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范文

时间:2023-03-17 11:40:37

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1篇

我永远记得那条时而平坦畅直、时而蜿蜒泥泞的小路。那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必经之路,常常为赶九点打卡,我总是铆足了劲,开着老爷摩托车勇往直前。这是条堤外便道,往来的车速相当快,当然偶尔会见到摔车的骑士躺在血泊中,但我却从不认为自己会是其中的一分子。

一次采访工作结束后,我趁着雨停之际,想赶在下班前回公司将稿件誊好,但完全没料到这条路由于近日正在拓宽,加上下午的雷雨,整条路变得像被泥沙侵袭过的战场,放眼望去尽是一片黄土。

我没放多少心思在路况上,满脑子都是刚刚与受访人的谈话以及撰稿的大纲。就在为躲避一辆前方的来车之际,我紧急刹车反而使得前轮随着软滑的泥土来了个大转弯,就这样我摔了出去,整个人栽在泥泞里,眼镜落在额头上,全身粉红色的套装顿时成了土窑鸡的颜色。我完全没感到一丝的痛楚,只是懊恼待会儿如何进公司。正当我以为没事起身时,才发现眼镜已扭曲变形,而我的额头正冒着温热的鲜血,这下我才觉得事情严重了。

我慌张地举手招呼经过的车辆,但都没有一辆愿意停下来。我想起昨天报纸里的一则新闻,说是一个原本无辜的路人送伤者进医院,竟被家属指责为肇事者。我的心凉了一半,报纸上讽刺的剧情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从来都不晓得向陌生人求助竟如此困难,眼泪混着血从脸颊滑至嘴角,我尝到痛苦的滋味,不过不是来自伤口,而是心。

然而就在我手足无措时,一辆军车停了下来,车上一位军官带着一盒面纸走到我身旁,他不断地帮我擦拭脸上的血迹,并将折叠好的手帕压制住我的伤口。

“疼不疼?”他一面带着外省腔调的口音问着,一面将我扶到车上赶往最近的医院,而我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走进急诊室大门,他紧张地叫来医生,宛如我是他的女儿,帮我填完所有的资料,又帮我联络家人、向公司请假。当医生为我注射麻药,准备进行伤口缝合时,他紧握着我发抖的手,轻轻拍着我的手背。他不断地在旁叮咛,这是女孩的脸,一定要把伤口缝整齐,将来复原的时候才不会留下疤痕。

我含着泪不断地向他说着谢谢,但他却深深地叹了口气,当年他的女儿车祸重伤,路人就是因为怕被诬陷是肇事者,没有谁敢送她到医院,使她白白丧失了生命,现在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

听完他的话,我却说不出安慰的话,他心中的无奈与感伤和无措的我是一样的。

这世界变成什么样了?大多数的人为何为少数不负责任的人受惩罚?

“可是只要有我在,就不让任何的遗憾发生。”他走之前对我说了这句话。那时,他双眼发亮看着我,就好像我是她的女儿。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世界的温暖又回到我身上。

医生缝合了我的伤口,他却缝合了我破碎的心。

(选自《台湾文学选刊》)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2篇

10年内涌现出1300多名道德模范,发生在青县的这种巨大的道德集聚效应,被称为“青县现象”。青县通过多年持之以恒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了人心齐、民风正、社会和的良好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青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北依京津、东临渤海,总人口40万,总面积968平方公里。

多年来,青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努力打造“道德青县爱心之城”,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在工作中尝试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推出各类道德模范1300多人,其中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60多人。这些道德模范已经成为青县人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

2011年10月份,新华社记者到青县采访,意外发现了青县道德建设的“金矿”,于是临时改变采访主题,6天时间深入采访近20位道德模范,一口气写出了7篇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各类媒体纷纷聚焦青县,“青县好人”和“爱心之城”的美誉在全国广为传扬。

积小善就能成大爱,平凡点滴的爱心善举,汇聚起来就是爱的海洋。几年来,青县广大干部群众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孝老敬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扶危济困成为社会时尚,“孝敬、友善、诚实、勤俭”成为青县人精神追求的主流。

只有“风清气正”才能“政通人和”,通过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道德建设,青县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一批经济领域的优质项目慕名而来,很多外地人纷纷购房置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全省的排位6年前进了20位,财政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半。一个“富有实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青县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2年8月30日,青县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青县经验”不仅为我省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也成为了全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示范高地。

岗上村以德治村的成功典范

岗上村30年不间断书写《功德录》,激活了村民的正能量,不仅塑造了岗上村的文明村风,还产生了一系列良好的“道德效应”,促进了岗上村的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提升了岗上人的幸福指教。

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了好事就有功;帮助了别人、孝敬了老人就是德;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教育人、引导人,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基于这种认识,从1982年起,石家庄藁城县的岗上村开始以《功德录》的形式记录村民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孝老敬亲等事迹,并每天两次在大喇叭上表扬。这些“小善”,日复一日地累积叠加,造就了岗上村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岗上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外来客商越来越多。为了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来村创业的外地企业更好地发展,岗上村渐渐形成了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论哪个村民,遇到有外来人员需要帮助时,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如今,开办小型企业、经营商业门店、出租房屋和进厂务工,已成为该村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不仅村里所有青壮年劳动力都有工作,还安置附近村近千名劳动力就业。

同时,岗上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如今漫步在岗上村,宽阔的水泥路平坦洁净,两侧的便道旁点缀着簇簇冬青,路旁的法国梧桐绿意盎然,各色鲜花竞相开放,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幸福不仅仅要靠物质满足,更有赖于精神丰富与道德建设水平的提升。不管哪个地方,只要道德观念强了,是非标准对了,社会风气好了,社会矛盾、摩擦和冲突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与日俱增。

岗上村30年不间断书写《功德录》,激活了村民的正能量,塑造了岗上村的文明村风。在这里,自行车不用加锁、楼房不安防盗网,本村人与外乡人不分你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这里,村里每一项活动群众都踊跃参加,村民家中的大事小事乡里乡亲都主动帮忙,遇事有人帮,人人讲奉献。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3篇

——《钓鱼我启示》读后感

赵程锐

今天我学了《钓鱼的启示》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本文讲述了父子俩去钓鱼,这是捕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突然,鱼竿剧烈的抖动了起来,这是一条又大又漂亮的大鲈鱼。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钓上来,但父亲要求把它放回去,儿子极不情愿。经过父亲严厉的劝说,儿子最终才依依不舍的放回去。是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道德实践需要放弃或大或小的个人利益。

掩卷沉思,我不禁浮想联翩。

有一次,我骑着电动车去上英语班。真倒霉,一连碰上好几个红灯,哎!不对,还有机会,可以冲过去。算了,亏自己的爸爸还是交通警察,要遵守交通规则。再说,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一刹那,红绿灯由黄灯变成了红灯,哈哈,我最终经受住了道德的考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让我们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4篇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做客《师说》,主讲《道德的力量》,从母爱的力量、责任的力量、互助的力量、道德的力量等八个方面入手,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地震灾区的感人故事,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坚强快乐地走好人生旅途!

嘉宾简介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主讲

卢勤,著名的“知心姐姐”,现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师说》栏目《道德的力量》主讲专家。

卢勤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联合国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并获“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为了明天爱心大使”和“中国促进儿童阅读行动大使”“巾帼建国标兵”等称号。

《师说:道德的力量》课程提纲

第一集 生命的力量

1.抗战救灾的强大力量

2.灾区人民运用力量与灾难抗争

3.党和政府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4.不要轻易放弃,要活出生命的价值

案例:总理探望

自杀的学生

木轮的故事

舟舟的事迹

第二集 信念的力量

1.顽强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灾难

2.信念力量体现的几个方面

3.让孩子树立人生的信念与目标方法

4.孩子对未来的畅想

案例:看书的女孩

难兄难妹

姚明 瓦特的案例

残疾儿童刘丹阳

第三集 母爱的力量

1.母爱在地震中留下的痕迹

2.孩子应该理解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3.专家送给孩子的几句话

4.专家送给母亲的几句话

案例:最后一条短信

母亲龚天秀

独眼妈妈

日本的大学生

妈妈遗留礼物

第四集 感恩的力量

1.生命的真谛—感恩

2.受到救助孩子的感谢方式

3.让孩子幸福就要学会分享

4.让孩子体会人世间的真情与真爱

案例:敬队礼的孩子

记者的感动

孩子徐力

杨小虎 叶枫的故事

第五集 互助的力量

1.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培养孩子的爱心

4.互助的力量帮助你走出困境

案例:小雅与小雪

捐款

手拉手活动

两只脏脚丫

盲女与聋女

第六集 坚强的力量

1.让孩子挺起自己的脊梁

2.坚强的言行带来的感动与震撼

3.集体生活给孩子带来的帮助

4.让孩子变得坚强的方法

案例:坚强的孩子

王猛

勇敢小使者

第七集 忘我的力量

1.忘我的精神带来的感动

2.孩子要学会为别人着想

3.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4.从小事着手培养孩子的忘我精神

案例:石板下的男孩

陈浩

网吧之灾

烦恼的妈妈

第八集 责任的力量

1. 抗震救灾的人们的责任感

2.要给与孩子权利与责任

3.男孩儿要挺起脊梁,勇挑重担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方法

案例:警花—蒋敏

教师—谭千秋

百岁老人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5篇

2008年12月10日,首届兵团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和“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云集乌鲁木齐,接受表彰。

冬日的西北边城寒风刺骨,但在兵团文化中心的大礼堂里,却涌动着春天般的温暖。“加强道德建设”、“向道德模范学习致敬”、“构建和谐社会”等横幅十分醒目。伴随着《祖国为你骄傲》的歌声,21位道德模范胸佩大红花,神采奕奕地相继走到舞台中央,接受现场观众的掌声和致敬。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卢晓峰,兵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向松,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赵广勇,兵团党委宣传部部长万卫平以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新刚等亲临颁奖典礼现场,并为获奖的道德模范颁奖。兵团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职工、武警兵团指挥部官兵、兵团所属学校师生等近千名代表现场观看了颁奖典礼。

克力木・伊莫拉、屠海力、杨五一、吴良材、代江生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先后在颁奖现场响起,他们中有普通职工、在职干部、个体工商户、公安干警、人民教师等,他们用自身实践诠释着讲道德、做好人的人生信念。他们不是伟岸高大的英雄,而是生活在人们身边的普通一员。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每个人都有感人肺腑的道德故事,洋溢着感动社会的道德力量,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在颁奖典礼过程中,现场播出的道德模范事迹视频短片,让人们再一次近距离目睹了他们的风采,全场观众被道德模范身上那种平凡而又伟大的道德力量深深感染和打动。当看到视频短片中播放的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屠海力生前写的日记时,现场许多观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在礼堂上空回荡。

兵团二中青年教师刘耀辉在观看了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后动情地说:“这些受表彰人物的先进事迹虽说不上是轰轰烈烈,但却是感人至深。他们是平凡的,似乎他们所做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这正是他们事迹的伟大之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兵团人’,代表的是‘兵团精神’!”

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同样给在场的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兵团二中五年级三班学生李行健说:“无论是已经离开我们的、还是在场受表彰的模范们,他们身上的优秀品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他们的事迹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让我们感觉到模范是高不可及的。”

近年来,兵团党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打造和谐兵团,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与,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先进人物。为充分展示兵团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风貌,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去年4月,由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文明办主办,兵团日报社、兵团电视台、兵团建设杂志社、新华网兵团频道承办的首届“兵团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启动。消息传到各师团后,得到了兵团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引起了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极大的参选热情。经过相关单位审核推荐、评委会评选、组委会审定、媒体公示等程序,最终共有21人脱颖而出,获兵团首届道德模范称号。

获得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殊荣的农九师168团基层干部沈云利说:“今天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心里非常激动,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社会和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褒奖,使我很受鼓舞。今天看了其他获奖同志的事迹,觉得他们更值得我学习和尊敬。我将把今天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带回连队,用道德的力量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更好地投身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工作中。”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6篇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典范,说起来真是如数家珍,各个方面的都有,有崇尚节操的,有勤劳刻苦的,有勇于创造的,有俭约朴素的,有雪中送炭的,有不耻下问的,有助人为乐的,有尊老爱幼的,有相敬如宾的,有相濡以沫的,等等等等,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其人物古有大禹和孔融等,近有雷锋和等。

英籍作家韩素音曾说过:“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是没有道德。”她在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这个世界了,现在的时代背景等等方面都与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其道德的规范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只要过于注重强调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是不道德的。现在又有几个人不象她说的那样都自以为很聪明呢?只知道钱,只知道惟利是图,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害人性命,这是何等的不道德!

我为我们的国民感到羞耻的是,在国外,人家只要法制健全,法律和制度完善就行了,一切的一切都只要靠法律来规范就可以了。而我们国家呢,却要法德并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有多少人只顾在经济大潮中作泳,也不顾别人的死活呢?大人物为大物的利,小人物为小人物的私,各为己利,各为己私,管它什么几千年来的美好传统呢,都统统见鬼去吧。你说,象这样的民族再好又能好到哪儿去?细想一下,真是让人吓掉魂一半。可喜的是,代表时代主流者,却于百乱中窥得仔细,于是及时加以影响,提倡美德,传颂美好,提出法德并举,提出“八荣八耻”,真是值得庆幸的时代转折。

其实,要想护善趋良,说起来,还真不算难,只要我们每个人处在事端的关键时刻,能多问一个问题就行了,如问“我这样做道德吗?”,能做到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要举起道德的例子,恐怕古今中外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而且一说到这些,无数人的脑子里就会呈现出无数的例子来,特别是有现达的媒体更是有家喻户晓的感人事迹,这里实在就不用多说了。

总之,要想语言和行为都道德,首先就要从个人做起,从细处做起,从点滴做起,遇到关键时刻多问个为什么就行了。

希望时代主流提出的“八荣八耻”不是“时代造就人才”而让某些顺竿爬,吹牛拍马者得逞,也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希望真正能够落在每个人的心里面,发挥起真正的作用,影响着时代里的每一个人。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7篇

1.“初恋”鲈鱼,产生“不舍”。

师:三十四年前的一次钓鱼经历,让作者至今难以忘怀,那钓到的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它魅力何在?

生:(鲈鱼珍贵、个大、味美、不用花钱买)

师:这么多理由,足够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此时作者的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和欲望?(把鲈鱼带回家;把鲈鱼藏起来;一句话,这鲈鱼归我了,谁也别想带走。)

师:你们说的都是真话。是的,作者从第一眼看到鲈鱼,就爱上它了,这条鱼值得有!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鱼的诱人,用笔圈出来。(生圈出“剧烈抖动、小心翼翼、跳跃、啪啪”等词语)

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生:(兴奋地读、大声地读、得意地读)(板书:得意)

(学生动情地朗读第三然段)

【赏析:从“鱼”导入,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说“鱼”,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下文的教学作了铺垫。再对大鲈鱼诱人的词语和作者内心激动词语进行圈画并进行朗读,学生爱恋鲈鱼的情感跃然纸上,这就为理解下文“舍不得放弃”埋下伏笔。】

2.“热恋”鲈鱼,感受“不舍”。

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喜欢,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读——(出示课件:“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爸爸!为什么?”)。

师:“爸爸!为什么?”简短五个字,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作者心情由得意变成急切,不理解父亲的做法。

师:大人自有这样说的理由,有谁能够体会父亲的做法吗?

生:没法体会,这就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鱼,还要放回去,强人所难。

师:非得让你找出个理由,会是什么呢?找出课文的内容读一读。(生找出并读:父亲划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这理由不够吗?何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生(坚持):两个小时后,就钓不着这么大的鲈鱼了!

师:也是啊,这么诱人的鱼,哪能那么容易钓得着,不想放鱼的想法可以有!

【赏析:所谓的道德和规则,对学生来说太遥远,一下子要让学生接受“就差两个小时的时间而放弃鲈鱼”是不真实的,因为对美好东西的追求与拥有是人类的本性,小学生也当如此。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反差,教师如果视而不见,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但可能会成为“无为之教”。而教者没有绕道而行,顺着学生的学情和心情,支持学生的想法。这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生成。这也为“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作了真实的解读。】

3. 眷恋鲈鱼,委屈不舍。

师:这太让人为难了,“我”怎么能够放弃?读(出示课件: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生读)

师:太让人无法接受了,“我”大声争辩——生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鱼必须有——生再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太让人委屈了,“我”哭出声来——生再次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板书:委屈)

【赏析: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而读、从文悟情的过程。教者创设读的情景,以读代讲,以读代悟。四次循序渐进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动情,在动情中读,把一个孩子对鱼的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孩子们,四周没人,可以乞求父亲。对,就这样试试。你想怎样对父亲说?(师生对话)

生(商量):爸爸,四周没人,鱼不要放到湖里,好吗?(不行——师答)

生(强调):爸爸,这就一次,您答应我吧!(就是不行——师答)

生(乞求):爸爸,算我求您了行吗?我真的舍不得这条鱼啊!(还是不行——师答)

师:我盼望,我乞求,但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读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读。(板书:乞求)

【赏析:通过设计情境,虚拟父子的对话:一边情真意切,一边冷漠无情,体现了欲望与道德的对立。而这样凸显矛盾,就使得“道德的抉择”更显艰难,为理解下文“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作了很好的铺垫。】

4. 绝恋鲈鱼,依依不舍。

师:说愿意放弃,那是假话;但父亲的严厉,这是现实。鲈鱼何去何从,答案很明显。此时的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

师:放弃心爱的鲈鱼,何等的无奈,何等的不舍,何等的心痛!这种难受,真不想有!要怎样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第二、三句话,生读出无奈,读出心痛,读出沮丧,读出不舍)

【赏析:因为喜爱,所以不舍,这“不舍”贯穿始终。作者经过努力,但最终没能留住鲈鱼。无奈、沮丧涌上心头,不用太多的解释,不用太多的语言,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依依不舍的心情填满每个学生的心。】

二、巧设计,作假设,解读“道德”

1.提出“道德”,切入主题。

师:天下的父亲都是疼爱孩子的,课文中的父亲也是如此,但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大家再试着想一想。

生:(爸爸是为了让“我”做一个诚实的人、爸爸是想让“我”遵守规则、爸爸培养“我”良好的道德品质……)

【赏析: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

2. 联系生活,巧作假设。

师: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假如作者没有放弃鲈鱼,人生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8篇

如何让课堂焕发道德的力量呢?

一、课堂应以道德的方式展开

在一堂观摩课上,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纸条,让他们匿名写出自己的烦恼是什么。当教师把纸条全部收上来后,我和其他听课的老师都以为他会把所有学生的“烦恼”都一一列出,然后加以分析引导。可是,他没有。他匆匆地把纸条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纸盒中,便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接下去他也没有去理会纸条上的内容,只是在快下课时,他才“旧事”重提:刚才大家都写了自己的“烦恼”,咱们看看都有什么“烦恼”呢?

“是不是不好好做作业?”

“是!”

“是不是爱和父母吵架?”

“是!”

“这样做对吗?”

“不对!”

“以后应该怎么办?”

“改正错误!”

――可是,他看也没看纸条一眼。

就在这样的总结中,这堂课结束了。

我很好奇地将学生的纸条打开,发现学生的“烦恼”还真的不少――

“每天心情都不好,有时会以打人来发泄。”

“经常觉得自己心里很难受,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觉得学习很无聊。”

“对异性萌生爱意,和父母产生了代沟。”

“沉迷游戏是错吗?”

“厌倦父母唠叨。”

…………

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出自己的“烦恼”,充满着对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可是,教师竟然没有看他们诉说的“烦恼”,而是想当然地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简单地问他们这样做对不对、怎么办,便结束了。如此做,会给学生一个强烈的“信号”:教师并没想知道他们的心声,也不会理解他们的“烦恼”,更不会替他们分忧,不过走个“过场”而已。

这一课堂教学过程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课堂,决不仅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课堂充溢着道德意义,教学是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而道德的方式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尊重,信任,包容,鼓励;道德的方式是文化的方式,正如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所说,不是强制的方式,而是谦卑的、吸引人的方式”。

课堂本身应该是道德的,应以道德的方式展开。教学作假和作秀,是与道德的课堂格格不入的。

二、课堂应关注学生真实生活

在一次全国思想品德课教材及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来自湖北沙市的祝柯老师给素未谋面的陕西西安市七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感恩父母的体验课。他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实话实说”,请学生回忆他经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并由班长进行真假判断,然后把她认为是真话的发言记录下来。

学生发言很踊跃,但都是“妈妈,您辛苦了!”“妈妈,谢谢你!”之类的话。祝老师问班长:你刚才把这几位同学的话记录下来了吗?班长摇摇头。“看来,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回答,不是你们经常对父母说的话,对吗?同学们再想想,你们每天对父母说的最多的那句话是什么?”

已经习惯了回答“标准答案”的学生明白了,这个老师是“较真”的,于是略作思考,便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回答:“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我饿了!”“妈妈,我上学去了!”“妈妈,给我拿……来!”“我知道了,别说了!”“听见了,还说!”……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班长将这些话都记录下来。

祝老师让班长把刚才的记录念给大家听,然后说:同学们,我们每天对父母说的最多的话好听吗?如果反过来父母每天跟你这样说话,你爱听吗?

真实而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的心,他们开始感到内疚、后悔、自责,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这才是道德课堂。教师没有发表什么观点,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表演,更没有灌输“应该孝敬父母”的大道理,而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说真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诉说中进行感悟,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无形中就得到了提升。

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中进行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课堂离开了人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个体经验就无法生成,学生道德就无从培养。

《学会生存》一书在谈到本世纪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就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如果课堂把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分离,就会有两套系统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这种脱离生活世界的孤立的道德教育,第一,将道德教育目标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要,缺乏感召力;第二,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狭隘与功利,强调工具性价值,而忽视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第三,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消弭生活世界中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要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意味着对于学生的尊重――对于学生需要的尊重,对于学生独特性的尊重,对于学生当下生活的尊重,而尊重是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学生道德主体性发挥的前提。

三、课堂应正视学生价值冲突

在“认识自己”观摩课上,教师问学生未来理想是什么。他提问了九个学生,有七个学生说要当老板。本来,教师是要讲“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学生的回答超出了他的预设。教师进一步问:“你们为什么想当老板呢?”学生回答:“因为当老板打打电话、签签字就可以赚大钱。”社会上 “超女”“超男” 的一夜成名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思想在学生中大有市场。

课堂要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予以关照。价值冲突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内在动力。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价值并依此行事的权利,任何人(包括教育者)不能也不应该把某种道德价值观念强加给别人。课堂上有争议的价值问题因其不确定性可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教师必须妥善处理。

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在《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一文中指出:“道德的发展源自社会冲突情境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道德既非给定的文化价值的内化,也非自然本能和情感的展开。”科尔伯格强调的是,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是培养学生道德的前提。没有价值冲突,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是被动接受,引不起情感共鸣,不能产生道德需要。所以,教师应持的立场是:教学只是他的责任,而不是宣传自己观点的手段;探讨问题的方式是讨论,而非直接教授;讨论应允许各种观点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达成一致意见。

在课堂上,面对有着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思想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澄清他们的错误认识。教师不妨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辩论:不劳动,我们人类还能够生存吗?劳动不是最光荣吗?当老板只需要签签字就可以赚大钱吗?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才能进行下去。

课堂不仅强调知识的科学传授,还要求情感的真实流动。教师单靠讲授和灌输是不能完成道德学习的全部任务的,必须以情动人,努力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解开学生价值冲突的心结,这样才能使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从而指导其道德践行。

让道德这面旗帜永远在课堂上空飘扬吧。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9篇

“阿公,你坐这里”,在36路公交车上,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女士站起来给一位刚上车的老人让座,示意老人坐孩子身边。老人连忙说“你坐你坐,扶孩子方便”。这位女士却一再坚持让老人坐,老人才坐下。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让坐,坐下来扶孩子不是更方便?她却淡淡说,“老人站在自己旁边自己根本坐不住”。当他人正准备对她表示赞叹时,她觉得不好意思:“谁都有老的时候,自己家里也有老人,咱们出门给老人让座,就是想咱们老人出去也有人给他们让座啊。”

这些尊老爱幼、主动让座,支撑起道德力量的年轻人,也许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许是学生,也许是……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她是谁,都表现出了一种道德之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把她展现给了世界。这股道德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存在,感触很深,感受美好!

一个城市正是有了这种氛围,下一代才能自然地受到熏陶。也正是有了这种氛围,美德才算是在这个城市真正扎下了根,才有了持续传承下去并且向其它道德领域渗透的可能。

令人遗憾的是,也会有个别市民不顾及自身形象,用率意的举止破坏城市的美,造成自然和社会的不和谐。同样一句,“乘客们,金牛岭公园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携带好随身物品,开门请当心”。她却给想坏的人没有可乘之机,还乘客旅途安全、温馨。

因为一句话,一举手可以成就城市之美,也可以破坏城市之美。所以,让我们一同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做出文明的手势;用自己的行动,做出美好的举动;用自己的干劲,做出骄人的业绩,留下美丽的背影,呵护每一个城市的天蓝、水清、沙白、地净,让我们永远都有一个美丽的天堂和温暖的后花园!

如果说,“做个怎样的人?”是我们抛出的谜面,那么我们一起寻找和讨论的,就是一个共同的价值谜底。理想、信念、道德、精神,这些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支柱,也是价值谜底的基因成分。1000多年前,范仲淹就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这种担当、情怀和信仰,永不褪色。社会是一座塔,每个人都是这座塔之基座。把人放进社会的大熔炉里,煅烧出来的,一定是货真价实的沉淀。因此,真正有生命力的道德准则是自下而上的,是源于民间的,根植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纷繁的世事中,寻找到依然能感动人心的点滴,唤醒人们心中那份坚实的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范文第10篇

站在演讲台上我知道无论我用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动听的语言来修饰我的演讲,都无法完全概括教师道德的力量,因此我演讲的题目是高尚的师德,心灵的归宿。

师德是爱的驿站,是心灵的归宿,是理想之火,是生命之光,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是教育全部的生命。此时此刻,我多么想用多彩的笔,用英俊的诗,用动人的歌,来赞美每一位教师。但是我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用心灵来解读教师。

有人说:“我们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这就是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层层浪花,这种示范性已经形成了教师的责任感,每当看到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憨厚的面容,不由地让人生出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仙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师风,为学生照亮了一片幸福的天地。

课堂内谆谆教导,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也许因为你是一名教师,便注定了你一生要固守清贫,也许因为你是一名教师,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许你是一名教师,你的年华会比别人更早逝去,但是正因为你是教师,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更因为你是教师才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有一首歌最为动听,有一种人最为美丽,有一项事业最为眷顾,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这不正是我们用爱播洒的希望吗?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教师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师德高尚的教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酝、无私奉献。多少次老师都是带着病上课,多少次老师都以校为家,因为学生们在读书求学关键的时刻,所以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不曾抱怨,所以说从来没有哪个职业象教师一样付出如此之多,是啊,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一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老师呀,在世人肆意践踏良心时,却用生命去维护,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自己的一生代价,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何以为证,校园的梧桐树可以作证;何以为证,桌上的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何以为证,站在家门口的孩子等着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百花成蜜为谁辛勤,为谁甜,这是蜜蜂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蜡烛精神。所以说每一种产物的存在,都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教师的存在,我想支撑他的就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老年迈花甲,暮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从教一生,让我有泪无悔。我愿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上一篇:公民道德范文 下一篇:公民道德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