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教程范文

时间:2023-10-31 10:40:48

产品设计教程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1篇

《设计新潮》杂志是当代设计领域的一本权威杂志,致力于推动设计思想的创新和行业的发展,涵盖了广泛的设计领域,包括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计、平面设计、数字设计等,呈现了最新的设计趋势和前沿的设计理念。杂志的特色在于其对设计思想和创意的深入研究与反思。通过专栏文章、深度报道和专访等形式,杂志与读者分享来自设计师、行业专家和学术界的见解和经验。

每期杂志都会推出独家专题,聚焦某一特定领域或者设计理念,并展示该领域的前沿实践和创新成果。此外,每期杂志还会介绍一些备受瞩目的国内外设计项目和展览,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设计触角。不仅如此,杂志还会为读者提供专业的评论与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设计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文化内涵。杂志还注重培养和推广新兴设计师的力量,在每期杂志中,都会有专门的栏目介绍新锐设计师的作品和故事,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并与读者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作灵感。

杂志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用的设计工具,每期都会有设计教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提升设计能力和技巧。此外,杂志还会推出设计活动和比赛,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杂志致力于探索和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实践,关注跨界合作和设计与艺术、科技、传媒等领域的融合,以及设计师如何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间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

作为一个创新的设计杂志,《设计新潮》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的设计趋势、独家报道和专业评论。通过跟踪全球设计动态,分享设计师和专家的见解,以及提供学习资源和展示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和交流平台,深受广大读者和设计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 装饰色彩 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4-01

产品造型设计是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主干课程,通过产品设计(原理、制图)的讲授,实际产品(手版制作)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创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在步入专业的设计课程之前,每个设计专业都会有与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基础课程的质量好坏会对专业课程带来一定影响。就目前来讲,许多学校的设计教育基本上沿袭美术教育中造型基础训练方式,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相对枯燥、独立,并且缺乏设计思维,设计创意等方面的引导。加上课程之间缺少系统的逻辑关系,使得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到位,下面就以产品造型设计为例来解析一下。

1 概念草图与素描基础的衔接

虽然作为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设计素描已被普遍采用。设计素描作为一门为设计专业量身定做的专业基础课,侧重点不是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以及空间关系的描绘和再现,通俗地说不是画得像就是好,而是把侧重点摆在了理解物体的结构,然后再主观表达,也就是说比较强调构思与创意,这充分体现了设计的特性。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素描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授基础课的老师大多是美术类的,难免会走上明暗调子素描的老路,并且形式单一、不外乎临摹和写生,内容也相当陈旧、静物、风景、人物,根本没有体现出设计的特性。

作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之一的设计草图表现,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想法由抽象变为具象的创造过程,是从抽象思考到图解思考的过渡,需要设计师对其设计的对象进行推敲理解,从而进行表达。在概念草图的画面上往往会出现文字的注示、尺寸的标定、颜色的提示、结构的展示等等,因此与之衔接的设计素描首先要在观察方法上,着重训练学生对于结构和空间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认识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通过全面和主动的观察、分析、提炼、概括而形成整体设计造型感受。其次,在表达方式上,也不需要像传统美术基础那样花很多时间去完成一个长期作业,而应该以中、短期的作业为主。主要通过运用基础的、理念形态的造型语言,用构成的概念来理解物与空间,力图通过这种概括和本质的理解来增强设计造型能力。

2 方案效果图与色彩基础课的衔接

色彩作为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依附于产品的形体,却比形体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先色夺人”。因此,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众多竞争商品中脱颖而出,通常把色彩设计放在首位。产品的色彩设计也不同于绘画艺术或视觉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它不仅追求视觉美感,表达设计情感,还受到如产品功能,材质和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另外,还要考虑到大多数受众在一定时期的色彩偏好,即流行色的问题。

而一个产品设计方案中,最直观的就是效果图,而效果图的配色又是最先吸引人的地方。作为与方案效果图表现课程相衔接的色彩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可能不是简单地遵循传统色彩基础教学的套路,其目标也不应该是设计师客观和自我感受的结果,而应是在基于深厚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针对已知潜在的消费群在生理、心理、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后,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色彩的设计。

因此,一方面在色彩基础的练习上可能偏重于色彩的归纳练习,以及装饰色彩的练习;另一方面,还要有色彩的心理学,流行色研究等理论知识与之配套。配色的优劣不仅与人们的色彩设计经验有关,还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只有在全面掌握色彩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配色方法和技巧,从设计的美感,心理需求和使用要求等多角度考虑,才能达到最佳的配色效果,所以在色彩基础教学阶段打下扎实基础后,在方案效果图表现时,配色就运用自如了。

3 造型基础与手板模型制作

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接触专业设计之前,通常要进行设计基础的准备,而目前大多学校的设计基础教育还是沿袭美术教育中设计基础的训练方式,几乎都是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且作为与专业设计相衔接的造型基础,也不管各专业的特点,其教学步骤与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几乎都是通过点、线、面、体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情趣,当然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本身并没有错,并且通过教学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侧重点也不同,比如视觉传达侧重于体面上的点、线、面。环境艺术则侧重于大的空间营造、而产品设计则侧重于用面的转折来塑造形体。如果一概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步骤,难免会显露出各种弊端来。就拿产品设计专业来讲,专业设计时要涉及到手板模型制作,而造型基础正是为手板模型制作而衔接的设计基础课程。由于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侧重点应该放在塑造形体及面与面的转折上,此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因此,如果按传统造型基础课程来训练、过多地重视平面设计和二维空间的抽象设计,对于产品设计专业来讲就显得有些力量没有用在点子上,而对于学生来讲,需要重点训练的立体造型方面的能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深度。从而造成在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就有些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作为与手板模型专业课相衔接的造型基础课,一定要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来适当调整教学的重心和模式,比如,适当增加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从图纸设计到模型制作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力图使学生通过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既掌握了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又锻炼了形状塑造的表现能力。

长期以往,由于按专业知识点来设置课程的传统做法,给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了课程群之间的相互脱节,另外,目前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方法,由于受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模式的影响,形式和内容僵化,陈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已明显滞后。

传统之所以会形成传统,是由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所以也不能说传统美术基础教学一无是处,只是根据形势发展,不能再一概按照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模式来包罗设计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了。而应该根据各专业的自身特点需要,在内容、方式和课时上有所偏重,打造出真正为专业课程衔接的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 张寒凝,许继峰.工业产品色彩设计教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3篇

摘要 EDA技术是用于电子产品设计中比较先进的技术,可以代替设计者完成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大部分工作,而且可以直接从程序中修改错误及系统功能而不需要硬件电路的支持,既缩短了研发周期,又大大节约了成本。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交通灯系统控制器进行相关设计,并以此来说明EDA技术的设计优越性。

关键词 EDA技术;数字电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64-02

在数字电路设计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设计的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地增加,而且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EDA技术是用于电子产品设计中比较先进的技术,它具有其他电子产品设计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使用这种技术从程序中修改错误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硬件电路等。使用EDA技术进行相应的产品设计时,不仅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且可以节约产品开发成本。在EDA技术的应用中,为了说明EDA技术的设计优势,本文使用这种技术对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并通过相关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说明了EDA技术的设计优越性。

1 EDA技术特点分析

在使用EDA技术进行设计时,一般是先在这个平台上完成设计文件,这种设计文件的完成可以通过原理图或者其他语言实现。在具体设计时,通过软件的方式对所要设计的系统硬件功能进行相应的描述是一名设计者所需要做的工作。设计者可以在相应工具的辅助下,应用CPLD/PPGA器件,就可以得到最后的设计结果。EDA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EDA技术采用的“自顶向下”的全新设计方法属于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具有模块化设计方法的优势;2)使用EDA技术进行数字电路设计时,由于高层设计可以单独于器件的结构而独立存在,所以在设计初期,设计者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最优化的需求设计,无需考虑器件(比如:芯片结构等)的限制。这种设计思路无疑可以减少设计者设计时的风险设计,降低了设计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3)采用EDA技术平台所设计的数字电路,可以在可编程控制器件及各种集成电路之间实现简单的移植工作。这个有点主要是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完全独立于目标器件的结构而存在;4)采用EDA技术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可以采用并行设计原则,即:可以由多个设计者同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

2 交通控制器的设计

笔者所设计的交通管理器十字路口甲、乙两条道路的红、黄、指挥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交通管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是甲道红、黄、绿灯;R2.Y2.G2是乙道红、黄、绿灯。绿三色灯,Rl、Y1、Gl。

2.1系统设计方案

该交通管理器由控制器和受其控制的3个定时器以及6个交通管理灯组成。图中3个定时器分别确定甲道和乙道通行时间t3,tl以及公共的停车(黄灯亮)时间t2。这3个定时器采用以秒信号为时钟的计数器来实现,C1,C2和C3分别是这些定时器的工作使能信号,即当C1.C2或C3为.时,相应的定时器开始计数,W1.W2和W3为定时计数器的指示信一号,计数器在计数过程中,相应的指示信号为0,计数结束时为1。

2.2交通控制模块

1)So状态表示:乙道绿灯亮,甲道红灯亮的状态,30s定时器开始计时,且通车时间不超过30s;2)Sl状态表示:乙道通车时间己达到30s,此时,乙道黄灯亮,甲道红灯亮的状态,5s定时器开始计时;3)S2状态表示:乙道黄灯时间己超过5s,此时,乙道红灯亮,甲道绿灯亮的状态,30s定时器开始计时;4)S3状态表示:甲道通车时间己超过30s,此时,乙道红灯亮,甲道绿灯亮的状态,5s定时器开始计时:以后当甲道黄灯亮计时超过5秒时,接So状态;5)甲、乙两道红、黄、绿三个灯分别用R1,Y1,G1和R2,Y2,G2表示。灯亮用“1”表示,灯不亮用“0”表示。则两个方向信号灯的4种状态。

2.3定时单元模块

本设计中的定时单元模块有3个,分别为count30s、count26s、Count5s。它们定时时间不同。在定时单元count30s、count26s、Count5s的设计中,为设计要求需进行减计数,设计中使用的是加法计数。由于篇幅有限,主要VHDL源程序及分析情况,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3 系统仿真

交通管理器的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果:rl高电平、g2高电平:甲道禁止状态、乙道通行状态;30s后,rl高电平、y2高电平:甲道禁止状态、乙道停车状态;5s后,91高电平、r2高电平:甲道通行状态、乙道禁止状态;26秒中后,yl高电平、r2高电平:甲道停车状态、乙道禁止状态;5s后,rl高电平、g2高电平:甲道禁止状态、乙道通行状态;g2高电平:乙道通行状态,至此,这个系统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设计达到了要求。

4结论

本文中,根据具体的实例有力的证明了EDA技术的优越性,希望我们教师能把EDA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为提高我校学生的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锁萍,龚建荣,等.电子设计教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Pro/E 沐浴把手 产品造型 插座 模具设计

1 概述

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旗下的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软件。Pro/E软件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Pro/E由于是建立在统一基层上的数据库上,即在设计过程中,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其三维模型和NC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成品质量更高,产品能更好地推向市场,价格也更便宜。

与产品设计相比,模具设计相对较复杂。Pro/E软件不仅可以产品造型设计,还可以创建即使是最复杂的单型腔和多型腔模具。由过程驱动的工作流程引导用户完成每一个步骤。利用自动创建分型面和自动分离功能,可轻松快速地创建复杂的模具。通过干涉检查和开模仿真,消除了昂贵的返工开销。

2 产品造型设计

用于三维产品造型的软件除了Pro/E,之外,还有UG,solidwork等,三种软件的特点各有千秋。当碰到含有非常复杂曲面的产品,如矿泉水瓶、汽车后视镜、把手、灯罩等,由于Pro/E软件提供的曲面设计模块,可以快速完成复杂曲面创建,故备受众多使用者青睐。

以淋浴把手为例。把手的造型设计和简单产品造型一样,也是在Pro/E软件的零件-实体模块中实现的,其建模思路是先使用基准平面、基准轴和基准点命令等创建基准曲线,再利用其基准曲线构建边界混合曲面,然后再合并以及加厚创建最终的造型。

打开Pro/E wild fire5.0软件,先设置相应的工作目录,然后新建零件-实体模块,在对材料种类、单位、公差、绘图精度等进行设置之后,开始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①创建基准曲线:

利用Pro/E命令有:草绘、基准面、基准轴、基准点。创建好的基准曲线如图1-A:

图1 基准曲线与边界混合 图2 面组3

②边界混合1:

按住ctrl键,依次选择图1-B显示的4条基准曲线为第一方向边界曲线,同样,依次选择图1-C显示的2条基准曲线为第二方向边界曲线,并将约束条件设置为垂直。

③边界混合2:

同理,依次选择图1-D显示的基准曲线1和2,并将第1条链约束设为切线,最后一条链约束设为垂直,曲面选择边界混合1。

④合并边界混合1和2:

将两个边界曲面合并为面组1。

⑤镜像再合并:

将面组1复制为面组2,并合面组1和面组2为面组3,如图2所示。

⑥加厚并保存:

加厚即将面组3由曲面转为实体。输入厚度值为0.6,方向指向内部。建模完成。

3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模块是Pro/E的可选模块,可以方便地利用调入的制品参照模型进行模具设计,同时,利用Pro/E软件单一数据库的特点,可以在设计零件中发生变更时及时再生模具文件。

以日常用品-插座为例,Pro/E模具设计流程如下:

①进入模具设计模块,调入参照模型,设置模具收缩率,创建毛坯工件。

插座三维图见图3,尺寸为500mm*200mm*50mm,选择ABS塑料,故收缩率为0.005,由于塑件较简单,故选择一模两腔布局。

毛坯工件尺寸为700mm*800mm*150mm。

图3 插座三维造型 图4 分型面和浇注系统

②设计分型面。

创建分型面的方面有很多,要根据参照模型结构来选择创建分型面的方法,这是模具设计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本例中,由于插座表面有破孔(插口和开关),故需要复制表面并填补破孔,然后在插座内外表面交界处通过平整分型的方法成型一个平面并和之前的分型面合并为一个主分型面。

③分割体积块,抽取模具元件,即创建型芯和型腔。

插座模具型芯与型腔如图5所示。

④浇注系统设计。

考虑到一模两腔,采用主流道进入再用分流道从模仁(型腔或定模镶块)中心向两侧进料的方式,浇口选择侧浇口,如图4。

⑤制模与开模演示。

当模具型腔组件完成后,一般需要将塑料熔体填充到模具型腔中,以形成浇注件的模拟过程,并且,在制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模具开模仿真模拟。检验模具结构是否正确,如图6所示。

步骤为:模具开模定义间距定义移动。

4 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Pro/E软件,可以快速设计复杂曲面的产品造型,并且可直接根据塑件的三维数据,快速、精确地生成模具的型腔和型芯。其开模仿真模拟、干涉检查使得设计的准确度较传统设计高;总之,采用Pro/E软件,降低成本,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詹友刚.Pro/ENGINEER 野火版5.0机械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彦国.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张跟华.精通Pro/ENGINEER 野火版5.0模具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冯青(1981-),女,工程师。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5篇

P键词:装载机;Pro/E虚拟设计;制造研究

引言

进入新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设计在产品的创新开发中,存在开发设计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产品的品质等方面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虚拟设计制造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的驱动下产生的。

装载机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和石料一类散状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运用Pro/E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在制造真实装载机之前建立整个机构的虚拟样机,然后模拟装载机的运动过程,就可以在装载机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的不足、缺陷,从而实现设计的优化。

1 虚拟设计及装配流程

装载机的虚拟设计主要是用大型参数化建模软件Pro/E对机械结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然后进行装配并各种模拟动作。为能够方便的解决在装载机产品的设计阶段中各个机械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运动协调关系及运动范围的设计、可能的部件运动干涉检查等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装载机虚拟样机的设计步骤、装配流程如图1 所示。

2 装载机的三维建模

2.1 动臂的建模

动臂建模设计主要采用拉伸命令,首先进入草绘平面,绘出动臂二维图形,然后给出尺寸值进行拉伸生成动臂三维实体图,再在动臂上进行其上打孔,要注意保证尺寸的准确性。对另一个动臂采用镜像的方法得到。如图2 所示。

2.2 铲斗的建模

铲斗实体采用拉伸命令建立基本体,再用抽壳命令形成基本的壳体。在基本体上添加加厚板以及铲齿特征。添加铲耳特征时还需要建立铲耳特征的二维平面图形特征,后采用工具中的镜像复制命令完成铲斗肋板设计。如图3所示。

2.3 底座的建模

先建立底盘二维平面框架,然后采用拉伸命令,再采用拉伸裁剪命令生成底座结构,最后在框架上生成其他特征。底座的形成主要采用了拉伸、裁减及复制等命令,如图示4所示。

2.4 连杆的建模

连杆的制作相对简单,其实体采用了拉伸命令,形成连杆前主要是保证二维平面图形的尺寸准确,如两孔之间中心距,如图5所示。

2.5 摇臂的建模

摇臂的建模也采用绘制二维图、拉伸命令,先建立摇臂基本体的二维图形,给定摇臂厚度尺寸值进行拉伸,再用拉伸裁减命令做出摇臂两端的分拆,并根据定位尺寸值找准孔的位置,再用孔命令进行制作出三个孔特征,如图6所示。

2.6 液压缸筒的建模

液压缸建模结构及相关尺寸值参看机械设计手册,液压缸体的形成也采用拉伸及拉伸裁减命令形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液压缸的尾部联结管的内部结构特征的建模要细致,其余部件建模省略。

3 装载机整体模型装配建模

各个机械零部件设计完成后,要根据整机的装配图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在Pro/E软件的装配命令模块中,通过定义零部件间的相对位置“约束”关系,可以把各个零部件装配成一个整体,且可以检查零部件间是否存在干涉以及装配体的各种运动情况是否合乎装载机的设计要求。同时在生成整机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添加生形成新的零部件及相关特征。

使用Pro/E软件进行装配设计有两种基本方法,如图8所示。在这两种方法中,(a)种由底向上的设计方法相对(b)种由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是比较低端。主要因为在虚拟设计中,教少利用一个零部件来控制其上整个装配体的设计,往往都是在拿出整机的外在概念及功能概念后,逐步对整机产品进行设计上的细化,直至细化到单个零部件。因此可以看出,在对整机产品总体设计上,(b)种方法更为贴近实际一些。

但是(a)种由底向上的设计方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对于一些已经较为成熟的整机产品设计过程,采用此种整机设计方法在效率上反而高一些。在实际装配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两种方法混合使用,这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本文装载机的虚拟设计采用(a)种方法较为合适。

前面已经生成装载机的各种底层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采用由底向上的装配设计方法对这些零件进行装配约束来生成整机装配件。在整机进行装配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整机装配件中的零部件进行修改,比如修改相关零部件尺寸,移动零部件在装配件中的各个位置,生成一些新的特征等。对于一个整机装配件,当其中所有的零部件都被完全约束时,这种整机装配件就称为参数化的整机装配件,否则就是非参数化的整机装配件。装配体如图9所示。

4 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仿真

完成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装配模型设计后,可以进行装载机工作试验。在Pro/E软件“机械”模块中,可进行整机机械装置的虚拟机械运动仿真,且能将仿真运动结果输出,并进行运动力学分析,产生的铲斗连接轴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如10图所示。

上图为对铲斗连接轴的运动进行运动分析输出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纵坐标表示运动速度,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铲斗在运动过程中是连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与所设定的值能够较好的吻合,说明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成功。

参考文献

[1]葛正浩,胡志刚.Pro/E三维机械设计实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产品仿生设计;功能仿生;功能主义;形式追随功能

中图分类号TB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51-02

产品仿生设计指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生物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创造性的模仿和应用(设计实践)的过程,其设计源于对自然物质存在的外部形态的思索和启发,是顺应当今产品设计潮流的一种设计手段,它融合了仿生学、仿生设计及产品设计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由于产品仿生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设计的内容也因关注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层次和方向,

基于生物特征认知与产品构成要素的关联性,通常将其划分为五类,即“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色彩仿生、肌理仿生”等,各类型要素并非各自为政,而是互有联系和渗透,既相互依存,又各有特点。形态是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色彩、肌理是形态的直观表达,结构是功能和形态的承担者,结构影响肌理形态和色彩的形成,各要素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仔细分析各要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随着物质生活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归结到底,即产品仿生设计最终要完成设计的最高和最低目标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实用性,或者说,功能的设计。功能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性质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而非个人孤芳自赏的艺术品。就这一点来说,功能要素在产品仿生设计的各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应如何理解功能要素在产品仿生设计中的重要性呢?

1 正确理解和认知“功能仿生”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以上列举的这些实例都是我们熟知的一些发明创造,响尾蛇导弹、电子警犬、防毒面具、高强度缆索、潜艇等等,不管是军事装备,还是民用器具,显而易见,都借鉴了具体生物本身所独有的功能,而这个启发、借鉴、设计乃至最后制造并在特定领域发挥特殊作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功能仿生”的设计过程。确切的说,“功能仿生”是研究和分析自然生物的功能与构造关系并自然生物形态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生物具备的功能,将这些功能进行提炼加工,扬长避短,改进现有的不合理的产品或创造新的具有发展空间的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换言之,即功能仿生是根据生物系统的某些优异的特性来捕捉设计灵感的,通过技术上的模拟,使产品拥有更优越的性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对功利与实用的双重需求。需要指出的是,仿生设计源于自然,但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不是机械地对自然的抄袭和复制。在设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仿生学的科学理论应用到仿生设计,关键是理解、体会仿生对象生物系统原理的实质,为功能仿生打下坚实基础。

2 “形态仿生、结构仿生、色彩仿生、肌理仿生”等仿生要素的局限性

形态仿生是对生物外在形态的模仿,这种模仿是建立在结构基础上的,结构如同是形态的骨架一样,没有骨架的支撑的形态便无法立体起来,而结构的外在形式表现为立体形态,因此形态与结构在仿生设计中的关系是互为依赖的;同样,色彩仿生、肌理仿生两者之间也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色彩与肌理都依附于形态上,仿生的色彩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所以才出现了伪装色,迷彩服的设计灵感应该归功于色彩的仿生,而与色彩密切相关的肌理除了本身的特殊纹理变化,同时本身也是有色彩的,所谓色彩肌理,因而我们很难将色彩与肌理完全分开探讨。总结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形态、结构、色彩、肌理都无法独立支撑整个设计,它们或多或少都要依赖其他方面的支持和补充,它们都有各自特点和优势,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硬伤”,先天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主导地位的是那些可以统一协调各要素优势的要素,而这个要素就是——功能要素。

3 形态、结构、色彩、肌理等仿生要素的高级形式统一于“功能仿生”

自然生物的形态是经过时间、环境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形成的过程充满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对所处生存环境的适应,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繁衍发展下去,是求生的本能。为了求生,它改变肤色毛发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色彩,尽其所能的模仿环境中其他生物的肌理,随之结构因适应环境的需要也悄然发生变化。事实上,生物仿生的根源就是“适者生存”,而成功的伪装能更好的保护自身。举个简单的例子,长颈鹿之所以脖子长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气候变化导致树越长越高,而嫩叶往往长在枝端高处,长颈鹿原本并非长颈,为了够得着嫩叶而一次次伸长脖子,久而久之便形成现在所见的长颈,那些够不到嫩叶的短颈鹿被自然淘汰。除此以外,长颈鹿身上美丽的纹样与色彩是为了和周围植被保持一致,否则长颈即使吃到了嫩叶,也会因目标太暴露招致食肉猛兽的袭击。这个例子说明“美观”必须要“实用”,“实用”即是“功能”,不管如何优美的形态、精密的结构、斑斓的色彩、丰富的肌理,如果最终未在功能中体现,那么都是不完善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形态、结构、色彩、肌理等仿生要素要为功能仿生服务,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计出构思巧妙、美观实用的产品。

4 “功能仿生”既非功能主义的仿生,也非“形式追随功能”的翻版

功能仿生在各仿生要素中的重要性赋予了它的主导地位,那么仿生设计中是否只需要关注功能的仿生而一般对待其他仿生要素呢?答案是否定的。功能仿生的确重要,但不能凌驾于其他仿生要素之上,各要素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仿生设计中切不可过分强调和夸大功能的作用,避免落入功能主义的桎梏,或成为“形式追随功能”的翻版。

其一,功能主义强调功能至上,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功能主义的表述似乎颇有道理,尽管功能是产品设计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功能优越而外观丑陋或者不符合当前的审美要求,这样的产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功能仿生不能唯功能而论,形态、结构、色彩、肌理都是促成一个成功仿生设计的组成部分,抛弃或轻视这些无异于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傻、大、粗的工业产品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提高后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格格不入,功能主义忽视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和精神体验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品位。

其二,路易斯·沙利文认为“形式追随功能”,设计应主要追求功能,而使物品的表现形式随功能而改变,即一切都以实用为主,所有的艺术表现都必须围绕着功能来做形式。他强调产品设计中重视功能的设计,其他要素随之改变,较之功能主义更注意到产品设计各个方面的作用,但如果功能设计的很好,是否应该牺牲外观的美感呢?追求功能不能以降低其他方面的设计要求为前提,功能上佳而外观形态乏善可陈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成功的产品首先吸引消费者的是视觉,然后才是使用体验,功能的优异使其产生购买的欲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外观的设计相当重要。功能仿生也是如此,不管是整体仿生,还是局部仿生,我们模仿功能的同时也附带着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肌理,功能表现为实体,实体就需要其他仿生要素的参与,所以如何在各个要素的设计中找到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就显得非常关键,既要时尚新潮,又不失优良性能,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市场需求和厂家的生产成本,使各要素趋向平衡。

5 结论

产品仿生设计前景光明,潜力巨大,随着仿生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更为客观和深刻的认识,以自然为师,师法自然,从自然界的万物中受到启发,激发设计灵感,归纳分析,提炼精华为设计服务。功能仿生仅仅是产品仿生设计中一个小小的部分,不能替代整个产品仿生设计。对于功能仿生,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理解和认知“功能仿生”,在仿生设计诸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态仿生、结构仿生、色彩仿生、肌理仿生”等仿生要素存在局限性,它们的高级形式统一于“功能仿生”。在具体设计中应防止功能主义倾向,对于“形式追随功能”的观点也应持科学批判的态度,有的放矢的吸收。总之,功能仿生是产品仿生设计不可或缺的,它是产品立足市场竞争的根本,是维持产品生命力的基础,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以功能为主导兼顾其他各要素,理顺和打通各个要素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功能完善、美观实用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于帆,陈嬿.仿生造型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无线;调频;设计制作;音响

电子类专业课程课程难度较大,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比较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样的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无线调频音响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载体,其中涉及到高频振荡电路、调制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混频以及信号处理等多个电路,无线调频音响具有知识覆盖完整,可操作性强等多个方面的优点,对于有效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1.无线调频音响总体设计

FM无线功放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低频话音信号转换为高频调频波进行无线发送,本FM无线话筒可以通过常见的调频收音机接受,经过实际工作监测,接受效果较好,有效距离大于15m,话音也较为清晰。无线调频话筒的总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2.FM无线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

FM无线发射机主要是由调频电路以及功率放大电路构成。对于较为简单的产品一般都将调频以及功率放大集成在一个电路中。在电路中采用了以9018构成的三点式谐振放大电路。驻极话筒在感测到不同的声波信号的时候,其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改变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因此谐振电路的输出频率便在某一个中心频率点附近进行变化,形成调频。

在电路原理分析完成的基础上,以进行PCB的设计,该项目PCB设计属于较为简单的电子产品,电路原理简单,电路板较小,同时电路板涉及到相关的元器件也比较少。按照一般的工程设计要求,采用直观的人工布线的方法进行设计。同时由于本电路中回路中的电流较大,所以采用大面积的铺铜达到减小铜线阻抗,改善电路性能的目的。对于发送天线部分也要能够进行适当处理,保证信号的发送距离。本设计中采用的FM无线发射机电路原理图以及PCB如图2所示。

3.收音机接受信号以及输出功率放大部分电路的设计制作

收音机主要是完成对于调制信号的接受、选择以及放大等方面的处理。无线发射机的所发送的调频信号在收音机的接受天线中感应为感应电动势,并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输出中频信号,通过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将中频信号实现放大(同时起到放大以及选择的功能),在通过包络检波器实现低频信号的选择,最后通过信号放大电路以及功率放大电路实现低频信号的输出。在本项目的设计中考虑到实际应用以及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收音机完成信号的处理后,需要设计功率放大电路完成信号的放大,项目中采用了集成功率放大器构成的功率放大器,采取双输入的方案,工作性能良好。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4.无线调频功放实物的制作与调试

调试工作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先调试部件,后调试整机;先内后外;先调试结构部分,后调试电气部分;先调试电源,后调试其余电路;先调试静态指标,后调试动态指标;先调试独立项目,后调试相互影响的项目;先调试基本指标,后调试对质量影响较大的指标。电源电路调好后,可以进行其他电路的调试,这些电路通常按单元电路的顺序,根据调试的需要及方便,由前到后或由后到前地依次接通各部件或印制电路板的电流,分别进行调试。首先检查和调整静态工作点,然后进行各参数的调整,直到各部分电路均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各项指标为止。本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无线发射机电路的工作性能,要求其输出的高频调频波能够有效地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功率放大电路则主要影响了产品的工作效果。在产品的调试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虚拟的实验环境进行调试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Multism软件可以对电路进行多种工作性能的分析,对于电路的调试以及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整机实物图如图4所示。

5.结论

无线调频功放作为一个较为综合但是难度不大的电子产品所涉及的电子技术知识模块较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于电子技术的掌握情况。采用这样的产品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产品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维,便于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与课程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产品综合性能的测试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明远.电子工艺实训与Protel 99 DXP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8.

[2]夏路易,石宗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Protel 99SE[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01.

[3]张永生.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7.

[4]尹瑞更.Protel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8):5026-5027.

[5]席巍.电子电路CAD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8篇

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营销人员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发明了著名的杜邦定律: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和装潢进行购买决策的;到超级市场购物的家庭主妇,被精美的包装吸引,所购物品通常超过她们预期购买数量的45%。可以看出,包装是商品的脸面和衣着,它作为商品的视觉形象进入消费者的视线,强烈地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作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师,要赋予包装新的设计理念,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商品、了解消费者,作出准确的设计定位。发达国家提出五“W”设计思想定位,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即:什么东西(What)?指设计首先得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商品;为谁设计的(Who)?指这种商品的销售对象是谁;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指的是设计师不要忘记商品的时空定位;为什么(Why)?指的是设计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视觉形象作设计。

作为现代包装设计教育,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五“W”的定位思想,或者说定位不够准确,我们的学生在作包装设计时,对What,Who,When,Where都很清晰,唯独对Why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也恰恰是作为设计师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课堂中,常常发现学生经常是采用“拿来主义”,完全不清楚自己是为什么企业产品服务,不了解商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直接采用网上的某些图形资料来进行拼贴,应付了事,然后根据设计稿想当然的给它个设计理念,这都完全违背设计规律,不经过大脑思考的设计是永远不适合市场的需要;学生这种先动手后动脑的做法,我想是因为学生对设计定位的不准。作为学生,在接到设计稿时,应该迅速地了解What,Who,When,Where,之后就展开Why的构思;从初稿到定位稿整个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如何在整理各种要素的基础上选准重点,突出主题,这是设计构思的重要原则。

二、以项目导入课程的创新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在商业环境下工作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际课题的培训学习,既掌握了设计系统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又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一般都以虚拟的题目为主,和社会结合不够,同学们的思维一般都比较单纯,概念化和程式化,主要以考虑美观为主,而少有考虑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从而出现了“中看不中用”的主观设计。

在品牌包装设计课程中,直接以项目导入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创新最突出的闪光点。项目导入课程即以社会上某些企业单位正要为其新产品设计一个品牌包装形象来推出市场,让大众了解该产品的特性和功能,以此项目来带进课程,让学生模拟市场,把自己代入设计师的身份,根据设计公司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方案的策划、草图以及最后成品的诞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有了这些实际设计项目的导入,学生对课程首先改变了观念,都希望以此次课程为自己不久的将来所从事的设计事业进行预演,能以更积极的、充分准备的心态来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强大的压力。有了思维上的放宽,有了形式上的约束,这种张弛结合的教学方式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比如,有来自梅州的学生就直接联系了自己家乡特产企业——青梅酒厂,为其设计了青梅酒的一系列包装,从酒瓶的瓶身设计到外包装都进行了革新,由于是自己家乡特产,因此她非常熟悉产品的特性和面对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了企业的青睐,准备采用她所设计的包装。

还有位来自潮州的同学,对茶文化特别有兴趣,加上喝茶是潮汕人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因此他为自己家乡的茶厂设计了一系列的茶包装。他采用了以水墨的形式画出的图形来作为贯穿整套包装的设计元素,体现了茶类包装的悠久文化传统,以现代的设计元素阐释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品牌包装设计的创新是以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1.借助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王受之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辆火车出了轨,你要做的事是先要用吊车把它吊回轨道上,再研究它为什么会出轨,找出防止再出轨的措施来,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从学术角度讨论这车的设计如何,出轨时的冲击感多么巨大和壮观。”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特别适合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有一股依赖的习惯,希望老师能帮他们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依赖老师替他们完成最后成品,到头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学生。

因此提倡在教学方法上以引导学生为主,给学生确定一个大方向,让学生围绕这方向来进行构思设计。

如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我归纳了以下几种在包装设计中常运用的形象表达的方式:

(1)以品牌、商标或企业标志为主体形象。这类往往是原有品牌、商标或标志在市场上已经有较大的知名度,只要进一步强化就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接受。(2)以强调商品自身的特点、用途作为主体形象。如牛奶可强调它的纯白和新鲜。(3)以文字的特殊效果为主体形象。文字是传达信息最直接的方式,也符合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4)以特有的底纹肌理或纹样为主体形象。这类包装设计要根据产品本身的性质而进行,如中国传统的一些食品包装就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一些纹样,这种设计更具民族特色。(5)以产品特有的色彩为主体形象。如茶叶的绿色,巧克力的棕色等。

在进入个性设计时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设计元素,从构成原理、色调规律、对比调和规律等进行分解和整合。

2.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启动潜能

高校学生不仅存在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差距,并且在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性格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启发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进行设计教学,将是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3.提高审美水平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设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设计创意是包装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础,而提高审美水平鉴赏能力则是设计教育的核心。如果缺乏高品位的鉴别能力和追求目标,有再丰富的设计经验也难以提升设计水平。所以在设计教育中,应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对大量的高水准的设计作品的鉴赏分析中感悟设计的精髓,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吸收借鉴国内外包装设计的新成果、新潮流。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商品包装设计人才的要求更高,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高职高专设计教育,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实操技能为宗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摘要】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艺术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包装设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以崭新的面貌吸引顾客,是设计师面临的课题。科技需要创新,艺术设计理念需要创新,艺术设计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品牌包装设计是高等职业院校装潢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必须要求学生以设计的理念、创新的浪漫投入思维活动,既迎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又注重现代消费时尚,把平凡的视觉元素提升为充满无限创意的视觉语言,赋予商品包装以哲学意味、审美情趣和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即“有美或意味的形式”。

【关键词】品牌包装设计创新创意设计教育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蒸发器边板 装配 变形

1 引言

在分体挂壁式房间空调器的设计中,蒸发器边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作用归纳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固定翅片以及将蒸发器牢靠地安装在底壳上;第二,密封蒸发器与贯流风机构成的风道的两端的空隙,防止空气未经蒸发器换热就直接进入到风道中;第三,把蒸发器两端的凝露水通过边板引入到底壳接水槽中,进而从室内机排出去;第四,对于某些设置有电加热器的室内机来说,蒸发器边板还可以起到安装、固定电加热器的作用;第五,接地作用:室外机通过连接管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再通过蒸发器边板与电源线地线相连接,从而使得整个空调都达到接地的效果。具体内容如图1

蒸发器边板在出二维工程图纸时,不要求折弯,但在蒸发器组件的装配中,要求折弯蒸发器边板进行装配。这种折弯与不折弯的矛盾,可以通过挠性来解决此变形问题。

2 蒸发器边板的设计思路

首先,根据空调室内机整体对性能、噪音、凝露及空间的要求来确定蒸发器的规格、结构形式,包括蒸发器的折数及折弯角度、蒸发器的U型铜管数量及直径,铝箔宽度,U型铜管之间的行距和列距、蒸发器异型切口的形状等,才能进行后续蒸发器边板设计工作。

在蒸发器边板的设计过程中,两折式的和三折式的最为常见,具体如下(图2),四折、五折乃至圆弧型的蒸发器结构形式都出现过。

目前,在国内通常的U型铜管直径有Φ5,Φ7,Φ8,Φ9.52等不同规格,而一个蒸发器所用到的U管铜管数具体则需依据空调的整体性能需求来确定,进而确定了蒸发器边板的孔径和列距。

蒸发器的异型切口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切断的,具体内容如(图2)两折式蒸发器,只是把蒸发器需要折弯的地方局部冲裁掉部分铝箔,只剩下少量的铝箔用于连接前后两折,如此可以减小折弯时需要的弯曲力矩;另一种是切断的,先按一定的形状把前后两折蒸发器铝箔切为两部分,然后再通过蒸发器边板把两部分按照一定的角度连接固定在一起。

确定蒸发器的规格、结构形式之后,利用Pro/E三维设计软件的钣金模块进行蒸发器边板的设计。以采用Φ7内螺纹铜管的蒸发器为例,说明蒸发器边板设计过程的注意事项。蒸发器边板材料一般采用热镀锌板Q235A,板厚一般采用0.75 mm、0.95 mm, 推荐选用0.75 mm。

1)首先根据蒸发器的结构、尺寸大小设计出蒸发器边板的初步轮廓。设计过程中有几个注意点,以及绘制出蒸发器边板与其它零件(如另一块边板、底壳等)配合的结构;具体内容如下(图3)。

2)在蒸发器边板上增加用于安装固定的孔位以及有铜管穿过且与铜管有过盈配合的孔位上增加翻边,具体内容如(图4。

3)蒸发器折弯时,蒸发器边板上多余的材料也要相应去除掉,具体内容如(图4目的在于减小折弯时需要的弯曲力矩。

按如上步骤,蒸发器边板基本上可以完成设计。但接下来要解决一个问题:蒸发器边板装配在蒸发器上要折弯,而在出工程图纸时,蒸发器边板的折弯部分要展开,

3 蒸发器边板变形解决方案的研究

蒸发器边板变形问题类似于弹簧变形,未装配前,弹簧维护原来的长度(即不压缩变形),装配到组件后,压缩变形一定长度。通过查阅大量相关书箱和资料后得出:PRO/E的挠性方法,可以解决蒸发器边板变形的问题,但是使用挠性,必须相应的建模方法来配合才能实施。

第一种建模方法:直接建模展开的蒸发器边板,然后通过三个折弯命令,实现折弯变形,满足装配的需要.

建模完成后,在“零件设置”的挠性对话框中,将三个折弯特征添加到特征栏里面,完成零件的挠性定义设置,最后将三个折弯特征在模型树中隐含。那么,蒸发器边板可以实现出工程图纸的问题,同时在组件装配中,调用蒸发器边板时,PRO/E软件会提示“模型具有预定义的挠性,是否要将其用于挠性元件定义”,选择“是”,可以恢复被隐含的三个折弯特征,变成符合装配要求的蒸发器边板。

第二种建模方法:将蒸发器边板的每一个折弯部分单独建模,通过“外部继承”命令,将其装配到指定位置,即展开后的位置上,满足出二维工程图纸的要求,具体见图9;同时再通过“外部继承”装配折弯后的指定位置,满足组件装配的要求,对零件的“外部继承”进行挠性定义设置以及在模型树中隐含折弯的“外部继承”特征。

(图3设计边板的注意点及配合)

(图4铜管配合的孔翻边、绘制安装孔位)

4 结束语

在分体挂壁式空调器设计中,蒸发器边板的设计思路在放在整机对性能、噪音、凝露及空间要求上,同时要考虑蒸发器边板与其它零件的配合,才能提高其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在研究蒸发器边板变形的解决方案中,第一种方法应综合考虑折弯率、折弯因子等因素,最终确定折弯后的伸缩尺寸问题。第二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经验判断伸缩尺寸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此两个方法都有工程师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清安《完全精通Pro/ENGINEER野火4.0中文版综合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二代龙震工作《Pro/ENGINEER Wildfire3.0高级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产品设计教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拟物化;扁平化;视觉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064-0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越来越丰富。企业发现仅仅靠硬件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不能在市场上立足,占有一席之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深度发掘用户需求,撰写内容、设计界面交互方式,重新设计UI图标能给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卖点和利润,使产品不仅能用、易用,更能好用,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UI图标从之初的拟物化,到与之相对应的扁平化,二者之间如何平衡取舍,使UI图标视觉表现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功能是设计师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1 UI图标设计的拟物化以及特点

所谓拟物化原本是希腊词汇,是指对象仅仅保留了之前的装饰性元素,而这些元素对于当前的功能已不再必要的。其设计核心就是利用一切装饰效果,诸如阴影,透视,纹理,渐变等手段再现原有物体效果,表现出真实世界的物体形态。拟物化设计的特点,就是让体验者能较快的了解产品,同时使体验者与产品的交互方式也是在模拟现实生活的使用过程,而所有的元素都取自于现实,都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或者是能通过关联到的物体来体现。

界面设计领域,拟物化的设计风格是指利用设计元素来模仿现实中的实物,创造出虚拟的三维效果,并产生针对实物性质本身的联想,从而使体验者较容易地做出选择判断。如图标设计中,话机代表电话、聊天代表信息、播放符代表视频等。乔布斯在早期的人机界面中也指出:“当应用中的可视化对象和操作按照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与操作进行模仿,用户就能快速领会如何使用它。”因此,拟物化风格的优势便是将原本包含较多现实元素的抽象内容具象化,使其更直观地传递给用户,降低学习成本,使用户易于接受,提高产品的认知度。

2 UI图标设计的扁平化以及特点

然而随着时展和拟物化风格的普及,用户或多或少也对其有了一定的审美疲劳,这时体验者更在意的是产品能否高效完成任务,而非过多的装饰效果,为满足体验者的这种诉求扁平化风格应运而生。

扁平化是一种二维形态,这种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化繁为简,把一个事物尽可能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但简洁不等于简单。如果拟物化是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那扁平化就更像是中国风的水墨画,注重的是写意。尤其在移动设备上,能尽量多的在较小的屏幕空间显示内容而不显得臃肿,使人有干净整洁的感觉。

首先,扁平化的界面通常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块进行设计。形态方面,以圆、矩形等简单几何形态为主,界面按钮和选项也更少。扁平化风格中设计元素的减少,使色彩的使用更加规范,字体标准更加统一,使其形态与整体更加相适应,因此更加容易形成完整一致的模式,也整个界面简洁大方、充满现代感,呈现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

其次,扁平化的界面提升系统效率,降低设计成本。拟物化风格在细节处理上占用大量数据,数据量的增加势必提升系统占用空间,降低运算速度。而扁平化风格由于设计元素、色彩的减少,摒弃了过多的装饰,使人机交互过程中效率得到提升,系统功耗减少,提高运算速度,延长待机时间。

最后减少体验者使用过程的心理负担。随着硬件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体验者的操作内容和范围也不断增加,拟物化界面的点触样式更容易造成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增加体验者心理负担造成疲劳。而扁平化设计的模糊触控范围点触区域,使体验者在使用过程更加自如。

3 以视觉为特征的拟物化与扁平化交互融合

拟物化相比扁平化的优势在于拟物化设计的图标能够,可以在视觉上更好的表现真实物体形态,模拟出真实物体的材质、质感、细节、光亮等。这样的设计如果描绘的是复古的物品,能使人们产生怀旧的感情;如果描绘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人们会因先入为主的思想更容易对其产生好感。因为拟物化设计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工业革命,可以说它造就了设计界的经典。但是就像硬币都是有两个面一样,再好的设计也有它的缺点,首先它会被一个物品的本身而限制它的设计思路,因为它只能被设计成现实生活中所拥有或者是大部分人们大脑中所能描绘出来的东西;其次会被功能所限制设计思路,比如说像网络通信运营商,这种产业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具象的实物或者人们的大脑中没有关联的物品来代替它;然后增大设计成本,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这么复杂的,而那些物品就要迎合大多数的设计来进行复杂化会被功能所限制设计思路;最后是没有新鲜感,因为拟物化本身的特性就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而这必然会使人们比较快的对这个设计产生厌恶感,从而使商标的更换周期变短。

扁平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在于它可以更加简单直接的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减少认知障碍的产生。其次随着网站和应用程序在许多平台涵盖了越来越多不同的屏幕尺寸,可以一次保证在所有的屏幕尺寸上它会很好看。扁平化设计更简约,条理清晰,最重要的一点是,更好的适应性。但扁平化设计也明显的劣势,传达内容的感情不丰富,甚至过于冰冷。然而我们有趣的发现拟物化的优点正是扁平化的缺点,相比较拟物化的缺点也正是扁平化的优点。

那么作为两种风格泾渭分明、各有优劣的设计手法,设计者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取二者之所长,避其短进行合理设计。拟物化设计图形表意的明确性和扁平化设计信息传达的便捷性相结合,与此同时拟物化设计的严谨逻辑关系与扁平化设计的画面简洁性相协调,以达到产品设计更人性化的目的。另外设计风格的使用还应根据不同的年层次、阶段、媒体广告形式等作出不同的选择,以达到最舒适的体验效果。因此以情景、功能为基础的拟物化与扁平化设计相融合,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存才是真正为体验者打造良好体验的关键。

4 小结

拟物化和扁平化之间既是矛盾的,又有一定关联,且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没有任何设计能直接的抛弃获对立拟物与扁平化设计,拟物和扁平更像是太极中的阴和阳,缺一不可。正如道家的理念一样,任何事物至阴至柔或者至阳至刚都是有悖于天理的。像锤子科技公司这样自称最有情怀、最信仰拟物设计的科技公司也在商标上做出扁平化的妥协,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一个好的设计师能够结合体验者情感需求、功能需求在拟物化和扁平化间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并在不断的平衡中,推动UI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建华.UI设计与应用[J]. 艺术.生活,2009(4).

[2] 石梦云. 视觉文化角度下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2(4).

[3] 李洪海,石爽,李霞.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Elam K.美国编排设计教程[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上一篇:城市污水管理范文 下一篇:有机化工原理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