天,鄢维斌正在豆腐专柜去例行检查,正好碰到一对中年夫妇在买豆腐,那个妇女可能是被鄢维斌开发的新产品吸引住了,冈0准备掏钱购买,没想到她老公却拦住她说:“别买了,这豆腐没有商标,肯定是个小厂家的,吃了不放心!”那个妇女犹豫了一下,最后放下豆腐,挽着老公的手走了。

这对夫妇的对话深深地刺痛了鄢维斌的心,在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的支持下,鄢维斌给自己的豆腐起了名字:“豆香聚”,意思是:“豆腐香四季,回味聚知己”。不久,国家商标局顺利通过对“豆香聚”的审查,有了注册商标,鄢维斌组建了武汉豆香聚豆制品公司。

食品以安全为天!鄢维斌提出建“豆香聚豆腐坊”,采取现场制作,现场买卖的方式,让消费者看着放心、买了放心、吃得放心,这个创意很快得到超市的认可。“豆腐坊”如期开张,由于店面外观设计统一,工作人员着装、服务统一,很快吸引了武汉百万主妇的眼球。

一天,武昌水果湖中百超市“豆香聚”豆腐坊,一位顾客自称吃了塞里的豆腐拉肚了,要求索赔,而营业员却坚持豆腐没问题。通过有关部门调查,原来是冰箱停电导致豆腐变质。尽管责任不在公司,但鄢维斌还是亲自买了水果和新鲜豆制品赶到当事人家里,病人家属红着脸说:“实在不好意思,是我们弄错了!”鄢维斌对营业员态度不好表不道歉,并希望当事人能成为公司监督员。”

鄢维斌认为:食品投诉无小事,不仅关系到品牌形象,还关系到中百超市的声誉。对每一件投诉。只要有时间,鄢维斌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必要时亲自登门道歉。工人师傅说:“你这样做,哪还有老总的派头!

鄢维斌虽然失去了“派头”,但“豆香聚”的诚信在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也得到了超市的肯定。短短几年时间,随着中百超市在全国的迅速扩张,武汉“豆香聚”公司随之迅猛成长,公司不仅研制出了蔬菜豆腐,果味豆腐、黑芝麻豆腐等5大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卖到了重庆、兰州、长沙等全国50多个城市,而且公司职工也发展到近300人,还在中商甲价、武商量贩、武汉华联等超市开办了200多家“豆腐坊”。

2005年10月,鄢维斌被省商务厅授予全省“豆腐大王”称号,2006年9月,武汉豆香聚豆制品公司再次被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等4部门联合授予“全国食品安全合格示范单位”。更令人侧目的是,这个小豆腐郎还斥资100多万,创办了中国首家全面展示现代豆腐制作风采的网站。建立了中国传统豆腐文化的豆腐博物馆和武汉豆香聚豆制品技术培训学校。

2006年11月2日,风和日丽,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彩旗飘扬,中国武汉农博会顺利召开。全国政协副上席李蒙、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等中央、省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这位如今每天管着几百万市民吃豆腐、豆腐博物馆馆长、豆制品培训学校校长、年销售额3000万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昔日挑着担了走村串户、还被狼狗追咬过的落魄豆腐郎,应中国农博会组委会的邀请。两装革履,容光焕发地从贵宾席走到了演讲台,自信地发表了自己10多年来的创业感言,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热情鼓掌!

高中毕业感言范文第5篇

提前半小时,俞敏洪如约而至,跟在场的媒体记者――握手交换名片之后,他亲和自然的微笑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采访若老友之间的叙旧。晚上7点整,俞敏洪依旧带着这样的微笑,步入旁边的演讲厅,面对数千学子畅谈事业人生和理想。这个来自苏北农村、大学期间因不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和标准的英语而被边缘化的男人,这个因为“不帅”在大学里没有女生喜欢的男人,此刻,被成功和自信装点得魅力非凡,神采飞扬。

曾经有记者问:领导、老师、商人、学者……你更喜欢哪一个角色?俞敏洪的回答是:老师!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留席卷神州大地。出国留学所必须通过的语言考试成为学子们迈出国门的第一个门槛。1992年,一个没有走出国门的年轻人在极度的失望中突然看到命运为他打开的一扇窗:为出国留学者创办语言学校!他就是今天众多留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俞老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新东方的诞生,铺平了一个个学子的出国留学之路,实现了他们的深造之梦。有一个非官方的统计,在北美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留学生曾经在新东方进行过语言学习,而新东方的创立者俞敏洪也因此获得了“留学教父”和“新东方教主”的美称。曾经有这样一幕:在美国,当俞敏洪在一家餐馆就餐的时候,周围有数名就餐者站起来热情地呼唤“俞老师”,他们都是在新东方学习过语言的留学生。如今的俞敏洪功成名就。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常年奔波在祖国各地,为高校的大学生们讲人生和理想。

三次高考,为了母亲心中的

“先生”梦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一个农家。村庄坐落在长江边上。那里也是历史名人徐霞客的故乡。年少的俞敏洪喜欢披着落日的余晖爬上村边的那座五十米高的小山看长江,看长江上的船儿驶向远方。那时的他常想,徐霞客曾经走了那么远,自己将来能走多远呢?八岁那年,俞敏洪幸运地跟随亲戚去了一趟上海,长江人海口的壮阔和大上海的繁华在他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对未来岁月的期许。

俞敏洪的家贫寒但温馨。父亲是个木匠,手艺虽然不精细,为人却宽厚豪放且不计较,常常将卖不掉的八仙桌、椅子、凳子等送人。在俞敏洪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他对所有的人都很宽厚,尽管他力气很大,但从来不和别人吵架和计较,总是喝着酒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所以,俞敏洪的童年或者调皮地在父亲忙着做木匠活儿的时候帮帮倒忙,或者陪着父亲坐在街边,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或者与父亲一起下河摸鱼虾,日子过得快乐而悠然。

母亲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她刚强、有主见且乐于助人,有一次天突然下大雨,当时家家户户的场上都晒着粮食,俞敏洪的母亲带领全家拼命帮助别人把粮食往回搬,而自己家的粮食却被淋了个透湿。还有就是每当村上有人家断了炊,母亲一定会率先把自己家剩余不多的粮食分出一半送给人家,母亲因此在村民和亲朋好友中威望极高。俞敏洪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哥哥在四五岁时患肺炎去世,父母生怕俞敏洪再有闪失,因而对他关爱备至,父母甚至还用他的属相“老虎”作为他的乳名,希望他能像老虎一样强大和生命力旺盛。但母亲却从不宠他,很小就让他做家里、地里的活儿,像插秧、割稻、撒猪粪,做饭、炒菜、洗衣服,割草、喂猪、放羊,俞敏洪样样会干,十四岁那年,他竟然还在比赛中获得了县里的插秧冠军。

父亲成就了他性格中的从容与大度,母亲的刚强和有主见则使他幸运地走上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1978年,高中毕业的俞敏洪第一次参加了恢复高考之后的全国统考,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结果名落孙山。但母亲却并不死心,在母亲的心里,考上学将来当个“先生”是最理想的人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母亲甫一听说当地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就跑到校长家里说情,硬是把十六岁的俞敏洪送进去当了代课老师,母亲的执著让俞敏洪有了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决心和勇气,那一年,为了挣到十五元的高考补习班费用,俞敏洪一边帮人开拖拉机运输货物,一边抽空背单词、学英语,一天下来会背十几篇文章,但结果依然是铩羽而归,与他一起补习了两年的好朋友不再坚持,跑回家当农民了,俞敏洪的心也开始动摇。这时,母亲的一个举动让俞敏洪日后有了与好朋友完全不同的人生,那是一个暴雨天,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跑到城里到处托人找关系,终于感动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答应收下俞敏洪。当路上摔了好几次、一身泥水的母亲迈进家门的时候,俞敏洪明白,自己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了,拼了命的俞敏洪在补习班里用二十天的时间把英语老师出的三百道考题背了个滚瓜烂熟,英文成绩一下子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那一年,他最终以超过分数线七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俞敏洪喜极而泣,而兴奋的母亲则为了款待前来祝贺的乡邻,杀了家里喂了一年的两头猪。

年轻的俞敏洪从此像鹰一样开始在更辽阔的天空飞翔,多年后,他还时常为那位没有坚持下来的好伙伴感到惋惜,因为在第二次高考中,好友的成绩甚至比俞敏洪还多了三分,但最后的坚持使俞敏洪走上了一条与好友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每想至此,俞敏洪便心生感慨,他明白,他的今天其实是母亲造就的,母亲除了给了他生命,更重要的是给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未名湖畔的丑小鸭

1980年,十八岁的俞敏洪怀揣着理想和期待。用一根扁担挑着自己的两麻袋行李来到北大,成为西语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新的生活开始了,天之骄子的那颗骄傲的心尚未着陆,就被现实刺痛了一下。说着一口浓重方言的俞敏洪,第一天就在全班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被班长奚落了一番:俞敏洪同学,请不要讲日语!他很快了解到,在这个拥有五十名学生的班级里,有部长的儿子。有教授的女儿,只有他是农民的儿子,身上还穿着带补丁的布衣。

曾经有这样一幕令俞敏洪至今记忆犹新,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叫不出他的名字,每每让他出来做动作示范的时候。就直接喊:“喂!那个大补丁出来做一下!”

还有俞敏洪那蹩脚的口语,让英语老师很不喜欢,因为他说的英语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老师一概听不懂。很快,他被从成绩好的A班“贬”到普遍存在听力障碍的C班。那段时间,自尊心和自卑感始终纠结着他。

不会讲普通话,英语口语不标准,穿得又土里土

气,样子还不帅,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在风景优美的未名湖畔,俞敏洪就像一个丑小鸭一样,孤单地落在了群体之外。甚至当同学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的时候,也始终没有一个女生喜欢他。落寞的他不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不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在他大学生活的词典里,只有“学习”和“读书”两个词。他把每月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吃饭,一半用来买书;他还用不停地背英语单词、听口语录音,抵御着来自外部的困扰,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竟然让他很快记住了不下八万个英语单词。

有一次,一个朋友和他探讨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朋友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就会一直走。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考量,那就是,做一个勤奋的骆驼,用每天不停息的创造,战胜聪明的人。

转眼放暑假了,畅游在书本世界里的俞敏洪想起了先哲的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觉得他该像四百年前的老乡徐霞客那样出去游历一下。趁着放假,他揣上仅有的一百元钱,踏上了旅途。泰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一路走下去。钱就花完了,俞敏洪没有停下脚步,在九华山,他找到一户农家试探着提出帮忙干活,来换取一天的吃住,没想到人家竟然答应了。由于他农活干得好,晚上,那家男主人杀了只鸡跟他一起喝起了酒,第二天临走还给了他十元钱做路费。

“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这一次经历让俞敏洪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感悟。

命运有时看似在捉弄人,但回过头来看看,却又何尝不是在砥砺人。大三那年,俞敏洪正在读《红楼梦》,看到黛玉吐血那一节,心里一惊,因为他发现自己那段时间也吐血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真的患上了肺结核。无奈只好休学一年,住院治疗。

医院坐落在北京西郊,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刻着冯玉祥将军写的“精神不死”四个字。冥冥之中,这四个字仿佛是写给他的,让他没有着挨过病痛和寂寞,在病房中,他继续借着书本的力量构筑着自己思想和知识的高地。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俞敏洪已经读了八百多本书,这样的阅读为他五年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85年,俞敏洪大学毕业,尽管是以倒数第五名的成绩毕业的,但在他看来,这不是竞赛的结束,马与骆驼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正像他的毕业感言说的那样:“同学们,大家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五年没追上。但是请大家记住了,扮演一个骆驼的同学肯定不会放弃自己,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四十年,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了八十岁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

“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留校任教,尽管他不能像那些优秀学生一样到外交部、经贸部工作,但他很知足,一来实现了母亲的愿望,二来可以圆自己的教授梦。更可喜的是,不久,俞敏洪的感情世界花开果熟――他与后来成为自己老婆的女孩相识相恋,并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80年代末,出国热席卷而来,北大的学子们更是站在了出国的潮头。此时的俞敏洪在老婆的鼓励下跃跃欲试。1988年1月,他以六百五十七分的优异成绩一次通过了托福考试,本以为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却在最后一步走不下去了――尽管俞敏洪成绩优异,又获得了多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就是没有一所学校能够给他提供一分钱的奖学金。在当时,仅靠他每月一百二十元的工资显然不能支付留学期间高昂的学费。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跨出国门。无奈、茫然和失望再一次纠结在俞敏洪的心头。

出国无望,经济却因此陷入窘境。为了增加收入,同时也由于自己那两年对出国语言考试的研究,俞敏洪开始到各个培训机构教书。1989年,俞敏洪承包了一家民办学校的外语补习班。但不久,他就被北京大学以丁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的名义处分。不愿委曲求全的俞敏洪放弃了自己的教授梦,选择离开北大。多年后,俞敏洪说是北大成就了他,如果不是当初的那个处分,也许就没有他的今天,之后两三年间,俞敏洪为一家名为“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创办外语培训部,同样做得红红火火。

1993年,羽翼渐丰的俞敏洪决定独创一片天地,自己办一所培训学校。当年的11月16日,一个,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的日子,俞敏洪从海淀区教育局领到了办学许可证,新东方诞生了。骑着自行车迎风而行的俞敏洪,那一刻心中充满了壮士出征的悲壮情怀。

教室最初仅仅是中关村二小一间十平方米的门面房。无钱做广告,在北京凛冽的寒夜中,俞敏洪和老婆一起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广告,常常是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冻成了冰。

初创时新东方的硬件设施不好,夏天没有空调,最热的那几天,俞敏洪非常担心学生们中暑,有一天下了一场暴雨,驱走了难耐的暑热,俞敏洪竟冲进雨中号啕大哭,感谢老天爷帮了他的忙。十几年前,停电是常有的事,常常是刚一上课教室突然一片漆黑,俞敏洪就备好蜡烛,停电时每个学生发一根。那段时间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讲台下蜡烛交相辉映,台上老师声嘶力竭。那时候的俞敏洪身兼数职,“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跑了七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由于缺师资,俞敏洪承担了不少教学任务。有一次他扁桃体发炎,高烧近四十度,大热的天浑身哆嗦。但找不到可以替他上课的人,只好穿上棉衣披上棉被,咬着牙上完五个小时的课。还有一件令俞敏洪抱憾至今的事是女儿的出生。当时医生预计孩子会在晚上9点出生,可俞敏洪当天9点半前有三个小时的课不能不上。无奈,俞敏洪狠下心把老婆一个人丢在医院,自己跑回来上课。等下课返回医院后,女儿已经睁开眼睛望着他了。

两年后,新东方在艰难的挣扎中站稳了脚跟,此时的俞敏洪开始考虑把学校做大做强的问题。他首先请回了留学海外的老师徐小平和同窗王强,随后着手吸纳和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随着团队的壮大,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集中到他的麾下,一时间,外界形容俞敏洪为“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干事儿”。

不久,新东方开始了在全国的连锁式经营,逐渐占领了一二线城市的教育培训市场,而新东方轻松幽默的语言和充满煽动力的励志教育也受到了众多学子的青睐,新东方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和校董,俞敏洪的财富陡增,成为身价上亿的“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与此同时,新东方教育的成功案例也成为哈佛大学的教程,俞敏洪因此被请到哈佛出席案例讨论课。当俞敏洪站在哈佛的讲台上,以他惯有的机智与幽默为哈佛学子演讲的时候,他的思绪一刹那穿越了,二十年前的未偿之愿仿佛一场梦。

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再为你打开一扇窗。从被北大处分到创办新东方,从最初的十三个学生

到现在的一百七十五万学生,俞敏洪和新东方一起,实现了从草根到精英的华丽转身。2009年,俞敏洪因其突出的业绩获选“经济年度人物”。如今,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一个榜样,而俞敏洪,在新东方这艘航船稳步前进之后,开始回归自己所喜爱的角色――老师。

“教主”的“传道”之路

今天一天在杭州演讲,总共有六场讲座:上午在萧山中学演讲,下午到长河中学和浙江警察学院演讲,晚上到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演讲。六场讲座下来,我筋疲力尽。

今天有几个很美好的小插曲:一、王强中午听说我一天要讲六场,看到我十分疲惫的面容,就把杭州新东方学校校长吕伟胜“训斥”了一顿。我当时不在场,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让我感到了老朋友情谊至深,不禁动容。二、在浙江科技学院演讲时,几千学生坐在操场上,暮色降临,远处苍山蒙,近处欢声笑语,空气中充满了树的香味儿,演讲时真的有天、地、人浑然一体的感觉;三、晚上演讲前我们到一处叫做“大宅院”的地方吃饭,我单独要了一盘螺蛳和一壶老酒,边吃边喝,让我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我和小平、王强的联合讲座到今天就结束了。明天,我将和李开复、牛根生一起登台,给大学生们讲述创新和创业的故事。

这是俞敏洪2010年5月14日的日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无疑是俞敏洪永不卸甲的角色,即便是新东方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自己老师的职责,正因为如此,他没有把新东方仅仅作为一个赢利机构去经营,而是强调它的教育功能,他曾说:“所有来到新东方的学生,都能够感到新东方有一种精神存在。学生来到新东方的初衷,都是为了英语考试或者提升语言能力,但一旦走进新东方教室,就能够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

职责告诉他,他需要把这种人生中最宝贵的激情、奋进与热爱生命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给中国未来的力量――大学生。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新东方进行组织体系改造时俞敏洪让出总裁的位置,腾出更多的时间“传道”。自此,每年春天,俞敏洪都会应邀前往全国各地的大中院校,将希望与梦想播撒到大学生中间。

演讲的间隙,他还陆续创作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永不言败》、《生命如一泓清水》、《十八岁之前一定要做的事情》等著作,成为广受青年人喜爱的励志书籍。

现在的俞敏洪像过去的十几年一样,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一天工作差不多十六个小时,而且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把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了为大学生们作励志演讲上。而每年一百多场的演讲,使他成为众多大学生心中的偶像,在中国的大学里,学生们可以不认识自己的校长,但没有谁不认识“俞老师”。甚至有人说,没有上过新东方,没听过俞敏洪的演讲,大学生活就是不完整的。

“让失败者成功,让成功者更加成功”,这既是新东方励志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俞敏洪在演讲中着重体现的主题之一。在很多场合里,他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十年前一个贫困大学生想出国,想上新东方的GRE和TOEFL班,但是他没钱。他找到我问能不能暑假在新东方兼职做教室管理员,并且安排他到TOEFL和GRE的班,查完学生的听课证、扫完地后就在后面听课。我说当然可以。没想到这个学生又提了个要求,如果两个月的兼职真的做得很好的话,能否给他五百元工资让他买个录音机,我再次答应了。两个月后,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说这孩子刻苦认真,我就给了他一千块钱的工资让他买录音机,这个学生买来录音机边听边流泪。我知道这个学生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果不其然,几年后他被耶鲁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了,现在还在美国工作,年薪十三万五千美元。

在一个个这样的课堂上,俞敏洪用类似的演讲内容告诉大学生们,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法宝。他说:“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拥有矫健的翅膀,所以能够飞到金字塔的顶端,而蜗牛只能从底下一点点爬上去。雄鹰飞到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也许需要坚持一辈子才能爬到顶端,也许爬到一半滚下来不得不从头爬起,但只要蜗牛爬到顶端,他所到达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地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样的语言每一次都能让年轻的学子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上一篇:对老师的感言范文 下一篇:高考感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