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会计模式比较

时间:2022-08-22 07:16:11

中德会计模式比较

摘要:本文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以分析中德会计模式的成因出发,比较了中德会计模式的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核算、会计披露等方面的差异,并总结了德国会计模式的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会计模式;德国会计模式;比较研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会计体系的趋同已成趋势。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与德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通过研究德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成因、特点、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等方面,总结有助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启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国际化趋同转变。

一、中德会计模式成因比较

(一)法律环境角度

德国会计模式依赖的法律体系属于成文法系,法律结构比较完整,内容严谨。德国经济秩序主要依靠法律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严格遵从法律规定,强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统一,管理层对会计政策的主选择权有限。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基于的法律体系属普通法系,即法律条文只提供一个法定框架,具体以大量的判例作为补充;管理层可以相对灵活的选择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及方法,会计惯例具有很强的参考性。相较于德国的会计法规,我国的《会计法》简明概括,操作层面的指导性不强。

(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

采用欧洲大陆会计模式的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往往不够发达,银行借款是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德国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内部融资),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渠道来源,交易规模并不大;小股东的股票一般委托银行代管,因此,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限。

美英会计模式基于发达且完善的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注重保护股东的利益。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由英美会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公司治理中,中国企业的经营决策多数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目标。

(三)文化环境角度

德国文化受严谨、审慎的罗马文化影响较大,强调法治与秩序,其会计模式遵从立法管理,会计核算偏稳健,信息披露较保守,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频繁提取准备金。

中国以儒家文化影响,属于群体导向型文化。会计模式强调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公众利益需要,政府主导意味明显。

二、中德会计模式差异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差异主要产生于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同。德国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债权人和小股东,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限制向股东分派股利,属于“债权人保护模式”;我国企业的价值导向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属于鲜明的 “投资人保护模式”,股东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其次才是满足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中国会计目标主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德国会计模式的目标主要在于满足政府计算所得税的要求,以及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计划。

(二)会计原则比较

中国会计原则包括八个要求,具体是指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尤其重视真实性和相关性。

德国的会计原则共十四条,包括会计披露和会计核算两方面。会计披露主要是报表的编制,体现合规性、真实性、明晰性、及时性性;会计核算原则主要是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同一性、全面性、一致性、历史成本和谨慎原则等。会计信息质量强调真实、公允、合规。

(三)会计规范比较

会计规范体系方面,两国的差异不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德国会计强调法制化,由法律规范;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由法律、制度、准则等组成。②德国会计规范强调目标达成性,会计记录方式选择灵活性较强;我国会计规范强调会计记录过程的规范性。③德国会计体系主要适用于商业性质企业,我国会计体系适用面更全面,适用于营利与非营利单位。

(四)会计核算比较

在会计要素上,中德会计要素基本相近,核算方面存在差异。

1.资产的会计处理

在资产计价方面,德国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计价方法包括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以其价值中的最低者计价;我国的固定资产计价方法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具体方法的确定视计量环节而定。

在折旧计提方面,我国只允许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正常计提折旧,德国会计处理中,资产折旧计提情况包括正常计提和补充计提,具体是:除正常计提折旧外,一方面,对没有规定使用期限的固定资产,当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账面价值确定发生长期性减少时可以计提折旧;另一方面,对具有使用期限的固定资产,当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值比其账面价值更低时,可补充计提折旧。

在准备金计提方面,出于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允许计提各种类型的准备金,允许计提的准备金项目比我国多。在我国,准备金的计提有严格的计提条件规定。

2.负债的会计处理

德国会计模式下,负债的会计处理与我国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方式大致相同,除了准备金计提方面。出于债权人利益保护,德国会计法律要求,针对负债采用全面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政策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表上利润,以实现减少股东分红、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目的。

3.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

在损益确认方面,德国会计模式下,损益的确认也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或损失时企业已经获得了结算权;在确认损失时,只要亏损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该予以确认。

在收入确认方面,我国的会计处理规定了五个条件,尤其强调销售货物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没有保留货物继续管理权,并要求相应的收入金额和成本金额也必须可靠计量。在费用确认方面,我国强调收入与费用的匹配,以便更好地评价和比较不同期间管理层的业绩。

(五)信息披露要求比较

德国会计信息披露基于区别对待、分层披露的原则,以公司利益为导向,为保护债权人和中小企业利益,披露要求较低。①采用会计报表项目控制,比如损益表采用总费用式结构,不分项披露费用信息。允许中小企业采用简化报表。②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量的多少根据公司性质不同而要求不同。③ 财务报告公开与否也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而设置不同要求。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强调一致性,披露对象主要是股东、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中,上市公司要求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以公开企业会计信息,是披露规范管理的重点对象。总体来说,会计披露要求缺乏层次性,不分企业规模与性质,其劣势在于未充分考虑企业信息保密性需求。产生背景是我国企业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股东和政府,披露目的也是为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总结及启示

会计模式的形成与各经济体的经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各有利弊。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体的生存环境变化,德国会计模式的诸多优势还是值得我国借鉴吸收。

(一)法制化。德国会计体系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来规范,经济秩序体现明显的法制化管理特点,我国应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会计管理的法制化。

(二)信息披露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与完善,企业信息也构成竞争力的一部分,德国会计模式下的多层次披露方式值得借鉴。

(三)谨慎性原则。德国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体现的谨慎性原则有助于优化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谭薇.中德会计环境及准备金制度的差异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2]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蒋巍.中德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差异比较[J].经济论坛,2007(15).

[4]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1(7).

(作者单位: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资本与财务部)

上一篇:关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实施后加强行... 下一篇: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