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1+X证书融通人才的培养模式

时间:2023-01-29 14:34:22

会计1+X证书融通人才的培养模式

[摘要]深度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群“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优质资源互通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生成长相得益彰。当前在人才培养中需要解决校企合作淡化、职业技能培养、师资培养方向以及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对“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提出包括匠心筑梦,思政引领,铸魂育人;产教融合,专业共建,课证融通;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与时俱进,拓展资源,厚积薄发等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专业群;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群通常包括会计、税务、审计等相关专业,形成以会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会计专业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合作单位精选“1+X证书”项目,开展课证融通,致力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深度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群“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1.1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产教融通

《职教20条》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的正式实行,健全了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化建设,推动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融合,产教融合有了长足发展。“1+X”中“1”是基础,“X”往往集中反映本行业最新知识和技能要求,职业院校重视行业发展需求,力求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1.2优质资源互通共享,统筹推进

会计专业是职业院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在建设中高度重视“课岗证赛融合、校企一体化”,即盯住岗位,瞄准证书,设计课程,以赛促学;在教学组织、能力训练、学生考评、教师职能等方面实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会计专业与税务、审计等专业形成会计专业群,形成共建共享模式。会计专业群牢牢把握行业新动态、新理念,在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等方面充分共建共享。

1.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绩斐然

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高度重视思政育人、技能育人,课程体系形成“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模式,创新培养模式。构建“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度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群共享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中教育需求与行业企业需求的结合,学历证书与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

1.4师生成长相得益彰,协同前进

学生获取“X证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学校尽力提供学习实践场所,科学安排授课时间与教授内容,把关课程与取证的衔接,实现职业技能证书获取与教学过程的融合。通过“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师技能水平、学术业务、执教水准有效提升,学生在取证中实践能力、岗位实操水平、拼搏精神有所提高,师生在学习实践中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2深度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群“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问题

2.1解决校企合作淡化问题

校企合作多年已进入瓶颈期,“1+X证书”制度的实行,旨在鼓励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本领,提升职业才略,校企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校企长期合作、深度合作。明确在协同育人中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抓住职业教育新机遇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协商共议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提出意见。以下是部分会计专业群“1+X证书”项目及研发公司(仅供参考)。业财一体信息化: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财税: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共享、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企业管理咨询:北京东大正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计信息化: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个税计算: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2解决职业技能培养问题

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难题之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会计专业群立足于财会岗位和工作实践,经过市场调研,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寻找合作伙伴,精选适合的“1+X证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时代刚需”。校企共同精选“1+X证书”项目,实现最大程度与人才需求匹配,促进人才结构与专业结构、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行业活动与专业教学实践活动间的互动融通。会计专业群开设“1+X证书”部分课程如下(仅供参考)。

(1)业财一体信息化(必修):建账、备份、恢复,利用不同权限进行系统管理的操作、进行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符合要求的财务报表。

(2)财务共享(必修):票据管理、数据采集、会计核算、会计稽核、外勤、税务、运营,能够进行票据整理、信息录入、审核等基础会计核算,从事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社保公积金和资质证照办理、税务事项处理。

(3)智能财税(必修):服务(包含发票开具、票据整理及制单、会计核算审核、纳税申报等)、外包服务(包含票据外包服务、财务核算业务、纳税申报外包服务、工资及社会保险业务外包服务)及企业管家。

(4)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选修):使用财务审计、税务管理等机器人处理大量、重复、可标准化的业务工作,进行财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分析、业务流程优化等。在资金业务、发票管理业务、销售业务、采购业务、报销业务、纳税申报、审计、人力资源、个人助理等方面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5)企业管理咨询(选修):收集与反馈客户需求和问题点;维护客户关系;提供解决方案;提供财务管理咨询,税收筹划咨询,供应链管理咨询,风险、内控和合规管理咨询等实务,为在企业管理咨询岗位开展战略管理咨询、流程变革咨询、数字化转型咨询等奠定基础。

(6)审计信息化(必修):搜集审计证据、汇总审计差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数据初始准备、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工具选择、财务与业务应用场景辨识,发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内部逻辑。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业绩管理分析、审计分析及内部控制系统分析。

(7)纳税筹划(必修):通过对企业各项行为的调整进行筹划方案设计,助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确定企业纳税义务及正确核算税费,依据税法规定正确选择企业可用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政策提供纳税咨询与筹划方案制订。

(8)纳税申报(必修):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涉税业务处理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与管理、各项税费的申报与缴纳。

2.3解决师资培养方向问题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培养人,教师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刻不容缓。专任教师多方能力涵盖教师能力、专业技师能力、职业指导能力。教师注重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给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学校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行业和专业特色为优势,全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形成“三师型”教师团队。积极参与课程培训,获取教师资格类证书与“1+X”培训证书。能够胜任学生取证培训,能够指导学生实习、就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税务技能、智能财税等技能大赛,促进师生能力提升。

2.4解决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将“1+X证书”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就是一种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模式,坚决杜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由偏重知识学习向侧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转变,将行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产教深度融合,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岗位素质,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助力学生在实习就业环节中更加快速地进入状态,提高学生实习就业成功率。会计专业群可进行广泛调研,走入行业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群“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学校、企业主动出击,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职教发展新格局。

3深度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群“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匠心筑梦,思政引领,铸魂育人

会计专业群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以高素质财务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行业和学科特色为优势,结合会计、税务、审计专业特点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力实施思政培育。在“1+X”课程建设与实践中,教师深刻领会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这一思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全部“1+X证书”对应课程均进行了思政建设,并长期坚持。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步伐,挖掘财税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全部“1+X课程”都要和专业课程一致,促进课堂教学与“1+X证书”的融合,以“专业技能实践+思政教育融合”方式设计课程。培养真正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致力于培养学生应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明确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职场发展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3.2产教融合,专业共建,课证融通

会计专业群建设对接时展、数字经济、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新职业岗位,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专业。通过跟踪调研得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以及拥有职业资格类证书,在技能大赛获得奖项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是炙手可热的人才。高校将课程体系构筑与“1+X”取证相融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发展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共建课程内容涵盖财税类核心技能等,并在课程考评中予以体现,课程体系设置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单门课程支撑“X”技能,也可多门课程支撑“X”技能,灵活机动,推陈出新。以“X”技能实训为桥梁,将“1+X”与专业建设、课程制定、教师队伍打造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效衔接,积极应对实施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3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

会计专业群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不停歇。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注重实用、突出实践、拓展能力培养,以群内各专业(方向)相互协调为主线进行设计,融合“1+X”核心技能,推动校企合作,实现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以“1+X证书”为引领,构建出更加优质的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将“X”中的通用能力体现在共享型课程中;将不同专业核心技能,体现在分类课程中;将岗位技能、互通能力、微跨专业能力体现在互选类课程中。全力提高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会计群上中下游相关核心岗位能力培养。将各类调研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必出成果。建议“1+X”课程定位(仅供参考):业财一体信息化(底层共享)开设在二学期;智能财税(底层共享)开设在三学期;个税计算(中层分立)开设在三学期;财务共享(中层分立)开设在四学期;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高层互选)开设在四学期;企业管理咨询(高层互选)开设在四学期;审计信息化(高层互选)开设在四学期。

3.4与时俱进,拓展资源,厚积薄发

会计专业群可以先从1门“1+X证书”课程建设起,以1带N,积累建课经验,进而将新技能、新工艺、新规定、新要旨融入全程育人。以“实在的学习内容、充实的学习过程、丰厚的学习载体、亮眼的学习成效”构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获取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深度产教融合为支撑开展课堂革命,激发学生无限潜能。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为“1+X证书”系统性培养带来新的契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专业群的建设不仅拥有专业代表性“X”,更在课程体系中出现更多的“X”。“1+X证书”项目逐渐拓展,丰富课程体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道至简,只有校企真正产生共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知易行难,只有校企共同勤勉,才能协同前进。“1+X证书”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为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南,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迫在眉睫。会计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开展“1+X证书”融通人才培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力争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财税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樊颖.“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232-233.

[2]樊颖.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236-238.

作者:樊颖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上一篇:施工计划管理综合技术路径研究 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