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桥还是墙: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探析

时间:2022-10-28 02:29:24

语言是桥还是墙: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探析

摘 要: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加

>> 语言是桥还是墙: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探析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要点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群众性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画面的构图语言 试论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的语言要求 创新是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竞争力的永恒动力 “三贴近”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提要的语言规范 广播电视新闻视觉传播语言设计原则探索 浅议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异同 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思路初探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度”的探析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方言化现象 方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传播特性 论创新电视新闻节目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编辑 电视新闻节目类型刍议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语言是桥还是墙: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探析 语言是桥还是墙: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金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本地居民生活的语言表达,但是随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竞争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开展,这种方言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呈现低俗化、小众化、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方言的运用是桥还是墙,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注意与研究。本文首先探究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出现的动因,继而分析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的特征,再具体的分析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桥”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墙”的作用,从而对如何改革方言广播电视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方言;广播电视新闻;优势和障碍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97-02

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电影、电视剧和小品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部方言电影《抓壮丁》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从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风靡起来。从而开创了在我国电视节目中应用方言的形式。再比如曾经家喻户晓的在中央元旦晚会由宋丹丹、黄宏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将我国的方言应用其中,从而更加的贴近生活实际,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直到今天方言类节目依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由此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出现,例如杭州电视台在2004年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就开创了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发展先河,以及后期的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山东齐鲁卫视的《拉呱》等方言新闻节目开始在各地方电视台兴起。但是随着其不断的发展,方言新闻节目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造成了地方发展的阻碍,因此未来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成为了各大传播学者和电视新闻研究者的一大课题。

一、推动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因素

1.丰富的地域文化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个地区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因此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这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的支撑下,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好地面对地方的受众,可以更好地贴近群众的生活、可以更加深入地应用地方的文化特色等优势不断地发展起来,并成为地方广播电视收视的保障。

2.分众化传播理念的发展

在新闻传播的理论中,对“分众”的研究逐渐深化,一些学者认为今后广播电视的发展应该更加趋向于地方化和地域化。并且由于地域环境的发展,人们对于大众的兴趣逐渐弱化,而对于自身利益的关注逐渐明显,从而促使将普通的“大众”逐渐地分化成由统一利益和价值组成的“小众”。因此各个地方电视台一方面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受到建设技术、经费和新闻资源等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迎合区域的受众需求,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和喜爱。

3.媒体竞争的推动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台的市场化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广电总局对于电视台的直接管理权利逐步下放,各个地方电视台将市场发展的模式应用到电台的建设中,因此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各个地方电视台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电视台没有办法像央视、省级电视台那样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制播技术、资金等支持;二是地方电视台会受到节目播出的限制,只能在本地方的卫星收视中进行播出,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地方电视广播新闻节目为了发展节目的特色,适合本地节目竞争的发展实质,促使了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二、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

1.传播形式的独特化

首先在新闻播报的形式上,大型的新闻节目通常是主持人坐在直播间进行播报,形式较为正式,但是在方言新闻节目中主持人通常活动较为自由,或站或坐等播报形式的运用拉近了主持人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再者是节目形式更加的生动,例如山东方言中的“耍”就是“玩”的意思,重庆方言的“棒棒”代表“挑夫”,湖南方言中“啥子”是“什么”的意思。这些有趣的语言形成了方言广播新闻的独特亮点。

2.播报内容的群众贴近化

首先是在我国大型的新闻节目中多以国际、国内的大事新闻为主要内容,节目内容趋于政策性和说教性,但是方言新闻节目的内容选取,多为本地方发生的民生新闻,因此新闻的资源更加的贴近群众生活;再者是方言新闻节目的内容多为当地群众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包含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形式。例如《阿六说新闻中》内容的选取都是当地的平民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如各家的家长里短、食品安全、文化娱乐八卦等内容。《拉呱》中又推出了为民众解决现实生活困难的形式,如家庭矛盾调节,群众生活困难扶助等形式。 3.主持人的特色化

在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通常都是由一个或者两个固定的节目主持人进行播报,主持人从穿着上和行动上,尤其是话语上更加接近普通大众,在群众之间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例如《拉呱》的主持人“小么哥”,就是山东方言,“有么说么”的意思,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趣事的讲述来使当地的群众产生共鸣,以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三、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桥”和“墙”

1.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桥”

(1)实现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播。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省区划分众多,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通过不断的文化积累,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而方言更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提倡普通话的形势下,促使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开始衰落,实际上相关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争论也比较多,但是笔者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不应该建立在传统民族语言的消亡上,要在进一步实现普通话普及的基础之上依然留存地方的特色方言。这时候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播,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推广民俗风情,其次在语言的应用上可以实现传承。

(2)民众自身身份的认同。方言的产生是来自当地民众智慧的探索和自我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独特文化的展现,但是随着现今人口流动的巨大提升,促使许多区域的居民开始向外地进行移民,或者去外地工作,同时普通话的应用逐步扩展,促使许多区域居民的方言开始消融,尤其是年轻人。因此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将独特的区域特征、文化和语言很好的展现出来,勾起许多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过去生活的回忆,从而找到“自身身份”的界定。例如《阿六头说新闻》栏目的整体宗旨就是要本区域的居民自己演自己的故事,使观众可以通过方言来提升内心的趋同心理。

2.方言广播电视新闻的“墙”

(1)方言的使用触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该项法律中,国家明确规定在各大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中要使用国家规范的标准普通话,如需使用方言必须要经过国家或者省级电视台的标准,这项法律的出台主要就是为了使电视台的群众语言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从而满足大众的整体交流和需求。但是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创的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追逐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而使节目的形式更加的媚俗化,或者直接抛弃普通话的应用,这样就违背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此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要不断在文化提升上进行改革,在贴近民众的生活中,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

(2)削弱了媒体语言的示范功能。国家提倡普通话,是为了更好的团结民族,增强凝聚力,有效地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和人们之间交流的统一性,所以推广普通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广播电视,以其独特的视听功能和强烈的画面感成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其功能上必须要将普通话进行很好地传播。近几年随着电视的普及,许多区域的居民都可以听懂普通话,但是方言广播电视新闻的产生,会使一些当地的民众只选择此类节目进行收听,因此没有将普通话应用政策很好地落实。国家强调要在2050年,达到95%的公众都可以在公共场合自由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应该要对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很好地定位,因此方言广播电视新闻就成为“墙”。

(3)会产生群体的分化和歧视。随着社会交通状况的改变,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我国人口流动现象愈加明显,因此许多区域已经成为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交融的现象。一些外地人也需要通过电视新闻来了解国家和生活的大事,也需要通过舆论导向来提升自我的社会认同感。但是方言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却不能使这些“外地人”很好地融入进去,致使许多外地人在收听时对当地方言的使用产生厌烦的心理。

四、如何改革方言广播电视节目

1.内容的创新应用

电视节目的内容往往是一个节目可以提高收视率,并长期发展下去的关键,所以内容的创新是一个节目保持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方言电视新闻节目为了满足国家对电视栏目的要求和电视功能的定位,就必须进行不断地改革。首先在内容上,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能一味地发展,也不能一味地取缔。可以通过栏目方言和普通话交叉进行方法来进行改革;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要保证内容的生动性、有趣性和贴近性,同时还要保证内容的深化性;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观点,打造自身的独特个性。

2.把握方言运用的“度”

由于方言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地方的特性进行安排,所以一般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内,这种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能适应全体的大众需求,所以通常都是经过各地方进行实现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为外地人服务,其在栏目的组成和时间的定位上要把握一个很好的“度”。例如:国家规定在市级电视台中,方言类节目不能超过两档,通译频道不能超过一档,并且在7点到9点的黄金时段不能播放方言新闻节目等,都是对方言节目进行了很好地规范和限制。

近几年一些地方电视台为了提高当地的收视率,开始大量的复制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这并不能很好地遵循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所以在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应用和发展上要正确地认识其存在的“桥”和“墙”,从而可以推动国家整体电视节目的功能发挥。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邵培仁,李雯.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邵培仁,李雯.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C].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暨2004年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论文集,2004. 范桢.“本土化”还是“本土话”――对方言类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4(17).

上一篇:你怎么消费? 下一篇:论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