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析保山方言的社会功能

时间:2022-07-10 09:01:29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析保山方言的社会功能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保山本地人对保山话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及态度,并将他们的语言态度作为语料分析的依据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保山话在保山地区仍然享有很高的声望,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低变体内的交际功能,同时也是当地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地域人群身份的象征等等。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 双语 语码转换 社会功能

1 引言

标准语与地域方言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根据戴庆夏教授的观点,我国的语言关系主要有三大块,其中之一就是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即标准语和地方变体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各地方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从普通话与上海话的紧张关系,到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粤普之争”及相关事件可以看出,方言的生存空间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语言学家查尔斯·弗格森(Charles Ferguson)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双言现象是指并存于同一语言社区、用途各不相同的语言变体,通常其中一种被视为高层次变体,具有文言文的特征,而另一种则为口语式的低层次变体。高层次变体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低层次变体则用于口头交谈。高层次变体多用于政府机关、大众传媒、教育部门、宗教团体等;低层次变体常见于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交谈,也被高身份者用以对低身份者指示等。

关于方言的使用情况,已经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和调查,但是对于保山方言的使用情况和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研究还是很少。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等方法,选择保山一所中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了保山本地人对保山话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及态度,并将他们对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的动机作为语料分析的依据。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所获数据较为客观的认识以下两个问题:(1)保山方言的生存空间是否受到挤压?(2)保山方言具备哪些社会功能,对其社会和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2 数据调查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数据来自保山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年龄在14—16岁之间。本次发放的调查问卷共97份,其中有效问卷89份,男女比例为2:3;接受访谈的学生共48人,男女比例为2:3。其中,接受本次调查和访谈的学生对普通话和保山话都能熟练使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内容包括在各个领域中普通话与保山话的使用情况、他们对普通话与保山话的态度、普通话与保山话所承载的功能等问题。

2.1 低变体内的交际功能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一),超过70%的受访者在家庭生活、集贸市场、以及与陌生人第一见面时都会使用保山话。而在学校尤其是在课堂上以及一些大的百货商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这个结果说明,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如与长辈及朋友交谈时,受访者用保山话会更显自然舒服,这样既可以清晰地说明自己的意图也能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与生人见面,使用保山话会更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增加彼此的亲切感。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4%的受访者表示在家中与年龄偏小的弟弟或妹妹交谈或者辅导他们做作业时,会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这也显示,普通话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更多地被用在一些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本次研究中的受访者,从小接受普通话的正统训练,他们认为普通话在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课下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都会有意识的选择普通话。虽然他们在放学的路上会用保山话进行交流,但是当提及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新学到的生词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用普通话讲出来。还有部分受访者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方使用普通话交谈,那么他也会倾向于用普通话回应。例如在大的百货商场,当他用保山话咨询服务员时,如果对方以普通话回应,那么他很快就会转向普通话。

这也说明保山话与普通话共同存在于保山这一语言社区,其用途各不相同。其中,普通话被视为高层次变体,多用于学校、大众传媒、政府机关这些正式场合。而保山话则为口语式的低层次变体,人们在口头交谈时更喜欢使用保山话,如朋友间的聊天、家庭成员之间的谈话等等。

2.2 当地文化与精神的载体

当受访者被问到使用保山话和普通话的理由是什么的时候,82%的人表示从小习惯了;相比之下,只有12.1%的人认为使用普通话的是出于习惯的缘故;79%的人选择了说保山话有归属感,更有86%的人认为说保山话是保山人的主要特征(见图二和图三)。

关于他们对保山话与普通话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的受访者认为说保山话是由于从小习得,79%的人选择了说保山话有归属感,更有86%的人认为说保山话是保山人的主要特征,还有69%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保山话是出于方便的原因。而对普通话的态度,12.1%的受访者选择了习惯这一缘故,还有23%的人认为用普通话交流起来方便。而在其他原因中有70%的人认为因为普通话是国语,所以必须要讲普通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保山人对保山话有特殊的感情,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家乡话”,更是因为它是保山文化的承载者。

语言作为特定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保山话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凸显其所承载地域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哀牢--永昌--保山文化,经历了数千年时光的洗磨,如今已成为保山地区璀璨夺目的人文风景,并以其突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特征,为进行保山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积淀了无比丰厚的人文底蕴。在调查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近年来用云南方言、保山方言播出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如正28经、烧饵块等。这种剧目既风趣幽默,又体现了保山当地的特色。在这些方面,历史厚重、多彩风情和底蕴丰富的保山方言是不可替换的。换句话说,如果用普通话转述,这些剧目就会完全失去其本身的韵味和魅力。

2.3 地域人群身份的象征

语言能表明我们的身份。年龄、性别和声线能在生理上,口音和方言在地域上表明我们的身份。当我们问到人们是否该学习方言时,87%的受访者认为保山人应该会讲保山话,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保山话是没用的。有趣的是,68%的人认为如果一个保山人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保山话,那他就失去了保山人的身份,45%的人会觉得他在摆架子(见图四)。

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早在1970年就指出:语言能够建立和维持社会规则,包括由语言本身造成的交际角色,通过此功能,社会团体被划分,个人也得到了识别和强调。另外,因为通过人们间的语言互动,自身的人格得到了表达和发展。保山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明代的屯田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云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研究这些方言词语,可以解释许多历史和文化问题。相对于大理、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地区,保山的少数民族较少。保山地处边疆,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少有大规模的移民,所以它的方言相当稳定。在调查中,受访者称如果能在外地遇到说保山话的陌生人,会很快和对方熟识,并且保山话在协商和建构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时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多元化和多民族的社会中,通过方言的使用来区分、识别、建构和维持人们的地域身份是最直接和最普遍的现象。因为人们的这种身份强调的是个体与相应群体和相应地域间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趋同和一致。所以,保山话是当地人群身份的象征。

3 结语

保山话在保山地区仍然享有很高的声望,它不仅仅承载着低变体内的交际功能,同时也是当地文化与精神的载体、人群身份的象征等等。人们对方言和普通话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地人对其方言的认同感。本文虽然局限于对保山话的社会功能的分析和研究,但笔者希望能借此让社会和政府更多地关注方言问题,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很好的保护这些“家乡话”。

参考文献

[1]Cooper, R. L.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Change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Ferguson, C. A. Diglossia [J]. Word,1959,15. Also in Li Wei. The bilingualism reader[C].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0b.

[3]Holmes, J.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M]. Harlow Essex: Longman Group limited,1999.

[4]陈立平.常州市明语言态度调查[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4).

[5]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大学泰语教学中泰国文化导入策略 下一篇:浅析ESP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