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产范文

时间:2023-03-12 05:34:48

建筑生产

建筑生产范文第1篇

对于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信息化时代的建筑经济视觉下,对于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的相关研究,为日后促进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在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发展提供宝贵建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建筑经济视角下对建筑产品和生产的研究十分重要。本篇文章主要对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经济;建筑产品;建筑生产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得到迅猛发展。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作为建筑行业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学科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二者对于建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从建筑经济视觉下,对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是目前建筑学者应重点探讨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对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特征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建筑产品作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载体,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固定性,例如社会生活中的住房、商业建筑以及公园景观灯,不仅是多样化的同时也是固定性的。同时建筑产品也具有价值不菲和社会性等特征。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历史等因素对建筑产品的构造风格和造型形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产品被建成后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寿命

建筑产品的寿命主要是指建筑产品被建成后直到拆除之前所使用的时间。建筑产品的寿命不仅受到建筑经济的相关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建筑技术因素影响,由此建筑产品的寿命研究可以分为建筑经济寿命和建筑技术寿命。建筑经济寿命主要是指受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包括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需要拆除的建筑产品;建筑技术寿命主要是指受技术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表现为由于建筑技术的不过关,建筑产品出现的结构损坏和使用功能下降等。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的技术寿命由于现代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意义日渐减小,反而建筑产品的经济寿命意义逐渐扩大。

(三)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

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主要包含两个范畴,即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建筑产品的流通价格。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主要是指新建造的建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流通价格则是指建成后以及使用过后的建筑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应价格。通常情况下,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指的是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对于建筑经济视角下建筑产品价格的研究,一方面要对其产品价格的特征研究,例如与正常的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具有采取单独计价的方式特点等。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进行研究,即对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2]。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特点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周期性长和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筑产品的流动性大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同一建筑产品进行不同方位之间的流动,同时也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建筑产品相互流动,此流动性是其他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具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具有不均衡性,其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狂风、暴雨、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建筑产品无法进行完整式的生产。另外建筑产品的不均衡性也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均衡等。

(二)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以及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主要是指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土地,建筑材料包含被建筑行业加工过的相关建筑配件和未经加工过的原材料;建筑土地则被作为采掘对象和建筑对象分别作为建筑生产的不同场地。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则主要包括产品建筑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设备、建筑工具和建筑检验手段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劳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改造自然界并创造建筑财富的能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则是指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劳动能力,是对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脑力和体力的总结归纳,劳动力是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3]。

(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设计过程、建筑产品的组成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的施工等方面。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生产技术日益提高,建筑生产技术提高的明显结果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力度。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进步作用的应用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建筑经济视觉下,通过对建筑生产技术进行相应分析,要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法,同时要确立相应的评价建筑生产技术的指标,从而促进经济视觉下对建筑生产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发展,本文也因此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建筑产品特征、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产品的价格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进行研究,同时从建筑生产的特点、建筑生产的要素以及建筑生产的技术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颜廷珊,李春雷.建筑经济角度的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01):257.

[2]牛犇,杨杰.基于开发商视角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制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05(07):157-159.

[3]王荣敏,赵光景,黄伟.刍议对建筑工程经济的深层研究[J].四川建材,2012,06(01):225-226.

建筑生产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得到迅猛发展。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作为建筑行业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学科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二者对于建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从建筑经济视觉下,对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是目前建筑学者应重点探讨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对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特征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建筑产品作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载体,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固定性,例如社会生活中的住房、商业建筑以及公园景观灯,不仅是多样化的同时也是固定性的。同时建筑产品也具有价值不菲和社会性等特征。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历史等因素对建筑产品的构造风格和造型形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产品被建成后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寿命

建筑产品的寿命主要是指建筑产品被建成后直到拆除之前所使用的时间。建筑产品的寿命不仅受到建筑经济的相关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建筑技术因素影响,由此建筑产品的寿命研究可以分为建筑经济寿命和建筑技术寿命。建筑经济寿命主要是指受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包括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需要拆除的建筑产品;建筑技术寿命主要是指受技术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表现为由于建筑技术的不过关,建筑产品出现的结构损坏和使用功能下降等。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的技术寿命由于现代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意义日渐减小,反而建筑产品的经济寿命意义逐渐扩大。

(三)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

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主要包含两个范畴,即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建筑产品的流通价格。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主要是指新建造的建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流通价格则是指建成后以及使用过后的建筑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应价格。通常情况下,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指的是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对于建筑经济视角下建筑产品价格的研究,一方面要对其产品价格的特征研究,例如与正常的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具有采取单独计价的方式特点等。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进行研究,即对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2]。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特点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周期性长和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筑产品的流动性大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同一建筑产品进行不同方位之间的流动,同时也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建筑产品相互流动,此流动性是其他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具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具有不均衡性,其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狂风、暴雨、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建筑产品无法进行完整式的生产。另外建筑产品的不均衡性也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均衡等。

(二)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以及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主要是指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土地,建筑材料包含被建筑行业加工过的相关建筑配件和未经加工过的原材料;建筑土地则被作为采掘对象和建筑对象分别作为建筑生产的不同场地。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则主要包括产品建筑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设备、建筑工具和建筑检验手段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劳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改造自然界并创造建筑财富的能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则是指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劳动能力,是对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脑力和体力的总结归纳,劳动力是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3]。

(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设计过程、建筑产品的组成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的施工等方面。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生产技术日益提高,建筑生产技术提高的明显结果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力度。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进步作用的应用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建筑经济视觉下,通过对建筑生产技术进行相应分析,要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法,同时要确立相应的评价建筑生产技术的指标,从而促进经济视觉下对建筑生产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发展,本文也因此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建筑产品特征、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产品的价格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进行研究,同时从建筑生产的特点、建筑生产的要素以及建筑生产的技术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建筑生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 建筑产品 建筑生产

在现今的建筑经济学科当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即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对这两者的研究关系到实际的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在建筑经济学角度的基础上,对这两者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建筑产品

(一)概念介绍

所谓的建筑产品就是指建筑行业利用建筑生产的形式向社会与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供人们使用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产品,它通过了建筑勘察设计、原材料的选择与购买、施工以及设备的安装等多项建筑生产行为与建筑经济行为,从而获得一个包含内在功能与外在形态的综合性的产物。

从功能上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在建筑生产架设出内部的空间,能够供人类使用的建筑;无法给人类使用或者没有内部的空间的烟囱、公路等;提供给其他物品使其功能得以实现的管道线路安装等。

(二)关于建筑产品的价值和消费

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建筑产品由于具备使用价值,所以具备与消费流通进行交换的价值以及从此处建筑商能够获得收益的价值。通常情况下,具体价格表现价值:使用价值牵涉到多方面价格的体现,例如成本价格等,也就是生产价格;交换价格是在市场需求的消费心理以及生产价格等原因上进行的;而生产价格与交换价格在相抵之后的结果就是收益价格,因此,生产商收益的要求将会对交换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产品的价格能够表现出其资本的特性,且资本的特性也可以依据建筑价格来判定。因为建筑产品具有功能特定、价值较大等特征,所以对于建筑产品中的交换价值的确定是和其他商品不一样的,主要是使用两种方式来确定的,即双方直接定价、个别定价[2]。

商品在进行流通以及消费的过程中,形成价值的交换,进而实现经济目的,建筑产品也是这样。但是建筑产品在进行流通与消费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征,且与一般的产品不同,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建筑产品的价值较大,因此通常是以出售或者是租赁的方式进行流通与消费;第二,建筑产品具有地点相同、体型巨大以及社会性与固定性的特点而具备的反复流通消费等特征;第三,具有较广泛的使用特点,其消费的对象是全体人们,且有一些建筑产品必须担负全部人们在使用方面的需求,所以在进行建筑产品的定位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建筑产品的消费具有长期性、普遍性以及持久性等特点。

此外,建筑产品区别于一般产品的缺点有:在使用功能的展现方面无法像一般产品一样,能够直观的表现出来,建筑存在的缺陷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二、建筑生产

(一)定义介绍

所谓的建筑生产就是指建筑产品的建设施工过程。从建筑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将建筑生产概括为以下几点:生产单位的管理、创新等水平。生产人员的劳动技能,例如智力、体力等方面;一些可以使用的自然资源,例如河流、土壤以及土地等;相关的资本投入,例如生产人员的住所、货币资金以及生产设备等[3]。

建筑生产具有几点特征:单件性,这是由于建筑产品的设计和多样化施工造成的;外部制约因素较多,这是由于相关的城市建设规定与产品的固定性用途造成的;不均衡的生产过程,这是由于受到投资规模以及生产条件的影响;周期长,这是由于工程风险、建筑工程量以及结款时间长等原因造成的。

(二)建筑的生产率

生产率就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产出量和投入量之间的比率,也就是生产率等于产出量除以投入量。由于投入的要素种类不一样,可以将生产率分为原材料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等,且劳动生产率是最为普遍、常见的生产率。依据不同计算范围,可以将劳动生产率分成两类,分别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很多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就等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是依据行业或是部门中工作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对建筑生产的生产率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分析与研究劳动生产率的相关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主要是为了实现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对加强劳动生产率的渠道与手段进行研究,例如如何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三)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在建筑的设计、原材料以及施工等方面,都表现了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生产技术发展之后,在相同量的生产时,能够有效的节约生产要素中的各项投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然而,将建筑生产技术的作用只是在定性分析与研究上是完全不行的,为了充分且有效的表现出科学技术具有加速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还应该加强对测算以及定量的分析,从而对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与判断。所以,分析与研究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首要的就是选取一个适当定量分析方式,之后在构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这种方法能够对技术的进步作用及其发展情况作准确的评价,进而对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调整。

三、结束语

分析与研究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必须与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筑行业的特点相联系,对其的研究将会对建筑企业或单位的组织形式以及相关的运行机制出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士和.该咋看建筑业的产业定位[J].施工企业管理.2011

[2]刘贵文,李杰.基于价值管理的建筑业效率提升:海外经验及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09

建筑生产范文第4篇

建筑生产具有周期长、单件性、流动性的特点,这里的流动性不仅表现在施工力量在同一建筑产品不同部位之间流动,还表现在施工力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产品之间流动。建筑生产还具有不均衡性,它不仅表现在由于受到风、雨、雪、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难以做到全年均衡生产,也表现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投入的人力、机械、材料不均衡。建筑生产是为特定的消费者生产,而不是像工业产品那样为广义的消费者而生产。另外,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因而建筑生产受到的城市规划、环保、施工噪声等外部约束条件比较多。

2.建筑生产的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共同构成生产力,它们统称为生产要素。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包括建筑材料和土地。其中,建筑材料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建筑业加工的原材料,另一类是经过建筑业或其他行业加工的构件和配件。土地作为劳动对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采掘对象,如作为建筑材料来源的采石场、砂场等;二是作为建筑对象,即作为建筑产品的地基。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品质的不断改进,推动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如新型材料和配件就是新型工业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基础条件。建筑生产的劳动资料包括设备、工具、容器、检验手段以及厂房、生产用房等设施。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改造自然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它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也是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建筑生产的劳动力的研究,重点是要研究劳动结构,即在劳动力总数中各种人员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否科学、合理。对建筑生产要素的研究,还要特别强调建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筑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取决于生产目标,比如要达到利润额最高、销售额最高,还是成本最小等等。如果生产目标改变了,那么要素的最佳组合也会随之改变。

3.建筑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某一生产过程的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即生产率=产出量/投入量。按照投入要素种类的不同,生产率可以分别称为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等,其中最常采用的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根据计算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多数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企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按部门或行业全部从业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研究建筑生产的生产率,主要是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要分析、研究建筑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比如,如何改进生产资料效能、改善生产组织和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等等。

4.建筑技术进步

建筑生产的技术进步体现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等各个方面。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取得等量产出可以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分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分析和测算来评价建筑生产技术进步的经济效果。因此,对建筑生产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是选择适当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这对于正确评价技术进步的作用和发展状况,调整或者规划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5.建筑生产社会化

建筑生产社会化是建筑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生产社会化是指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中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过程。生产社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集中化、生产专业化和生产联合化。

建筑生产范文第5篇

1.1建筑工程项目违规现象严重。

在近年来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部分项目无视国家建筑法规规定,规避报建、图审、招投标等基本的法定建设程序,在资金不到位、条件不具备、不履行任何工程建设程序的情况下“未批先建、违法开工”,这些行为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依法建设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仓促开工,盲目推进;另一方面,个别地方部门为了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往往“重项目、轻管理;重指标,轻监督;重开工率,轻质量安全”,片面追求政绩,忽视质量安全隐患,为开发企业开绿灯,督促开发企业推进建设项目。

1.2建筑市场混乱、企业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在施工中以包代管的情况非常普遍。实行总分包工程的总、分包单位,只负责包任务,不负责管理。现场安全管理仅仅依靠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严重脱节。一些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置,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认识不到安全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教育的现象严重,违章指挥,对事故查处不力,导致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隐患得不到解决,安全工作无法落实。

1.3建筑工地安全隐患多。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负责人监管不利,不能对工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理,对工人和企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或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制止也是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有的工地为了抢工期,违规操作,不仅导致了施工质量的降低,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1.4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建筑工地负责人为了降低成本,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没有建设维护工人安全的设施。同时建筑商资金运作困难,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办法提供财力的支持,同样是安全隐患的存在诱因。

1.5工程建设责任落实不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5.1建设单位在不按规定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安全经费不足;或建设单位一味压缩工期,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引发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1.5.2施工企业的部分项目经理、安全员存在挂靠现象,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在多个项目兼职,无法做到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法规和标准意识差,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2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反思及监管对策

2.1完善建筑安全法规,加强监督。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法律做后盾。要规范建筑市场,确保建筑安全生产,就必须提供法律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构建设。加强监督机构建设与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是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管理的根本。2.1.1建立比较完备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建筑安全法规的完备提供依据和方向。2.1.2明确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首先,作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督和国家监察一样都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必须健全执法机构和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应赋予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统一执法的权力,维护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形象、公正性和权威性。其次,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依法行政的责任主体,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是具体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不应是直接的专业技术责任主体。

2.2加强对违规项目的查处力度。

认真履行建设工程法定的建设程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有关文件精神,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联系,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大对相关单位的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依法建设意识。

2.3对工作人员的进行安全教育。

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多、违章作业多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和实岗培训。特别是结合当前工程建设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作业标准培训,着力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因不安全作业带来的建筑施工常见事故。

2.4安全监管部门落实责任。

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对在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好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总结和推广;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予以曝光,加强社会监督。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问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反思及监管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建筑安全法规,加强监督、加强对违规项目的查处力度、对工作人员的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落实责任等对策,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当前建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建筑生产范文第6篇

20xx年来,全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全年的重点目标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好“三个突出”和“三个加强”,即突出预防为主,突出加强监管,突出落实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强组织协作。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政府“安全生产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比较平稳发展态势。为做好全年建筑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动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20xx年一季度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xx年一季度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14起,死亡14人,去年同期共发生事故7起,死亡10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00%和40%。其中南京8起8人,苏州3起3人,常州1起1人,徐州1起1人,南通1起1人(另有盐城1起3人,因事故发生地为经济开发区,没有列入安全、质量监管,不计入安全控制指标,事故类型为脚手架)。从事故类型看,均为高处坠落14起14人,坍塌1起3人,从事故发生城市来看,南京、苏州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两地共发生事故11起,死亡11人,分别占全省事故和死亡人数总量78%、78%。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1月份事故4起死亡4人,2月份事故2起死亡2人,3月事故8起死亡8人,除2月份为春节停工期间,整体数据呈线性上升趋势。

(二)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情况,研究部署20xx年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召开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2月22日,我厅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会议回顾及“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判形势,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会议通报了省级“文明工地”创建情况;观摩南京市建筑施工文明工地现场及动态管理gps系统;进行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统一标识佩戴仪式;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分别就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做了交流发言。会议邀请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省政府办公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同4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组织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看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3月1日按照《关于召开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建办质电〔20xx〕4号)来电的精神和要求,我厅积极落实组织好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客部门和部分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收看电视电话会议,我厅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厅长均参加会议,全省共设分会场56个,参会总人数3050人。会议认真听取了郭允冲副部长和姜伟新部长重要讲话。三是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根据省安委会确定的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我们在考虑各地工程建设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将目标进行分解,下发了《关于下达20xx年全省建筑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的通知》(苏建质安〔20xx〕163号),建立了全省建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与所辖县(市、区)及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生产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扎实开展全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做好全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年初我厅制定《20xx年江苏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年分季度分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季度整治内容为建筑施工春节后复工开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保障性住房综合检查。2月中旬我厅对一季度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各地检查的基础上,我厅在3月上旬,分5个检查组对全省建筑开展情况进行了巡查。共计随机抽查在建工程83个,其中保障性住房工程26个。从节后复工开工检查情况看总体较好: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到位;复工开工检查目标部署到位;复工开工检查工作行动迅速到位;保障节后复工开工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节后复工开工检查工作程序规范有序到位。从保障性住房综合检查中,各地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均高度重视。能够做到:抓源头,通过把好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关,确保履行基本法定建设程序;抓检查,通过强化巡查检查,对暴露出的问题隐患,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隐患整改专人负责跟踪监管;抓责任,通过加大对质量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主体依法处罚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安全责任制得到落实;抓验收,通过完善工程质量验收程序,特别是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强化治理住宅质量通病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巡查中,厅检查组共发现各类问 题356处。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13个工程项目及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进行了通报。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得到有效加强。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继续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及发证工作。同时,提升了服务企业、行业的理念,实行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绿色通道制度,加快了办理速度。20xx年一季度,全省共计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7个批次,向符合要求的263家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发放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组织三类人员考核3期,对通过安全生产考核的57920名有关人员发放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组织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3个批次,对通过考核的21564名有关人员予以发证。二是进一步规范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单位的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一季度,对发生的起死亡事故所涉及的21家施工企业进行了处理,其中对19家省内建筑施工企业,发出了处罚通知,暂扣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省外在我省发生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2家建筑施工企业,按规定及时向属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三是严格把关事故发生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恢复工作。根据《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管理办法》和出台的《关于加强对发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复查工作的通知》(苏建管质〔〕34号),进一步规范了发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复查工作,要求事故发生企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整改,待其安全生产条件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五)深化文明工地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水平,将文明工地创建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活动相结合。1月份对四季度申报省级文明工地的项目进行了现场考核、安全知识考试和安全事故、被通报情况筛查,符合省级文明工地标准的项目共430项。对下半年省级文明工地项目进行了审定,对通过审定的823个项目进行了公示、发文表彰。在20xx年第一次文明工地现场考核中,我厅对各地文明工地审报项目加大了初审力度,对不符合审报要求的项目进行了筛除,目前考核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创建文明工地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现场的防护水平,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人的作业、生活条件。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现场监督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一是开展统一标识发放工作。20xx年2月份,在南京召开的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省安全监督人员统一标识佩戴仪式,目前,已完成对全省大部分安监机构统一标识发放工作。二是完成岗位证书发放工作。在对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1469名人员系统培训后,现已对考核成绩合格的1398名监督人员,颁发了安全监督人员岗位证书。三是继续加强监督业务培训。为提高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监督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现场监督能力,3月份,开展了对盐城、连云港地区安全监督机构现场监督人员专项培训工作,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业务交流,开展了现场互场工作。下面将分批次、分专业对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一线的监督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四是落实整改考核中发现问题。根据《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对考核中未达合格等次的28家(基本合格19家、不合格2家、不具备考核条件的7家)监督机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地切实按照整改通知书中提出的问题,对单位和人员资格、工作场所、办公配置、仪器配备、车辆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加大督办力度,确保按时整改到位。五是完成了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资料的标准化提升工作。1月份为加快各地现场监督人员对新监督档案的理解和使用,下发了《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档案》使用说明。为规范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组织人员编制了全省统一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台帐》,并分册下发各地有关单位征求修改意见,并对征求意见组织讨论不断完善,计划在本月推广使用。

(七)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成相关调研、征求意见工作。一是配合完成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工作调研工作4月中旬,住房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王树平副司长一行五人在我省就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工作进行了调研,分别先后在南京、无锡召开座谈会议。我厅向调研组作近两年来全省建筑事故查处工作情况汇报。南京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泰州市、无锡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并就各自辖区内近年来发生的建筑安全生事故典型案例原因分析、事故查处工作遇到问题、围绕安全生产相关建议作了发言。我省部分特、一级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企业代表对事故处罚、责任追究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方面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诉求。二是配合建设部安生办完成了“建筑业百亿元增加值事故死亡率”相对指标的调研工作。在调研结束后,建设部安生办近期下发了调研报告。考虑到全国各地区间工程建设的规模有比较大的差距,为客观反映的安全生产水平状况,今后,将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绝对数外,研究增设“建筑业百亿元增加值事故死亡率”相对指标。三是完成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领导施工现场带班管理规定》、《建筑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办法》和《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办法》三个文件的征求意见工作。

(八)认真开展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6个工种8本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教材已印,将下发各地用于下一批培训考试。二是研究制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考试基地动态管理意见,在征求各地意见后即将公布。三是对部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工种实操模拟器材进行调研,召开加强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建设座谈会。四是对“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题库进行调整更新。五是完善了针对现场监督人员的“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施工用电”培训课件,组织专家审核“脚手架、深基坑”培训课件。重点包括现场监督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典型事故的案例分析、施工现场检查要点与检查方法等。

二、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市场主体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薄弱。部分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未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必要的技术交底,直接导致违反质量安全强制性规范标准,造成质量安全隐患。部分工程监理单位未能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各种隐患仍大量存在。

2、建筑市场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工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未经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情况仍然存在。由于这些工程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往往是“先上车后买票”甚至“不买票”,导致质量安全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质量安全保证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例如:1月15日,由射阳振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江苏青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厂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脚整体坍塌事故致3人死亡,该项目为经济开发区项目未履行质监安监手续。工人在砌筑外墙时,脚手架上的砖块堆放过多,超过了实际承载力,导致架体坍塌。此外,建筑市场不规范,建设活动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违法分包、任意压缩工期、安全经费投入不足、随意降低质量安全标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些行为直接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3、安全监管力度与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面对当前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特别是一些超大体量、高技术含量工程的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安全技术风险,对工程安全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不高、技术手段落后,加之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督经费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地保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力度,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三、下一步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全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积极防范和有效遏制重大、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促进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

要按照《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强组织协作。一是加强层级督查。为更好地指导督促各地做好“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我厅将适时组织开展全省建筑安全监督检查,并在各地开展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对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地区的督查;二是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继续开展以防范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为重点的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三是继续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工程项目。

(二)深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

加强宣传贯彻国发23号、建质164号、苏政发136号文件精神,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快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针对建质[]164号文中5个方面的16项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抓好贯彻落实。重点三项制度的落实。一是领导带班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领导带班对于及时消除隐患、排除险情,作用十分关键。要督促落实项目领导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带班生产交接制度、带班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对项目领导带班的检查制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领对施工企业和项目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情况的检查,发现未建立相应制度或落实不到位的,按规定进行处理,今年,为进一步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我们将在南京、无锡、徐州、常州、扬州5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率先推行gps定位系统,并逐渐在全省推行;二是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隐患,实行重大隐患持牌督办,下发挂牌督办通知书,并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信息予以网上公告,督办整改中,严格重大隐患核销和督办解除恢复施工制度;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制度。按照督办要求对全省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查处情况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较大及以上事故查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向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下达督办通知书,必须在事故发生后90日内完成事故查处事项,方可解除督办。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针对这三项制度落实出台相关规定,我厅将根据要求制定落实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通过扎实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一是继续开展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治理工作。突出抓好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为重点的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加强调查、分析、研究,查找原因,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5月份我们将开展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调研工作,重点对机械安装、检验、使用、拆卸等几个环节调研,为下一步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奠定基础。二是深化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建筑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种类,按季度分重点时段,有计划、有重点进行专项整治。5月份我厅将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充分利用各市县安监机构人员力量,分三个片区对全省建设工程现场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进行专项整治互查工作。增大专项治理覆盖面,并持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地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市场综合检查力度。三是加强各类开发区建设工程监管力度。近年来开发区建设工程事故总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以外,监管问题比较突出,去年我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建建管[]350号),各地要依法将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工程项目纳入统一监管范围,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明确职责,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大对各类开发区建设工程检查力度。四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安全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教育,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进一步加强建筑对企业和个人许可延期管理工作,通过严把许可环节中对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特别是狠抓对发生事故企业责任人的教育培训工作,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五是加大持证上岗检查力度。加强对“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管理,加大持证上岗检查力度和无证上岗处罚力度。

(四)深化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提升文明工地创建水平

我厅已制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台帐》,各地要加大施工现场推广使用力度,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台帐登记、使用。将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与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相结合。此外,今年我厅将改革文明工地创建管理办法,近期将开展相关调研征求意见工作,修订《江苏省建筑施工省级文明工地评审暂行办法》,对申报标准和考核评审方法进行改进,采取目标管理、挂牌公示等方式;加大创建文明工地动态化、日常化管理力度;改进对部分规模较小装饰、市政申报项目考评方法;提高控制指标的可操作性;提高各方参建主体创建省级文明工地极积性。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场联动

一是加强安全生动态监管。制定《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监管办法》,建设上下联动的施工现场动态监督网络平台。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反建筑市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列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施工企业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在市县级层面上将打分情况与招标投标相联动,在省级层面上,将打分情况与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处罚相联动。二是加快安监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各地安监机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系统软件、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和科学化的监管手段的运用水平,及时把握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督。三是充分发挥网站的监督管理作用。对忽视建筑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和人员,予以曝光。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六)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管理提升

一是大力加强监管机构建设。以各地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督促和指导各地进一步落实《考核管理办法》,针对去年安监机构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主要解决机构单独设立、固定办公场所、专用机动车辆保证、以及制度建设深化等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通过严格资格条件、上岗培训考试、加强继续教育、加强廉政建设、规范人员行为,进一步提高监督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监督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监督权威”的工程质量安全卫士队伍。今年省安监站的监督工作重点将放在帮助各级安监机构监督人员抓基础工作,加大现场监督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三是积极创新监督模式。认真总结现行监督模式,如监督巡查模式、分类监督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深入调研,进一步充实完善,并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工程安全监督新模式。四是完成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统一标识发放工作。全面提升监督机构依法监督形象。

(七)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统计分析工作

将进一步加强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做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强化事故责任追究,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一是做好及时上报事故工作。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内容和时限,及时上报事故有关情况。对于情况不太清楚、内容不全的,了解情况后要及时补充上报。情况紧急、性质严重的事故,可先电话报告,了解核实情况后再以书面形式上报。今年,我们将把事故传真上报形式改为网络系统平台上报方式,避免事故上报中出现漏报现象。二是积极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认真组织或积极参与事故的调查工作。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依据国家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故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今年,我们将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依法追究力度,对生产安全事故所涉及人员的执业资格予以处罚,尤其对建造师、安全员、总监理工程师的个人执业资格、资质的处罚,由重罚企业改为处罚企业和个人并重的方法,将安全生产责任一并落实到执业资格人员上。三是加强事故结案和报送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事故调查情况,积极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做到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报送事故结案情况。四是加强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我厅将组织开展度全省建筑安全生事故典型案例编纂工作。分析研究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加强各项措施,加大依罚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要求,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依法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

(八)大力推行绿色施工,防治建筑施工扬尘污染

将按照省政府“蓝天工程”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绿色施工管理,制定出台《江苏省绿色施工管理办法》,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地文明施工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扬尘,我厅已制定了《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管理办法》,将在征求意见修改基础上下发各地,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贯彻落实。重点建立建全辖区内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并推广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方案报监制度及控制责任人制度。要将创建绿色施工工地、文明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与扬尘控制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控水平。

(九)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目前我省已有4个城市全面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建成和在建里程共265.68公里。根据规划,将不断加快轨道工程建设,未来我省还将有3个城市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工程复杂、技术难度大、影响面广,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确保轨道交通的质量安全,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下一步江苏省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局[]3183号《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和住建部建质[]5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围绕“六个着力”全面加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着力健全参建各方责任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层级统一协调机制、培育适应轨道交通建设需要的人才和队伍、强化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着力抓好总结提升工作。确保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和安全。

建筑生产范文第7篇

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第七次会议经过两天紧张的工作即将结束,本次会议在贵州省建设厅的大力支持下及各位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下面,我代表质量安全司对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作个总结,并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有关情况

*

二、认真做好*年下半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年上半年在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今年安全生产的严峻性,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出现反弹态势。所以抓好下半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今年整体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所以,我们要再接再厉,把各项安全生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攻坚,坚决遏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下半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做好*年下半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今年年初,我们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第六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为1020人。今年上半年,各地区通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是近期,部分地区接连发生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对此,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重大伤亡事故多发的势头。一要重点抓事故高发地区。前一阶段,我们对事故上升的两个地区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督办,近期还要对部分事故多发地区进行专项督办。各地区要在认真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基础上,确立本地区事故高发的重点监管地区,加大层级监督力度,督促有关主管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二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的认真分析,找一找我们的安全监管工作在什么地方还存在薄弱环节,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果近期塔吊事故多发,那么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弥补漏洞,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三要继续加强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今年专项整治的重点是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事故为主,各地要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要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抽查,将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事故切实降下去。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各地、各中央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我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年7月20日前完成此项工作,并及时将排查工作的总结材料,报送我部质量安全司。国务院安委会将于八月下旬到九月中旬组织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对前段“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尤其是地方人民政府开展打击非法建设、生产和经营情况等进行督查。要通过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及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延期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及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两项许可设立已有三年的时间,第一批颁发的证书即将到期,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我们要为其办理延期的有关手续。为指导地方有序开展此项工作,我司分别起草了两项许可证书延期的有关通知,对换证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在此,我再强调三点要求。一是要严格把关,认真组织对企业和三类人员的审查。我们在2004、2005年期间,在为第一批企业和人员办理证书时,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社会稳定等客观因素,部分地区对于企业和人员的审查工作作了一些调整。这次我们要以延期工作为契机,把这项工作做好,把它作为促进和提高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曾被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或受到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多次处罚或通报批评、被新闻媒体多次曝光、安全生产信用记录不良的施工企业要坚决重新予以进行实质性审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要坚决予以重新考核。二是要行政公开,规范办理程序。要在办公场所、机关网站上公示延期的条件、程序、期限和需提交的材料,方便企业和“三类人员”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和“三类人员”取得证及延期情况。三是要加强对“三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要把贯彻落实我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作为继续教育内容的重点,进一步加强“三类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能力,提升“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整体队伍素质。

(三)认真组织,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我部对于农民工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及我部领导曾多次批示,要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切实加强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是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农民工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农民工的安全管理,规范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主体作用,督促引导企业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等多种方式,把农民工有效组织起来,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要积极探索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各地区在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广东省的同志昨天上午在大会上介绍的“平安卡”管理经验,要求建筑业农民工进入工程项目前,首先要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免费教育培训,经过考核合格领取“平安卡”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上岗作业,通过采取平安卡制度管理模式,加强了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建筑施工企业的用工管理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内,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国务委员华建敏同志对此专门作了批示。根据领导批示精神,我司在今年4月份组成调研组,对广东省“平安卡”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我们将于适当时间再召开一次农民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培训的小型座谈会,对“平安卡”安全管理制度再次进行研讨,也听一听各地的意见,在适当时机将在全国推广此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宣贯,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对于事故的报告,事故的调查及处理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我再强调几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加强学习《条例》。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条例》,同时还要组织施工、监理企业的有关人员学习《条例》,通过学习查找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我们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调查处理事故的能力,做到知法懂法、融会贯通。二是积极发挥主管部门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作用。按照《条例》规定,政府可以委托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事故调查。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人民政府加强沟通,争取事故调查主动权。同时,对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或组织的事故调查,有关人员要认真研究,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提出事故原因、责任划分及对策,并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意见。三是要及时、准确上报事故。事故发生后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上报事故,每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另外,按照事故上报要求,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4小时内将所有级别的事故通过《建设系统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快报系统》逐级上报至建设部。四是要严格落实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真正做到事故原因水落石出,事故教训刻骨铭心,事故处理切肤之痛,事故的整改落实到位。对负有责任的单位要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负有责任的个人要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五是加快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和文件。我们目前将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于近期出台关于建筑施工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规范性意见。各地也要对照《条例》的规定检查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调整和修改与《条例》相抵触的内容,同时要结合本地区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实际制定细则和规程,促进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深入理解,继续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自实施以来已有两年时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打开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一是正确理解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和内容。安全质量标准与以往开展的工地安全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相比,有着更丰富的外延和内涵。新形势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建筑业施工现场实物安全标准化为主的“物的标准化”二是以建筑业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操作安全为主的“人的标准化”。三是以建筑业各层面安全管理为主的“管理的标准化”。它是我们建筑业现代安全管理最需要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一项工作,包括行业管理部门、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和班组等四个层面的安全管理内容。二是要逐步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体系。目前,我部组织专家正在对企业考核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及施工现场安全考核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进行修订。各地要按照“逐步完善、激励典型、循序渐进、整体拓展”的工作步骤,逐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体系。三是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监管和服务指导。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项广泛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一方面积极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用,制定标准、树立样板、全面推开。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宣传培训、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特别是中央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各地的骨干企业,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为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作出表率。为调动广大安全工作者的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要对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的地区建设行政管部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及个人进行表彰,以此发挥典型示范引路作用,全面推进全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本次会议虽然时间紧,但开得很成功,大家对待议文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各联络员回去后继续认真研究讨论,于7月底前将书面修改意见反馈我司。这次会后大家要将这次会议精神及时向厅领导汇报,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最后,我代表质量安全司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同志和各位联络员在工作中给予我们的支持,对贵州省建设厅为本次会议所作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筑生产范文第8篇

1、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一二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30%以上;三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20%以上。

2、依据《辽宁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树立30个以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施工现场,带动本地区建筑施工现场达到标准。

3、杜绝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淘汰的吊车。

4、死亡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5、建筑工程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内,减少一般事故,遏制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伤亡事故。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对于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建委决定于上半年分期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并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条例》工作计划,企业内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特别是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要针对实际,开展好全员学习活动,重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是2004年安全生产检查的一个重点。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同时要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落实办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管和处罚力度

2004年继续落实辽宁省建设系统“十五”期间安全达标方案,广泛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同时转变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过程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状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从以告知性检查为主,转变为以随机抽查及巡查为主。全年开展不间断的抽查和巡查,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网络优势,2004年在锦州市建筑管理信息网上建立企业安全状况、不良记录和事故报送、处罚信息系统,凡出现重大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一律在网上予以公开曝光。并在全市实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制度》,把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资质年检、晋升资质等级的基本条件,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事故多发企业和责任人将依法予以从重处罚,直至清出建筑市场。

四、加快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和办法

拟于2004年制定《锦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办法》、《房屋建筑工程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单位工程安全施工备案制度》、《施工企业安全资质考核制度》和《建筑工程事故报告制度》。加大对工程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版权所有

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建筑和工程监理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组织《条例》和建设部制定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新工人及工人转岗工作培训;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同时,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

六、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多发事故和突出问题

2004年专项整治的重点在制度建设,完善建立安全技术方案论证,在严格执行标准和技术方案,重点环节的有效控制等方面做文章,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一是强调各方责任的落实,重点落实审批、验收、检查等责任制度。二是看有没有方案,对土石方开挖、深基坑支护、地下暗挖工程、降水工程、高大模板工程、超重吊装、脚手架工程等技术方案是否有论证、审查,论证审查的技术方案不得擅自随意变动。三是施工、监理严格验收检查,特别是在重点环节、重点内容上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标准规范的落实。

七、做好施工企业和设备租赁企业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发牌和安装拆除企业资质的核准工作

建筑生产范文第9篇

抓主要矛盾开展专项整治消灭事故隐患

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建设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拟定的部门规章《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定》目前已提交法规司。 20xx年,建设部还制定了建筑施工企业提取安全费用的调查研究和测算工作方案,经过调研,确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计提依据、计提标准和使用范围,并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草拟了部门规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广泛进行了调研和征询意见。同时,为贯彻落实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政纪处分规定》,建设部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为了建立汛期建筑安全长效机制,建设部还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经请示国务院安委办明确了房屋与市政工程范围,理清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此外,还向全国转发了上海、北京、湖南、南京等地区和城市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经验,就行政许可工作、保险工作和起重机械管理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

动态监管大力查处事故推动安全生产

强化培训教育狠抓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安全生产

建筑生产范文第10篇

1建筑绿色生产力的三大支柱

绿色认证体系、行业/流程经验和强大的集成化系统技术平台是建筑绿色生产力的三大支柱。(1)各国针对当地实情,建立了多种不同的绿色认证体系。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绿色建筑标识GBL和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是当前两大主流评价体系,此外,其他认证体系还包括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法国的HQE以及澳大利亚NABERS等。尽管各绿色认证体系细则及侧重有所区别,但都是按照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及室内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建筑物的绿色建设及运营提出要求。LEED对建筑物的类型区分较细(分新建建筑NC、既有建筑EB、商业装修CI、建筑结构CS、住宅Homes等);中国GBL更是将运营管理单独作为一大类,区分了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以绿色认证体系作为建设绿色生产力框架可全面地指导建设者,确保建设全过程对绿色目标的定位及衡量。(2)绿色认证体系框架虽然完整,但是并未细分具体行业特点,也未考虑到各个具体项目的特殊性及项目中的协调细则。传统项目往往缺乏统一的项目核心工作组,按照专业(如结构、装潢、机械、电气等)细分后,由不同的单位负责框架设计、初步设计、招投标、深化设计、建设执行及运营维护等。专业之间的理解差异以及项目进程中不同单位的不连续性构成了各个执行孤岛,导致原始建设目标和整体框架无法落实。建筑绿色生产力的第二大支柱就是建立一个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负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绿色认证体系框架对目标建筑进行绿色定位规划,并作为统一接口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建设,甚至参与运营指导,以弥补传统项目建设流程横向以及纵向的孤岛间隙。(3)绿色建筑中的绿色环保及节能增效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被动式是指建设过程中一旦采用相应的方法、技术或材料,则相应的绿色环保或节能增效效果就可以持续发挥,如场地规划、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主动式是所采用的技术需要根据相应使用条件及工况动态调节,相应的效能才能得以发挥,如电机变频、照明调光、空调优化控制策略等。为了充分发挥主动式技术的效能,同时对整个绿色建筑的实际表现得以监控和持续改进,智能化系统平台不可或缺。对建筑物中的可再生能源、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关键电力系统等进行智能监控,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协同工作;在运维过程中,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物的实际表现性能进行评估、分析,进而制定改进策略或改造方案,实现建筑物性能的持续改进,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集成化系统技术平台。

2施耐德电气武汉总部办公大楼建筑绿色生产力实施过程

施耐德电气武汉总部办公大楼(以下简称办公大楼)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光谷大道金融港内,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10321m2,可容纳办公人员约323人。承租该建筑时,建筑主体结构及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由金融港园区统一供给)已经完成,施耐德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照明系统、内部装修、数据中心、弱电系统及能源监控系统等。为保证办公楼建成后的绿色目标(健康环保、节能降耗、作为公司内部培训基地及客户展示中心),该项目引入了系统架构师及绿色建筑认证团队对整个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及协调。项目规划阶段首先由绿色建筑认证团队对建筑进行绿色评估,确定绿色目标(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及分数预估,认证目标确定为LEEDCI金级认证)。接下来由绿色认证团队及架构师一同对达到绿色认证所需的不确定数据进行可行性及投入产出比分析,必要时引入各子系统专家提供支持。为真正达到持续节能增效的目的,架构师同时还会对未来主动节能增效技术和策略进行规划。绿色目标明确后项目进入设计阶段,架构师首先按区域对系统功能进行设计,如办公区域照明、遮阳、空调等如何根据占用状态、温湿度、照度条件以及不同时间段等进行控制和联动?物业人员将如何监视和控制这些设备?哪些信息需要被收集以便日后进行分析和优化等。此阶段暂不将功能分到各子系统以达到一体化设计的目的,避免不同专业间的功能重叠和遗漏。功能设计完成后再由架构师和各子系统专家一同探讨功能的实现技术方式(由哪个系统通过什么样的形势实现)以及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方式(网络架构、实现成本、可靠性及响应实时性等),最后形成优化方案进入各子系统设计阶段。这个设计过程可能会由于成本、实施难度、稳定性等因素往复多次,同时绿色认证团队也需要对各种设计进行审核,保证绿色认证要点的落实。实施阶段由前期的绿色认证及架构师主导,逐渐转向项目经理主导。各子系统专家在项目经理的协调下对现场安装进行指导,负责相关系统的单体调试及系统间的联调。架构师此时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进行架构上的指导,并控制必要的变更,保证设计的内容真正落实。绿色认证团队则收集各种绿色认证所需的资料,并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汇总和提交。办公大楼的项目实施进程及各主要角色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图1所示。

3施耐德电气武汉办公大楼建筑绿色生产力亮点及收益

办公大楼通过一体化设计、施工,整个工期缩短了45天,建设费用节省25万元。并于2013年7月取得LEED认证,不仅如此,武汉办公大楼更有众多主动节能增效技术的应用以保证未来建筑的能效水平可以持续得以优化。(1)所有办公、会议区域都安装传感器,并与照明系统、空调系统进行联动,在无人时间可自动关闭照明并使空调系统进入节能运行状态。(2)办公区域窗边照明单独形成一路,并与遮阳卷帘联动,根据时间表及照度传感器反馈进行优化控制。(3)空调系统采用带一键节能运行模式的联网式温控面板,不仅可以本地或远程控制节能运行模式,而对于非正常运行(如夜间无人运行、温度过高/低等)发出报警信号,以避免能源浪费的同时确保环境舒适度。(4)两台新风机组根据CO2浓度进行变频控制,并与联网式风机盘管联动,设置夜间换气、清晨无新风预冷/热、过渡季等节能运行模式。(5)办公楼内的数据机房采用联网型UPS及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对服务器负荷、能源消耗及电力可靠性等进行集中监控。(6)大楼安装了143块各种电能表、水表和热表,对能源进行分项计量和分析。(7)大楼采用双向门禁系统,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进行人数统计,并将此数据与能耗数据进行结合分析。(8)办公大楼的6大监控系统在办公网内划分的虚拟局域网为骨干,进行数据共享和联动,同时提供远程监控管理功能。系统网络架构图及部分系统监控界面分别如图2、图3所示。办公大楼通过整体绿色解决方案,在提高企业形象和员工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每年约可节约相当于14万千克标准煤,减少CO2排放约34.9万千克。其主要解决方案及相关获收益点如表1所示。5结束语绿色建筑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国策必将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不仅仅为了认证而绿色,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绿色投入的收益,同时通过各种系统平台对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表现进行跟踪和持续进。施耐德电气建筑绿色生产力理念以及在一些项目上的实践正是在此方向探索。希望通过这些探索为中国的低碳绿色之路提供借鉴。

上一篇:道德建设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