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6 19:00:47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市××镇××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五大职能”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社区党建共商、社区事务共管、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文明共创、社区难题共解、社区活动共办”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三年来,该社区分别荣获“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和谐示范社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州级文明社区、××市先进党总支、××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市敬老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民思我想。社区党总支为做好社区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根据多数居民的愿望和所辖范围情况,及时将社区所属七街一巷划分为12个居民小组、6个党支部。同时,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党总支、支部、党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共签订了党组织承诺书7份,党员个人承诺书148份,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以“廉政文化进社区”、“××省充分就业”、“全国侨务系统五五普法侨法宣传角”、“××市党建示范点”等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社区党建联建共创活动,在上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社区先后投入26000元,进行了党员活动室电教设施建设,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制作了社区和谐建设专题片、三折页宣传册,社区居委会越来越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大”家。

民困我帮。三年来,社区党总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36580元,利用元旦、春节、建党节、中秋节、州庆期间分别走访慰问社区困难党员165人次,探视慰问各支部因病住院党员64人次,为10名60岁以上困难党员申办了定期生活补助,发放定补9000元。对32名困难居民由各支部分配党员实施一对一跟踪联系。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和相关电子文档资料。认真做好困难职工、劳动模范的帮扶、慰问工作,先后筹措资金187813元,分别对社区527名社区困难职工、居民和老党员分别进行了走访、慰问。20xx年期间,当得知居民李艳清因患癌症医疗费用紧缺的情况后,第一支部迅速向社区党总支反映,社区核实情况后及时为李艳清向市总工会争取救助款1000元。社区第三支部书记张丽珠等3名党员自愿捐资300元,资助1名困难学子。同时,为李金生、范桂花等16名特困职工发放了《爱心求助卡》。社区还组织多次“献爱心”活动,先后为11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争取助学金33000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为城乡特困居民47人办理了救助手续,发放了救助金。为23位困难职工及时申请办理了特困职工救助,让特困职工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三年来党总支和各支部党员先后走访困难居民316人次,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困难,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和与各级各部门单位的协调,共安置下岗困难党员11人,安置下岗及失业人员181人,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特殊群体人民中。

民需我办。认真做好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为158名职工办理了参助手续,并为60名职工办理了医药费用报销(金额23534元)。对社区5名省级以上劳动模范进行了认真统计,建立了相关档案资料痕迹。认真做好职工的两险补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党员个人档案,总支现有流动党员4名,发出流动党员活动证4本,并由各支部定期进行电话跟踪考查,为85名党员分别办理了组织关系转入、转出手续,完善了对党员的有效管理。社区每月给五保户和城市困难户发放定期生活救济款,为社区五保户、困难户、残疾人、军烈属、侨眷归侨、下岗失业家庭77户(168人)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发放城市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金18604元。认真贯彻执行《××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目前,共为886人办理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为181人进行了财政全额补助对象的认定,真正做到了民需我办。

民求我应。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总支所属的六个支部认真落实“二对一”帮教措施,三年来共纳新党员8人。第五支部书记李其盛同志常年为宿舍楼义务当担了水电、卫生、储水池、下水道的管理工作,多次调解邻里纠纷,化解了各种日常矛盾。第三支部杨榆宾同志,对跟踪联系的社区五保户(残疾人)杨桂英,做到每月必访、有病必探,及时了解她的身体、生活情况。几年来,各支部书记、支委在走访党员过程中,个人主动出资为困难和卧病在床的党员购买各种营养品,尽心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社区其他党员也都以党员干部为榜样,尽力所能及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好事,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好评和赞扬。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深深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激发国税干部的工作潜能,是做好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根本和保证。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化干部培训,使税务人员在学习教育中提升综合素质。鉴于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高科技的挑战,为适应知识和信息爆炸时代的要求,我们注重构筑多种形式的大教育、大培训,确定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制定了“干部教育规划”和“学历教育管理办法”,通过个人自学、集体讲学、在职函授、离职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全体税干的知识水平,全局达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80%。我们还先后投资数十万元,配齐了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全面实现了公文处理、税收征管、岗位操作的计算机运作,使每个税务人员的工作技能与时俱进。同时,我们持续开展了“六个强化、六个消除”的思想作风整顿和教育: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消除在岗不爱岗、从业不敬业的倾向;强化责任意识,消除互相拖诿、互相扯皮的倾向;强化务实作风,消除草率从事和假大空的倾向;强化时效观念,消除拖延工作、少慢差费的倾向;强化奉献情怀,消除有利的事就干、没利的事就躲的倾向;强化职业道德,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积习。由于我们坚持智能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全体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二、制定长远规划,使税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所遵循、有所作为。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我们绘制了带有目标性质的“愿景图”。使大家在工作中,明确目的,明确标准,主动奋进。“愿景图”的绘制注重把握三个原则:首先是具体性。能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具具体体,便于大家采取切实的步骤予以实施;其次是可行性。愿景不能漫无边际,好高骛远。要让大家感到有希望,有奔头;再次是时限性。规定一定的完成时限,激发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按时完成设立的目标。根据三个原则,要求每个税务人员都要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法制意识。以聚财为国为宗旨,坚持执行国家的税规税法,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持税源监控,对“偷逃漏抗”税收的不法行为依法稽查,严肃征处,体现公平正义,维护税法尊严。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以纳税人为中心,设立政策咨询台、纳税指南台、便民服务台;优化“一窗式”、“通窗式”办税模式;坚持首向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使用文明用语,备办纳税服务器具,实行礼仪接待;坚持做到对职责尽心,对服务耐心,对纳税人诚心。这样,使纳税人在缴纳税收中,既有义务感,又有尊严感。三是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投身于当地的各项建设之中,积极参加修路、建校、扶贫、救灾等社会工作;尽力对社会弱势群体予以关切和帮助。去年我局向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累计2万余元。

三、举办各类竞赛,使税务人员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我们先后举办了爱岗敬业演讲赛、业务标兵选拔赛、业务能手选拔赛等多种门类的竞赛,为税务人员潜能的发挥和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条件。比如我们开展业务能手比赛,有4名同志连续两年获得地区“十佳业务能手”称号,并予以重奖;在全局掀起学习业务的高潮:创新了对税收管理员提前一训、建立一帐、填写一册、开展一查、每月一评、每季一结的“六个一”工作规程,使建立不久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及时发挥了征管优越性;创新了稽查人员执行公务“廉政告知制度”,增强了税务稽查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创新了“重点税源远程采集办法”,加速了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发展进程;创新了“管户巡查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户籍管理,防止了税源失控;创新了办税服务工作制度”,使纳税人需要跑几个科室才能办结的事情,一般在一处就可以办理完结;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四、常鸣“警示钟”,使税务人员在思想领域筑起反腐倡廉的高墙壁垒。“公生明,廉生威”。为使全体税务干部做到执法权力的干净运行,确保工作潜能的正确发挥,我们一是开展了学习明廉、承诺示廉、制度管廉、家庭助廉、相互评廉、组织考廉的“六廉”活动,加强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二是在社会各界聘请了20名税务监察员,采取上门求教、开门纳谏、投票测评、集体座谈、个别提醒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税务干部“评头论足”、“说长道短”,使大家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中好自为之,廉洁自律;三是对新闻媒体曝光的腐败分子犯罪事实组织剖析和讨论,引导大家 算好个人前途帐,算好家庭安宁帐,算好子女成长帐。这样,我们坚持警钟长鸣,保障了税务干部不仅在八小时以内,而且在八小时以外也能坚持正派做人,清廉办事,“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

五、实施绩效能级管理,使税务人员在责任感、危机感的驱动下争先创优。我们改变了一度存在的优不胜、劣不汰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倾向,坚持以事设岗,以岗定责,严格考核,奖惩分明。从领导到群众,从科室到个人,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什么职位什么岗位,办什么事情负什么责任,达到什么要求什么标准,都有明确规定。每到一个工作段落,都要采取科室自我考评、平行单位交叉考评、特邀监察员参与考评、上一级部门综合考评四个环节,对科室及个人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而后按规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该追究则追究。由于我们坚持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大大增强了税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全局争先创优的势头日渐高涨,整体工作的推进比较顺利。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策划

策划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组长带领下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在这个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分工上,应提倡“长善救失”。一方面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承担起适当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或摄影,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学习成果等。另一方面要利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发展潜能。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可以有意让他去做社会调查,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写字不佳,就请他去搜集班上或校内的优秀写字作业等。

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加以指导。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制订好后,要在全班交流,可以采取在教室里张贴等形式,要求小组之问相互学习和评议,吸取其他小组计划的优点,完善本小组的计划。

二、实施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搜集歇后语、成语、生字词……;第2组找出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第3组搜集作者写作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4组出示相关小片断要求来课后练笔。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教学条件,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每个阶段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取“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虽然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成员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的是依赖于少数“优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交流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取哪种形式交流,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教材中提出的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人有事做并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组全体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

交流和汇报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一个片断,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有关精品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此外,像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如果这种竞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和主持,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明显提高。

四、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但更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有几种类型,而我采用的是“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面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综合性的学习评价,既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关注小组的合作态度和每个小组成果的参与程度。为此,可以在综合性学习结束时评比优秀小组,凡是合作有效的小组都可以评为优秀小组。

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想想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学生有哪些提高和缺失,以后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初中阶段的每个学期,都有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迫切需要我们积累经验。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本课有两个内容:一是沉浮实验。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多种物品的沉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二是认识木头,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器材准备:正方体塑料块、泡沫块、回形针、钥匙、木块、筷子、实验记录表、毛巾、水槽、装半槽水。

学生准备:四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必须是实心的,安全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同学们,谁喜欢玩棋,你们都会玩什么棋?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大家知道喜羊羊和灰太狼吧,你最喜欢谁?聪明的喜羊羊和漂亮的美羊羊吧?它们也非常喜欢下棋,你们看,羊村的学校正在举行下棋比赛呢!

课堂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片):呀,沸羊羊一不小心,把所有材质的棋类都给掉到水里了,这可怎么办呀?

学生在此情境中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沉浮原理分拣棋子的方法。进而出示课题,开始常见材料的沉浮实验。

二、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认识物体的材料

请各组长从材料袋里取出六种物品――正方体塑料块、泡沫块、钩码、钥匙、木块、筷子。快速识别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汇报交流。请任意一组学生汇报,边出示物品边说明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板书:材料,金属、塑料、木头。

2.预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用简单的符号描述预测结果:用表示浮,用表示沉。若判断不出是浮还是沉,用?表示。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出学生对每件物体的预测情况,并板书出有异议的物体名称,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特别注意。

3.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学生取出自己收集的物品:纸、橡皮擦等,进行沉浮实验。提醒学生要先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学生汇报。教师特别指出,纸是比较特殊的材料,一开始它是浮的,但是吸水后它就会沉下去。

4.讨论交流,归纳与发现

做了这么多物品沉浮实验后,学生讨论交流物品的沉浮和什么有关系?

5.“科学就在身边”,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三、认识木头

通过实验了解木头容易浮的特性,课件展示木制品图片,继续深究木头的其他特性,学生完成气泡图。

学生举例说明,我们身边有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学生自由说。)

老师讲一讲小山村的故事。如何杜绝生活中浪费木材资源的现象?你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小结: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让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探究性实验前的准备

要使探究性实验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必不可少。

1. 明确实验目的

老师必需明确在课堂上准备让学生做什么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每一次的实验,都应该向学生明确这一次进行什么实验。

2. 精心准备实验器材

作为科学老师,都知道不同的实验材料对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影响极大,因此科学教师应该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所了解,最好都能够亲自试一试,才不会在实验当中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

3. 合理组合实验小组

在课前组建适当的实验小组是顺利完成探究任务的基础。一般说来,适当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4到6人为宜。有了合适的小组成员,还得给小组的每位成员安排合适的任务。笔者给每个小组设置了材料员(负责实验材料的交收和保管)、实验协调员(负责监管整个实验的过程,安排各位成员的分工)、实验记录员(负责填写活动记录表)及汇报员(负责组织实验后的汇报)。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并且每节课都会适当的调整他们的任务,让学生轮流担任各个任务。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不再纠缠于谁该做什么,而且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4. 科学设计实验记录表

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及时进行观察并把结果记录下来,但小学生年纪小,书写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验记录表的时候要注意降低难度,减少文字性的表达内容。实验记录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可以是表格式的,把一些选项都列举出来,让学生以选择或打勾的方式完成,也可以让学生用图式的方式代替文字的表达。

二、探究性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是实验能够完成的关键因素,探究性实验的指导包括整体性的指导和个别指导。

1. 整体性指导

整体性的指导是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对实验目的、要求、操作过程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本次实验活动的任务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以及实验的流程是怎么样的。这些内容较多,建议用PPT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验的步骤如何较多或较复杂,最好能够把流程在学生的记录表上有所呈现。

除此之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操作实验仪器,让学生认识一些仪器的名称,能够使用正确的名称。

每次实验活动前,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教师可以特别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进行操作时重点注意。对于一些涉及安全的操作更加要在整体指导时讲清楚,避免实验当中出现意外事故。

2. 个别指导

实验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实际上是指对整个实验小组的个别指导。个别指导一般是在学生开始实验探究的开始后,老师巡视活动过程中进行。当学生的活动开始后,老师不能自顾做自己的事,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活动开始之后,往往会有一些小组还没有弄清实验该如何做,或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十分需要教师的指导了。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对具体的问题作出指引。

三、探究性实验后的汇报交流

所谓汇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的内容进行一定整合,用文字、图画或其他方法呈现给全班同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汇报往往是科学探究的核心部分,汇报交流做好了,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1. 组内交流筛选好汇报人选

在实验结束之后,让各小组有一定的时间在组内先进行交流,选出合适的人选进行汇报,就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避免因为表达不清而导致的拖延。

2. 强调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而在实验结束时,老师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如及时把实验的仪器收上来,并让汇报者面对倾听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汇报过程中,要注意对汇报者给予肯定及鼓励。

3. 有序汇报,提倡质疑反思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兴趣;计划;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6-01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课堂上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一则导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之前,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先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商量一下,如何汇报展示。”这则导语确定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遨游童话宝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介绍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都喜欢童话,都对童话感兴趣,师生共同学习导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合作实践的兴趣。

二、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可以保证综合性学习有序开展,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做”以及“由谁做”,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末尾写上制定计划的日期。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童话故事”综合性学习时,第三小组制定了自己的活动计划。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 1 组读格林童话,第 2 组读安徒生童话,第 3 组读中国古代童话,第 4 组阅读中国现代童话。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的活动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定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学生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读安徒生童话,有的学生读《海的女儿》,有的学生读《皇帝的新装》,有的读《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四、汇报、交流和总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手抄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推举代表汇报。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汇报、交流的形式有:

1、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喜欢的故事,先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朗读比赛。组内学生选择本组的朗读篇目,男同学可以选择古诗词,女同学选择抒情散文。先自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然后小组内部比赛,优胜者参加班级内的朗读比赛。班级的朗读比赛最好和课堂教学相配合,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3、读书交流会。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受到的教育,也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借鉴、摘抄好词佳句等。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组内交流之后还可以全班交流,甚至在同一年级交流。

4、辩论。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辩论。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的一次辩论――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具体程序可以为:

选择一个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每人立足于自己的立场搜集佐证材料。

分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对。每队中应保证有一名阅读优秀者。

分配任务――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资料,同时准备一个有力的陈述来说服对方。组内交流搜集的材料,并让其他成员了解组内的信息。

组内辩论――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组内辩论。这时不允许争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立场。

重新分组――全班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每组推选四人,班级内辩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也可以做笔记。

教师总结――(1)总结此次辩论的情况,并表扬优秀辩手,鼓励进步学生。(2)正方和反方换位思考,和以前学过的信息联系起来,详细描述。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一是报喜要报够,勿揽功。报喜只有报够了,才能让上级全面了解过去决策的真实效果。报喜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会有启发,有利于上级今后工作的再决策。如果报喜不够,既不利于领导认识过去决策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上级了解下级,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影响上级对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利用。必须注意的是,在报喜的时候,界限一定要拿捏适当,不要夸大吹牛,不要把一切成绩都攫为己有。要分清所取得的成绩,哪些是上级的,哪些是本单位的。属于本单位的,又要分清哪些成绩是属于哪些领导、哪些部门的。只有把功劳分清了,才有利于帮助上级总结制定工作方针政策的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本单位内部的团结,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单位领导的号召力。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183;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一是报喜要报够,勿揽功。报喜只有报够了,才能让上级全面了解过去决策的真实效果。报喜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会有启发,有利于上级今后工作的再决策。如果报喜不够,既不利于领导认识过去决策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上级了解下级,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影响上级对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利用。必须注意的是,在报喜的时候,界限一定要拿捏适当,不要夸大吹牛,不要把一切成绩都攫为己有。要分清所取得的成绩,哪些是上级的,哪些是本单位的。属于本单位的,又要分清哪些成绩是属于哪些领导、哪些部门的。只有把功劳分清了,才有利于帮助上级总结制定工作方针政策的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本单位内部的团结,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单位领导的号召力。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一、目的定位:不仅仅是汇报工作

汇报材料之前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写汇报材料、为什么汇报的问题。汇报目的定位清楚与否,关系重大。汇报不只是工作情况的汇报,也是汇报者个人和单位的形象展示。

2008 年,国务院安全生产百日督查活动开展期间,贵阳市修文县递交了一份汇报材料,但材料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抄袭之作,与邻县的汇报材料相比,有15 个段落基本一致,只是将其中数据稍作改动。该县因此一度成为舆论集体批判的对象。由此可见,悉心领会和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撰写的特殊、重要的目的,才不至于以敷衍、随意的态度对待汇报,认为无非就是那些工作,差不多讲讲就可以了,以致汇报材料草草成文,错漏百出,或是抄袭交卷,最终影响了个人和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从汇报者的角度而言,汇报的目的一般有三个:一是展示个人素质。汇报材料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汇报者的思维水平和政策水平,体现的是个人的全局观念、决策能力。汇报不仅是工作情况的汇报,也是汇报者优良工作素质的展示,撰写汇报材料的人要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将二者相统一。二是展现单位亮点。上级来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或者是为了对各单位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或者是收集下级单位的工作措施、建议,因此,汇报材料应表明单位独特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绩,让听取汇报者感觉耳目一新,而不是人云亦云。三是获得支持认可。有时,上级是来了解完成某些重大性、决策性任务存在哪些问题或需要什么支援,这时,所汇报的主要是工作中所遇见的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工作顺利完成。一份好的汇报材料能使上级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产生共鸣,意识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从而认可其解决办法,并给予所需要的支持。

二、角色定位:搞清楚是向谁汇报

所谓角色是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第746 页)。关于角色,有个经典故事:一天,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巴特拌嘴了,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卧室,紧闭房门。女王叩门。“谁?”“维多利亚。”房门依然紧闭。女王第二次叩响了房门。“谁?”“是您的妻子,阿尔巴特。”这次房门开了。这一故事让我们清楚看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着多种角色,角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性别、年龄、经历等方面———会使一个人的语言具有一些独特的成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交流。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所用的文章,下级或上级,只是比较概括的说法,在不同的场合中,他们所承担的角色还有差别,而往往是对这些差别的准确区分决定了汇报能否成功。同时,和一般应用文主要是写给人看不同的是,它往往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说给人听的材料,汇报双方的交流是即时完成的,所以,注重汇报中双方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汇报的角色定位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搞清楚向谁汇报。汇报是向上级汇报,而在不同的场合下,上级因层级、职务、职责等的差异,其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汇报也因此而需要有差别,不能谁来听汇报,都是说一样的话。一般来说,面对主管领导,应多作全局性汇报,而面对副职或部门领导,汇报应主要聚焦于其分管工作;面对上级机关,应多汇报思想、事例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应根据领导在具体场合中所担负的不同角色而及时调整汇报内容。

如有时主管领导有临时任务,委派副职代为听取汇报,这时虽然听汇报的是副职领导,但实际上还是向主管领导汇报,那么,就要注意多讲些全局上的问题。

所以,要搞清是向谁汇报,不能单纯考虑某一方面,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清楚由谁汇报。同样的,因地位、职务、经历、年龄、个性等方面不同,汇报者的角色也存在差异,这使其思维方法、语言风格等也有差异,这样,对同一个问题的汇报,汇报者各有其侧重点和语言表述风格。汇报材料的撰写就应把握这些差异点,既体现汇报者的意图,又符合其独有的语言风格。

三、内容定位:汇报工作应适当“发议论

在明确了目的、角色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汇报内容。上级听取汇报,是为了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掌握下情,从而使决策更科学、更有针对性,能更有效地指导工作。因此,汇报材料所提供的情况就应在全面准确反映事实的同时,又做到有重点、有特色、有思想。这样,汇报才能吸引领导,从而有效达到汇报目的

(一)用事实说话

汇报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用真实准确的事实和客观的评价说话,以事明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汇报的作用,更好地反映工作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用事实说话,首先是汇报言之有物,不是华而不实。有些人汇报时,为了不出岔子,汇报材料通篇都是说大话、空话、套话,没有具体数据、事例、分析,或者有些为了使汇报显得有水平,生搬硬凑出一些四六句,语言是漂亮了,但就是让人听了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难以引起共鸣。一般领导考虑的都是全局性问题,对局部性的具体问题不一定了解详细,汇报时对领导希望了解的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或者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结果和涉及人员、单位等都应该了解清楚,在撰写材料时,才可能选用典型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使写出来的汇报材料有血有肉、吸引人眼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体现在汇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真实准确的。提出的问题、列出的现象、谈到的成绩,都应是客观存在、真实可信的,尤其是文中涉及的有关突出成绩和薄弱环节的数据、事例、评价等,不能有丝毫差错。汇报既不刻意回避问题,也不故意拔高成绩。如果内容有偏差或者失真,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客观、辩证地掌握各项情况,并对其作定性定量尤其是定量的科学分析,不走极端,也不搞绝对化,不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虚构事实。这样才能让上级领导机关了解现象、问题的性质、意义,以便区别对待

(二)凸显重点

用事实说话,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只要相关的就写进汇报材料。还需要对事实进行筛选,尤其在汇报的内容比较多或者是作全面工作汇报时,要做到重点突出,否则一份让人难以把握其核心的面面俱到的汇报材料很难引起领导的兴趣。

汇报重点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是领导最关注的内容。怎样摸清哪些是领导最关注的内容呢?一般而言,上级机关会预先下通知,明确汇报范围、问题和听取汇报的意图、要求,在撰写汇报材料之前,应认真领悟上级通知精神。如果没有相关通知,就应及时咨询上级工作组成员、联络友邻单位打探,明确上级的关注点,从而准确清晰地确定上级领导机关想听取哪方面内容,撰写材料时,即可围绕上级需要汇报,使汇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更为丰富。如果不清楚上级关注点,只按汇报者的个人主观意愿来写,则极有可能上级想听的没写,所写的都是上级不想听的,以致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

二是内涵最丰富、最深厚的内容。所谓内涵最丰富、最深厚,是指对汇报主体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汇报者最有事实可佐、有成绩可证、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这一内容有时可能就是领导最关注的内容,有时可能不一致,不一致时这部分内容也可考虑作为汇报的重点,因为这往往也是一个单位、部门最容易汇报出彩、能给人以启发的内容,把这部分情况汇报清楚、成绩汇报充分,也可能抓住领导心理,使之愿听想听。

(三)挖掘特色

汇报有重点但没有个性、特色,也很难引起领导的兴趣。要给上级领导留下较深的印象,汇报时还应将本单位、本部门有特色的内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优势,反映出来。

尤其在多个单位同时汇报而重点可能一致时,更应注意汇报出特色,以使听汇报者能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受到一些启发。

特色主要体现在新,即撰写汇报材料时,善于从共性、常规的工作中,充分挖掘出其他单位所没有的创新做法、优势制度、鲜活经验、闪亮成绩等,并说清说细,展现其与众不同的效果,或者能从独特的角度阐述议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并透彻分析,能创新性地回答领导关注的问题,力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四)提炼思想

一份好的汇报材料,不但要有事实、有重点、有特色,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能从工作中总结和提炼、升华出较有深度的规律或是能给人以启发的经验。正如所说,汇报工作应适当“发议论”,“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没有思想的汇报,质量肯定不高。

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对材料的分析、总结上。既综合各项情况又深入探讨道理,不仅罗列现象更揭示规律,能结合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抓住事物本质,对相关做法、经验提炼出理性认识,不大而化之,不发空泛议论,不为了显得有思想而刻意凑出“四六句”。所谓“不以辞害意”,写作是立意要紧,汇报则思想要紧。词语堆砌空虚,只会让人如坠云雾,听之不得要领。

汇报材料的思想性还体现在其正确性上。汇报的思想观点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与军队的各项法规制度和上级的命令指示精神,即政治上不能出错。汇报者往往代表某个单位、某级组织,其言行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汇报的任何思想都要与政策、法规、指示精神保持一致,尤其是对一些有争议的敏感的思想问题,更应谨慎看待,应尽量避而不谈或者慎之又慎地提出看法,以免出现偏差而导致不良影响。

四、形式定位:尽量运用口语化、质朴的语言

(一)合理结构

因汇报多数时候是说给人听的,人在瞬间能听清、记住并理解的东西有限,再加上汇报时间一般也有规定,所以,汇报材料需要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结构,汇报什么不汇报什么,哪些具体、详细汇报,哪些寥寥数语说明……这些问题解决好,汇报才能吸引领导关注。

合理结构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线条单一。汇报材料应有一条主线贯穿各部分内容,使主题鲜明集中、结构严谨清晰。同时,一部分只说一项内容,不宜多项内容、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同一项内容如果分为几个方面,宜进行归纳梳理,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个内容没讲完,又跳到了另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写了几句之后,又跳回前一个内容。这样,势必使听汇报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究竟汇报了一些什么内容。

二是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结构一般按照工作开展情况、做法经验、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今后的打算等几部分内容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汇报材料都需要写全这些内容,也不是这几部分着墨多少都一致,一般而言,重点、特色内容或是上级不了解又特别关注的先说、具体说,向直接上级汇报也应尽量具体说,而共性的、常规性的内容或是上级已经清楚的则后说、概括讲,向高级领导机关汇报多半也应概括讲。另外不一定先写措施,再写成绩,也可以先摆出成绩,再言明措施,这样既突出展示了汇报单位的形象,又有助于增加上级听汇报的兴趣。

三是过渡自然。对于说给人听的汇报材料而言,这点非常重要。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或由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有适当的过渡词、过渡句乃至过渡段作自然过渡,以使汇报材料结构逻辑性严密,又保证听汇报者思路跟得上。

(二)精炼语言

精心锤炼语言,选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汇报,汇报才能成功。

首先是谦恭的语言。汇报是向上级汇报,汇报基调是“下对上”。这一表述基调决定了汇报语言必须谦恭,这不仅仅表现了对上级的尊重,更体现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其次应是准确的语言。汇报材料的遣词造句应恰当达意、合乎规范和事理,不能含糊不清或是有歧义。应适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正确运用模糊语言,尽量少用“某种程度”、“一定范围”、“部分”等词语,绝对不用“大概”、“据说”、“有人反映”或“太”、“非常”、“好极了”等词语,也不宜使用夸张、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谈成绩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夸大其词;说缺点则实实在在,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防止汇报不客观而说过头话,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再次应是简洁的语言。汇报语言应力求言简意赅,一点含糊、冗长、不恰当的词句都不能有,否则只会使重点的、有特色的内容淹没于废话之中。要使语言简洁,应少用长句,尽量多用短句。长句虽然比较严谨,但长句由于成分复杂,既不利于汇报者表达,也不利于听汇报者理解;能用数据或图表表示的内容,尽量使用数据、图表,这样既形象直观又简洁明了。汇报材料语言简洁还体现在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汇报时间或者是上级听取汇报活动时间来定篇幅,同时,不宜将全部时间用完,还应留出上级首长作指示的时间,或者是非主要汇报人补充汇报的时间。最后应是通俗的语言。汇报材料应尽量运用口语化、质朴的语言,不使用生僻词,少用专业术语,这样汇报者说得流畅,听汇报者听得顺耳,更有利于汇报的顺利完成。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反思

一、专题研究的由来

专题式研究实验课让学生从实践者进一步成为研究者,侧重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审美特点,将阅读与写作、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这一运作过程中,我们不再局限于校内课程,而是将社会、家庭、网络等这些校外课程也充分利用起来,我们的教学方针为“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

二、专题研究的过程

经过反复思考酝酿,我们开始了“六位文学大师的专题研究”。这六位文学大师分别是: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鲁迅。

确定六位文学大师,是因为我们一般每个班是六个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组织起来省力,交流起来省时。而且对于每个组而言,每次活动也是增进彼此感情,加深彼此了解的机会。

确定这六位文学大师,也与整个语文教材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都是教材中的重要作家,而且他们入选教材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要求背诵的,这六位大师也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

但是真的开展研究,远不是几篇课文就能解决的。虽然对于每位文学大师,教师在授课时都会讲述他们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等,但也是仅述其大略而已。所以,在具体组织时,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交流阶段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课代表负责协调各组选题,一组一个,互不重复,抽签初定,协商确定。(抽签是为了公平,协商是为了自愿)两天完成,课代表将结果汇报给我。

(2)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网络教室,我带领学生分别浏览了与这六位文学大师有关的几个网站,尤其是将搜索的方式演示给学生,一方面用直观的形式吸引、刺激他们;另一方面则是让他们利用好网络这扇开放、自由、广阔的窗口。

(3)各组刍议,自行确定选题,每个学生确定自己准备从哪个角度对该大师进行研究,与组长沟通。

2.研究交流阶段

(1)阅读。首先,读教材,要求学生把教材上所涉及的该大师的作品汇聚起来,梳理、阅读、再认识;其次,读课外书,认真摘记;再次,读资料,我从网上下载六位大师不同方面、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资料和研究文章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比较;最后,读网络,给学生推荐相关优秀网站,要求他们利用在家的时机,上网搜索浏览,将自己所研究选题的有关内容下载阅读,获取更多

信息。

(2)探究分析。首先,召开专题负责人阶段研究调度会,确定专题研究流程方式、论文的写作要求、评议方式和交流方式。其次,本组学生之间互通有无,交相辩驳,形成自己的见解后,促笔成文,不少于800字。写作中,凡是引用的材料都要注明来源。

(3)评价交流。本组学生彼此阅读所撰研究论文,每人读完一篇论文后,都要署名评论,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评价其优缺点;作者本人在阅览了大家的评价之后,要写出自评。

(4)评选推荐。要求每组把本组的研究成果汇总起来,每篇文章由作者本人写一个综述,推选一名代表,将本组6篇文章连缀一起,构成一个研究成果汇报材料,在成果交流会上作汇报,大家共享。每组还要推选1~2篇优秀论文,在汇报会上重点展示,由作者本人宣读。

整个过程用2~3周时间。

3.总结阶段

召开汇报交流会,评选出优秀研究组,印发专题精粹总结。

反思:“文学大师专题研究”成果汇报,是凝结了全体学生的个人心血和集体智慧的硕果。在这个专题研究过程中,我不敢贪功。假使我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那就是在发动之初,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研究中,调动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信心;在交流汇报的时候,给了他们一个舞台,给了全体学生体会团结互助的温暖的机会,也给了每一个学生登台展示自己的机会。

活动是以集合的方式展开的,团队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从专题发起到成果的交流,历时将近两个月,这期间,每个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所以安排研究成果汇报综述这个过程,之所以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每组的全体成员都登台,之所以在汇报到个人的成果时要给他以最热烈的掌声,要他对大家鞠躬致谢,之所以在每篇文章后面都要有全组的点评,之所以在全组的点评之后还要求有作者本人的自评……所有这些,都是立足于对个体重视基础上的决定。

上一篇:工业园区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创优工程汇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