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共领域建构的新平台

时间:2022-10-29 02:53:11

微博:公共领域建构的新平台

如今,微博发展方兴未艾,成为表达自我、传播思想,与人交流最快、最方便的传播平台。它以分享和转发为基本传播形态,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的使用人数为基础,对公共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着公民社会的建立,日益成为公共话语的最新表达平台。一方面,微博世界是一个由不同层级对话构成的复杂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碎片化,使微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零散性与拼凑性的特点。但微博的出现的确给公共领域建构提供了新平台,并对公众公共话语的表达产生了影响。

微博建构新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在《人类条件》中提出来的,后来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此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使其发展成熟。所谓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民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国家(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节的领域。①作为一个介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场所,公共领域位于政治权力之外,是一个与私人领域相对的独立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众多的独立个体同时在场,就具有普遍性的公共利益问题展开交流与对话,从而形成一个由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意义网络。

哈贝马斯同时提出了形成公共领域应具备的三个要素:一是要有充分交流、自由沟通的媒介,让公众能通过公开合理的渠道自由表达意见;二是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对某些事件和话题形成共识和公共舆论,以有利于公共事件和话题的解决;三是要有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对某个事件和话题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

1.微博建构新的公共领域的条件

(1)开放程度高,媒介使用自由化

微博是开放的自媒体平台,用户只要上网注册,就可以成为微博的一分子。正是因为微博准入的低门槛,所以吸引了广泛的受众群,并相应地提升了微博的开放程度。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信息的者,人人都是广播员。

社会公众普遍参与,讨论的内容广泛而深入,这就使公共领域根本不会处于封闭状态。人们在微博这个高度开放的平台上畅所欲言,表达观点,针砭时弊。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群体还可以组成相关的微群,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这种方式大大扩展了公共领域的平台,深化了公共领域的话题,激活了人们的思维,从而在对公共事件和话题发表意见时,更易形成一致的意见。同时,把关人作用的弱化,也使得媒介使用更加自由化和个性化。

(2)公民议程凸显,引发公共舆论

传播媒体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者方面进行加工管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传统媒体就是按照这样的议程设置理论来选择报道框架,报道新闻事实,给受众提供一个虚拟的媒体环境。而在传统报道中,媒体议程和政治议程一般都在同一维度,而公众议程一直处于弱化和被压制的境地。这就导致了根据媒体议程所报道的事件,在很多情况下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样就难以对公共事件形成讨论,达成共识。同时,公众意见更难通过适合的媒介平台表达出来。

而微博的出现使议程设置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公众议程设置的作用开始凸显,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自媒体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自己知道的新闻和突发事件,利用微博强大的转发以及评论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的信息几何级扩散。公众就此发表见解,表达观点,形成热门话题,从而给传统媒体提供信息,给传统媒体设置议程。

(3)多层级公众的聚集地,各种观点的集散场

微博高度的开放性以及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发表信息、发表评论、回复留言,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传受不平等的情况。以新浪微博为例,在微博人气排行榜上,“冷笑话精选”、“精彩语录”、“作业本”等账号的粉丝都以百万计,这与很多名人的粉丝数不相上下。

在微博时代,因为便捷,人人都可以作为消息的提供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独立的个人在微博上都具备了媒体的特征。每个人都会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话题形成自己的群体,对某个事件和问题发表观点,提出话题,表达观点,形成舆论,亦采取行动。

2.微博对公共领域中公共话语的影响

(1)影响公民话语的内容

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每天排出10条热门话题,而这些热门话题往往会吸引网友们竞相追逐,或不断地声讨,或不遗余力地调侃。像是前一阶段“杜甫最近很忙”的热门话题,就在话题榜上待了近一周的时间,受到网友们的热力追捧;而“皮革废料制药用胶囊”以及“李阳妻子曝光二人短信称被威胁要战斗至死”等事件,则饱受网友们的诟病与谴责。

(2)影响公民话语的表达方式

新浪微博在刻意引导某种舆论和意识导向,在不断地创造各种“体”,从之前的“高晓松体”到“因为体”,从“如果不学体”到“暴打分手体”,新浪微博不断地影响着公民话语表达方式的改变。像“普通青年”、“文艺青年”、“2B青年”这样的表达,更影响到现实生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口头禅。

(3)影响公民的行为方式

微博一方面让公众不断地展现个性化,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分类与重组,用户被分成各种群体。每个群体都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方式方法思考和行动。这种虚拟群体的思考方式与表达,往往会对现实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博在公共领域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呈现的碎片化与同质化

《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说:“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是4%左右。用户常常发现自己淹没在大量琐碎的无价值信息中,想要筛选甄别,无异于浪里淘沙。这就导致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同质化以及信息泛滥,使得这一公共领域中信息超载现象较为严重。”②同时,碎片化与同质化信息的不断涌现,也会让用户思维的碎片化,面对如潮水般的信息时更加不知所措,让他们产生厌倦与烦躁的情绪。

2. 娱乐化信息严重泛滥

看看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热门转发以及排名前10的微博,就会发现,只要是与娱乐沾边的名人、事件的微博,都会受到网友的热评和大量转发,任何事件都可能被贴上娱乐化的标签。人们对社会事务并不敏感,却对娱乐、体育和商业方面的花边新闻趋之若鹜。众多网友争论的不是有关社会事务的问题,而是与娱乐八卦相关的各类娱乐信息。

3.虚假信息在微博流传

由于微博较低的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开微博将信息出去,这使得消息真假难辨。一般的公众会丧失判断力,迷失于虚假信息所营造的虚幻空间里。加之微博的自媒体性,公众容易成为谣言的“二传手”。由于微博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十分快捷,导致虚假信息、谣言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散播开来,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把关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往往是在消息以后,“把关人”才会进行核实,这就给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滋长的空间和时间。例如今年上半年,由于微博中出现了较多的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新浪、腾讯等微博就关闭了评论功能,进行了为期3天的整改清理工作。

注释:

①朱燕:《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1年第11期,第50页

②殷俊 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年第4期,第87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上一篇:略论创新、经济周期与媒体变迁 下一篇:找准关键词,力求“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