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6 11:02:26

高校学前教育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1篇

一、“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

(一)系统性

所有的高校教学模式都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园校合作”的模式也不例外,它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进行,是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校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必须是长期的和连续的。所以说,这样的合作方式是有目标和计划性的系统互动方式。

(二)互利性

一方面,这种办学模式可以让高校将社会资源充分调配起来为自己所用,可以为本校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对幼儿园的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在学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校与幼儿园双方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三)渗透性

“园校合作”是要渗透到合作的每一环节之中的,并不是单指的某一环节,是一种双向的渗透,学校与幼儿园中都有发生。学校方面,在大一开始学校就会对学生实施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会将“园校合作”模式渗透到该专业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切实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水平,为日后的工作就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幼儿园方面,这一模式会在园中的幼儿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家园合作等方面逐步渗透,这就为园内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帮助。

二、“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价值

使用“园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于高校与幼儿园两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高校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是要承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责任的,因此高校需要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所谓的应用型人才,是要具备通用能力(思想品质、人际交流以及修身理论等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技术能力以及专业核心技术能力的人才。采用“园校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自身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积累教学经验,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教学形式基调。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想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就需要对本园的教学理论进行不断的更新,想要达到这一点单凭幼儿园很难实现。而使用“园校合作”的方式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对其教师进行培训,并对幼师的工作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三、“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一)确立教学合作目标

学校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合作,既要强化双方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写作,又要增加双方合作进行科研研究的机会。要以此为目标,确立合作的发展方向。首先,高校的教师要进入幼儿园对园内教师进行培训,并要在高校内部为其提供培训平台,帮助他们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幼儿园要为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并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熟悉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工作方式。除此之外,双方还应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且还能共同申报、研究课题。

(二)双方共同设计教学课程系统

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培养时,需要以幼师的从业要求为依据,进行教学体系的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教学,要突出与幼儿园合作的优势,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明确该专业的教学课程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生进行通用能力教学。学前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极为广泛,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体育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学。第二部分,要加入和学科与专业基础教学,像学前卫生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幼儿游戏理论和儿童保育学等专业知识的教学。第三部分,专业基本技能部分的教学。很多幼师在实际教学中,他们需要身兼数职对幼儿进行教学,因此,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对其进行乐理和琴法以及舞蹈基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第四部分,专业重点能力的教学,例如幼儿歌曲弹唱和幼儿舞蹈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等。无论在对专业学生进行那一部分的教学时,要始终以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为教学主线,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体的教学系统进行合理的取舍与设计。综上所述,使用园校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各高等院校要对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改革,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取舍,并积极与当地的专业幼儿园进行深入协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培养优秀的专业幼师提供做出自己的贡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实践性知识学习的“园校合作”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学前教育 手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77-01

一 纸艺

装饰和美化环境、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是纸艺的两大功能。高校手工课中的纸艺则较多是前者的展现。教学内容安排了平面和立体纸工两类,分为撕纸、拧纸、剪纸、折纸四个部分。撕纸是易于操作的纸艺基础形式:先用铅笔描摹对象的轮廓,根据轮廓线撕纸,熟练后可根据想象,用“撕”、“拉”、“拽”、“扯”的方法完成作品;拧纸则随意性较强,将废旧报纸、皱纹纸等根据教学安排,拧作圆、方、长条或麻花状等,着色后用双面胶粘贴,组合为建筑、动物、花朵等立体形状;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术,“剪”、“贴”、“抠”、“刻”等技法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技术要求相比“撕”、“拧”要高得多,作品要求灵活、协调并且有创造性;折纸属于立体纸工类,通过折叠、压痕等技法完成,具有规律性又变化万千,完成后的折纸作品极具造型美感。

相比其他方式制作的纸艺作品,折纸在造型美感和立体感上要强得多,且折纸虽有规律可循,而其间蕴含的逆向思维方式和精巧严谨的技法要求,令学生对折纸的兴趣相比其他几种形式更显浓厚。纸艺教学中,先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以折纸为主,其他纸艺方法为辅的主题创作形式,将各类纸艺元素整合后,粘贴固定在卡纸上。如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热带鱼和奇花异卉,《圣诞夜》中的圣诞老人、蛋糕、蜡烛等用折纸的浮雕感凸显主题,海浪、水草和雪花、星辰等则用剪纸形式粘贴,其他点缀根据作品随机安排,作品完成效果比纸艺的单一形式更有层次感也更显别致。在“自制包装袋”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需要,量身为自己DIY一个漂亮、精致的纸艺手袋,材料选择浅色无纹饰的卡纸或包装纸做材料,尺寸规格根据需要自拟,纸袋外则饰以折纸或剪纸图案,辅以手绘等其他装饰,不但美观实用,还能让学生们体验到手工成果的乐趣;杂志《时装秀》中模特的头部和四肢以简笔画、卡通画等手绘方式完成,时装如礼服、婚纱、泳装、汉服、和服、韩服,高跟鞋、运动鞋,配饰如项链、手袋等,都用和纸或蜡光纸折叠完成,纸艺时装的立体感令作品效果显著,且生动有趣。

二 布艺

布艺涵盖的范围很广,十字绣、钩花、编织、拼布、缝纫、布偶等,教学中选择的是较易掌握又美观实用的拼布和布偶制作两项内容。学生在学习布艺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剪裁和针法技巧,同时也提升了美学修养,提高了在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美学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学生们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完成的作品,不但精巧漂亮,还能装点生活,兴趣尤为浓厚。

2011国际拼布艺术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揭开帷幕,300多件作品中充满人文情怀的欧美拼布、淡雅平和的日本拼布、严谨细致的韩国拼布、雅俗相宜的中国台湾拼布等震撼了观众的视觉和心灵,而我国大陆地区除了曾经引领时尚的“水田衣”之外,拼布水准令人尴尬,发展几近空白。这项历史悠久的手工,实属易学难精的艺术,其工作原理是打散后的重组,通过布料的材质、花型、颜色等来表现秩序、肌理、色彩的重构之美。拼布手工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提升作者的审美品位。在《花篮》《清风》的壁挂制作中,首先按尺寸要求绘制出花篮、扇子的图纸,制作好纸型,随后将布料根据纸型一一对应剪裁,依布料的花色、面料、肌理等元素进行重组后,运用拼缝技巧认真缝合拼接,最后将剪裁好的花朵、各色小珠子缝制点缀在作品上。

选择袜子制作布偶玩具,主要是由于袜子图案立体、弹性较强、不易掉色、购买方便等原因,填充物则是丝绵或太空棉。“袜子娃娃”的制作,要求学生遵循美学原则,先根据袜子原有的图案花纹进行设计,剪裁后分别缝制、填塞、组合,造型为小狗、小兔等可爱的小动物,五官则缝上纽扣或小珠子,也有学生运用绣工技巧,直接用各色绣线装饰而成。

学期结束的毕业汇报展览,除了简笔画、卡通画、剪贴画、手抄报、传统书法和美术作品外,纸艺和布艺是一大亮点。令人欣喜的是,除了在上课期间组织学生一起制作的作品之外,更多的是在课堂上用1~2个课时介绍,但没有太多实践时间的钩针技法、T恤加工以及利用课余时间刺绣的土布鞋垫、编织的毛线鞋等。

重拾手工,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进同学情谊,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的幼儿教育之必须,也应是促使高校学生转变生活态度、提高生活情趣、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吕品田.文明建设的生态之力――手工的意义及寄望于设计实践的意义开发[J].装饰,2013(2)

[2]周南.现代纸艺的发端[J].上海工艺美术,2009(4)

[3]汤新星.有感于美国的拼布艺术[J].装饰,2011(4)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3篇

由于学前教育自身所特有的特殊性,造成了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所有的学生一定要牢固地掌握当下专业艺术课程里面所有的有关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而且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更加全面并且充分对这些艺术专业技能进行使用,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有效地引导并启发幼儿的能力。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强化高校的学生对一些艺术课程的学习,而且与此同时要对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是十分关键的,故而对课程的设置将会直接与学生学习该课程一些内容的熟练程度有关,对课程进行设置会对学生自身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锻炼十分的关键。同时也要注意对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增添一些实习课程,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实践教育课程

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以及建构的整个过程之中,一定要去设置一些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解决的实践问题,一定要在当前设置的课程基础之上提升一些合适的实践课程比例,而且要保证这些实践课程较为丰富。起先,在对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这个问题上,教师和一些相关的课程管理机构一定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确保合适的实习课程时间,要保证学生可以在充足的课程上将有关学前教育的知识以及理论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再则,在不断丰盈实践课程的这个问题上,相应的高校课程管理机构必须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运用更为丰富多彩的实习教学。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建构的整个阶段,一定要将实践课程与提升学生找出问题、有效分析问题并将其解决的能力相互融合。这不仅仅可以看作是未来选取幼儿教师的重要条件,也可以尝试把自身所学到理论贯穿到实践之中。往往对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教育课程来说,其主要的结构有这两部分:其一为教育见习,其二为教育实习。因为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制约,使得一些院校在对教育见习进行安排的时候一直存在周期较短的问题,而且它的见习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别好。因此进行教育实习都是在最后的一个学期开始进行,往往是学习一些备课以及上课的技巧,但是不会过多的涉及到整体的教学活动。在对实践教育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时,能够在校园里面建立一些教育实习的基地,并且将其与一些幼儿园联系到一起,确保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恰当地进行实践教育的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在整个幼儿园实行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里面,还必须有专业的老师和幼儿园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旁边进行协助与指导,用以更加好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况。

三、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

在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里面,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是指的展开一些大学英语的课程、较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有关的德育类课程。尽管这一类的通识知识还不可以直接地影响到学前教学,但往往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速度和他们的综合素质,故而在高校进行学习的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严加重视学习有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有效地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课程结构的完善,同时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成为了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内容。对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一问题也能够设置一些和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类似的通识教育课程,这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除以上所说的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以及通识教育这四个课程的建构,还要添加一些能够进行自主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这不仅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特色,有效强化了某一方面的教学能力,这对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十分关键。

四、结束语

从上可知,由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故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之中,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不仅是在教学的方式上面还是对课程进行设置的问题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故而要恰当地增添一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修的课程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对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还一定要把推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可持续地发展作为目标,确保进行幼儿教育的事业能够稳步前行。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4篇

(一)研究对象

陕西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专科生450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陕西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概况与专业特点

1)陕西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有30多年的专业建设历史,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高校中唯一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单位、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前教育系开设有学前教育本科、学前教育专科、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本科和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专科四个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是陕西省免费师范生唯一试点专业。2)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幼儿教育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擅长于幼儿艺体教学的骨干教师。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力。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幼儿图书编著等。因此,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人才早期培养的质量。

(二)幼儿体操基本特点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幼儿体操基本特点。幼儿基本体操是以幼儿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大众健身体操。幼儿基本体操包括一般性体操和竞技体操两种,普通学校开设的通常为一般体操。主要包括徒手操和借助轻器械完成的身体练习。特点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基础性强,表演整体化,动作规范化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幼儿生理、心理、智力方面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2)幼儿体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a.幼儿体操有助于促进幼儿体质的发展:幼儿体操对促进幼儿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效果。范连友、李梅和况照霞在《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中通过实验证明进行基本体操训练的幼儿与未进行基本体操训练的幼儿相比,心率、肺活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终测指标均相差悬殊,特别是在身高、臂长方面,实验组的指标提高较显著。b.幼儿基本体操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体操通过头、肩、胸、腰、手、臂、腿、脚等各部位完成上下、左右、前后、斜前上、斜前下等方位性动作。对幼儿的感知觉、时间直觉、空间直觉、运动直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基本体操教学中,除了安排锻炼幼儿大肌肉群的活动之外,还会有些发展小肌肉群的精细、灵活多变的动作如:脚跟、脚尖、脚趾、拳、掌、手指等,可以达到全面开发幼儿感知觉能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的目的。c.幼儿基本体操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发展:幼儿体操练习过程,既要求按要领去完成每个动作,又要求不断改变身体姿势、动作方向,还要兼顾动作的幅度、路线、速度、力量,同时还要符合音乐的节拍进行,对幼儿的注意力要求很高。长时间的练习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言记忆的效果。幼儿乐于也善于进行模仿,体操动作具有明显的表象性,容易被幼儿记住。因此,成套动作的练习有助于促进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d.幼儿基本体操有助于促进幼儿品德和情感的发展:幼儿体操教学中可以使领悟快的学生帮助领悟较慢的学生,引导他们感受助人为乐的,帮助幼儿养成乐于奉献自己小小力量的习惯,培养他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意志品质。另外,在平时的锻炼、比赛或表演的过程,他们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渐渐会形成了集体概念,促进了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和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也是一种促进。

(三)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体操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能力更加全面的幼儿园教师: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幼儿体质发展的特点,幼儿运动的基本特点。掌握幼儿体操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更加完善的幼儿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在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注重音乐、体育、舞蹈、绘画等多方面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能够融音乐、舞蹈、体育包括美术等综合能力于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2)适应幼儿园改革的需要:幼儿园教学在重视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对体能发展越来越重视,课间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幼儿基本体操作为一种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幼儿健身、健心、健美的最佳运动方式。幼儿园需要在幼儿体能健康方面较为专业的老师,来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丰富幼儿活动,提升幼儿文艺表演的质量。

三、结论

1)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是适应幼儿园改革的需要,有助于培养能力更加全面的幼儿园教师,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发展身体机能,丰富幼儿活动拓展幼儿兴趣,提升幼儿文艺表演的质量提高校园文艺水平。2)幼儿基本体操有助于促进幼儿体质的发展,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心率、肺活量、身高、臂长方面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感知觉、时间直觉、空间直觉、运动直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发展,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言记忆的效果,体操动作具有明显的表象性,容易被幼儿记住;有助于促进幼儿品德和情感的发展,培养他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同时增强了和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

国家大力提倡兴办学前教育,全国各大新建小区均配套建设幼儿园、众多民营教育家兴办学前教育,在有效提升幼儿园入园率的同时面临着幼儿教师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难以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为了缓解幼儿教师师资短缺的状况,《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1]但将“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是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独特性的挑战.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情绪情感的体验期,教育的过程需要依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理解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学前教育不能因为“缺教师”而不分性质与标准地“进教师”,不应将培养过程简单类同于技术的掌握,必须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为支点,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体现特殊性.2015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育行业的专业性,但师范教育的独特性仍然没有很好地体现,给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理性思考

1.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培养的目标上,即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从生存论的视野出发,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能根据技术标准遴选出来,而是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勇于为自己的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践行对自己的承诺.[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不仅需结合市场,还应关乎人的成长,注重教育的博雅与德性.因此,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上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学前教育是培养人、养育人的根基教育.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理应力求关乎人的心灵,培养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的幼儿教师,并能在实践中了解儿童、观察儿童,体察儿童的思想.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首先仍需从师范性的角度定位教育.

1.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知识结构层面的特殊性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结构应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涉及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涉及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3]因此,在课程结构上不仅需要绘画、舞蹈、唱歌等专业的技能技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理解儿童、观察儿童、组织实施游戏等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结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应用型目标,人才培养首先面向的是培养“人”的教育,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中国人”.总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知识的结构上需关注人的精神,以儿童为中心,以能力为重.

1.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式理应具有实践性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离不开高深理论的支撑,更离不开实践经验之于学生的重要价值.传统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理论先行、实践下移”的分离培养模式为主.[4]然而,理论与实践分割状态下培养的幼儿教师,在进入幼儿园工作中“上手慢、成效低”,难以胜任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开始关注实践的价值,充分认识到通过幼儿园实践,才能将教育理论内化为理念,并有效地转化为外显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在幼儿园实践中选择有效地教育方式,关注儿童并理解儿童.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需有效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仅在大学校园里的课程需要增加实践课时,更需使高校与幼儿园紧密结合,在真正的教育现场建构实践知识,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2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1拓展招生渠道,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滁州学院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之初,仅限于从文科中招收学生,多年的教学发现通过高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文科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迅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在面临声乐、钢琴、绘画、手工等课程学习的时候,存在基础薄弱、理解掌握困难、耗时长等问题.然而实践中的幼儿园不仅需要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幼儿教师,亦需要艺术技巧娴熟的教师.因此,2014年,滁州学院拓展招生渠道,从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口招生,夯实艺术基础.

2.2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生源性质的差别化存在,滁州学院结合办学经验,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调整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卓越学前教育师资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校地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高校—地方政府—幼儿园协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力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次,在课程体系上,仍然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模式展开.但是在专业课程模块,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存在重复学习的问题,将基础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融合,以学前教育学为主线,统筹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由于比较教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中有众多重复的内容,所以在方案中从学前视角出发,开设中外学前教育史,将教育史中重要的内容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展开模块化的学习.再者,针对生源的差异性,差别化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口中等职业院校招生的学生理论基础差,在合理配置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安排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国学通讲、儿童文学和应用写作等,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建构博雅的大学精神;针对高考文科招生的学生存在专业技能学习困难的问题,为学生科学地安排键盘乐器伴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舞蹈、美术和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且课程的编排是从大一入学到大三整个三年不间断地学习,以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2.3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3.1建构双导师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双导师制”是指为在校的大学生在校内外分别遴选出一名专业导师,两名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发展.其中,校内导师着重负责学生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科研素养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等方面;校外导师则从学生的专业信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着力,并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每周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跟随导师参与实践,使得“学练结合”,学生将实践中产生的困惑与导师沟通,获得理解,真正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的理想.2.3.2实行“小学期”制,夯实学生专业能力滁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暑期实践教学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又区别于专业艺术教育.“小学期”制主要涵盖钢琴、手工、简笔画、舞蹈和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面,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分学期实施(主要是在假期开始一周时间内集中训练),以集中训练的方式展开,每项活动均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同时,在每年暑期还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学生根据学习和见习中发现的问题,拟定调研方案,深入周边幼儿园和社区开展实践,形成调研报告;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参与教育实习,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下实习基础.从而,建构四年实践不间断模式,夯实学生专业能力.2.4完善实训条件,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为了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滁州学院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实训室.目前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幼儿园综合活动室、幼儿舞蹈创编实验室、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验室、玩教具制作与设计室、琴房等实训室,有效地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课堂模拟和职业化训练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教教育实践能力.不仅在设备上独立开设了学前教育实验室和实训室,在课程方案的设定上,充分保证实验实训的时间;在师资上逐步形成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师,目前已有专业的美工教师、舞蹈教师及声乐教师,全力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及实训指导.

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进一步综合改革的设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应对教师资格考试国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改革.首先,招生渠道多样化探索.在保持已有招生生源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从艺术类学生招收有志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学生,着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根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从夯实学生专、专业信念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中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其次,深化改革课程体系.根据教师实训中心的建设项目,在完善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力争建构模块化的课程,在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专长发展的渠道,在专业一年级、二年级时保证专业必须技能的学习,三年级、四年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技能类型继续学习.当然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筹划专业教材的建设,组织教授引领教师编写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和幼儿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相关教材,将课程改革引向纵深.再者,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最终仍然离不开教师,为了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质量,筹划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使得教师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并且要积极筹划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使得每位教师带着问题开展教育教学,促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理论。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改革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是指学校专门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所构建的学科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该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值得是围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开展的技能类课程。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课程和音乐、美术、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课程[1]。这些艺术技能也常常作为面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应当被广大教育者重视。而一套正确的教学评价体系能辅助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和标准化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达到该专业的综合素质。但目前的教学现状和评价体系都相应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值得广大教育者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现状及评价体系的不足

不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会导致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产生偏向性,不能准确、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欠缺,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及教材内容的不合理等。

(一)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

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上不仅要求能唱歌、跳舞,还要有欣赏、语言表达、创造等活动。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更能取得好的教育启蒙效果。在简单的唱跳之外,具有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很重要。审美教育能力是指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审美感染过程来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启发指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性的表达音乐,是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内容。另外音乐创新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了和创造力。这对音乐教学的灵活性要求高。实践能力要求幼师在对儿童的施教过程中有能力应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能过与幼儿良好的沟通并较好的完成音乐教育工作。综合素质的另一个体现是艺术素养。音乐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启发幼儿对美、乐感、艺术的感知。幼儿教师在学习音乐课程时,不仅仅要学习音乐技能,更需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一定的艺术素养表现在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对艺术的欣赏和表现能力上。学期教育的音乐教师多是音乐学的专业老师,对于学前教育的课程不能很好的把握,容易出现教学上偏学科化,忽略了学前教育这门专业的特殊性。音乐课程的老师不能在学科性和专业性间找到平衡点就容易导致学生过分注重音乐技能的练习。比如声乐课的教学上,专业老师偏重训练发声,把握高位置声音技巧、呼吸的运用和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忽视了识谱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会唱高难度的歌曲但不能识谱。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就容易导致学校将声音技巧、弹奏技巧的把握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而无法体现学生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培养的幼教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中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对幼师又是及其重要的。单纯的靠舞台上的表演不能充分表现这些能力。目前的学校考核方式,形式单一,注重文化课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技能课考核方案不规范、次数少,无法体现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

(二)教学模式与考核制度不完善

有相关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音乐基础,对于识谱、音调、概念理论等学科性强的知识在理解和学习上有很大的难度。而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的音乐教师师资薄落。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基本是有心无力。在教学模式上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制性的灌入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没有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简单的“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对有害无益,教学成果差。很多高校没有一套规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体系,使得学生对幼儿教师标准和应具备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缺乏清楚的认识。对于基础不一的学生,采用统一的评价体系会让某些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教材内容的不合理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较常用的有:贾方爵的《基本乐理(修订版)》;范建明郭萌的《音乐开窍(修订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编的《全国少儿歌唱考级歌曲集》[2]。音乐教材的发展历史很短,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内容多不规范,混乱,难度大,理解起来很困难。随着对幼师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教材的很多内容都已经不再适合高要求的教学水平。除了内容上的落后,教材的编排顺序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让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上也出现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问题反思

(一)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

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音乐课程的教授中就应该注意乐感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钢琴和声乐的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表达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在提高音乐素养上,音乐欣赏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练习音乐欣赏能力时,老师应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领学生听出音乐中含有的感情和故事性,让学生充分的融入音乐中。也可以在课前、课间或课后在教室播放古典音乐或者经典的民族民间音乐,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幼儿音乐教师必备的一种音乐能力。教学中设计一些音乐创编活动,让学生自己谱曲儿歌,不仅可以加深所学的乐理知识,也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节奏、节拍知识创造轻松愉快的提高音乐创造能力。平时的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加强和幼儿园的合作,让学生在幼儿园充分实践课堂所学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工作中,通过和儿童的实际交流互动,可以增强学生对幼师教学工作的理解,也在此过程中,巩固把握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关于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结合每次的音乐欣赏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客观的体现学生的水平。

(二)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老师知识的传授,枯燥乏味的乐理、乐谱知识使得课堂气氛低沉,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应该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尝试采取体验式教学、微格教学、合作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有趣,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情境式教学是指“把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里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式教学模式也更多的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切实的感受到一个老师的角色是怎样的,并在这种有趣的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水平不易,差异较大的学生,音乐课程的教授就应该尊重这种差异,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也应该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通过综合各项能力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这些分层的学生实施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分层次的考核方式需要采取分层的考核内容并结合过程性评价一起[3]。分层评价体系使得老师能准确的评价每个学生的水平又不否定他们所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能,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大大激发。另一方面,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也可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在互相评价体系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当然还可以与自我评价体系相结合,通过自我反省和评价,学生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所在,并在这种过程中补足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教师评价要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给予准备的评价,并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更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进步和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改进教材内容

国家在发展幼师教育的同时,应该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教材内容,增加基础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课本内容生动有趣并与教学方式相适应。一本科学性强的教材应该具有引导作用,能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音乐教材的匮乏和不规范使得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音乐教材的需求是迫切的。对于老师来说,教材不合理的短板就促使他们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巩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深入的分析研究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再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正确的因材施教。

三、结论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多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幼儿艺术课程(音乐、美术)的改革,必然对幼儿音乐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启蒙教育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孩子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现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教材内容的不合理等问题都迫切的需要学前教育进行改革,完善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占广.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改革—以A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王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以xx学院为例[J].才智创新教育.2016:58-59.

[3]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7篇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技术发展迅速,而且教育手段以及教学理念也在飞速发展。在如今的教学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课堂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本论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信息技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力求打造一个高效优质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资源也在进行不断的优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高校教学中,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起平时的教学工作。思想上的重视是一方面,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一个方面。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优化我们的教学工作,而且也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探究信息技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宗旨都有所不同,教学重点都各有侧重。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学宗旨就是力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各项活动要领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各项相关能力。这一学科不同于语文、英语等知识讲解类的学科。那一类的学科课堂大多时候都是通过大量的讲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体育这门学科恰恰相反,它是力求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候,将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活动与锻炼。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就是一个高效的工具,教师可以提前将活动要领及活动的注意事项准备出来,讲课时直接用多媒体呈现在课堂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将内容呈现的更清晰。这是对教学的优化。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的环境条件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以后,学生会更愿意学习。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有利的。

2.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优化教学环节

有效率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想实现的目标。在有效的时间里讲解更多的知识并不能算有效率的教学或者高质量的教学。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能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和有效率的教学。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就是促进教学高效高质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选择减少大量的课堂板书,而选择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多媒体上。这样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不用慌忙去整理板书,而是能留出更多时间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安排教学环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实施教学策略等这些更重要的事情上,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而且也优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3信息技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设计,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

在体育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的第一步就是要制作出精致的课件呈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问题情境。如果一节课中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章节中的知识点非常琐碎的话,这就需要教师借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整理与优化,将需要讲解的内容有逻辑、思路清晰的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并且要制定好教学策略,在多媒体中呈现出更多的问题情境来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只有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到了体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的实践,更好的去参加活动,进行锻炼,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宗旨。

3.2在讲课过程中协调好人与多媒体等机器的关系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是借助多媒体、投影仪等机器。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讲课过程中绝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等机器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课中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协调好人与多媒体等机器之间的关系。有些教师在课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上需要讲解的所以内容都会呈现在课件中,在课上就完全按照课件内容为学生复述课件中的内容。这样做并没有真正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真正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应该是将其作为辅助媒介,重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两者相得益彰。

3.3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的课外知识,为学生做知识扩展

现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应充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接轨。学生只掌握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还远远不够,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扩展。所以,在每节的核心内容讲解完后,教师最好都做一些课外知识的扩展。而对课外知识的搜集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在一些专业教学网站、教学论坛上搜集最有用的信息为学生做相关知识的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另外,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可以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者:徐丹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明柱.浅谈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J].教育现代化,2014.

[2]贾燕.体育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J].教研视角,2015.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8篇

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以及建构的整个过程之中,一定要去设置一些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解决的实践问题,一定要在当前设置的课程基础之上提升一些合适的实践课程比例,而且要保证这些实践课程较为丰富。起先,在对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这个问题上,教师和一些相关的课程管理机构一定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确保合适的实习课程时间,要保证学生可以在充足的课程上将有关学前教育的知识以及理论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再则,在不断丰盈实践课程的这个问题上,相应的高校课程管理机构必须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运用更为丰富多彩的实习教学。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建构的整个阶段,一定要将实践课程与提升学生找出问题、有效分析问题并将其解决的能力相互融合。这不仅仅可以看作是未来选取幼儿教师的重要条件,也可以尝试把自身所学到理论贯穿到实践之中。往往对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教育课程来说,其主要的结构有这两部分:其一为教育见习,其二为教育实习。因为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制约,使得一些院校在对教育见习进行安排的时候一直存在周期较短的问题,而且它的见习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别好。因此进行教育实习都是在最后的一个学期开始进行,往往是学习一些备课以及上课的技巧,但是不会过多的涉及到整体的教学活动。在对实践教育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时,能够在校园里面建立一些教育实习的基地,并且将其与一些幼儿园联系到一起,确保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恰当地进行实践教育的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在整个幼儿园实行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里面,还必须有专业的老师和幼儿园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旁边进行协助与指导,用以更加好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况。

二、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

在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里面,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是指的展开一些大学英语的课程、较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有关的德育类课程。尽管这一类的通识知识还不可以直接地影响到学前教学,但往往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速度和他们的综合素质,故而在高校进行学习的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严加重视学习有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有效地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课程结构的完善,同时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成为了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内容。对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一问题也能够设置一些和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类似的通识教育课程,这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除以上所说的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以及通识教育这四个课程的建构,还要添加一些能够进行自主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这不仅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特色,有效强化了某一方面的教学能力,这对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十分关键。

三、结束语

从上可知,由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故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之中,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不仅是在教学的方式上面还是对课程进行设置的问题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故而要恰当地增添一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修的课程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对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还一定要把推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可持续地发展作为目标,确保进行幼儿教育的事业能够稳步前行。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有巨大的影响。此外,学前美术教育有利于我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改革,并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所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不足的措施作分析,希望对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现状

1.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还停留在高考制度之中,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十分看重,而忽视了对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艺术类课本成为摆设。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艺术类课程,学生对于艺术类课程一无所知。在高校的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考察,学生长期只注重对文化理论课的学习,对艺术课严重缺乏了解。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给学前美术教育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2.部分美术教学与幼儿园实际需求不符。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在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中,一些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使教学没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不符合当下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能力的需求。因此,很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不能够完成较好的美术活动课,造成只会画,不会教的情况。3.重技能、轻实践、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很多教师重视绘画技能,忽视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作用。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顾着上完课程,没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这种现状的存在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提不起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美术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综合性儿童实用美术能力的掌握。

二、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完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弄清楚幼儿园到底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学生,我们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要和幼儿园需求吻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只注重理论的讲解,甚至还会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类别考试,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靠自己的主观意志教学,应该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同时,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2.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师的主要来源,基础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培养中不仅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体现师范教学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其发展的好坏对学前教育的开展有决定性作用,这对美术教育教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任职教师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课程以及学习的目标做详细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易于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做明确规定,制定学生发展的方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3.充分利用新型材料与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科学技术也得到有效发展。在高校学前教育中,新型材料和工具的出现,给高校学前美术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求高校学前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型的材料与工具,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造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深入开展,加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改革进程。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尤为关注,其中,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做到全面改革,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针对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正面意义,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王小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

[3]张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

[4]刘宏伟.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校园(阅读),2015

高校学前教育范文第10篇

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人们对于教育发展也更加关注。其中,与高校学前教育相关的技能培训机构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学前美术教育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构成,在高等院校中不但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教学规模。因此,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要求各高校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推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改革,保证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有巨大的影响。此外,学前美术教育有利于我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改革,并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所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不足的措施作分析,希望对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现状

1.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还停留在高考制度之中,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十分看重,而忽视了对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艺术类课本成为摆设。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艺术类课程,学生对于艺术类课程一无所知。在高校的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考察,学生长期只注重对文化理论课的学习,对艺术课严重缺乏了解。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给学前美术教育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2.部分美术教学与幼儿园实际需求不符。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在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中,一些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使教学没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不符合当下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能力的需求。因此,很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不能够完成较好的美术活动课,造成只会画,不会教的情况。

3.重技能、轻实践、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很多教师重视绘画技能,忽视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作用。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顾着上完课程,没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这种现状的存在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提不起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美术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综合性儿童实用美术能力的掌握。

二、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完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弄清楚幼儿园到底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学生,我们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要和幼儿园需求吻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只注重理论的讲解,甚至还会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类别考试,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靠自己的主观意志教学,应该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同时,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2.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师的主要来源,基础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培养中不仅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体现师范教学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其发展的好坏对学前教育的开展有决定性作用,这对美术教育教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任职教师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课程以及学习的目标做详细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易于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做明确规定,制定学生发展的方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新型材料与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科学技术也得到有效发展。在高校学前教育中,新型材料和工具的出现,给高校学前美术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求高校学前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型的材料与工具,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造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深入开展,加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改革进程。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尤为关注,其中,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做到全面改革,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针对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正面意义,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制度保证。

作者:龙雪梅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王小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

[3]张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

[4]刘宏伟.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校园(阅读),2015

本文系基金项目:

上一篇:工程变更管理范文 下一篇:民间民俗文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