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0 07:43:02

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译准则;技术术语;准技术术语;新创造术语

如果我们把一种语言的所有词汇看作一个词汇总集,则各种词汇的分布情况和运用频率是不一样的。在词汇的总体分布中,有些词属于语言的核心部分,如功能词和日常用词,这些词构成了语言的基础词汇;此外,各个学术领域的技术术语(technicalterms)构成了词汇总集的外缘;而处于基础词汇和外缘之间的,是准技术术语(subtechnicalterms),即那些具有一项或多项普通词义、但在技术语境中获得了扩展意义的词汇。

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准确、严密、清晰、精练。在科技翻译中,准确是第一要素,而对于科技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尤显突出。如果为追求译文的流畅而牺牲准确,不但会造成科技信息的丢失,还可能引起误解,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仅就科技术语(技术术语,准技术术语,以及一些新创造术语)的翻译进行粗浅的探讨。

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一些特殊的技术术语,它们具有专业性强和意义单一等特点。在这些技术术语当中,有一些是专有名词(propernouns),例如:Ampere(安培),Faraday(法拉第)。还有一些是通过不同的构词法形成的技术术语,常见的包括:(1)通过复合法(Compounding)构成的技术术语,例如:fallout(辐射微尘,原子尘),doghouse(高频高压电源屏蔽罩,调谐箱);(2)通过缀连法/缀合法(Affixation)构成的技术术语,例如:

cofunction(余函数),thermalization(热化,热能化);(3)通过缩合法(Blending)构成的技术术语,例如:

gravisphere(=gravity+sphere引力层),comsat(=communication+satellite通讯卫星);(4)通过首字母缩略法(Acronym)构成的技术术语,例如:radar(=radiodetectingandranging雷达),laser(=lightamplificationstimulatedbyemissionofradiation激光);(5)通过截短法(Clipping)构成的技术术语(多用于口语体),例如: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fax(=facsimile传真)。

一、科技翻译的准则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十分明确以下两点:11英语和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忠实原文内容,同时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21两种语言之间的许多差别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完全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对于科技文章来说,基于其准确、严谨的特点,译者应遵循“能直译处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处才用意译”的原则,但特别要注意的是:“直译”不等于“死译”,“意译”也不等于“乱译”。

如上所述,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对于许多英语句子的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可以获得一举两得之功效,既保持了原文的结构,又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但是直译不是死译和硬译,当原文结构与汉语的结构一致时,照译即可。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的不一致,却仍然采取直译的方法,就成

“死译”了。例如:

11Insomeautomatedplantselectroniccomputerscontroltheentireproductionline.

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直译)

21Manganesehasthesameeffectonthestrengthofsteelassilicon.

锰有同样的影响在强度的钢上像硅。(死译)

很明显,例2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此,必须运用词类转换、成分转换、词(语)序调整等手段使译文通顺。应译为:锰像硅一样会影响钢的强度。

而谈到“意译”,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两者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上具有很多的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易采用直译的方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意译并不等于乱译,胡乱地翻译是不符合“忠实”的翻译标准的。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的汉语加以表

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例如:

Itiseasytocompressagas,itisjustamatterofreducingthespacebetweenthemolecules.Likealiquidagashasnoshape,butunlikealiquiditwillexpandandfillanycontaineritisputin.

气体很容易压缩,那只不过是缩小分子之间的距离而已。气体和液体一样没有形状,但又不同于液体,因为气体会扩张并充满任何盛放它的容器。

例句中,压缩气体也就是减少分子之间的距离,两者是一回事,在物理学中,matter作“事情、问题”讲。willexpand应译为“会扩张并充满”。

二、技术术语的翻译

对于在科技文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术术语来说,翻译中应遵循上述准则。在各学科领域中,技术术语一般应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11意译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在科技文章中出现的、通过复合、派生等构词方式形成的技术术语,一般采用此方法进行翻译,而翻译的基础是对原文的思想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例如:

Atransformerisadeviceusedtotransferelectricenergyfromonecircuittoanother,especiallyapairofmultiplywound,inductivelycoupledwirecoilsthateffectsuchatransferwithachangeinvoltage,current,

phase,orotherelectriccharacteristic.

变压器是一种把电能从一个电位转移到另一个电位的装置。尤指一对多组缠绕在一起且互相感应的配对电线圈,通过电压、电流、相位或其他的电特性改变产生这样一种电能的转换。

再比如:micromotor(微电机),autocoder(自动编码器),superconductor(超导体),等等。

21音译法:对于像计量单位、科技发明、材料、化学品名称等这样的技术术语,一般应使用音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Inductanceismeasuredinhenries/henrys.

电感是用亨利作单位来度量的。

再比如:ohm(欧姆),calorie(卡路里),joule(焦耳),nylon(尼龙),Vaseline(凡士林),micabond(米卡邦德〈一种绝缘材料〉),sonar(声纳),quark(夸克),logic(逻辑),等等。

31意译、音译共用法:对于有些技术术语来说,它们既有意译名,又有音译名,二者同时使用。翻译时,选择任何一个都可以。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意译逐渐取代音译。例如:

vitamin:维生素(意)/维他命(音)

penicillin:青霉素/盘尼西林

engine:发动机/引擎

microphone:话筒/麦克风

combine:联合收割机/康拜因

laser:激光/莱塞

41形译法:此方法多用于用字母表示其外形的技术术语的翻译,可以选用近似该字母形状的汉语来翻译;也可保留原英文字母不作翻译,但保留的字母有时表示形状,有时表示概念,应注意区分。例如:

T2square:丁字尺

U2steel:槽形钢

O2ring:O型环

A2frame:A型架

P/Nregion:P区(电子不足区)/N区(电子剩余区)

Lelectron:L层电子(原子核第二层电子)

51音译、意译融合法:有些技术术语在翻译中,部分使用音译,部分使用意译,二者兼顾。例如:

topology:拓扑学

motorcycle:摩托车

ampere2meter:安培表

tannic2acid:丹宁酸

neonsign:霓虹灯

Franklinantenna:弗兰克林天线

61还有一些情况下,我们在译文中,直接用原英文,不作翻译。例如:

Windows98,Word2000,Officestar,等。

三、准技术术语的翻译

准技术术语一般都具有一项或多项普通词义,当将他们用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时,他们又具有独特的专业词义,并为该专业领域所广泛接受,具备该专业的独特性。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对有些看起来很浅显、很熟悉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斟酌,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不同和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不能“望词生义”。如果简单地按熟悉的语义翻译出来,往往会发生“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例1:有一篇讲述机械操作的说明书中,有eye和ear两词,乍一看,这些词语的意思连小学生都知道是“眼睛”和“耳朵”。但这样的翻译使得读者十分费解。其实,这两个单词在机械专业中是“孔环”和“吊钩”的意思。

以下再列举一些机械专业中,借用普通名词作专业术语的例子:

1.借用动物名称的专业术语

cat(猫/履带拖拉机),fish(鱼/接合板,夹板)

monkey(猴子/活动扳手,起重机小车),fox(狐狸/绳索)

2.借用物品名称的专业术语

coat(外衣/镀层),cap(帽子/轴承盖,罩壳)

bed(床/底座,机床身),bench(长凳/拉床,钳工台)

31人体器官名称的专业术语

eye(眼/孔环),ear(耳/吊钩)

mouth(口/开度),finger(手指/测厚规)

例2:在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准技术术语,而在技术语境中,他们获得了普通词义外扩展了

的意义,例如:

Tube:管道;地铁/试管(化学,生物学)

Standing:资格;地位/权(法律)

Acquisition:获得;得到/习得(语言学)

Tissue:手纸/组织(生理学)

Chaos:混乱/混沌理论(物理学)

Corpus:主体;全集/语料库(语言学)

Function:功能/函数(数学,计算机语言)

Culture:文化;教养/栽培,细菌培养(农业,医学)

Parent:父母(单数)/父目录,上一级目录(计算机科学)

Child:孩子/子目录(计算机科学)

Wizard:巫师/向导(计算机科学)

例3:试翻译以下句子

Itisbasedontheprinciplethata“single”parentcanhave“many”childrenandachildcanhaveonly“one”

parent.

译文1:它基于这样一种原则,即某一“单个”的父目录可以有“多个”子目录,而一个子目录只能有一个父目录。

译文2:它基于这样一种原则,即某一“单个”父母可以有“多个”孩子,而一个孩子只能有一个父亲(或母亲)。

实际上,这两种译文都是可能的,而在翻译的时候到底选择哪一个,要取决于这句话出现的篇章语境以及文章的主题。

四、新创造术语的翻译

科技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新术语。这些词往往利用现成的词或词根通过复合构词或缩略构词等构成新的词,表达全新的概念,其搭配结构是固定的。但由于在词典中缺乏现成的词条,一个词往往会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译名,造成很大混乱。因此,对于这类新词,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为了规范译名,会定期发表推荐译名,例如以下词汇:

(新词:意义/现有译名/推荐译名)

ITVInteractiveTelevision:(指能实现用户视频点播的电视系统)/交互式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电视

MaglevMagneticlevitation: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

CamcorderCamerarecorder:摄录机/摄录机

Hacker:(指在互联网上非法侵入别人系统制造混乱的人)/黑客/黑客

Archie:(互联网上用来查找其标题满足特定条件的所有文档的自动搜索服务的工具)/文档搜索系统,网络文件查询系统,阿尔奇工具/阿奇

ISP:(向用户提供因特网服务的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服务机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Firewall:(用于将子网与因特网其余部分相隔离,达到网络和信息安全效果的软件或硬件设施)/火墙,防火墙/防火墙

翻译技术范文第2篇

摘要: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109-05

一、引言

目前翻译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澳大利亚学者特别研究了计算机强化的、移动辅助手段支持的语言学习模式〔1〕,而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日益得到研究者重视〔2~7〕。在翻译教学与应用研究过程中,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工具不断涌现。随着机器翻译的发展、术语库的建立、在线字典和在线图书馆的使用以及大量网络资源的共享,翻译过程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共时性、协作性的特点,这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也使得翻译教学更见成效。

二、翻译技术的理念

早期的翻译技术其实是指技术翻译。百度百科对技术翻译的定义是:“技术翻译是专业翻译的一种类型,包括由技术材料撰稿者撰写的文档(用户手册、用户指南、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的翻译,或者特指与技术专业领域相关的文件和材料的翻译,或与科学技术信息实际应用相关的文本翻译。尽管专门术语的出现是划分技术文件的一大特征,但是专门术语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技术’文件的唯一分类依据,因为还有为数众多的学科和科目看起来并不具备多大的‘技术性’,但可视作专门术语。技术文件的翻译包含各类专业文件的翻译,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掌握相关的术语和写作规范”〔2〕。据笔者统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CNKI),以“翻译技术”为篇名的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85年发表于《中国翻译》期刊的《技术翻译杂谈》,作者是柳门。1986年,朱建民又写了一篇《技术资料翻译与工程实践》,也发表在《中国翻译》期刊上。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即使涉及到软件,也多是机器翻译,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此外,早期的研究倾向于结果导向的研究,今天的研究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早期的研究只关注翻译本身或者技术本身,没有将翻译技术与翻译结合起来,而今天的研究特别突出翻译技术应用这一部分。

今天的翻译技术内涵非常丰富。就定义来看,“翻译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很多分支组成,包含不同类型的任务,并应用计算机工具来提高效率、速度和质量。由于翻译技术需要混合‘计算机加工’与‘翻译中应用的工具’,翻译技术也被称为计算机应用翻译”〔8〕。就翻译手段来看,翻译技术涉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工具、一般工具和电子资源〔9〕。John Hutchins区分了三种翻译技术:(1)机器翻译,它的目的是负责整个翻译过程,但是翻译结果需要反复修改。(2)计算机辅助翻译,它对专业译员是强有力的支持。(3)适用于临时的非专业译员的翻译系统。它只是提供粗浅的译文以供人们参考〔10〕。对于翻译技术涉及的范围,Alcina的研究更为细致,他将其分成四个层次:一是建构与翻译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方法,二是讨论不同的分类,三是定义领域界限以及选材标准,四是对翻译工具和资源进行分类〔8〕。

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首先,从学科本体来看,翻译学本来就具有跨学科性质。从最早的语文学阶段的经典翻译到语言学阶段的翻译分析,再到文化转向以后的翻译多样性研究,翻译学经历了点评式、系统性和解构性三个时段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实践也经历了元典翻译、文学翻译、实用翻译等几个阶段的变化。目前,翻译的现实转向越来越突出。由于当代翻译活动中,翻译已经从最初的书本和纸质材料向多种媒介翻译转向,相应地对翻译手段、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翻译对象的多元化,例如产品手册翻译、网站翻译、物联网翻译、软件界面翻译、联机帮助翻译、市场材料翻译和数字出版翻译等,翻译技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日渐重要。

其次,从翻译方法来看,最初的人工翻译逐渐向作坊翻译、工作室翻译转化。传统的个人翻译然后找人校对的翻译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翻译质量,但是周期长。目前作坊翻译、工作室翻译等方法加强了合作翻译,有利于提高翻译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翻译和语联网等方式可以将翻译活动通过云端硬盘同时进行,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实现即时的资源共享、大批量的协同合作,在及时、高效地完成大型翻译任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再次,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为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提供了实践基础。计算机应用于外语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成熟,2000年以来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新趋势。随着翻译工具、本地化工具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也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三、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的作用

1992年,Hutchins和Somers提出了衡量翻译自动化的量度表,它分成四类:全自动的高质量的翻译,人工辅助的机器翻译,机器辅助的人工翻译,传统的人工翻译〔11〕。其中,人工辅助的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的人工翻译可以合称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出现也推进了翻译技术的发展。这对于原文内容的电子化,机构、组织、私营企业、职业工作场所的“计算机化”起了很大作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译者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过,这就要求译者需要掌握与翻译技术相关的技能。同时,计算机及其使用者数量的稳步增加,电子文档格式的不断变化,这些就在互联网上的循环促进了一个新的领域的产生――网络技术本地化,即文件管理及其翻译、网站翻译等,这些都需要译者具有全面的、广泛的计算机知识,而这些知识早前是由计算机专家掌握的,现在需要译者也要掌握这些知识〔8〕。随着翻译技术的改进,对翻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翻译流程

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Melby提出的八种翻译技术分类:(1)工具技术,即翻译环境中较为关键的工具(文件管理系统、术语数据库、远程通信等)。(2)译前术语水平,是指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以术语库为基础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区分词语也可以做语法检查,还可以检查术语性的短语。(3)译中术语水平,是指使用可以在数据库中自动查找术语的工具,并展示译者设定于目标语中的对等成分。(4)译后术语水平,是指使用工具来检查术语的一致性,同时标注那些译者希望回避的术语。(5)译前切分层次,在这一部分,翻译技术工具允许原文的切分单位与目标语的切分单位对齐。(6)译中切分层次,翻译技术工具允许查找翻译记忆及其在翻译中的切分层次。(7)译后切分层次,在这一部分,翻译工具识别漏掉的切分层次,检查语法并保持原文的格式。(8)翻译流程及双语管理,这一部分是指翻译技术工具跟踪已经完成的任务,帮助控制变量,例如截止日期、文本修改、翻译优先等〔12〕。上述翻译技术对于规范翻译流程、定量评价和监控翻译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教学

LETRAC欧洲译者课程语言工程计划提出,应该强化欧洲大学译者培训计划中的技术课程内容,并把语言工程对译者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基础课程。这样做一方面是译者进入工作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得欧洲各高校之间在相关课程方面达到较高的兼容性。具体来看,与翻译技术相关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1)计算机科学导言,(2)信息技术与桌面排版技术,(3)语言工程。这三个方面具体的操作模式有A、B、C三种,所涉及到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入门,翻译特殊方面及其工具,一般翻译及其工具,远程通信、互联网,桌面排版,高级IT技巧,语言工程,个案研究,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水平分析,机器翻译以及语言形式化过程。这些课程都体现出专业分工的可能性和分层次深化的知识〔8〕。此外,新西兰的Austermühl也提出了综合模式的本地化教学方式,涉及软件翻译、工具和理论三个模块。其中,软件翻译模块又可分为三个层次:(1)本地化程序导入,计算机系统的术语导入,翻译主流文本类型。(2)网站本地化,涉及超文本类型、工具、网页本地化以及翻译记忆。(3)软件文本类型与工具〔13〕。

3.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

翻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翻译工具,但其内涵不仅仅是翻译工具。2008年,Alcina在综述建构与翻译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方法时指出,关于此领域首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翻译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翻译过程中使用工具的具置、所需要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翻译中使用计算机工具的维度等〔8〕。

在翻译技术分类中还要区分什么是工具,什么是资源,同时要关注一些特殊领域的翻译,例如视听翻译、文学翻译和法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等。在考虑翻译技术教学时,译者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因素,例如Gil,J.R.B的研究表明,在全网培训环境下译者电子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被选择参加网络课程培训的学生应具备计算机基础与人文素养,这在计算机翻译技术领域尤为重要〔14〕。Jaatinen H.和R.Jskelinen在研究笔译与口译课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技术程序时呼吁,应该关注翻译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时间安排、外包教学、知识转换及学生态度等人文素养的各个方面〔15〕。García I则是从价值成本角度提出了人文因素在翻译技术应用中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16〕。Gil,J.R.B.和A.Pym特别撰文分析了翻译技术对译者的影响,阐释了翻译技术的工具性优势,肯定了其给翻译策略方式、翻译教学方式等带来的创新性影响,同时也慎重地指出,应该关注翻译过程中的人文因素〔17〕。

目前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工具,例如网络搜索引擎、拼写检验器、搜索和替代功能以及修正工具,这些对于翻译交流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科技的优势日益凸显。例如,翻译记忆可以执行繁琐的任务,这样可以帮助译者节省时间,使其关注翻译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方面。但译者也应该意识到,科技不是完美的,译者必须小心那些技术陷阱。只有当译者对可使用的工具持有批判性态度时,他们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与工具。

四、对目前相关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应用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国内的相关研究包括:(1)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如俞敬松的《北京大学的翻译技术教育与翻译案例教学支持平台》〔18〕、袁亦宁的《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19〕、吕立松与穆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20〕、余军等人的《CAT技术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等〔21〕。(2)翻译教学细节研究有文秋芳等人的《英语考试翻译自动评分中双语对齐技术的应用》〔22〕、郑宏的《汉英双语时间数字和数量词的识别与翻译技术》〔23〕、宗成庆等人的《口语自动翻译系统技术评析》〔24〕、宁伟的《汉英翻译中译文质量自动评测技术研究》〔25〕等。(3)趋势性研究有胡一鸣的《翻译技术与工具发展趋势》〔26〕、刘群的《机器翻译技术现状与展望》〔27〕等。另外,高志军等人撰写的《关于中国翻译技术交流现状》的英文论文在Intercom期刊2013年第1期上发表〔28〕,使得国外同行也开始关注中国的翻译技术研究。

国外的研究包括:(1)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需求研究,例如John Hutchins将翻译的需求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强调传播质量的传统翻译需求。第二个层次是指随着20世纪信息爆炸的出现,需要对暂存文件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翻译传播,以及为了特殊需要而提供编辑形式的翻译。第三个层次是现场翻译,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介入,传统的口译员角色已发生转变,变成更为即时和快捷的现场翻译。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翻译需求进行不同的翻译技术教学。(2)翻译教学中涉及到的翻译技术工具研究。Austermühl曾在2001年、2006年分别提出了关于翻译教学中涉及的翻译技术工具的分类〔29,13〕。2001年的分类是以直接传输转换为特点,以翻译记忆、本地化工具和机器翻译为基础,以接受、传输和构成为路径的分类研究。2006年的分类研究中突出了工具及其后续应用翻译研究,也突出了国际化的跨文化交流,并对生产性工具和知识性工具做了区分。Jaatinen,H.和R.Jskelinen提出的课程计划将翻译技术分成基础研究和科目研究两大类〔15〕。其中,基础研究又分为:本地化导论、译者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图形用户界面、软件工程导言、软件文档、翻译记忆工具与术语库、语料库语言学与语料辅助翻译等。主题研究包括程序导论、程序测试、数据库、项目管理、译者的其他工具等。(3)翻译教学曲线研究。Gil,J.R.B.和A.Pym研究了翻译技术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发展〔17〕,例如,翻译记忆库的原则、译者所从事的非线性信息对象、相应的“内容”概念、内容管理的崛起、本地化工具的使用和机器翻译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学习曲线的高成本以及翻译活动对于狭窄的文本替换活动的概念限制。 García,I.则研究了翻译记忆的不同价值和类别,特别关注到不同种类的学习曲线因素〔16〕。

目前的研究在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做出了很大贡献,翻译记忆库、翻译术语库等工具的使用对于翻译任何具有高程度重复率的短语和句子的文本是很好的辅助手段。翻译记忆工具的使用加速了翻译的进程,减少了花销,且创造了更宽广的翻译服务需求。最重要的是,翻译技术不仅改变了翻译教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译者的工作方式。计算机辅助工具已经成为翻译教学和译者翻译过程中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在准确率、有效性和定量分析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以人工翻译为主的翻译方式仍将在翻译教学中发挥其优势,而翻译技术将在翻译策略的调整和技术工具及其资源的提供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翻译技术对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因此,术语突出的文本很容易识别,有对齐的双语语料库的文本也适用。不过,目前的研究中,对一些特殊的文本,如文学翻译、法律翻译和音频视频文本的研究就很少涉猎。就我国的翻译教学来看,文学翻译教学作为一个训练学生翻译语言功底与翻译技巧的优势学科,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如果能将翻译技术引入文学翻译领域,使其在教学手段上呈现出新面貌,相信会为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总之,翻译技术改变了译者的认知能力,改变了翻译的社会联系和社会结构。云翻译、语联网等多种现代翻译形式已经进入到翻译教学课堂,合作翻译、共同编辑、自动翻译评分、自动翻译对齐等也在翻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John Hutchins于2010年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已经达到115种之多,这些软件应用于翻译课程教学后前景甚为可观,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1〕

Zhang,puterenhanced and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Emerging Issues and Trends 〔C〕∥Hershey,PA: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2011:36-52.

〔2〕Kübler,N.Working with Corpora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a FrenchSpeaking Setting〔C〕∥In Frankenberg,G.A.,L.Flowerdew,G.Aston(eds.)New Trends in Corpora and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Continuum,2011:23-32,32.

〔3〕Bowker,L.,E.Marshman.Better Integration for Better Preparation:Bringing Terminology and Technology More Fully into Translator Training Using the CERTT Approach〔J〕.Terminology,2009,(1):60-87.

〔4〕Moghaddam,E.H.The Name Sake in Persian:An Online Translation Workshop〔J〕.Babel,2008,(2):125-144.

〔5〕Alcina,A.Encouraging the Use of Email and Mailing Lists among Translation Students〔J〕.Meta,2003,(4):634-641.

〔6〕Pym,A.What Technology Does to Translating〔J〕.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2011,(1):2-9.

〔7〕Meers,I.M.,F.Alves,S.G・pfercich.Methodology,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A Tribute to Arnt Lykke Jakobsen〔C〕∥Copenhagen:Samfundslitteratur Press,2009:56-67.

〔8〕Alcina,A.Translation Technologies:Scope,Tools and Resources〔J〕.Target,2008,(1):79-80,81-84,85-87,88-89,90-102.

〔9〕王涛,鹿鹏.翻译技术的理念与分类〔J〕.中国科技翻译,2008,(1):20-23.

〔10〕Hutchins,J.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lator〔C〕∥ITI Conference 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Exhibition & AGM.Proceedings compiled by Catherine Greensmith & MarilynVandamme.London: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1997:113-120.

〔11〕Hutchins,J.,H.L.Somers.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M〕.London:Academic Press,1992:78-85.

〔12〕Melby,Alan K.Eight types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EB/OL〕.(19881104)〔20121115〕.http://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ATA)39th Annual Conference.

〔13〕Austermühl,F.Training Translators to Localize.〔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69-82,81-82.

〔14〕Gil,J.R.B.Teaching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Online〔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89-96.

〔15〕Jaatinen,H.,R.Jskelinen.Introducing IT in Translator Training:Experiences from the COLC Project〔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83-88,88.

〔16〕García,I.Translators on Translation Memories:A Blessing or a Curse?〔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97-106,104-106.

〔17〕Gil,J.R.B.,A.Pym.Technology and Translation〔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5-20,19-20.

〔18〕俞敬松.北京大学的翻译技术教育与翻译案例教学支持平台〔C〕∥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博雅翻译文化沙龙,2011:19.

〔19〕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51-54.

〔20〕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21〕余军,王朝晖.CAT技术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35-137.

〔22〕文秋芳,秦颖,江进林.英语考试翻译自动评分中双语对齐技术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1):3-8.

〔23〕郑宏.汉英双向时间数字和数量词的识别与翻译技术〔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34-45.

〔24〕宗成庆,黄泰翼,徐波.口语自动翻译系统技术评析〔J〕.中文信息学报,1999,(2):57-66.

〔25〕宁伟.汉英翻译中译文质量自动评测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2009:44-51.

〔26〕胡一鸣.翻译技术与工具发展趋势〔C〕∥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博雅翻译文化沙龙,2011:11.

〔27〕刘群.机器翻译技术现状与展望〔J〕.集成技术,2012,(1):48-54.

〔28〕Gao,Zhijun,Yu Jingsong, Menno de Jong.Technic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A World to Be Won〔J〕.Intercom,2013,(1):11-13.

翻译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译技术 课程设计 翻译记忆

一、引言

在信息数字化、经济全球化、翻译市场激烈竞争三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翻译技术正从翻译实践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职业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基于翻译技术对翻译实践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的趋势,翻译技术也随之成为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中日趋重要内容和课题。当前,市场需要大量既具有较高翻译技能又掌握翻译技术的翻译人才;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经或即将成为翻译工作者进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本地化公司、翻译公司工作的必备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目标定位主要是高校教师、文学翻译和口译人员,培养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文学和语言学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袁亦宁,2005)。因此,一方面,翻译市场需要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技术的从事非文学翻译的翻译人才;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包括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学翻译,而对翻译技术几乎不涉及。当前中国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与当前我国高校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在英语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已有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十分必要;这正是本研究――翻译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理论

James Dean Brown提出了课程设计系统法的理论。此理论框架包括六项主要内容:分析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对象和制定教学目标、目的,教学结果测评,选择、编写、改编教学材料,教学实施,全面评估大纲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六项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整体,使课程设计得到不断完善。Brown的课程设计模型系统实用,可以用于

指导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三、需求分析

为了具体了解翻译技术课程的可能对象对本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笔者通过对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

1. 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或类似的课程,并且大部分可以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完成日常的文字处理任务。

2. 大部分学生仍然主要使用纸笔工具进行翻译,而对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代表的翻译技术与工具所知甚少,有过使用经验的更是寥寥无几。

3. 大部分学生对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并且愿意学习翻译技术,培养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技能。

4. 在教学方法方面,认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的居多。

四、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

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他们专业知识提出的挑战。修课者在计算机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及入门水平以上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在语言基础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英文和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一般软件中与语言、翻译相关的功能;

2. 掌握一种以上的本地电子词典、翻译记忆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的使用方法;

3. 掌握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4. 掌握语料库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5. 初步掌握各种实用文体文本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五、教学测评

教学结果测评由以下部分构成:1. 到课情况及对课程的贡献(20%);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0%);3. 课程翻译项目(30%);4. 期末考试得分(20%)。本课程,虽然有期末考试,但是基本上采用形成性评估,重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翻译项目完成情况。

对课程的贡献主要是指参与课堂讨论和寻找、分享课程学习资源。翻译技术涉及计算机应用,文科专业出身的人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达到精通,即便是教师,也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这是跨学科带来的不利于学习翻译技术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翻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网络上有关翻译技术的资料很多,这又有利于翻译技术的学习。因此,使用翻译软件时遇到问题,既可以提出作为课堂讨论,也可以到网络上查找解决方案,而后到课堂上分享学习资源或解决方案。

课后作业视课程的各个具体模块而定。

本课程在第六周布置课程翻译项目。该项目为将英国利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联合欧洲其他几所大学制作的多语言翻译技术教学网站(http://ecolore.leeds.ac.uk)翻译为中文。网站语言包括多种欧洲语言和日语版本,但是没有中文版。该网站文字长度适中,设计符合标准,内容又是翻译技术教学,非常适合作为本课程的课程翻译项目。通过翻译本网站,学生既可以体会到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又可以练习非文学文本的翻译,还可以从中学习翻译技术,可谓一举多得。全班学生既有分工(每个学生完成若干网页的翻译,具体数量依据班级人数而定),又有协作(全班学生翻译的是一个网站,术语应该一致),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翻译成果通过免费空间,供中国学生学习。

期末考试有填空和问答两种题型,主要考察本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材料

翻译技术课程的现成可用的教材不多,国内市场上可以见到的翻译技术方面的教材是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中一本《译者的电子工具》(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本课程的纸质教学材料可以选择本书。但是这本教材的缺点是:内容深度欠缺,基本上没有动手练习,不针对汉英互译。

教学材料的第二部分是课件,包括演示文稿课件和录屏动画课件,这是教学材料的主体。演示文稿主要是概念讲解和操作的静态演示,而录屏动画则主要是操作的动态演示。录屏动画既可供学生课堂学习,也可供学生课下复习或参考(因为操作步骤很可能会忘记)。

教学材料的第三部分是课程支持网站。可以使用网上提供的免费空间,如赛腾网或Google提供的免费建站空间解决课程支持网站的搭建。课程支持网站主要为教师收集的网上资料集锦;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好的学习资料,并及时更新支持网站内容。也可以尝试让感兴趣的学生制作、管理课程支持网站。

教学材料的第四部分是翻译软件。

七、教学实施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

1. 电子词典(软件:金山词霸、灵格斯;练习文本:法律文本)

2.术语管理(软件:MS Excel和塔多思翻译套件中的Trados MultiTerm;练习文本:财经文本)

3. 翻译记忆(软件:TRADOS Translator’s Workbech和TagEditor;练习文本:科技文本)

4. 机器翻译(软件:Google翻译;练习文本:科技文本)

5. 搜索引擎与网络资源利用(软件:Google搜索引擎;练习文本:科技文本)

6. 语料库在翻译中的应用(软件:http://www.省略.uk;练习文本:新闻文本)

本课程采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幻灯片简略介绍一项任务并在教师机上演示该任务的执行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在学生机上完成相同的任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会如何做一件事。接下来,讲解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原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可以举一反三;最后说明执行此任务时常见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到执行此任务的重点、难点和意外情况。每完成一个任务之后都有一个类似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练习之用。

八、课程评估

课程设计评估是课程系统规划不可或缺的一环。本课程的评估应该综合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收集方法,并通过课程评估来提升本课程中各个要素,从而提升整个课程。另外,鉴于翻译技术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课程必须跟上翻译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2]Brown,James Dean.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翻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翻译准则; 技术术语; 准技术术语; 新创造术语

如果我们把一种语言的所有词汇看作一个词汇总集,则各种词汇的分布情况和运用频率是不一样的。在词汇的总体分布中,有些词属于语言的核心部分,如功能词和日常用词,这些词构成了语言的基础词汇;此外,各个学术领域的技术术语(technical terms) 构成了词汇总集的外缘;而处于基础词汇和外缘之间的,是准技术术语(subtechnical terms) ,即那些具有一项或多项普通词义、但在技术语境中获得了扩展意义的词汇。

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准确、严密、清晰、精练。在科技翻译中,准确是第一要素,而对于科技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尤显突出。如果为追求译文的流畅而牺牲准确,不但会造成科技信息的丢失,还可能引起误解,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仅就科技术语(技术术语,准技术术语,以及一些新创造术语) 的翻译进行粗浅的探讨。

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一些特殊的技术术语,它们具有专业性强和意义单一等特点。在这些技术术语当中,有一些是专有名词(proper nouns) ,例如:ampere (安培) ,faraday (法拉第) 。还有一些是通过不同的构词法形成的技术术语,常见的包括: (1) 通过复合法(compounding) 构成的技术术语,例如:fallout (辐射微尘,原子尘) ,dog house(高频高压电源屏蔽罩,调谐箱) ; (2) 通过缀连法/ 缀合法(affixation) 构成的技术术语,例如:

cofunction( 余函数) , thermalization ( 热化, 热能化) ; ( 3) 通过缩合法(blending) 构成的技术术语, 例如:

gravisphere ( = gravity + sphere 引力层) ,comsat ( = communication + satellite 通讯卫星) ; (4) 通过首字母缩略法(acronym) 构成的技术术语, 例如: radar ( =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 雷达) , laser ( = light amplification stimulated by emission of radiation 激光) ; (5) 通过截短法(clipping) 构成的技术术语(多用于口语体) ,例如:flu( =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 ,fax ( = facsimile 传真) 。

一、科技翻译的准则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十分明确以下两点:11 英语和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忠实原文内容,同时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21 两种语言之间的许多差别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完全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对于科技文章来说,基于其准确、严谨的特点,译者应遵循“能直译处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处才用意译”的原则,但特别要注意的是:“直译”不等于“死译”, “意译”也不等于“乱译”。

如上所述,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 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对于许多英语句子的翻译过程中, 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这样可以获得一举两得之功效, 既保持了原文的结构, 又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但是直译不是死译和硬译,当原文结构与汉语的结构一致时,照译即可。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的不一致,却仍然采取直译的方法,就成

“死译”了。例如:

11 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直译)

21 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steel as silicon.

锰有同样的影响在强度的钢上像硅。(死译)

很明显,例2 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此,必须运用词类转换、成分转换、词(语) 序调整等手段使译文通顺。应译为:锰像硅一样会影响钢的强度。

而谈到“意译”,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所以两者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上具有很多的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易采用直译的方法处理时, 就应采用意译法,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 意译并不等于乱译,胡乱地翻译是不符合“忠实”的翻译标准的。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的汉语加以表

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例如:

it is easy to compress a gas ,it is just a matter of reduci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like a liquid a gas has no shape ,but unlike a liquid it will expand and fill any container it is put in.

气体很容易压缩,那只不过是缩小分子之间的距离而已。气体和液体一样没有形状,但又不同于液体,因为气体会扩张并充满任何盛放它的容器。

例句中,压缩气体也就是减少分子之间的距离,两者是一回事,在物理学中,matter 作“事情、问题”讲。will expand 应译为“会扩张并充满”。

二、技术术语的翻译

对于在科技文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术术语来说,翻译中应遵循上述准则。在各学科领域中,技术术语一般应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11 意译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在科技文章中出现的、通过复合、派生等构词方式形成的技术术语,一般采用此方法进行翻译,而翻译的基础是对原文的思想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例如:

a transformer is a device used to transfer electric energy from one circuit to another , especially a pair of multiply wound , inductively coupled wire coils that effect such a transfer with a change in voltage , current ,

phase , or othe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

变压器是一种把电能从一个电位转移到另一个电位的装置。尤指一对多组缠绕在一起且互相感应的配对电线圈,通过电压、电流、相位或其他的电特性改变产生这样一种电能的转换。

再比如:micro motor (微电机) ,autocoder (自动编码器) ,superconductor (超导体) ,等等。

21 音译法:对于像计量单位、科技发明、材料、化学品名称等这样的技术术语,一般应使用音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inductance is measured in henries/ henrys.

电感是用亨利作单位来度量的。

再比如:ohm(欧姆) ,calorie (卡路里) ,joule (焦耳) ,nylon (尼龙) ,vaseline (凡士林) ,mica bond(米卡邦德〈一种绝缘材料〉) ,sonar (声纳) ,quark (夸克) ,logic (逻辑) ,等等。

31 意译、音译共用法:对于有些技术术语来说,它们既有意译名,又有音译名,二者同时使用。翻译时,选择任何一个都可以。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意译逐渐取代音译。例如:

vitamin : 维生素(意) / 维他命(音)

penicillin : 青霉素/ 盘尼西林

engine : 发动机/ 引擎

microphone : 话筒/ 麦克风

combine : 联合收割机/ 康拜因

laser : 激光/ 莱塞

41 形译法:此方法多用于用字母表示其外形的技术术语的翻译,可以选用近似该字母形状的汉语来翻译;也可保留原英文字母不作翻译,但保留的字母有时表示形状,有时表示概念,应注意区分。例如:

t2square : 丁字尺

u2steel : 槽形钢

o2ring : o 型环

a2frame : a 型架

p/ n region : p 区(电子不足区) / n 区(电子剩余区)

l electron : l 层电子(原子核第二层电子)

51 音译、意译融合法:有些技术术语在翻译中,部分使用音译,部分使用意译,二者兼顾。例如:

topology : 拓扑学

motorcycle : 摩托车

ampere2meter : 安培表

tannic2acid : 丹宁酸

neon sign : 霓虹灯

franklin antenna : 弗兰克林天线

61 还有一些情况下,我们在译文中,直接用原英文,不作翻译。例如:

windows 98 ,word 2000 ,office star ,等。

三、准技术术语的翻译

准技术术语一般都具有一项或多项普通词义,当将他们用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时,他们又具有独特的专业词义,并为该专业领域所广泛接受,具备该专业的独特性。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对有些看起来很浅显、很熟悉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斟酌,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不同和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不能“望词生义”。如果简单地按熟悉的语义翻译出来,往往会发生“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例1 :有一篇讲述机械操作的说明书中,有eye 和ear 两词,乍一看,这些词语的意思连小学生都知道是“眼睛”和“耳朵”。但这样的翻译使得读者十分费解。其实,这两个单词在机械专业中是“孔环”和“吊钩”的意思。

以下再列举一些机械专业中,借用普通名词作专业术语的例子:

1. 借用动物名称的专业术语

cat (猫/ 履带拖拉机) , fish(鱼/ 接合板,夹板)

monkey(猴子/ 活动扳手,起重机小车) , fox (狐狸/ 绳索)

2. 借用物品名称的专业术语

coat (外衣/ 镀层) , cap ( 帽子/ 轴承盖,罩壳)

bed(床/ 底座,机床身) , bench(长凳/ 拉床,钳工台)

31 人体器官名称的专业术语

eye ( 眼/ 孔环) , ear (耳/ 吊钩)

mouth(口/ 开度) , finger (手指/ 测厚规)

例2 :在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准技术术语,而在技术语境中,他们获得了普通词义外扩展了

的意义,例如:

tube : 管道;地铁/ 试管(化学,生物学)

standing : 资格;地位/ 权(法律)

acquisition : 获得;得到/ 习得(语言学)

tissue : 手纸/ 组织(生理学)

chaos : 混乱/ 混沌理论(物理学)

corpus : 主体;全集/ 语料库(语言学)

function : 功能/ 函数(数学,计算机语言)

culture : 文化;教养/ 栽培,细菌培养(农业,医学)

parent : 父母(单数) / 父目录,上一级目录(计算机科学)

child : 孩子/ 子目录(计算机科学)

wizard : 巫师/ 向导(计算机科学)

例3 :试翻译以下句子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a“single”parent can have“many”children and a child can have only“one”

parent .

译文1 :它基于这样一种原则,即某一“单个”的父目录可以有“多个”子目录,而一个子目录只能有一个父目录。

译文2 :它基于这样一种原则,即某一“单个”父母可以有“多个”孩子,而一个孩子只能有一个父亲(或母亲) 。

实际上,这两种译文都是可能的,而在翻译的时候到底选择哪一个,要取决于这句话出现的篇章语境以及文章的主题。 四、新创造术语的翻译

科技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新术语。这些词往往利用现成的词或词根通过复合构词或缩略构词等构成新的词,表达全新的概念,其搭配结构是固定的。但由于在词典中缺乏现成的词条,一个词往往会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译名,造成很大混乱。因此,对于这类新词,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为了规范译名,会定期发表推荐译名,例如以下词汇:

(新词: 意义/ 现有译名/ 推荐译名)

itv interactive television : (指能实现用户视频点播的电视系统) / 交互式电视, 互动电视/ 交互式电视

maglev magnetic levitation :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

camcorder camera recorder : 摄录机/ 摄录机

hacker : (指在互联网上非法侵入别人系统制造混乱的人) / 黑客/ 黑客

archie : (互联网上用来查找其标题满足特定条件的所有文档的自动搜索服务的工具) / 文档搜索系统,网络文件查询系统,阿尔奇工具/ 阿奇

isp : (向用户提供因特网服务的机构) /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服务机构/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fire wall : (用于将子网与因特网其余部分相隔离,达到网络和信息安全效果的软件或硬件设施) / 火墙,防火墙/ 防火墙

翻译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翻译记忆技术 翻译教学 整合

1.概述

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正如王克非(2004)先生所言:“在语料、网络日益发达和完善的今天,我们的口笔译教学和培训,将不可避免地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谁先迈出一步,谁就占据前沿,谁就能够获得创新的资源。”翻译记忆技术,作为主要的翻译技术之一,日益受到翻译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日益成为职业翻译者必备的工具之一。因此将翻译记忆技术引入现有的翻译教学正当其时。

翻译记忆技术(translation memory)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它将原文和已经翻译和审阅好的译文平行地存储起来;如果新的翻译任务中出现存储的原文或原文片段,翻译者可以检索并利用存储的译文或译文片段辅助新的翻译工作。翻译记忆工具是翻译记忆软件系统的核心组件,除了翻译记忆这一核心组件以外,市场上出售的翻译记忆系统通常还包括一些辅助的组件,常见的辅助组件有术语管理工具、对齐工具。本文主要探讨这种由翻译记忆工具及相关辅助组件组成的翻译记忆系统的教学。

2.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教学内容指引

翻译记忆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翻译记忆系统的选用、翻译记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翻译记忆系统的操作流程。

2.1翻译记忆系统的选用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翻译记忆系统丰富多样,从使用授权方式上可以分为两类: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主要的翻译记忆系统包括Trados,雅信,SDLX,Déjà Vu,Wordfast,Star Transit,OmegaT,Heartsome,Logoport,IBM Translation Manager,Alchemy Catalyst,PASSOLO,LocStudio和Helium。以上所列软件多数为国外软件公司开发的商业软件。

从翻译记忆技术教学的角度看,要求学生学习所有这些翻译记忆系统的使用方法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我们从这些产品中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学习,从而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触类旁通。Trados是翻译记忆系统中的领导者,而且其它翻译记忆系统一般也以某种形式提供Trados的主要功能,因此建议学习Trados翻译记忆系统。

2.2翻译记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翻译记忆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把以前翻译过的文本存储起来以便将来翻译新的文本时再次使用。使用翻译记忆系统可以确保同一句话不需要翻译两遍。翻译记忆系统的第一个基本概念是切分(segmentation)。翻译记忆系统打开源语文本时首先自动将源语文本切分为一个一个的词块,这些词块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句段。一个句段通常与文本中的一句或者与句相当的结构(如标题、列表中的一项、表格中一个单元格中的文字)对应。第二个基本概念是对齐( alignment)。翻译记忆系统将源语文本切分之后就可以将源语文本中的一个字段与对应的目的语文本中的一个字段对齐。对齐是指把源语文本中的字段与对应目的语文本中的字段匹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翻译记忆单元(translation unit)。整个翻译记忆库中信息的组织和存储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翻译记忆单元组成的。第三个基本概念是从翻译记忆库中检索信息(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of a translation memory)。翻译者使用翻译记忆系统打开一篇待翻译的源语文本时,翻译记忆系统自动将源语文本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句段。翻译源语文本中的一个句段时,翻译记忆系统会把这个句段和翻译记忆库中的所有句段作比较。比较的基准是句段中字符串的匹配程度,即句段中字符串的相似程度。如果找到匹配的句段,翻译记忆系统会将找到的翻译记忆单元显示出来供翻译者取舍或修改。检索时匹配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完全匹配、模糊匹配、子句段匹配和术语匹配。使用翻译记忆系统有三个主要的好处。第一是同样的一句话不需要翻译两遍;第二是保持整篇译文中术语使用的一致性;第三是保持源语文本的格式与目的语文本的格式相同。

2.3翻译记忆系统的操作流程

美国学者Melby将使用翻译记忆系统的操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翻译前、翻译中和翻译后。翻译前阶段是翻译项目的准备阶段,可能包含下列任务:文件结构管理、翻译风格指南、字数统计、项目分析、准备翻译记忆库、对齐、切分、特殊标签处理、预翻译、机器翻译、术语调查、准备术语库、设置软件、源语文本翻译测试、准备分发给公司外部翻译者翻译的源语文本包、参考资料搜集、译者培训。翻译中阶段是翻译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下列任务:设置翻译记忆工具、打开待翻译的源语文本、从翻译记忆中检索句段、翻译完一个句段之后更新翻译记忆库、查找术语、翻译完一个句段后向术语库添加术语、使用索引搜索(concordance search)查找句子片段。翻译后阶段是翻译的审阅阶段,也是保证翻译质量的阶段,主要包括下列任务:内部质量保证、准备交付的译文、外部质量保证。

3.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教学方法指引

翻译记忆技术教学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不同的教师和学校往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翻译记忆技术的教学。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作为现有翻译教学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作为现有翻译教学中的一个必修模块;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授;还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的内容细化分解作为若干门独立的课程讲授。国内外均有院校开设了翻译记忆技术专业。考虑到中国国内翻译教学的现状,本文认为宜将翻译记忆技术作为现有翻译教学中的一个必修模块,将翻译记忆技术系统地整合到现有翻译教学之中。

3.1教学重心

史宗玲(2006)提出翻译记忆技术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翻译记忆工具教翻译,一种是教翻译记忆工具的使用技巧。史宗玲的这一区分有助于我们确定翻译记忆技术教学的重心,有助于我们把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与现有的翻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考虑到翻译记忆系统使用的复杂性,在翻译记忆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应该以教翻译记忆工具的使用技巧为主。随着学生逐渐掌握翻译记忆工具的基本操作之后,教学重点应该逐渐转向使用翻译记忆工具教翻译。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与现有翻译教学之间的无缝整合。

3.2任务教学法

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宜采用任务教学法。如果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是空的或者其中的翻译记忆单元和术语较少,则无法体现使用翻译记忆技术的优越性,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翻译记忆技术的优越性。因此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中的翻译任务需求精心设计,翻译教师需要准备与翻译任务相关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翻译任务应该与真实的翻译工作状况尽可能地相似,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无需培训立刻适应工作岗位。

我们还需要考虑翻译任务教学法的实施。第一步,翻译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翻译任务,并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第二步,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如何完成翻译任务。第三步,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翻译任务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让学生获得理性知识,知其所以然。第四步,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操作中可能的意外状况及其修正措施。第五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巩固所学的操作和知识。

参考文献:

[1]Melby,A.K.Eight types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Retrieved March 22,2008,from http://www.省略/technology/8types.pdf.1998.

[2]史宗玲.翻译记忆教学:个案研究[J].英语教学期刊,2006,30(4):47-68.

[3]王克非等.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王涛,鹿鹏.翻译技术的理念与分类[J].中国科技翻译,2008,21(1):20-23.

翻译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翻译技术;专业翻译人才;职业译者;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3-0062-0006

新世纪以来,包含传统翻译、技术写作以及新兴的本地化服务和软件外包在内的语言服务行业有了长足发展,社会对优秀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翻译技术的发展,对语言服务行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翻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事实上,在许多大规模翻译项目中,只有充分依靠计算机新技术的帮助,才能更好地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由此,掌握翻译工具及相关技术已成为专业翻译人才必备的素养。

国际上不少大学在翻译课程中高度重视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美国的卡内基一梅隆大学等。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一些高校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这些高校在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翻译技术培训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翻译测试等方面已经摸索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有效的方法。

长期以来,大陆翻译界对翻译技术重视不够。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译员开始重视翻译技术,并使用翻译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Trados、Ddja Vu等翻译记忆系统逐渐为译者所熟悉。翻译研究和教学界也开始重视对翻译技术的研究(王正、孙东云,2009:16)。例如,吴(2006:55)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对翻译教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并着重介绍了Trados等翻译记忆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徐彬(2006:59)系统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和分类,并论述了如何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有效应用于翻译教学。吕立松、穆雷(2007)对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作了系统回顾,介绍了海外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现状,并建议国内高校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纳入翻译教学之中。

鉴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拟集中探讨翻译工具和相关翻译技术对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

1 当代社会对翻译服务和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

1.1 对翻译服务的要求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低成本、高质量地及时多语言信息,成为企业的难题之一。在这种要求下,翻译服务行业发展成为更大意义上的语言服务行业,专业翻译人才纳入语言服务行业人才框架之中。

当代社会对语言服务行业提出了如下要求:服务产品的交付时间越来越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语言服务部门常常需要同时管理多个翻译项目;翻译人员需要重复利用已翻译过的内容来提高翻译效率;翻译流程中各种科技的应用要求译员、审校和项目经理掌握更多的IT技能。

1.2 对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代社会呼唤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就翻译服务行业而言,理想的专业翻译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素质:翻泽理论素养+双语能力+相关专业知识+翻译技术+翻译管理能力。也就是说,理想的翻译人才应该既懂双语、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又懂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对于前一种要求,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部门(包括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一直比较重视;但对于后一种要求来说,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方面的培养相对滞后,因此,这正是翻译人才培养单位需要加强的方向。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译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事实上,译者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假如译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失去其竞争力(Samuelsson-Brown,1996:280)。当今社会,只有熟练掌握翻译技术的译者才称得上是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或职业译者。因此,黄友义(2010:49)指出,目前中国的翻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翻译市场需要大批专业化、职业化和技能化的翻译人才。

2 翻译技术的优势与翻译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2.1 翻译工具和翻译技术

翻译工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广义的翻译工具指能在翻译过程中提供便利的所有软硬件设施,如文字处理软件和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录音设备、文本格式转换软件、电子辞典、在线辞典、在线搜索引擎、在线检索数据库、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狭义的翻译工具指为提高翻译效率、优化翻译流程而设计的专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钱多秀,2009:50-51)。目前,西方的CAT主流软件有SDLTrados、Deja Vu x、Wordfast、WordFisher等;中文区的CAT主流软件包括雅信CAT软件、华建机器翻译软件系列、传神辅助翻译及管理平台、译典通(Dr.Eye)、泽经(Transwhiz)等(文军等,2010:125-144)。

翻译技术指翻译行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和电子翻译工具,具体包括机器翻译(MT)、翻译记忆系统(TM)、术语管理系统、软件本地化工具以及在线词典、术语库和语料库等(袁亦宁,2005:51)。翻译技术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翻译技术指能够用来帮助语言翻译及其他跨语言交流活动的所有形式的信息技术,而狭义的翻译技术则主要指CAT及其相关工具和技术。学术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翻译技术。

2.2 翻译技术的优势

翻译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核心是TM),能够大量减轻翻译工作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单靠传统的翻译方法来掌握最新的资讯显然是不够的。充分利用翻译记忆系统,能够帮助译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完成更多的翻译任务(吕立松、穆雷,2007:37)。具体而言,翻译技术的核心即翻译记忆系统具有如下优势:①确保译文的一致性和质量。对于大型项目,使用TM软件,可以轻松做到术语统一,最大限度保证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②加快翻译进度。随着项目的进行,术语库、项目词典以及翻译记忆中的匹配资料会越聚越多,翻译速度随之不断提升;③减少翻译项目的费用。同样的句子无需翻译两次,而且能减少人工审校周期,因而也就降低了翻译项目的费用;④为未来的项目积累翻译资产。建立知识资产库,可以将语言转化为企业资产,并为将来的翻译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总之,使用翻译记忆系统等翻译技术能够达到如下四个目标,即翻译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翻译数量更大、翻译质量更高。

以翻译记忆系统为核心的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也显示出巨大优势:①帮助学习者熟悉翻译实务,提高实践能力;②用双语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③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王正、孙东云,2009:17-18)。

2.3 翻译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全球化市场给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译者和翻译公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质优价廉的翻译服务。而译者和翻译公司要达到这样一种平衡,最佳选择就是寻求技术支持,即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翻译和管理,否则就难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翻译任务,也就不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田艳,2012:69)。

Sehaler(1998:155)认为,翻译职业参与本地化等兴趣盎然、获利丰厚的翻译活动,就必须逐步解决传统职业价值体系与新技术之间的冲突。这就意味着需要彻底改变译者的职业思想系统,并把翻译技术课程纳入译者培训项目。为此,翻译学习者毕业之前必须了解各种翻译工具,并且能够选择使用其中一些典型的工具。Kingscott(1996:295)也认为,不把技术类问题纳入译者培训项目,大学里的翻译教学就会越来越远离实践,并被边缘化,及至最后丧失与翻译任务的关联性。因此,技术进步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沟壑必须填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进一步将技术类培训纳入译者培训项目,熟练掌握翻译技术正在逐渐成为译者的先决条件。徐彬(2006:59-63)认为,将CAT技术教学纳入翻译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解释:翻译市场的需求、翻译机构对技术的要求以及项目和报酬的网络化交付。徐彬等(2007:85)进一步指出,必须向翻译学习者介绍翻译记忆的基本理念,帮助他们掌握核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为他们走上社会之后的翻译实践服务。实践证明,熟练掌握CAT技术的毕业生在面临软件企业和欧盟组织等高技术化翻译环境时的确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如何将翻译技术纳入翻译学习者的课程体系,成为翻译教学领域的一个新话题。Bowker(2002:15-20)主张,将翻译技术引入译者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析翻译技术对翻译教育的影响、探讨人机互动问题、学会翻译技术评价方法、考察翻译工具改变常规翻译实践的方法、为翻译实证研究提供数据、夯实基本的翻译技巧。

3 翻译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往往由课程板块或教学模块构成。钱多秀(2009)较早提出CAT技术教学的课程板块,主要涵盖如下八个方面:机器翻译和机辅翻译史、机器翻译和机辅翻译的原理、翻译工具及其功能、语料库与CAT、术语与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主流CAT工具以及CAT与全球化和本地化。

鉴于职业译员在翻译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信息技术,徐彬(2010)在设计CAT教学模块时,从广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出发,设计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翻译信息技术(包括高级文字处理技巧、数字文本获取技术、输入技术、搜索技术以及语料检索等)、术语工作、CAT系统应用以及翻译项目管理。

俞敬松、王华树(2010:40)概括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时,论及所应包含的翻译技术类课程。除了语言类课程(占总课时量的45%)之外,翻译技术类课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IT类课程(20%),包括计算机相关入门课程,Java、Peyth等编程基础,双语编辑、文字处理、文档转换等,桌面出版、网络与数字出版技术等;②CAT类课程(10%),包括CAT原理与技术应用、翻译行业与翻译管理、语言资产管理、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技术等;③工作坊和个人实践(25%),包括CAT、MT、TMS等软件工作坊,翻译实践与同行评议,平行语料库建设,个人或小组调查研究,内容管理系统(CMS)参与度等。王华树(2012)把翻译技术课程体系分为初、中、高三个档次,即“翻译技术实践Ⅰ”、“翻译技术实践Ⅱ”和“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前两个课程主要针对MTI学生,后一个课程针对CAT专业学生,有余力的MTI学生也可以选择第三个课程。初级课程包括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翻译与搜索、翻译技术基础、主流CAT工具实践、翻译质量控制和完整翻译项目案例展示等六个模块;中级课程包括信息化时代的翻译技术、语料库与翻译、主流CAT工具实战、本地化翻译、翻译与DEP、字幕翻译、技术写作以及完整翻译项目案例展示等八个模块;高级课程则包括软件、网站、多媒体本地化、项目流程管理与技术等相关模块。2013年,王华树又借鉴国内外相关高校的经验,结合北京大学MTI和CAT教学实践,建议将MTI技术课程群分为计算机基础、现代信息检索、现代语言技术与实践、术语管理、机器翻译原理与应用、技术文档写作、国际化与本地化技术、多媒体翻译、本地化桌面排版、翻译项目管理等十大模块。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翻译人才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翻译技术培训和教学,相关单位所开设的翻译技术类课程从无到有,各有特色,并不断完善。比较成熟的翻译技术课程群体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将课程群分为三大模块,即翻译技术基础课程(即IT类课程)、翻译技术核心课程(即CAT类课程)以及翻译技术巩固课程(即工作坊和个人实践等);另一类则将课程群分为初、中、高三个档次,即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翻译技术实践Ⅰ”、“翻译技术实践Ⅱ”和“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三大模块。第一类课程主要是针对MTI研究生培养而设计的课程,而第二类则主要是针对CAT专业研究生培养而设计的课程;而对于翻译专业(或方向)本科生而言,鉴于四年总课程数量上的压力,宜开设入门类的基础性翻译技术课程,即主要开设王华树(2012)所提出的翻译技术初级课程――“翻译技术实践Ⅰ”。

4 翻译技术教学:困难与应对策略

目前,翻译技术进入翻译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对大部分翻译人才培养单位而言,翻译技术教学真正进入翻译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徐彬(2006)指出如下三个现实困难: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普遍不足;由于TM软件一般包括译前项目管理、译中流程管理、译后质量管理等阶段,而且无论界面还是软件功能构架以及操作方式,往往迥异于普通文字处理软件,因此需要较长时间培训方能掌握;教学管理层面认识不足,并缺乏相应师资。吕立松、穆雷(2007)也分析了开设CAT类课程会遇到的问题,如缺乏教学所需资金、设备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匮乏;翻译教师和教学机构对教学中运用术语管理、机助翻译和翻译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翻译市场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对海外翻译教学缺乏了解。

若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便会降低翻译技术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翻译技术教学的效率与价值。为此,我们提出如下三种基本应对策略:

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尽管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Word、Excel等常用软件的熟悉度不够,从而降低翻译效率。因此,在CAT教学中须把此类技术应用贯穿始终。最终的技术问题是对Trados等相关软件的培训,从使用TagEdi-tor、Translator’s Workbench,到使用WinALign等各种工具,来实现建库、断句、对齐、翻译操作以及整理评价等各个功能。这一环节相对比较容易操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把CAT教学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术性教学的原因。

其次,要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相关师资短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既有翻译实践和理论基本功同时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教师较少(徐彬,2010),而通晓相关翻译软件的教师少之又少。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与校外翻译机构和公司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把教师派往校外相关翻译机构、公司实地接受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培训,或者聘请业内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与翻译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翻译技术的应用。

最后,要解决翻译环境问题。在实际翻译教学中,不能只训练学生的翻译水平,而是要从接受任务、建库、初译、校对、定稿、人库等各个环节进行训练,即实现翻译流程一体化训练。应该大力倡导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和教师到翻译机构、公司顶岗实习,体验整个翻译流程,以增加其实战经验与项目管理意识。

在解决困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构建各具特色的翻译技术教学模式,完善翻译技术课程群建设,构筑特色教学,是各个翻译培养单位需要思考的问题。

5 翻译技术教学:个案分析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在2008年建成CAT实验室,引进Trados(大网络版)翻译软件,并与英国某专利翻译公司(北京分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在翻译技术教学方面不断摸索,结合国内外高校在翻译技术教学上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翻译技术教学模式。

5.1 师资培训

与其他高校一样,师资短缺是个普遍问题。在CAT实验室建成之后,学院聘请SDL Trados中国区总公司软件工程师及有关专家对教师们进行了初步的技术培训;然后,派相关教师轮流到翻译公司实习,强化对软件应用及整个翻译流程的了解和掌握。此外,还经常邀请翻译公司专家来校对教师们进行翻译技术和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三种途径强化师资培训,使师资短缺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5.2 翻译技术教学

在课程安排上,用一个学期(18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培训中,充分利用网络和翻译软件,在熟悉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初步的专题翻译,包括科技翻译、财经翻译、法律翻译等。其中,技术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软件。目前在全球翻译记忆市场上,SDLTrados处于领先地位,它有强大的网络共享、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以及格式转换处理等功能,为专业翻译领域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该软件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模块:①Translator’sWorkbench利用后台强大的神经网络数据库,为用户储存并管理原文和译文,实现对译文的部分自动翻译,动态提示相关译文语句,自动保留原文格式。②WinAlign帮助用户回收已有的翻译资料,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和匹配,建立起翻译记忆库,直接供Workbench使用,实现对知识的管理和再利用。③TagEditor,即网页翻译解决方案。④MultiTerm,即术语管理词典。⑤S-Tagger用于把Adobe FrameMaker和Interleaf格式的文件转换成Word环境中可以使用的文档。与此同时,还会对其他翻译软件进行基本介绍,使学生了解其他常用的翻译软件。

(2)高级文字处理技巧。在培训初期,学生不接受“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逐渐改变态度,并承认这一事实。徐彬(2010)提到:80%的用户只了解Word中20%的功能。而恰恰是另外80%的功能,能提升办公自动化以及翻译工作的效率。此类技巧包括高级查找与替换、样式功能、自动生成目录和索引、宏、标记文档修订、自动排序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课堂演练、课后作业、文本翻译等操作不断得到强化。

(3)网络检索。在翻译实践中,网络检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翻译能力。CAT实验室为网络搜索提供了技术支持。课堂上教师给出检索内容,让学生检索,分享检索方式,学会使用各种搜索工具以及电子词典、在线词典和百科全书等。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检索意识。虽然网络检索相对简单,但它在翻译流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除了技术与途径不同以外,教师们更注重培养学生检索的认真态度,这在日后翻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4)语料库建设。建立语料库对于翻译研究者来说意义重大。罗选民等(2005:53)指出:“翻译的语料库研究证明语料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西方翻译领域,对探讨翻译文本的性质、译者的个人风格、源语对目的语句型的影响、源语对文本类型的影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翻译实践中,语料库建设会大大提高相似文本、相似主题材料的翻译效率。Bowker(转引自邓静、穆雷,2005:320)认为,在翻译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建立翻译语料库的方法,能促进翻译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促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

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强化语料库建设,让学生分别利用Trados分专题建库,并利用所建的库进行简单的翻译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语料库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关翻译技术。

5.3 课堂翻译强化练习

在基本翻译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再用另一个学期(18周),强化翻译技术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该阶段分为课堂和实习两部分。课堂教学部分的工作流程如下:

在这个工作流程中,教师最初派发任务,以保证每周的工作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具体任务包括:译前稿件处理、相关信息搜索、术语库创建、译员任务分配、翻译进度控制等,均由学生选出各自的项目经理进行调控和管理;初译完成后,前期由教师预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预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注重哪些方面,后期让各小组交换进行预审;英译汉部分请翻译公司的专家进行审校,汉译英部分请外籍教师参与审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最终定稿由学生和教师讨论确定。在此过程中,分析初译与审校的不同之处,讨论决定最好的译本,这可以训练学生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定稿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软件等进行语料库整理,为以后的翻译提供资源。

5.4 翻译实习

经过在校强化训练后,可以安排学生到合作翻译公司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任务,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所有的翻译任务中。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翻译的整个流程,提高翻译服务理念,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翻译公司也可在此过程中发现人才,形成互利合作的良性循环。

本翻译技术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译的认知过程以及对职业实践的参与意识。在该模式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并为职业翻译的整个过程积累经验,从而增强择业和从业的信心。

6 结语

翻译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方法;比较与优劣势

一、机器翻译方法简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日新月异,迅速改变着人们信息传播的方式,极大的刺激了全球机器翻译产业的发展。人们期待着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准确的翻译理解另一种语言,获得不同的领域不同国家的知识。人们对机器翻译的接受度也迅速提高。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将源语言的句子或全文利用计算机翻译成另一目标语的过程。随着机器翻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词对词的直译方法,即依赖于字典的翻译方法早已过时。人们希望清楚的了解机器翻译能做些什么,如何能让机器翻译最大效能的帮助译者进行翻译。越来越多的机器翻译方法的出现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实践体会,如基于规则(rule-based MT),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 MT),基于实例(Example-based MT),基于模式(Pattern-based MT)和统计法(Statistical MT)。本文将挑选基于实例(EBMT), 基于规则(RBMT), 和统计法 (SMT)进行论述与比较。

(一)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

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涉及到源语言(SL)和目标语(TL)的词汇与语法以及中间部分双方词汇与语法的转换。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的核心就是规则(语法)和语料库。对于源语言的词汇与语法分析和接收之后,进行目标语接受,最后再通过深层次的目标语语法词汇的整合输出目标语。传输过程运用映射规则(mapping rules)和国际语过程(interlingua process)来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抽象的和深层次的文本。

(二)基于实例的翻译方法

基于实例的翻译方法最重要的是匹配和提取,和输入源语言文本相匹配并从目标语中提取相等的部分。整个翻译过程是通过对比算法从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翻译。也就是通过把源语言分解成语言片段,将片段进一步匹配,从目标语言库中找出最相像的句子成为翻译的最终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实例的翻译方法是通过使用匹配的方法来进行翻译的。这种翻译方法需要目标语语料库足够强大并充满了能与源语言和目标语相匹配或能够对齐(aligned)的句子或短语。

(三)统计法机器翻译

统计法机器翻译首先语言模块对源语言的语言单字进行解码,接下来用语言模块组合成目标语的的句子,然后对目标语的句子进行选择与过滤。由于是基于统计的方法,能够相对齐的数据库至关重要。对输入语言的分割为其后的源语言的合成和目标语片段的输出起着重要作用。统计数据通常依赖于可用的语料库,计算通常是基于概率,所以也叫做基于概率的机器翻译(Probability-based MT)

二、机器翻译方法之比较

(一)基于规则和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之比较

语言之间转换时若结构大不相同,或者涉及到搭配和习语等,语言语法或语法树就不起作用。基于实例的方法可以弥补基于规则的方法从而产生良好质量的翻译。基于实例的方法可以从已翻译的语料库中找到相匹配的翻译。因此,基于实例的方法是对齐,匹配和提取,而基于规则的方法则是规则(语法),转换和生成,重点是将源语言的结构通过规则(语法)转化成目标语。当涉及复杂的结构和微妙的词汇,基于规则的方法就行不通了,无法生成高质量的翻译。从理论上讲,基于实例的译文来自数据库导出,而基于规则的方法由规则导出。

(二)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和统计法机器翻译之比较

首先二者都需要双语文本,即原文及其译文。统计法机器翻译主要是基于统计概率―词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基于片段的匹配,提取和组合,其核心是与源语言相对应的目标语片段的匹配和提取。核心过程是源语言与目标语的对齐与提取。统计法机器翻译的核心则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从语料库中对齐。输入的部分分解成源语言并转化成通过概率计算出的目标语词组。统计法机器翻译利用“翻译模型”和“语言模型”,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则是利用语言数据库。

三、结论

表1 资源需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基于规则的方法需要规则,词汇语法语义分析和分析器等。但是没有包含双语数据库,相对齐的数据,平行语料库。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和统计法机器翻译都包含双语数据库,相对齐的数据,平行语料库,看起来统计法是隶属于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的一个方法。当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时,一定会降低错误率并提供翻译质量。

表2 翻译过程之比较

统计法运用的是单词和词组对应的频率统计。基于规则的方法核心在于语法和句法的分析。基于实例的方法则是寻找相对应的语言并提取。所以得方法如何能取其优点,共同运用。当句法行不通时,可以尝试语料库的使用,当二者都行不通时,可以统计词汇频率来继续翻译。随着这些方法的各自缺陷逐步为人们所认知,人们在集中探索系统中集成多种机器翻译的实现方法,每种方法构成的翻译模块作为一个引擎,多个引擎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翻译工作,使机器翻译能够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Arturo Trujillo. (1999). Translation Engines: Techniques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London: Springer-Verlag.

[2] 单玉秋 . 汉英辅助翻译系统用户需求调查及源语言辅助分析技术[A].机器翻译研究: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究会论文集[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5-18.

翻译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Trados;Déjàvu

中图分类号:H0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9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翻译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化的发展对翻译或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讲究翻译速度,又需保证翻译质量。如果译员还是单纯依靠几本词典手工翻译的话,那么就没有时效性且无法跟上时展的要求。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便应运而生了。有资料表明,人工翻译的产量为平均每人每八小时内完成2000字,但是,翻译系统能够在每秒钟翻译3000字,在同样8小时之内,一个系统完成的翻译总量为86400000字,速度是人工翻译的43200倍(陈谊,范姣莲,2008)。由此可见,译员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既省时又省力,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数量,何乐为不为呢?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简称CAT)是译员使用专门为翻译过程设计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翻译工作的形式。在计算机辅助翻译中,计算机程序协助译员,译员自己翻译文档并做出涉及到的所有基本的决定。计算机辅助翻译,类似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际起了辅助翻译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CAT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流程自动化,并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CAT技术已有较长是的发展历史,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简称TM)产品有Trados、Déjàvu、IBM Translation Manager、Wordfast、OmegaT等。国内主要有:雅信、华建、文婕WinMAT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使用相对比较广泛、最为知名的便是德国的Trados。下面笔者将比较目前市场上两款较成熟的CAT软件――Trados和Déjàvu,通过比较其异同来了解两款TM软件的各自优势,以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三、Trados和Déjàvu异同

Trados、Déjàvu和SDLX,构成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德国的Trados (在2005年6月, SDL宣布以六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rados)在全球翻译记忆市场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核心产品Translator’s Workbench直接和微软Word集成,界面友好。此外还有强大的网络共享、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以及格式转换处理功能,为专业翻译领域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Déjàvu软件上手容易,是目前国内外翻译软件中操作最简单、最人性化的软件。此外,从Déjàvu7.5 303版本开始完全支持OFFICE2007;可翻译WORD、PPT、EXCEL、HTML等文件;可同时使用多个句库、术语库;具有使用记忆库和术语库自动组成译文。

Trados和Déjàvu作为较为成熟、优良的CAT软件, 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点:(1)翻译过程中自动记忆和匹配功能;(2)自动建库;(3)术语管理;(4)多语种间双向互译;(5) 自动排版 。

然而,在真正使用这两款软件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整体来说,和Trados相比Déjàvu更好用些,简单易学,而且自从Trados被收购后,其优势就越来越不如Déjàvu了,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意见。具体的不同如下:

(一)有效工作面积

不管用户采用Workbench+Word的翻译方式还是Workbench+TagEditor的方式,大致都会出现一种问题:Workbench会占据整个屏幕的1/3或1/4,Workbench中的原文框、术语框、翻译记忆框的大小无法调整,也无法关闭。当翻译重复率比较小的时,翻译记忆框一直在那里,占了大块位置且不起作用。而术语框一次只能显示一个术语的解释,但是又占了Workbench 1/3的位置。大部分译者应该是采用Workbench+Word的翻译方式。而这时Trados在Word中“打开”的原文和译文框也是上、下显示,导致工作面积本就非常小的Word(2/3)所能显示的上下文就更小了(2-3句)。译者在翻译时,紧密联系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

但对Déjàvu而言,原文和译文工作区、术语显示区、翻译记忆显示区都可以调节成用户自己所需要的大小,如果用不到的显示区,用户也可以关闭它们。此外,工作区、显示区的字体可以自行调节。Déjàvu术语显示区可以把整个句子中出现的术语全部显示出来,充分利用了术语显示区的工作空间。翻译记忆显示区可以灵活地移动到"File navigator"那边,这样,术语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会更大。Déjàvu的原文和译文工作区如果按照左右分栏的形式设置的话,可让原文的上下文分别显示出5-8句,大大超过Trados Workbench + Word的翻译方式。

(二)用户友好程度

Trados使用workbench管理翻译记忆库,使用Multiterm管理术语库,使用TagEditor或Word作为工作区,使用Win align做对齐工作,此外还有很多Filters。在安装完Trados之后,程序中会出现一大堆文件。初学者如果不好好看那些Tutorials,是很难操作的。而Déjàvu把所有的组件全部集合在一个界面上,一目了然。Déjàvu在开展翻译项目或进行项目准备工作时,都在同一个界面中完成,并且每种工作的操作也大致相同且比较方便。另外,Trados给用户的设置权限不多,而Déjàvu赋予用户最大的权限,用户可以把Déjàvu打造成最适合自己的翻译利器。

(三)可移植性

整体而言,Trados的可移植性比Déjàvu差。Trados的翻译记忆转移到其它机器上可正常使用,但Multiterm所管理的术语库的可移植性很差,一旦重新安装系统,原来的Multiterm术语库就不能使用了,所以需要定期的把Multiterm术语库导出成xml、txt或htm备份起来。而Déjàvu的术语库文件、翻译记忆库文件、项目文件、子项目文件、 alignment文件都可以任意移植。

(四)团队协作

对于Trados,如果想开展团队协作,必须购买Trados的TM anywhere, multiterm anywhere等插件,安装设置麻烦。而Déjàvu的团队协作非常方便,只要把Déjàvu的术语库文件、翻译记忆库文件放到服务器上,在局域网中的各个客户端机器上直接找到、打开即可。

四、结束语

应该说,两款软件各有优点和不足,译员的偏好也不同,译员可以根据其喜好选择翻译记忆软件。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当今译员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至少会使用一种翻译记忆软件。因为CAT翻译软件是顺应时代需要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它有助于提高项目译文的质量和数量。总之,只有具备扎实的传统翻译知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知识、灵活的人机交流技术和认真投入的敬业精神的人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译员。

参考文献:

[1]陈谊,范姣莲.计算机辅助翻译―新世纪翻译的趋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2]吕立松.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03).

翻译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术语翻译,文化视角,对比认知

中图分类号:N04;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2-0057-04

科技术语属于专业词语,多与文化因素无关。但有些术语在概念形成和语言表达上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确与文化因素有关。因此,术语翻译在沟通专业信息时如何传递文化元素值得研究。此类术语翻译的研究应基于术语本身的文化性,探讨概念意义整合、思维模式转换和语言符号组合调适。本文拟从文化视角透析术语翻译的文化认知特点,探觅术语翻译、借用、仿造方法。

一科技术语的文化性术语的文化性体现在术语概念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术语是传递知识、技术和不同语种之间概念的工具”[1],而“概念是不受语种限制的,但会受到不同分类的社会或文化背景的影响”[2]。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思维活动和语言应用的大环境。“思维和语言表达,二者都体现着文化的作用”[3]。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4]。术语意义的形成是通过“感知”获得有关事物、行为或过程的“知识”,在“相似性”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范畴化”处理,从而形成“概念意义”,经过对指称意义的限定而产生“术语”。因此,术语翻译既要基于文化认知原理对原语概念释解,又要对译语做出对应文字表达。

概念义的译语表达,要体现目的语思维模式,并反映文化内涵,才能达到等值翻译效果。“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将翻译的语言与文化分开来处理”[5]。如crane “起重机,吊车”, catwalk “施工步道?”,英语以日常事物的形态为相似性感知基础,通过概念隐喻形成指称义。而汉语认知则直接跨越相似性,凸显专业属性形成对应的概念义。同理,love seat译为“鸳鸯座”,汉语用概念隐喻使“鸳鸯”的喻义对应 “love”,实现概念义的一致和语言表达的文化对应。

二英汉术语的文化对应性科技活动是一定文化中人类创造文明的基本社会实践。随着科技普及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许多专业术语逐渐演化为日常普通用语,融入社会文化中,从属于不同的文化丛。从认知视角看,科技术语既有概念形成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差异,又有概念表达时语言形式的对应,表现出文化共通性、差异性和专有性特点。

1.文化共通性

文化共通性指原语概念与名称在目的语中可共同感知、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包括人类直接认知的事物、现象,以及加工自然所创造的各种器物,属于“物化的知识力量” 构成的物态文化层[6]。如water“水”,oxygen“氧”,machine“机器”,也称科技通用术语。具有文化共通性的术语概念, 是基于人类相同社会实践和文化基础而形成的,语言对译就能表达术语指称意义。

2.文化差异性

文化差异性指概念义形成的理据差异,包括在感知取向、属性凸显、相似性基础、语言规则等方面的“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不对称性。理据差异体现着民族、区域文化特色,涉及习惯性定势所构成的行为文化层。文化差异性在科技术语翻译中具有普遍性,是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如railway station“火车站”,screw driver“螺丝刀”这些人类共识的器物,因感知取向上的差异使命名上不对称:railway对应“火车”,driver 对应“刀”,反映文化差异的不对称语言符号组合,却实现了概念的准确对应。同理,fire wall“防火墙”, 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译名添加“防”“女神”等语言标记,弥补了概念属性凸显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元素缺失,达到等值翻译效果。

3.文化专有性

文化专有性指一定文化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不同心理联想,包括感知取向、概念化特点、思维模式等,表现为文化蕴含性,即术语的“词外之意”,涉及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相关的心态文化层[6]。翻译时应透过字面、从文化深层对概念义加以理解,有较大难度和不可译性。如American beauty 不是字面上的“美国美人”,而是“(四季常开的)蔷薇”,go (to) Dutch不是“去荷兰”, 而是“实行AA 制”。同理, tornado“龙卷”,Chinese pagoda tree“龙爪槐”,scaffold“脚手架”等,都是透过字面而体现了蕴含的文化专有性。

三文化认知对比与翻译将专业意义和文化含义向目的语传递的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定文化条件下的概念意义定位整合、思维模式转换和语言符号重组过程。剖析文化特点进行对比认知,是从更深层次探讨科技术语翻译理念和方法的重要前提。

1. 感知途径与语言符号的组合

感知指“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刺激(信息)进行选择、评价和组织的过程”[7]。不同语言者感知世界的途径和经验不同,对术语含义的文化释解、语言符号组合的搭配形式也不同。术语翻译为确保概念义对等,需对语言表达式做出调适与整合。如student driver 译为“教练车”,英语感知driver (驾驶员),汉语感知“车”。语言符号组合经过调适与整合,既体现感知途径差异,又准确表达概念意义,取得“殊途同归”的翻译效果。

许多英汉术语在颜色、时空的感知途径上都有文化内涵上的差异,翻译时应避开字面对应对语言符号组合加以调适、整合。如 black tea “红茶”,ferrous metal“黑色金属”, nonferrous metal“有色金属”, 虽然字面上不对称,但保证了概念意义的等值。postdoctoral译为“博士后”,postgraduate 译为“研究生”,同样体现了感知途径差异的文化特点。

在空间概念上,top corner on the left 译为“左上角”,英文先top 后left,汉语则先“左”后“上”。combination calipers 译为“内外卡钳”,combination的所指是“(内、外径)量度功能的结合”,汉语直接从“两种功能”的感知途径出发,译为“内外”卡钳。heavy or light sweater厚、薄毛线衫,inpatient department “住院部”等也是调适语言组合的结果。

2. 相似性基础与形、义调适

概念意义形成过程中,相似性是认知的基础。不同文化在认知事物及现象而取得比喻义的过程中,因相似性基础的差异,事物的命名乃至术语的形成则凸显不同文化特点。如Ishape beam“工字梁”,Lbar “三角铁”,英语从字母 I、L感知相似性,而汉语则按 “工” 字形和“三角”形态来感知。译语经过“形、义调适”,既体现不同文化色彩,又确保了指称义的对应。station wagon 因形似“面包”,且旅行车和面包又都是“舶来品”,故汉译俗称“面包车”,既反映了汉文化相似性感知基础,又取得概念对等、表达得体的翻译效果。

3. 概念隐喻与喻体选择

通过概念隐喻形成新概念是由喻体到喻义的心理联想过程。因不同语言选择不同喻体来展现文化内涵,则出现文字表达的不对应。如clover leaf “公路立体交叉点”,rabbit ears“V字形电视天线”。英语以“苜蓿叶的形状”和“兔子耳朵”为喻体形成概念喻义,汉语无对应的喻体联想,直接依原语概念所指来翻译。hair crack “细裂”, heart cut “中心馏份”, rail foot“轨底”,boiler face“锅炉壁”,tongue file “小圆锉”,stop dog “止动器”等,英语以隐喻日常事物而形成新概念,汉语避开原语联想定式和习惯,依形状、位置、功能来翻译指称义。

4.理据移植与仿译

词语的理据是指事物与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8]。原语理据可作为新引入概念的理据被译语接受,实现理据移植,使原语文化特征在译语字面显现。这种凸显术语符号识别特征的仿译,便于读者从译文追溯或回译到原文去认知译语概念,如peak load “尖峰负荷”,address stream “地址流”。通过理据移植而进行的透明性“字面对等”的仿译,可避免复杂的概念释义,如翻译拼缀术语smog、intelex时,先分解理据:smog = smoke + fog, intelex = international + teleprinter + exchange, 再将原词理据移植,仿译为“烟雾”“国际电传”。

有些词属于上义词,既需理据移植,又要按目的语认知规律对理据整合,才能实现指称义对等。如,combination calipers “内外卡钳”,combination vessel “客货船”,combination boiler “分节锅炉”等术语中,combination 指“一物两用或多用的”,具有上义性,仿译时先移植理据,又依汉语认知定式整合理据,调整语言组合,实现概念对应。

带有专有文化色彩的术语,其语素意义的累加并非其指称义,表现出“词不达意”的“纯文化理据性”,目的语文化缺少字面对应的术语,只能按自身语言规则寻求指称义相同的术语对应翻译。如,English mustard 不译“英国芥茉”,而译“芥末酱”,morning glory不译“早晨的荣耀”,而译“牵牛花”。

5. 概念属性凸显与外来语归化吸收

概念属性凸显指范畴化过程中对术语概念义的整合。因属性凸显上的差异,译语需依自身的思维定式凸显某种属性,使指称义对应。如首字母拼音词laser凸显 “放大”属性, 指“由受激发射的光放大产生的辐射”,汉译“激光”将 “光”的属性凸显,“激”为前缀体现“放大”,使指称义对应,实现新术语归化吸收。同样,beer“啤酒”中“酒”,memory “内存”中“内”,truck “卡车”,pickup “皮卡车”中“车”,也是凸显概念属性,归化吸收外来语。

专业通用术语为标示概念范畴化差异,实现专业义扩展,常在名词前加专业性修饰语凸显特定属性实现概念等值。如通用名词bridge “桥”,通信领域则为“网桥”,电学为“电桥”, 反射炉中为“火桥”,以凸显特定专业属性。power 通指“力”,在不同专业则译为“功率”(物理学)“幂”(数学)“权利”(地理学)等术语。

6.表征凸显与音、形、义整合

术语在表意过程中呈现出语音和形态表征,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则能实现术语的概念义。原语与目的语不对应时,应发挥目的语形态规则、语言系统关系和表达潜力等优势,利用音、形、义整合实现表音与表义巧妙结合。

6.1 音、义整合

通过音、义整合进行新术语翻译,常用“既照顾到原词的发音,又传递原词的语义”[9]的整合方法仿造新词。如hacker 译为“黑客”, “黑客”仿译原词的音,“客”字本身又体现了原词的义,在凸显语音表征的前提下,通过音、义整合,实现了术语概念对应。对于以音表义的原语术语,而目的语又无可传递等值新概念的对应词,翻译只能凸显术语的语音表征,再选择适当的词素表义,使原词语音和语义都得到准确传递。如,Hismanal“息斯敏”中的“敏”,Milton “眠尔通”中的“眠”,Ligalon“利肝灵”中的“肝”等。同理,原语以专有名词命名的定律、计量单位或材料名称,常以专名加普通名词的复合形态出现,译语则将专名音译,再增加表意词素使概念对等。如Brinel hardness“布氏硬度”,“布”凸显原词语音表征,“氏” 表示人名,“硬度”是普通名词的对译。

6.2 形、义整合

从语言类型看,方块的汉字和拼音语种无法做到形态相似,术语翻译利用形、义调适,整合而构成的形态仿造词相对很少。当然,如integrated circuit card “IC卡”,Karaoke “卡拉OK” 等译法,同Tsquare “丁字尺”,Ushaped bolt “马蹄形螺栓”,horn antenna “喇叭天线”一样,也是形、义调适的术语对应翻译。

四结束语科技术语承载着专业信息,也体现着深层文化积淀。术语翻译既是文化信息的发掘、整理过程,又是认知模式调整、再现过程。所以分析文化因素对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的影响,并加以必要的调适与整合,则能有效地探求概念意义等值、语言表达确切的术语翻译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的主要流派[J].科技术语研究,2001(1): 33-35.

[2]ISOIEC SC36WG7.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S]. Question: What is a concept?

[3]萨姆瓦 A 拉里,等. 跨文化传通[M]. 陈南,龚光明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束定芳.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Routledge, 1994.

[6]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Singer M 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Perceptual Approach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7.

[8]张韵斐. 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翻译技术范文第10篇

从周到清近三千年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1〕。延宕千年的佛经翻译使佛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最终共同构建了中国文化,产生了难以想象的深远的影响〔2〕。最近两次的西学翻译则开始西学东渐,开启了中国的近现代化〔3〕。对于清末以来中国的翻译,中国知名学者、学术翻译专家邓正来先生认为,从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时起到1989年,国人的西学东译运动,高潮有三次。“这些翻译工作对于造就中国的学术人才,沟通中西文化,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科学乃至推进中国的学术水平都发挥了积极作用。”〔4〕西方翻译史上古罗马对古希腊、欧洲各民族国家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继承与移植的巨大成就,显示翻译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邓正来先生还认为,中国在没有自己的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情形下开展学术翻译工作,其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并发展中国自己的学术知识体系和学术传统〔6〕。所以可以说,在当今中西学术格局强弱分明的情况下〔7〕,中国的法学翻译背负着发展学术汉语〔8〕、发展中国学术的使命。然而,在目前中国法学学术自生能力还较弱的学术体制下,虽然法学翻译的学术地位并不高,与法学翻译作品于中国法学界所展现的实际影响极不相称〔9〕,但法学翻译对中国发展自己的法学与培养中国法律学人所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10〕。虽然评价当今法学翻译于中国法学的影响,不是本文设定的主题,也已远远超出笔者的能力,惟不可否认,在法学翻译的学术地位并不高的情况下,译者为原文文本得以传递所进行的语际转换而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与财力,其精神与执着令人敬佩。2004年,中国知名法律学者苏力先生曾提出,当今存在着法学翻译热〔11〕。而书店里书架上的法学译著也是密密麻麻,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那么当今的法学翻译究竟如何?又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对当今法学翻译的调查与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古今中外传统的翻译论者大都以丰厚的翻译经验为基础〔12〕,当代的翻译研究或翻译学学者也很少翻译经验匮缺者〔13〕。笔者虽无高深的法学翻译造诣,但长久以来关注当今的法学翻译,并自觉的进行翻译训练与翻译论著的研读,故而根据翻译理论,对当今的法学翻译情况进行了考察,以大体确定当今的法学翻译状况;在翻译文体体系的参照下,甚至与文学翻译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析清了何谓法学翻译;通过创建大体可具操作性的法学翻译的技术性构成系统作为考察与分析框架,并将当今的法学翻译与清末民国和西方翻译情况进行比较,对当今中国法学著作翻译展开描述性研究,试图去确定当今中国法学翻译的实际状况〔14〕。笔者创建的法学翻译的技术性构成系统,是指在法学翻译过程中,参与完成翻译的各项能力,其本身包括除去译者的法学翻译伦理精神与法学翻译观之外的语言文化涵养、学术研究、翻译技能等。法学翻译观,是指在总体上如何看待、理解法学翻译。语言文化涵养,可分为浅陋、一般、精通、高深四个档次;学术研究,可分为浅陋、一般、深入、高深四个档次;翻译技能分为朴拙、一般、娴熟、高超四个档次。此项调查与研究的主体部分,是一百多部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外文译著〔15〕。考察统计的内容包括:译者译书时的学术背景、译书时的年龄、译者的语言文化底蕴、翻译的目的、翻译的时间跨度、翻译理论学习与翻译技能训练、译者言的类型〔16〕、是否有项目资金支持、参考资料与帮助人员、翻译组织、翻译策略或翻译观、译者注释等。以上这些项目,有的部分笔者进行了完整的数字统计,部分因资料付之阙如无法查知,抑或是由于查找太过于费力而尚未能给出统计数据,抑或有的项目并不能进行实证的调查,而是仅进行不是很严谨的印象式论断。本文的论述正是基于以上的考察统计与论述策略。 调查所进行分析研究的框架如下:译者按其学术身份区分为学者型与学生型〔17〕;翻译组织类型区分为独译型与合译型,合译型又区分为化一式合译、平等式合译与领携式合译〔18〕;序言分为研究性序言或批判性序言、概评性序言与译介型序言,其中概评性序言又分为浅显的概评性序言与深入的概评性序言〔19〕;翻译之动机类型分为名利型与学术型〔20〕;根据译文与原文的比较关系,把译文区分为质信型与归化型。学术翻译总类型〔21〕将之分为研究型翻译〔22〕、学习型翻译〔23〕、介绍型翻译与功利型翻译。香港知名翻译学学者张南锋先生曾指出,翻译研究涉及太广,又困难〔24〕,所以笔者的研究,或许只能得出欠缺严谨的偏颇肤浅之论。 二、法学翻译是什么? (一)当代中国法学译者的翻译观 西方翻译学界著名学者埃德温•根特勒尔宣称,大多数学者认为1976年在匈牙利召开的翻译大会上,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作为独立科学而建立起来〔25〕。而西方翻译学界另一著名学者苏姗•巴斯尼特又宣称,到1991年翻译研究已不仅仅是科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严肃的学科〔26〕。翻译研究已经彻底摆脱以前只言片语的经验论说,而称为翻译学(Translatology)或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而我们的法学翻译者是如何看待翻译的?他们与西方的翻译论者,甚至与中国古代的翻译论者进行比较,结果将会如何?根据所调查的当今法学译著的译者言和某些法学学人已经发表的关于法学翻译的文章,笔者得到的总体性印象是:中国当今的法学译者,似乎大部分对翻译本身,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了解不够;在进行翻译前,他们绝大部分,似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翻译技能训练,也缺乏翻译理论的阅读;而与翻译直接关涉的语言文化涵养与对原著的研究,很多译者似乎难以达到学术翻译的基本要求。大多数法学译者的翻译观,实际上似乎是把翻译看作是懂点外语抱本词典就可以的事情。比如,最普遍的是,当今很多译者都宣称信奉“信、达、雅”,有的还基于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对“信、达、雅”给出自己的寓意〔27〕,可是他们并不了解严几道先生本人的“信、达、雅”的意义,似乎也不知严先生为什么、又凭借什么而提出这三个字〔28〕。有些法学译者关于翻译的论断,虽然表现出他比较广博的知识与想象力,但从翻译研究的知识体系来看,却有闭门造车的嫌疑。中国著名翻译家劳陇先生曾对当时中国翻译提出严厉批评,用这一批评来评定当今中国的法学翻译,似乎也同样恰切:“实际情况是:一方面进行盲目的实践,另一方面则不断制造空洞的理论。”〔29〕那么,为何法学翻译界对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艺的翻译知识,表现出的是这样的匮乏呢?笔者推测,部分原因是由于整个社会,也包括学术界,普遍缺少对翻译的深刻认识。正如张南峰先生所说,“都觉得翻译是雕虫小技,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30〕(二)法学翻译是什么法学翻译究竟为何?有位法学译者曾不断向笔者强调,法学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法学翻译就是要“信”。可是其对于文学翻译是什么,翻译又是怎么回事不甚明了。翻译是什么?此问题,无论中西或古今,给出的答案多是:翻译是艺术〔31〕,或翻译是一门技术,同时又是一种艺术〔32〕,或翻译是科学〔33〕。#p#分页标题#e# 当今著名翻译学学者刘宓庆先生认为,翻译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其中科学性是翻译的基本属性,是第一位的,艺术性是第二位的属性。翻译具有科学性,其基础在于双语所指的同一,其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涉及原语与译语在语义、语法、语音、逻辑等四个方面的转换过程。这一复杂的转换过程是科学的加工过程。刘宓庆先生的宏伟心愿是通过对比研究,最终找到汉英的对应矩阵。翻译的艺术性具有普遍性,因为翻译的全过程始终存在着艺术选择和加工以及艺术优化的任务。翻译者虽然要受原作“情、志、意”客体条件限制,但在语际转换中却需要变通,具有原创性,在此一限制和变通中收放有致又独运匠心,正是翻译艺术的真谛。翻译戏剧、诗歌是艺术,翻译法律文书、科技资料、宗教典籍也都是艺术〔34〕。笔者完全认同刘宓庆先生的观点。据此,法学翻译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在翻译理论上如何定位法学翻译?或法学翻译包括哪些构成要素?笔者认为,法学翻译是学术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统一。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美学上进行研究,将文字性翻译分为文艺性翻译与非文艺性翻译〔35〕,因社会科学论著或学术论著的文体是论述文〔36〕,所以法学翻译属于非文艺性翻译。但刘宓庆先生同时强调“在翻译艺术特征的总体关照下,翻译原语非艺术作品与翻译原语艺术作品一样,都是科学运作和艺术运作的统一性语际转换过程:并无高低之分,只有层级之别。”〔37〕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非艺术作品要求的是基础层级的审美判断,要求运用基础层级的翻译艺术手段”,“而翻译艺术作品要求的则是综合层级的翻译审美判断,要求运用综合层级的翻译艺术手段”,〔38〕但很显然,这两种翻译在艺术性上是同质的,而在翻译技能上的同质性更是无庸赘言。况且有些学术论著的文学性,未必就低于普通的文艺作品〔39〕。而笔者考查的当今法学译者对此的看法,却显然将社科学术翻译与文学翻译彻底隔裂开,并未认识到二者在翻译艺术上的同质性〔40〕。其表现之一就是用“信”或诸如以“坚持以直译为原则”作为托辞,似乎为由于翻译技艺匮乏而硬译的阻滞重重、艰涩拗口的译文找借口。于是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学翻译有两个必然的平行问题,其一是对法学论著信息的准确把握,其二就是恰切的甚至高超的语际转换。社会科学论著的论述文体属性在于论说,因此法学翻译的首要或根本原则,就是传统译论上的忠实原则〔41〕,也就是寻求原文文本中的那个“确定的唯一”。而文学性问题的处理,根本就不是人云亦云的“雅”。对此的处理,现代翻译论者提出的处理哲学与方法,绝不是简单的“信”。〔42〕 然而,一部优秀著作所涵摄的信息量是如此的庞大与繁杂,译者如何能将著作翻译得忠实,那就得仰赖译者对原著具有精深的研究;如何在译文里能够再现原著,使其“穿上新装”并“被注入新生”,〔43〕此便是翻译技艺问题。所以,法学翻译要有精深的研究,要有相当的翻译技能,甚至高超的翻译技巧〔44〕。但是,笔者认为仍有必要根据刘宓庆先生的论断而再强调指出,从翻译本身来看,法学翻译本身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与其他翻译在翻译艺术性上是同质的。 三、法学翻译的技术性构成要素诸问题 (一)语言文化涵养要求 那么,技艺高超的译者会做什么呢?恰如18、19世纪的法国教士、诗人、翻译家雅克•德利尔所论,“他会研究两种语言的本质。”〔45〕清末语言学家马建忠对此有精妙的描述,可值全文录下:“…其平日冥心钩考,必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滋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意,委曲推究,务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析之所以然。……”〔46〕翻译对译者的原语言与译语言的本能的双语要求,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翻译论史上,关于翻译的语言能力要求的论述数不胜数,已成为陈词滥调〔47〕。现代的翻译研究也已假定译者在语言能力上是胜任的。笔者在此要强调指出的是,译者要有对语言的深刻体察,尤其有对原语言与译语言差异的深刻认识,甚至深入的研究,而不是一点皮相性感想〔48〕。可是当今我们法学译者的中文与外语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到底是否达到可以翻译出基本合格译作的要求呢?马建忠先生于1896年对其以前与当时的翻译状况的评价,于当今的法学翻译似乎仍具有参考价值:“今之译者,大抵于外国之语言,或稍涉其藩篱,而其文字之微辞奥旨,与夫各国之古文词者,率茫然而未识其名称;或仅通外国文字语言,而汉语则粗陋鄙俚,未窥门径。使之从事译书,阅者展卷未终,触人欲呕。又或转请西人之稍通华语者为之口述,而旁听者乃为仿佛摹写其词中所达之意,其未能达者,则又参以己意而武断其间。盖通洋文者不达汉文,通汉文者又不达洋文,亦何怪乎所译之书皆驳杂迂讹,为天下识者所鄙夷而讪笑也。”〔49〕笔者认为,倘若没有能力用外文写出比较流畅地道的文章,那么也就不大可能达到理想翻译的外语水平要求。 可是我们现今庞大的译者群中,究竟有几人具有这种能力?关于当今译者的中西文化知识涵养,笔者以为与其语言文字涵养的情形是相同的。而文化涵养则为译书所必备,不可忽视。明末著名学术翻译家李之藻认为,“一般的翻译,只是传递普通信息的‘口舌之人’。思想概念、学问知识的翻译,是民族间的相互理解,还是深入本民族文化内部的重新诠释的创造。”〔50〕著名哲学家、翻译家贺麟先生曾研究严复的翻译,而认为严复“所选译的书,他均能悉该书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关系,和与中国古代学者思想的异同”〔51〕,也正因为此,张君励先生认为严复的“物竞”“天择”“名学”“逻辑”是精妙的翻译创造〔52〕。笔者所调查的清末民国的31部法学论著译者,信息明确者16人,仅其译著能提供零星信息者9人,总共可知者20人,皆为学者;受过传统国学教育的,又有留学经历的,确定的有12人,估计留学经历的占全部译者的份额不会少于百分之80%;其他未查找到足够明确信息者未必就没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如序言里可知者强我、骆通、陈汝德等。而反观当今,我们的译者呈现出学生化的趋势〔53〕,即使他们的学术水平、语言文化涵养或许并不比有些教授、学者逊色,但依赖辞典翻译出版,正像林语堂、朱光潜等诸位学者所论,似乎很不够〔54〕。而我们1500年前的玄奘大师,其学力深厚,通彻华梵语文,能够自在运用文字融化原本义理,真堪称我们法学译者永远的楷模〔55〕。#p#分页标题#e# 传统的压制社会制度造成的思想与语言的贫乏〔56〕,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阙失与汉语本身的特点,都使现代汉语在表述精细的西方式学术时力不从心。古汉语是我们盲目丢失的本土资源〔57〕。而且古汉语具有凝练与深沉文雅的高贵气质,非常适合学术术语的创撰与学术高贵气质的表达〔58〕。这一点从对当今译作与清末民国译作的比较中分外明显。清末民国译著虽然大都倾向白话文〔59〕,但由于译者古汉语与国学的高深修养,其译文因大量使用古汉语而词汇丰富、深沉优雅,极富学术的高雅品味。德语史与德国学术史上也曾有过复兴古老德语的经历与成就〔60〕,况且由于新中国众所周知的原因,语言雅致的复兴勃发的学术曾被否弃,此一学术的继续发展之路亦曾被并阻断。通过翻译,取源古汉语语汇,创撰术语,改良句法,从而创建与发展能够表述精细事物与逻辑的汉语的法学语言,是中国法学进行自生发展的基础。 (二)法学翻译的学术研究要求 学术研究是进行法学翻译的本能要求,是前置性条件。那么这种研究应达到什么程度?理想目标就是“关于原著的全部知识”〔61〕,译者需取得原著者在译语界代言人地位,甚至超越原著者。笔者调查的西学基本经典的译者与已查明的20个清末民国时译者,他们都是学者,有些是某领域的权威;而现今中国的法学翻译虽然教授、学者为主导力量,但学生型译书却占很大一部分,且出现学生化趋势。考察的“外国法律文库”14本译著译者,都是学者,其中大部分是当今法学界的知名教授,可称为学者型的翻译丛书;考查的4部“博观译丛”的译者,都是学生;迄今规模最大、影响也很大的“美国法律文库”的情形如下: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可供图书目录》2006年第4期,美国法律文库已出版50部书,其中领携式合译为22部书,其中有一本普通的美国法律教科书的译者者除了一个人为教授外,其余全部都是学生,译者总数达26人。当然笔者承认,现今译书的翻译质量很可能与译者的学术职称与头衔并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 西学基本经典的31部译书中,有研究性序言或批判性导读的18篇,最长的批判性导读长达52页,最短的也在10页;其中译者自己做批判性导读的16部书,占全部译书的百分之52%;清末民国时期译书的序言多为一二百字的译介型序言,其中雷宾南的《英宪精义》的序言为深入的概评性序言;“外国法律文库”的15本译书,研究性序言2篇,其余13部译书为译介型序言;考查的“美国法律文库”的11本译书,概评性序言6,译介型序言5;“博观译丛”的4部译书全部为译介型序言;苏力先生的译书与其主编的“波斯那文丛”,苏力先生都为其做了概评性序言;西方法哲学文库的5部书,有1部书为研究性序言,3部为深入的概评性序言,1部为译介型序言。邓正来先生的译书大部分都有研究性序言,严复先生的译书则有大量的按语。由此可以看出,西学译者更倾向于为译书附加研究性序言,而现今译书有研究性序言的则是凤毛麟角;西学译者对所翻译的原著都有精深的研究。调查还发现与民国与西方译著相比,我们现今的很多译者言,往往对原著者与原著动辄以“伟大”呼之,他们往往径直借用他人如西方论者或出版社、报刊评语做的“伟大”评语。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译者倘若未自己进行独立的、深入的研究〔62〕,如何发现原著者与原著的伟大?在西学译著里,译者对原著与原著者做的评价,往往暗隐的体现在他自己的批判性导言里,其评价只进行深入的学术分析与探微,而并不是动辄以“伟大”呼之。 (三)法学翻译的翻译理论与技能要求 那么,法学译者进行法学论著的翻译出版,是否应该进行翻译技艺的训练?90年代翻译学或翻译研究在欧美已成为独立的学科,翻译培训与翻译资格考试制度也正迅速发展,在有些领域已实现翻译资格准入制度〔63〕。而对于中国而言,即使社会普遍认为,翻译是抱本双语辞典就完事大吉的伎俩,但对法学界的译者而言,对翻译不知却是不可谅解的,因为无视其他学科的存在,不愿接受相关学术传统的教导与审查〔64〕,这也与学术原则与学术精神不是很切合。况且中国翻译史至今已有三千年,出现过许多成就卓著的翻译家,也留下了他们关于翻译的许多宝贵经验论说,对此我们不能拒绝无视。鲁迅先生曾讲,“严又陵为要译书,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65〕林语堂先生曾明确提出翻译训练是翻译艺术的三大倚赖之一〔66〕。刘宓庆先生不但强调翻译技能,且其专著《英汉翻译技能指引》、《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文体与翻译》等都直接或间接涉及翻译技能。西方论者彼德•纽马克也明确指出翻译的技能要求〔67〕。翻译恰如烹饪,翻译技艺恰如厨艺,即使各样原料与各式厨具一应俱全,但若无厨艺如何做出美食?中国知名学者梁治平先生曾讲到,对比先辈,我们的译者怎能不是胆大妄为,怎能“不愧死无地矣”。〔68〕 时光已远逝,可梁启超先生当年的愤怒之声仿佛尤绕耳畔,令人警醒:“……是对于著者读者两皆不忠,可谓译界之蟊贼也已。”此外,调查的译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涉译事之作,况且学生型译著绝大部分属此种情形。为击退乱译,获得更好译本,鲁迅先生曾发出“非有复译不可”的呐喊〔69〕。而我们须知,中国的学术出版基本上还是完全的商业化运作的,再加上出版审批制度带来的经济负担,所以商业利润追求与出版成本的压制,使原著在同时期出现多个译本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对一般学人而言,其购买、借阅译著依据的往往是原著与原著者的学术声望,而不会太关注译者为何人。所以,译著往往就成为学界进行学术研究与讨论的重要依凭。所以我们的译者应该善待我们的读者,善待中国学术,尤其初涉译事者,而不应该让我们无辜却热切追求的学人,甚至让整个民族来承担我们翻译不能的责任。或许,就应像一位知名法律学者私下告诫学生时所说,(法学)翻译,你50岁以后再做吧!(四)法学翻译的译者组构与用工调查还发现,“西学基本经典”译书与清末民国译书大部分是独译的,而现今译书是合译占大部分,而独译占小部分。考查的“西学基本经典”31部译书中,独译25部,占百分之80%;化一式合译1部;平等式合译5部,但从其序言上来看,平等式合译者相互协调并寻求、接受广泛的指导,比较趋向于化一式合译;领携式合译为0。清末民国的31部译书中,独译23部,占百分之75%,化一式合译2部,平等式合译6部,占百分之20%,领携式合译0。考查的“外国法律文库”的15本译书,其中独译6部书,占百分之43%;平等式合译8部书,占百分之57%,领携式合译为0。考查的“西方法哲学文库”的3部译书都是独译。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可供图书目录》2006年第4期,“美国法律文库”至2006年底已出版50部译书,其中独译19部书,占百分之38%;平等式合译9部书,占百分之18%;领携式合译22部书,占百分之44%,合译总数41部书,占百分之62%。更为令人吃惊的是,现今中国的法学翻译,出现有史以来或许可能是世界上的独创:大规模的领携式合译。现今还有一独特现象,即有一些译者,他们往往习惯性的进行平等式合译,可是他们就是不曾独自翻译过一部书。笔者以为法学翻译之道在于独译,而且在笔者看来,除去原著本身是集合而成的编著之外,实在很难找到适合合译的法学论著。个中原因在于,法学翻译是由法学研究与语际转换两个平行的要素构成的,而这两个构成要素在本质上都具有个人独立性,除非两个或多个译者同时具备对原著与原著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翻译处理。而这又是绝不可能的,否则《纯粹理性批判》的译者诺曼•肯普•史密斯(NormanKempSmith)就不会无奈的发现合译的不可行,否则西方更不会出现同一学术原著,有时竟会有多个译本的现象。。笔者也发现译者是否坚持独译,似乎与其学术精神、学术涵养与翻译能力有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翻译史和此次调查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p#分页标题#e# 与西学译著比较,现今中国法学译者的翻译用工基本上是少得可怜,长的往往一年,短的则数月,总体情况属于课余型而非专门翻译型,仓促应付型而非从容充分型。而西学基本经典译著的翻译用工则全部是比较长的,而且笔者获得的印象是,他们的翻译往往是伴随着相关研究而专门进行的,是从容的、时间充分的翻译。中国翻译史上的玄奘,专心翻译佛经19年,文学翻译家朱生豪几乎把终生付给了翻译。如此我们就会发现,舆论所批评的某些译著之所以错漏百出、质量低下的某些可能的原因了:用工不够,拼凑合译。造成这样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版社往往限定翻译期为一年。可是我们有些译者自身能逃脱干系吗?笔者不敢妄加推测。对于合译,苏力先生曾给出一个猜测性解释:译者可能能力欠缺,无法完成独译,与人合译壮大胆量,还可以推卸责任〔70〕。四、如何提升法学翻译?(一)中国翻译史的参照究竟如何对待法学翻译,倘若我们回顾中国自己的翻译史,就会深受触动,大受启发。笔者选择中国历史上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三个翻译家来作为我们考察、鉴赏的对象:其一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理论,钱钟书先生认为其开宗明义吾国翻译术〔71〕,主持译场取得巨大成就的东晋、前秦时高僧道安;其二是被誉为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72〕,其翻译登峰造极的大唐高僧玄奘;最后是被奉为翻译圣人,其“信、达、雅”被奉为翻译金科玉律〔73〕,被胡适先生称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的严几道〔74〕。 道安虽佛学造诣高深,但其不懂梵文,更处于中国接受佛经与翻译佛经的初期,于是其翻译便自然的倾向于直译而求信,译文质而不过分追求华丽,所以其翻译是译介型的,译文是质信型的〔75〕。玄奘学力深厚,通彻华梵语文,能够自在运用文字融化原本义理,发挥自己信奉的一家之言,所以他的翻译是研究型的,译文是归化型的;又因“他还运用六代以来那种偶正奇变的文体,参酌梵文钩锁连环的方式,创成一种精严凝重的风格,用来表达特别着重结构的瑜伽学说,恰恰调和”〔76〕,所以他的翻译同时又是文学上的创造;他既勤恳又认真,且如此工作19年,再加上他天竺取经,本已声名显赫,便有唐太宗热情的出面资助,所以玄奘便自然成就为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77〕。“严氏所选译的书都是他精心研究过的。不然,他做的案语,必不能旁征博引,解说详明,且有时加以纠正或批评”,〔78〕而且“严氏所选译的书,他均能悉该书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关系,和中国古代学者思想的异同”,〔79〕所以严几道的翻译是研究型的;“那时的留学生没有现在这样阔气……”,为迎合士大夫的口味,“因此他遍铿锵一下子……”,〔80〕是可接受性的翻译,翻译策略上采取归化译法;又“因为他慎重翻译,‘一名之立,旬月踟躇’”,〔81〕所以他具有高度严谨的翻译精神〔82〕。中国翻译史上这三人都可供我们当今的法学译者品评、揣摩。 (二)法学翻译的命运与提升法学翻译进一步的设想 与原创相比,翻译难道真的是“雕虫小技”而非常容易?朱光潜先生作为一个令人敬仰的杰出学者,曾讲“据笔者个人的经验,译一本书比自己写一本要难得多”。 〔83〕郁达夫、苏福忠等等诸多文人、翻译家都明确做过几乎相同的表达〔84〕。按照苏力先生的说法,既然翻译艰难,又无大的利益,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些已获得学术地位的博导、教授就不愿意去做〔85〕。或许这也是有些合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有些需要努力争取获得学术地位的年轻学人,翻译或许是其唯一的或不错的选择。而法学翻译会走多远?有论者曾这样讲,“也许法学著作的翻译在最多20年后甚至10年就会逐渐衰落”,其给出的理由是“法学著作其实都有地方性”,“法律同时又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社会实践”,“法律学人的外语能力将普遍增强,他们可能更直接阅读外国的相关文献”。〔86〕 这三个理由其本身在消弭法学翻译热的自恰性上本文都是非常赞同的,但笔者以为,影响这一必然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法学的强弱对比关系〔87〕,中国法学是否已具备自生能力,并能茁壮发展起来,则是启动消弭翻译热的根本〔88〕。而这恐怕不是10年甚或20年就能解决的事情。况且当今中国法学研究掌握的外文资料还是不丰富、不充足,许多重要的西方经典论著,中国学人还没有翻译成中文。此外,即使外语能力普遍提高,我们也很难期望中国的大多数法律学人能同时掌握英、德、法、意甚至拉丁文等法学强势语言〔89〕,同时,对中国法律学人来讲,翻译又是深入学习与研究的佳径。如上的缘由都支撑着法学翻译热的继续,虽然法学翻译较为远期的命运,笔者不敢妄断。当今这个大环境下,提升与确保法学论著翻译质量似乎绝不是个单一的、一蹴而就的工程,比如法学学术出版的非商业化,提升法学翻译的地位,真正的落实翻译校读制度,建立法学翻译论著出版的专家匿名审查制与法学翻译批评机制等等,这些似乎都是很难短期实现的。 鉴于中国当今大部分法学译者对翻译知识普遍缺乏,基本上又无专业性的翻译训练,所以法学译者自觉地进行翻译上的学习与训练,甚或考取翻译资格,意义非凡,或者法学翻译出版实施像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制度那样的翻译资格准入制度〔90〕。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法学译者基本的翻译技能与翻译素养,提高了法学翻译的门槛,避免滥竽充数者浑水摸鱼。甚至出版社还可以与法学界建立统一的翻译人材资料库,网罗获得翻译资格证书,且热切追求学术、有深切学养的学人,这样就减少当今翻译出版熟人模式的运作,更可为全国各地有志于法学翻译的学人提供致力于法学翻译的便捷出路。

上一篇:国土资源开发范文 下一篇:声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