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10:33:08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解决高职学生群体问题的动力源泉,通过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必修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完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教育学;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2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该课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缺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多变、课程内容重复、疲于应付等现象,影响着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理念及考核方式值得商榷

该课程课不但要求学生“知”之、“会”之,还要求学生乐于“为”之,可见要求思政教育要“立竿见影”,单从教育原理上讲也是不科学的。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做不到正确合理的评价学生,对于思政课更是如此。

3、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在思想观念上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往往停留在表面,这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抱着人应付的态度,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方法与途径的思考归纳如下:

一、坚持以生为本,注重人格教育

高校普遍考虑了群体的需求,重视对群体统一性要求和目标的实现,往往忽视个体的多样性和受教育对象的多变性,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在人格、思想意识和法律等层面上的独立,信任学生,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制定教育计划,安排课程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自为意识,才能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转变教育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思政教育大多采取单向灌授形式.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而这一过程又有赖于教师的主导。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不放松专业理论知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加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与学生有更多共同话语,引起共鸣,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2)保证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叛逆心理更强烈,同时在就业压力方面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尽可能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

(3)激发思政教师爱心和工作热情。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意识、心理上的感化,“以情动人”的教育方法经常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让教师参与到管理中来。提倡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决策上集群众的智慧,在行动上聚集体的力量。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其次,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教师,使他们充满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

三、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

1、思政教育进宿舍

学生宿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逐步形成 “以宿舍楼管理为基础,集学生党团工作、学生日常教育、宿舍管理工作于一体,党政配合,综合联动”的综合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使思政教育进宿舍工作有扎实的体制保障。

2、思政教育进网络

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得到年轻人的追捧。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对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主要从“加强组织管理、畅通信息渠道、建设主题网站、开展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

3、思政教育进四大平台

积极创新,通过搭建学生社团、主题班会、特色品牌活动及学生特质培养实训基地等四大平台,丰富第二课堂,以多元形式渗透思政教育。

四、扎实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职业化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目标要求,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优化教改思路。制定包括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为内容的课程整体目标。

同时,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善规划、识自我、知感恩、爱祖国、懂法律。五个模块分解为12个专题,通过三大项目串联完成(如表一)。

归纳提炼,最终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推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此次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还包括对全新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首先,整体考核评价方案(如图一)的

制定更多从项目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同时,针对所占比重高达55%的“项目过程考核”指标,将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如图二)为技能考核、职业道德考核、理论考核三个方面,是课程考核工作有章可循。

通过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必修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改革,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完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的健全人格,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

上一篇: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体... 下一篇:浅析体育英语专业在体育院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