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引导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1:28:22

用国学引导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摘 要:中华国学博大精深,蕴藏着中华民族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借鉴国学的智慧,引用古文名言浅析了国学不但是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为他们职业规划提出了真知灼见。

关键词:国学 高职学生 职业规划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63-02

关于“国学”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提出始于清末。当时的华夏土地国势衰败,“西学”倚仗坚船利炮大肆攻入,成为了强势文化,由此便有了相应的“国学”提法。国学,作为中华几千年的积淀物,有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珍宝熠熠生辉,也有糟粕腐朽困顿人心。我们所倡导的,是其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它展示了所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与待人接物的哲学,因而它不仅是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提出了真知灼见。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是指了解对方,洞悉人情世故,与人来往时把握对方的习惯品性。“自知”是指了解自己,看透内心,懂得自身存在的意义。简言之,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算是有智慧的人,若能了解自己的人便是明智的人。智,是于我之智慧,明,是心灵之澄明。“知人者”,思考的触角向外部世界延展,“自知者”,思考的触角向内部世界纵深,因此智者,是知人过于知己,知外不如知内,而明者是即知人又知己,即知外又知内,内外皆澄明。智,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体验与对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具有局限性、主观性片面性;而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客观性、全面性。故要在这世上做一个真正清醒洞察的人就必须做一个知人、自知的明智之人,这也是初踏职场的大学生内心铭记的第一要诀。回顾我们所遇到的挫折苦累,大致可归为两类原因――要么不知人,要么不自知。而我们要了解外部的世界,要观察别人,只要用心、仔细、努力也能做到,难的是“自知”。正是“知人难,自知更难”。高职学生中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中有人太在意自己,有人太忽略自己。前者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在校园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或自恃甚高,狂傲自大,遇事好出风头好表现,讲话不知分寸,不分尊长,甚为粗野浅薄、无知。而太忽略自己的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往往缺乏自信,自感卑微,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固执甚至消极厌世。这类人正是他们不能正确“自知”造成了心理上的疾病和与人交往的问题。如果说校园里有师长的宽容和庇护,可以让自己慢慢成长,而一旦步入社会,就需要自己去独挡风雨,必须做一个明智聪慧的人才能立足于世。因此当高职学生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时,要铭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哲学。面对职场风云和生存压力一方面不断审阅自己,了解对手,职场中人更需要明白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他人之短也是自己的前车之鉴,他人之长更是自己的榜样,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才能用自己“所长”胜他人“之短”,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锐志进取。另一方面不光要战胜别人,还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自私狭隘,战胜自己的骄傲自满,战胜自己的懒惰怯懦,已“自知”为前提,不断跳出自我看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让它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以崭新的面貌,沉稳的心态,敏锐的视角去迎接一轮轮挑战;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准,走得好,走得出色,走得与众不同。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的内容,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小芽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堆起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底下跨出的。简言之就是任何事物董事由小变大,有简单变复杂的,所以人们常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比喻事情的成功也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结果。然而商品经济催生下的浮躁、功利、现实等不利之风已刮入校园,让一些高职学生早将老子的智慧警言抛到脑后。如有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方安排学生从基础岗位基础工作做起,但他们大都怨声载道不肯很好服从,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又累又丢面子又没有必要。他们认为毕业后理想的样子是工作轻,工资高,环境好,甚至认为自己刚步入职场,明天就能当上经理,刚创业,明天就能成为首富。有的学生为“创业”走“捷径”,公然傍大款,攀贵妇,还名曰“节省十年奋斗时间”。这些学生中虽不乏人有聪明的头脑远大的志向,但因为在学校的时候缺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丰富经验的意识和决心,进入职场也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本事,注定只能是眼高手处处碰壁的平庸者。而许多资质平凡的学生,在校时他们的成绩平平,没有特殊的天分,只有踏实的性格,这些学生步入职场,默默耕耘,平凡无奇,但是毕业几年后,十几年后,他们却有了成功的事业,因此,脚踏实地是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士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梦想、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任何远大的目标都必须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和计划,从小事,从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完成。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铭记的箴言。

3 生有涯,而知无涯

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穷尽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庄子做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也秉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认为注重生命才能不违自然,顺应自然才是不违天道。这句话中他以“生之限”与“知之涯”做对比,我们也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知识海洋浩瀚无边,而我们有限的生命只能从中掬一捧水,所以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我们的努力之所在。但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学习只是在校园里的事情,步入职场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除非是为了获取文凭。因而有了学生在毕业之际以抛书烧书来庆贺自己的“解放”之举。学海浩瀚,学之不尽。更何况是在学校这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的所得。你停止了学习,可社会不会停止前进,那你终将被时代淘汰。风云变幻的职场中也是如此。且不说每一个行业伴随国家的发展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单是每天都可能有善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新人或者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不断涌入你的公司或行业,如果你始终抱着大学里学到的书本知识,而不在新的环境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价值顺应行业的发展,那失败和淘汰的命运便与之想随,“不进则退”是摆在职场大军前的事实,“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规律。因此我们要时刻以“生有涯,而知无涯”提醒自己,学习是我们的权利,我们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权利享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而且终身学习也是提高我们自己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4 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说,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有了满足感,内心才能平和快乐。这正是人常言的“知足者常乐”。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关注被尊重的心理,初踏职场的学生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想要“建功立业”好好书写自己的人生的心境是能够被理解的,但一些高职学生在规划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时往往给自己订立很高的目标,还一味地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孟子说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他也告诉我们欲望多则心灵的迷失就多,欲望少则内心也就少了干扰多了平和,所以知足常乐。而高职学生背着这样那样沉重的思想包袱上路,整天计较得失,整天“与同事斗其乐无穷”,怎么能静心于自己的工作,怎么会热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热爱哪来的激情,怎么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呢?刚踏职场的高职学生中很多人总是抱怨工薪低,待遇不好,工作不能体现自己能力于是频繁的跳槽,他们一直在追求理想却总是在起点徘徊。“知足之足,常足矣”是高职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时应给自己打的一只预防针。只有正视自己的内心,怀着满足的心,去热爱工作,快乐的工作,并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能力,充实自己,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源于积累,并做到即“知人”又“自知”,高职学生终将为自己更好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几千年积淀下的国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学问。它无论是对人们的治学或处事,都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因而高职学生不仅能以国学为思想上的明灯,若在职业规划中以它为指导,必使其人生道路更科学更和谐更富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梁枢.国学精华编[M].商务印书馆,2011.

[2] 李小兵.文化的力量[M].团结出版社,1999.

[3]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S].教高[1998]2号.

[4] 蒋国华.道的妙用[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10.

[5] 叶朗.中国文化导读[M].三联书店,2007.3.

上一篇:《物流仿真实验》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对高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的建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