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进攻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10-29 10:00:34

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进攻能力的研究

[摘 要] 本文针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在第15届世锦赛和第29届奥运会两项大型赛事中整体进攻能力方面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文献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的获取也多是来自中国篮协网站的技战术常规数据;分析指标主要是篮板球、助攻、投篮命中率、得分等常见的指标。对比赛过程中各种进攻配合的方式方法及次数,很少能用数据来分析,大都是通过常规的一些数据来说明进攻的方式方法,在反映中国男篮在进攻配合时存在的实际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中国男篮在进攻过程中配合形式大部分是通过常规数据进行分析,对在进攻过程中配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能更具体的反映。

[关键词] 中国男篮 整体进攻能力 研究

本文研究为了使中国男篮进攻能力得到更全面更具体的提高,笔者从中国男篮参加比赛的过程入手,寻找中国男篮在进攻成功率高时的配合运用规律,找出中国男篮在整体进攻不当或容易造成失误时的配合形式及相关规律。本文拟突破从常规数据来分析中国男篮进攻的进攻能力,从比赛的每一次进攻过程,场上队员经常运用的移动、进攻配合、基本战术等角度出发,把进攻过程中场上队员之间的基础配合形式、次数、球员位置以及进攻的结束方式、进攻效果等给予量化分析。进而分析中国男篮整体进攻技战术的运用规律,找出比赛进攻中出现的问题及规律,找出我国男篮在整体进攻能力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以后的训练中更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在以后训练和比赛中去改进、提高,全面提升中国男篮的战斗力,使中国男篮的进攻能力能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学习世界强队先进的进攻战术思想理念,来充分认识、分析和丰富我国篮球进攻战术体系,使中国男篮达到具备与世界强队相抗衡的进攻能力,还能为业内学者及教练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1.中国男篮在近两届大赛中整体进攻能力的分析

篮球进攻战术系统是由具有独立攻击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的各类进攻战术构成的。各种进攻战术的制定和运用都离不开传切、掩护、突破、策应等这些基础配合内容,具体到各种风格球队的比赛中时,只不过技战术运用侧重点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而已。篮球进攻战术系统是由多层面内容构成的,属于基础层面的内容虽然可作为一个战术方法来运用,但它不能代表某一类进攻战术。各类不同的篮球进攻战术正是通过这种对较低级子系统(属于基础层面内容的个人战术行动和战术进攻配合)的组织,把它们组成为一个可表现出自身独特新颖的整体,我们习惯于把篮球进攻战术分为快攻、进攻区域联防、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进攻半场人盯人。

1.1 快攻的分析

快攻是篮球比赛最常用的进攻战术之一,也是比赛中最有效的得分手段。其战术核心是争取时间、抓住战机、速战速决,以一个快字体现其战术打法的内部属性和战术方法的合理内核。有效运用快攻可以打击对方的进攻信心,提升自己的士气,从而促进本方的防守质量,提高全队的整体攻击能力,是锦上添花和逆转反击的速效方法。所以每个队在进攻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快攻的发动,趁防守方立足末稳,快速推进至前半场,造成人数、位置、速度等进攻上的优势。

在进行视频数据统计时,对快攻的界定采用时间标准划定,由攻转守时,整个进攻时间在3-5秒的为快攻。对快攻成功界定为快攻的效果是为本队增分或是造成对方犯规。第15届世锦赛和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的快攻次数都不多,第15届世锦赛6场比赛快攻次数仅有11次,在第29届奥运会上6场比赛快攻次数也仅有13次,在成功率上第15届世锦赛为64%,第29届奥运会为54%,差异不显著。

传统的快攻发动源有三种:篮板球快攻、抢断快攻、掷界外球及其他。第15届世锦赛和第29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虽然在成功次数方面两次大赛中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发动源的构成上,第15届世锦赛上中国男篮快攻的发动主要来自于篮板球方面,占了64%,抢断球占了36%,而掷界外球及其他发动方式为0,而到了第29届奥运会时,抢断球快攻占了54%,篮板球只占到了46%,同第15届世锦赛没有大的变化。快攻的发动主要是依靠篮板球和抢断球,但整体数据分析也说明了中国男篮在快攻方面的不足,快攻次数虽有增多,但与国外强队相比,快攻的进攻能力上一直都是我们的一个弱项。尤其发动方式、推进方法还是摆脱不了单一性,快攻次数上更是与世界强队不在一个层面上。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相比,篮板球次数上相差无几,可通过篮板球发动快攻的次数却与世界强队相差太大。中国男篮在第15届世锦赛中总快攻次数仅为11次,而同组对手希腊男篮在同中国队的比赛中,仅一场比赛快攻就高达15次。

快攻的推进方式可总结为运球推进、传球推进、传运结合推进三种,在第15届世锦赛中国队11次快攻来看,其中有6次是通过运球推进,占到快攻推进方式的55%,3次是队员间传运结合推进,仅2次通过长传球推进;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有13次快攻,其中7次是运球推进,占到快攻推进方式的54%,4次传运结合推进,2次是长传球推进。从图1中可以看到第29届奥运会传运结合推进快攻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但总体来看快攻的推进方式没有变化,主要以运球推进为主,这也是近两届大赛中国男篮在快攻推进方式上的一个规律。通过比赛参与快攻的过程来看,快攻的推进以后卫队员为主,前锋位置直接参与次数较少。

中国对阵希腊两届比赛中快攻也是仅有3次,一共通过快攻得到2分;而希腊在两届大赛中快攻次数达23次,其中18次来自抢断球,通过快攻一共得到40分;虽然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快攻次数还增加了一次,希腊队快攻次数减少了7次,但在快攻次数、成功率、得分方面都反映了当前中国男篮的快攻能力与世界强队相比还存在大的差距。

与希腊、美国队的比赛中国男篮尽管输了,但从比赛的过程及数据也能看出中国男篮的进步,美国、希腊在快攻次数方面从第15届世锦赛中29次降到了20次,在快攻时已经注重接应、跟进,整体移动快攻意识都有所进步。第29届奥运会上,几乎让欧洲冠军西班牙后悔终生,中国男篮尤其在快攻能力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为中国男篮在与世界强队的比赛中,篮板球数目与对手并不存在大的差距,通过篮板球发动快攻来提高中国男篮的快攻能力,进而提高中国男篮的整体进攻能力是以后进攻提高的重点。在快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中国男篮在快攻发动上还是缩手缩脚,直接导致好的快攻机会转为阵地战;快攻过程中整体攻守转换意识还有待加强,希望有更多的前锋能直接参与到快攻中;中国队员的快速启动能力、运球突破能力、体能等都是发动快攻所必备的身体素质。以上几点能解决好的话,相信中国男篮快攻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1.2 进攻区域联防的分析

随着现在篮球风格的转变,传统的3-2、2-3、1-3-1、2-1-2联防形式而运用频率无多大变化,相比之下局部的区域紧逼相对增多,在第15届世锦赛上中国男篮总进攻次数为569,进攻区域联防的次数仅为93次;第29届奥运会时,进攻区域联防的次数为97次,而成功次数由原来的35次变为42次,。

中国男篮在进攻区域联防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中,在近两届大赛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第15届世锦赛上运用最多的进攻配合是内线持球进攻和持球突破,两者在进攻区域联防战术中占了59%,其中内线进攻为主要进攻方式占39%;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进攻区域联防方式上发生了大的变化,各种进攻配合数据大都有所增加,唯独内线进攻配合比例由原来的39%降到了13%。其中在正、反切移动跑位、持球突破变化显著,都上升了10%左右,可见在进攻区域联防时,同第15届世锦赛进攻配合相比,在技战术配合运用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成功次数及比赛效果来看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美国队在进攻中国男篮的区域联防时,进攻区域联防的能力明显比我国男篮强,在第15届世锦赛中基础配合的成功利用率高达92%,在第29届奥运会上也高达90%,相比较中国男篮进攻区域联防来看,中国男篮的失误率太高,缘何美国进攻区域联防的能力如此强劲,除美国球员都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外,进攻配合的运用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值得我国男篮进行总结学习。

美国在进攻区域联防的配合比例,仅外线的传球配合与持球突破两项基本技术运用所占比例高达73%,而中国男篮进攻区域联防时运用最多的两项技术是内线抢位持球和突破高达59%,其中在第15届世锦赛上内线的持球进攻高达39%,成功率却仅有17%,与美国队成功率的61%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赛录像来看,中国男篮在进攻区域联防上,过于依靠内线,尽管姚明有着世界级中锋的进攻能力,“姚”核心位置不可动摇,但在运用姚明的方式方法上还需合理化。利用姚明并不局限于只靠姚明来单打得分,应考虑多利用姚明来给外线创造更多好的得分机会,使内外线的进攻更具有攻击性和威慑力。通过近两届大赛美国进攻区域联防的成功经验来看,美国在进攻配合上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两届大赛都多是利用持球突破和外线传接球创造机会两种配合方式。通过比赛录像的过程来分析,美国队在外线传接球技术上非常隐蔽且准确,无球队员在外线传接球时跑动穿凿机会的能力较强,主要表现为2-3个队员之间的掩护、策应跑动。

中国男篮虽然也能积极跑动穿插,但在跑动中多是球员个人的切入或反跑,队员之间移动中的配合较少,所以在创造好的传接球机会和投篮机会上与对手差距较大;中国男篮进攻中突破配合比例虽然也较大,但队员的突破分球能力及其突破后对抗中投篮的命中率很低,另外中国男篮整体的突破能力较弱,前锋、中锋位置持球突破能力与对手差距较大,也直接导致了进攻中“内外结合”的脱节,也是导致中国男篮失误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后卫、前锋队员的运球突破能力,移动中队员之间的配合跑位能力以及移动中传接球能力等对增强中国男篮的进攻区域联防的能力,提高男篮的整体进攻能力所必须要克服和改进的一个重点。

1.3 进攻半场人盯人的分析

半场人盯人是当今世界篮球强队最常用的防守方式,进攻半场人盯人也就成了每个队最应该熟悉和精通的战术之一,在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进攻半场人盯人的次数高达390次,占到总进攻次数的69%;第29届奥运会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占到总进攻次数的66%,如此大的比例,充分说明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对中国男篮提高成绩的重要性,总结两届大赛进攻半场人盯人进攻配合的运用规律,对于提高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的成功率及提高男篮的整体进攻能力有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第15届世锦赛和第29届奥运会中国队进攻半场人盯人的成功次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性不显著,也说明中国队在这两届比赛中进攻半场人盯人时进步不明显。

中国男篮近两届大赛进攻半场人盯人进攻配合情况,在第29届年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进攻配合方式上突出了正、反切的运用,比例由第15届世锦赛的19%增加到了第29届奥运会的24%,而其它进攻配合比例变化不大,甚至有些指标呈现下滑,这可能也是在进攻成功率上没有提高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过快攻、进攻区域联防的各项进攻配合指标来看,针对不同的进攻形式各项指标的进攻配合也都发生了针对性的变化,良好的效果也显示进攻配合变化的合理性。如进攻区域联防时,原来内线持球进攻由第15届世锦赛的39%降到了第29届奥运会上的13%,正、反切移动和持球突破两项指标由第15届世锦赛的38%上升到了59%,这些进攻配合的变化也促使在进攻成功率上得到了大的提高,因为这些指标的增加或减少都是针对对手具体防守而采取的进攻技战术变化,也是总结对手的防守情况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技战术变化,甚至很多还是总结以前经验教训采取的进攻配合变化。

相比较快攻、区域联防各项进攻配合指标,在近两届大赛中进攻半场人盯人的各项指标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正、反切移动也仅仅上升了5%。尽管各项数据都没有一个大的变化,但通过比赛录像观察,在进攻半场人盯人时还是有所进步。如在第15届世锦赛和第29届奥运会上,尽管两届大赛中的掩护次数都为199次,但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与队员之间的掩护方式及各队员位置之间掩护的差异性变化变化比较明显,也侧面反映了中国男篮在进攻半场人盯人时的一个大的变化。(详见后面的各个位置进攻分析)

在与美国队的两届比赛中进攻配合的数据变化,第15届世锦赛中国进攻半场盯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持球突破达21次,占到总进攻配合的28%,其次是内线持球进攻和掩护配合两项达34次,占到进攻配合的45%;在第29届奥运会中,在进攻半场盯人更是加强了持球突破和掩护的比例,与世锦赛基础配合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正、反切移动比例由原来的13%上升到22%,内线持球进攻比例则有原来的24%降到了11%。从比赛的录像分析,虽然内线持球进攻的比例减少了,但内线队员的作用却更加明显,因为掩护、策应的任务都集中在内线队员身上,通过内线队员的掩护使得外线队员的突破更具有杀伤力,跑动更加积极的外线也有更多更好的投篮得分机会。尤其中国男篮在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时,跑动更加积极、掩护方式更加多变,出现了更多投篮机会这已经说明了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进步,但投篮命中率的不稳定也是第29届奥运会上的一个凸现的问题,在对战美国队的上半场中国男篮的外线三分投篮命中率高的惊人,但在下半场虽然也能创造出好的投篮得分机会,但命中率却小得可怜。

在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明显的事例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比赛中如何创造好的投篮机会虽然重要,但如何分配主力球员的上场时间及如何合理运用比赛中的犯规次数,甚至如何储备良好的体能也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成败,这也是历届比赛中国男篮在进攻中所遇到的顽症。

1.4 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的分析

中国男子篮球队在第14届世锦赛和韩国釜山第14届亚运会上、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暴露出的惧怕对手全场紧逼防守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队见长的“快、灵、准”风格,在历经40多年演变之后却变成了惧怕紧逼防守,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通过第29届奥运会上男篮的突出表现,中国男篮已经走出了惧怕全场紧逼人盯人的阴影,甚至打出了失传已久的“快、灵、准”亚洲篮球特色。对近两届世界大赛中,面对全场紧逼人盯人的失误次数进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9届奥运会明的失误频率、次数都明显低于第15届世锦赛。虽然男篮进攻能力提高无可厚非,但在进攻过程中得失误次数还是相对过多,应该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全场紧逼人盯人是中国男篮最害怕的一种防守阵型,由于对手经常不断无规律的进行全场紧逼,在第15届世锦赛对战希腊队的比赛中,仅仅一场比赛中国队就失误24次。比赛过程中,常常会看到中国的后卫发不出球,只要运球较少的前锋队员接触球,就会遭到对手的紧逼、夹击导致失误,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队的士气和进攻节奏。

从比赛的过程来看,中国队在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策应和掩护的队员太明显,其他队员跑位没有规律不能吸引防守队员,造成“人员挤堆”现象,从而直接造成对方夹击、抢断直接得分;后卫在运球过半场时,运球连惯性不好,甚至是信心不足,容易出现迟疑、犹豫或停球在中线附近,被对方多名球员夹击;在第15届世锦赛中国对美国的比赛第三节,对方罚完球后,中国队换张庆鹏上场,在中国队发底线时,对方全场紧逼,中国队有三人在后场球都没有发出,而是直接把球发给了韦德,直接扣篮得分,奇怪的是中国队连续三次都发不出球,严重打击了本队的士气。

进攻失误是影响中国男篮进攻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结进攻全场紧逼盯人经常失误的原因:一是能运球突破的队员太少,后卫队员不会突破,前锋则是不会运球,就更谈不上突破了,从而使进攻上失去了很多有利的时机;二是尽管场上队员的移动跑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队员之间传球时机掌握不好,球很难传到前场球员手中,经常是在不该停球的时间和不该停球的地方停球,给对手抢断夹击的机会;三是队员个人进攻能力不强,尤其在好的进攻机会或二打一、三打二的情况下无法得分,使对手更加大胆的来进行紧逼。

在第15届世锦赛中国和希腊队的比赛中,第一节中国以8比0的小高潮领先对方,后来由于希腊队采用全场紧逼,中国队王仕鹏在对方紧逼防守下发边线球被对方断掉,对方快攻得分, 在第二节30比30时,孙悦在后场破紧逼传球失误,对方又打了一个快攻直接上篮得分,接着在对方全场紧逼防守下造成中国队的一个二十四秒违例,陈江华破紧逼时,突破传球被对方封盖,陈江华运球过前场被夹击传球失误,对方全场紧逼防守下王治郅中场接应后停球,传球路线被断,遭到夹击 传球被断,对方快攻得分。

当第29届奥运会中国再次对阵希腊队时,虽然也出现过进攻全场紧逼不利,如在第一节时孙悦运球过半场遭到夹击球被对方抢断,对方发动快攻得分,但像这样情况的次数少很多,主要原因是中国队经历了第15届世锦赛以后,总结了比赛经验进行了专门性训练;原因之二是因为中国男篮改变了仅仅依靠内线的打法,从比赛视频中可以看到姚明多次跑到弧顶来做掩护,甚至主动带头在外线投三分。进步明显的是中国队进攻全场紧逼的第一阶段推进过前场的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但过完前场后的进攻能力和战术安排有待提高,比如在比赛中,后卫传球过半场后把球传给处于篮下有利位置的易建联,由于各个位置单打能力有限,好的个人进攻机会很少能得分,因此,对中国男篮个人的进攻能力及前锋、后卫、中锋等具置的进攻能力也是必需研究的一个方面。。

2.结语

中国男篮整体进攻的形式主要是以进攻半场人盯人为主,两届大赛进攻半场人盯人的次数分别占到了进攻总次数的69%、66%,提升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的能力成为提升中国男篮整体进攻能力的焦点。中国男篮的整体进攻能力进步较快,进攻方式上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内外结合”,在进攻全场紧逼中失误方面明显减少,快攻能力成为中国男篮与对手差距最大的地方。

中国男篮应特别注重针对半场人盯人和紧逼防守的训练;丰富球队进攻的战术方法,提高球队快攻得分能力,重视攻守转换的训练,提高队员“快”的意识以及在快速中运用技术的能力;提高中国男篮进攻的整体性、攻击性和压迫性,提高队员之间的协作精神,缩小个人进攻能力之间的差距,最大发挥球队整体进攻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林.篮球运动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谭联斌,何录兰.论篮球运动的内外线进攻结合规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6).

[3]高敏.从28届奥运会看中国男篮快攻战术差距和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 24(2):84-85.

[4]翟国强,孙树勋.从世界篮球发展趋势看中国男篮在进攻和防守上存在的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5]湛海涛.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对手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4).

[6]杨雪榕.第28届奥运会我国男篮进攻情况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 (9).

[7]任文晓,张茜.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8]张锋,宗振吉.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的对比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7).

[9]董伦红.世界优秀男篮的进攻类型[J].体育学刊,2006(5).

[10]郭永东.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上一篇:中纤局麻类纤维质量管理与检验技术考察团赴欧... 下一篇:关于中国足球运动员职业道德问题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