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19 22:18:56

春天的词语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词语 小学语文 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所以,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必须以词语教学为基础,我认为词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可以从理解、运用、积累三个方面进行。

一、把理解词语和理解课文、认识世界结合起来

学生掌握词语,理解是第一步。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对有关词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多少,根据词在课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词性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标本、动作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如教"毛笔"的"笔",以毛笔作教具,字义与字形相结合,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2、大纲明确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加深理解词义的能力"。要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学一个词语都要读读课文出现词语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它的意思。如:"江上架着一座铁桥"的"架"和以前学过的"吵架"、"打架"、"一架飞机"有不同的含义。

3、有些词,学生能直接感知,我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体察,把理解词义与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如第四册课文《美丽的春天》其中一些词语就可以让学生在"找春天"活动中领悟,又如在野外活动中:看到种子发芽长出嫩绿叶子的景象,教学生理解"舒展";看到柳树枝条随风摆动,教学生认识"随着";看见桃树开花,教学生理解"红艳艳"等这些将要在教材中出现的词语。

4、有些词,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教师不必一次讲深讲透,应允许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如"雄伟壮观"这个词,可在以后参观活动中让学生观察"高楼、大桥"从而加深理解"雄伟壮观"。

二、把运用词语和描述情景、表达思想结合起来。

造句,是运用词语练习最普遍的形式,但属于"规定运用"型。词语搭配练习则可以把训练重点突出在多词组合上。如:"美丽"一词既可以组成"美丽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美丽的武夷山"一类偏正式词组,也可以组成"公鸡真美丽""很美丽"一类的主谓式词组。此外,还可以用一个词作补充句子成分的练习,如"辛勤"一词,可设计这样的句式训练:辛勤。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工人、农民、老师等工作体会词义,接受教育,学会运用。

除课堂上的运用练习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词语。如带二年级学生到自选商场参观,要求学生观察商场的商品,分别就用商场的食品、服装、玩具说一句话。学生观察认真,说的话不仅把课堂上学到的词也用上了,还把老师没教的词也用上了。

又如《美丽的春天》描写春天景色,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使学生进入春天来了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更好地领会课文和增加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打开描绘春天景色的幻灯片,用录音机播放充满春天气息的《春天在哪里》,加上我插入旁白:"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地里,种子发芽,桃花红艳艳;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水里,蝌蚪游来游去;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空中,燕子飞来飞去……"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了春天的情境中。学生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春天景色,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完全陶醉于春的想象之中,这时,我引入学习课文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对美丽春天的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设法扩大词汇量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我采用的一些练习方式有:一是"教一个带一组"。即教生词时,对于意思相近、又无需辨析的词,可一次带出学习。如:教了"赶快"就可以学习"急忙、连忙、立刻";教了"蹦蹦跳跳",就教"活蹦乱跳"、"蹦呀跳呀"等等。二是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写答案中的主要词语。如问"天安门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回答并写出"红墙黄瓦""庄严雄伟"等词语。三是尽量为学生创造用词机会,如让学生写留言条、请假条等应用文,参与学校和社会的读写实践活动等。四是教会学生根据平时学习、记录、积累的词汇,每周作一次归类整理。如词性归类、重叠词归类、近义词归类等,既是复习、加深理解,又可以培养好习惯,增强平时对生动词语的敏感性。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2篇

策略一: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精选悟练契合点

阅读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只有找准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的契合点,才能使二者的融合成为可能。但文本如文字的海洋,有很多点可供选择,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在反复细读《巨人的花园》后,发现文中有许多形容春天和冬天的词语,很多词语还是互相对应的,而且和巨人、孩子的举动与花园的变化息息相关。笔者将这些词语作为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的契合点,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在言语实践中激活词语、内化词语。

【课堂回放】

师:这篇童话里有很多描写春天和冬天的词。请大家做词语侦探,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做上记号。(生圈划词语)

师:下面请词语侦探显身手,汇报你找到的词。投影随机出示:

师:同一篇文章出现这么多描写春天、冬天的词,是很少见的。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两组词,还要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采用男女对读方式)

生:左边一组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右边一组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左边的词让人很温暖,右边的词让人觉得很冷;这些词都很美妙……

【观点传真】

1.巧选悟练契合点

一篇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表达特点,还有语文的训练,特别是中段教学强调的课堂练笔,总要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也就是悟练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最好既是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典型处,又是学生读文本的兴趣点,是课文所在单元教学的重点,还是年段教学要求所涉及的点。多点合一,教学内容便相对集中,悟练融合易于实现,学生学得也相对深入。把《巨人的花园》中形容春天和冬天的四字词语作为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的契合点,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正如钱正权所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所取的这“一瓢”要抓住要点,扣准起点。这起点既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更是学生的认知起点。

2. 巧串悟练大板块

一堂阅读课所要做的几件事――积累、理解、感悟、运用,都以悟练契合点串联,教学便简约而不简单。笔者以文中写春天、冬天的词串起《巨人的花园》三大教学板块:第一板块由词语的积累和感悟,把握花园的春冬两重天;第二个板块由词语的对比,解读情节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确文本的主旨;第三板块由课文词语的简略与原童话神奇描写的对照,学习写童话的本领。悟练活动得以贯穿教学始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

策略二:湖光秋月 两相映和――悟练互动增实效

严格地讲,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都是语文训练,前者重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后者重在积累、表达,只不过被一些教师人为地割裂开来。悟中练,练中悟,二者互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提高。

【课堂回放】

师:原来的花园四季美丽,还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现在却――(师引读花园第一次变化的句子)各位词语侦探,你们发现这些写春天和冬天的词正在句子中告诉我们什么吗?

生:景色不同,感觉也不同……

师: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词语侦探。是啊,景不同,感觉也不同。读着读着,我们就发现,正是这两组有着鲜明对比的词,让我们看到巨人花园奇妙的变化。现在,谁能从上面两组词中各选一个词,说说花园第一次奇妙的变化?投影出示:

生:春天,村子里草翠花开,巨人的花园却仍然冰雪覆盖。

师:下面增加难度,各选两个词来说行吗?

生:春天,村子里绽出绿芽,开出鲜花,巨人的花园却仍然北风呼啸,寒冷荒凉。

师:课文里的词运用得不错了。下面谁来挑战一下,用课外积累的写春天、冬天的词语、诗词或俗语来说说花园第一次神奇的变化。

……

师:巨人花园的奇妙就在它的变化中。那到底是谁有这样的魔力让花园一会儿变冬天,一会儿变春天?(投影再次出示春、冬两组词)

生:是自私的巨人,可爱的孩子们。

师:那唤来寒冬的是――

生:巨人;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

师:既然唤来寒冬的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那唤来春天的是――投影出示:

生:迎来春天的是孩子纯真、温暖的心。

师:还可以怎样说?连起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唤来寒冬的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是孩子天真温暖的心。

……

【观点传真】

1.以悟促练,提升表达水平

感悟型的阅读课堂常偏重人文意蕴,对语言表达特色浅尝辄止。而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悟语言中触发语感,还需在实践语言中习得语言。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笔者打造了一个“悟”后“练”的平台,引导学生用课外积累的写春天、冬天的词语、诗词或俗语来说说花园第一次神奇的变化,轻松激活了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让“消极词汇转化成积极词汇”,使学生学的东西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积累和表达也得到了双效提升。

2.以练促悟,理解文章内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学生言语的感悟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言语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趣的言语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可以使语文课堂既扎实又灵动。上面这个领悟童话主旨的环节由读、议、说三个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串联而成,让学生边“练”边“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作为助学者,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仿说句式把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些立足文本的言语实践练习使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随着理解和体验的加深,最终学生对童话主旨的领会也水到渠成了。

可见,教师只要找准实践和感悟的契合点,引领学生在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就能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

策略三: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悟练融合生为本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悟练融合也要以生为本。以儿童的视角关照悟、练的形式和内容,趣字当头,注意难易适度,扶放结合,才能使悟练融合,顺利实施。

【课堂回放】

师:原文有2600多字,选作课文时只有800多字。咱们来看看原文怎么写“鲜花凋谢”――(投影出示)

师:请一个女同学读原文版。(学生读)再比如“北风呼啸”这个词,原文是这样表现的――(投影出示)

师:请个男生来读这一段。(学生读)两相比较,你觉得哪种版本更吸引你?

生:原文更像童话,课文太简单了;原文写的花很重感情,会同情孩子;北风像个捣蛋鬼,在花园里搞破坏。

师:是啊,课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原文是一段想象神妙的描写(在“神妙”前添板书:想象神妙)。我们看作家用了什么妙招把“鲜花凋谢”“北风呼啸”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投影出示)

师:写童话的妙计都知道了,我们就可以挑战大作家了。用童话的语言写一个片段《会变的花园》看谁能让花草树木会说话,让鸟兽虫鱼能做事。

……

【观点传真】

1.悟练融合,得趣字当先

教师只以教学主导者的眼光进行教学预设是不够的,还应以学生的视角来关照悟、练融合的形式和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悟练融合的顺利实施。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笔者引导学生寻找童话原文中的锦囊妙计环节被学生所悦纳,主要就是注重了儿童视角。其实,前面请学生做词语侦探,和最后挑战童话作家的环节,也是出于“趣字当先”这样的考虑。

2.悟练融合,需难易适度

确定教学内容一定要以文为本,以生为本,教师不能一厢情愿。而确定感悟和实践的难易度,教师更要目中有人,依学定教。鉴于学生才刚升入四年级,教师把本课的小练笔设计成写小型片段:《会变的花园》就相对得当。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写好这个片段,教师有意搭设了几个阶梯:用文中的词说花园的几次变化――用生活中积累的诗词、俗语说花园的变化――对比欣赏童话原文写变化的片段――运用童话语言写《会变的花园》片段。这些扶放结合的措施顺应了学情,因而大多数学生的小练笔达到了预期效果。

悟练本同根,相融才给力。将文本感悟与言语实践训练有机融合,就能使阅读教学之舟冲出重感悟、轻实践的泥淖,轻松前行。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3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而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反复四次叩问,一次次触痛儿童柔软的内心,这是儿童对战争的控诉与抗议。其实残酷的战争摧毁的岂止大海、沙漠、星空、草地,还有山川、平原、森林、田野……它无孔不入,它摧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于是,诗人在最后一个小节发出了内心的希望与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读读诗尾这个省略号吧,有人说从中还读出了诗人希望给孩子们一场快乐的球赛,一顿幸福的晚餐,一个温暖的家……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但此时此刻,诗人希望与祈盼的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课桌原本就是平稳的,教室原本就是洁白的,可如今这成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祈盼,那是多么揪心,多么酸楚啊!

基于以上解读,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读准4个生字,读通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角色对读”“台阶图示阅读”“师生改编读”“模仿练笔”,体会诗歌表达的方式与表达的情感。

3.通过质疑与拓展朗读,感悟“春天”的特殊含义。

围绕以上目标,我预设的教学板块如下:

第一板块:课前聊读,走进“春天”

1.提问:看到“春天”一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2.阅读几首关于“春天”的童诗。(《春天》《春天被卖光了》)

(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儿童对于春天有一份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喜爱。课始,让儿童与“春天”对话,唤起流淌在他们心中的那一份甜甜的欢歌笑语、追逐嬉闹……在这份暖暖的积蓄之下,再推荐儿童读两首关于“春天”的童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金波先生的《春天》,感受童诗里“连环扣”的乐趣;以猜猜题目的方式读金子美铃的《春天被卖光了》,感受童诗的奇思妙想。)

第二板块:课始预学,读准字音、读懂内容

1.出示课文题目:《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请学生读题。自由朗读。指名分小节朗读。

2.交流讨论: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意图:踩着“春天”的步伐,走进一首题目带着“春天”的诗歌,开启“春天”之旅。)

第三板块:课中探学,读出感情、读会形式

1.品读诗歌第1~4小节。

(1)分组听写词语。

A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B组:战舰、水雷、坦克、大炮、导弹、地雷。

(2)同桌对读,发现这两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诗歌表达的特点。(板书:对比)

(3)比较,画出“这究竟是为什么”,结合男女生对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板贴:这究竟是为什么;板书:反复)

(4)依着“词语卡片台阶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及第2~4小节,体会不同朗读方式下情感表达的不同。

如“上楼”的台阶:

(5)追问想象:战争摧毁的岂止是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还有……请学生模仿练笔。

(预设意图:诗歌教学始于“读”,也成于“读”。两组词语对读,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美好的景象与四起的硝烟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体验对战争的恐惧;四次角色对读,学生感受到四次追问形成的非同寻常的反复,在反复中体验对和平的渴望。“台阶图”式的导读,通过“上楼”“下楼”“忐忑楼”的朗读,让原本抽象的朗读指导变得可视、可思,继而在朗读中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语文思维。)

2.品读诗歌第5小节。

(1)引言朗读。请学生齐读第5小节。

(2)聚焦词语。师:如果聚焦一个词语,你会把目光定格在哪儿?(请学生圈词并说说理由,学生板书词语)

(3)师生合作朗读第5小节。

(预设意图:在学生交流写作内容之后,教师蓄势而引:战争摧毁了原本美丽、宁静的家园,战争夺走了原本自由、快乐的童年。据统计,从1990~2003年,在这短短的13年间,就有200万儿童因战争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平均每天有400多个孩子因战争离我们而去。让我们走进诗歌,听听这一刻我们共同的心声……于是在这五分钟的教学板块中,学生从朗读到定格词语,再到朗读,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阅读体验,最后在教师引领下回环诵读,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呼唤。)

第四板块:课末拓学,读懂“春天”

1.回读题目,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读懂“春天”的含义。

2.拓展阅读《春日》,感受这个“春天”的梦。

(预设意图:春天是什么?在儿童的阅读经验里,春天是杨柳依依,春天是百花争艳,春天是莺歌燕舞……但这首诗歌里的“春天”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来自诗歌的阅读冲突,课堂上教师四次追问――那蔚蓝色的大海一定是春天吗?那金黄色的沙漠一定是春天吗?那蓝得发黑的夜空一定是春天吗?那绿茵茵的草地大概也不止属于春天吧――再次诱发学生和诗歌前一部分的阅读产生心灵的共振,读进诗人的内心深处,读到一颗纯真的暖暖的童心,一种朴素的“春天”意象在儿童心中发芽。这个时候,配上《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音乐,再轻轻地读读金子美铃的《春日》,对孩子们说――你们就是老师的春天!)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4篇

使用整齐的韵语,是张志公先生总结出的传统识字教学经验之一。韵文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组成词,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气韵流畅,朗朗上口。基于此,苏教版小学语文创造性地在教材中加入词串识字。

一、图片之美,艺术熏陶

语文的美无处不在。并非靠教师教授就有用,还要学生主动接受美的熏陶。课文图画所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在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陶冶、审美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和课文从形式、内容、意境上构成美的氛围,学生可通过图文互动,如看图说话等形式,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识字1》全课12个词语,共分4组,围绕“春”,介绍了春天的景物,表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第一组表现了春天的天气现象,第二组介绍了春天的植物,第三组介绍了春天的小动物,第四组介绍了春天的花朵。像这样富有画面感的词语,不能仅从字面理解,更应该放在一定的意境中体会。所以教学伊始就用有关“春”的图片为学生营造美丽、可爱的春天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春天气息。这些图片让学生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更体会到词语背后富含的无穷韵味,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春景中。

词串识字教学不能脱离一个“韵”字,指导学生读出围绕中心组织起来的词串的韵律美,感悟与词串相对应事物的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读出春天的气息。

二、词语之美,表达灵动

古人识字多用韵文。这是因为韵文讲究格律,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这使其读起来鲜明、生动,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韵文的这个特点使得低年段学生接受韵文的语言比接受普通语言更容易,更感兴趣。辽宁有一位小学校长,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进行韵文识字实验,结果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相当于三四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可以说,韵文识字是成熟的经验。

如在《识字1》中,学生带着理解对词串进行了整体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同学们,你们看,词语和词语之间不仅要有停顿,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词语读音之间还有更奇妙的联系呢!你们发现了吗?”学生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的韵母是相同的,发现词语和词语之间的联系,觉得更有趣,更能体会中华语言特有的灵动美,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押韵。

韵文识字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达到汉字教育的目的。同时,韵文识字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增强对于母语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韵文识字,引领学生在汉字的王国里自由飞翔。

三、吟诵之美,品味文本

朱自清先生说:“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细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也是吟诵的好处和魅力。吟诵是在反复诵读中,使学生更深地回味文本,感受韵律,领悟语言的艺术,咀嚼语言的韵味,从而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达到语文熏陶感染的目的。感受之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生物学上讲,吟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把语言的感情、气质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感知文中的精彩之笔和感人情境,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

在《识字6》中,用图片让学生感受情境美、用词语之押韵让学生感受语言美之后,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夏天的星空怎么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学生会带着充分的理解和感受再次品读词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的个性朗读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美。“同学们,让我们跟着这位同学再去看看她心目中星空吧!”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吟诵,夏天的宁静悠闲怎不会从口角流出?

四、阅读想象,表达之美

新课标要求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的前提下,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把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等方面融合在一起进行全面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个理念?从哪里切入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呢?回顾教学中的种种尝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正如刘勰认为“文之思也,其神远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想象既能愉悦人的身心,给人带来享受,又能给人们的继续学习带来不竭的动力。

首先,要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素材,比如课文中的图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多媒体课件,电视电影等。在《识字1》中,在给学生看了富有特色的春天的图片后,引导学生想象身处春天之中,说一说内心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春天的美丽景象。

其次,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想象的方法,可以是学生已有的,可以是教师介绍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甚至是动作演示的想象方法等。如在教学《识字1》1、2行词串后,“小朋友们,欣赏完春天的天气和植物,你想对春姐姐发出怎样的赞美?”引导孩子通过“杨柳”“小草”“嫩芽”等具体事物的特点从而对春天进行整体感受和想象,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孩子很快就会感受到春色之美。

在词串教学中,善于捕捉资源,创生情境情节情趣。词串里的图不只是为了美化课文,不只是文字的点缀,更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学习词串服务的。帮助儿童理解词语,进入词串所创设的意境中。词串韵文识字有着自身的特点,只有真正读懂了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了解了编者用意,并结合具体生字和学生实际,才能切实强化识字教学的整体效果。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5篇

一、降低复述课文的难度

在低年级的课后习题中已经出现了“复述课文”的习题,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实施起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设置坡度,降低难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起。学习《有趣的发现》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做上标记。如重点段第三段共有四句话,用总分的形式介绍了达尔文发现的答案,要逐句引导学生读懂,理出线索: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重点部分进行梳理之后,加上第一自然段的“著名”、最后一自然段的“非常重要”这两个词语,学生会由这些词语勾起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使用的词句都是从课文中撷取的,这些词句在学生以后的表达中出现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二、运用规定的词语联系表达

造句,是练习词语运用的最普遍的形式,但属于规定运用。词语搭配练习则可以把训练重点突出在多词组合上。如“美丽”一词既可以组成“美丽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美丽的武夷山”一类偏正式词组,也可以组成“公鸡真美丽”“很美丽”一类的主谓式词组。

除课堂上的运用练习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词语。如带二年级学生到自选商场参观,要求学生观察商场的商品,分别用商场的食品、服装、玩具说一句话。学生观察认真,说的话不仅把课堂上学到的词用上了,还把教师没教的词也用上了。

三、在情境中学习描写

如何把话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这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表达练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应付。这种练习有很大的情境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讲解《美丽的春天》一课,让学生学习如何描写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使学生进入“春天来了”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领会课文和增加学习兴趣,上课伊始,笔者打开描绘春天景色的幻灯片,用录音机播放充满春天气息的《春天在哪里》,并加上旁白:“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地里,种子发芽,桃花红艳艳;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水里,蝌蚪游来游去;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空中,燕子飞来飞去……”学生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春天景色,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完全陶醉于春的想象之中。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了春天的情境中。这时,引入学习课文就水到渠成了。

四、巧妙安排口语交际

在一年级有一些情景图。“自我介绍”的“情境图”描绘的情境是:经过美化的黑板上写着话题“自我介绍”几个大字,一位低年级同学在讲台前正以大方的态度兴致勃勃作自我介绍,下面的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打电话”则通过两幅对角摆放的独立人物图,巧妙地表现了两个同学在打电话的情境:一个同学正在向另一个同学祝贺生日。“悄悄告诉他”的“情境图”生动地描绘了一组同学在传悄悄话的情境。这些“情境图”再现了小学生口语交际的一瞬间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他们的脑海里大多可以找到相似的。设计安排这样的“情境图”,就是要激活学生的这些记忆。这样,学生产生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与兴趣就会大增,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在教学“自我介绍”时,教师可以仿照这幅情境图,美化黑板,写上“自我介绍”,创设好背景,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方式作自我介绍;教“悄悄告诉他”时,可以仿照情境图的样子,让学生围成一圈,练习传悄悄话。教学中要努力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并根据或凭借这些“情境图”创设出更加具体逼真的、与生活相似的、易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热情。

五、加强答问练习

答问练习几乎是每堂阅读课不可缺少的练习。在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问题答案的正确,而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正确。将语言表达作为训练重点,要求学生对答问的语言正确组织和连贯表达,并给与适当指导。

比如教学《第八次》时,在精读课文时围绕“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让学生一段段朗读,一段段交流体会,无形之中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对布鲁斯品质的表达也仅仅是一个个词或句子。但最终学生明白了布鲁斯“热爱祖国、坚持不懈、敢于抗争”等品质。除此之外,收效甚微。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6篇

1.积累词语:酝酿、朗润、宛转、卖弄以及烘托等,并理解它们在课文里面的意思。2.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且理清课文的思路脉络。3.对课文进行仔细地揣摩,明确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生动性与优美性等,尤其是比喻手法、拟人手法以及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并且明确课文所用到的景物的描法等。4.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喜爱春天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1.学习课文里面的写作手法,例如:比喻手法、拟人手法、排比手法与衬托手法等。2.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3.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二)教学的难点:对课文进行仔细地揣摩,明确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生动性与优美性等,尤其是比喻手法、拟人手法以及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并且明确课文所用到的景物的描法等。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营造出一个温馨、美丽而且自然的春天,使学生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内容。2.朗读教学法:对语文的课文教学来说,朗读训练十分关键,要落实到教学的每个步骤里,使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与体悟,进而体会文章意境的优美性。

四、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用导入语引出新课《春》:同学们,大家都度过了十几个春天了,在大家眼中的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发言,各抒己见。)接下来,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对春天的描写是怎样的。

(二)介B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它的散文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春》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朱自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没有其诗文初期创作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而是对新鲜的格调与欢快的情绪进行鲜明的表现。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并注音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四)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播放录音)

1.对课文进行范读时,应该注意朗读时的语气把握、语速把握、语调把握以及重音把握等,并且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①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②请同学们按照行文的顺序将盼春、绘春与赞春划分出来。③《春》这幅风景画是由哪几幅画组成的?请描述每幅画所展现的内容。

(五)探究质疑

1.第一部分,在文中,作者迎接春天到来的心情是怎样的?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2.第二部分,当春天走到作者面前的时候,作者看到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①看到了山,水,太阳。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②文章通过哪几个词语来表现春回大地时万物复苏的特点?

1)春草图:朗读或者齐读,并且对春草的特点进行思考,并找出描写春草特点的词语。(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等)

①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②作者为什么要将小孩的相关画面穿插到对春草图的描绘过程中?提示:小草与小孩子所具有共同点是什么?

2)、春花图:(自由阅读第四段)思考:第四段描绘了春天花的哪些特点?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3)、春风图:(抽同学朗读)提问:

①议一议,在课文中,作者借助那几样事物来对风进行表现?②作者所借助的事物里,哪一种事物的描写最为详细?追问:用哪些词呢?

4)、春雨图:齐读课文的第6段,结合老师所投的影片里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

①文中是怎样描写春雨图的?②三种比喻手法如何从侧面对春雨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描写?

5)、迎春图:找学生来朗读课文的第7段自然段,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回答。

①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是什么?②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六)齐读文末三段。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

①为什么作者要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②为什么作者要把春天比喻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③为什么作者要把春天比喻成“健壮的青年”?

教师小结:这几个比喻十分贴切,而且表现力丰富,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春天刚来到人间那种“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将春的活力十分形象生动而且活灵活现地描写写出来,使主题得到了更好的深化。

五、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颂扬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前,去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春天。

全文由盼春、绘春、颂春到追求和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为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

六、布置作业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7篇

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雨点》是一首清新质朴的儿歌,教学伊始,我便用语言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有一天,云妈妈对她的孩子雨娃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美丽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听了云妈妈的话,雨娃娃们纷纷离开了妈妈。他们去了哪儿呢?读一读儿歌,告诉老师。”而“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个词语的理解,完全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动作表演、教师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二、 唤醒表象,感悟词语的形象

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的感彩。为了让儿童获得深刻的体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词语组合等方式唤醒词语表象,去感知、感悟词语的形象。如教学《江南》(苏教版一上)中的“田田”一词:

师:谁能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是莲叶很甜很甜的意思。(显然,学生根据“田”与“甜”同音,而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师:这里的“田田”,可不是很甜很甜的意思。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插图,看看莲叶是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根据插图上莲叶的样子,讲出莲叶大、绿、密的特点)

师:真会观察!老师送大家两个词语“层层叠叠”与“茂盛”。

生:老师。我感觉莲叶像是喝了很多很多的水,看起来嫩嫩的。

生:老师,我也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水灵灵”。我妈妈上次买了桃子,她说“这桃子水灵灵的”,刚才小朋友说“莲叶像喝了很多水”,我看也可以说“莲叶水灵灵的”。

生:莲叶像一个大大的凉帽。(学生用小手在自己头顶上比画凉帽的样子)

生:莲叶像一把小伞。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田田”一词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教师先是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将“田田”一词化为眼前可视的“实物”,进而在对话中,启发学生想象荷叶茂盛的画面,体会“田田”一词中作者渗透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在此过程中,还极自然地引出了“层层叠叠、茂盛、水灵灵”等一些描写莲叶的词语。学生在语境中,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有效地积累和运用了词语。

三、 构建语境,丰满词语的形象

许多词语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联系,而根据课文内容,构建新的语境,将零散的“词语”串联成线,不仅可以丰满词语形象,而且能放大词语教学功能。苏教版一下《识字1》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寥寥12个词语,再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识字、写字是这课的教学重点,其中让学生品读琅琅上口的“词串”,感受春的美丽,放飞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教学中,我采取了“整合”的策略:首先,我用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小朋友们,春天来到了。野外的风景可美了,让我们一同去找一找美丽的春天。”接着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春天,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春天。接下来,出示课文彩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春天有哪些景物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并说说。1. 春风:(1)在图中找出春风。(2)说说春风吹在脸上的感觉。(3)感情诵读“春风”一词。2. 春雨:(1)在图中找出春雨。(2)说说春雨的样子,并想象她会到哪儿做客。(3)感情诵读“春雨”一词。3. 嫩芽:(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哪些嫩芽,分别是什么样的?(2)你觉得嫩芽怎样?(3)感情朗读“嫩芽”一词。4. 布谷:(1)在图中找出“布谷”,并说说它是什么样的。(2)学学布谷的叫声。(3)读读“布谷”一词,声音要清脆响亮。 5. “梨花、杏花、桃花”:(1)让学生联系生活,在图中分别找找它们,并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2)感情朗读这一组词语。总之,教者利用联系彩图、生活经验、表演等方法,让学生联系大脑中已有的表象来认识事物,学习词语,认识汉字。这样,有利于学生走进“美”的意境,让原本孤立的12个词语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

四、 依托文本,丰盈词语内涵

引导学生对词语理解、感悟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意思的理解,而要依托文本,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请看《小露珠》一文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小露珠出现在初秋季节,那时侯,天气还很热。火辣辣的太阳晒了一整天,到了傍晚,植物都变得怎么样了? (学生积极描述树叶的样子)

师: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在哪篇课文里,学到的一个词语?

(《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的“晒蔫了”一词)

师:那么花儿都怎么样了?(师做耷拉脑袋状,让学生描述)

师:这就是没了――(精神)

师:那经过小露珠一个夜晚的滋润,花草树木又变得――(格外精神)

师: 怎样精神?读给我听!(生齐读破折号后面的内容)

师:老师想看到同学们精神的样子,做给我看!(学生打起精神,坐端正)

师:这位小朋友,腰板挺得直直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就请你来读这句话!(让学生明白,“精神”一词,可用在植物身上,也可用于人)

本课中,对 “精神”这个词语的教学颇有新意,教师引领着学生穿梭在生活和书本之间,看似不经意的情境创设,却把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8篇

(二)、培养学生表达要通顺流畅,语言清晰准确,语态自然大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观察要认真仔细,叙述语言要清晰流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积累本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引出新课

播放《春天在哪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设计意图:欢快的乐曲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把孩子们提早带入了春天那生机勃勃的氛围中。)

提问:刚才唱的是什么歌?(生答)

(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一同走进书中去找找春天吧。(背景音乐响)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知

1.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眼中的春天在哪儿呀?(学生很自然找到文中相关的四句话)

2.课件出示“四句话”,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3.这几句话分别是描写谁的?(板书)

如果把这几句话改成这样行吗?(出示句子对比读。)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词语的准确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4.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的春天?板书:看、听、闻、触……

(设计意图:孩子们对于如何写好春天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联系生活,发现春天

1.上周我们在公园也找了春天,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说时可以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来描述。

(课件随机出示相应有的春天景物的图片。)

2.春天来了,老师也找到了,你能来描述一下吗?课件出示

(在汇报交流时,对于能够恰当、灵活运用词语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其他同学去效仿学习。)

3.小结: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而且在描述时能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利用上,那么,你们愿意当回小作家把你在春天的发现写下来吗?

四、写一写,读一读

题目:《我眼中的春天》

1.生练习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们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展开思路。)

2.小组交流――推荐好的片段全班交流――师生点评好在哪里?

3.小结: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得这么好,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小作家!

五、总结

是的,春天虽然像个小姑娘躲躲藏藏,但它的足迹却踏遍了每个角落,只有做个细心的孩子、善于观察的孩子,才会发现它、找到它!

作业设计:课下请你为你的文章配上一幅漂亮的插图吧,让我们眼中的春天更加美丽、迷人!

课后反思: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9篇

一、命题原则

纵观2012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的命题原则较为明显:①内容上,设题贴近“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大,注重选材内容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重视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体现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②选材上,落实“课标”中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要求,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③题型上,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体验和感悟,体现阅读个性。

二、考点解读

对于记叙文阅读,“课标”明确指出:“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语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纵观各地的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大都从上述五个方面来设计试题。

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重庆市2012年中考题)

春光美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要点概括。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要点概括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内容。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常见考点有:(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

[参考答案]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春天的词语范文第10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教与学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我个人认为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因为小学生从入学到六年级毕业,他的心里年龄、实际年龄、学习习惯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这时候对孩子统一要求,要让一、二年级的学生达到五、六年级的水平,我想是不太可能的,也是得不偿失的。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比如,一、二年级为一个阶段,主要让孩子学会预习简单的学习内容,学会合作(知道小组成员要完成共同的目标)、学会小组交流(知道交流的时候会倾听,适时地补充组内成员的问题),而不要刻意地拔高要求,对于他们的预习期望值不要过高,还是要老师“扶着”慢慢地向前走。

【课堂实录】

下面是我最近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首先,我谈谈自己的体会: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第一,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第二,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第三,培养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我通过出示春天景色图片导入新课,师说,春天来了,你们看,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5页,看看下面的词语:

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丁―灯 鸟―鸣 底―低

(1)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2)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3)出示:平―评(评论) 方―访(访问) 齐―挤(挤满) 油―邮(邮局) 桥―轿(轿车)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些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4)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5)开火车读词语。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3.我会读。

(1)过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4.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展示背诵短文。

5.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说春天”。

(2)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6.总结。

教师总结: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堂吧!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属于复习课,以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尝试以小组学习、小组汇报形式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希望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今天课堂上基本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但作为教学重点的口语交际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一年级小朋友还不能流利、完整地表达自己图画的内容。

对于刚刚入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口语交际的难度其实还是挺大的。所以个人觉得可以多花些时间从基础做起,如:教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清楚、语序有条理等。学生一旦明确了要求,掌握了方法,很容易就会上路,那后面再走快点儿应该也没关系。这节课中,后面让学生上台“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这个环节有诗有画,还有学生的自我展示,很有趣也有意义。但却发现很多学生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说出来的都只是一个个的词,如: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等,却不能连词成句,把一句话说完整,真是很遗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否可以多想想新办法呢?

自主学习不是撒手不管,教师要适时地帮扶,如一年级学生设计一些句式练习说话,降低难度,并有一定的梯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有用的。请孩子们上台汇报或者是做小老师教大家,都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上台的好些学生姿态大方、彬彬有礼、难能可贵。我觉得我们低年级在指导口语交际时,可以给出句式的提示帮助孩子们完整、流利地表达,如:春天来了,我看到( ),我听到( ),我闻到( ),我碰到( )。同意这种做法,降低难度,给台阶让学生一步步登上去。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本着摸索前进、尝试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走出一条新路。

上一篇:校庆诗歌范文 下一篇:上下五千年读后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