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作品范文

时间:2023-03-02 15:48:54

幼儿美术作品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1篇

1 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为了避免单一评价方式的弊端,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自评式、互评式、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交替使用。例如自评式评价,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单项评价内容。例如,像“画我喜欢的玩具”、“厨房一角”等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标志”等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儿按照预设的评价内容给自己的作品评分,在评价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让幼儿参与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但幼儿被限制在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里,没有自由驾驭语言的机会,影响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推优式评价,先让幼儿分组互相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在评论别人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及语言,孩子们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诠释而产生不同的评价,幼儿间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互评法既能加深评论者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帮助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绘画水平。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个过程。但幼儿的鉴赏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地过程,最初阶段容易出现习惯性的感情倾向,老师经常表扬的幼儿,幼儿也会认为他画的就是好,他被推选的机会就很多,同时其他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逐渐降低。如何将自评、互评、共评很好地融合、统一,从而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提高,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幼儿的美术作品

原本就浸透了幼儿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抽象的作品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可能是幼儿构图能力的局限,所以教师不应对幼儿横加干涉,而应尽量给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幼儿以异于他人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幼儿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做到理解和尊重幼儿。

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抱着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笑脸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的体会和对幼儿的期望,可起到鼓励幼儿创造能力和与幼儿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幼儿也会更敢于与众不同,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到的: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美术作品展现的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可言。只要他在创作,教师都应肯定他。使每个幼儿充满自信,勇于创新,让幼儿在作品中敢于表达生活的情感和态度。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有这样画的理由。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幼儿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 警惕——每一个孩子不是一个容器,即使是也有一定的容积

在实际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惑:我们知道这一次活动应让幼儿欣赏些什么,评价些什么,然后就会迫不及待的希望幼儿马上就能够发现和领会所要欣赏和评价的内容,甚至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只是自己对幼儿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就是说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一定程度上我们关注的只是“自己”。因此,我们只有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地丰富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作品,正确地引导幼儿,尊重幼儿,才能正确地进行幼儿美术的评价。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幼儿”。

4 要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经验,而美术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主题。这就形成了大多数人对某一个作品的大致理解和印象。但是,在每一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基于生活经验、背景、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作品的个性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是说,意义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美术活动所要传达的意义要通过个体的加工和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其反应和表现也是不同的。如:在“小花伞”的教学中,我让幼儿欣赏了不同形式的伞,有广告伞、工艺伞等,在幼儿自己创作装饰的小花伞中,他们都有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理解来创作和表现。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2篇

一、凸显画面的配色

幼儿作品以大胆、夸张见长,在用色上往往丰富多彩,强烈浓重。为了衬托出作品画面上绚烂的色彩,在装裱和配框时最好多选单一而纯净的颜色。金、银、黑、白、灰这样的调和色是使用最多的,它们既能衬托出跳跃而张扬的画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画面因色彩太多而造成的不稳定感。在保留了画面原有亮点的同时,又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这是为作品锦上添花的不二选择。如幼儿作品《脸谱》,由于画面色彩非常鲜艳,我们选择了白底银边的画框,这两个纯净的颜色既能衬托出画面的鲜亮感,又使画面不至于太过跳跃而失去平衡。

当然,色彩搭配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标准,金、银、黑、白、灰也不是唯一的选择。根据幼儿作品形式、材料的不同,色彩的搭配也要因画而异。如具有传统韵味的水墨画作品需要典雅大气的色彩来相配,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调和色以外,具有古典韵味的墨绿、暗红、深褐等颜色,也常常在为幼儿作品装裱和配框时被选用;而现代感十足的幼儿水粉画、蜡笔画作品,则需要单纯且干练的色彩来衬托,一些饱和的单纯色彩,如大红、翠绿、宝蓝、明黄等,也常常是被考虑的范畴。总之,幼儿作品的装饰配色以单纯、调和为宜。

二、简约清爽的样式

幼儿的作品活泼生动,就是传统水墨画也别具现代韵味。所以,在为幼儿作品装裱和配框时,所选择的样式和图案也需考虑到这点。花纹繁复精致的画框往往与幼儿作品的稚拙、粗犷格格不入,而具有现代感的简约画框往往能让一张平平淡淡的画作散发光芒。

另外,幼儿的作品往往比较活跃,变形的人物、动物,歪歪扭扭的房子,各种各样只有孩子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充斥画面。看他们的作品就像看一出快乐欢腾的音乐剧,画面已经非常热闹,那画框就当以静制动,让作品整体趋于平衡。如幼儿撕贴作品《土著人的狂欢》,由于画面材料丰富、色彩鲜艳。于是,我们选择了白色直边没有任何花纹的配框,使活跃的画面和安静的画框形成对比,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三、活泼多变的展示

幼儿作品的展示要适合孩子们的欣赏,展示形式要活泼多变,避免成人画展中那种中规中矩的摆放和陈列形式。

幼儿作品大小不一,小到巴掌大,大到整开纸。展示形形的幼儿作品时,排列要做到活泼多样。当然,活泼多样绝不是完全没有章法的随意排列。当作品尺寸较小时,可以考虑几幅合并,构成一组进行展示。这样做,既能使原本因太小而显得零散的作品看起来具有整体性,也更便于观者欣赏;当展示作品的尺寸有大有小时,可以考虑将大的作品和小的作品混合排列,大作品单幅一组,小作品几幅一组,有序组合,使排列呈现出一定的韵律;当多幅作品成一系列时,可以考虑将这一系列的作品摆放成一个图案进行展示,使排列本身也成为一幅作品。当观者远望时,看到的是由系列作品排列构成的大作品,而近观时,又能欣赏系列作品中每一幅小作品的精彩。如在展示幼儿小幅彩泥画作品时,我们把作品拼成了一颗心形,远远望去,那是贴在墙上的一颗爱心,而走近看,则是一幅幅各具风采的彩泥画,这样的排列方式为观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

幼儿作品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各种不同的组合与有序的排列相得益彰,才能使之区别于成人作品而凸显孩子作品的特点。利用空间,将屏风、凳子、箱子等摆成展示台或展示屏,放置一些手工作品、绘画作品,这样的形式也值得推荐。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美术作品 评价 鼓励

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培养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水平是不稳定的,经常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信心是脆弱的,对于教师的反应是敏感的。教师适宜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信心和勇气,对于进一步启发幼儿想象,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有着激励作用。同时教师指导性的评价又为幼儿今后参与美术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准确而又恰如其分地评价幼儿的作品非常重要。

一、巧用表扬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不仅来自于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因此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对美术活动反感。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勇气和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开学初班里来了一位小朋友,入园前很少画画。在上美术课时,她看着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作画,自己坐在那儿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老师走过去鼓励她:“你看这么漂亮的油画棒,你拿起来,让它在纸上跳个舞吧!”老师一边说一边握起她的手随意地画了起来,让她在感受美丽的颜色和多彩的线条的同时,生发出画画的兴趣。一节课下来,虽然她的画乱七八糟,弄得又脏又皱,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比刚才有进步了,只要你大胆地画,你会越画越好。”那以后,每次活动老师都注意观察她,及时从不同的方面给予鼓励:“你画的小鸡真可爱”,“龙虾当裁缝,你的想象真奇特”,“你画的花园用色真漂亮”……慢慢地她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别人的评论,变得活跃起来,进步很快。教师的评价给了孩子更多的自信,它伴随幼儿成长的每一步。老师在给孩子激励性评价的时候,评价语要自然、真诚,具体指出其优点和特色,不要空泛地表扬和赞美。

二、顺应幼儿的天性,尊重个性和差异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由于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往往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不应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而是应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挥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孩子,行动快,敢于想象,画的画较大,但缺乏细致,画面不够完美。我们要肯定他敢想、敢画,大胆下笔的优点,同时启发他在画面干净整洁、用色协调上下功夫。而文静内向的孩子画的画较干净清秀,但较拘谨,缺乏大胆创新。在表扬他细致认真的同时,还要鼓励他无拘无束,敢想、敢画。这样个性化的指导方式既保护了自尊心,又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不拘泥于老师的要求,想象力迸发,喜欢天马行空,漫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时老师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和要求强加给孩子,而要顺乎天性,因势利导,放开孩子的手脚,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他们的特立独行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给予适时的引导。老师要尊重每位幼儿的绘画特点,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逐渐提高。

三、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幼儿作品

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决不能囿于“像不像”这类成人的眼光和艺术标准,而应建立在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幼儿时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时期,他们大胆、夸张、无拘无束,甚至是张冠李戴,不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只有充分了解到这些特点,才能走进童心的世界,接纳、欣赏他们的作品。因此对待幼儿作品,我们要重视其意而不苛求其形,重视其趣而不苛求其法。

如有位父亲让他4岁的儿子照着他的范例画“鸟”,可是孩子却画了许多歪歪扭扭的小线条,这位父亲说儿子画得不像,孩子却说爸爸画的鸟是死的,自己画的鸟是活的,鸟飞的时候是一扭一扭的。其实爸爸画的是现实生活中鸟类的具象特征,而孩子从直觉感受的角度画的是鸟飞行状态的特征,具有独特的个性创造。幼儿拙朴的画面造型之所以令人心动,正是因为作品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天真活泼的情感,展示出可贵的童心、童趣,若成人不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总是把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强加给幼儿,就会使孩子失去发现、创造美的积极性,使作品缺乏创造性和情感,失去活力和生机。

四、学会解读幼儿的作品

幼儿眼里的世界和成人眼里的世界很不一样,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好奇。孩子们的作品里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态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充满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想象大胆不受具体现实和环境的约束,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尽管孩子的绘画技能还相当拙劣,不成熟,形象不准确,构图不合理或画面不整洁,但我们都不能任意否定,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孩子的眼光去分析作品。

如在看完录像《美丽的草原》让孩子们画马时,有一位小朋友动作很快,画了一匹又一匹,不一会,五六匹马连成一群,他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赛马》。他画的马有个特点,腿很长,似乎不成比例,但通过把马的腿进行夸张,很逼真地表现出你追我赶争第一的心情。他还在马脚下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使画面看起来很脏,而且不协调,但表现出来烟尘滚滚的景象,衬托出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从绘画的技巧来讲,这不算好画,但以孩子的眼光和心情来评价这画很有创意且相当传神。只有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想法,并懂得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真正认识儿童画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好、更准确地作出评价。

五、鼓励孩子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

老师往往是美术评价活动的主角,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喜好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忽视了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们发表见解、表达观点的欲望。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表达、表现的空间,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评价美术作品。

在幼儿完成作业后,选择其中富有幼儿情趣、体现幼儿创造精神的作品,鼓励幼儿自己讲讲“画中的故事”,说说画画前是怎样构思的,表现描绘过程及画面情节安排等,也可启发幼儿讲讲别人作品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并简单说说道理,逐步培养幼儿掌握初步的评价技能。在幼儿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征询大家的意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不要轻易作出简单的评判,以免影响孩子的感受和判断。

幼儿参与评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表述思想,表示情绪,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 美术作品 评价

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观察、用心体验的过程。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常常缺乏科学性、拓展性,习惯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的作品。实际上幼儿用图画表达的内容远比他们的语言表达深刻、丰富。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心理特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机动的评价方法,让美术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评价时既要注重表现结果还要注重思维过程

有人觉得绘画是形式艺术,绘画作品的好坏决定一切。但是,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不一致,同一年龄、班级中有的幼儿能够画出好的美术作品,有的幼儿画得不尽人意。如果教师一味把绘画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受到老师表扬的永远是那几个孩子,而那些缺乏绘画技能,但拥有超强想象力的孩子们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不能一味用“标准化”“美感”来衡量,要走进幼儿心灵,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孩子们用画连环画的方法,画小老虎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很多孩子画得很好。可是成成的画面却特别乱、挤,小朋友都说他画得不好看。在评价时,老师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让他来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小动物们乘火车去旅游,忽然火车上来了一只大老虎。小动物们吓得挤在了一起。”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老师立即表扬了他。

“想得好”包括幼儿的知觉、感受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画得好”则以幼儿的绘画技能为支撑,从长远来看“想得好”比“画得好”更重要。因此,我们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只关注绘画的结果,还要重视幼儿的思维过程。

二、评价要及时准确

幼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所以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及时。当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有出彩的地方,或出现错误了,老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

在水粉画《秋天的树林》绘画过程中,有一些幼儿把树枝画在树干的顶上,这时,老师要及时评价,告诉全班学生:“树枝像头发,会长在树干的顶上。同时,树枝也像手臂,长在树干的中间。”这样的一来,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画树枝要有高有低。所谓评价的准确,主要指评价语言的准确。而评价的语言要准确首先要有针对性,不能把所有的作品都笼统地用“好的”“真棒”“不好”来评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都需要老师用准确的语言指出来。

在水粉画《秋天的树林》,虽然所有的孩子画的都是同一主题的画,但是老师的评价不能单一。可以从色彩、造型、创新能力等几方面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如:“XXX用色真大胆”“XXX用了绿色,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XXX画了远处的树,画面更丰富了”……

三、评价要以纵向为主

纵向评价是指针对同一个幼儿不同时期的表现相比较,作出评价。横向评价是指将不同的幼儿互相比较,作出评价。每个幼儿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长绘画。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幼儿作横向的比较,过度的横向比较会使能力差的幼儿越来越自卑和胆怯,对绘画失去兴趣。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纵向评价的方法。

欣欣和佳佳两人的能力差异很大。欣欣运用线条的能力较差,画面总是漂浮、零碎的;佳佳却有很好线条驾驭能力。在线条画“格子布”的评价过程中,佳佳的作品看起来比欣欣的好。但是从两人原有的能力水平来看,欣欣的进步比佳佳大。因此老师表扬了欣欣。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知道,在每个孩子的眼里,自己的作品都是成功的。

四、多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

1.集体评价和幼儿自评相结合。集体评价是我们经常选择的美术作品评价方式。这一方法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幼儿都有观察、学习优秀作品的机会;人员集中,便于老师组织教学,了解全体幼儿的技能掌握情况等等。但这一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不能给每个幼儿讲述的机会,使幼儿失去互相交流的机会等等。所以,教师组织的集体评价要和幼儿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开展的互相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合理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结果评价的方法,喜欢在一节美术课的最后环节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很好。

我在教幼儿画《滑翔伞》的时候,很多幼儿处理不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于是,我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让他们放下手中的笔,观察浩浩的作业(主次关系处理得很好)。让幼儿说一说,画得好吗?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终于知道怎样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了。由此可见,与其等到课堂结束评价时才指出幼儿的缺点,亡羊补牢,还不如及时评价。

五、全面综合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怎样的儿童画算好画呢,怎样准确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呢?我归纳为以下几点:⑴所画内容充实、生动、有丰富的想象。⑵画面形象随意、稚拙、无拘无束、有童趣。⑶线条流畅、大胆、肯定、富有美感。⑷色彩运用大胆、鲜明、强烈、具有随意性和装饰性。⑸画面构成自然。⑹富有生活气息,表达儿童的心声。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5篇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应明确怎样的画才是好的儿童画。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明确评价思路,把握评价标准。

1 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把全班的幼儿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对能力弱的、胆小的幼儿的耐心指导,致使这部分幼儿对绘画产生恐惧心理。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绘画作品的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幼儿的作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全面致地加以点评,让幼儿获得快乐、自信。激发他们对再次参与活动的愿望。

2 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

教师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笔者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笔者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美术活动《好吃的棒棒糖》活动中,请幼儿想办法怎么把棒棒糖变的既好看又香甜(装饰)。有的孩子把棒棒糖涂成黑乎乎一团糟,这时 老师可以这样说:“哎吆,谁把我身上弄的这么脏,难受极了。”老师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语,是在提醒孩子们作画要注意画面整洁。又如对于画得好的作品要求孩子们学习的作品:“哇!宝宝们看,心怡宝宝的棒棒糖多漂亮啊,它要去参加选美比赛了!”

3 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例如:孩子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外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但孩子的讲述往往会打动你的心:“这是红红的太阳”“这是我的小纽扣”“这是小猪的鼻子”……他们可以把圆和线引申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用它来补充语言描述。老师和同伴的饶有兴趣的倾听,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因为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让别人听自己的话,也是孩子绘画兴趣所在,有了这样的绘画兴趣,对孩子的绘画能力发展也有了很大的促进。

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要学会蹲下来用心倾听他们的画。

4 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5 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他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美术作品 评价 现状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251-01

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是幼儿园美术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在整节课中他所占的时间不长,但准确客观的评价意义深远。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要抱着欣赏幼儿爱护幼儿的态度去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幼儿审美能力。

1 通过“鹦鹉学舌”方式,激发幼儿的评价兴趣

孩子第一次评价他人或自己的作品时,许多幼儿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他们常常很糟糕的说“这是我画的”“这是红红画的”。这时成人不妨适时的告诉孩子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如“我很喜欢丽丽的画,因为她的小鸡穿了美丽的花衣服。”“我觉得天天画的小鸟好像要飞起来了,像极了!”等较为简单的评价。当然成人的评价应以正面评价为主。

2 通过教师不断的评价示范,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的评价

鼓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说出与众不同的感受,哪怕孩子换了一个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行,只要孩子有创造性的评价,成人就应以不同的形式来鼓励。比如,有一阶段孩子们一直喜欢说“他的画中有许多颜色,所以我很喜欢他的画。”但文文却说“他的画颜色很多,五彩缤纷的。”孩子能运用这么优美的词语,我们老师没有理由不表扬他呀,此后,孩子开始尝试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评价时的言语越来越丰富,如“他画的蝴蝶线条和流畅。”“他的画让我联想偏偏,太美了。”

3 通过组织画展,鼓励幼儿参与评价

在美术活动结束后,可将幼儿的作品布置起来,组织幼儿说一自己的和他人的作品,鼓励幼儿共同参与,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并产生为他人的成功而喝彩的积极情感。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应采取纵向评价,而不是简单的横向评价,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以鼓励为主,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笔者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笔者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吗!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所以说,老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颜色、构图、线条等方面,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更注重寻找幼儿作品中的天真、浪漫、美好的愿望和捕捉幼儿作品中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一位中班小朋友画的《小鸟》中就充满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爱心。因为作品中除了飞翔的几只小鸟外,还有好几个“鸟窝”。孩子说:“这鸟窝是让小鸟飞累后休息的,当他们感到饿了,也可以在窝里做饭吃。”虽说整幅作品的颜色是那么的脏,谈不上赏心悦目,但他表达了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所以他不失为一副好作品。

4 通过与其他活动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的发表看法。教师要创设轻松轻松自由的气氛,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活动无所不在,评价亦无所不在。例如,在律动《小鸟飞》活动中,幼儿们欣赏了优美的曲子后,他们纷纷举手告诉大家“我听了这首曲子后,心里很快乐。”“我非常想和小鸟一起飞了。”――又如在美工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做的不倒娃却成了一边倒的“不倒娃”。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寻找原因,在一阵七嘴八舌中,孩子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把“不倒娃”都做的和成功。老师适宜的开展评价活动,让幼儿自己寻找作品中的败笔之处,并积极的探寻成功之路,即探寻如何制作一副人人喜欢的作品,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它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5 通过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等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评价手段单一的现象。同时,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评价前,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价时,应注意广泛收集信息,既包括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水平,也包括对幼儿的活动成果或作品的观察和评价,使评价不局限于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淡化幼儿之间的评比(相对评价),实现幼儿的纵向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绝对评价),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坚持评价的结果是现在的、暂时的,通过评价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及评价的实际作用,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克服“走过场”的现象。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7篇

在《新纲要》的引领与指导下,现今各学校幼儿园都拥有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档案袋。档案袋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图文并茂的,有电子网络的……档案袋之所以如此受热捧,是因为它体现了新的理念,新的评价体系。

《新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人为本”。《新纲要》还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时间情况,我选取了幼儿档案袋中最小的一部分---如何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来进行研究。希望能从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中,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二、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注意事项

1、 幼儿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参与者与实施者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而且每一个幼儿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特色,许多教师在建立幼儿档案的过程中,都发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有些教师就不能很好地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来建立档案袋,差不多都是按同一模式同一规格来建立幼儿的档案袋。其实大家都知道幼儿档案袋的主人其实真正的是幼儿自己,但如何让幼儿担当起自己的主人翁责任,这都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所以在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时候,我就努力寻求突破点,后来我发现,虽然幼儿不识字也不会写字,但他们会画,用自己的笔来画出各种各样的事情与事物。于是我决定让幼儿成为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人,让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建立与实施。可以先让每个幼儿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把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你会采取哪些好办法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让幼儿把建立自己的美术作品记录袋作为一种任务来实施,教师还要定时检查,鼓励幼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 教师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指导者与引导者

幼儿虽然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人,但幼儿之间毕竟还有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地完成作业,有些幼儿比较懒惰等。这些困难的出现都会影响到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建立与完成。于是这时需要我们教师来指导与引导。先在班级里把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注意事项和内容和幼儿进行讨论交流。并帮助幼儿确立自己在建立美术作品记录袋中要做的事情,为个别幼儿出谋划策。幼儿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鼓励引导幼儿,以表扬激烈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小朋友们继续努力,对能力差的幼儿要多帮助,适时地观察与调整幼儿建立美术作品记录袋的进度与质量,进行合适的干预、帮助与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3、家长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合作者与支持者

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建立中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有些幼儿在家也会进行一些涂鸦与创作,这时候需要家长帮助幼儿进行作品的收集与保存.。孩子毕竟就是孩子,他不会在自己进行创作的时候就想着要把自己的这幅作品放进作品记录袋中。如果这时候家长不进行帮助与支持,那么幼儿的作品记录袋中就将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作品。家长是孩子做好的老师,家长也是孩子离开幼儿园接触最密切的人,如果有家长的帮助与支持,那么孩子的作品记录袋将会更丰富更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所以家长也是幼儿建立作品记录袋的关键人物,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会让幼儿的作品记录袋更丰富精彩。

三、 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画像、幼儿在园的一些美术作品(如蜡笔画 线描画 手工作品等) 和幼儿在园外的一些涂鸦和创作作品(如双休日在家的随意涂鸦等)及幼儿的一些获奖作品等。其中在园内的一些美术作品主要是由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收集与整理,幼儿在园外的一些涂鸦和创作作品主要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与支持下进行收集与整理.。由于幼儿是本次作品记录袋的主人与实施者,所以相对来说,我们的作品收集的渠道还是很方便和简捷的,这也是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而设计的。

四、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成效

1 、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与主人翁意识

“幼儿作品记录袋”的建立充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幼儿在以前的活动中,总是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张贴或展示,现通过“幼儿作品记录袋”的建立,幼儿会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自己主动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记录袋里进行展示与粘贴,有的幼儿为了美观还会用剪刀进行修剪后再进行粘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前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怎么关注,扔的扔撕的撕,但通过 “幼儿作品记录袋”的建立,幼儿们都已养成习惯,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作品收集整理好放进记录袋中。

2 、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资源和评价体系

“记录袋”创建、制作和使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以建立“记录袋”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积极挖掘课程资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也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评价方面,平时我们进行的都是标准化测验的手段,如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成就测验等,这些并不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最终途径,幼儿发展变化迅速,用静态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到的往往是一种某一方面状态的“标签”。 但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创建也给了教师另一个评价的平台,如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但他的作品却非常丰富,有的幼儿画的作品虽然不好,但他的描述却是非常精彩,这些新的发现只有在我们在建立美术作品记录袋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原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的发展.

3、加强了家园合作与亲子沟通

在“记录袋”的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教师可以用幼儿“作品记录袋”来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努力、发展和成就。家长可以通过幼儿“作品记录袋”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其次,家长在参与帮助幼儿进行材料收集与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发展状况和认知水平,可以更好地让家长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帮助,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亲子交流.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成长档案;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

如今教育大力提倡发展性评价,对幼儿美术作品开展发展性评价可以改变“一把尺子定天下”的武断局面。对幼儿成长档案中美术作品开展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形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

一、幼儿成长档案中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的收集内容

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画像、幼儿的一些美术作品(如蜡笔画、线描画、手工作品等)和幼儿在园外的一些涂鸦和创作作品(如双休日在家的随意涂鸦等)及幼儿的一些获奖作品等。幼儿是成长档案袋中美术作品收集的主人与实施者。

二、幼儿成长档案中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档案袋评价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选和比较,而在于反思和发展。

1.全面――让多方人员参与作品评价

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中无论是美术作品的选择或是评价,其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家长与幼儿。以往被排除在评价之外的幼儿也逐渐融入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

多方人员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让幼儿从不同的评价对象中得到了更加具体、丰富的肯定与鼓励,对幼儿作画兴趣的维持和自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也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师幼互动和亲子互动,对幼儿情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多元――以不同标准评价幼儿作品

新的评价理论的倡导者提出:“评价的关键是对评价中存在的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评价看成是一个由评价者之间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一致看法的过程”。在对幼儿成长档案袋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们更多地运用了“阅读”“解释”“欣赏”等主观评价的标准,同时也借用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教育评价《多彩光谱》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从描述水平、探究水平、艺术水平三方面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获得对幼儿作品更加全面、立体的评价结果。

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教师对个案指导的针对性更强了,有助于幼儿作画能力的纵向平衡发展。

3.开放――从不同内容分析创作现状

幼儿的美术作品就如同一个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如,认知水平、技能发展、情绪情感、个性气质等。这些必须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中所呈现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的分析,对生活经历的理解以及创作时的情景状态的观察而获得。

4.多维――从不同领域解析幼儿作品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解释、质化的评价模式为我们打开了对儿童美术作品进行更加客观、公正评价的视域。应答评价模式的创始人斯塔克指出:“该方法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换取评价结果对方案有关人员来说更多的有用性。”

三、幼儿成长档案袋中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的形式

新的评价理念给我们如何选择评价方法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思路。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贴爱心标签、星级指数、表格评价、以文配画等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针对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个别教育的意义。

对美术作品开展发展性评价不仅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个性的张扬和自信的培养,还能让我们学会用理解、倾听、欣赏的理念来对待幼儿的作品,促进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地发展。对美术作品进行发展性评价是美术作品评价从简单的“看”画向“读”画、“听”画、“解”画、“悟”画的转变,是从单一感官向多感官的发展。我们教师在以后的美术作品评价中要多采用发展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和多元的视角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学会做幼儿美术创作中的合作者、欣赏者和鼓励者。让幼儿伴随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自信、快乐、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郭成.教育心理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美]斯塔克.方案评价的特殊方法:应答评价.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 美术作品 欣赏 评价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1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品格,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完善人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么在幼儿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教育中怎样才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其获得成功感从而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自信。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这几年对美术教育的观察与体会,尤其是我园开展的水粉画教学活动以来大家对此的感触更深。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应该说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对人们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其实质是一种精神上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对黄河水车的欣赏会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对《蒙娜丽莎》油画的欣赏则是一种安静、和谐的美的组合。那么对于孩子们的美术作品该如何去欣赏和评价,并在欣赏和评价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对此问题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欣赏和评价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美好的美术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自觉掌握正确的审美情趣,主动地多思考,多练习,学会用画笔创造美。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我园的水粉画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并深切感受到孩子那种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思维方式,那种夸张的对比强烈的用色用线方法。也正是这种单纯,经常会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奇特效果,其实这就是幼儿画的魅力所在。在欣赏和评价这类作品时,我们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应该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幼儿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例如朵儿小朋友画“六一”节的小朋友时,用了她油画棒的所有颜色,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小朋友们高兴就穿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她将自己高兴的心情用鲜艳夸张而不受约束的颜色表达出来,这是极美的,我们应当鼓励。在尊重幼儿的认识规律前提下来评价和欣赏。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审美意识,并且要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作画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审美意识。

二、幼儿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们经常会在讲解完成后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发挥不出来,有些幼儿直接临摹老师的范画,这个过程是没有“心”的参与,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而产生的作品是谈不上创作,更谈不上对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要有肯定与鼓励,注意保护幼儿的创造性,发掘幼儿的潜能,发展幼儿的天性,这样才能点燃幼儿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创造出更神奇的作品。如大班幼儿早上在院子画凉亭时,成成小朋友在画好的凉亭旁边画了一片黑色,他说这是凉亭的影子,多形象和真实呀,在这幅画中,有孩子的观察力,这就是值得赞赏的闪光点。人才的本质是创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在美术教学中调动一切手法开阔幼儿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中对那些相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或相同的物体不同的形状等指出创造性与想象力的作用,让幼儿感知从而大胆地表现。

三、应注重幼儿作品欣赏和评价的情感导向

当我们真正沉浸于一副优秀的美术作品时,从开始的略知一二到最后的深刻了解,真正的把握其艺术内涵时,一定是从心里经历一次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品味以及文化艺术素养。那么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我们也应该从情感入手去欣赏和评价,让幼儿小小的心灵去感受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红色的热情,蓝色的冷静,绿色的和谐,黑色的深沉等;用这种对作品画面色彩和形式上内容上的自我体验来感受并填补其它活动中不能获得的丰富情感,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慢慢地有懵懵懂懂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从而去慢慢感知在美术欣赏中获得这种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过程。例如大班孩子在外写生时,教师要求画自己看见的东西。萌萌小朋友对着一棵梨树画了起来,一会一棵结有大梨的梨树就出现在画纸上,老师称赞他画的好。但到最后再欣赏他的作品时,画纸上不见了梨也没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树干上只有一片深绿色。这时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我们从树下走过时看见了树上的梨,但现在站在远处只能看见一大片连在一起的树叶,别的看不见。这种老师的“善解人意”使作品生动起来,向幼儿传递了美术作品带给人们的情感表达,让幼儿更加愿意画画,喜欢用绘画表达心中真实的情感体验。重视这种情感导向的美术欣赏和评价活动,对于幼儿良好的品质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过程是冶情悦性,潜移默化的过程。会影响幼儿将来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态度,引导和提升人生的情趣,并向着健康之路去发展。

幼儿美术作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多元化 评价 理解 鼓励

(一)、幼儿美术欣赏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

美术欣赏涉及到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三至六岁的幼儿,喜欢画面上所描绘的物象完整,环境单纯而不杂乱。在表现技法上,他们喜欢用笔简练、形象突出的作品。对于造型奇特、形象美观的图案、色彩鲜明的动物、人物尤其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欣赏活动中,必须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幼儿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了解他们的欣赏习惯和心理要求,结合他们的实际,选择他们能理解的美术作品。

第一,选择作品要注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

1、抽象性作品的选择,抽象画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 “有意味的形式”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如米罗的《人反鸟一石子》;蒙德里安的《棋盘》等抽象作品是一大内容。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对抽象作品所作出热烈反应,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所展开的丰富想象,让人惊叹!

2、具象性作品的选择。教师选择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作品。如米勒的《伏乐加河上的纤夫》等一些作品,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教师在欣赏过程中不必苛求完全按照作者的原意来理解,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进行解释。

3、选择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美术作品多如繁星,难以计数,教师必须对众多的作品进行认真的比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这些作品必须能为幼儿理解和接受,其色彩和形象必须受幼儿欢迎和喜爱,其艺术境界必须能够对幼儿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样的欣赏作品才能够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如欣赏同伴成功的画,幼儿在欣赏同伴的作品时,对反映他们自己生活内容的图画感到特别亲切。可以拿大班幼儿的画,给小、中班幼儿欣赏,从幼儿最敏感的色彩开始,激起幼儿自己创造的欲望。

(二)、教育活动模式的实施

1、集体欣赏活动形式

这是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组成。即教师预设、教师组织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组的活动。

①教师:作为教师本身,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对整体的理解又反过来加强儿童对作品各个部分的理解。

③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对象而异。幼儿园大、中、小都可以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但由于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各年级的欣赏教学形式与内容深度可以有所不同,小班欣赏重在感受和理解,以激发其对美术兴趣为主。中、大班幼儿则应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表现和创造。可以按观览欣赏―理解和感受―绘画或操作―展现作品的模式进行教学。

2、个体欣赏活动形式

教师创设欣赏或操作的环境,幼儿个体自选的或自发生成的欣赏或操作活动。包括活动角的活动,户外的参观活动,绘画日记等。绘画日记,是幼儿独特的一种形象语言,可以通过它来记录生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进行记录。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美的体验。

(三)、活动的指导方法

1、对话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实施过程中,最主要运用对话法。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平等的对话关系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儿童乐于对话的前提。教师必须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常常会感受到教师意想不到的东西。

2、多媒体辅助法:

在对作品某些特色作感受和体验时,往往受固定画面的限制,不能比较。多媒体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作品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把作品中大量的黄色改成其他的各种色彩,让幼儿强烈感受到在作品中,橘黄色体现了盛开的向日葵,黄黑色体现了凋谢的向日葵…等等。

四、效果

1、美术欣赏艺术教育的实施,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这丰富了幼儿的感受美。教师带领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如,带领幼儿嬉戏于自然美景中,引导他们欣赏鸟飞蝶舞、小桥流水、蓝天和彩虹、鸟语蛙鸣,使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无限风光;带领幼儿徜徉于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引导他们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节日装饰、色彩艳丽的绘画、造型优美的雕塑、生动有趣的玩具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这些都能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神住,丰富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2、美术欣赏艺术教育,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之后,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且,绘画日记、操作表现等活动都有助于幼儿语言的表达。给予幼儿在做中说、做后说的机会,符合幼儿思维的特征,让说话变得简单,变得容易,从而增强了幼儿说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

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它需要连续的不间断的坚持,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是最完美的过程,教师要勇于面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共同探讨、总结反思,才能在实践研究中成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不断的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晋.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M).西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2] 鲍诗度.西方现代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3] 毛岱宗等.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油画(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4] 卢浮尔博物馆藏画(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5] 刘秉江.丁绍光现代重彩画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6] 贾德江.高润喜现代重彩(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

[7] 本社.油画家工作室报告 解读当代.(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8] 李守真等.凡高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9] 罗锦铨等.米罗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上一篇:高考美术范文 下一篇:美术教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