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0 23:09:04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1篇

工作情况的报告

__*镇纪委

今年以来,__*镇根据区纪委统一部署,按照《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镇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廉洁履职取得实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区纪委《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文件下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及时成立专项学习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各镇直部门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成员,并由镇纪委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把任务目标层层落实,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同时,镇党委、政府要求,把落实廉洁履职与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切实把农村廉洁履职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精心组织,深入学习

镇党委确定该项工作采取会议、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镇党委召开党政联席会、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及全体机关人员会议等9次,各村也及时组织召开党员会议、班子成员会议、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等,确保该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强化培训,营造氛围

在全镇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学习会议上,由镇纪委副书记带头学习《规定》,并认真强调贯彻落实干部廉洁履职的重要性,要求镇直部门负责人及所包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掀起学习《规定》高潮。会后,镇党委、政府通过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媒介向社会公开全镇贯彻落实干部廉洁履职规定的具体情况,使干部廉洁履职的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廉洁意识,也使广大群众知晓《规定》内容,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三、调处案件,扎实维稳

__*镇纪委认真做好案件调处与维稳工作的结合文章,今年上半年共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起,受理案件4件次。针对案件调处,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初访阶段,确保社会稳定。通过查办案件,进一步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推动了全镇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失。结合驻村指导员包村工作,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全面排查各类矛盾隐患。加大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运用“一卡通”的形式,确保及时足额发放。

四、健全制度,确保规范

(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今年年初,镇纪委与各基层党组织“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镇党委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二)全面落实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在全镇范围内集中推行农村基层干部“三三”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程序,切实增强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村级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于村级重大事项,镇及时成立工作组,严格关好工作程序关,并遵循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商讨决策,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的程序,对各村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既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又保障了群众利益,有效防止、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村级组织的稳定。

(三)扎实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结合全镇实际,在抓好各廉政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党务、村务公开。为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及时、全面,镇纪委对公开内容、时间作出具体规定,并由各相关部门建立公开档案。通过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增强了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推进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和透明度。

(四)严格村干部考核制度。对村干部的考评工作,采取互评、半年考评、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村两委主职代表村级班子做述职述廉报告,并接受镇考核组、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民主测评,镇考核组汇总后依据考核结果进行评先树优。

五、 强化督查,确保实效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央行;履职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2)02-0077-02

开展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重点,对加强基层央行领导监督,促进内控机制的完善、执政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履行央行的职能。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落实执行总行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内审部门分别从履职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基层人民银行职能转变和干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履职审计的方式和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离任审计的不足,但与开展履职审计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履职审计的深度和内容急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基层央行履职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履职审计目标定位存在差异

目前各地对履职审计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的认为履职审计是对原有全面审计和离任审计的结合和补充:有的认为是考核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手段。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履职审计的对象是各级行领导干部和内设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而目前审计对领导干部开展履职审计时,主要是从被审计行的业务层面展开,检查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的全部业务操作情况,使审计对象变为了针对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履职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察,但实际上很多具体的业务操作与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关联很少。领导履职与业务管理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业务管理职责只是领导履行职责中的一个方面,“干部任免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也是领导职责的重要内容。现对领导履职审计仅从业务操作管理职责来审计,则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没有说服力。其责任界定、评价不全面也不客观、审计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同时以业务部门人员的履职水平和业务能力来评价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履职情况,显然偏离了审计的目标,失去了履职审计的价值和意义。

(二)履职审计的中心发生偏离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履职审计内容规定为:传达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总行规章制度以及上级行决定情况,组织和参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管理情况,以及履行业务管理职责情况四个方面。行长的主要职责是决策、用人和协调管理。然而这三方面工作尚无具体的量化标准,也很难进行评述。传统习惯,文化氛围和人员整体素质决定了单位内部管理和内控执行情况的好坏,短时间内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对其界定领导责任,意义不大。同时。行长一般主管或分管内审或人事部门,而履职审计中内审和人事部门不是审计的重点。所以对行长来说,承担主管责任的可能性很小。只有查库和综合治理工作属行长具体负责,也只有这二项工作发生了问题行长才承担直接责任。从而对行长而言,履职审计发现的问题一般只是承担领导责任。《履职审计办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仅仅是一句承担领导责任了事,这四个方面实质上只涵盖人民银行的业务工作。而业务审计本应是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基础和依据,但在审计操作中,偏重于查错纠弊,检查业务操作是否合规,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把履职审计的重心放到了业务管理的细节上。使履职审计变成了业务合规性审计,偏离了履职审计监督评价的初衷。

(三)审计方式落后,无法达到审计预期目的

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是传统的全面审计和离任审计查找问题的重点,其审计方式主要是检查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不同于领导履行职责审计以决策、管理、协调和监督各项工作的情况为重点的审计。目前履职审计仍然是以全面审计方式的套路,从操作层面的审计核查来开展,没有切实根据履职审计的特点,从管理审计的角度,改变审计方式和手段,导致无法真正体现履职审计的内涵和精髓。履职审计常以传统的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询问、调查问卷等方法,多年来未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变化等特点对审计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发展,履职审计效果和目的难以得到确保。

(四)履职审计使用价值不高

正确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状况是履职审计工作的目的。履职审计报告一方面应成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为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但目前履职审计评价和审计发现问题,均未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对被审对象任期工作给予整体评价。审计报告的披露也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侧重点不同导致内容散乱,重点不突出,整体把握性不强。虽提出问题较多,但作出评价较少:泛泛而谈较多,特色针对性较少;致使审计报告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审计对象的客观真实情况,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使履职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基层央行履职审计效果的建议

(一)准确定位履职审计的目标、职能

履职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是对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综合考评的重要方法,是以全面审计所要检查的主要内容。再涵盖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履行职责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检查落实领导干部应负的相应责任。履职审计不是操作性审计,而是管理性审计,是站在管理的角度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效果,进而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因此,单纯的查错纠弊。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不应是履职审计的主体,履行职责评价才是审计的中心。开展履职审计需要根据其基本内涵,合理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科学选择审计方法、内容和手段。

(二)积极拓展履职审计内容和空间

对领导者的履职评价是涉及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价。履职审计既然是对领导者履职情况的评价,单纯以“业务管理情况”来评价一个领导者的全面履职情况显然有失偏颇。对此,应参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确立的管理决策、干部管理、廉政建设、内控建设和业务管理五个方面,对被审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判断。因为“干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也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当然,目前“干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干部任免情况”主要由人事部门考核监督,“党风廉政建设”主要由纪检监察部门考核监督,但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已基本建立机关内部监督部门(人事、纪检、事后、内审)联席会制度,内审部门开展履职审计完全可以会同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一起进行,这既是整合和节约监督资源的需要,也是发挥监管合力。提高履职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

(三)努力提高履职审计的质量

目前,基层行履职审计现场时间一般为1至2周,加上审计的前期准备和报告的整理汇总也只不过一个月时间,有限的时间内,为行党委提供宝贵、公正的“评价报告”。难度确实很大,甚至不太现实。因此改变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审计水平和质量。一是采取与内控评价相结合、与日常考评相结合、创建被审计对象的资料库、分析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审计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听述职报告、约见会谈、找员工座谈、现场查看和走访了解等多种审计方式。尽快开发非现场审计手段,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随时掌握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动态,掌握审计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过程控制,实时跟踪,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履职审计评价提供全面、动态、持续的信息服务。

(四)全面改进评价体系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3篇

为深入了解基层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情况,近期我们专题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调研,通过调研不仅深度了解了基层纪检组落实“三转”工作取得的成效,也发现了基层纪检组在落实监督责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破解其履职作为所面临的困惑提出了对策思考。

一、基层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支持履行监督责任氛围不浓。一是部分单位的“一把手”支持纪检组“三转”态度不坚决,仍习惯用过去的思维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检组不能种别人的“田”的意识未得到全面树立。如有的党组虽然支持纪检组负责人按要求退出分管纪检监察业务外的工作,但是在工作推进中又总会时不时地给纪检组安排与纪检监察工作无关的业务,让纪检组负责同志牵头或协调落实。这种在分工上明确退出,推进中又要纪检组参与的情况,令纪检组很为难,不干是“违令”,干了属“越位”,尺度不好把握。二是党组成员按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抓工作未形成常态,多数仍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里,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和督促分管领域部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力度不够,重业务、轻党务现象较突出。三是一些干部职工对纪检监察监督的认识有偏差、不理解,认为纪检组是在找茬子,或多或少存在排斥和反感心态,主动接受纪检组监督的意识不强,氛围不好。

(二)落实监督责任成效不够明显。按照中纪委和省、州纪委关于纪检监察机构“三转”的要求,各级纪检组均相应向单位党组提出并退出了不应分管的业务,但在退出后如何履行好自身应负的责任却没有清晰的思路,“三转”后抓什么?如何抓?很多没有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座谈了解的情况看,众多纪检组的工作仍是停在教育预防和制度建设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未得到实质性落实,得罪人的事,很多人不敢、不愿、不想主动抓、积极抓,即使抓了也是避重就轻处理,生怕引起驻在单位同事的反感和误解。从执纪问责的效果看,目前相对抓得较好的工作就是作风建设监督,案件查办则都倾向于办理上级领导批示查办的案件,自主深挖线索查处的案件很少。与此同时,对同级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普遍感到很棘手,不知如何着手,同级监督工作效果不理想。

(三)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工作需求。一是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参加座谈的人员普遍反映,要落实好纪检组监督责任,单靠纪检组现有的人员力量是无法保障。从目前州直单位纪检组人员配备的情况看,重点职能部门一般有2人,同步配有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副主任),但也有受单位编制限制只配1人的,即仅有纪检组长本人。很多部门管辖的二级机构都未配有专职纪检员,纪检监察工作缺编、缺位现象突出。纪检组人员配备偏少、下属二级机构无专职纪检员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给落实监督责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纪检干部业务不熟。目前,很多选配到纪检组岗位工作的干部多是半路“出家”,业务不熟、不会办案等现象较普遍,一时较难适应执纪监督问责的基本需求。三是工作经费保障不够。众多纪检组都没有专项纪检监察工作经费,工作所需开支均得向驻在单位申请,工作越多、申请越多,间接增加了纪检组履职的压力。

二、基层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面临问题成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履职难。目前,派驻纪检组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既接受派出单位和驻在单位党组的双重领导。纪检组长同时兼任驻在单位党组成员的双重身份,必然影响其处理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力度。身为纪检组长工作上得无条件服从和落实派出单位安排的任务,而作为驻在单位的党组成员在自身福利待遇同驻在单位紧密相联的情况下,又得考虑驻在单位干部职工的感受和单位的集体利益。在这种体制下,当派出单位和驻在单位党组的意见和要求不大一致时,就时常令纪检组左右为难,给监督职责的正常履行带来影响。

(二)激励机制不优导致履职难。从现行的工作考核考评甚至干部任用机制看,对纪检组及其人员的考核考评等都是与驻在单位挂钩,必然导致纪检组考虑维护所驻单位的利益要多一些。如工作考评涉及的绩效考核、文明单位创建等,一旦驻在单位获得好评,不仅能为单位干部职工带来福音,其本人同样也可享受应有的奖励。这就使很多纪检组因担心查办案件影响单位评先评优,而不愿深挖或上报驻在单位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或主动查办驻在单位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又如纪检组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成长进步民主推荐等事项,都是在所驻单位进行,因担心评优获差评、推荐丢选票,进而使很多纪检组干部不想严格履职、不愿执纪问责。

(三)能力素质不强导致履职难。“三转”前,担任纪检组长往往被看作是解决政治待遇的岗位,对执不执法、监不监督、问不问责没有人过多过问,并且纪检组长还可分管其他业务,日子相对比较好过。“三转”后,随着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主责的提出,一些纪检组的干部感受到了能力储备不足的恐慌,再加上很多纪检组的干部自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至今,一直未参加过业务培训,执纪办案业务不熟,一时很难以适应“三转”后的履职需求,也就导致落实监督责任的成效大打折扣。

(四)思想认识不高导致履职难。少数纪检组干部片面地理解“有为才有位”,担心“三转”后如果专司纪检监察业务在单位会被边缘化,担心自己不管业务会减少进步的机会,说话办事会失去“话语权”,未转先怯,进而对落实“三转”、落实监督责任持消极态度,甚至想尽快换岗转岗。有的虽然退出了不应分管的工作,但不是真心愿意,甚至有的还是带着情绪退出,心底还在留恋退出的分管业务。“要我转,不是我要转”的心态,致使一些干部对转后如何履职不愿动心思研究、聚精力落实,工作成效转与不转一个样,没有实质性变化。这些思想认识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履职的效果。

三、保障基层纪检组有效落实监督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明晰职责,营造落实“两个责任”氛围。抓好纪检组的工作,光派出单位重视不行,还需要所驻单位党组的重视。要从严督促党组抓好主体责任落实,着力为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营造良好环境。一要强化责任落实督办。在落实“两个责任”上,最近省委下发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对促进“两个责任”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各级纪委要围绕明晰的责任内容,安排领导分块分片对部门党组书记、纪检组长进行谈话,对其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出具体要求,让其明确职责任务,主动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二要强化责任落实宣传。要围绕落实“两个责任”,安排人员深入部门宣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要求,让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到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中,让干部从思想上加深理解,进而主动守纪作为,切实消除纪检组履职顾虑

。要在地方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刊登刊发部门落实“两个责任”的经验作法,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两个责任”落实的良好氛围。三要强化责任落实追究。曾指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在落实“两个责任”上必须强化问责,坚持“一案双查”,对违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单位,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追究领导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以此起到警醒教育的好效果,让责任真正落实下去。 (二)突出重点,细化提出履行监督责任任务。在当前纪检组主动履责面临压力大的情况下,纪委要在突出主业主责的前提下,紧密围绕中纪委、省纪委提出落实监督责任的有关意见要求,进一步细化基层纪检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任务和内容,力求通过一些更具体的工作要求,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推动监督责任落实。从当前纪检组履职面临的突出问题看,可细化明确以下内容:一是纪检组要结合实际制定好年度工作监督计划,经所驻单位党组审定后报上级纪委监察局备案,对未列入监督计划并与纪检监察工作无关的工作,所驻单位党组不得另行交由纪检组牵头或参与协调。二是纪检组每年应围绕所驻单位工作,突出监督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1-2个廉政风险防控岗位,重点加强监督;对被列入重点防控监督岗位的负责人,每半年须向纪检组书面报告一次廉洁从政情况,年终由纪检组牵头,对其履职情况组织测评,测评结果列为其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三是对党组会议研究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应先征求纪检组的意见,经纪检组提出明确意见后方可上会研究。四是纪检组要加大案件线索排查力度,对监督发现属职权范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必须立案查处,不得压案不查;对超越查办权限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必须按规定上报纪委监察局,所在单位党组、纪检组不得压报、瞒报。违者,一经发现,严肃追究相关责任领导的党纪政纪责任。明确这些内容,则可使纪检组的工作责任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重点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纪检组履职提供尽责依据,在追究监督责任时提供量纪参考,不至于使其应承担的责任无限扩大,面临无穷的责任而不知所措。

(三)健全机制,保障监督责任落实有力有效。改变惯性实属不易,但必须改变。在落实监督责任上,纪委不仅要带头作出表率,还要抓好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完善,着力保障责任落到实处。一要健全工作考评机制。要针对纪检组工作岗位特殊的实际,制定完善纪检组干部工作考评办法,争取将对其的考评协调由纪委来统一组织,让评价其工作的话语权由驻在单位决定向纪委主导转变,以便更好平衡纪检组工作考评。二要健全履职激励机制。要围绕调动纪检组干部履职的积极性,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履职激励机制。各级纪委每年应适度从纪检组中推荐或选调一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体制外或纪检监察机关任职,让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看到进步的希望,进而积极主动作为。对因严格履职受到冷遇的纪检干部,纪委要给予关心关怀,帮助疏导心理压力,排解工作负担。三要健全督查督办机制。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制度,加强责任落实情况督查,除督查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外,还要抽查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的情况,对责任落实不力的要抓典型,严问责。对因履责不到位而引发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倒查领导责任,以此警示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让党风廉政建设真正成为全局的事、大家的事。四要健全交叉履职机制。纪检组干部常驻一个单位,面对的不是领导就是同事,要其严格履职确实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要科学整合外部力量帮助其抓好执纪监督问责工作。从基层的现状看,可将现行组建的办案联组的职责适当扩大,由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配联组人员抓负责行业、系统单位的执纪监督。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4篇

根据武夷山市《关于全面推行“两制一配套”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办法》文件要求。街道及时成立新农村建设落实推动领导小组及村级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指导各村推行“两制一配套”工作。并选定角亭村为试点村,率先推行该项工作。街道其余11个行政村在学习借鉴角亭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用各种形式把“两制一配套”工作内容上墙让百姓知道,达到组织村民参与、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增进班子团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一)精心布置,扎实推进

1.制定目标,完善制度。村级组织换届后街道制定了《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并按手册要求开展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要求新一届班子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三年规划、各村两委分别制定本人的履职承诺。街道党工委还认真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意见,与所属各党(总)支部签订《年度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书》,并下发《年度基层组织建设考评细则》,采取平常考察和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检查考评,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干部践诺,规范运作。

首先,三年规划及承诺分解表制定完成并上墙公示,并以一封公开信的方式发放给每个农户,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方面给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承诺人带来了工作压力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村民增加了对村干部工作的信任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村干部有了工作压力,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村民感到村两委不是在糊弄群众,提高了对村干部工作的信任度,使他们不得不振奋精神,主动工作,力求按时按量完成履职承诺。

其次,各村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了村级党员双线管理考评标准,并按照标准对村级党员进行管理,每月按时将考评结果报告单上报至街道党工委,对被扣分党员实行谈话、跟踪教育。党员双线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应了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健全了村级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使村里的党员同志们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07年以来,在党员双线管理工作中,加分党员328人次,被扣分党员64人次,评优党员233人次,接受谈话党员64人次。

第三,许多村在推行民主听证、重大村务票决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制度。村民代表密切联系户代表,及时反映户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所联系的户代表向村民报告村民代表会议情况。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制度的推行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在村干部与村民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第四,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三次预审”和“推行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中推行践诺跟踪考察制”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针对所属党支部常因发展党员材料不齐、或程序不健全等而造成党员大会决议无效情况时有发生的现状,强化发展党员监督职能,推行发展党员工作三次预审制,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程序。第一次将相关材料报党工委预审的时间是在党支部在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讨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第二次将相关材料报党工委预审的时间是在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讨论确定发展对象后,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之前;第三次将相关材料报党工委预审的时间是预备党员转正召开党员大会前。推行发展党员工作三次预审制可以有效防止因材料不齐、或程序不健全等而造成党员大会决议无效情况的发生,不致于挫伤拟发展对象的入党热情和积极性,便于保持党员大会的严肃性,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2011年以来,共发展新党员22人,其中35岁以下16人,占发展总数的72.7%;女党员7人,占发展总数的3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人,占发展总数的100%;经济能人18人,占发展总数的81.8%,预备党员按期转正23名。党员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考察机制,前移党员先进性的关口,给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压担子、明要求,切实提高农村发展党员的质量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街道党工委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中推行践诺跟踪考察制,严把“入口”、“转正”关口。践诺跟踪考察制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根据《》要求、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和自身能力、特长向党组织和群众作出书面承诺,考察期间,由街道党工委、党支部进行跟踪考察的一项制度。将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践诺情况与入党积极分子转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挂钩,把评定结果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对践行承诺效果好的则优先发展或转正;对践行承诺效果不好、党员群众不满意的,是入党积极分子投影继续培养考察,是预备党员的则延长预备期,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将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资格。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践诺跟踪考察制的推行,增强了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一个平台。据统计,自推行这一制度以来,武夷街道已有28名入党积极分子、19名预备党员做出书面承诺,承诺事项共272条。拟于9月份召开点评会,听取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完成承诺的情况,并对践诺情况进行点评。

(二)跟踪管理,强化监督

1.平时督查、召开点评会、发放通报文件相结合。

街道挂村领导定期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小组成员会议,根据承诺书内容和完成时限,对村干部的履职情况逐人逐项进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向村两委班子反馈,责成按期完成承诺的事项。每半年,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上通报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践诺情况。年终,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小组成员会议,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负责人汇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履职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并进行评议,评定等次,考评情况及时公布。

为使村干部能较好地完成任期履职承诺工作目标,街道在全面推行“两制一配套”工作机制的同时,建立了村干履职跟踪管理制度,实行了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干履职汇报点评会,并将各村两委完成履职情况在全街道进行通报。点评会上,由各村支部书记向街道汇报村两委完成履职工作进展情况,街道党工委书记对各村进行逐一点评,肯定本季度各村在努力完成履职工作目标所取得成绩,对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意见。通过实行村干履职跟踪管理,有力推动了村两委履职承诺工作目标的完成,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级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督促各村按照标准每月召开会议对村级党员进行考评、增强管理,每月考评结果,都必须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布。规定各村于每月25-28日按时将经街道挂点领导签字后的考评结果报告单报至街道村级党员管理服务中心,逐月将考评情况于街道班子会议上通报并将通报件发放至各村。对被扣分党员实行跟踪教育,根据累计扣分情况,各村级党组织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措施,促使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自觉发挥作用。

为大力推进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达到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工作要求,街道要求并监督各村设立村务公开栏,将村务、党务、财务材料分块公开张贴,每季度由街道派专人负责收集各村村务公开材料,按季度通报各村上报村务公开材料的时间及规范程度。

2.乡村联动,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保障。

全面推行“领导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典型推广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建立街道干部全员包村制度,包村人员与村干部融合为村级工作班子,与村工作一体运作,定期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干部职工的包村工作考评情况与其本职工作考评情况一同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促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3.年终考评,履职承诺大盘点。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评价考核办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制定了《武夷街道2011年度村级绩效考评工作方案》。对党建目标考核实行千分制,基本分600分,行政村以当年承诺制完成情况为主,站、办、所人员以挂村工作和完成街道重点工作任务为主。加分400分,主要是完成相关重点工作或有关工作受到上级表彰的,如完成辖区内市重点项目征地任务、街道下达的烤烟种植、沼气池建设任务、基础设施投入等。扣分400分,主要是违反相关规定、相关重点工作完成的质量差或有关工作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如越级集体上访、被列为计划生育预警村、被纪检部门立案处理或被公安、检察部门立案处理、违法建设用地等。

(三)兑现奖惩,理清思路

为兑现《中共武夷街道工作委员会武夷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的奖惩制度,把绩效考评结果与村两委干部的评先评优挂钩、与推荐优秀村干部挂钩、与村两委干部的奖惩挂钩、与村主干养老保险挂钩。2011年授予集体考核总分排名前4位的赤石、角亭、吴齐、樟树等村“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个人总分排名前6位的村主干“先进工作者”称号。对总分排名列最末位2名的村集体及其村主干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本次根据考察结果兑现奖惩制度,是对各村2011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强化了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也为修订2012年的履职承诺提供了依据,为完成履职承诺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各村均修改三年规划内容,重新制订了切合本村实际的来年工作计划,理清了今后工作的思路。街道于今年初制定了《武夷街道2012年度村级绩效考评工作方案》,年末将根据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继续推行考评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使各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工作着眼点迅速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推动了全街道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以来,各村新农村自治自建理事会参与村级事务讨论、村干部履职监督共计76场次;各村共完成承诺事项287项,占07、08年承诺事项的75.5%;各行政村通过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方式有效地解决了24起农民关心的饮用水、项目征地、补偿款分配方案、山林纠纷、水泥路面硬化等问题。

三资监管、村务公开工作主要做法和进展情况

近年来,武夷街道按照武夷山市的统一部署,先后建立了“村帐托管制”、“街道村招投标委托制度”和“三资监管制度”,在公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和监督以及村务公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有些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街道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了各行政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和完善村账托管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了村民对集体公有资产管理和村级财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了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加强和完善对公有资产监管力度。

1、加强对“监管中心”的管理,实行一个工作班子,履行三项监管职责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村帐托管,委托招投标和监管的三项制度相互衔接,互不重叠,形成监管合力。“监管中心”负责总体协调指导履行对农村基层“三资”的监管职责,对村级组织的经济往来、资产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加强日常监控制,实现“三资”能够合理有序地流转

2、街道各职能单位如:林业站、财政所、水利工作站、国土资源所等要积极参与配合,“监管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履行职责,将委托的“三资”进行有效管理,在服务中强化监督,在监督中加强服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力促进“三资”监管工作落实。

3、进一步加强“监管中心”对公有资产、资源的转让、出售、租赁、发包等,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管理权限进行报批、审核,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严格按公有资产处置流程和制度处置,(08年1-6月份招投标9场,其中资产处置增值37.35万元,增值率15.2%,工程建设节约资金0.66万元节约率4.5%,)从根本上解决公有资产职责不明、监管不严、处置不当、分配不公等问题,充分实现公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切实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严格实行一月一公开制度

(1)实行预算,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①与村干部履职承诺工作相衔接,各村要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对照每年的承诺事项,合理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年度财务计划主要包括: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固定资产购置、生产经营、基本建设、收益分配等;

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各村将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送会计服务中心备案(附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复印件)。

③本年度结束后,村委会应当在次年二月底前将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向村民代表报告;

④各村本年度的财务收支由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监督执行。

(2)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管理

①各行政村的资金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武街办《武夷街事处关于进一步推进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文件实行;

②加强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村级会议伙食费和接待费限额管理。要求村集体确召开相关会议并用餐的,由村委会作出预算,街道挂点领导审核,并将会议费用附上具体会议名称、会议内容、时间和参会人员签到单等,否则一律不得入账;因商贸活动和为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争取资金、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接待费用需街道挂点领导审核方能入账。同时实行限额管理,对超出年度预算标准的村不得报超出年度预算标准部分。

③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补偿费的管理(特别是高速公路征地补偿费的管理),要建立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资金使用要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原则,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各村集体提留的土地补偿费统一拨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专户,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监督管理。

(3)加强村经济合同管理,各村经济合同纳入财务管理,各村签订的经济合同都必须向街道会计服务中心报送一份备案。

(4)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实行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制度,要求各行政村每月20日前将加盖会计服务中心公章、村主任签字、村务监督小组组长审核签字并加盖村务监督小组公章“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在村务公开栏公开的基础上,应延伸拓展到各户代表议事点公开,没有设户代表议事点的至少要在各自然村选择一个群众经常聚集的场所公开。

(三)加强“三资”监督管理,推动工作落实。“三资”监管工作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我街道注重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防止工作偏离正确的轨道。加大督查惩处力度,把纪律约束贯穿监管工作的始终,避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通执行。各村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由会计服务中心每月进行监督管理,每半年对各村支出超出预算总支出的1/2进行预警;对村财务一月一公开实行绩效考评制,村主干考评工作与街道对村级绩效考评工作相衍接,村级报账员考评工作主要是日常考评为主。

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我街道作为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试点街道之一,为切实做好该荐工作,街道认真按照《武夷山市改革乡镇财政管理试式实行“乡财市管乡用”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设置“乡财县管乡用”机构和人员。经研究,设置财政所长、财政结算员、单位会计、出纳员四个岗位,严格按照各岗位的职责要求来配备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认真开展清理清查债权、债务、资产工作。做好银行账户、债权、债务、资产的清理、核实工作,为“乡财县管乡用”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三是预算共编。街道根据现行市对乡镇财政体制和市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在财政部门业务指导下,编制本街道年度预算,并报市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由市财政报市人大审批。街道财政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街道办事处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街道办事处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街道办事处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街道财政所有收入均在街道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

四是账户统设。取消街道办事处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总预算会计中心”在市农村信用社开设市级“结算专户”,在街道所在地的农业银行开设乡级“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经费支出专户”。

五是集中收付。街道办所有的预算内外拨款,以及上级部门补助收入和市乡往来及其他资金全部进入“结算专户”,由“总预算会计中心”根据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街道办所有支出严格以街道年度预算为依据,结合街道收入和财力状况,按照先重点后一般、优先保障人员工资的原则,每月提出用款计划,经街道领导审批,并报“总预算会计中心”审核,资金从“结算专户”拨入“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经费支出专户”后,街道办按规定认真使用。

六是采购统办。本街道办各项大额采购支出,严格按照程序提出申请和计划,经“总预算会计中心”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市政府采购部门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结算专户”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七是票据统管。街道办所使用的票据在财政局统一领取,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以确保票据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5篇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

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

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三)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实行微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来源,特别要增加高管人员履职期间行为监管的资料;二是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对监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高管人员及时将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违规违纪情况、责任案件或事故等记录在案,并作为对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效率。

(四)建立高管人员勤勉尽责情况问责制。对高管人员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权论责,有效控制业务违规问题的发生,防范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对有制度、有要求、不执行的,要追究执行者的责任;对于有制度、无要求、不坚持的,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信贷、财务经营指标持续恶化、内部案件多发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组织临时履职评审,评审重点放在高管人员内控管理能力及履行内控管理职责的情况上,严格追究内控管理失职人员的责任,依照有关规定取消其相关任职资格或进行相应处罚,迫使高管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建运行。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6篇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三)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实行微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来源,特别要增加高管人员履职期间行为监管的资料;二是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对监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高管人员及时将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违规违纪情况、责任案件或事故等记录在案,并作为对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效率。

(四)建立高管人员勤勉尽责情况问责制。对高管人员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权论责,有效控制业务违规问题的发生,防范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对有制度、有要求、不执行的,要追究执行者的责任;对于有制度、无要求、不坚持的,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信贷、财务经营指标持续恶化、内部案件多发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组织临时履职评审,评审重点放在高管人员内控管理能力及履行内控管理职责的情况上,严格追究内控管理失职人员的责任,依照有关规定取消其相关任职资格或进行相应处罚,迫使高管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建运行。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7篇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三)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实行微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来源,特别要增加高管人员履职期间行为监管的资料;二是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对监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高管人员及时将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违规违纪情况、责任案件或事故等记录在案,并作为对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效率。

(四)建立高管人员勤勉尽责情况问责制。对高管人员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权论责,有效控制业务违规问题的发生,防范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对有制度、有要求、不执行的,要追究执行者的责任;对于有制度、无要求、不坚持的,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信贷、财务经营指标持续恶化、内部案件多发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组织临时履职评审,评审重点放在高管人员内控管理能力及履行内控管理职责的情况上,严格追究内控管理失职人员的责任,依照有关规定取消其相关任职资格或进行相应处罚,迫使高管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建运行。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8篇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三)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实行微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来源,特别要增加高管人员履职期间行为监管的资料;二是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对监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高管人员及时将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违规违纪情况、责任案件或事故等记录在案,并作为对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效率。

(四)建立高管人员勤勉尽责情况问责制。对高管人员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权论责,有效控制业务违规问题的发生,防范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对有制度、有要求、不执行的,要追究执行者的责任;对于有制度、无要求、不坚持的,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信贷、财务经营指标持续恶化、内部案件多发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组织临时履职评审,评审重点放在高管人员内控管理能力及履行内控管理职责的情况上,严格追究内控管理失职人员的责任,依照有关规定取消其相关任职资格或进行相应处罚,迫使高管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建运行。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求进、求快、求新、求实”,突出“解放思想”总开关、“转变作风”总动力、“项目建设”总抓手,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树立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促进各地各单位领导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二、考核对象

乡镇、管理区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

三、考核内容

1.履职尽责工作。主要指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经济目标责任书中各项目标任务。

2.党建综合工作。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人大工作、政协工作等内容。

3.业绩测评。主要为县“四大家”领导和“两代表一委员”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干部作风、勤政廉政等情况的总体测评。其中县直部门业务工作测评,根据市直主管部门对县直部门业务工作排名进行折算。

四、考核办法

(一)实行分类评价

按照乡镇管理区、党群综合部门、经济工作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和垂直管理部门四个类别分组考核、分类评价(考核分组附后)。

(二)实行清单管理

1.制定项目清单。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集体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年度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党建综合工作项目清单(样表附后)。

2.项目清单审定。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项目清单由县“两办”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经县委、县政府联系或分管领导签字认可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3.项目清单备案。工作项目清单以适当形式在本地本单位进行公示和承诺,并报县绩考办备案。县绩考办建立工作项目管理信息库,并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工作项目信息档案。

4.项目跟踪管理。县绩考办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对问题和不足督促整改落实。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半年进行一次自评,形成报告报县绩考办。

(三)实行量化考核

1.分值权重。履职尽责工作、党建综合工作和业绩测评三项按60%、30%、10%的权重计分(考核评分体系附后)。

2.考核评分。县绩考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工作和党建综合工作制定具体的积分制考核办法。

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管理区经济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年内组织开展两次现场拉练评比,并将评比情况进行综合排名。

年底,由县“两办”牵头,县绩考办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六项考核”,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项目清单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3.业绩测评。年底,县绩考办组织县“四大家”领导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干部作风、勤政廉政等进行综合评价。县直部门业务工作测评,根据市直主管部门对县直部门业务工作在全市系统内排名进行折算。

(四)实行加分扣分

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实行表彰奖励加分、工作过错失误扣分。加分、扣分办法由县绩考办组织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五、结果运用

(一)考核等次

考核等次分实绩优秀、实绩良好、实绩一般和实绩较差四个等次。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每组按30%比例确定实绩优秀等次;每组最后一名,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为实绩一般或实绩较差等次;其它确定为实绩良好等次。被“一票否决”的,不得确定为实绩优秀等次。

(二)表彰类别

对实绩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授予“优胜奖”。同时,设立“十佳发展业绩功勋奖”和“十佳服务滨江新区贡献奖”两个单项奖,评选名额各10名。评选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三)运用方式

1.发放目标责任奖。获得“优胜奖”和良好等次的,单位在编在岗干部按上年度本人12月份全额工资发放目标责任奖;其中,对每个组前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奖励。目标责任奖实际发放金额根据干部履职尽责工作考核得分按百分比计算。

目标责任奖金垂管部门自筹,其它单位由县财政列支。

2.与年度考核挂钩。实绩优秀等次的,单位干部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实绩良好等次的,单位干部优秀等次比例为15%。实绩一般或实绩较差等次的,班子成员取消评优资格,单位干部优秀等次比例下调为10%。

3.与干部使用挂钩。实绩优秀等次的,班子成员优先提拔重用。实绩较差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班子成员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确定为实绩较差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予以调整。

考核结果通报到垂直管理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六、有关要求

1.加强考核管理。考核成员单位要紧紧围绕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项目清单,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情况,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准确分析评价领导班子各方面表现,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依据。

2.规范考核程序。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工作的考核由县绩考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考评责任单位要根据所负责考核任务,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考核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考核水平。

3.严肃考核纪律。实行考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考评责任单位要严把考核标准,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杜绝跑分讨分、卡分送分现象发生。对弄虚作假骗取表彰荣誉的,经举报查实,严格实行责任倒查,追究问责。

干部履职考评报告范文第10篇

2009年初,连云工商分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随着“两费”停收、公务员实施阳光工资等重大变革的落实到位,“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已经成为困扰基层工作的重要难题,原有的公务员绩效考评越来越不适应基层转型的需要,制约了考评的实际效果。

一是内容笼统、标准模糊的考核指标体系削弱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现行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德、能、勤、绩、廉五项,从表面上看,是对公务员综合性的全面考核,但是,这种考核过于笼统,许多属于主观思想动态的内容在实践中无从把握,缺乏可操作的准则;其次,考核不具有针对性。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职业特点的公务员,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其要求自然也不相同,而现在的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千人一面,考核难以客观全面;此外,这五项内容都是些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考核要注重实绩这一原则无法落实。因此,考核中更多依赖个人的理解或感觉,增加了考核的主观性甚至是随意性,大多只能是评印象打分,由此得出的结果也是估算的、模糊的,削弱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是形式单一、机械化的考评模式难以体现真正的绩效情况。原考评方式对公务员的考核多以静态的为主,每年由公务员个人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或述职报告,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然后由主管领导作出评鉴意见。这种方式随意性大,被考核者在填写时也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业绩或说些大而空的套话,定性陈述多,领导者也大多作出定性评价,并未针对被评价者的岗位要求作出能力和实绩的具体评价,因而考核就成了写工作总结,对提高个人能力和组织绩效的作用不明显。此外,这种考核模式没有和日常履职情况有效衔接,只是在年终时,凭着记忆回想一年的工作。这样的考核方法,不但不能体现真正的绩效情况,而且会导致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起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不利于对公务员的管理,也难以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是考核结果实用性不强,以考核提升履职绩效的内生动力不足。考核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考核评定优劣、奖优罚劣,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由于现行考核机制存在的弊端,考核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发挥应有功效。不少公务员抱着只要称职就行的心态,对是否评优并不十分看重。此外,由于考核结果与工资、职务的晋升关联度不强,也削弱了一些人评优的积极性,甚至一些部门,为了避免矛盾,实行轮流坐庄,考核由管理手段蜕变成安抚工具。同时,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的不畅,除非违法乱纪被处分,很少因为履职绩效差而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一些单位碍于情面或不想得罪人,对于表现不好的也不予以深究,还是评为“称职”。考核没有任何影响力,使人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久而久之,公务员的考核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弊端,难以起到奖惩激励作用,影响公务员履职尽责的动力与激情。

连云工商分局通过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以公务履职记分卡为载体,从明确岗位职责人手,强化效能督查,实行履职记分,最终以全年积分评定等次、兑现奖惩四位一体新的绩效考评机制。

所谓公务履职记分制,是指根据公务员岗位履职内容和要求,设定相应的扣分和加分标准。通过日常履职情况得出相应的分值,以年终累计分值的高低对公务员考核等次进行综合评定,并据此实施相应的奖惩。

1.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履职标准依据。开展履职记分绩效考评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职责明确、标准清晰的履职标准依据,即首先要明确应该干什么。才能评定干得怎么样。国务院“三定”方案虽然对工商总局的职能作了原则界定,但对基层工商部门岗位职责的设定一直缺乏明确的标准说明,导致基层部门事权集中但职责模糊,履职的标准及好坏缺乏评价的基础和依据,绩效考评难以有效开展。

为此,根据工商业务职能和日常工作要求,连云工商分局结合自身实际,在涵盖对公务员五项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出台了《岗位职责说明书》。首先将对公务员的普遍性要求如政治、业务学习、作风纪律、宣传调研等整合归类为公共履行部分,将不同岗位的履职要求归类为业务部分,避免了大而全的空泛,重点突出对履职绩效的考核。二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职务,设置了36个岗位职责说明。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明确基本工作量和工作要求,做到定人定岗、职责明确。三是签订履职责任状,明确了每位同志的履职内容和标准,传递了责任与压力。四是将上述内容纳入到每位同志的履职记分卡中,为记分考核提供了依据。

2.设置公务履职记分卡,建立绩效考核载体。为使绩效考核有一个简便易行、公开公正的载体,连云分局设置了公务履职记分卡,制定《公务履职记分考核实施办法》,对在编在岗的全体人员实施记分考核。

(1)将履职内容、标准分值化。公务履职记分卡设置常规工作履职状况、重点工作事项推进效果、工作目标进展情况以及作风纪律执行情况、亮点贡献和民主测评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记分标准都予以明确。对履职说明中的公共部分严格按照公务员考核要求,统一标准设定分值,在业务部分则根据履职内容的重要性、难易程度以及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分工要求设定相应分值,做到客观公正。

(2)根据责权对等原则,设立履职效能系数。根据岗位职责、权能及被督查的频次设定效能系数,扣分值乘以该系数为纳入记分卡的分值,以上不包括作风纪律扣分项和加分项。履职效能系数的设定,使考核计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3)在记分的程序上做到简化易行。记分考核分为个人自评、部门自查、组织督查等形式,总体上借鉴交警部门对驾驶证的记分办法,采取以扣分制为主、加分制为辅的原则,即在诸多的考核内容要求中,只对问题项进行扣分,对个别有突出贡献项目进行适当加分。同时。为了体现民主公开,也设定了一定民主测评分值。

(4)在加、扣分的执行上,强化效能督查的作用。效能督查的主要内容是常规工作、重点事项、目标推进以及作风纪律,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履职记分卡规定的分值予以加、扣分,得分情况每月按时公布。此外,对扣分有异议的也设定了申辩的程序,不仅方便了考核的操作执行,也实现了公开透明,并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5)强化履职记分结果的运用。分局将全年履职记分的累计积分作为评定考核等次的依据。公务履职记分卡设置基本分值为100分。优秀公务员在总分达到90分以上的人员中确定;称职公务员在总分达到80分以上的人员中确定;基本称职公务员在总分70分以上至80分之间的人员中确定;不称职公务员为70分以下的人员。增强了考核的公正性、真实性,也有效避免了考核

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3.开展效能督查,建立日常履职监督机制。履职记分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促进履职到位,促进职能到位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抓好督查。为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履职绩效,分局制定了《效能督查办法》,全面实施效能督查,建立日常履职评价监督机制。

实施效能督查的过程中,分局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整合职能,成立效能督查办公室。将过去依附于办公室的职能独立出来,同时整合纪检监察的职能,监察室主任兼效能办副主任:二是实行立项督查与常规督查相结合的动态督查。对阶段性重点工作通过立项申报的形式开展督查工作,对常规工作履职状况以及作风纪律执行情况等则随机开展督查,督查工作贯穿于事中、事后,通过督查立项、任务落实、实施督查、督查催办和问题整改以及督查通报等形式,在动态中把握履职状况;三是强化督查结果的运用,督查结果作为考评记分的主要依据,实现以督查促进人人充分履职尽责的目的。

新的履职记分绩效考评体系实施后,分局与全局69名同志签订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分局专门成立效能办,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实施效能督查72批次,共下达《督查立项通知单》16份,临时性督查8项,督查内容涉及四大类24项重点和常规工作,通过督查,发出整改通知15份,先后对47人次问题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扣分。有2名同志诫勉谈话,2名提醒谈话,1名被免职。另有47人在亮点贡献方面得到了加分,成效逐渐显现。

1.履职尽责意识明显增强。推行公务履职记分制,实施记分制督查。将督查结果与个人的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解决了过去考评督查与个人的绩效评定挂钩不足,压力难以传递到具体责任人的问题。通过签订岗位职责说明,每位同志都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履职标准。许多业务能力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同志开始认识到如果不认真学习,提升技能、扎实工作,履职不到位累计扣分达到一定分值就将被定为不称职,而两年不称职将退出公务员队伍。改变了过去许多人认为只要不违法乱纪就不会被评定为不称职的思想,责任、压力明显增大。

2.队伍活力得以有效激发。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公务员的奖惩、升降和工资待遇,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使奖优罚劣的考核功效得以实现。不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履职尽责,争先创优的工作激情与动力。

3.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实施绩效考评后,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力度加大,全局人员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了个人的职责,各项任务都各归其主,过去互相推诿、等靠拖的现象大为减少。对工作任务全局人员都能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工作节奏明显加快。效能督查中对群众反映服务不好的行为要扣分,因此促进了干部职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4.规范了行政行为,推动了廉政建设。通过实施绩效考评,强化了内部和社会监督,把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有效的纳入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改变了过去办人情案、收人情费、发人情照等现象,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加强对全局人员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不廉洁行为并记录扣分,从而有效前移了反腐败的防线,促进了廉政建设。

创新履职记分绩效考评机制的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是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基层工作转型、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突破口。在全面实施履职记分绩效考评制度中。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重点环节。

第一,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突出定量考核。把对公务员年度考核的评价建立在定量测评分析的基础上,依托测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确定出总的定性评价结论。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是对考核对象进行的多要素、多侧面、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充分发挥定性与定量两种考核方法的整体效应,考核结果比较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在连云工商分局的绩效考核中,明确了岗位职责,对基本工作予以量化,对日常考核考评也实行量化打分,提高了定量考核的程度。定量考核由于测评标准客观、统一、具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考核人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第二,坚持年终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突出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和造成的失误。平时考核不定期举行,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安排进行。年终考核与平时定期考核相结合,体现了考核工作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平时混日子。年终过大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许多日常工作的部署得以有效落实。工作持续性与阶段性得到统一,拖沓懒散作风明显改变,增强了队伍的执行力。

上一篇:公务在岗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年轻干部履职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