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精益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4 09:50:20

成本精益管理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1篇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原材料消耗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因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努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生产作业成本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生产作业成本”这一术语,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生产作业成本’的体制”。

由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到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的独特思路:从企业的下游——最终用户出发,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重新安排企业运作的流程,由最终用户开始倒推至源头,以目标成本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推拉,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将JIT适时生产系统引入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实现零库存、零时生产,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精益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本管理必须能够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控制成本的发生,并能适应JIT生产系统对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法从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两个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人手将先进的控制与核算方法引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并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实施更有效的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论认为,成本控制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在成本计划执行之前,为防止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的管理行动,它规定了完成成本计划的各项要求、措施和职责。通过对成本计划制定的监控,在成本计划实施之前就能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成本计划符合要求。事中控制则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直接观察、检查、监督成本活动,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二是现场的控制,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经营活动,检查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与有关的技术、经营人员一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取的成本信息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之后,与最终的目标进行比较,并且以这些成本分析数据为依据,评价和指导未来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调控,发现偏差及时揭示,并采用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成本范围内。运用工程学原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发现其中不增值的作业,找出原因并加以改善,减少任何不增加企业价值的耗费,从而降低成本。

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而目标成本规划则基本上完成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计划这三个方面,在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事后控制这两阶段的控制则相对较弱,特别是生产作业成本在核算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使得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影响成本分析。有可能因为成本信息的误差导致该降低成本的项目(作业)没有降低;而有些本已达到最佳成本状态的作业却仍在挤压成本。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展开成本管理活动,运用生产作业成本对产品投产前的开发设计实施成本控制;运用作业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及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实施控制;最后以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平衡计分卡作为成本控制实施的考核体系,为成本的持续改善提供准确的信息。

2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准时化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合适的时间生产高质量和合适数量的产品,以“平准化”为前提条件、以市场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并且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是指: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②消除一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③连续改善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3改善——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浪费消除方法

《改善一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的作者,今井正明先生,他认为丰田成功的关键在于贯彻了Kaizen(持续改善)的经营思想。Kaizen是一个日语词汇,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

Kaizen似乎显得小打小闹,润物无声。但相对于一触即发式的创新思想而言,Kaizen思想所带来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微效果其往往终局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它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连续不断地改进工作。长期而言,这种阶梯式的持续进步足以获得巨大的回报。与此同时,Kaizen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高昂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田Kaizen生产方式作为一种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其核心思想不外乎两点,第一是“杜绝浪费”(即有效的成本控制),第二是“持续改善”(出自戴明“连续改进质量”的思想,即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这本全面透露丰田核心竞争力的经典图书中曾这么解释他所理解的Kaizen。他说:“‘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及时化与自动化”。构成该思想的两大支柱,“及时化”是指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这么一来,就能使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库存”问题几乎可以得到解决。而“自动化”是指“带自动停车装置的机器”。这个构想来自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发明的自动织布机。他的自动织布机,在经线断了一根或者纬线用完的时候,能够立即停止运转。因为装上了“使机器能够判断状态好坏的装置”,所以它不会出现次品。类似地,一旦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这意味着管理的含义将被大大改变。因为当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用不到人,人只是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去处理就可以了。所以,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随着人员的逐渐减少,生产效率就会有飞跃地提高。

Kaizen是“以客户为导向”。精益生产方式追求按需生产,要将人员减少,以使多余的生产能力同所需求的生产量相吻合。因此,要使Kaizen发挥最大功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揭出无效劳动和浪费现象出来,并及时地予以清除。这些现象包括:过量生产的无效劳动;等待的时间浪费;运送的无效劳动;加工本身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上的无效劳动;制造次品的无效劳动和浪费,等等。在此,丰田式的Kaizen给我们的启发是,企业要提高效率只有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必须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员、只生产所需要数量的产品这一方向努力i关于效率,必须从每一个操作人员以及由他们组织起来的生产线,进而以生产线为中心的整个工厂着眼,每个环节都要提高,以收到整体效果。

当然,从丰田式的Kaizen管理中,我们时常能隐约看到其他若干商业思想的影子。譬如,大野耐一提倡要突破传统“要有库存”的想法,坚持追求“零库存”的理念像极了迈克尔·戴尔(戴尔电脑)的战略手法,后者采用直销的方式,一来可以绕开销售商从而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来可以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又如,丰田内部采用的“看板”管理(即在运往生产线的零件箱边上,附着一张标准作业表,它一方面指示要把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刻拿到必要的数量对实际加工件的工序做出提示,另一方面又发挥作业指令的功能)取自美国自选超市经营模式,顾客这边刚买走商品超市这边就按买走的数量及时补充同类商品,而不再需要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的东西搬来搬去。

正是这种还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体制(JIT)、全员生产维修(TPM)等管理思想的Kaizen已然成为了丰田的企业哲学,并且它将继续主导丰田的稳健前进。当丰田的品牌扩张、不断进步为全球汽车制造业提供参考,当Kaizen被视为最明确、最简单、最迅捷通向产量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之路,丰田生产方式是否也会像丰田汽车,“山穷水复疑无路,有路必有丰田车”那样成为人们啧啧称赞的主流选择?大野耐一的坚定给了我们信心,他说:“如果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生前就看到的话,他一定会采取丰田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池海文,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研克[D],暨南大学,2003

[2]吕亚奇,SDM公司精益生产理论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袁泉,CAF公司精益生产体系中的工住过程控制[D],重庆大学2005

[4]孙绍亭,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冶金,2003(3)

摘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改善”则是当前最适合我国企业实际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而精益生产无疑是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借鉴的“改善”现场的最强有力武器。从降低成本出发,较系统的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论证了运用精益生产进行成本控制、现场“改善”,是在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的买方市场中迅速应对市场需求、彻底杜绝浪费、获得最大利益的有效方法。必将对我国其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获得更大利益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实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2篇

标准

近期,元年诺亚舟管理会计研究院推出的研究报告《信息化时代的精益成本管理》中首次提出了“精益成本管理”的标准。报告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有做到了完整、细致、准确、可控,才能称之为基本实现了精益成本管理。

1.完整 精益成本管理的宗旨是在企业整个价值链环节“杜绝一切浪费”,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包括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的所有成本。成本管理的范畴不仅应包含所有的显性成本,而且还应该包含所有的隐性成本。只有成本管理的对象是完整的,是包括了所有的成本的,企业才能够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增大利润。只有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企业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和成本相关的决策。

2.细致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细致的,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成本的分类和控制上。企业的成本的大类应该是完整的,但还需要对每一大类成本进行细分,直到细分到可以责任到人。细分的目的是便于进行成本的控制。比如,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中对目标成本“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细化分解就体现了精益成本管理中的“细致”。

3.准确 企业无论是用计划成本,还是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成本。而要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成本目标的制定就必须尽可能地准确。只有准确的成本信息,才能作为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4.可控 成本必须是可控的,否则,无论多么完整、细致、准确,都没有意义。我们习惯上把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这样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理论上来讲,所有的成本在没有发生之前都是可控的。因此,分清成本的控制环节和责任非常重要。

工具

而要实现精益成本管理,除了需要使用传统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工具,比如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比如计划成本、定额管理、责任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成本管理工具之外,我们还需要利用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当然,精益成本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工具。只有将成本管理方法和信息化工具相结合,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精益成本管理。

1.ERP中的成本模块。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化一般是在ERP里。ERP中有成本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用得都不好。比如,传统的ERP系统本来是支持做实际成本的,但现在很多的ERP实施商都把成本模块做成只能用标准成本。企业如果希望更好地使用ERP中的成本模块,可以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帮助对之加以改造,使之更能够满足企业对于精益成本管理的要求。

2.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接受作业成本的理念,并且利用作业成本法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应的,国际国内大多数知名的管理软件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实行作业成本管理。一套完善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在于按照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对资源、动因和作业进行分析,同时按照“资源―动因―作业”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归集、汇总,并及时报告各项作业信息,使企业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控制和流程优化。

3.费用控制系统。精益成本管理还包括从源头上控制费用的开支。因此,一套实用灵活的费用管控系统成为企业开展精益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标配。通过费控系统,企业可以定义费用控制的标准和流程,实现费用的刚性和弹性控制。

4.战略成本模型。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管理,就是把成本管理从制造环节扩展到企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将该环节传统的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构建该环节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型。

5.BI的成本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决策服务。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数据。这些数据只有经过分析处理,才能成为决策所需要的信息。BI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多数据源、非一致性数据和各种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和分析需求,实现真正的企业级报表的制作、分发和再加工,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

实施

那么,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精益成本管理呢?作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成本管理解决方案的专业机构,元年诺亚舟建议企业可以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企业传统的做法是把成本管理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但由于精益成本管理涉及企业自上到下的各个层级,所以,建议企业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部,由公司的副总直接主管。比如,地产业龙头企业万科就于2007年在集团层面设置了成本管理部。而在这之前,2000年万科深圳地产改“审算部”为“成本管理部”;2004年,万科在深圳成立区域成本管理部。万科这种先区域实施,然后才在集团层面实施的组织变革方式也值得借鉴。

2.借助外力推进精益成本管理。企业实行精益化成本管理,大部分时候都需要借助于外力。因为我国企业本来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就不足,大部分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借助外部的专业机构,不失为一种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精益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

3.根据需要选择成本管理信息化工具。信息化工具的选择因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不同而不同。小企业只要贯彻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就行,并不一定上专门的成本管理软件。制造业企业可以选择对现有的ERP系统中的成本管理模块按照精益成本管理的思维优化;服务业企业则建议在达到一定规模时上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4.培育精益成本管理文化。精益成本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是需要企业全体部门全体员工参与的,因此,企业除了建立起成本控制和考核的制度,还需要培育精益成本管理的文化,让精益成本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益化;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精益化成本管理的产生

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因此,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定位在客户满意这一基点上,立足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观,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唯一准绳的目标规,它服务于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形成长期有效的经营能力。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已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各环节的资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整个供应链成本低于相互竞争的其他供应链,该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成本随着供应链成本的优化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加强。

二、精益化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

企业在不断追求价值最大化过程之中,成本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始终重视成本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和服务技术,把精益思想引入成本管理中,旨在构建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管理,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实现供应链成本最小,要求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不断地消除不能给客户带来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提高效率。

(一)在采购环节的应用。在采购环节,对精益采购成本的控制依托于精益采购来实现,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协议,实施适时采购,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实现仓储成本的最低化,使采购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的成本实现精益化控制的目标。

(二)在设计环节的应用。在设计环节,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因此精益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此环节。产品设计成本管理要求技术部门的人员应增强成本意识,产品设计时一般需要经过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加工图设计等环节,精益成本控制工作要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都应对成本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降低成本的措施。

(三)在生产环节的应用。在生产环节,一方面精益生产在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不仅要求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管理现代化,而且要求员工自觉化,要求员工把精益思想付诸行动,发挥团队精神,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另一方面精益生产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下,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作业,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

(四)在流通环节的应用。在流通环节,精益成本的控制主要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要在效益与支出之间进行权衡,在满足客户价值需求情况下追求最小的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

(五)在服务环节的应用。精益服务成本是指在满足客户一定价值需求情况下的最小服务成本。服务成本是企业的支出,旨在通过服务从而增加客户价值,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客户。服务成本与消费者购买成正比,企业支出的服务成本越大,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就越多,方便和满足客户程度就越大。为了增强竞争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客户的服务,服务成本已成为企业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服务成本的增加,可以增加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产品的销量,但并不意味着越大越好。服务成本的增加形成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过高的服务,超出了客户预期的满意水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精益服务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服务成本控制在一定的客户价值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客户满意的最小值。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的思想体现在既满足客户需求,又不造成任何服务成本的浪费。

精益成本管理是在对企业供应链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以客户价值增加为导向,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最小的成本管理新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以利润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为成本管理开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

三、企业实施精益化成本管理的关键措施

推行精益成本管理是把精益思想贯穿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诸流程和诸要素之间的整合之中,绝不是简单植入“精益思想”的理论和技术,而是要在创建精益的过程中,实现精益智慧与企业管理实际的真正耦合。并且还要在消除各种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夯实管理基础,规范运作,提高工作质量,持之以恒地做到循环往复、尽善尽美,但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因此,在推行精益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具体特点、自身的成长周期,具体分析并确定适合自己的应用措施。

(一)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企业精益成本管理是把传统方式中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实现“人以精益为本”的管理,这是企业在管理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管理理念中,“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无人即止。因此,实施精益成本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这对企业和员工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员工要具备现代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其次,员工要有成本责任意识;第三,要加强岗位培训;第四,企业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管理制度;第五,工作项目结束后要善于总结。

(二)以顾客为着力点,提高市场竞争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出发点,让顾客满意成为企业制胜的武器,企业产品只有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审美化、舒适化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精益化管理以顾客为着力点,不仅向顾客提供服务,而且要把顾客看作经营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对于顾客而言,企业精益成本管理注重寻求并维护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时甚至宁可牺牲部分短期利益。同时,企业精益成本管理还要求市场营销部在市场调查时要深入到顾客,全面了解顾客需求并将有关的内容反馈到设计、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去,主动销售,顾客第一。营销部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起点,而且还要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力求顾客满意,形成顾客信赖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无数的回头客和大量的新用户。

(三)打造精益文化,提升企业形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在一切管理活动中的内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一种能力。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对于一个精益成本管理的企业,以人的精益为本的企业文化就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创建和深化精益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模式,从企业设计、工作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等经营的各层面去贯彻精益化管理理念。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所拥有的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从精益成本管理的实践中提炼和形成的精益文化,不仅可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组织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四)追求有效,避免浪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有效和无效之分。精益化管理方式认为,只有能增加价值和附加价值的生产和管理才是有效的,不能增加价值的是无效的生产和管理、是一种浪费。用精益化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可以发现很多地方存在着浪费。如用人过多、超量生产、资产闲置、不合格的工作流程等。精益化管理就要使这些无效生产和浪费清楚地表现出来,使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改进、改良、改造和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无效生产和浪费。

(五)实行准时化生产。精益生产是现代企业中一种比较先进、科学、流行的模式,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正是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把传统的“推动”生产转为“拉动”生产,其本质就是企业仅在客户购买或下单时才生产产品,即准时生产制JIT(JUST-IN-TIME)。这种做法能从库存量下降和投资回收速度加快中节省大量资金。对于传统的“推式”制造商,厂家根据销售预期生产产品,每销售1元人民币产品,就要将其中的0.2~0.3元花在备足库存上,然后设法将产品“推”出厂门。

(六)实现网络化建设。企业实施精益成本管理是一项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创新。科学管理内涵包含多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中就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发展给予企业管理模式新的内容,成为企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根据实施精益化管理的需要,以高性能网络建设为基础,将各项工作移植到internet网络空间环境下,形成互动、快速、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实现管理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失去往日的风采,我国企业应把转机建制、联合兼并、建立集团作为契机,把消除一切浪费的思想贯彻到经营管理过程中,以更优为目标,正视存在的缺点,全方位、健康、持续地推行精益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探索。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颖.从减少复杂性角度研究精益企业[J].商业研究,2005.6.

[2]郭自华.刍议精益化管理[J].经济论坛,2006.17.

[3]赵琳.“以人为本”助推精益化管理[J].企业活力,2008.7.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4篇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根据日本本国的实际生产条件,创立了以适时生产JIT为核心,以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为日标的精益生产方式。日本汽车企业实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之后,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就将汽车产业落后于欧美的地位完全改观,甚至超过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世界的汽车舞台上独占鳌头。

1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准时化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合适的时间生产高质量和合适数量的产品,以“平准化”为前提条件、以市场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并且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是指: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②消除一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③连续改善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2成本控制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作业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原材料消耗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因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努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生产作业成本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生产作业成本”这一术语,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生产作业成本’的体制”。

由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到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的独特思路:从企业的下游——最终用户出发,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重新安排企业运作的流程,由最终用户开始倒推至源头,以目标成本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推拉,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将JIT适时生产系统引入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实现零库存、零时生产,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精益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本管理必须能够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控制成本的发生,并能适应JIT生产系统对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法从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两个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人手将先进的控制与核算方法引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并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实施更有效的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论认为,成本控制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在成本计划执行之前,为防止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的管理行动,它规定了完成成本计划的各项要求、措施和职责。通过对成本计划制定的监控,在成本计划实施之前就能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成本计划符合要求。事中控制则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直接观察、检查、监督成本活动,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二是现场的控制,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经营活动,检查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与有关的技术、经营人员一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取的成本信息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之后,与最终的目标进行比较,并且以这些成本分析数据为依据,评价和指导未来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调控,发现偏差及时揭示,并采用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成本范围内。运用工程学原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发现其中不增值的作业,找出原因并加以改善,减少任何不增加企业价值的耗费,从而降低成本。

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而目标成本规划则基本上完成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计划这三个方面,在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事后控制这两阶段的控制则相对较弱,特别是生产作业成本在核算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使得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影响成本分析。有可能因为成本信息的误差导致该降低成本的项目(作业)没有降低;而有些本已达到最佳成本状态的作业却仍在挤压成本。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展开成本管理活动,运用生产作业成本对产品投产前的开发设计实施成本控制;运用作业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及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实施控制;最后以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平衡计分卡作为成本控制实施的考核体系,为成本的持续改善提供准确的信息。

3改善——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浪费消除方法

《改善一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的作者,今井正明先生,他认为丰田成功的关键在于贯彻了Kaizen(持续改善)的经营思想。Kaizen是一个日语词汇,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

Kaizen似乎显得小打小闹,润物无声。但相对于一触即发式的创新思想而言,Kaizen思想所带来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微效果其往往终局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它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连续不断地改进工作。长期而言,这种阶梯式的持续进步足以获得巨大的回报。与此同时,Kaizen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高昂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田Kaizen生产方式作为一种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其核心思想不外乎两点,第一是“杜绝浪费”(即有效的成本控制),第二是“持续改善”(出自戴明“连续改进质量”的思想,即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这本全面透露丰田核心竞争力的经典图书中曾这么解释他所理解的Kaizen。他说:“‘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及时化与自动化”。构成该思想的两大支柱,“及时化”是指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这么一来,就能使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库存”问题几乎可以得到解决。而“自动化”是指“带自动停车装置的机器”。这个构想来自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发明的自动织布机。他的自动织布机,在经线断了一根或者纬线用完的时候,能够立即停止运转。因为装上了“使机器能够判断状态好坏的装置”,所以它不会出现次品。类似地,一旦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这意味着管理的含义将被大大改变。因为当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用不到人,人只是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去处理就可以了。所以,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随着人员的逐渐减少,生产效率就会有飞跃地提高。

Kaizen是“以客户为导向”。精益生产方式追求按需生产,要将人员减少,以使多余的生产能力同所需求的生产量相吻合。因此,要使Kaizen发挥最大功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揭出无效劳动和浪费现象出来,并及时地予以清除。这些现象包括:过量生产的无效劳动;等待的时间浪费;运送的无效劳动;加工本身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上的无效劳动;制造次品的无效劳动和浪费,等等。在此,丰田式的Kaizen给我们的启发是,企业要提高效率只有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必须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员、只生产所需要数量的产品这一方向努力i关于效率,必须从每一个操作人员以及由他们组织起来的生产线,进而以生产线为中心的整个工厂着眼,每个环节都要提高,以收到整体效果。

当然,从丰田式的Kaizen管理中,我们时常能隐约看到其他若干商业思想的影子。譬如,大野耐一提倡要突破传统“要有库存”的想法,坚持追求“零库存”的理念像极了迈克尔·戴尔(戴尔电脑)的战略手法,后者采用直销的方式,一来可以绕开销售商从而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来可以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又如,丰田内部采用的“看板”管理(即在运往生产线的零件箱边上,附着一张标准作业表,它一方面指示要把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刻拿到必要的数量对实际加工件的工序做出提示,另一方面又发挥作业指令的功能)取自美国自选超市经营模式,顾客这边刚买走商品超市这边就按买走的数量及时补充同类商品,而不再需要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的东西搬来搬去。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益管理;成本精益管理

一、企业精益管理范围和目的

企业可以选择直接或间接的管理方式来降低资源消耗、节约成本,直接的管理方式一般是指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约束规章来让资源都投入到生产经营的必要环节上,尽量避免无意义的资源消耗;间接的管理方式一般发生在企业必要要消耗一定资源的情况下,目的是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到最优。精益管理主要是针对运营方式的变革和转变而言的,强调在既定资源消耗水平下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精益管理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企业理念的变革为前提。

精益管理针对的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个环节,而是企业整体,它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需要对管理机制、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生产经营模式、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材料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改,对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后服务的一系列生产经营环节和物流过程的冗杂部分进行剔除,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减负前行。“精”的含义是尽量投入最少的生产要素或者不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益”的含义是让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具有经济性和利益性。精益管理思想的重心是价值流管理,企业要在分析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售后服务标准的确立。

二、企业开展成本精益管理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组织领导要给予其高度重视。成本精益管理的落实需要企业上下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单纯依靠各个部门之间自行协调和沟通执行精益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在组织结构上给予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精益管理需要企业领导推力各项工作前进,让总经理担任精益管理组长,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构成成本精益管理领导小组,共同对精益管理具体实施细节负责,承担起组织协调、实施方案和分析工作的职责。

第二,企业要夯实成本管理基础。笔者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定额消耗系统大有裨益,对产品加工环节消耗的工时、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额标准制定,并且定期根据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动态修订产品定额消耗,为企业的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另外,企业要对为主要产品生产提供辅助作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统一定价,形成适用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体系。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的时候可以采取标杆学习的方法,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榜样作为缩小差距、赶超标准的基准,进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还需要建立专门用于成本计算、预测、分析和控制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使得精益管理和成本预算管理具有实施和开展的平台。

三、企业成本精益管理对策分析

1.企业成本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成本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管理是成本精益管理实施和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混乱不堪,那么成本精益化管理必然难以为继。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性和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成本消耗要素分析,对成本构成情况进行客观地认识,在充分预测工作量和了解内部结算价格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自身的成本费用预算,并将之上交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以经济业务发生单位作为责任主体,使得成本费用的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单位,并最终落实到具体的班组和职工身上。另外,企业要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动态跟踪和全面检测,对成本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实时把握,当成本支出超出预算的时候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并对导致成本超支的客观因素进行书面报告,最后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审批。

企业需要对成本精益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每个季度都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召开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大会,对成本偏差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恰当的整改措施,使得成本核算在有序的组织下开展,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做出贡献。

2.成本精益管理的重点在于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成本控制

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企业成本控制集中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企业要对物资采购的方式、投招标管理标准进行详尽的规范,使得企业在议价和比价采购行为中能够有据可依。企业还要对分公司、子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采购标准和权限进行具体的规定,如果属于大额采购则应该交由企业实施集中采购和投标招标;企业还要对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有充足的了解和足够的把握,掌握其资源消耗情况,对工时、燃料、材料和动力的消耗定额进行量化,明确内部转移价格,对生产现场实际资源消耗和定额标准之间的差异要归因总结,深入地研究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效潜力;此外,企业要在分析自身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协调组织产品的销售和款项的回收,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和收款政策,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降低存货占用资金,及时进行资金回笼。

从项目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方案选择、资本支出时间安排和针对性筹资方案提出上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项目投资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时间长、资金回收期久的特点,因此天然地带有高风险性质。投资决策必须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项目论证过程中要坚持精益管理思想和EVA管理需求,对工程建设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严加控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成本预算制度,有效控制项目建设风险。

参考文献:

[1] 冉光圭,朱静. 精益成本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精益;成本管理;内容做法

1.精益成本管理的起源

精益成本管理源于日本丰田公司首创的一种杜绝浪费的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由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构成。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在思想体系和具体做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精益化成本管理将原始的“成本+利润=售价”变为“成本=售价-利润”意即以用户能接受的市场售价减去企业必要的利润得出的用于制造的成本。它的理念是利润来源于降低成本的不断追求之中,这样就把企业为保证利润需要提高售价与保证客户价值这对外在矛盾转变成降低企业成本的内部矛盾,实现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2.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应用

2.1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各行业盲目扩能、内涵式发展策略的提出,同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恶意竞争的现象,这将导致企业面临生存的抉择,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乃至发展壮大,这个课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各家企业首先想到的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各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采购成本过高;(2)原材料浪费;(3)产品生产过程中返工率高;(4)劳动成本越来越高;(5)产品废品率高;(6)不能以销定产,产品积压;(7)售后服务费高;(8)现金流周转紧张。

2.2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

由于产品成本是由整个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构成的,因此精益成本管理的对象就是整个供应链,囊括了从采购、存储、设计、生产、物流、售后、资金回笼等整个过程的所有成本的管理。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60%,现今的个别行业能够达到80%,可见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所占比重之大。而成本起因源于产品设计,有人提出成本的80%又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形成的,因此成本规划要贯穿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在设计时就要设定目标成本,与主要性能、质量一样作为设计研发的一个重要实现标准。生产过程是产品实现阶段,全方位、多环节,辅助成本的发生都在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管控最为关注的点。因此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包含精益采购成本管理、精益设计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精益服务成本管理。

2.3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2.4精益成本管理的方法

精益化成本管理是构建在满足客户需求前提之上的,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益采购成本管理。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过程中的一切浪费。

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采购相关的各种制度及监督、监管机制,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建立招标采购或议标采购,使隐蔽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选择产品时,要选性价比高的产品;在选择供应商时,要选择专业性强,能保证供货周期,最好能与其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同时,要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现适时采购,实现缩短采购周期,减少库存,从而减少成本消耗,达到精益化控制的目标。

(2)精益设计成本管理。首先,新产品研发的同时就需要市场部门预测销售价格,再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目标利润,从而设定新产品的目标成本。其次,将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成本的各个成本组成项目,如:原材料、燃动、工具、消耗等。再次,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不断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和预测值得差距。最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研究和采用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法,确保不突破目标成本。因此,需要所有的产品设计人员不仅要业务技能,还要有成本意识,成为成本控制的推手。

(3)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的依托精益生产,通过精益生产的开展来改善或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基本上实现的方法有:a、通过技术改进实现降低成本;b、通过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考虑方式,在确保功能的前提下,求最低成本;c、对全体员工进行精益管理的理念教育,使大家形成集体生产观念、精益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能自觉的进行管理,实现技术精,员工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工位操作,全员参与精益管理,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d、采用作业成本法,识别该作业的有效性,是增值的还是不增值的,从而尽可能的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的作业。

(4)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等。在保证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行动方案,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

(5)精益服务成本管理。指在满足客户一定价值需求情况下的最小服务成本。服务成本基本与消费者的购买成正比关系,虽然增加服务成本能够怎讲客户的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产品销量,但不意味着越大越好。过高的服务超出了客户的预期满意水平,就造成了浪费。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的思想就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不造成任何服务成本的浪费。

精益化成本管理与现行的成本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全面的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是成本概念的全面性;二是成本目标的全局性;三是成本构成的全动因性;四是成本形成的全关系性;五是成本计算的全方位性;六是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性。

3.小结

实施精益成本管理,需要从供应链的所有环节着手,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精益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最大限度为控制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保证。 [科]

【参考文献】

[1]Jeffrey.K.Liker.丰田企业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2004.

[2]白胜.论精益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7(05):21-22.

[3]刘作庆,吴益兵,吴一平.公司精益财务系统的构建.财务与会计,2009(5):24-25.

[4]任鹏,金彧昉.浅析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财务与会计,2009(5):20-22.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精益生产;改善;浪费;利益;节流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开创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揭开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序幕,把制造业从手工生产推进到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同时将美国的汽车、钢铁、机械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其他行业带人了鼎盛辉煌的时期;到了20世纪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根据日本本国的实际生产条件,创立了以适时生产JIT为核心,以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为日标的精益生产方式。日本汽车企业实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之后,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就将汽车产业落后于欧美的地位完全改观,甚至超过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世界的汽车舞台上独占鳌头。

一、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准时化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合适的时间生产高质量和合适数量的产品,以“平准化”为前提条件、以市场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并且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是指: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②消除一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③连续改善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二、成本控制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作业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原材料消耗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因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努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生产作业成本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生产作业成本”这一术语,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生产作业成本’的体制”。

由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到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的独特思路:从企业的下游——最终用户出发,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重新安排企业运作的流程,由最终用户开始倒推至源头,以目标成本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推拉,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将JIT适时生产系统引入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实现零库存、零时生产,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精益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本管理必须能够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控制成本的发生,并能适应JIT生产系统对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法从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两个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人手将先进的控制与核算方法引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并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实施更有效的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论认为,成本控制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在成本计划执行之前,为防止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的管理行动,它规定了完成成本计划的各项要求、措施和职责。通过对成本计划制定的监控,在成本计划实施之前就能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成本计划符合要求。事中控制则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直接观察、检查、监督成本活动,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二是现场的控制,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经营活动,检查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与有关的技术、经营人员一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取的成本信息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之后,与最终的目标进行比较,并且以这些成本分析数据为依据,评价和指导未来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调控,发现偏差及时揭示,并采用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成本范围内。运用工程学原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发现其中不增值的作业,找出原因并加以改善,减少任何不增加企业价值的耗费,从而降低成本。

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而目标成本规划则基本上完成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计划这三个方面,在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事后控制这两阶段的控制则相对较弱,特别是生产作业成本在核算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使得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影响成本分析。有可能因为成本信息的误差导致该降低成本的项目(作业)没有降低;而有些本已达到最佳成本状态的作业却仍在挤压成本。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展开成本管理活动,运用生产作业成本对产品投产前的开发设计实施成本控制;运用作业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及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实施控制;最后以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平衡计分卡作为成本控制实施的考核体系,为成本的持续改善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改善——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浪费消除方法

《改善一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的作者,今井正明先生,他认为丰田成功的关键在于贯彻了Kaizen(持续改善)的经营思想。Kaizen是一个日语词汇,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

Kaizen似乎显得小打小闹,润物无声。但相对于一触即发式的创新思想而言,Kaizen思想所带来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微效果其往往终局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它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连续不断地改进工作。长期而言,这种阶梯式的持续进步足以获得巨大的回报。与此同时,Kaizen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高昂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田Kaizen生产方式作为一种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其核心思想不外乎两点,第一是“杜绝浪费”(即有效的成本控制),第二是“持续改善”(出自戴明“连续改进质量”的思想,即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这本全面透露丰田核心竞争力的经典图书中曾这么解释他所理解的Kaizen。他说:“‘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及时化与自动化”。构成该思想的两大支柱,“及时化”是指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这么一来,就能使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库存”问题几乎可以得到解决。而“自动化”是指“带自动停车装置的机器”。这个构想来自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发明的自动织布机。他的自动织布机,在经线断了一根或者纬线用完的时候,能够立即停止运转。因为装上了“使机器能够判断状态好坏的装置”,所以它不会出现次品。类似地,一旦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这意味着管理的含义将被大大改变。因为当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用不到人,人只是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去处理就可以了。所以,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随着人员的逐渐减少,生产效率就会有飞跃地提高。

Kaizen是“以客户为导向”。精益生产方式追求按需生产,要将人员减少,以使多余的生产能力同所需求的生产量相吻合。因此,要使Kaizen发挥最大功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揭出无效劳动和浪费现象出来,并及时地予以清除。这些现象包括:过量生产的无效劳动;等待的时间浪费;运送的无效劳动;加工本身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上的无效劳动;制造次品的无效劳动和浪费,等等。在此,丰田式的Kaizen给我们的启发是,企业要提高效率只有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必须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员、只生产所需要数量的产品这一方向努力i关于效率,必须从每一个操作人员以及由他们组织起来的生产线,进而以生产线为中心的整个工厂着眼,每个环节都要提高,以收到整体效果。

当然,从丰田式的Kaizen管理中,我们时常能隐约看到其他若干商业思想的影子。譬如,大野耐一提倡要突破传统“要有库存”的想法,坚持追求“零库存”的理念像极了迈克尔·戴尔(戴尔电脑)的战略手法,后者采用直销的方式,一来可以绕开销售商从而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来可以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又如,丰田内部采用的“看板”管理(即在运往生产线的零件箱边上,附着一张标准作业表,它一方面指示要把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刻拿到必要的数量对实际加工件的工序做出提示,另一方面又发挥作业指令的功能)取自美国自选超市经营模式,顾客这边刚买走商品超市这边就按买走的数量及时补充同类商品,而不再需要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的东西搬来搬去。

正是这种还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体制(JIT)、全员生产维修(TPM)等管理思想的Kaizen已然成为了丰田的企业哲学,并且它将继续主导丰田的稳健前进。当丰田的品牌扩张、不断进步为全球汽车制造业提供参考,当Kaizen被视为最明确、最简单、最迅捷通向产量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之路,丰田生产方式是否也会像丰田汽车,“山穷水复疑无路,有路必有丰田车”那样成为人们啧啧称赞的主流选择?大野耐一的坚定给了我们信心,他说:“如果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生前就看到的话,他一定会采取丰田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池海文,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研克[D],暨南大学,2003

[2]吕亚奇,SDM公司精益生产理论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袁泉,CAF公司精益生产体系中的工住过程控制[D],重庆大学2005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

引言

烟草企业中的设备成本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关节,烟草企业要想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务必要提高自身设备成本管理水平。设备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指的是确保设备的充分利用,降低设备故障引发几率,设备零库存,如此可极大程度上降低设备维修保养中产生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1]。由此可见,对烟草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离不开设备管理制度的有力支撑,然而就烟草企业实际情况而言,现阶段设备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职责分工不明确,好比在设备维修期间,对设备维修人员未做有效说明,使得维修故障引发,极易引发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一方面,设备预防维修体系落实不到位,未有建立闭环管控制度,使得在设备维修环节存在大量敷衍了事情况;最后,缺乏健全的奖惩机制,很多时候受奖惩机制不完备影响,使得设备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

1.2故障管理精益化水平不足

在烟草设备实际维修过程中,鲜有维修人员会对设备故障原因开展全面分析,他们通常是结合故障情况对相关零配件开展更换,而不会进一步分析其故障原因,如此一来势必会对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烟草企业员工缺乏有效维修意识,对设备成本管理缺乏有效重视,通常将重点放在设备使用方面,进而造成设备使用周期大打折扣。

1.3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大势所趋,推行“互联网+”设备管理模式是现阶段贯彻国家战略方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阶段烟草企业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一定滞后性,特别是现阶段烟草企业设备管理系统难以对设备开展实时动态监控,从而对设备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了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的难度。此外,现阶段烟草企业设备缺乏对新材料的有效适应能力,伴随生产工艺的推陈出新,在烟草生产实践中需要引入相关新型原材料,然而设备却产生一系列不适应性。

2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策略

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不断研究、 改进。全面烟草企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紧随社会发展脚步,强化改革创新,在先进科学技术、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强化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如何进一步促进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2.1推进状态预测的精益化

依托对设备技术状态、运行效能数据开展全面分析,推进设备状态预测的精益化,于准确环节对准确部位开展准确的维护保养,进而增强设备维护保养决策性,避免超负荷的维修处理,尽可能降低设备运行故障的引发几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为设备有序运行提供切实保障。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设备状态检测体系,对设备生产环节质量、运行效率、产品质量、故障引发几率等数据开展全面检测;对设备温度、振动、电流等状态开展全面检测。依托对设备状态的分析预测,为设备维修、改进等工作提供可靠数据依据[2]。

2.2推进维护保养的精益化

依托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对关键设备、状态控制部位以及功能单位开展充分识别,并结合状态控制部位、功能单元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针对的技术标准体系及维修措施。将设备状态控制部位得到有效控制作为切入点,推进维修人员、设备操作及维修的有效整合,构建设备多个不同层级的预防机制。同时,强化对信息化、移动终端设备的科学运用,对维修保养工作进行合理划分,推进维修保养的精益化,达成设备状态的有效控制。此外,强化对设备故障数据的有效分析,推进技术标准体系、设备维修措施的逐步优化,积极促进烟草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的有序开展。

2.3推进成本控制的精益化

为了使烟草企业能够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应当推进烟草企业成本控制的精益化,在确保产品质量、设备运行效能的基础上,对设备成本数据开展全面分析,有效明确设备成本构成及所需优化改良的环节,使成本得以进一步细化,并推行定额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当构建模拟经济效益中心,对价值导向予以有效确立,对设备成本管理流程予以有效树立,对资源开展优化整合,加大备件、供应商以及增产节约管理力度,推进成本控制精益化落实至设备维修保养的每一环节[3]。

2.4推进运行信息的精益化

依托先进工业控制及现代信息技术,达成各式各样烟草企业设备数据采集系统、设备监测系统、设备生产系统等相互间的互联互通及有效集成,推进运行信息的精益化,实现一系列系统数据信息与烟草企业设备运行关联数据信息的协同分析,进一步实现烟草企业设备数据采集、分析工作的有序开展,积极促动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不断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可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塑造烟草企业形象,为达成烟草行业高水平、打造优秀烟草企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烟草企业设备成本管理实际情况,“推进状态预测的精益化”、“推进维护保养的精益化”、“推进成本控制的精益化”、“推进运行信息的精益化”等,积极促进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成本管理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艳燕.烟草工业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17.

[2]杨斌,郭涛,常建宏.浅谈烟草企业设备管理的精益化建设[J].中国设备工程,2014(12):53-55.

[3]赵海燕.烟草企业设备精益化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13):67-68.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9篇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企业往往采取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产品成本,但这只是一种粗略的成本改善方式,只能起到短时间的改善作用,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传统成本管理忽略了市场需求

传统成本管理单纯通过追求以产品产量的方式来降低单位成本,未考虑市场供求变化这个关键因素,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存货囤积,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反映的成本管理信息不准确,缺乏整体效益

任何一种产品从生产到获利,其成本都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在传统成本管理工作中,重心则偏向于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的控制上,而忽视了产品设计环节的成本耗费所占的比重,致使产品在投产后不久就要进行设计改进,造成了多余的浪费,也不利于企业实现产品成本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批量生产方式的缺陷日益凸显,企业要求得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选择新的成本管理方式。

二、精益生产原理及作用

(一)精益生产原理

1.精益生产目标及其特点

(1)精益生产的目标。精益生产的目标是以低消耗向市场投放优质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能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精益生产的特点。实行拉动式、准时化、自动化生产。拉动式生产是以顾客需求为起点,利用看板的形式传递上下工序间的需求信息,从而保证产、供、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库存。准时化生产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适时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精益生产方式也同时实现了员工自主化和生产机器自动化的生产,有效防止不合格品的大量重复生产,维持了稳定的生产秩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由相关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相互协调、沟通解决。

2.精益生产的原则

(1)根据顾客需求确定产品的价值。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到服务的整个流程中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

(2)识别价值流。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产成品最终到达客户手中所经历的活动,通过价值流的分析,识别和确定生产过程中的七大浪费,并予以彻底消除,优化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生产成本最小化。

(3)以顾客的需求来拉动价值流。“拉动”就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制造生产,根据本工序在产品所需用料量从前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半成品,前工序只按照被领取走的数量进行生产,这样逐个工序向前推动,从而形成整个制造生产过程的拉动体系。

(二)精益成本管理作用

精益成本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前提,以降低企业成本为目标,促使成本管理朝着预测、决策和控制方向深化,从而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精益成本管理实施流程

(一)成本规划

产品设计环节对产品性能、材料采购、工艺流程和产品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企业竞争成败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精益成本管理的重心则主要是放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以合理的规划来最大限度地缩减成本。首先确定目标成本,再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产品中,如果完成产品全部作业的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该产品设计是可行的;如果与目标成本有距离,则需要重新设计作业链,对成本做一次又一次挤压,直到可行为止。

(二)成本控制

企业为了能够了解到准确地产品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控制功能,就必须选择更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作业成本法是按照系统、合理的程序分析产品成本,是达到“精益”的产品成本控制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产品成本,并将作业成本信息反馈到产品设计阶段,使得产品设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同时,为改进不增值作业,应结合价值工程分析的方法,把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考虑,在产品功能和制造成本的升降间寻求最优的平衡点,使产品既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性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三)成本改善

现代企业以创造和保持股东利益为首要任务,而精益成本管理强调的是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中寻求总体效益最优,进行全过程的战略成本管理,因此需要持续性的改善。在生产现场常见的活动有三类:a、不增值但又无法避免的作业;b、增值作业;c、不增值但可避免的作业。针对生产现场中出现的三大类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成本改善。

1.明确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应明确地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七大浪费。企业中常见的七大浪费有:⑴不合格产品复加工和修理零部件所产生的浪费。⑵加工环节的浪费;⑶由于生产现场作业动作的不合理导致的时间浪费;⑷搬运的浪费;⑸库存的浪费;⑹制造过多的浪费;⑺等待的浪费,也称之为停滞的浪费。

2.实行柔性化的生产机制

通过缩短作业切换时间和制定标准作业,实现同步化、均衡化的生产,在优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建立柔性生产机制。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以在生产中导入两种机制:第一,在设备上安装检测和停止装置,能够自动检测出不合格产品并可以立即自动停止的运行机制。第二,授权管理机制。每个生产线上的员工若发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都有权利要求立即停止生产运作,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合格的零部件能够顺利转入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生产,提高产品合格率。面对未来企业的竞争,精益生产方式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取得竞争优势的首选模式。精益生产作为一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创建企业文化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成本精益管理范文第10篇

现代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竞争,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论文百事通因此,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定位在“客户满意”这一基点上,立足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观,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惟一准绳的目标规,它服务于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形成长期有效的经营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己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各环节的资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整个供应链成本低于相互竞争的其他供应链,该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成本随着供应链成本的优化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加强。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精益成本管理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如何实现供应链成本最小,正确确认和计量它,显得十分重要。从总体说,供应链成本应是为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总和。供应链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供应链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运行成本、培训成本、维护成本、仓储成本、环境成本和回收成本。这种供应链成本划分方法主要基于供应链作业过程来进行的,但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成本对整个供应链成本产生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不利于对供应链成本中关键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鉴于这一原因,在考虑供应链成本作业过程相关性的同时,对关键性的影响供应链竞争力、客户满意度的成本予以足够的重视,供应链成本可划分如下:采购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

精益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十分丰富,管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体系。如果孤立地看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方法,不能准确把握精益成本管理的精髓。精益成本管理的每个管理思想,每种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方法支持另一种方法,方法又保证思想的实现,只有把供应链的精益管理思想与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益成本管理系统,才能发挥每种方法的功能,才能达到系统的最终目标-质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种是多的、时间是快的。精益成本管理不断追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精益生产的宗旨是在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杜绝一切浪费”;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动因为切入点,作为整个精益成本管理的基石;敏捷制造的目标是“速度”和“满意度”,以达到综合性竞争能力;ERP系统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梳理了业务运作流程。精益成本管理以供应链作为整个成本管理的连接纽带,以ERP汇集供应链各方的信息,达成精益成本管理目标。

1.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一60%,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依托于精益采购来实现,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精益采购使采购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的成本实现了精益化控制的目标,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2.精益设计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产品开发阶段,并将其看成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因此,成本规划工作要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大体上要遵循以下程序:

(1)确定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规定新产品开发成本。目标成本是按照市场预测的销售价格、企业中长期计划目标利润应用售价减法公式来确定的;

(2)目标成本按照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总成本和零件上;

(3)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

(4)根据分析对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和采用降低成本措施,保证不突破目标成本。

新产品目标成本在产品设计任务书中,与主要性能指标、质量指标一样,对指导产品开发工作有刚性指令作用。当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达不到目标成本又无法改进时,它就会像一把锁一样把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锁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产品投入市场的命运。作好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工作,产品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设计人员既要精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又要掌握必要的成本业务知识;而成本控制人员应当是既懂技术经济分析,又懂产品设计制造的复合性人才。

3.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领域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也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精益生产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几种方法:

(1)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制造产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生产技术,又称固有技术;另一种制造技术是指能够熟练地掌握使用现有设备、人员、材料和零件的技术,又称之为管理技术。精益成本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技术的成功运用;

(2)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

(3)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团队活动和全体员工自觉化,是精益生产方式很重要的特征。精益生产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要求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管理现代化,而且要求员工的现代化,要求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实行自觉化,没有全体员工自觉化,精益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员工的素质有下列要求:思想观念新,要树立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市场观念、集体生产观念、精益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能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业务技术精,要求员工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工位操作,并有能力参与管理和技术工作;团队协作好,要求员工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去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精益精神强,要求员工把精益思想付诸于行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

(4)采用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将管理重心放在作业上,并以提高客户价值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使美国企业获得再生的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下,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作业,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在一定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

4.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制造业或零售业中更为突出。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在保证客户价值需求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这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精益物流来加以实现。精益物流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融合在精益物流之中,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成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5.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精益服务成本是指在满足客户一定价值需求情况下的最小服务成本。服务成本是企业的支出,旨在通过服务从而增加客户价值,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客户。服务成本与消费者购买成正比,企业支出的服务成本越大,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就越多,方便和满足客户程度就越大。为了增强竞争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客户的服务,服务成本已成为企业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服务成本的增加,可以增加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产品的销量,但并不意味着越大越好。服务成本的增加形成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过高的服务,超出了客户预期的满意水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精益服务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服务成本控制在一定的客户价值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客户满意的最小值。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的思想体现在既满足客户需求,又不造成任何服务成本的浪费。

上一篇:智慧教育理论范文 下一篇:公司财税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