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患上“富贵病”

时间:2022-10-29 01:20:43

中国患上“富贵病”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其开始患上曾经困扰西方的“富贵病”:肺癌、乳腺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好日子”如果缺乏节制,就会演变为慢性自杀。

中国能创造很多世界第一:钢铁和混凝土的消费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世界第一,现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也成了世界第一。中日友好医院的糖尿病专家杨维英(音)和他的同事在对超过46000个样本进行检验之后推断,中国约有9240万人患有2型糖尿病,约有14820万人患有前驱型糖尿病或已出现此病的前兆(血糖升高)。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总结道,糖尿病“规模已达到传染病的水平”。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其开始患上曾经困扰西方的“富贵病”:肺癌、乳腺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罪魁祸首当属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中国人烟草消费增多;食物中脂肪、糖、盐和细粮比例升高;人们越来越“宅”,尤其是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人。天津医科大学校长、中国抗癌协会会长郝希山表示,不知何故,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生活方式改变,疾病就会随之改变”。对疾病的忽视和侧重于传染病控制的医疗体系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中国同事一同致力于研究中国慢性病控制的埃默理大学流行病学家Jeffrey Koplan认为,由习惯引起的疾病“将在未来数年更大规模地爆发”。

剑桥大学公共卫生科学家Lincoln Chen认为,要控制这一危机,必须加强对医生的再教育,增强其应对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的能力并补充关于此类疾病的预防知识。中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副主任杨功焕(音)认为,“整个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中国在2009年4月出台了一项医疗改革方案,呼吁重视非传染性疾病,但是杨先生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数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疾病控制。从1973年到2005年,中国传染病和母婴携带病的死亡率已经从27.5%下降到5.2%。但与此同时,癌症和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却从41.7%上升至74.1%。

“酷”烟

郝希山和其他研究者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非传染性疾病问题是顽固的烟瘾。Tobacco Atlas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香烟数量高达2.2万亿支,成为如今全世界最大的烟草制造国和消费国。CDC的数据则显示,60%的中国男性和4%的中国女性有烟瘾。据世卫组织推算,中国每年约有一百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长沙中南大学精神病学家肖水源(音)表示,中国一包香烟的价位从14美分至33美元不等,而形形的烟草营销使人们对香烟的选择成为了经济能力的象征。在肖水源和斯坦福大学的Matthew Kohrman合著的报告中,他们写道:“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会聊到最喜欢的香烟品牌,而互相递烟也被视为礼貌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礼教一直制约着中国女性吸烟者,但是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蚌埠医学院的两位学者在本校做的一个小规模但有代表性的调查显示,尽管只有4.9%的女学生有烟瘾,但吸烟在城市女生中更为普遍。城市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吸烟的年轻女性看上去很酷、成熟和有魅力”。另一项调查发现,14-24岁的女生中有五分之一曾尝试吸烟。这是一个坏兆头。香烟生产企业以更为纤细和时尚的包装销售女性烟。而女生们普遍认为女性烟的危害小于普通香烟。

肖认为,一个微弱的希望是,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最有名的是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全面禁烟。上海也正在世博会期间沿袭这一惯例。这样的举措得到了中国东部城市一些专家和教授的公开支持,肖表示:“吸烟的文化正在逐渐改变,这是中国控制烟草消费的最大的希望。”但在内陆地区,情况却依然如故。而且就全国而言,烟草的销量还在增加。郝认为政府应对烟草课以重税,将这部分收入投入相关疾病研究,但政府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动向。

妇女杀手

吸烟的危害至少已经开始被人们意识到,但还有一些致命的威胁正在悄然兴起。郝表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和许多大城市的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总的来说,中国的乳腺癌影响范围大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但是或许是由于饮食差异,城乡之间的患病比例有着令人惊异的巨大落差(城市妇女罹患乳腺癌的比例比农村高得多)。2004年,上海每10万名妇女中有71例乳腺癌患者(在美国,这个数字约为每万人128例)。而乳腺癌的死亡率在1991年至2000之间升高了39%,已经成为患者数增长最快的一种癌症。

在乳腺癌的防治中,及早发现十分重要。中国抗癌协会在2008年发起了一项活动,到今年年底预计将为53万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检查。卫生部也发起了一项检查宫颈癌的项目。其目标只是进行常规的医学检查。郝认为,应该进行更多基础性的癌症研究。比如中国四十多岁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对这个奇怪的现象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

富贵成病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使人们吃得更多、运动更少。杨功焕及其同事2008年在《The Lancet》发表的报告显示,与20年前相比,人们食物中的粗粮减少、脂肪增多。食盐的摄入量已经两倍于推荐标准,这使患高血压的风险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市民出行也很少使用自行车了。杨的报告显示,2002年,22.8%的中国成人有超重的问题,7.1%的中国成人已经过度肥胖――这个比例比1992年升高了一倍。

儿童也开始出现超重的问题。C. M.Chen在其报告中写到,在上海和北京,7-12岁的儿童中有29%的男孩和15%的女孩超重或者重度肥胖,这项数据在1985年仅为6%和4%。甚至婴儿也呈现出过重的趋势。中国的营养学医师林旭表示,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已经增加到4公斤,对亚洲人来说这已经很重,很可能在出生后和今后的生长中引发并发症。林旭表示,“甚至医学专家都不认为婴儿过重是个问题”,但已经有一部分医生开始告诉孕妇怀孕过程中适度增重的重要性了。

营养摄入不均、肥胖和缺乏运动不仅是大脑和心血管疾病的幕后推手,还可能引起糖尿病。NEJM的研究显示,中国60%的糖尿病患者对自己患病的事实一无所知。他们的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更容易发现糖尿病,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杨认为,“我们必须告诉公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偏远农村。他们正在做的项目旨在控制7000名成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并减少包括心脏病、支血管阻塞和肾衰竭等并发症。他们还对46000个病例进行DNA样本收集,旨在研究中国人是否存在对糖尿病易感的基因。

不知原因的糖尿病的增多暴露出中国医疗体系的根本性弱点。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公共健康专家Brian Oldenburg表示,医生和医院“不是为糖尿病前兆患者准备的,他们不对病人进行基础性检验,即使是那些有着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他认为,界定那些糖尿病高危群体并将其纳入改变生活方式的计划当中十分必要。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改革现有的只注重妇幼健康和传染病的医疗体系,帮助人们应对糖尿病等慢性病”。

Lincoln Chen认为,增强疾病预防必须制定新的制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医疗保健方面的权威也必须积极参与其中。中国卫生部有一个鼓励医生戒烟、并在医院和诊所内全面禁烟的项目。杨功焕希望食品工业降低食品中的含盐量,以此帮助预防高血压。为了预防糖尿病,营养科学协会的会长陈彦及其同事正在游说政府增加奶制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最近的研究显示,北京和上海超过90%的中老年人都缺乏维生素D,而这恰恰会加剧糖尿病和前驱糖尿病的发生。

中央政府即将调整拨款的幅度。2009年春,国务院实施了医疗改革。改革计划包括呼吁接种B型肝炎疫苗以预防肝炎、定期进行乳癌和宫颈癌检查。杨功焕说,“这只是个开始”。他认为应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控制烟草消费。

Lincoln Chen表示,“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如果人们足够重视,而医疗支出又持续上升,中国政府肯定会作出回应,但是这种回应的速度和有效性就不得而知了”。很多人也许会开始了解,“好日子”如果缺乏节制,就会演变为慢性自杀。

来源:《科学》 2010年4月23日

编译:段醒予

上一篇:沉重的无形枷锁 下一篇:争议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