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22:01:36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课题研究;导师制;创新能力

重庆科技学院是依托石油、冶金、机械、电子行业为办校特色,大力培养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它们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能力的培养应从学生进校就开始,这样他们才能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实践能力训练,以培养探索未知、创造求新的实践[1]。

随着导师制的全面推行,导师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我校全面推行了导师制,导师在学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方面担负着历史重任。

一、依托导师制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科技立项,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自应本2006级学生通过申报“直流调速系统仿真研究”项目,对仿真原理有了全面、清楚的认识,在仿真过程中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波形,使学生对调速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课题立项可以使大学生自由地进入各种学术领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这样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应本2006级四名学生在完成科技创新项目中一方面提高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进行项目试做,要经常深入调速实验室等实践场所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因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不断地想办法去解决,这无疑会锻炼和提高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实践环节。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申请立项、项目验收工作中,要经过公开评审、答辩、等程序,从中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科技写作能力,还锻炼了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无疑会得到提高。

二、以导师制为依托的大学生课题研究的有益尝试

1.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

本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积极支持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主要作法有: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素质拓展教育中的学分才准予毕业。二是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学院每年设立十多万元固定基金,用于支持本科生申报课题立项。三是制定奖励措施,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每年评奖一次并给予一定的奖金,最高达1万元。四是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学校有专门机构负责申报项目、督促检查、组织终评等工作,为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2]。

2.加强实践教学,激发了大学生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学院为了激发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在强调课程内容的研究性、理论性、结构化的同时,还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尤其是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平台。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设计研究,学院开放了实验室,建立了实训基地,并根据各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增设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的项目,使学生在课堂有理论,课下有实践,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的兴趣。三是建立导师制。导师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立项和完成科研项目,为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提供保障。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研究和比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全国电子大赛中我院学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重庆市一等奖10项,重庆市二等奖34项,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也有比较好的成绩,2009年共有6支队伍参加比赛,6支队伍全部获奖。

三、对以导师制为依托的大学生课题研究的建议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完善导师制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可以通过集中学习、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以及送导师到相应条件比较好的兄弟院校进修等方式,对导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能力。其次,可以聘用离退休教师担任导师。这部分教师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对学生有爱心,又有充足的时间辅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同时,还可以解决扩招后师资不足的问题。

2.发挥特长、精心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课题立项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课题,导师也有各自的特长和专业。这就要求学院在开展导师制工作时,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确保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去选择导师。导师要对所指导的课题的先进性、应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得论证,因为课题有研究价值,才能激起学生的研究欲望,例如,自应本学生进行的创新项目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该小组已经有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

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制的实施,并重点加强导师制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建设[4-5]。一方面要完善考核体系。首先要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导师工作由考评小组按学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平时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期指导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指导工作总结和学生表现及取得的成绩。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建立客观反映大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强调社会认同。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导师评价、院系认定四部分。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对导师历年工作的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将导师在受聘期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并在年终体现出来,从而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导师工作。要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与其课外创新学分、三好测评、奖学金评定、免试读研究生等挂钩。这样,就可在课题研究中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会.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

[2] 李娥兰.新课改下高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5-7.

[3] 李志伟.毕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工程,2001,(6):31-33.

[4] 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958-02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聚焦在创新性人才上。每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多种培养的手段,其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7]5号)精神,我院开展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我们所指导的《创建“迅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得到了省教育厅与学院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大力支持。经过两年的时间摸索与实践,目前该项目已顺利结题。本文结合自己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指导,谈谈自己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

1 大学生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在各种类型的创造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生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国家和省级都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与训练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实践创新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是孤立的,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只有当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学习方式、实践能力、创新毅力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全面训练时,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应立足训练,重在过程,训练不仅要强调技能与方法培养,更要强调方法和精神训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于本领域与本学科,更多的还来自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来自于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实验项目训练的成功,将对现代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方式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参加训练计划的学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学生与教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

2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积累。经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创新意识不够

由于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不少学校都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但随着高校教育环境和学生基本素养要求的变化,部分学生不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于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长时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掌握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随意散漫的学习态度也能难以激发探索精神。

2.2思维方式单一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视野和想象开始逐渐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思维比较敏捷。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的积累不够,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对知识的掌握是僵化死板的,容易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缺少新意和突破。

2.3 动手能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存在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在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倾向,造成遇到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高校的学生中知识与实践的脱节是一种普遍存在现象,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

3.1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或需要创造性解决的情境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这是人类未知领域的一种思维能力。所以,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发明新理论等等都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既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主要是训练思路的广延,横向扩散。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的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二是提高训练创新思维的深度,主要是纵向的发散思维,向深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能够洞察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不受习惯定式的局限,自我调节思维方向。三是加大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使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入创新的意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迅速地从发散转向集中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新观点、新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

3.2 注重师生关系的转变

师生关系是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关系,它直接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在人格上、知识上、情感上都是平等的,互相作用的。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依赖、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创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并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创新意识。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教与探讨的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讨论互动,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热情。同时,教师不仅只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播,更多的时间要与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沟通交流。

3.3 设立创新导师的机制

导师制是指高等学校实行的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是将班级集体授课与个别指导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导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学习上明确方向。

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制的实施,并重点加强导师制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完善考核体系。首先要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导师工作由考评小组按学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平时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期指导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指导工作总结和学生表现及取得的成绩。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建立客观反映大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对导师历年工作的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将导师在受聘期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人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并在年终体现出来,从而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导师工作。

4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实践创新训练是缓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的有效办法。通过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可以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2] 吕海霞.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向[J].价值工程,2010(19).

[3] 王传中.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

[4] 汪德彪,宋乐鹏,陈永刚,唐瑜.依托导师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职业时空,2010(10).

上一篇:高中英语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