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范文

时间:2023-03-15 15:25:06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一、科室成本核算介绍

1.科室成本核算内容。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科室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四个类别。

2.科室成本范围:主要包括七部分

(1)人员成本,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各种福利费等;

(2)物耗成本,包括各项卫生材料、维修材料、水电汽费、洗涤费、消毒费等;

(3)设备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用、大型设备维修费、设备贷款利息等;

(4)房屋成本,包括房屋折旧费、房屋维修费用等;

(5)辅助检查成本,包括化验、放射、CT等医技检查成本;

(6)药品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分摊药剂科费用;

(7)管理费用分摊,即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行政后勤人员费用。

3.科室成本归集及分摊。根据成本类别的不同,分别统计出临床服务类等四类科室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下述方式逐级分摊: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参数可选择工作量、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

二、病种成本核算

病种成本就是将科室成本核算所得的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分摊到科室开展的所有病种成本中。

具体操作时,病种成本包括病房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技服务项目成本、手术成本、麻醉成本(包括品)五项内容进行归集。

成本归集的原则:可以直接归集的直接归集,确实无法直接归集的通过分摊计入:

直接归集,依据病种临床路径,把通过调查统计所得的如耗材支出等实际数据直接计入病种;分摊归集,无法直接计入的如水电汽、人员成本、行政后勤人员管理费用等依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分摊参数分摊计入病种。

病种成本具体归集明细如下:

1.病房成本的归集方法

(1)直接归集,它包括病房内所消耗的卫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获得。

①卫生材料:科主任、护士长依据病人住院天数、治疗及换药次数等,统计病人所需的输液器、注射器等材料数量,根据采购单价计算出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病种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该病人所用病床、床头柜、监护仪等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设备类别,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资产折旧计算出病种消耗的固定资产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办公用材料、办公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洗涤费、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该部分由科室全成本核算数据中直接获得,再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进行分摊。

2.药品成本的测算方法

药品的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和分摊的药剂科成本。

(1)药品采购成本是根据病种临床路径所确定的药品名称和数量,依据药品进价计算药品成本。

(2)分摊的药剂科成本,该成本依据药剂科成本核算数据(剔除药品采购成本),按该病种药品采购成本占全院药品采购成本比例分摊计算。

3.每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成本测算方法

根据医技科室全部成本、检查人次,计算出每检查人次的人均成本,由医技科室确定具体每项辅助检查占总检查人次成本的权重,计算出辅助检查项目的成本。

4.手术麻醉成本的测算:

由手术室、麻醉科根据手术原始登记统计每个病种平均手术、麻醉时间,然后再测算病种手术、麻醉成本。

(1)直接归集,包括病人手术期间所消耗的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病人所需的品费用。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手术麻醉科护士长、科主任据实获得。

①卫生材料:依据手术的不同`统计手术所需的材料类别、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手术的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手术所使用的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床等设备名称,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设备折旧额计算出该病种的固定资产成本。

③品:依据临床路径中品的名称、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出品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维修费、洗涤费、应分摊的办公用材料、应分摊的办公用资产折旧、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间接部分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进行分摊。

根据上述测算方法,将明细数据汇总即可计算出病种成本总数。通过准确掌握病种成本,结合当前病种费用金额即可计算出医院单个病种收支情况,为病种效益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另外,医院也可根据现行收费标准与医院成本消耗的差额,积极向物价部门反映,争取更符合实际的收费价格,也更有利于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全面体现。同时病种成本测算数据也为基本医保结算方价格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为按病种付费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抓手。

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 企业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于2013年8月16日由财政部,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财政部已经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全国师资培训班,估计不久将在全国会计界,尤其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业余时间,笔者细研《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认为,会计人员学好该制度,将会为企业成本核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几大突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较于原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出现如下几大突破: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统一了企业成本核算标准

我国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行业成本核算办法等财经法规。建国迄今,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将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十大行业企业做出统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除了金融企业外,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这就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及各行业成本比较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而便于各类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带来莫大的方便。

(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水平已经走上一个新台阶: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工作要通过计算机实施。大企业已经采用ERP、SAP等技术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向信息化转变。但是,按照财政部门出台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水平,还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有一个新标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成本核算各项基础工作”。允许“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鼓励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推广应用,必将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适当举荐“作业成本法”,提高产品成本会计信息质量

作业成本法对资源、作业、存货、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它不仅涉及生产过程,而是立足于购销存全程的成本管理。即将产品成本视野延伸到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因此,《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允许企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四)从新定义“产品”概念,扩大产品成本核算范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明确规定,“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产品而发生的各种支出,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里的产品,不仅包括生产的财产物资,也包括提供的各类服务。这就为企业成本核算从各类物资生产成本的核算扩大到提供劳务的成本核算,从而扩大了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各类财产物资生产存在成本核算,提供服务同样存在成本核算。

二、学好成本核算制度,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人力准备

如其所述,财政部已经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全国师资培训班,通过培训师资,为各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培训学习做好师资准备,为各地培训师资做好准备。同时,各地财政部门可以组织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贯彻深入会计人员心中。此其一也。

其二,各单位应主动组织会计人员、车间核算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企业员工培训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讨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兴起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高潮。通过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宣传,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增强控制成本的意识,充分认识统计核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性。要把产品成本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费用,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最后,财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财政部门可以采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宣传月、宣传周形式,或者通过新闻媒体、阅报栏、报刊杂志等形式,宣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还可以举办《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知识大赛,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学习。

三、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更困难。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只是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准备,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将其应用到成本核算工作中,做好成本核算。这就是贯彻执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学好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

(一)学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要求,为进行成本审核和控制,正确计算成本和期间费用,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做好如下各项基础工作:

1.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做好成本核算,就要对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各类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内部转移和入库等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经过一段的审批手续,并经过计量、验收或交接,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企业的各类财产物资均应按照规定定期盘点、清查,防止丢失、积压、损毁、变质和被贪污盗窃。

2.定额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生产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所规定的应达到的数量标准。而定额是企业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考虑职工的积极因素,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

3.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提供原始信息。原始记录对于劳动工资、设备动力、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以及有关的计划统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成本核算,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做出真实的原始记录。譬如,企业收料单,产品入库单传递,材料会计与仓库保管员做好对接,即做好协调工作;确定企业最合适的材料成本计算方法,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建立材料明细账,确定产品分类;月底,根据收、发料凭证,汇总合计,与仓库材料核对相符;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存货单位成本及结存成本。企业类型不同,其成本核算工作不同。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若分工不同,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同时,还要做好原始记录制度,使之简便易行,科学有效,既满足管理需要,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并且组织有关员工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以便正确、及时地成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所需原始记录。

4.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前所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大中型完全可以利用当前设备条件,采用现代技术,选择各类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1.选择企业恰当的软件管理好存货库存。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合适的库存订贷方式对库存存货进行管控。其中,PMC(生产物料控制系统)在整个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可以随时对物料进行跟踪,清晰判断物料消耗情况,而且可以立即做出缺货反应。PMC控制手段重点有三:控制数量,以满足生产量的需求;控制进度,以满足生产期的需求:控制差补,以满足核销和结账的需求。

2.建立经济责任制度,实行全员控制。企业产品成本是考核各责任人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产品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产品成本的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关心,人人关注。同时,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成立责任中心,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好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成本核算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通过成本预算,控制成本,及时掌握成本升降情况,分析成本升降原因,挖潜成本降低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郭继宏.村级财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经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2]志红主编.成本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成本 ;成本核算 ;核算;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concerne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by the product quality competition will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price competition.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cost account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will be the most enterprise long-term operation strategy.

Keywords: building cost; Cost accounting; Accoun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可以看出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

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可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

(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4)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其症结在于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模糊认识和缺乏重视。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企业与WTO的要求

2、 工程索赔与管理程序

3、 强化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核心问题

4、 企业财务通则

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一、医院成本核算相关概念

1.医院成本核算的作用。一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成本管理是对医疗过程中费用的发生和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与分析,目的在于不断降低成本,进行成本核算是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能为成本管理提供必需的资料,保证医院资金合理使用。二是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财政部门合理制定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经费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核算中心环节,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可合理使用资金,尽可能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用,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四是为合理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医院医药实行分别核算、分开管理,单独地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为制定医院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五是深化卫生改革要求,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政府部门鼓励卫生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有利于建立、培育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

2.医院成本核算与其它单位的不同之处。(1)与企业相比,一是资金提供者的目的不同,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医院虽然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二是资金获得途径不同,企业主要以销售收入为主,医院除了业务收入还有财政拨款。三是资金运动方式不同,企业资金的运动是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医院则由于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形成了资金周转的特殊性,如药品销售过程的资金周转等。(2)与行政单位相比,它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不同,行政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不能参与市场竞争,医院则可以介入有限竞争。它们的筹资方式也不同,行政单位全部是国家出资组建,医院除国家承办外,还可以是合资、独资兴办,可以接受捐赠,也可以给予投资者以回报。

3.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由于医院自身行业的特殊性,也使医院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成本核算对象多样化。医院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成本归属的对象,是归集各项费用和计算成本的依据,医院成本对象是供应过程中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进销,药品中生产制剂品种,要进行核算制剂成本,医疗服务过程中要核算诊次、床日、病种等项目成本,成本核算对象多种多样。其二,成本分摊方法多样化。由于医疗成本核算对象的多样化,以及医院成本核算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医院成本分摊不可能简单化,要按成本对象的收益程度,进行逐步逐级分摊,分摊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成本核算的质量,由于医院实行的是全额成本法,也就决定医院成本分摊方法具有多样化。其三,成本核算特殊性。由于医院资金运动和本身就很复杂,即有商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如药品成本核算,又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如制剂成品核算,又有本身医疗成本的核算,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多样化,也就使医院成本核算具有其特殊性。

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系统。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医院要建立一个以经济核算部门为中心,各部门、科室配备兼职核算员,从上到下有序的全员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2.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首先,制定、完善成本核算规章、操作规范及业绩考评分配制度,做到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化。其次,对于医院实物做到管理规范化,加强库房建设,建立完善的实物会计制度,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成本核算中大量的计算问题。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要重视开源节流,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不断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将成本核算与成本目标管理结合起来。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重在事后综合反映,成本核算与成本形成时间脱节,不能及时揭示成本差异。随着成本目标管理推行,成本核算的着重点必须从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根据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在那些具备条件的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对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等账户,均按实际采购、加工及相应人工成本的标准成本记账。

4.将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医院想加强成本核算,需改变过去在成本责任上“大锅饭”式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实行责任成本核算,把成本核算的着重点从单纯计算医院总成本转移到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成本费用上,以确实各科室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果。医院及院内各部门按经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开支的权力和责任,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成本责任单位,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责任成本体系,并在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成本预算。根据责任成本核算要求,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医疗费用差异”账户,在该账户下设置棋盘式二级账,按责任单位分专栏反映各类医疗费用差异数,以便了解责任成本核算的执行情况。

5.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素质。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专业技术高的成本核算专职队伍,是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医院要选拔好成本核算专职人员,要加强政治素质培养,狠抓业务素质的提高。可开展各种形式的人员培训,不断加强人才交流和引进,改善单位人才结构,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水平。

三、医院成本核算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管理应遵循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服务属于第三产业,作为特殊商品部分进入市场。卫生服务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市场的基础,价值规律要求等量劳动等量交换,因此,卫生服务成本应真实反映卫生服务的价值。医院经营管理应以追求医疗服务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优质、高效、低耗地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2.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管理应避免短期行为。一方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树立医院的形象来增加顾客总价值;另一方面,降低顾客总成本,即减少患者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使患者获得更大利益。医院经营管理应在不增加病人疾病负担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核算,加强自身成本控制,提高劳动效率,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3.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管理应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开展的成本核算主观性随意性太强,科学化规范化欠缺。如对记入科室支出的成本范围不同,导致进入成本标准范围不确定,有的支出进入成本,有的支出不进入成本。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最终目的。对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和极力推广应用,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4.成本核算必须与医院其他管理改革措施紧密结合。成本核算不是万能的,不能指望它解决医院及科室中的所有问题。成本核算是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这项改革措施与医院其他改革措施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发现医院在管理上、制度上出现的漏洞甚至是宏观政策上的缺陷,但要弥补漏洞,改正不足,必须适时地推进其他改革措施,这样医院的各项改革措施才能收到成效,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医疗市场仍存在着激烈竞争,医院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影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之一。不同时期都应该做好成本核算工作,这不仅可以增强医院自身竞争力,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运行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医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群,医院成本核算改革探析,医院信息,2009(9)。

[2]戚丽洁,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

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58-02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分类管理的实施,医药分家和新的医保制度的建立,医院管理越来越多地运用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层次直接影响医院成本管理的绩效。笔者通过对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1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医院成本是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动耗费的总和,医院成本核算主要见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目前大部分医院医疗成本是通过科室的成本核算,并在绩效考核中加以实施,以促进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但随着医疗市场形势的变化及卫生改革的深化,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1成本核算局限于绩效考核

医院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目的是为医院内部分配服务,大多数分配的模式就是:科室收入=(收入-成本)×提成率。导致有些科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院科两级核算多是“一切向钱看”,有时还出现了科室之间为争病人而大动干戈,从而忽视了“医、教、研、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导致短期效应,削弱了医疗技术力量与专业知识的储备,限制医院长远发展。

1.2事后成本控制

大多数医院领导层与科室都意识到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的基础水平不高,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控制仅停留在事业成本控制阶段。实际上,医院成本控制方法与其他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应该是一致的,应做到对成本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连续跟踪与全程控制。事前进行成本计划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使医院管理者能够选择最佳方案,做出正确科学决策,减少盲目性;事中进行成本差异提示和控制;事后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目标。

1.3核算标准难于界定

在科室成本核算过程中,难免要制定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标准来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依据,但是对一个科室,特别是不同性质的科室,考核的方法和标准难以准确确定,考核的标准和成果是否合理、真实也难以界定,以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给医院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成本意识不强,也从一个介面反映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单纯讲求经济效益,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三是我国尚未建立更高层次的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

2完善医院医疗成本核算

为了给医院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笔者在此引入了全面成本核算这一概念。医院成本核算实际上是一个全员参与,个体控制的过程。全面成本核算是指一个单位的成本核算过程不是简单静态的成本核算,而且从不同角度,对各种成本进行全方面考察,实行全过程控制。全面成本核算从成本的发生过程分析研究,控制成本,区分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把单位成本以“谁受谁承担成本”的方式,按责任成本分摊到其所对应的成本对象上。在医院推行全面成本核算进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观念更新和全员参与

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临床、医技科室,更需要有各种技术扶持和后勤保障单位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现全员成本核算首先要有医院各级领导的观念更新和充分重视,需要有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院领导亲自挂帅,只有各级领导明确了成本管理的目的、意义、概念、内容等,才能在全院员工中增强经济意识,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减少浪费,控制成本。从长远发展看,医院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应当是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即高度集中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对分散的管理执行层,医院经济管理体制以经济管理办公室或经济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直接隶属于院长,使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高度集中;财务科和经济管理科以经济参谋或助理的形式,分散至各经济责任中心,负责执行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将有利于医院经济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有利于经济决策的统一,有利于全院经济立行的协调一致和经济高效。

2.2合理确定成本核算指标

制定科学的符合医院实际的成本核算指标是推行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础。要做到指标制定的科学合理,必须兼顾几个关系:一是成本指标与创收指标的关系,主要是指额定消耗成本指标与可产生效益指标的比例关系;二是工资成本与岗位、职能的关系,主要是指工资支付与岗位职能是否相应,重点克服冗员和高薪低岗,造成的工资成本虚高的问题;三是一次性投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主要是指上档次的高消费设施投入应与区域消费市场需求同步;四是技术性成本提取与控制指标的关系,如形象工程、宣传、社会活动费用与成本控制比例。

2.3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

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各项费用,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服务量的变动之间成正比关系,如手术、试剂等。部分具有变动成本的总额取决于医疗服务量的大小。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医疗服务量的范围内不随服务量的增加而变动,如固定资产、房屋、医疗设备等,它具有在一定相对固定的范围内,随着服务的增加而减少或随服务量的减少而增加的特点,此部分成本的核算使科室自觉加强了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叫混合成本,通常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医院必须通过预算制度限定各科的业务费用、办公费用的增长,对科室的部分费用实行经费包干,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的消耗得到控制;通过定编定岗,严格控制计划外用工,节省工资,福利费的支出,对科室实行增人不增工资;鼓励后勤职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

2.4重视成本核算分析

通对医院成本核算活动的分析,目的是了解医院成本构成状况,发现问题、剖析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首先要保证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覆盖率,力求能够反映成本活动的概况和特点。它作为判断的依据,最好是原始记录的整理,编制为医院成本构成日报表,并提供对照资料。其次是抓住影响成本主要因素的阶段性特点,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不能面面俱到,应给予工作实施者发挥作用的空间。第三,分析活动要兼顾院内院外环境、人、财、物因素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或过分扩大某一方面的作用。第四,措施的制定应注重可操作性,尽可能具体些。第五,分析活动要注意时效性,一般情况以一日一次为宜,但遇重大物价、政策、市场供需等变化或者曲线显示持续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要及时组织分析。原则是力求掌握成本控制主动权,尽量避免被动局面的发生。同时,成本核对结果也是成本活动分析的组成部分,因为考核结果是年度分析活动的基础资料;同时又是落实兑现奖罚的重要依据,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只限于走形式、分奖金。

随着医疗机构深入市场程度的深化,市场经济规律对医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引进企业化管理,强调成本意识是顺应改革趋势,推动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对此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转移或遏制计划体制下医院管理弊端的负面影响,接受市场的挑战。

(收稿日期:2007-04-11)

成本核算范文第6篇

1 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就是为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摆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摆正职工、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关系。维护职工正当、合理的经济利益必须建立在维护医院利益和病人利益的基础上。实行成本核算,应当减轻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如果只为追求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而增加病人负担,就违背了卫生改革的初衷。诚然,成本核算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目前的医院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没有达到全部成本核算。多数医院核算重点放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科室承包上,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停留在“摸家底”,算奖金收入的水平上,院科两级核算多是“一切向钱看”。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1)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成本意识不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2)单纯讲求经济效益,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3)我国尚未建立更高层次的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

当前医院现行的成本管理,成本核算只是财务管理,财务核算的延伸。是以财务管理为依据,在不增加过多改革成本的前提下搞好成本管理,只是弥补当前财务管理的不足。

2 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按着医院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医院科室成本核算:(1)需要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政府医疗改革中需要对医院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核算制度。(2)医院要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必须通过定编定岗,严格控制计划外用工,节省工资、福利费的支出,对科室实行增人不增工资;必须有较完善的各种费用的各类开支标准、审批制度,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要有各种物品的领发、核对制度,通过各种医用卫生材料实行消耗定额来控制医用卫生材料的成本费用增长;通过预算制度限定各科的业务费用、办公费用的增长,对科室的部分费用实行经费包干,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的消耗得到控制;鼓励行政工勤人员增收节支,降低成本。(3)客观地分析成本特性。医疗中消耗的各项费用总和,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医疗服务量的范围内不随服务量的增加而变动,如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它具有在一定相对固定的范围内,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减少或随服务量的减少而增加的特点。此部分成本的核算使科室减少了不必要的办公用房,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购置,加强了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服务量的变动之间成正比关系,如手术、试剂、水电费、卫生材料等。部分具有变动成本的总额取决于医疗服务量的大小。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叫混合成本,通常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4)科室核算中要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以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制定医院内部的调节系数与倾斜政策,通过一定的调节系数或特殊津贴来解决科室间的差异问题。有风险科室应该制定一定的风险系数。

3 结论

综上所述,要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即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而要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计算每个环节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做到人人参与,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

成本核算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成本控制 核算 日报表

一、引言

餐饮成本核算是饭店成本核算的重点。任何饭店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具有真实的成本核算资料,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虽然各饭店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成本核算更多地局限于月成本核算。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起来越多的饭店经营者除了进行餐饮月成本核算外,更加重视餐饮日成本核算。这是因为通过餐饮日成本核算,经营者可以及时了解当日的成本控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改善,及时堵塞漏洞,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作用,变被动经营为主动经营,不断强化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调动员工成本节约的积极性,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二、饭店成本核算应考虑的软内容

1.人力资源成本

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不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就难以根据人力资源信息做出相应决策,挖掘人的智能潜力,使知识资源得到开发,因此建立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成为必然。一是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二是核算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核算考核饭店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效益。

人力资源成本,主要包括取得、开发和遣散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支出:

(1)取得成本。包括招聘、选拔、雇佣、就职等的工资、广告费、差旅费、费等开支。

(2)开发成本。包括在职培训发生的工资、学费、差旅费等开支。

(3)机会成本。如:因培训而失去的收益。

2.社会责任成本

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环境是每个饭店的社会责任,所以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责任会计把饭店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全面地反映饭店因生产经营而发生的社会成本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利于饭店站在宏观立场上进行经济决策。

社会成本包括支付成本和机会成本两部分,前者是指饭店直接支付的为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有关成本支出,包括人才招聘、培训方面的社会人力成本;土地使用成本;用于社区公益事业、救助、捐赠、赞助、补偿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成本;治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使用、保护方面的环境成本;用于上缴国家的社会管理成本等支出。后者是指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所放弃的潜在收益。

3.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可谓说是社会责任成本的一个分支,是环境会计的核心。环境会计倡导的是大成本循环观点,大成本循环认为要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消耗问题,也就是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成本的具体内容包括:

(1)环境污染补偿成本。是指饭店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应予补偿所交纳的款项。

(2)环境损失成本。是指饭店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而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环境保护需要而勒令某些饭店停业而造成的损失。

(3)环境治理成本。是指饭店为治理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发生的各项支出。

(4)环境保护维持成本。是指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而支出的日常维持费用。

(5)环境保护发展成本。是指为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而投入的各项开支。

4.约束成本

从约束成本发生的原因来看,动因成本管理理论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原材料、工资、费用等饭店产品的有形成本因素,而且还受饭店规模、地理位置、布局、饭店的管理水平等无形动因的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饭店在开始盈利之前,即已有60%~80%的餐饮产品成本由于无形动因的影响而成为约束成本,而传统成本管理只能影响总成本的20%~40%,可见加强约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拓展成本核算的范围,加强对产品前期约束成本的核算,以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产品成本,从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5.时间成本

由于时间具有价值,所以创造一个饭店产品花费的时间多少必然会成为影响成本的因素。企业要尽快使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使之迅速产业化,面对市场做出快速反映。这一切,都离不开时间的节约,降低时间成本成为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在管理成本的核算中要对时间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和控制,用时间成本信息为管理者的成本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6.“双赢”成本

经济全球化,企业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等,统称为“双赢”模式。成本管理同样应树立“双赢”理念,一是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通过降低成本降低产品价格,增加顾客价值,实现利益与顾客共享,饭店与顾客“双赢”,扩大市场占有;二是信息与竞争伙伴共用,资源与竞争伙伴共享,实现利益与伙伴共得。这就要求拓展成本核算领域,通过核算在“双赢”管理中需付出多少成本,换回多少利益,寻找付出与获利的契合点,为“双赢”决策提供依据。

三、饭店日核算成本――饭店成本核算的硬内容

1.日报表的结构及指标对比关系

该报表综合反映饭店餐饮业当日经营情况,重点核算直接成本,即原材料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见表)。

(1)从表的横向看:表中指标分为4组,第1组通过“营业收人”等7项指标实际反映当日经营状况,体现了赢利能力,使经营者能及时看到经营结果。

第2组是标准成本。用以衡量实际成本,并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实际毛利率与标准毛利率的差异,体现成本管理水平,发现存在问题。

第3组反映原材料消耗情况。领用数、领用数与实际支出差异,通过领用数、差异数两个指标可以看出原材料使用是否合理,考核班组当日存放原材料有无超限额和浪费。

第4组通过不同类别就餐人次,可以看出营业收人构成比例及增减原因。人均收人、支出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客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及餐饮销售工作业绩,能帮助经营者了解市场,改进花色品种,制定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价格。

(2)从表的纵向看,也分成4组。

第1组是把直接参与菜肴生产的班组归为一类,便于考核班组成本指标。

第2组是把酒水销售的班组归为一类,便于掌握酒水销量,防止漏洞。

第3组是本日合计数,反映各项指标的本日合计金额。

第4组是累计数,反映截止当日各项指标的累计金额。

2.报表的资料来源及计算填列方法

(1)营业收入数据可根据当日餐饮营业收入数填列。

(2)原材料成本数据有两种来源:第1种是在饭店饮食部班组基础管理较好的情况下,可采取由班组报当日原材料消耗数量,由成本核算员计算原材料成本。这种情况下,班组必须设专人登记每日领用、消耗、结存数;第2种是在达不到上述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可从库房保管员或三级原材料记账员处直接提取当日领用数,或班组领料汇总数。该数据包括当日班组未用部分,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班组原材料结存限额的办法予以解决,即每日结存数是一个固定数,哪个品种消耗了,则领用数就是消耗数。需要注意的是在首次实行结存限额领料时,当日领料中包括当日未用部分,需将未用部分减去,此日以后不用调整。

(3)毛利率。毛利率=(当日营业收入―当日原材料成本)/当日营业收入×100%。

(4)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二者的划分,可结合各自饭店实际情况确定。每日固定成本=月固定成本/月天数;每日变动成本=发生期变动成本/发生期天数。

(5)营业税金。当日营业收入×适用税率。

(6)经营利润。经营利润=营业收人一原材料成本一固定成本一变动成本一营业税金。

(7)标准成本。根据当天销售的数量与事先制定的各品种菜肴、酒水标准成本进行计算填列。例如:某饭店中餐当日会议20桌,每桌300元;婚宴15桌,每桌400元;散客80人,收人3200元。则当日标准成本如下:

会议、婚宴中各自菜肴、酒水等等消耗,折合每桌标准成本分别为120元、150元,散客共为700元,则当日标准成本=会议+婚宴+散客=20桌×120元+15桌×150元+700元=5350元

当日标准毛利率=1一当日标准成本/当日营业收人

=l一5350/(20×300+15×400+3200)×100%

=l一5350/15200=65%

(8)成本差异。实际原材料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正数为超支,即不利差异;负数为节约,是有利差异。

(9)每日领用数。由保管员根据领料单或发货单提供。在采用第2种数据来源的情况下,可直接用此数据填列。

(10)每日领用数与原材料成本差异。在采用第1种数据来源的情况下,该指标月末累计数就是各班组原材料月结存额;在采用第2种数据来源的情况下,首日按结存限额领料当日,该指标有差额,往后原材料成本与当日领料数相同,无差额。

(11)就餐人次、人均收入、人均支出。就餐人次根据餐饮营业日报统计数填列:人均收人=当日营业收入/当日就餐人次;人均支出=当日原材料成本/当日就餐人次。

3.饭店日成本核算应做好的基础工作

(1)制定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就是将饭店所销售菜肴酒水品种,按照正常标准制定出配方,规定数量、重量、质量、烹饪、调制方法,计算出成本金额。

其制定通常分两步走:

①由厨师长或调酒师根据饭店厨师、调酒员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货源供给等因素,制定出每个品种的主、配、调料用量、质量、烹饪、调制方法即标准配方。

②成本会计在厨师长的配合下,根据实验,核定出每一种原材料的净料率,根据标准配方、净料率、每种原材料的淡旺季平均价格,计算出每个菜肴的标准成本;酒水标准成本根据标准配方、购进价计算。将计算的结果建成卡片整理归档为标准成本卡。

(2)下达成本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是餐饮成本核算的前提,一般以标准成本、标准毛利率规定一个浮动比例为考核依据。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控制指标以计划或预算指标为考核依据。

(3)建立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为了确保餐饮成本控制指标的完成,必须建立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从原材料的购、验、管、发、烹、销等环节入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节奖超罚的措施,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配备专职成本核算人员。餐饮日成本核算是项具体繁杂的工作,应设专人负责。通常饭店财务部设专人负责成本核算;餐饮部设成本核算员,协助成本会计负责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初步核算。

(5)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餐饮成本核算涉及到餐饮部、财务部、采购部,应明确各自职责,相互配合,防止推诿扯皮,共同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四、总结

饭店餐饮成本核算是饭店成本核算中一项重要而细致繁杂的工作,除了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核算出的财务数据,对其进行逐日、定期对比分析,变死数据为活信息,赔了,知道问题所在,赚了,知道赚的是否合理。使饭店经营者能每日心中有数,从而促使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饭店实施餐饮控制和制订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改娥 赵丽萍:企业内部核算与内部会计监督[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7

成本核算范文第8篇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是“看病贵”的问题,导致看病贵的原因是是多方面的,除政府补偿不足外,其中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卫生部门的投入,但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到底要补偿多少、怎样补偿,医院必须要有一个规范和实际可行的数据操作凭证,而只有成本核算才能为这一凭证提供重要依据。卫生部门、财政机构的补偿政策、医疗设备的配置、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医疗服务效果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必然要进行成本核算。

(二)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目前在政府财政对医院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只有自身积累才能生存并发展。医院只有提供好的报酬和发展平台才能让职工满意,医院要想有自身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先进医疗设备、基础设施的投入,充足的资金才是实施投入的前提。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合理配置,通过医院成本核算,医院管理层才能更清晰地掌握资金流,尽可能地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开源节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以便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依据 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各省、市间有非常大的差距。2010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在11家医院推行,对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解决“看病贵”等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物价指数的节节攀升,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医疗价格也随之而不断升高。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以便为卫生主管部门定价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和依据。

二、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误区

(一)医院成本核算等同医院财务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的前提是基于一整套规范可行的核算准则,来指导医院在结合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成本核算。但目前,大多数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由医院财务人员担任,受到医疗方面知识的局限,在研究医院成本核算方案时,只是单一地参考医院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没有考虑到医院成本核算与医院财务核算的不同。

(二)财务报表数据等于成本核算报表数据财务数据是成本核算数据的基础,而财务数据要比成本核算数据量小的多,两者之间有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医院财务报表数据是对已发生的医疗业务按照医院会计制度来进行的核算,着重在于总结过去。而医院成本核算是核算过去的经济数据,目的是达到预测并控制将来成本支出,着重在于反映未来。

(三)全成本核算是对所有业务支出的核算 企业管理中的全成本核算管理理论是医院成本核算概念的起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高效低耗。而作为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不能简单地将全成本核算理解为对当期医院报表所有支出进行归集核算。

(四)奖金核算被理解为成本核算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一整套规范,完整、精准的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是沿用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式,因而使医院成本核算与奖金核算难以区分,多数人认为医院成本核算就是奖金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内部考核奖金核算服务的。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控制对策

(一)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与加强成本核算认识主要表现在:(1)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当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所有者、经营者相分离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而产生的。医院成本核算进展缓慢,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将已经取得的会计成本信息上升为一整套规范、合理、精准的信息系统。建议成立管理会计科,负责医院内部经济核算,这样才能便于成本核算方案在医院的推广与实施。(2)加强成本核算认识。提高对成本会计的认识,改变成本核算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建立在财务制度上的成本核算,工作开展要能有创造性,成本核算的质量才能提高。

成本核算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

1.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的基础较差,制定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是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条件。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对成本核算做出具体规定,不能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使成本核算受到影响,由于长期受卫生事业单位的“福利性”“公益性”等观念的影响,使得目前医院的成本意识依然薄弱,职工对成本核算认识不足。当前的指标核算的有限水平,无法应对成本核算中科室提出的更高要求,制定科学的消耗定额现要求与实际操作困难。

2.临床科、药房、医技科之间的核算尚欠合理,由于这些科室性质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核算办法对其进行核算。医院根据不同的科室的特点,首先直接确定科室收支结余的提成比例,然后再将收入按不同比例重复计入协作科室,而出现了交叉性收入。这种办法虽然考虑到了不同科室的特点,增强了协作科室的主动性,但是包含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出现了重复计算收入,导致结果不够科学合理,制约了医院科室之间的协调发展。

3.医院成本核算存在死角,在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中,目前医院的成本大多数按发生相关性进入相应科室,未对医院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核算,行政管理、后勤部门、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一些特殊部门的成本核算存在死角。主要反映在对职能部门没有实行费用定额指标,对后勤部门没有实行费用包干,对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费用耗材没有实行成本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工的积极性的发挥。

4.缺少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及相应成本核算软件,由于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实施成本核算和进行成本管理,缺少相应成本核算软件,需要相应技术人员的配合和操作,但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案本身的有限性,酝酿核算方案所要的数据都只能从财务账目及报表重新统计才能获得,这是不利于成本核算在医院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1.清产核资。对核算单位的固定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价值认定、资产核实等内容。这方面数据采集是为了实行成本核算提供各核算单位的资产、折旧情况。

2.确定核算单位。由财务科、办公室统筹全院的核算部门,规范统一各科室名称,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统一各操作系统的核算单位。

3.合理制定内部服务价格。后勤部门为临床科室提供的服务包括消毒、洗涤、维修、加工等,统一制定内部价格,对全院各科单位占用的房屋面积重新测量登记,以此作为分摊房屋折旧的依据。

三、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负责成本核算工作。(1)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医院的各部门、各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切身益,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要成立成本核算组织。(2)成本核算管理关键是人、财、物归口。统一收支渠道,建立制度,落实管理明确收入与支出的配原则。(3)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按其经济内容和用途可以划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资及附加费。包括工资及各种补贴。二是材料费用。三是折旧。四是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经费。五是管理费用。以上五项作为纳入成本开支的范围,不属于医疗费用开支的如基建费用、专用基金范围开支等,不纳入成本。

2.正确处理临床科,药房,医技科室核算关系。扩大医疗劳务收入和降低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所占比例,这样可以降低药品成本,将收入重点放在扩大医技、治疗服务项目、增加服务量,提高服务质量,确立最佳治疗方案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通过调整业务收入结构,适当提高医疗收入的比例,因此在绩效考评和效益奖励上,切忌将药品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

3.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清除成本核算死角,降低管理成本。一是对行政管理、后勤部门、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不实行成本核算的特殊部门,费用耗材定额指标,并把指标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评和效益奖励的考核因素,二是深化后勤部门改革,本着对内搞好保障、对外开放经营的原则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后勤,由管理型服务转向经营型服务以减少生产性成本。

四、成本核算管理手段由传统手工方式向网络成本管理发展

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切复杂,加上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且不准确。因此,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分析及时、准确、便捷、共享和可靠,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医院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改变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模式,在积极开展多种医疗服务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在这个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关口,成本核算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优化支出结构,把医院成本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样才能使医院稳步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薇: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25-250)

【2】沙志平: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节约型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2007(4)

成本核算范文第10篇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

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上一篇:自动控制范文 下一篇:成本分析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