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上期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21:16:44

导师制上期工作总结

导师制上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渐进式 导师制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34-02

随着高校前段时期的招生规模扩大,近年来本科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这种压力释放出来后,对于高校的教学环节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精力减少,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双双下降。如何从本质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与就业挂钩,形成一体化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两种关系问题

1.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面对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第四年最重要的问题明显不是写一篇质量多高的论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无疑比写好毕业论文重要的多,这就造成学生视毕业论文为无关轻重的环节,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临近毕业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对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

2.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关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并且实习实践安排在大学第四年的几周内,多数学生由于事前不能确定论文题目,只能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论文的开题和写作,答辩时间为六月底。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实习不能针对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有的放矢。学生联系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合适,实习了几周后才发现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和数据不足,再换单位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把握和引导上述两层关系,包括:大力开拓稳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带动就业;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等措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促进了就业,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但是,这些解决策略也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系统化不明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环节,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存在明显的内部关系,需要揭示出来反映客观教学规律。学校的解决策略虽然对两个层面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显得过于零散,策略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同时没有了解问题全貌的手段,只能是对目前问题的一种缓解,没有从教学系统角度来清晰的揭示出主要矛盾。系统化就是要探究问题的目标,明确对象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问题长久解决之策。因此,有必要提出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明确目标和机制,为具体制定实施策略给出科学指引。

2.执行效果打了折扣。学校的解决策略是基于过程管理模式,而非结果控制模式。过程管理是对实践环节存在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需要很多人力去进行监督和执行。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前选题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带着问题去实习。但是,从选题到实习中间短短两个月,不足以使从未经历过学术研究的本科生了解所选题目的实际意义。学生对论文也意识不清,没有论文的概念,缺乏基本写作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由于对选题的不理解甚至不关心,进入实习企业后,就不会针对选题进行认真的企业调研,收集数据,观察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相比之下,使用结果控制模式,将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从结果反溯的管理行为,从前期教学环节入手,搞好渐进式实践教学,强调内部逻辑关系,充实教学环节体系。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

结合高校管理学院就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考虑到这些策略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就业为目标进行选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学年论文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渐进式,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创新性为特征,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拉动,教学案例模式加以推动,全面提升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实习、论文和就业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体现了系统三个主要构件: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作为动力源,论文和实习部分作为传动装置,就业是总目标和反馈器。三者相互支撑,构成一套完整的动力学系统。

1.基于创新特征的双动力机制。一体化模式采用了双动力机制,即作为本科生导师制在前面拉动,作为教学案例化在后面推动,以保障这种实践模式能够高效而平稳的运行。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高校教师对学生成才的引领性,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教学案例化则突出了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撑性,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双动力机制的一推一拉,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能动性,为学生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机制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征。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目前由于就业造成的巨大压力,高校更加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但并不代表放弃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创立特定的机制开展创新教育,是实习实践的目标,也是就业的高层次需要。

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和不同要求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方法可以是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特长,学生自由选择导师。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实习调研、论文撰写、开展科研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导师要做好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写作、答辩和择业就业指导的工作。我校管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执行情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案例化强调教学体系的知识库特征,建立了创新的基础条件。针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系统的建立实践与论文的案例库,将案例分析与研究作为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的主线,使研究方向针对案例、分析问题针对案例、形成文稿针对案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与案例研究有关的测算数据、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等研究工作。

2.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传动机制是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要想扎实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就要有扎实而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是动力机制的作用对象。本文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应该重点结合实习、论文和就业工作,做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一体化模式的传动机制被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大学四年级末进行就业。这是一种渐进式过程,符合教育规律中的建构理论,其核心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但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内容空乏、无实际意义、无创新精神、写作不规范、内容雷同和抄袭等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兴趣不够、教师思想不重视、管理过程不规范等,但问题的根源在培养机制上,即实施毕业论文的路径选择上。

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则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将毕业论文与实习实践、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具体的操作如下:

大学二年级: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认识实习和第一次生产实习,学习认识企业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建立一个直观的映像。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很重要,需要师生之间探讨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并要求学生就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解。基础打牢后,教师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未来工作方向、实习理解、课程学习选择个人研究方向,也就是毕业论文的初步选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学年论文可以是实习体会、课程论文等具体形式。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论文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规划未来工作的方向,建立较强的学习目标。

大学三年级: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系统的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也日益深化。大学三年级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将有更透彻理解,开始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包括问题的分解、素材的收集、技能的准备等;要求三年级学生继续充实和修改二年级所做的学年论文。如果发现选题有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指导教师应该在论文的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篇幅要求上明显高于二年级,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的规范进行。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前的演练,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雏形。

大学四年级:大学的最后一年,论文的逻辑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关键是对论文的完善和优化、数据的调查补充、实证分析、案例描述。这种渐进式的好处将集中反映在第四年。首先,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了基本的科研训练,写出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具有一定创见的毕业论文;其次,大学第四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找工作,减少了毕业论文和就业之间的冲突;再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有关联,大学几年的研究,与就业方向始终密切相关,在专业领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所选择的实习企业是否适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反过来更加扎实了论文的写作。

综上可以看出,渐进式培养过程并不是将现有教学模式推倒重建,而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对现有不适合的一些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它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着眼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科、专业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强调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大实践”的具体形式。

3.一体化模式的效率评价机制。一体化模式的提出,给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不同,一体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特征,构建了各环节紧密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高效率,也更利于对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这种测量方法有别于传统实践过程的指标体系,是按照一体化模式的系统结构进行设计,边界清晰,作用明确。

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目标系统评价、动力系统评价、传动系统评价。

其中,目标系统评价指一体化模式如何对就业效果产生作用,即以就业为导向拉动整个实践体系的展开,把就业放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首位。就业是高校所需要直接面对的挑战,也是学生个人实现价值,社会稳定进步的保障。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系统评价从大学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贯穿学年论文的选题、实习调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是对于专业领域未来职位的“市场细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动力系统评价决定了一体化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的执行。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还是教学案例化,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因此,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科学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结果,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为了保证指导的效率和效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所作的问题类型应该大体一致,是该教师擅长和熟悉的。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系部要有细化的考查办法,了解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和实践任务进展,保证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导工作。

传动系统评价说明了一体化模式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评价前,专业应该根据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具体特点,按照每个程序制定完善、科学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每年度组织各年级实习暨(毕业)学年论文答辩,并在学年末之后组织专门的质量评价会议,由本专业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工作总结,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学年论文评价要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采用如下一些具体措施:对于研究专业的热点和难点,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有实际指导意义,理论方面确实有新意的应该予以鼓励;在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过程中,独立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的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对优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专业范围要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21世纪的中国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型强国,教育强国是其根本国策之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劳动力人才,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专业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适当创新。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将这种任务贯穿于大学这个教育,并切实地落实到实践环节,将实习、论文和就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机制,不仅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在逻辑联系,提升了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从源头上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对于高校缓解愈来愈紧张的就业压力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2)

2.盛永志,林丽,唐丽华.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案例化的探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张庆华,彭晓英.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4.马丽莹,李丽娜.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工程,2009(2)

5.黄溶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及其管理创新.现代教育科学,2009(1)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导师制上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两种关系问题

1.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面对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第四年最重要的问题明显不是写一篇质量多高的论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无疑比写好毕业论文重要的多,这就造成学生视毕业论文为无关轻重的环节,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临近毕业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对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

2.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关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并且实习实践安排在大学第四年的几周内,多数学生由于事前不能确定论文题目,只能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论文的开题和写作,答辩时间为六月底。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实习不能针对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有的放矢。学生联系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合适,实习了几周后才发现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和数据不足,再换单位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把握和引导上述两层关系,包括:大力开拓稳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带动就业;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等措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促进了就业,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但是,这些解决策略也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系统化不明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环节,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存在明显的内部关系,需要揭示出来反映客观教学规律。学校的解决策略虽然对两个层面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显得过于零散,策略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同时没有了解问题全貌的手段,只能是对目前问题的一种缓解,没有从教学系统角度来清晰的揭示出主要矛盾。系统化就是要探究问题的目标,明确对象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问题长久解决之策。因此,有必要提出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明确目标和机制,为具体制定实施策略给出科学指引。

2.执行效果打了折扣。学校的解决策略是基于过程管理模式,而非结果控制模式。过程管理是对实践环节存在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需要很多人力去进行监督和执行。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前选题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带着问题去实习。但是,从选题到实习中间短短两个月,不足以使从未经历过学术研究的本科生了解所选题目的实际意义。学生对论文也意识不清,没有论文的概念,缺乏基本写作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由于对选题的不理解甚至不关心,进入实习企业后,就不会针对选题进行认真的企业调研,收集数据,观察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相比之下,使用结果控制模式,将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从结果反溯的管理行为,从前期教学环节入手,搞好渐进式实践教学,强调内部逻辑关系,充实教学环节体系。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

结合高校管理学院就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考虑到这些策略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就业为目标进行选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学年论文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渐进式,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创新性为特征,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拉动,教学案例模式加以推动,全面提升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实习、论文和就业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体现了系统三个主要构件: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作为动力源,论文和实习部分作为传动装置,就业是总目标和反馈器。三者相互支撑,构成一套完整的动力学系统。

1.基于创新特征的双动力机制。一体化模式采用了双动力机制,即作为本科生导师制在前面拉动,作为教学案例化在后面推动,以保障这种实践模式能够高效而平稳的运行。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高校教师对学生成才的引领性,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教学案例化则突出了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撑性,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双动力机制的一推一拉,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能动性,为学生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机制保障。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征。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目前由于就业造成的巨大压力,高校更加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但并不代表放弃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创立特定的机制开展创新教育,是实习实践的目标,也是就业的高层次需要。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和不同要求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方法可以是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特长,学生自由选择导师。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实习调研、论文撰写、开展科研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导师要做好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写作、答辩和择业就业指导的工作。我校管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执行情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案例化强调教学体系的知识库特征,建立了创新的基础条件。针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系统的建立实践与论文的案例库,将案例分析与研究作为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的主线,使研究方向针对案例、分析问题针对案例、形成文稿针对案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与案例研究有关的测算数据、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等研究工作。

2.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传动机制是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要想扎实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就要有扎实而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是动力机制的作用对象。本文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应该重点结合实习、论文和就业工作,做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一体化模式的传动机制被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大学四年级末进行就业。这是一种渐进式过程,符合教育规律中的建构理论,其核心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

但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内容空乏、无实际意义、无创新精神、写作不规范、内容雷同和抄袭等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兴趣不够、教师思想不重视、管理过程不规范等,但问题的根源在培养机制上,即实施毕业论文的路径选择上。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则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将毕业论文与实习实践、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操作如下:大学二年级: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认识实习和第一次生产实习,学习认识企业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建立一个直观的映像。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很重要,需要师生之间探讨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并要求学生就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解。基础打牢后,教师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未来工作方向、实习理解、课程学习选择个人研究方向,也就是毕业论文的初步选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学年论文可以是实习体会、课程论文等具体形式。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论文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规划未来工作的方向,建立较强的学习目标。

大学三年级: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系统的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也日益深化。大学三年级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将有更透彻理解,开始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包括问题的分解、素材的收集、技能的准备等;要求三年级学生继续充实和修改二年级所做的学年论文。如果发现选题有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指导教师应该在论文的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篇幅要求上明显高于二年级,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的规范进行。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前的演练,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雏形。大学四年级:大学的最后一年,论文的逻辑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关键是对论文的完善和优化、数据的调查补充、实证分析、案例描述。这种渐进式的好处将集中反映在第四年。首先,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了基本的科研训练,写出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具有一定创见的毕业论文;其次,大学第四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找工作,减少了毕业论文和就业之间的冲突;再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有关联,大学几年的研究,与就业方向始终密切相关,在专业领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所选择的实习企业是否适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反过来更加扎实了论文的写作。

综上可以看出,渐进式培养过程并不是将现有教学模式推倒重建,而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对现有不适合的一些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它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着眼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科、专业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强调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大实践”的具体形式。

3.一体化模式的效率评价机制。一体化模式的提出,给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不同,一体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特征,构建了各环节紧密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高效率,也更利于对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这种测量方法有别于传统实践过程的指标体系,是按照一体化模式的系统结构进行设计,边界清晰,作用明确。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目标系统评价、动力系统评价、传动系统评价。其中,目标系统评价指一体化模式如何对就业效果产生作用,即以就业为导向拉动整个实践体系的展开,把就业放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首位。就业是高校所需要直接面对的挑战,也是学生个人实现价值,社会稳定进步的保障。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系统评价从大学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贯穿学年论文的选题、实习调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是对于专业领域未来职位的“市场细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动力系统评价决定了一体化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的执行。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还是教学案例化,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因此,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科学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结果,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为了保证指导的效率和效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所作的问题类型应该大体一致,是该教师擅长和熟悉的。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系部要有细化的考查办法,了解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和实践任务进展,保证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导工作。

传动系统评价说明了一体化模式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评价前,专业应该根据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具体特点,按照每个程序制定完善、科学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每年度组织各年级实习暨(毕业)学年论文答辩,并在学年末之后组织专门的质量评价会议,由本专业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工作总结,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学年论文评价要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采用如下一些具体措施:对于研究专业的热点和难点,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有实际指导意义,理论方面确实有新意的应该予以鼓励;在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过程中,独立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的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对优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专业范围要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上一篇: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困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