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06:22:32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39-01

板书就好像课文的精缩版“名片”,好的板书能够直接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一般教师使用板书的情况如下:(1)课前,使用提纲挈领式板书,板书的脉络清晰、要点明确,上课前书写于黑板上,有助于学生在课始自读课文时迅速把握重难点。(2)课中,使用娓娓道来式板书,教师边讲边板书,与学生共同探索课文内容,变繁杂的课文为简单的提纲,有助于学生直击要点、深入课堂。(3)课即将结束,使用总结式板书,帮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抓住最有效的内容,回归课文本体,掌握主要内容,分清讲授内容的主次。在此,笔者主要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板书设计。

一、数字框架式和大括弧式

数字框架式板书主要运用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罗马数字等,把课文分为大小不等的几个层次,将单个分析与综合总结相结合,适用于内容比较集中、单一且层次比较清晰的课文。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板书(见图1),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理清课文的基本脉络有较大的帮助,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最后总结时都可运用,是历史课堂中比较常用的板书形式。

数字框架式板书与大括弧式板书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把课文内容层次化,不同之处在于形式的差别。如《》的板书也可以设计成图2的样式。两者相较,大括弧式板书的直观性更强,能更多地体现知识点的迁移和交叉关系。

二、表格式

在历史课堂上,表格式板书的运用相对较少,一般适用于内容较多且杂的课文,利用表格特有的分项特点进行设计,可以化繁为简,由点到面,变凌乱为有条理,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知识。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可运用表格式板书(见表1)。

表1

由于初中历史课单位授课内容相对较少,而表格式板书囊括内容较多,所以表格式板书更适用于专题式复习。由于绘制表格所需时间较长,教师一般需要在课前提前准备。此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美观、清晰的板书,对教师的粉笔书写要求较高。因此,很多教师把表格式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样,既能节省时间还可以保证板书效果,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线索式

线索式板书最常用的符号是线条和箭头。线索式样板书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箭头表现出课文内容的不同层次,是数字框架式板书的变形,但又比数字框架式板书更能够表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另一种是利用箭头的形状表达出强烈的推进感,适合层层深入、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课文。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板书形式(见图3)。

四、设计初中历史课堂板书应注意的问题

1.忌画蛇添足,过多过密。板书是课文内容的重现但不是重写,板书起的是纲领性的作用,是课文的“灵魂”而不是课文内容的单纯重复。有的教师所设计的板书事无巨细、洋洋洒洒,反而使得条理不清晰,重难点不突出,这是板书设计的大忌。

2.忌缺乏整体结构性,课文题目与板书条目不匹配。有的课文描写的是一个整体的大事件,如上文提到的《》,对于类似的课文,教师不用担心课文题目与板书之间的关系。而有的课文讲述的是几个事件,将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事件作为课文的题目,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对于此类课文,如何设计板书使课文章节内容与题目相协调就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了。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找准方向,集体备课

常言说:“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智慧是不可战胜的”。为此,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确立了集体备课的制度,在教学中经常开展集体研讨,这样既能发挥教师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发挥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于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安排一位教师主讲,讲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其他老师认真听,并深入探讨研究,最后集思广益,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每节课后,备课组全体教师都要交流得失、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提升,力争使每节历史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实用。

二、注重实际,研究实例

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他们认知水平不同、个性有别,因此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针对这些问题实例,我们注重搜集信息,积极研讨,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原则,努力教育学生,培优补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

三、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把课堂教学作为教研的主要阵地,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充分备课,熟练教材,讲课时充满激情,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2)讲课时有深度和广度,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使其享受学习的乐趣。(3)注意课本知识的有效拓展,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展望未来,使学生从历史课本中得到启示、学到道理。(4)每周都有一位教师公开上一节观摩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开展卓有成效的评课,探讨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供大家借鉴参考。

四、研究学生,提高效率

七、八年级时许多学生对历史课重视不够,基础比较差,到了九年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除了学习九年级历史课程外,还要全面复习其他学科知识、备战中考。为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一定要做到时时关注学生。例如,九年级开学之初,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花大力气先对学生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从学生的自身利益、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讲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领悟人生的道理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思想做通了,还要抓课堂。课堂上,我们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锐意进取,要求课堂活动人人参与,课堂板书人人记录,课后巩固人人过关。课外查阅资料人人动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学以致用。

五、研究中考,扎实备考

中招备考是九年级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一环。学生犹如希望之鸽,那么如何将他们放飞,让他们翱翔于知识的蓝天呢?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考复习,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经过多年的实践一致认为采取“三轮复习法”效果较好。

第一轮复习时紧扣课本,重点复习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具体方法是:老师按单元或专题先串讲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整理、巩固所学知识。为便于老师了解情况,我们将学生编成复习小组。小组长负责帮助组员,老师监督帮助小组长,形成层层负责、互帮互带制,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既省力又高效。

第二轮复习时要依据中考要求,复习《说明与检测》,有重点地进行查漏补缺。具体方法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分工协作,各尽所能,依据中考题型,将《说明与检测》上的知识点设计成中考模拟题,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与此同时,备课组教师分专题整理知识,以供学生复习。例如,对资产阶级革命专题、中外改革专题、台湾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专题等,教师要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并设计成新题型。

第三轮复习时要对中考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最后冲刺。具体方法是:教师先查阅网上资料,借鉴吸收大量好的模拟题,经过精挑细选和重新组合,整理成模拟试卷,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演练。对学生的答卷要严要求、细把关,以帮助学生总结得失,探寻技巧。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教学;兴趣;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96-01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做事容易冲动,不够专注,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加上八年级数学的难度增加,使他们感到数学课很多知识点非常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厌学心理,甚至想放弃数学学习。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面对这个年龄段学生,如何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在从事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此感悟颇深,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八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转变教师角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学习被动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生动有趣数学课堂

我们都知道,教学不是教师单纯的“教”,学生单纯的“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表现为好奇、爱动、活泼,因此课堂教学就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认识数学。每节课都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把新课的内容设置成若干问题,让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做数学让学生来体验、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索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也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上,组织学生大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局限于以往的听、想、看、算,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利用辅助工具,增添学生数学学习的快乐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展示数学思维的具体过程,让数学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正好满足了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备感兴趣的心理。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PPT的形式展示一些数学脑筋急转弯,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一些数学家小时候的趣味小故事,图文并茂,这样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比如,八年级数学题: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多少米?教师可以利用制作的动画展示出小鸟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个数学模型有了大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看着多媒体上的动画边讨论并给出最后的解答,这样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有生机,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增添了学习的快乐。

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当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让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扩大。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数学内容枯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改善调整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对初中数学兴趣性。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他们的年生产总值、成本、利润、年平均增长率等,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又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爬山,自己动手测量山上某个建筑物的仰角,这样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实际意义,还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扩充了,这会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关注课题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题学习是新教材中的全新的内容,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种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学校的学生食堂,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学校食堂中有一条笔直的自来水管,水管的同一旁有两个煮饭的锅。现我想把自来水直接接到锅上,便于工人煮饭。请你们回教室分组进行探究,应在自来水管的什么位置接水管,才能使所用的水管最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本的课题学习内容,这样会更有效地让学生接受课题学习中的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利用书本上的纲目即书本的总体框架串线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不熟练、知识结构不系统,原因是忽视了对课本知识的整合。只有强化框架复习,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将大纲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利用目录的表述把其线索化、系统化。也就是把一个个的知识点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下,形成“总体框架结构――学科主体内容――具体知识要点”这样一个面、线、点相结合的知识网络体系和整体的框架结构。

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目录是“侵略与反抗”,从第一单元包括的五课的课题可以知道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四次大的侵华战争。有侵略必然有反抗,通过整理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这一主题的理解。可以列知识结构如下: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林则徐、关天培抗击英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洪秀全、李秀成等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这样,通过对教材整体知识结构的梳理,就能明确某一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又如: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可以充分利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的目录整合相关知识,建立框架结构如下:

二、对一些散落的零星知识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联系,利用其内在的联系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

我们要善于把同一时期或性质相同、相近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概括、比较。

进行知识联系,可以是一课内容中一个事件的逻辑发展关系,如关于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可以这样联系: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经过这样的联系,记忆起来不是更容易、更牢固吗?

进行知识联系,也可以是一个单元内的联系,如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就可以通过总结“20世纪30年代日军发动的侵华事变”这样一个问题把前两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放到一起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八一三事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狂妄计划)”。通过总结侵华事变,也同时总结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更契合了本单元的课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并且可以引出本单元第3课内容,总结出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三次著名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抗日长城,我们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此利用“侵华事变――抗日”这一条线索,我们就轻松地把该单元内容联系起来了。

进行知识联系,还可以把散落在不同单元的知识围绕某一主题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学习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在学到魏源的思想主张和其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时,我们就会灵光一闪,这不是与洋务运动的内容非常相似吗?再通过对比时间,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1842年,而洋务运动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我们就会知道,魏源的思想主张对洋务运动影响很大。又如,我们可以围绕近代著名学校进行归纳: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的第一所学校――京师同文馆;维新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掀起的学校――北京大学;培养革命军人的学校――黄埔军校。

上一篇: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