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3 16:21:17

高校网络教育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DonaldNorman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用户体验的概念,强调在互联网领域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SchmittBH提出用户体验是个体对某项刺激产生的个别化感受,分为Sense,Feel,Think,Act和Relate五个模块。用户对于产品的评判不止是在客观的形态和功能上,也取决于用户个体心理、情绪、信仰等主观感受[1]。JesseJamesGarrett提出了用户体验要素的五个层次: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分别从用户需求、产品功能、运作方式、产品表现形式、视觉呈现五层面,从抽象到具体逐层设计产品[2]。ISO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Hassenzahl和Tractinsky指出用户体验是用户内心状况和具有某些特征的系统在一定的交互环境下产生的结果。所谓“用户体验”可以说是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或接受服务时,人结合已有的经验对品牌特征、可用性、有效性、内容性等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满意程度。用户体验的核心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从考虑用户的需求、喜好、体验出发。用户体验理论从诞生之初至今,已经受到很多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在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开发等方面应用广泛,在教育领域的网络课件制作方面亦早有探索。

2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概述

2.1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概念

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3]。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可以分为广义的支持服务和狭义的支持服务。广义的支持服务是指网络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管理活动,狭义的支持服务是指专门成立支持服务部门或专门的支持服务工作人员对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以及学生的顺利学习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服务。本文提到的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是广义的支持服务,广义的支持服务可以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两大类,具体包含院校管理、教师支持服务、学生支持服务、技术和资源支持服务、课程设计、中心(站点)支持服务等。当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问、困惑时,教育者提供的帮助称之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导学、课程讲解、辅导、答疑、考核以及在学习方法上提供的指导。教务管理、学习平台设计、学生活动组织等可纳入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的范畴。

2.2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特征

2.2.1支持服务主体社会化

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学历教育的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深度,并取得社会认可的学历;非学历教育一般针对的是需要丰富已有知识、补充新知识或习得新技能的学生。2014年12月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针对新生进行学习情况调查,在282份有效问卷中有255人次表示学习的目的是提升学历,149人次表示学习目的是学习知识,其他是交朋友、单位要求等。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学习群体是在职从业人员,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特征,认知的形成是在各种文化、思想、理论、观念等的相互碰撞中螺旋上升。学习群体空间分布不集中、行业分布各异、年龄差距较大、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其中不乏在所在领域里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角度、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

2.2.2支持服务环境复杂化

高校网络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支持服务的发生处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虚拟校园环境当中。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和推崇,直接影响支持服务开展的顺利程度。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深处各地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与管理者、教师、学习平台搭建起虚拟的校园环境,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南京大学的调查显示,84%的网络教育学生之间依靠网络交流,主要的在线教学、交流、实践、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少量线下活动共同形成高校网络教育的“校园文化”。

2.2.3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

支持服务的内容多元化表现为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到教和学的多方面,具体有:课程服务,包括基于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的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开始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学习平台功能培训、学习计划制定等导学服务;学习过程中通过邮件、论坛、电话进行答疑、讨论、组织学习活动等辅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跟踪、分析、考核等学习评价服务;学习资源的提供,包括教学资源库、相关学习信息的链接、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包括搭建学习平台,解决技术疑问,维护数字资源,保障学生账户安全等;管理,包括符合在职从业人员特征的学籍、学分、财务管理和质量监控、学生支持服务、个性化需求解决等。

2.2.4支持服务平台网络化

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迅猛,以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试点单位中发展规模较小的南京大学为例,目前在籍学生达万人,遍布全国42座城市。而根据重庆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官网数据显示其学生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远程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支持服务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实现,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资源、管理者之间的网络交互环境。

2.2.5支持服务程序链条化

高校网络教育在根本上遵从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也围绕教师、学生、管理者、学习中心等重要因素逐层展开,所以在一定角度上讲支持服务是一项程序性的工作,环环相扣。

3用户体验对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的启示

用户体验是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中,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中所得到的体验,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用户体验也就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在学习平台的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3.1以用户为导向,突出学生(用户)的主体地位

高校网络教育的教与学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双向互动。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重视、关注接受主体的地位,支持服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学生是自身意识和行为的承担者,必须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对教学内容作出反映、选择、理解、内化,并最终外显即应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动机上表现为自我学习需求的提出,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为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和信任,在学习形式上表现为对网络学习模式的适应,在学习观念上表现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在认识程度上表现为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紧密结合,在个人实现上表现为思想境界提升诉求的满足。

3.2优化教学资源(产品质量)

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结合网络教育特征创新资源建设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学资源质量。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考虑不同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和职业背景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切实地得到所学知识的指导,满足对接受客体的需要。其次,资源的表现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与学习者的互动性,避免“看”课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习者在课程学习时思想意识上的参与性。其次,要有丰富多样的资源存量,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在相关资源,并加以推广合理利用,推进教学资源共享。借鉴国外Openlearn,MOOC等资源共享模式,统筹各个高校优质资源。给学生选择资源提供较大空间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最后,借鉴用户体验中信息的可获取性和易用性,扩展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并重视资源的挖掘、筛选和二次加工,满足学生对教学资源上的体验需求。

3.3重视网络教育环境

高校网络教育应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以及虚拟校园环境三角度出发,构建用户体验环境。从社会环境上讲,网络教育需要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度,目前网络教育的发展日趋成熟,但社会对网络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关注、了解得不够,还有一大部分学习者不能完全接受网络学习手段,仍然偏向于传统的成人教育,亟需打造出社会信赖的网络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网络环境的改进仍有很大空间,具体包括网络设备的优化和网络环境的净化。虚拟校园环境的打造也应该是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部分,主要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结合,从学习支持、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营造学术氛围,组织文化活动,使得网络教育的学习者身处各地仍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3.4树立教师服务理念

用户体验强调用户的参与性、主导性和能动性发挥,使高校网络教育的方式从教育功能向兼具教育和服务双重性转变,随之原有教育理念中的说教、灌输、传授也转变为知识服务,更多地考虑如何将学生放在体验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利用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信息的获取,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流行的网络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网络教学过程中。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搭建一系列便捷的交互平台,如通过微博通知、传播消息;师生通过QQ软件沟通交流;构建虚拟学习社区;APP客户端的开发等。也在当地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下教学,如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学术研讨等。

3.5构建人性化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作为高校网络教育的窗口,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功能性、互动性、美观度、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和交互体验的需求。在平台的设计上要重视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渴望互动的心理状态,在课件制作和平台功能上嵌入更多的互动模块。学习的发生不是信息单一输入的过程,学生需要与平台、教师有交流,在平台可以提供在线咨询、论坛交流等,最好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同时,在学习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可推送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或新闻资讯,吸引学生对学习平台的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学习平台构建虚拟社区,学生在平台可以拥有个人页面或空间用以学习信息,使得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育;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应用网络媒体进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已逐渐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形式。目前,美国网络教育已经基本覆盖了美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是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有350多所大学(包括学院)提供了通过函授和因特网的远程教育,其中包括78个博士点,100个MBA点,300个硕士点。美国远程教育的市场年增长率大约平均为30%,而美国别的行业平均年增长率只有3%,其差别可见一斑。

美国提供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公立高等学校中提供远程教育的高校所占百分比远高于私立高等学校,二是规模大的高等学校提供远程教育的比例高于规模小的高校。美国在为学生提供网络教育的同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课程选择、从地理位置角度扩大教学范围,还有的高校看中的是增加经济效益。另外,网络教学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灵活的互动空间,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并且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库可供学生调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网络教学可以说是最好的远程教育方式。

至今全美已经有100多所著名大学将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包括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内的名校都在网上免费提供了一些课程材料,其中耶鲁大学是第一个提供教学视频的名校。

2中国远程教育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的网络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网络教育是近年崛起的新型教育模式,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

展是在90年代以后。1994年,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始起步。目前中国已经有68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网络学院,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的高校,其中报读网络大学的学员据统计90%以上是在职人员。近几年我国网络教育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达到795万人,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预测到2008年将达到1510万人,2010年将达到2350万。

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大学实行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限,专科层次最长允许学生在5年内毕业,高中起点本科最长期限达7年。而且,网络大学采取的是远程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网上课件来完成课程学习,这为无法全天在学校上课的上班族提升自己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

现代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是将教育的内容与国际接轨,教育手段趋于信息化,应面向世界,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推动远程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发展。像西北工业大学就与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该大学号称全球最大的网络学校,曾被福布斯杂志刊载,目前设有30多个本科学位及10个硕士学位。

3我国与美国网络教育的差距

由于网络、教育模式等的不同,中美的网络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网络带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教育的进一步推广。美国大学的远程教育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其中采用最多的是视频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Internet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向式预录视频教学技术。国内大多数网络教学以文本、图形、动画、课件等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辅助以部分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其观看和下载速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根据美国的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应该可以播放所有的资源文件,能适合多种网络传输速率,适应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或同一网络的不同拥挤程度,充分体现远程教育学习中的交互特性和获取教学资源能力强的优势。国内的课件点播系统由于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在局域网内进行的,远程教育随时随地的特点并没有充分体现。再有,中美两国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不像中国的学生升学压力较大,所以比较容易接受网络教育,并将其作为一种培养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中国最近几年对网络教育的投入和宣传也在加强,但需重视配套环节,如边远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广泛的资源合作、远程教育标准的制定、网络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用于网络教学特点的自主学习型课件等等方面。

4中美网络教育比较与分析

4.1资源整合与共享

美国的网络教育在资源整合和共享方面很早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例如,哥伦比亚大学投入2500万美元建成一整套网络远程教育设施,同时还与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以及一些出版商进行课程资源的共享。斯坦福大学网络远程教育的办学则始终遵守的一个潜在原则――坚持多方合作,它没有像哥伦比亚大学那样耗费学校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是跟450多个公司以及政府组织合作,通过广播、电视、录像带以及互联网等为5000多名学生提供网络远程学习服务。

目前,我国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比美国逊色,在资源共享方面应更多的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借助于电信部门、教育平台开发部门等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并加强教育机构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与国外的高校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也是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相关的合作,还应继续拓展这方面的合作,使国内的网络教育具备更大的竞争力,并提高网络教育的文凭质量。

4.2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和组织致力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美国,有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最早提出的计算机管理教学标准;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scorm);还有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系统技术规范。目前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ltcs)的主持下,若干个工作小组正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形成ieee1484标准。

我国教育部对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视。2000年11月,组织国内8所重点高校的有关专家开展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 (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其主要规范如下页。

该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标准的国际兼容性,同时又考虑了中国国情,做好标准的本土化工作和具有中国特色。这套标准不仅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规范,也可作为在网络条件下开发其他各种教学应用系统的参考规范.标准研制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经历试用、修订、再试用、再修订的多次循环,才能真正达到适应不断发展的中国网络教育。

4.3在线交互

在线讨论工具、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和信息传输工具、多媒体、动画效果、在线视频/音频会议系统等等都是目前美国高校为了加强网络课程互动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在师生互动上要逊于传统的课程授课,其实不然。在美国,网络课程工具本身实际上具有强大的交互潜力,其中在线讨论和电子邮件是使用最多的工具,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互动。另外,网络课程同样延续了课程授课常用的分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轮流进行主题讨论,作业也按自傲组作业的方式布置,必须由小组的不同成员分别完成并进行合成,使学能够集思广益、增强了他们的交流机会,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互助能力。

国内的高校从网络课程带给学生的仅仅是课件、视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也逐渐开始加强网络课程的在线交互,不再停留在教师与学生不同步的状态。需要加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帮助、在线反馈等,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再有,教师应对在线学生加强讨论环节,及时给出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最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寻找有用资源是网络教育中应掌握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及时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思路。

5网络教学体系结构

网络教育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能自主计划和安排学习,同时需要有配套的教学平台以及网络教学系统加以支撑,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教育网络。以下给出网络教学的基本架构,以供参考。

这里列出了基本的网络教学体系结构应具备的简单功能,并未将所有功能列出,例如课程管理中应包括课程定制、课件点播、成绩管理、作业提交等等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充,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

在线交流平台中的视频直播系统非常重要,应满足较高的要求。视频部分需基于MPEG-4的多媒体压缩技术,适应从56Kbps到宽带的网络环境,可以提供清晰流畅的视频图像,音频采用MP3压缩,支持单声道和双声道两种模式;具备录像功能,可以在直播的同时把直播的内容录制下来,可以降低课件制作的成本,解决课件制作难和技术要求难的情况;具备在线交流功能,在线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老师进行音视频聊天,从而实现师生互动;课堂直播支持单播(Unicast)和组播(Multicast)方式,以单播方式可以跨网段进行直播,以组播方式可以支持更多用户数,这样系统可以灵活得满足用户的不同网络环境和实际应用。

6结束语

网络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比如:信息的及时传递,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充分共享和更有效利用,实时或非实时任意交流、讨论等等。中美高校的网络教育都在蓬勃的发展,中国应充分了解和分析美国的网络教育模式,取其精华,建立起真正适合中国国情和教育方式的网络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2006年中国网络教育简版报告[EB/OL]. .cn.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

很多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网,或利用网络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只是满足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后期没有积极跟进,那将很难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网络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有的网站可能就是形同虚设,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2.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

在当前高校中,能够熟练地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并合理运用的专家非常少。要想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水平,同时能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才能使网络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

3.思想政治教育者时于罔络的参与不足

由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而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日益增大,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加深网络知识。再加上一些领导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教师对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这就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产生脱节,使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两课”的教学、报告会、座谈会及社会实践等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它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化要求。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地运用网络的形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照搬上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填鸭式灌输”的模式。这种照搬的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没有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

5.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跳跃,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人或事的见解。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管,一些大学生又缺乏较强的信息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再加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容易被感情和网络的言论所左右,所以在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和缺少必要的网络伦理道德宣传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产生质疑。

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等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娱乐性及交互性特点,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相结合,并与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文化生活相交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队伍、教育主体的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这就要求高校走专业化道路,培养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人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才”。

3.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机制

高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有超前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思想。重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网络知识。对于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于在学校网站出现的非法行为,或者以网络教育的名义进行非法行动导致发生恶性事故的,要加大惩处力度。

4.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由于网络教育在师生交往、情感交流和营造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距离问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想方设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在宣传教育的手段上应多样化并努力遵循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教育。迎合学生心理,探究一条切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5.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方式,高校应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阵地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要认识到,网上教育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网下教育仍然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依然起着基础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现代网络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三、结语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一)问卷设计

可用性调查主要从教育平台规划、设计等技术因素角度去考虑平台使用者对平台的评价,具体考虑平台界面的美观性、平台技术的先进性、平台的稳定性等,他们均通过用户操作去体验和评价;有用性调查是从教育平台资源内容角度去考虑使用者对平台的评价,比如内容的完整性、内容的针对性、是否及时更新等,是否能真正起到教学辅助资源平台的作用;便利性调查是考察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能否给教学双方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平台操作界面的友好性、能否方便的找到所需资源、是否可以减少传统教与学的工作量、能否方便教学双方的沟通等。问题量表采用李克特式量表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五点量表是最可靠的,故本研究将问题分成五个测量等级。对于正面陈述,从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或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点分别计分为5、4、3、2、1;对于反面陈述则反向计分。根据计分可以反映样本受访者对教育平台使用现状的态度,得分越高说明受访者对教育平台使用现状的感知越强,评价越高。问卷得分的及格水平为3分,2.5分以下表示评价较低,2.5分到3.5分表示评价中等,得分3.5分以上表示评价较高。

(三)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于2012年3月开始,调查问卷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类型,其中浙江农林大学的问卷调查是纸质版,其余高校问卷调查采用电子版形式,总计发放问卷560份,经整理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有效问卷率为75.2%。其中教师问卷102份,学生问卷319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教育平台的可用性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平台的界面设计中的简洁明了基本满意,但对平台的美工视觉效果感觉一般,界面设计体现了平台的风格和理念,界面是第一时间呈现在用户面前,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情感满足,是吸引用户再次造访的重要原因。而造成平台界面视觉效果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现阶段教育平台的产品大多是由IT公司的外包定制开发,或者高校直接购买公司现有产品,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体验方面往往不足甚至缺失。快速响应主要由平台的硬件支撑所决定,如服务器、带宽、路由设备等,一般情况下教育平台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也存在某阶段大量并发访问而导致的访问瓶颈问题。教育平台使用者对教育平台功能丰富性满意度不高,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需求分析不足,目前大多数教育平台只具备一些基本教学辅助功能。容错能力主要体现在由于用户误操作而带来的平台容错和处理能力,很多教育平台往往都是一次性购买,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没有跟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无法更新解决。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平台是否能连续稳定使用,不会出现无法访问的现象,而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造成平台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软件,以及一些意外突况,如网站中毒、服务器故障等。

(二)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有用性

教师对平台教学内容设置的完整性认可度较高,反映了各大高校教育平台都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提供了保障。平台教学内容设置的可扩展性认可度不高,不少高校教育平台都不具备可扩展性,不能满足教师在教学上的一些特殊需求。教师对平台内容设置能否体现教学思路满意度一般,很多教师认为教育平台仅仅是把传统教学模式照搬到网络,并没有体现出教育平台帮助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突破和创新。教师对平台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认可度是很高的,但也存在一些疑虑,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教育平台提供了很多教学新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障碍,如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效果的考量等。

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的完整性认可度不高,教育平台内容主要由授课教师设置,从具体课程角度来看,内容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由于很多授课教师并未使用教育平台,或使用不同的教育平台,致使很多专业课程缺失,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更新的及时性认可度很低,很多高校教育平台课程内容往往是教师一次设置后几年不变,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教学案例已经过时。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的针对性认可度一般,内容的针对性应该侧重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教育平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对课堂教学延伸应该体现在教育平台内容的精心组织设计上,要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可能是由于教育平台的限制,平台扩展性不够好,致使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延续,很多学生在平台所学的东西仅是课堂内容的翻版。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的前沿性认可度很低,高等教育是专业素质的教育,教授内容应该具备专业的前沿性,可以通过此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并激起学生对专业的认可与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这就要求不仅教师要经常更新教学内容,教育平台本身也应该提供这种功能支持,例如应用RSS(也叫聚合内容,ReallySimple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有利于让学生获取了解很多前沿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学生对教育平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认可度较高,由于高校教育平台提供的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教学视频、学习游戏、在线测试等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便利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添置方便性认可度较低,例如很多教师在教育平台设置在线考试时需要手动输入每道题,缺少对WORD或EXCEL文档整体转换的API接口,给教师带来了大量额外工作量。学生对在线学习的便利性认可度尚可,如在线作业的提交、在线测试的完成都给学生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自主性很难考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需拷贝即可,很难达到教学巩固和测试目的。人机界面友好性主要是指平台的易操作性,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培训,操作的帮助文档是否完善,教师和学生对界面的友好性基本认可,但也存在有些环节过于繁琐现象。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平台的交流与沟通的认可度很低,交流和沟通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交流通常采用电话和一些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等,异步交流通常采用的工具有BBS、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以上很多交流方式和工具都是脱离教育平台本身的,很多交流信息也不易保存和向其他学习者公开,但这些交流信息往往是很多学生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如果学生也能看到这些交流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问,所以很多教师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学生多次解答,教育平台一般采用异步交流方式。

三、结论和建议

(一)合理加强教育平台投资和建设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高品质的教育平台是实施高质量网络教学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学校对教育平台的投资应该是一种分阶段、连续性的投资,而不是一次性投资。高校在选择教育平台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需求、使用体验调研,应选择那些开源且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更新速度快的教育平台。开源既能保证教育平台的安全性,也可以使高校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可扩展性要求平台能进行有效的扩展,能使用很多现有优秀插件,也能集成功能强大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例如很多国外优秀教育平台都很好的集成了LaTeX,LaTeX可以用来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可以使学生很方便的在线完成数学等需要编写复杂计算公式的课后作业。更新速度快的同时还能保证一些新技术和新需求在教育平台上及时应用,也是教育平台后期维护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教育平台的建设关键在于使用,当然对于教育平台的前期使用,教师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来组织网络教学内容,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教学负担,这也是教育平台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注重激励与考核制度的设置,激励教师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实践,推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政策,以教改立项方式鼓励教师参与,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对于好的建设课程进行重点扶持使之成为优质课程,继而申报建设成精品课程;考核应该结合专业层面和学生层面,考核角度应从课程建设体系完善度、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网络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更新度、网络教学模式和思路创新和突破、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实际评价,要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改进教与学模式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模式应发生适当的转换,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由“推”变“引”,诱发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学习工具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师生利用教育平台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沟通和引导的网络教学会转变成“放羊”式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方向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利用平台内嵌交流工具或其他交流工具及时和学生交流,并把学生的常见问题进行整理,以FAQ的方式列在教育平台上。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学生进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教学,既能实施英才教育也能兼顾大众教育。教师也应该注重网络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效果的考量,不断总结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思路。

四、结束语

高校网络教育平台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面临着一些明显和潜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有助于推进高校网络教学的改革,拓展传统教学途径,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育 现状 对策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发展起来的。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的社会,符合学习要求和教育要求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推崇到一个更加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化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是体现在当前教育的各个细节中。例如,在高效的教育方式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网络教育的更高级的形态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不断以现有的资源为优势,在结合便利的程度上,完成整个教育的过程。从教到学的一个过程,完全网络化,并且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态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客观存在,在理论上而言,完全实现以网络化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是完全有能力的。可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今的网络教育有其便利性,但是更多的体现出来就是教育尚未充分借助这样的一个工具,并完全发挥其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远程教育,在1998年开始批准四所高效开展相关的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在与信息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现出当前发展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特征化应用,高校的远程教育已经有了一个相对长足的进步。从2000年7月开始,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的网络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上,不断强调远程教育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这样的一个工具,全民教育的态势逐渐显露头角。

也正是以2000年为一个发展的分界,可以说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又有了一个长足的飞跃。一个原因 在2000年的国家政策上,不断鼓励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从客观上带动了整个当前远程教育的产业链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在电脑的系统设计上,不断推出以家庭产业为主的个人电脑的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仅从客观上满足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更多的是在主观上鼓励整个全民参加远程教育。也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现状,才使得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已有的基础铺垫上,不断前进。直到最近的两三年,在网络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不断与当前的网络媒体所挂钩的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高校网络教育上得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客观上对当前社会教育的一个迎合,主观上,还是对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的一个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存在于一个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还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整体的网络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呈现一下几个现象:

(一)高校网络受众人群现状

从当前的高效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国内高校的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普遍集中在年轻化。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作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初期,在年轻化的受众人群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一个是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延续性;另外一个就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教育的便利性和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把握。

(二)网络资源课程现状

一般而言,高校网络课程的资源均是来自于网络并且合理的应用与网络。网络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现象在当前的国内网络教育上比较普遍。不管是国内知名高校还是一般的普通院校,在实现其资源共享上,尚欠缺一定的包容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前的课程资源设计还是在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资源设计上,都是一个客观停滞的状态。

(三)教育的交互性现状

从教育本身来看,交互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高校的网络教育过程中,延时性教育与不对口的教育现象相对占据着整个网络教育的整体比重比较大。显然,在这样的现状下,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就呈现一定的局限性。从网络教育的建设初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的延时交互将对整个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能够应用到这样的理想状况中情况确实少之又少。

(四)高校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尽管当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引进网络教育20年的历程,但是从整体的网络教育发展的状况中,依然没有起到一个客观和预期的影响力。在高效的教育资源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当前高校教育的绝大部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对新兴世界的了解和辅助资源,不断背引进到课堂。但是其影响力和其发挥的真实作用,依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三、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不足

从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不足性: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问题

从高校网络教育的自身定位来看,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不断的被认定为是一个辅助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在整个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上,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观念上,网络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课后辅导的辅助型工具。在真正提升技能和专业性知识上,网络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以使得整个学校和学生共同认识和关注到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地位。客观来看,网络教育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被提升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但是基于传统思维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独特性的考虑,使得网络教育转型为主流教育方式成为一个进程缓慢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和课程编制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及到,在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上,仍然缺少相关的创新性或者是包容性。毕竟很多的资源都是在非共享的前提下开展,这样一来网络的新兴教育方式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其自身的兴趣性也相对比较乏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问题

尽管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资源不断缺乏,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当前高校网络中可以见到网络教师的角色,但是往往他们的定位不是一个网络教师的身份,更多的是以一个电脑员或者程序员的身份出现。在教育的实践中,更重要的其掌握的专业化人文知识如何通过网络这样的一个平台应用。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网络教师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差。进而,在岗位设置和安排上,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四、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网络教育的全新理念,合理定位高校网络教育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各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结合,促进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们既要把高校网络教育看成是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为在职成人、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网络远程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途径之一,又要看到网络远程教育应该是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首选。

其次,建立必要的相关专业网络教育系统,调整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和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现象。各高校不要各自为政,另起炉灶,重复设置课程,而应挖掘其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的内在价值,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使网络教育为我国各地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服务。再次,调节高校网络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地域定位应向西部倾斜,关注西部大开发,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加速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和建设

在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还需要不断的注入活力。在当前我国的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上,仍然不缺乏专业建设的人员,只是并没有合理的制度将这样的人才应用到合理的岗位上。本文指出的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仅是从课程本身的设计上,更多的还是需要从提升高校在课程专业化设置上的力度。从而客观上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融入到教学成果上,以此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网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的过程中,教育本身只是一个传递的工具。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途径,网络教育将是一个最为高效和便捷的工具。所以在提升整个教育客体的过程中,还要伴随着提升当前的受教育者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将网络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课程中,提升网络大学生的在网络教育的综合素质。最终能够实现网络大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完全不亚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

(四) 努力建立一支既懂专业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

随着网络大学的兴起,网络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已不再是站在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上,而是处于教与学互动一体化的位置上,教师的职责应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资料;拥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使网络教育更加生动活泼;网络教学的主持人虽是教师个人,但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所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有团结与合作精神。

五、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分析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现状。诚然,在分析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着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执着,在完成整个网络教育的建设上,也想尽可能全面。本文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备后期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刘建国. 关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思考[J]. 教育信息化 2002年07期

[2]凌飞飞,赵新云.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 2005年08期

[3]王东波. 网络学习的困难与对策[J]. 现代情报 2002年06期

[4]张立华,张日卿. 谈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5]王军.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16期

[6]马雪琴.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7]陈良,张大均.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 2007年05期

作者简介:

何北(1981― ),女,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黑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教育应用、影视艺术研究。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6篇

在这个呼风唤雨的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纷纷采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技术,从而加快自身现代化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在中国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发展

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提倡的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毕生学习。在网络教育发展的历史中虽然日益进步,但是网络教育进程仍出现了许多问题令国内外学者无从解决。在现代社会,教育愈来愈趋势于国际化,在此大形势下,自主学习的理念愈发突显,高校的网络教育需求大大增加,大学的国际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我国教育资源欠缺的基本国情,加快教育发展,最有效的捷径便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同时网络教育也是知识经济时期人们达成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意义及问题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已不再只关心饱暖问题,更高层次的重视精神文明。而基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高校教育虽已向大众普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网络教育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为那些想要学习的人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对无法在校园内完成学业的成人学习者而言,网络教育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同时贯彻落实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施行现代网络教育工程,是在我国欠缺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开阔国民文化视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任何东西都是利弊结合的,网络教育也不例外。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问题层见叠出。首先,国民的观念无法响应现代网络教育的号召。现代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都在飞速发展,人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而建立时代需求的现代学习型社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提升现代网络教育质量。国民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把终生学习变成现实而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从而顺应现代新时期的要求。第二,网络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发展。自从出现网络教育之后,它的发展便一直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社会经历了信息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迅速改变,网络教育在各国的许多所高校蓬勃发展,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高校。但是,中国的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需要提高现代教育质量。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的试点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很好,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教育,怎样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去发展网络教育,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最大的利益,是学习型社会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网络教育理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的薄弱环节。理论研究的开放式网络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开放网络教育的理论建设。网络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转型,它就像灯盏一般为我国的教育现状指明方向;以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教训为借鉴,得出质量贯穿网络教育,是网络教育的生命,并通过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使用一些基本理论,开辟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网络教育之路。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史

网络教育以前又叫做远程教育,它在中国已经有了三展史。它的第一代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发展还是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基础;第二代是在80年代广播电视教育的兴起,中国的远程教育在世界的中央电视大学享有盛誉;第三代网络教育是基于90年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现代网络教育。在国家教委的主持下,1994年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建立。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议发展现代网络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共建第一所网络大学。清华大学在1998开设了在线研究生课程。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准许为国家现代网络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邮电大学、浙江大雪和湖南大学。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九月,CERNET高速骨干网络建设项目;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上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试点高校继续扩大办学规模。2012年,试点院校已有68所。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研究

每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评价主题和质量观,因此不同的国家对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的界定也存在着异同。评判网络教育的质量高低包含多重标准:(1)传统教育的资格标准一样,即以得到社会的肯定、成功申请到政府支持资金为其评判质量标准;(2)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要求,即在识别和量化教学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衡量网络教育的优劣;(3)以能够成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作为他们的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较,我国对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不像外国,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资料对网络教育现代化进行研究。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网络教育质量标准。在学术界,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是体现在人才职业分类的市场取向的标准;二是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学术定位标准。但不管是什么取向,都存在很多形式。

四、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有以下几种对策:

(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加大考试管理力度,严抓考风考纪,积极上进,勤奋务实。

(二)提高中国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首先要明确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管理模式,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精品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根据中英网络教育的现状比较,它的结论是,在中国的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可用于构建基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框架。

(四)通过现代网络教育理论、实际实践的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出“以学习者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激发网络教育学习者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

(五)要规范招生入学制度,确保生源质量,加大高校网络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和采用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

(六)从教师的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综合以上论述,当前人们对高校网络教育十分关注,颇有许多研究与见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就会发现网络教育大多问题集中于教育质量标准与教育评估。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网络教育还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对比较松散,没有整合;二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没有针对性,不能一刀见血的指出我国网络教育的问题所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本文在结合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质量,分析了各个时期远程教育的主要质量问题,为了衡量网络教育的质量,有必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对远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我国的一些教育者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把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归结于五个方面:教育系统的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审核;课程的学习率;网络教育院校的招生率以及学习使用者的支持率和评价。网络教育要学会自身持续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家的支持,若要如此,便就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的实践检验。

五、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研究

说到教育质量的保证,首先,什么是教育质量。有些文件是这样进行诠释的,教育质量即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好坏,最后的成效自然是体现在接受教育的人身上。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把网络教育质量归纳为以下几点:质量即是评论;质量即是效果;质量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质量即是提升;质量即是自我发展;质量是一种复合的概念。只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网络教育进行监控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由此便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教育监控体系。按照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不断完善网络教育的效果。教育监控体系可以使教育的每个过程都得到监控,从而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有效缓解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六、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

学术界对于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提出了几种看法。首先是教育质量观要科学。在“远程教育”一书,远程教育机构的质量的教育服务输出,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训需求和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质量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渗透,树立质量科学的质量观念,作为高校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第一前提;坚持以学生为本,支持服务,促进质量改进;坚持质量全球意识,使系统的运作沿着内涵的发展道路。其次,是网络教育质量要满足观念多元化、多样化。如在《论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中认为网络教育与传统的高校教育应有明显的质量区分,即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喜爱程度影视评判高校网络教育定位的标准。陈乃琳在“远程教育”思想素质作为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应坚持教育质量多元化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像黄蓉怀、曹苑一样。除此之外,网络教育的质量观还必须具有特色性。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院校开始广招学生,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如此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能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网络教育是人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实行者,所以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来因材施教,从而培养不同的人才,充分展现网络教育的优点。“张俊在建立质量远程教育新概念”的文章还谈到了看法。

七、关于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现状研究

当前国内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大体局面已基本形成。国外的高校网络教育已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的还比较稚嫩,并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这并不影响网络教育的发展,现在已有好多所院校用实际效果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当今已成为一种潮流,正在以破竹之势的劲头向前发展。当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情况是不足以保证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而网络教育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每个人都成为有知识的文明人。

八、高校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因为高校网络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使师生面对面互动的时间减少了,但它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意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高校网络教育的兴起使得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只是空话。网络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响应时代的号召,因此我坚信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会发展的愈来愈好。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教育差异;教育质量;网络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6-5935-03

1 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的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网络教育尤其是高校网络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教育作为促进我国公民进行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教育模式,其教育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密切关注,如何能够提高中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是关系中国高校网络教育能否取得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网络技术的国家,美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与美国的高校网络教育相比,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在教学“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当中有些是可以通过引进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来改善的,但是还有一些由于社会体制和文化差别形成的网络教育差异却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找出阻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研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真正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才能促进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2 中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虽然起步较晚,而我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却给网络教育带来了生机。从我国教育部在1994年就实施过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共同承建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CERNET)”项目起,到2001年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学院试点数量超过100所,再到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示范项目,全国接受网络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是以公办高校为主体办学机构,提供学历制的网络高等教育,学员可以在参与学习后通过官方组织的统一考试来获得相关的学历和文凭。学生可以在具备合适的计算机和网络的环境下,随时随地地按照网络课程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这是网络教育相对于传统高校教育的优势所在,这个优势为那些无法实现全天都需要坐在校园课堂读书的社会人群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学历的有利平台,也为我国实现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途径。

然而,在我国高校网络受教育人数不断刷新的今天,如何保证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就称为了人们关心的焦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如何保证高校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能够通过网络来真正提高全民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评价网络教学的教师资质等等问题,成为了阻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枷锁。

3 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网络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情况显示,美国在2002-2003年的5020所大学中,有1754所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占整个高校比例的34.9%,约200万学生注册接受各种形式的远程高等教育,占所有类型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13.9%。根据2007年美国高等学校教育年度年报显示,美国注册网络课程的学生人数达到348万人。目前,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和专业。而美国政府为了规范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会对实施网络高等教育的机构进行认证。

所谓认证,是指以质量保障和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对学院或大学机构进行的外部质量检查与评价。这既是政府、家长、学生和媒体了解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敦促高等教育机构不断进步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美国的高校网络教育正是由于其正规客观的质量认证体系才保证了整个网络教育正规化和专业化。

4 中美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差异

中美两国高校网络教育之间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发展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差异。客观来看,中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还是跟美国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种差距既存在于支持网络教育进行的物质环境和技术上,同时也存在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和社会人群对知识的整体认知程度上。在笔者看来,中国高校网络教育通过近几年和未来的可预见性的快速发展,能够在网络教育的物质环境和软件技术上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快速缩小与美国网络教育的差距。但是在高校网络教育理念、社会人群对网络教育的认知程度以及整个网络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才应该定义为中美两国高校网络教学的差异。如果中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能够客观认识并正确对待这些存在的差异,通过比较和研究,一定可以找出一些符合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网络教育质量。

4.1 对网络教育本身的认知差异

由于受到传统的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中美两国的主要社会群体对高校网络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不同社会的主要人群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性差异,会直接导致对待这种事物不同的直接行为反映,而这些不同的行为反映会促使这种事物向不同的方向的形成与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认知的差异正是造成目前中美网络教育质量存在差距的最为主要和根本的原因。

美国的高等教育较为发达,其高等教育的质量较高,教育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针对美国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群,美国的高等教育所能够覆盖到的范围也很大,这是美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优势。相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美国的学生不需要面对很大的升学压力。相对于学历而言,美国社会更加看重个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美国的主要社会群体将网络教育看作是一种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增强应用能力的教育平台。而与此同时,对于高校网络教育的这种实际应用看法,也在驱使高校网络的教育者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实用性,通过第三方的认证机构来对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评测,适者生存,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和专业获得肯定和更好的生源,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保证了美国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

中国由于国情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传统的教育体制模式和对于人才的传统选拔定义方式,容易引导主要社会人群形成一种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以获得学历文凭为主的看法。虽然我国近年来强调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极大地改善了这种认知情况,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人们对于高校文凭追逐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这种对接受传统高校教育的认知也自然影响到人们对高校网络教育的认知。中国的高校网络教育在这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接受网络教育的人群当中的确有一部分是需要接受某些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但是也有很多人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来的。对高校网络教育这种“学历至上”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而且这种普遍性的以获取学历为目的大众认知也无法形成一种约束机制来真正促使高校网络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所以中国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如果想要得到质的提升,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公民对待教育的认识差异。

美国的社会教育体制本来就注重实际应用能力,所以人们会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而网络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只有在接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出其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主动学习知识的人群数量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方面,还体现在开发网络教育环境的人群的制作态度方面,两方面的综合性差异优势,使得美国网络教学领先中国网络教学。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和社会大众已经开始关注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等一系列先进理念的提出已经证明我国政府和人民正在进行着对待教育问题的正确改变。

4.2网络教育标准化的差异

美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能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与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估的专业化、标准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解决网络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美国在2003年成立了“北美网络学习委员会”(NACOL:North American Council Online Learning)。这个学术委员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后来该委员会发展扩大到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更名为“国际k-12领域网络学习协会”(缩写为iNACOL),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制定网络教育标准。该委员会在对美国网络教育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颁布了《全美网络课程质量标准》、《全美网络教学质量标准》和《全美网络项目质量标准》。这三大标准的实施,使得全美国的网络教育教学在课程建设、学生评测、教师资质与教学方法以及网络课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较为具体要求与建议,保证了网络教育的质量。除了对网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标准化规定之外,美国对于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制定也非常严格,这些技术的标准化更加能够保证高校之间的网络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部对于网络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也非常重视,早在2000年,就组织国内专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根据中国的国情来研制开发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的各种技术规范和参考标准。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对于制定网络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标准方面,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对于的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监督目前还是通过传统的年度审查的方式进行,还需要推行出一些可以进行量化细化的衡量标准。

4.3 网络教育教学方式的差异

教学目的决定教学方式。美国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在美国,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络教学工具有着强大网络的交互功能,通过非同步教学和双向互动教学功能,除了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之外,还可以实现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功能。网路教学是一种远程的非同步教学,美国的网络教师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希望通过因特网来了解到学生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如何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如何与学生开展尽可能有效的互动行为等等。因此,美国的网络教育所运用到的教学软件的功能也更加强调基于因特网的非同步教学行为的开展、教学测试的开展以及与学生进行互动来进行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活动的开展等等。很多开展网络教学的高校甚至会在其相关的网络教学网站上对想要接受网络教学的学生进行一些在线测试,其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的知识量有多大,是否适合学习某一门专业,而是测试这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接受网络教育。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与网络教学不太相关的行为其出发点却是处于对网络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及对学生负责。在美国,网络教学的收费对于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也是不低的,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高校每年都有接近60%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顺利毕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所以,如果一名学生交了学费想要通过网络教育掌握知识,但是学生本人的学习方法不适合网络教育模式,那么提前进行测试就是十分必要的行为。这虽然与美国的国情相关,却也显示出美国网络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关注。

中国的高校网络教育中,目前学生已经不仅通过网络获取到相关的课件和视频资料,通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网络教育也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网络视频互动和在线讨论的功能。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理解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更多的非同步在线的交流来获得,只有真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共享,增强网络教师对于学生培养的责任心,才有可能从网络课堂教学真正地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而教学质量的优劣是直接衡量高校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我国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要能够做到与国际接轨,数量与质量并重,才可能具备拥有国际竞争力,只有正视教育差异,真正做出改变,才能提高自己的网络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远程化优势,为我国全民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出优秀的知识与学历并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LI Caiqiang, Ma Junming. Research on Online Educ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Opinion Mining [C].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CITCS 2012), 2012.

[2] 康洪瑞. 基于质量保证体系下的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3] 王连英. 美国网络教育初探及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J].计算机与网络,2011.

[4] 方娟,毛国君,王勇. 中美高校网络教育的比较与分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8(14).

[5] 张杨,阎广芬.美国网络教育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

[6] 胡迎春.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前景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成立的网络学校,高校网络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另一类则是商业化的网络教育培训公司,这类网络教育没有向学员提供学历证书的资质,但它们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在教学技术方面有较大优势。教育部在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高校网络教育列为全国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加快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学员的需求,教育部制订了相关措施:首先,要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国家也对卫星电视进行网络教育方面的改造,建立起高校网络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育平台;其次,依托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新的教育软件,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发相应程度的教育视频和学习软件;最后,由教育部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网络视频和远程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科目,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在兴趣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对所选科目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此外通过网络教育所使用的远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难点、重点反复观看学习,进而掌握这些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在这种可以自主选择科目,而且可以学习掌握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一对一辅导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师资源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辅导,即使在课后请老师进行家教,也只适合少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无法广泛施行。而网络教育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学生有了学习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面临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等方式请教老师,而老师因不必在每个班进行讲课,这样就可以留出大量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种针对性的学习,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减少了教师的精力损耗,并且实现了一对一辅导教学,对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扩大受教育范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增添谋生本领,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受教育对象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而其他社会人士,他们可能需要,但却没有这种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而高校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教育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和教育视频,并且可以在相应的论坛网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可以不分教师、学生身份,可以不分地区差异,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同时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教育质量。网络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个教育过程,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案、考查测评和考核记录体系,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针对学员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既方便了学员学习,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寻求教育改革道路的今天,高校网络教育的出现,以其巨大的教育优势,无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总体教育水平偏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受教育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所以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施展舞台。高校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偏远地方由于网络线路还未构建,不能接收网络信号,或是学员与教师不能面对面进行及时交流等问题,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我国改革教育模式的“先锋”,凭借其互联网、计算机的优势,为人民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仅方便了学习,还降低了学习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目前,我国开展的高校网络教育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数在校学生和广大的社会人员所接受认同。高校网络教育将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争.高校网院师资管理与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国外远程教育;中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继续学习和提高学历水平的机会,也是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情况下,构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处于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在办学、管理、教学、服务、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在新时期还应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提高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一、办学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网络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办学体系方面,国外诸多著名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机构,如美国在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中拓展了自办网络教育机构、各传统高校联合开展的地方性远程教育机构、传统高校与技术资金提供商联合举办的契约式教育机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虚拟高校以及具有独立性的远程教育高校(凤凰城网络大学)等;加拿大主要设立了电视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沃特卢大学以及由加拿大高校与开放学习局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英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最成功的典型代表即英国开放大学,为各个国家发展远程教育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其中还有新型电子大学及常规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法国的远程教育主要依托于公立高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瑞典、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办学体系。我国的网络教育办学体系主要有两种:其一,由传统高校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以及校外学习中心;其二,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参与开放式远程教育的地方电大及下设的教学点共同构成。通过上文分析国外多元化先进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今后应继续深化发展,以社会经济需求为依据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学历教育机构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以成教、自考、电大及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教育办学体系的完善。

二、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发展定位的依据

从国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远程教育不仅应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在发展定位方向上还应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为办学目的。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不同国家中体现出不同形式,如美国主要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并规定网上文凭学位具有传统高校文凭学位的同等作用,同时这种形式已经被企业培养大规模应用;加拿大开放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开放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每年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能够达到2万多人;英国远程教育以促进终身学习、全球化学习为发展定位,并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在入学方式、地点、专业设置以及结业方式等各方面设置都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同时低廉的教育费用受到了全球学习者的欢迎。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全日制教育形式作为自身发展定位的方向,旨在为广大在职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以及资格证书培训等提供教育机会,同时还有其他非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模式。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发挥着弥补传统教育多重限制下不足的作用,对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应继续拓宽教育范围,促使中央电大及传统高校的网络教育形式涉及到社区、企业及各行各业中,从而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三、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在积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已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媒体与面授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多样性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媒体技术以及协作学习方式等实现了网络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模式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美国远程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以网络与面授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主要依托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实现非同步、双向交互式的远程教学模式,通过设立“学分银行”在网络中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加拿大的远程教育以学习者的时间、地点安排为主,通过灵活的教育模式满足广大业余学习者的需求;英国的开放大学为学习者提供脱产、不脱产的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内容随社会需求变化和调整,利用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制定了学分制、自由选课等教学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为依据,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媒体技术、数字卫星系统、光盘播放及通信技术等,形成了实时、非实时结合,单向、双向互补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显著的普教化特征。在继续深化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继续优化和改革,制定完善的证书、学分认证制度。

四、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与应用水平

国外远程教育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以及立体化教材等,重视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整合等,并且注重教学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美国远程教育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强调各类政府、社会办学机构的统一与协调,通过整合、共享不同教育机构间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挥各个机构教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避免资源浪费、重叠等问题出现;英国远程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设计、编写以及出版发行的质量要求都较高,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及设置方面十分重视知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以活页教材的方式对更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产业化特征的教材设计、制作、发行及销售系统。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300多门网络课程、大量的国家精品教育课程以及针对职业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课程,此外还有大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在今后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在整合、优化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提高资源建设的公益性、标准性、示范性以及整体质量。

五、优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作为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不同学习者、受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以及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两大核心功能。美国远程教育在发展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时,让学习者全面了解远程教育模式以及办学体系的内涵,使其能够对自身学习可能实现的成果以及是否适合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把握,美国高校普遍认为他们的在线教育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英国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媒体应用、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咨询服务的组织等方面也体现出较高的服务水平。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支持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利用网路平台、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招生、教学、资源、师资及就业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但是当前部分高校网络教学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仍较为松散,未实现各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等,因此,应从资源整合、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网络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六、建立并完善网络教育的监督保障体系

远程教育不仅应保证教学质量,还需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教育效益。在这一方面美国远程教育通过建立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提高网络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以及对课程质量进行监管等措施保证整体教育质量与效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教学评估、年报年检等措施对网络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教育还应继续抓质量、重效益,结合教育内部自律以及外部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积极引导各高校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以实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作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政府与各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从办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深化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其切实发挥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孔玲,袁若,杨睿,等.部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2]曹中一,朱颖.提高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3]王国川.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专业(课程)之间学分互认探索[J].高教探索,2014,(6).

[4]翟霞,冀翠萍.大数据背景下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理论学刊,2013,(11).

[5]郭,陈丽,陈庚,等.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4).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Agent 高校网络教育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99-0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及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正步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教育的智能化也一直是教育界和教育技术领域的理想的目标。Agent技术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Agent简介

1.1 Agent的定义

Agent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术语,广义的智能Agent包括人类、物理世界中的移动机器人和信息世界中的软件机器人。狭义的智能Agent是一个实际或虚拟的软件或硬件。利用传感器接收来自环境中的信息,并以主动服务的方式产生动作来做出回应,在分布式系统中持续自主发挥作用。本文讨论的智能Agent专指狭义的智能Agent,其特性有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智能性、移动性和性。

1.2 Agent的结构

Agent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智能系统,它的结构组成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智能。从结构上分析,Agent的体系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2.1 审慎式体系结构(deliberative agent)

该体系结构在(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占主导地位。特点是结构中存储了显式表示的世界符号模型,通过基于模板匹配和符号操作的逻辑(或准逻辑)推理作出决策的。

1.2.2 反应式体系结构(reactive Agent)

该体系结构在主流的分布式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特点是它强调交互作用,可以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交互进而自我改变,提出了“感知一动作”模型。

1.2.3 混合式体系结构(Hybrid Architecture)

该体系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是Agent中包含了前面的两个子系统,既有信知数据,以提高智能性,又有交互和自我进化能力。

2、智能Agent技术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2.1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实现教育的智能化一直是教育界和教育技术领域的改革目标。高校的网络教育是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网络教学出现以后,网络上的课程大多程度上是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电子教材,教学方式单一,课程中的特色与新理念没有充分发扬。导致了现阶段的网络教育出现了很多,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智能Agent技术的引入,有望较好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它为网络教育的人一机一人交互的实现,如何提高网络和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 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体系的应用

Agent应用于网络教学中以后,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可有助于建立网络教学的个别化学习

目前网络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与传统教学相差无几,智能Agent的引入可以依据其智能性对每一个教学对象的学习内容、水平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系列重点、难点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做到因人而异,针对每一个学习者的Agent组成为每一个学习者的“私人教师”。

2.2.2 可将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各地的教育资源统一起来

Internet的资源极大丰富,但各地的教育资源处于一种无序的、杂乱的状态,基于Agent的网络学习体系,可以使资源Agent将各地的教育信息和数据统一起来,变成学习者所需的知识。

2.2.3 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交互性,实现网上的智能辅导

Agent引入后,学习者与教学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交互性,实现了网上的智能辅导,使得讨论板块对讨论的问题有总结提炼,并能根据讨论的情况组织针对性、专题性的讨论,从而引导学习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发挥智能辅导的优越性。

2.2.4 可创建一个基于多Agent的且对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接口的智能系统

在系统中可以设计多个Agent去完成不同的角色,使得它们之间可以通过通信和协议,传达信息,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在系统中的Agent定义为教学系统中的系统角色和功能单元,它的职能是接受外界信息,并根据信息产生特定的行为,多个Agent个体可以分工协作,完成一个功能复杂的行为。

3、智能Agent在网络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目前Agent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进入了实际运行阶段,其人性化的交互和教学方式、强大的自我进化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基于Agent的网络课程也有其不足之外,主要是在实现方面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随着Agent软件方法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的不断提高,利用多重Agent的技术在不同的课程中只改变专业知识模块,而整体的框架可重复利用,来促进系统中各个参与者的合作,并加以扩展。Agent技术在高校网络教育尤其是远程教学模式下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Agen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编程思路,各方面还有待完善,但是这不妨碍它的先进性。智能Agent在高校网络教育系统中的应用,使得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系统性能都比传统教学系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系统的智能化,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个性化教学,智能Agent技术的运用对整个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Antonio M.Lopez,Jr.James Donlon.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March-April 2001

[2]丁兴富.远程学习圈:构建远程学习的基础理论[J].中国电化教育,2001,(7).

[3]项后军,周昌乐.人工智能的前沿――智能体(Agent)理论及其哲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

上一篇:土建工程建设范文 下一篇:工程管理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