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06 17:36:21

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范文第1篇

一、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

(一)政府

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自汉代以来被历代政治家所遵循。中国古代政府“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于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由于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道德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行政行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更加凸显了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在道德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之一的中国古代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首先,进行道德建设,仅仅依靠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是不行的,必须把道德理念要求转化成具体的道德规范约束,才能发挥道德在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引导作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是实现道德功能作用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主体,而且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政府政治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政府在国家政权力量的协助下强化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有限。道德要发挥其调节功能,就必须将外在的道德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化的道德自律约束,这更多的是依靠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实践的历练和道德修养的内省。政府可以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营造适宜的道德生态环境,但却不能也无法越俎代庖地主导这一转化过程。

(二)家庭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本位观念,家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家庭一方面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伦理道德的摇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家庭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中心,家庭道德建设也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它要求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对于兄弟姊妹的关系,它要求“兄友弟恭”;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夫义妻顺”。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尤其重视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甚至把孝道作为道德主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整个社会教化治理的基础。“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岳母刺骨”等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的著名事例说明了家庭在传统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孔夫子开始,私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部分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私塾自然成了传递儒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到了隋唐时代,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儒家经典,私塾在传授儒家学说的同时,无疑担当着道德建设主体的重要角色。

二、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

(一)国家宣教法

国家宣教法是指国家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对其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宣传并进而据此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国家要求人们“修身养德”,并培植出了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风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身原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热情。国家宣教法在宣传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统道德理念的灌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养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宣教的效果和巩固道德建设的成果,国家通常对社会成员道德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和荣誉表彰。(二)贤人垂范法

贤人垂范法是指中国古代贤人以自己的道德的行为在为人处世方面为他人做出榜样的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道德贤人是理想化的、榜样化的道德先进者,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促使人们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从而达到道德的自觉与自律。如流传千古的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身居陋巷却心怀天下的贤者颜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王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中国古代的贤人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道德魅力对当世的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规范作用,他们率先垂范,整个社会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贤人的言行体现了对民族、社会高度负责和以民族、社会利益为重、为先的无私精神,这对后世的道德建设、对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宗教规束法

宗教规束法是指宗教作为一种良性人文原则,以其容易直达人类的心灵并能有效地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制约的特点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方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宗教和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讳言,宗教具有迷信色彩,但宗教不完全是迷信,它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其“劝善”的主题和功用却还是客观存在的,宗教以虚幻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直达人类的精神家园,并能对道德主体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有效的进行约束。而且借助宗教传播的“道德观念”往往还易于被宗教信众所接受。对于宗教信众来说,宗教的约束作用是建立在虚幻的超自然的神上,它赋给每一个宗教信徒在道德上的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的约束,这种规束作用是他律色彩的,有隐性强制惩戒的效果,这是其他道德建设方法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四)文艺陶冶法

文艺陶冶法是指文学艺术以其所塑造的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典型形象对人们进行间接的道德情操陶冶和情感渗透教育的方法。列宁在强调文化、艺术和道德的阶级性的同时,认为许多格言和规则是超阶级超时代的,他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也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内容上偏向政治和伦理道德主题,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长期支配着古代文坛。国家的兴亡,纲常的序乱,道德的背向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旋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说岳全传》《杨家将》《包公案》等传记文学,这些艺术作品陶冶了一代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民众的道德水平。文艺陶冶法与空洞说教不同,可以防止逆反心理,提高教育效果。

(五)自我践履法

自我践履法是指道德主体以行为本,在躬行实践中锻炼毅力、塑造品性、完善人格的一种方法。中国传统道德从来就有注重道德践履的传统,认为道德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它要求人们必须亲身去践履。如孔子讲“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宋代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录》)。道德并不是仅体现在一些政治原则的大道理中,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伦日用的实际生活中。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其作用与功能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指导,换句话说。它的真理性与合理性也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得以强化的。传统美德之所以被那么多的人所信奉与实践,就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紧密的联系。自我践履法要求道德主体在实践中锻炼道德品格,践行道德理念。自我践履法符合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建设的规律。由于重视道德践履,中国传统道德具有了实践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

(六)个体内修法

个体内修法是指道德个体要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方法。儒家把修己、养身看作是立身处世从而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中国传统道德建设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个体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道德主体要重视个人自身道德品行的修习和养成,不断调节自我行为,从而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伦理人格。首先,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次,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也就是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道德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80后”;道德建设;现状;措施

道德思想作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时代变迁性。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80后”是时展的直接受益者。其道德思想带着时代变迁的深刻特征,一方面他们继承了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因改革巨变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异于传统的若干新道德因素。本文聚焦“80后”道德,把握“80后”的道德的发展动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时代精神的“80后”的成才成长的道德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新时期“80后”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80后”简介

“80后”这个词,最早是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的,它本来是文坛对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韩寒、郭敬明等人的统称,后在媒体上、网络上被高频率使用广为流传,现被泛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探索“80后”群体特征、心理需求、思想道德状况对把握“80后”的成长与成才的规律、加强“80后”道德建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80后”的特征

社会对“80后”整体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因他们的“啃老”、“拼爹”、“炫富”行为把他们称为“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也有人因他们“自主创业的勇气”、“抗击冰雪的坚强”、“抗震救灾的爱心”称为“有担当的一代”。不管社会评价如何,许多“80后”名人在诸多领域里都做出了骄人成绩,已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登上了社会舞台。譬如当红明星范冰冰、体坛健将刘翔、斯洛克名人丁俊晖、新锐作家郭敬明和韩寒、优秀创业青年戴志康及李想、感动中国人物之洪战辉等等,以其为代表的“80后”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当之无愧社会新生中坚力量。

在社会转型中“80后”积极特征凸显:以受思想新潮、眼界开阔、注重知识和教育培训、教育程度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主体权利意识强、重视个人发展、职业期望高(较大发展晋升空间);重视闲暇价值崇尚时尚休闲、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物质福利高、工作轻松环境好);注重现实且功利性强、赞同知识商品化(看重社会关系、物质回报);富有创业精神、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拥护改革开放并支持祖国统一、崇尚社会公平竞争意识强烈为其主要特征。

三、“80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80后”道德建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道德教化在“80后”群体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公共道德,具体指国家依据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目标及其具体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80后”青年施加道德教育或改造,使其形成符合国家民族意愿的主流道德思想的系统性德育工程。

从当下而言,加强“80后”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80后”的成长成才需要

“80后”没有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经济上的艰辛、家庭生活环境安逸使其缺乏必要的生活磨练,应试教育因固有缺陷而未发挥应有道德教育功能更不必说培育其良好道德素养。处在外部的生存、发展和内部道德心理双重重压下的他们往往就像草莓一样外表光鲜内心脆弱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压,极容易为物欲诱惑在关键时刻把持不住,从而出现道德失律,甚至滑向违法犯罪深渊。加强“80后”道德建设有利于“80后”正确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城乡、地区差异的现实条件下,自觉把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更好结合到一起,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去,到条件艰苦和工作困难的地方去,从而有利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2、提高“80后”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需要

加强“80后”道德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80后”整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80后”素质一个的重要方面,同其他素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对其他素质有渗透和影响作用是其他素质的道德基础和道德保证。可以说在“80后”的素质中道德素养是核心、科学文化素养是基础、法治理念是保障。因此,要全面提高“80后”素质和道德水准,就必须加强“80后”思想道德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就不仅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生态和谐还应包括精神文化和谐,道德和谐是衡量精神文化和谐的重要标准之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80后”承担着传承文化、复兴中华、担当未来的历史使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建设力量,因而加强“80后”道德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实现社会道德和谐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道德建设中,把“80后”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发挥“80后”道德的示范作用,积极有效地影响全民道德观念,进而提高全民道德修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80后”道德建设现状

1、“80后”道德观念的转变

(1)单一化到多元化:从刻板单一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多种道德观并存的局面;

(2)理想性到现实性:从阶级斗争至上、封闭自己的左倾理想主义到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思想开放活跃、兼容并蓄颇具现实色彩的“80后”新道德观;

(3)延续传承到超越创新:一方面继承传统中华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创新及新文化与新道德的培育;

(4)集体本位到突出个体意识注重个人发展:从注重集体家庭利益以集体家庭本位到注重个人发展、强调个人权利的独立性、个性独立、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成为“80后”的新道德氛围;

(5)公共道德意识初步形成:在揭露新疆、邪恶势力分裂祖国阴谋,抗击汶川、玉树特大地震重大自然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家社会公共活动中,“80后”脱颖而出,敢于维护祖国尊严、勇于挑战自己、甘于挑重担作奉献,非凡表现充分证明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2、“80后”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

大部分“80后”青年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其道德境界是高尚的,代表着我们社会的良知和道德航向通过这些“80后”的道德形象的展示,我们对他们充满希望和信心,但其中小部分“80后”仍存在以下问题:

比较显著的是:信念不够坚定:存在信念危机、道德困境;热衷休闲娱乐文化、思想浮躁荒废学习、亲情意识弱;重视功用价值忽视道德价值:道德意识淡薄,投机风气蔓延,希翼行为短期获利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勤俭意识不强:畸形消费享乐心态:消费观念强,节俭意识弱,向往城市生活;自律意识欠缺:权利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较差;服务意识、亲民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基层生活的体验和对人民的深厚感等等。

五、“加强80后”道德建设的措施

1、完善道德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有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和必要的社会需要,只有先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其思想道德等上层建筑存在的问题。“80后”戏称自己为房奴、车奴乃至出现“蚂族蜗居”的情况倍加值得我们关注。这些财富分配不均问题都是在社会转型期带有全局性的社会问题,解决不了必然会影响“80后”群体的思想稳定。因而必须完善“80后”道德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及“80后”青年低收入群体租住及购买商品用房补贴贷款等住房政策;

(2)政府建立合理的财产收入分配机制,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及税收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调高保低扩中”变“金字塔”形为“橄榄形”收入结构;

(3)广大“80后”要自强不息对社会和未来有信心。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不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利益。全心全意致力于经济建设,为进一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2、完善道德教育体系、健全道德建设激励机制

完善道德文化教育、法制化、技术化、他律机制,健全道德建设激励机制有利于“80后”重新树立道德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风气蔓延、重视功用价值忽视道德价值,短期获利行为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组织纪律性较差;服务意识淡薄的缺点。

(1)要强化社会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导向作用。要不断树立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道德形象,采取各种奖励手段扶掖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崇高道德并视此为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打击部分以娱乐休闲为代表的庸俗、媚俗、低俗、恶俗对“80后”思想造成错误引导的“四俗”文化。

(2)强化道德法制化机制,使道德制度化、法制化。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反黄赌毒、反食品药品生产非法添加的力度,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缺德”之人。进一步加强道德法治化工作增强我们的道义基础,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事业向纵深推进。

(3)强化道德测评技术化机制,构建良好的道德培训考核系统。开发了“职业道德倾向测试”和“岗位道德匹配测试”等测评系统,借此完善“80后”职工的道德跟踪考评体系,将月度考核、阶段测评、年终考核考核系统化,实现考评体系科学化,考评标准统一化。

(4)强化道德他律机制,抓好青年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借助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实现对“80后”的道德全面监督;完善政府、企事业单位青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强化任人唯贤的竞争机制,培育一支作风良、素质优、全面发展的青年德育工作者队伍,多出优秀德育文化成果,以胜任转型期的“80后”青年道德建设工作。

3、构建健康生活消费模式及塑造良好组织文化、人际交往环境

(1)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解决部分青年中信念危机和道德危机的问题。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职业生涯中应提倡成功标准的多样化,让个人自觉认识到个人职业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不仅是职务晋升和收入增加等“外在物”的标准,还应有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经历的多样性以及个人不断的自我完善等为个人感知的心理成功、心理满意度等内在标准。因此组织应完善组织文化建设,做到组织文化与员工爱和归属的需求相匹配,营造组织内的学习环境,提供有竞争力的学习机会,组织也要营造一种员工自我负责和自我控制的组织文化。在无形之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个人对组织的认同归属感,为个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坚定个人的信念提高对组织的忠诚信任感。

(2)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消费模式,有利于“80后”克服畸形消费享乐、攀比心态:消费观念强,节俭意识弱,向往城市奢侈消费的不健康心理。构建勤俭务实的生活方式结合发展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引导资源节约建立居民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不必要、奢侈浪费的商品和服务的生活方式。引导其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从畸形消费模式向健康合理消费模式转变,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提升“80后”的健康消费意识。

4、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

培育健全道德人格、深入基层和群众,能够使“80后“获得宝贵的基层生活的体验、增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打破过去那种亲民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

(1)志当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80后”青年要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树立为实现世界繁荣和进步而奋斗的理想。

(2)学以济邦国,为国家富强而读书。为圆满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本世纪中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而不懈努力。

(3)修身养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政治上过硬,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在思想上,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别真伪。依靠思考了解真相,做出正确判断,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在身体素质上要“野蛮其体魄”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

(4)深系基层、联系群众。发挥艰苦创业、筚路蓝缕的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可以选择“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形式扎根边疆、基层、农村,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在岗位上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翁铁慧.准确把握“80后”的成长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

[2] 徐娇.“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成长规律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3] 刘瑞敏.浅论人的需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J].安徽文学,2009.07.P381.

[4] .2011年5月3日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共话青年成才之路[J].2011.5.31.

[5] .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新华网,2008.6.15.

[6] 方芳.青年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5.

【作者简介】

刘韵清(1960-)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硕士生导师.

道德建设范文第3篇

目前,会计道德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得要因素。在国内,由于银广厦等造假事件的爆发,给本来就处于弱势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不仅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而且使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大大下降。在国外,如美国继安然在2001年11月8日公开承认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6亿美元之后,2002年6月25日,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也承认自已在过去五个季度中,先后共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两天之后即2002年6月28日,世界知名的办公和印刷设备制造商――美国施乐公司也承认,从1997年到2001年的五年时间里虚报营业收入可能超过了60亿美元。美国假账丑闻的惊曝,不仅使用美国股市、美国投资者损失重大,而且还波及全球股市。如世界通信财务丑闻使欧洲三大股市周三开市后旋即暴跌,金融时报指数开市、即下挫3.7%,德国DAX指数跌幅高达5%,法国CAC40指数也大挫4.76%;此外,日经指数也暴跌4%,韩国股市周三狂泻超过7%。这些财务丑闻不仅是企业经营者的“杰作”,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的“功劳”,他们合伙造假。这些丑闻说明会计道德问题严重,说明了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会计人员不继追求崇高的会计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道德境界,锻炼出高尚的会计道德品质,从而在会计工作中,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遵法守纪、全心全意为人服务。

1、加强会计道德建设,是培养会计行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推进改革开放,而这些首先有赖于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社会计义现代建设事业需要各行各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去努力奋斗。培养会计行来的“四有”新人,就是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应该特别强调会计道德品质的锤炼,提高会主工作队伍的政政素质和道德水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的深入,以会计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在外界的交往中不仅要以礼待人,而且要热爱自己所的祖国;不仅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而且要遵守他国的法规和国际惯例,从而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才华和优良品质。

2、加强会计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决定和影响会计道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政府、法律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外的因素。目前,剥削阶级道的影响有一定的市场,时刻侵袭和腐蚀会计人员的思想,破坏社会风气,这对于我们会计队伍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要抵制没落腐朽思想的影响,必须用先进的会计道德武装会计人员的头脑,提高他们的会计道德水平。而且加强会计道德建设、进行会计道德教育和会计道德修养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根本途径。

3、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重要方面,所在实施以德治国的方针中,加强会计道德建设对纠正会计领域的行业不正之风,形成反腐倡新风尚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提高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才能使他们把会计道德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转化为内心信念,身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把祖国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搞特殊化,不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拉关系、走后门;不支付“关系钱”,不报销“关系款”,不以任何借口向外单位和基层索取俏商品或者购买特殊照顾价格的商品;不搞请客送礼、吃喝玩乐、不接受礼品;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在会计领域不搞不正之风,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转变,且为之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会计道德建设不仅具有重要性,并且具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计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比,我国经济成分复杂得多,社会生产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国家、集体与人个三者这间的利益关系及人事关系较过去大大复杂化。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明确了新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会计道德建设在原则、观念以及其他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为了配合复杂的经济生活,调整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就必须在会计领域加强会计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道德意识。

第二、改革开放引起了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在法律、道德等领域形成了新旧观点交替之间的的间隙。一正经旧的道德传统严重阻碍新体制的运行,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展。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利已主义道德思想得到了滋生的环境和条件,带来许多突出的社会道德生活问题,其中以会计道德领域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价值是商品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经济政策,以及利用经济杠杆来实现。如果会计人员违背会计道德,不是忠于职守、廉洁奉分,而是利且职权索贿受贿、用权力经商、搞权钱交易,那么,生产要素就不会按照价值规律运行,资源和资金也不会朝最佳方向流动,市场经济中就难以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而是向“权力”、“金钱”、“人情”、“吃喝”、“关系”倾斜。

道德建设范文第4篇

一、社会转型太背量下的道德发展变化

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正视这一点,是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的必要前提。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都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道德都得到尊重。道德最基本的功能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道德视野内,最根本的利益关系的变革,是个人正当利益获得了重新评价和肯定。道德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根据在这里,道德也因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自身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

中国将发展阶段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找到了真实客观的历史方位。这对道德发展变化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社会成员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认识到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这也就要求社会在倡导和进行道德导向时,必须考虑人们价值取向的实际状况,既强调道德的先进性,也照顾道德的广泛性,既追求道德的应然性,也满足道德的实然性。这种变化使道德建设从过去的“天上”回到了“人间”,现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大提升。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客观结果,是使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规范日渐活跃,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适应性和弹性也由此增大,道德舆论环境也更加宽松。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当代中国最具基础性的社会变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对更加多元多样的利益主体,对市场、利润、商品、货币、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作出道德上的新阐释。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更加务实,道德对人们在合理合法基础上追求更多的个人利益,更多的商品、货币(金钱),更高水平的消费、享受等观念及行为作出正当性的肯定和维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等价交换、利润至上、消费主义、嫌贫爱富等市场经济法则在人们精神领域的泛化,尤其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人们思想道德的腐蚀。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实现的又一历史性变革。对外开放使中国门户大开,在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同时,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一个加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一个链接了互联网的国家,再也不可能关起门来搞道德建设。一方面,中国可以在同世界各国交流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借鉴别国优秀的道德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配置资本、科技、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同时,也会“配置”其所谓的“普遍伦理”和“普世价值”,当今中国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多样、多变,既有深刻的国内根源,也有深刻的国际背景。

三、新形势下道德回题的产生机理

毫无疑问,道德问题的主观成因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处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处在相同的制度、体制之下,同样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同样面对着形形的诱惑,人们的道德境界、道德表现却差异甚大?“物必自腐而蛆生”,差就差在内因。少数官员,是因为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滑坡,而这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些企业和商人诚信缺失,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是因为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在作祟。这印证了一句话: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在人类历史的本源意义上,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不是相反。因此,分析道德问题的客观成因,对于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为什么官员腐败问题易发多发?

少数官员,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权钱交易易发多发,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从这些年我国易发多发的时段、领域、人群来分析,一个基本规律是,贪腐现象严重的地方,往往是权力与市场的结合部,是新旧体制机制转轨的结合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配置资源的权力展开的寻租博弈,是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基本特征。而所谓寻租,最直接的表象,就是权钱交易。

这样的寻租或权钱交易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很难发生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简单、利益主体单一,全国的企业就像一个个生产车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如何销售、利润如何分配、工资如何确定,等等,并不由企业自己决定,生产要素的配置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按照计划指令执行。在这样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缺乏寻租的根据,也难有寻租的可能,各级政府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制是简便而高效的。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的经济结构日益复杂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形成的不同市场主体,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全流程展开竞争,其激烈程度,被形容为“市场如战场”。如果市场经济发育完善,体制机制比较健全,那么利益主体主要通过市场获得资源,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透明,从而使权力寻租现象大大减少。然而,由于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健全不完善,给权力与市场之间留下了许多空隙,权力可以通过这些空隙进入市场,金钱也可以通过这些空隙获得权力。正是所谓的“审批经济”,导致在一些时段、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中,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现象突出。该由政府管的,一些职能部门不作为,有权不用;不该由政府管的,一些职能部门乱作为,有权乱用。这些不作为和乱作为反映的正是制度上的缺陷,它为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为一些败德的官员提供了的客观条件。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这些年,我国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思

路,正是从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封堵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源头。实际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投标制度等,就大大提高了那些败德之徒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难度和风险。

2.为什么商业诚信缺失问题易发多发?

商业诚信缺失问题易发多发,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大大提升,生产、流通、消费时间延长、环节增多、层次叠加等密切相关。

在自然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交换、消费是在一种简单状态下进行的,生产的产品以单一的农产品和品种有限的工业制成品为主;交换的手段要么是直接的以物易物,要么是即时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消费的物品是人们可以直接判定成分质量的产品。在这样的经济活动条件下,即便是恶意欺诈也很难得逞,因为每一个交易人都是有效的诚信监督者。简单的经济活动,造就了直接的信用监督机制和纯朴的诚信道德。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交换、消费的情形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生产环节看,人们原来直接从田地里收获食用的庄稼,现在往往只是现代化大工厂流水线上的原材料,食品加工业产出的商品五花八门,把超市的货架摆得琳琅满目。从交换环节看,原来直接的以物易物和即时交易行为,被越来越多的间接订货方式所替代,支票结算、信用卡结算成为基本的结账方式,期货交易、网络交易等成为新型的时空分离的交易方式。从消费环节看,过去,食品从田问到餐桌只有一步之遥;现在,不仅粮食蔬菜水果的生产可能被施以各种化肥和农药,而且还要经过复杂的加工环节,消费者个人很难有能力检测餐桌上的食物是否“绿色”和“有机”,更检测不出“地沟油”和“瘦肉精”。在这样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制假贩假的链条全方位延伸,诚信缺失的风险空前放大,信用监督的职责,根本无法由交易的当事者独立完成,更不可能由消费者个人独自担当。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体系,就没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有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有多完善。而建立、完善和维护信用体系,不仅需要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还需要统筹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农业、保险、统计等很多部门,共建共享质量信用信息平台,以有效防范和惩处诚信缺失者。显然,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还需要足够的时间。

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面临商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困扰。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但严重的商业欺诈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从美国安然公司、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假账丑闻,到震惊世界的麦道夫诈骗案,这一系列恶性案例表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远非完美无缺。而其金融信用欺诈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危害自身,而且祸害全世界。

3.为什么公德失范问题易发多发?

一些社会成员的公德失范,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以往调节“熟人社会”的道德机制受到削弱,而调节“陌生人社会”的道德机制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

在“熟人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处境是比较了解和信任的,在作道德选择时,道德价值观不会出现大的混乱,比较容易拥有道德自信和勇气;而在“陌生人社会”,人们往往需要对新的道德处境进行分析判断,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在作道德选择时,自信心和勇气都可能大打折扣。有一种现象很值得研究: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德失范现象,绝大多数不是发生在“熟人”之间,而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人们照样会为亲朋好友“两肋插刀”,但面对陷入困境的“陌生人”,往往退避三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公德水平普遍滑坡了,而更应该说,一些国人在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道德价值观产生了纠结,陷入了道德选择的困惑。

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研究:中国的“80后”、“90后”及现在的中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总体上似乎要好于更年长的人。他们更快地适应着“陌生人社会”的公德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过马路走斑马线、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在滚动电梯上靠右站、遵守银行和邮局的一米线规则――这些“小节”的变化,反映的正是中国道德进步的大趋势。

三、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建我们的道德家国

在对各种败德现象同声谴责的批评声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加强道德建设、改善道德环境、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强烈呼唤。对道德问题,既要回答“怎么看”,更要思考“怎么办”。

1.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行动上加大力度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反复向全党和全体人民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教育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初,同志就严肃指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他强调,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因此,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分析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时,同志指出:“一些人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细节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题大做。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他强调,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反腐倡廉抓源头的一个重点。他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思想道德的建设任务,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国际国内的教训一再证明,道德败坏了,一定会反过来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著名的企业,而且伤害了全行业,伤害了相关地区,甚至伤害了国家形象。这样的教训,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正视和治理各类道德问题,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觉醒起来,决不能对道德建设有丝毫的轻视和懈怠;就是要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道德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就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道德建设上,要做实功而不要务虚名,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急功近利。要真正把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纳入干部奖惩评价体系。

2.让法制建设成为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

道德的后盾在法律,道德的底线在法律。使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是加强道德建设、有效治理道德问题的根本途径。

道德主要依靠良心的自觉发挥作用。人的良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儿童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良心形成的过程,就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良心就是内化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这个过程中,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言行会受到肯定和奖励,违道德规范的言行会受到否定和相应程度的惩罚,人们在激励与约束相辅相成的机制中经受着道德磨练。这一过程表明,道德良心仅仅靠正面的肯定和奖励是不可能健全成熟的,而是一定要有相应的否定和惩戒机制,才能促使人们形成“趋善避恶”的条件反射并养成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健全成熟的道德良心。这就是说,道德良心既是“奖励”出来的,也是“惩罚”出来的。

道德需要终身学习和修养。儿童道德良心形成的过程,与成人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心机理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利益诱惑和欲望冲动,面对新旧道德规范的碰撞激荡,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新的道德良心的养成,既要靠学习教育、靠舆论引导,更要靠制度强制,包括靠法律惩处的“威慑”。人们往往只看到发达国家公共秩序良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发达国家社会公德背后的法律支撑,当闯红灯、乱停车、随地吐痰等轻微违法行为的代价都高昂到承受不起时,人们自然就会变得更加“有道德”。中国自从实行“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车的人数陡然下降。这是道德觉悟提高了,还是惩戒机制奏效了?答案显然是:双赢!因为法律本身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们将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并通过正确行为的反复强化、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一种不再需要外部监督和意志努力的自觉行为。治乱当用重典,治理当前的道德突出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作用。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担当。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能只当旁观者;都应该成为良善道德环境的维护者,而不能只当享受者;都应该成为躬身行德的实践者,而不能只当评头论足的“批评家”。

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人们反思。比如,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人情冷漠”,一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面又对廉价仿冒名牌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等等。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当前道德问题突出的温床和土壤。

强调道德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强调道德建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事事可为。每个公民都负有道德建设的责任,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道德建设的成就人人有一份功劳,道德领域的问题人人有一份责任。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德行能够折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理想的道德家园。

道德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见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银广夏”是一家深市上市公司。从1999年开始,该公司创造了奇迹般的利润增长,一项萃取产品出口,毛利率竟达87%,2000年,银广夏股价一飞冲天,从44%的涨幅列深沪涨幅排名第二。而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查明:“银广夏”通过伪造出口单据等造假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深圳冲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任何造假的背后都牵涉到利益的驱动,这无可非议。由此,引起人们对会计诚信,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质疑:诚信何在?道德何存?

作为一名会计人,对于人们的疑问,我们责无旁贷。诚然,人与人之间需要诚信,会计更需要诚信,会计人尤其要讲究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不只是单纯的计数、记账,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关、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这是现代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人员的更高使命,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正如朱熔基总理所要求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当今社会,人们痛恨假情假义,呼唤诚信,寻求职业道德。当然,就整个会计行业而言,主流是好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会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成果。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抵挡不住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原则,谋取私利,贪赃枉法。如汉寿县某联校,会计、出纳联手造假,以“集资”为名,骗取50多万元,私办石英砂厂,结果砂厂破产,集资款无法偿还,直至内审清查,才真相大白。

二、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甚至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明知有假而报假,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近几年来,这类由虚假审计报告引发的“北京长城”、“深圳原野”、“银广夏”等一系列事件,不仅给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给国家和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以上会计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剖析:

主观上,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有些会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半路出家,缺乏自我控制意识,每天与金钱打交道,经不住诱惑。俗话说得好:“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金钱本身并无罪恶,但如果抱着贪婪的心理去看待和追求金钱,欲壑难填,就会因利欲熏心而钻进“钱眼”,最终罪责难逃。

客观上,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抬头,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所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同时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些领导的职业道德并不见得高,为了自己的政绩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旦违背他(她)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炒鱿鱼的困境。因而,有些会计人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这一现象,不由得想起外国的会计环境,它值得我们借鉴。其中,《芬兰的领导最廉洁》一文中写到:“该国三十多年来,只发生过一例官员受贿案。芬兰高度廉洁的自觉

性,得益于政府自成体系的监督。芬兰设立了司法监诉官制度,其任务是通过公众和媒体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中的公职人员。司法监诉官有独立权,不受其他部门牵制,他们可以对所监督的机构进行调查,而不必提出调查理由——严格的监督杜绝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有了政府官员的清廉,会计环境自然也就清洁得多了。

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

会计人员俗称“账房先生”,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清正廉洁之风。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

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二、从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加强建设。

思想上,会计人员要有一颗异乎寻常的心去看待每天经手的金钱,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象郑培民一样信奉“情浓钱淡,永保清白”。人吸天地灵气,食五谷杂粮,有欲望,这无可厚非,关键是,人生该如何把握这种欲望的“度”,使之不涸不竭,不盈不溢,不泛不滥。职业道德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职业道德,会计行业也不例外。职业道德是无形的,是靠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营造出来的工作氛围,是一种雷厉风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是一尊实事求是、公正执法的形象,是为社会公众所首肯、所赞许的一种精神风貌。

行为规范上,要求会计人员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节俭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真正热爱会计事业,才能把智力、体力的付出看成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钻研技术和精通业务。

节俭是永远的美德,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要为企业出谋划策,而且要为企业开源节流,做好领导的好参谋和好助手。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优秀的会计人员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不为保身谋利而趋炎附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是对未来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预见,有超前意识和独创性,知难而进,迎风搏击。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有了这种境界,就会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殚精竭虑地为公众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中国会计业必将走向世界,其执业水平和执业作风必将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每个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负众望,以严明的制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召世人。

参考文献:

1、《财务与会计》

2、《湖南审计》

道德建设范文第6篇

这篇文章是中华慈善总会第一任会长崔乃夫于1996年为《慈善》杂志试刊号写的发刊词。18年后重读,依旧感到很亲切,很深刻,很有现实感。我们现在重新刊登这篇文章,并希望就“慈善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慈善组织如何在培养人们的慈善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当前应确立什么样的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慈善》杂志开辟专栏,刊登这方面的文章。

《慈善》期刊的试刊号与读者见面了,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她能在培养人们的慈善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方面起到良好的建设性作用。

在这篇短文中,我想谈一谈道德建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家知道,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之一,与法律一样,具有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道德作为一种规范,虽然不具备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也不具备法律规范形式上的明示性,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更没有法律所表现的那样严肃。但是,在社会实践中道德却常常发挥着法律所发挥不到的功用。这是因为,道德的形成是以人们内心存在的善良的信念为基础的,而道德的实施是以社会舆论为后盾的,道德虽没有形式上的明示性,但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具有法律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如果说,把法律比作一条坚不可摧的长城,那么道德就是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人们可以设法规避或逃脱法律的制裁,却难以逃脱道德的谴责。所谓“无网之网,大网也”。

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具有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道德。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遭到了破坏,而适应当今社会的新道德又未能建立起来,加上外来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青年人几乎不知道社会道德是什么,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因而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现象,正是道德不良的一种反映。如何制止这种现象?我认为,在加强法律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道德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促使人们向善避恶,塑造良好的品格。可以说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减少和消灭。

那么,确立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呢?我认为应总结出来一些简明易懂、与传统道德相衔接并易为广大公民所接受的内容加以宣传。不妨来个旧瓶装新酒,说的是老话,但赋予它以新的内容。我认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就很好。我们不管先哲们以前是怎样阐述的,根据时代精神重新注释也是可以的。

仁就是爱人。爱你的亲属、你的师长、你的朋友、你的合作伙伴。爱人类,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等。

义就是要尽义务。仗义直言,见义勇为,义无反顾,义不容辞,甘当风险,不怕牺牲。

礼就是守规矩,讲礼貌。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尊重他人,尊重劳动。

智就是不断进取,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就是要讲信用,不欺诈,真诚可靠,一句话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道德建设范文第7篇

中、英两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

中、英两国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各有特色,我们对两国道德规范体系中可供比较的问题作一些延伸分析。(一)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联系的紧密度一般地认为,法律法规具有公权力的强制性,而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责任,受制于舆论监督,无强制性。英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即表现这样的特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由职业团体制定、颁布,用于约束同业会员之行为,对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者予以督导和专业性惩罚,较少地依赖法律法规。而中国的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之有着明显的差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财政部管辖之下具有官方性质的职业团体。其制定道德规范基本准则第一条明确提出,职业道德规范依据注册会计师法。譬如针对利益相关者之回避和保密性问题的条款在会计师法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皆在体现[1]。因此,中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二)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完整程度英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仅其指南文本有几十万字之篇幅,内容具体、完整。对会计师在执行专业活动中的一切技术性或非技术都做了具体约束,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共七章三十二条,对职业道德的定义与英国是类似的,但具体约束的内容与之相比少之又少。(三)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执行性在英国,会计职业的设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历史攸久,历经多次修订、充实与完善,系统完整且极具执行性。中国现行的规范因为起步较晚还只是基本准则,短期内其执行性不是很强。

文化差异是影响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因素

文化因素是影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各国的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的不同,它往往会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一)西方国家相对简单的人际交往西方国家的人们崇拜的是民主的、个人的,他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之间保持着戒心,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距离。法律是他们实施一切活动的保障,而中国的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中国人办事靠熟人、靠朋友,中国人实施一切活动的保障大部分靠的是相互了解和信任。人际关系对于会计师的主观判断也会产生影响,人际关系简单化是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行为的有效办法。(二)中国社会的“面子文化”及“红包礼仪”罗素认为“要面子”的害处在于“影响效率,同样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真诚”。人们见怪不怪,这是面子文化非常有腐蚀性的一个危害。许多本应该做出公允、独立判断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碍于面子做了违心的事情。“红包礼仪”根植于中华文化,创立初衷纯粹于祝贺、祝福、感谢之表达,无交易污名之嫌。可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政策开放,而相应的法津与道德规范未同步建立,红包逐渐变成利益链条输送与连结的工具,成为实现某些掌握资源者的权力寻租、物资分配、信息有价分享的手段。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掌握企业的经济状况,会有许多动机不纯的人希望得到这些需要保密的信息,红包利诱便成为一种手段。部分会计人员在利益面前弃职业道德与不顾的现象并不少见。

对于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道德建设范文第8篇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对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认识,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是一些政治术语。因为宪法就规定,公民要认真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自觉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将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罚。这是一个政治层面上的概念。当然,作为一个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新疆各民族团结,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这应该是每一个新疆人都应有的政治素质。新疆工程学院教授、自治区教学名师、两届学科带头人、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组组长李玲教授进一步指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更是公民道德的体现。

现在很多人对道德的认知还停留在很粗浅的范围内。曾被称为“移动的界碑”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守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42年如一日巡护边防,维护着祖国的安全;几十年如一日为各族人民治病的军医庄仕华……在他们心中无不坚守着这样的信念: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团结。我们能说这不是他们的道德体现吗?因此,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团结,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这即是政治性立场和态度的体现,也应该属于道德范畴的内容。李玲说:“我们应该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作为一个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一个新疆人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这离每个人并不远,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李玲说:“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呢,因为,我们新疆每个公民在享受了国家赋予的公民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新的历史时期,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的。在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实际行动来遵守,否则就会给我们的社会及各族人民带来灾祸。因此,法律规范带有强制性,强制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从而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而道德规范则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自律。我们必须要牢记这一点,这三大义务是不折不扣地要遵守的要履行的。”

互助彰显新疆精神的光辉

这几年来,“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不断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增强了新疆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中,“团结奉献、勤劳互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大家都来“出手帮忙”,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互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要自强,就必须要团结、互助。李玲说:“新疆各族人民在文化等方面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助也是道德范畴的内容。比如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就是为社会多做贡献。在国家层面上讲就是学雷锋,在我们新疆学雷锋的实质就是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二字在我们新疆延伸了雷锋精神。”各民族在相互交往和融合中,形成了难能可贵的携手互助精神,这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顺应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意愿。团结互助,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团结互助,是新疆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近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事迹。以前有维吾尔族慈善家阿里木捐资助学的故事,他资助了200名贫困学生。阿里木的故事,体现了一个普通百姓心甘情愿付出,无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赞誉,体现了当代新疆优秀儿女的精神风貌。

现在,自2013年“最美新疆人”宣传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新疆各阶层涌跃参与到评选中来,每月都会在媒体上看到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他们以自身平凡的事迹感动着身边每个人,这些事迹实实在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了很多人,也不断地弥补着社会道德缺失,体现了互助友爱的美德。

这两天,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名孕妇临近生产,但由于她是RH阴性O型血(俗称熊猫血),而乌鲁木齐市中心血站无法提供手术血源,在此危急时刻,11月16日下午,民警贾龙龙从富蕴县赶到乌鲁木齐专门为这名孕妇献血。原来李杰的爱人临近生产,需要RH阴性O型血作为手术的血源支持,但是院方无备用血源,手术的日子迟迟没有定下来:“在我们当地检查的时候已经37周多了,过了可能五六天左右,说胎盘已经成熟,容易老化,老化的话对大人小孩都会产生生命危险,就让我们及时转院,当地血库里没有这样的血型,都怕大出血嘛。”

Rh阴性血因为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李杰通过网络、QQ群、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求援,在众多社会好心人的传播下,很快就有了回应。在献血中心,贾龙龙从阿勒泰富蕴县匆匆赶来献血,他是富蕴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得到消息后,连夜坐车赶到乌鲁木齐,因为出门匆忙,他连证件都忘了带。当他报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后,工作人员调出了他的献血记录。原来他光是在乌鲁木齐就已经献过7次血了:“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像我们这样血型的人太少太少了。”

其实类似互助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些都是最美新疆人的体现。我们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里强调共同两字很重要。各民族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才能实现新疆梦和中国梦。”李玲教授说:“我们对新疆的未来充满信心,就如同新疆各行各业涌现出那么多最美新疆人来,他们的道德符合我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的道德观,而且他们为社会树立了道德榜样,在社会上起着示范带头作用,也证明新疆各族人民主流的道德是好的。”

道德建设需要反思

加强新疆社会道德建设,用讲大道理、硬性灌输的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人们思维活跃的新形势下,道德建设要取得更大成效,必须探索道德建设发展规律,适应时展要求,不断创新。

这就不能不反思目前我们的道德建设情况。

目前,社会道德建设标准需要细化、具体化。对新疆各行各业而言,也需要制订详细的道德标准,形成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标准行为规范确定之后,就要有一个好的评价考核机制加以跟进,使其得到落实,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前社会上道德缺失,一些标准过于宽泛,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标准,道德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如目前在学校,一些老师将学生三六九等地分开,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些老师唯利是图收礼,有些老师不钻研业务,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有些教师学术造假、剽窃学术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与师德格格不入,可现在又没有一个确定的道德机制去监督;违反师德,需要惩戒;违反商业道德,也需要惩戒等……总之,对那些违公共道德的人和事,我们要实行零容忍,在全社会建立曝光机制,利用媒体等多方面的机制进行监督。各行各业都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监督奖惩机制。要惩戒与表彰齐头并进,让违反道德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了好的机制就要去执行,如果有了不做,有了不依,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道德建设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要做事先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未正人先正己”“有德不可敌”“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讲的是人的品德最重要。它是做好各种事业的第一要素。那么,当编辑的人,自然也都明白,做好编辑工作,首先就要具备编辑道德。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无需再做什么文章。然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却仍然有不少令人摇头咋舌的事。这就说明,树立道德的观念不是一蹴而就,树立编辑道德也不例外,应当常抓而不懈。我认为,在当前,加强道德建设是规范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

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编辑工作的法律制度建设已走上正轨,国家立法和行政部门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条例,为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法的手段和经济的手段、教育的手段等管理手段一样,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人们行为上出现的所有问题。先秦时代思想家荀子说过:“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荀子讲的“治人”“治法”,和现在常说的“人治”“法治”不是一回事。他的意思是说,有能治理国家社会的人,没有能自行治理国家社会的法,人的行动决定法的存亡。

事实正是如此。法是由人制定的,也只有人来执行它,它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制定了很多的法,人却不知法不懂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贪赃枉法,那么法只是一纸空文而已,作用更无从谈起。所以,法的作用有和无、大和小,与人的素质有不可分的关系。这样说还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生活中工作中还有许多具体行为环节,不可能都通过立法来管理,要靠人的自我约束和自觉意识。而无论是人的素质还是人的自我约束自觉意识,都离不开“道德”这个最古老又最现实的问题。道德与法律法规的不同点在于,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带有强制性,公民都必须遵守;道德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约束自己和相互制约的行为准则,不具有强制性,靠每个人自觉遵守。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道德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权威”,但是人们在交往中,更多的是用道德的眼光,以道德的规范看待一个人的品质,评判一个人的行为。

编辑工作的实际,就说明了这一点。现在,各种涉及编辑出版行为的法以及规定,已有不少,但还是不断有违法违规的事情出现。同时,编辑队伍中的种种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些编辑人员的道德水准产生了偏差。这种偏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版物的质量,也影响了编辑队伍的声誉。如果以公认的行为准则做尺度,仅就我自己感受到的,编辑道德的偏差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公私关系倒置。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历来是道德对人,当然也包括对编辑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以私爱害公义”,无论传统道德还是现代社会,都是这样。没有哪个人公开否认这一点,但实际做法就不一样了。比如有些编辑人员,把公事作为人情,为关系密切的作者提高稿酬标准;或利用公务之便,明里暗里向服务对象索要各种名目的好处,以满足私欲;或在稿件运行过程中,与对方达成“默契”,由自己充当主编、策划、监制等,从中获得好处;或在行使公务时,把公事丢在一边没办成,却为个人的利益和私事奔走忙碌,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把“私”放在“公”之上,或是以“公”为名以“私”为实,背离了道德水准。至于因私心作祟而做违法犯法的事,也不乏其例。其实,人们一贯崇尚的“为公”,还包括“公而忘私”“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等更为高尚的内容,可如果连起码的“公私分明”“先公后私”都做不到,“为公”在这些人那里就成了动听的空话。

名利观念扭曲。名与利,是人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编辑行业。不能笼统地否定人们获取名利的思想,但是古今道德规范要求,要用自己的真才实绩,要用正当的手段获取。如“名”,就要“实至而名归”,否则就是虚名假名。如“利”,就要“取之有道”,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否则就是不义之财。名利和公私有密切关系,前面谈到的公私问题的不良现象,也包含名利的因素。有些编辑人员,不在“实”上下功夫,热衷于追名逐利,做出种种有失体统的滑稽之举。如有的在选编稿件的时候把自己质量不高的作品加进去;有的明明没有参与也没有能力参与创作,却把自己的名字列入作者行列;有的借修订开发之机把原署名者撤掉换为自己。这些年,各类出版物和影视作品,都把“策划”“监制”放在显著位置。而“策划”和“监制”的含义也十分含混,就给有些人带来“扬名”之机。他们在“总策划”“策划”“总监制”“监制”“总顾问”“顾问”等众多名目之下,把本来与作品无关的人都署上名,而把真正的设计者、创作者挤到次要位置。有的只因为具有某种身份,便成了当然的“总策划”“总监制”。上好之,下奉之,就造成了无实而有名的怪现象。

提到名实二者的关系,编辑工作中也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名与实,本来是属于哲学、逻辑学的概念,其中有着道德品行的影响。比如这些年社会上屡有假货现世,假酒、假烟、假药、假文凭、假新闻、假老虎,等等,令一般人真假难辨。这些东西的名实自然不合,造假的起因还是道德观念被遗弃。那些错字连篇、知识错误迭出、错误信息不断,因而误导读者的书,就无疑属于假书。要求书里讲的全对,不可能。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是书中的错误多到难以计数的地步,不是假书又是什么?再比如“百科全书”,有一段时间,书店里这类书特别多。“百科全书”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所收入的知识点应是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知识的全面系统的反映(绝对全也是不可能的),二是要把知识用条目形式体现出来,并具有检索功能。但是我们看到的不少“百科全书”,知识既不全面系统,也不是条目形式,说它是“假百科全书”,不冤枉。追其造假原因,脱不开为了快得效益而不顾质量欺骗读者的心机。这些名实不合现象,仍然是道德品行低下在作怪。

务实敬业观念淡薄。务实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就要掌握好这个位置所需的业务技能。我们的祖先一向把“敬以处事”放在职业道德的重要位置。如同医生要掌握好的医术、科研人员要掌握好的技术一样,编辑人员也要掌握好的编辑技能,才能算是合格的编辑。这就需要有积极而踏实的心态,热爱岗位,认真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现在有些编辑心地浮躁,不是努力学习钻研,不是踏实工作,而是心猿意马,浮皮潦草。如有的在审稿加工时,不在内容、取材、结构、语言上仔细把关,只改几个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了事;有的只看开头结尾,懒得通篇细看;有的上班后无事可做,宁肯上网浏览新闻或聊天,也不愿读书或出外调查;有的对钻研业务没兴趣,却偏好出头露面,经常兴致勃勃地以“嘉宾”“专家”等身份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坐在台上照个相,讲几句话,发个奖之类;有的见“利”思迁,随意放弃自己的专业和岗位;有的在策划选题时,不是依据读者需要和文化价值,而是简单地以书店什么好卖就编什么(这实际上是对“市场”的无知)来定,等等。这些无视行业责任的不敬业行为,直接造成了某些出版物粗制滥造、次档低质的状况。王安石说过的“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的话,在这些人的行为中得到应验。

自身修养缺失。古人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列,并且放在首位。现代社会看重个人形象的作用,当然也就同样重视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包含很多内容,这里侧重谈谈气质问题。就说编辑人,既属于文化人范围,那就应有文化人的内在外在气质。一个有修养的编辑人,在工作和交往中,应是善于思考而不僵化、观点明确而不执拗、展现个性而不排他、条理细致而不粗糙、富于理智而不冲动、礼貌待人而不自傲、谈吐文雅而不粗俗、举止大方而不做作的。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完美,但这样说,不是过高要求,也不是理想化了,因为它是编辑行业基本特点的自然体现,绝非一时间装腔作势所能做到的。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编辑人员,或对外部事物缺乏热情和关注;或自我封闭不善与他人合作;或办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或遇到不合己愿的事就骂骂咧咧甚至出言卑劣;或对待作者和来访者不懂礼貌指手画脚……这样的行为,既不符合文化人的身份,也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与社会和他人难以相处,也会被人瞧不起。一个编辑人员如果身处如此境地,是很难取得成绩的。

造成一部分编辑人员道德偏差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中国的近现代编辑出版业从19世纪后期开始起步,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以编辑为终身职业的大有人在。这支队伍中,也曾经出现过以至勤至德而闻名于世的编辑大家,而更多的则是甘于埋头实干、默默奉献的普通编辑人。正是这些普通编辑人的劳动,使得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用有形载体留存下来。事实说明,我们的编辑队伍的传统和当今主流是很好的。但也要看到,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书刊报以及音像电子读物等出版物的品种急剧增多,随着某些观念的改变和这一行业的效益被看好,涌入编辑行列的人数空前增长。不可否认,这些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追求选择编辑为职业的,各自的业务能力和道德观念也都存在差异。当然,要讲清道德偏差的深层次缘由,还需要做专门的探讨论证。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警惕这种现象的蔓延,加强编辑队伍的道德建设。从前面提到的各类问题和所作分析中,已经可以归纳出编辑道德应包括的最起码的基本内容:一是公私分明,把公利放在首位。二是主正义,明是非,自觉行使编辑职业对社会的义务。三是求实求是,坚持稿件和产品质量第一的原则。四是爱岗敬业,踏实实干,不追风头,不图虚名。五是正直诚实,不自傲也不媚俗。六是勤奋好学,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七是善待他人,能与同行与作者团结共事。八是懂礼节,会交往,礼貌待人。九是热情大方,举止谈吐文雅,具有文化人的气质。

道德建设范文第10篇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出了六个方面的原则规定,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会计人员需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法可依。2008年6月19日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重新作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的原则规定。

具体是:①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②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③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④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⑤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⑥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⑦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⑧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2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讲求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呼唤,也是社会的要求。如果会计人员提供了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就会背离会计目标,使服务对象决策失误,甚至会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具体表现有:

2.1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沦丧,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为追求私利,不惜以身试法,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会计信息失真,真账假做,假账真做,走上了犯罪道路。

2.2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严重缺欠,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浙江JY集团有限公司(下称JY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拥有相当知名度和规模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食品饮料制造、加工和销售。JY集团1999年度会计报表由JY集团本部及杭州SL食品工贸公司(下称JY杭州)、浙江桐庐JY皇家实业公司(下称JY桐庐)、浙江JY集团嘉兴保健饮料厂(下称JY嘉兴)、浙江JY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JY涪陵)五家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报表汇编而成。1999年合并会计报表反映,该集团年末资产总计45,382万元、负债总计27,296万元、所有者权益18,086万元、利润总额217万元。当年会计报表未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2000年7月,财政部门派出检查组,对JY集团及其下属四个子公司1999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JY集团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经检查后调整会计报表,该集团实际资产为20,098万元、负债为15,667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431万元、利润总额为3,271万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虚增了126%、74%、308%,利润虚增达3,488万元。检查结果被财政部门公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一些民营业主受到个人意志的限制和利益驱动,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现象在当前还普遍存在。

2.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2.4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夺会计市场的经济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红光实业案”、“琼民源案”、“银广夏事件”和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活力28”、“幸福实业”的虚假报告等,都与会计信息的虚假密切相连,给中国会计市场带来的教训极为深刻。

nbsp;因此,要使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净化会计信息市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势在必行。

3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法律评价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会计法,提高对会计法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为实现会计诚信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性规定法律化,规则化,做到有法可依,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评价体系。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不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3.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评价体系。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涉及到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思想觉悟,因此应当积极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组织、中价机构对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3.3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以坚持原则,诚实本分的用人标准选聘用会计人员,务必坚持德才兼备,德字优先。现在一些单位在会计人员的使用上,以是否“听话”作为标准,这种错误的用人导向是对会计职业的严重扭曲。

3.4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摆在突出位置。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在业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因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使会计人员牢固树立诚信是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引导会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3.5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有关单位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制度的制定既要体现会计工作的共性,又要兼顾行业的个性,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监督,应内外并举,互相牵制。要压缩会计自由度,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实行政务财务双公开应制度化、法制化,让政务财务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实现财务工作阳光化。

3.6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会计们能掌握多种岗位技能,促使本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有关单位的积极参与,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治理手段。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利用行政管理上的优势对会计职业道德实施必要的行政监管。将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同执法检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及会计人员评优表彰活动结合起来,并善于发现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对优秀会计工作者进行表彰,营造抑恶扬善的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有效的制度措施最终达到“不做假账”的最高目标。

摘要: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出发,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并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几点对策。

上一篇:建筑艺术范文 下一篇:建筑生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