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客视角探析

时间:2022-10-27 08:10:50

网络拍客视角探析

互联网读图时代,诞生了一个以数码相机和手机的照相功能为主要工具记录图文影像的群体,即最初的“静像”拍客。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的到来使“拍客”的含义演进成记录视频影像的主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网名为danta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并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视频《成都地震》,引起网民和各大媒体广泛关注。这就是发生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典型“拍客事件”。

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它为双向传播提供了平台。作为原受众方的拍客正积极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反向传播,实现着由“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

一、发现和记录生活

成熟的播客平台,让拍客的意志、情感和话语表达有了一个可以展开的网络空间。很多视频网站主动地将生产信息的权力“下放”给使用者,使拍客获得了充分的话语权。受众不再甘心被动接收已经呈现出的信息,而是在这场信息传递的变革中跃跃欲试,把传统模式的“你拍我看”变为“你看我拍”。

当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倡导“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影像”。这种捕捉现实的冲动如今更是被拍客展现得淋漓尽致。关照现实是拍客表现的中心。对于绝大多数拍客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奇闻轶事。通俗化、平民化的视角弥补了公共媒体机构对一些事件报道的缺失,鲜活地演绎着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

通过对2008年6月份新浪拍客联盟上传视频的分析可以看到,两性相关的视频在拍客上传中呈现出下降势头,而对社会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的影像在数量上仅次于居上传数量第一位的“奇闻怪事”。在这类视频中,来自公交车上的不文明现象又占据了重要的比例――集中在不雅观的肢体动作、不让座(占座)行为、公交车上争执场面等。可以推断,拍客捕捉的影像,极少来自有目的寻求素材的过程,而是顺手将触手可及的景象纳入视频。

此外,还有部分拍客传播的是颠覆传统文化的恶搞性作品,或反映现代人空虚和迷惘的作品,或表达一种极端偏激思想的作品,或是表现抑郁症患者、街头流浪者等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作品,以及表现同性恋等敏感话题的作品。如果没有网络,没有拍客,这些非主流但却又真实存在的思想是很难如此通畅地被我们接触和感知的。

二、拍客视角分析

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在网络中的表现与在现实世界的表现不尽相同。网络发展初期,人们急于宣泄,与之相适应,人们在网络中可能会更加暴露出自己的低层次本能,拍摄和的视频影像也暂时表现为低层次需求占上风。因此,拍客视频中,以“美女”、“搞怪”、“两性”为视角的题材屡见不鲜。当拍客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甚至饱和后,他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逐渐增强――拍客已经不再仅仅追逐视频在诞生初期带来的低级的娱乐体验,而是更多的将视线集中在社会关注视角上,充分体现了社会大众的情感寄托、审美认同以及批判性思维。

拍客群体的构成具有普遍的随意性。三人行,必有拍客。拍客时代,人人都有做拍客的潜力与可能。媒体中视频拍摄功能的开发与技术成熟使得任何人都有成为导演的可能。这大大缩短了传统观念中电视人与平民大众之间的距离,强化了电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亲和力。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拍客没有经过影视制作的基本训练,不懂得分镜头,缺乏蒙太奇思维,表现的内容绝大多数属于生活即景,难以进行现场调度,使得拍客群体无力和专业新闻记者、电视人混为一谈。正如拍客的定义所言:拍客“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更无需专业技巧”,“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视野,一种积极面世的态度”。

拍客文化使得部分人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被社会与他人认同。而网络的传播特性为个人能量最大化提供了无限可能。云南黄荆村瓦房小学教师毛利辉用银行贷款买来的相机拍下寒冬学生的褴褛衣衫在网上,恳请大家给贫苦孩子捐鞋袜。对于这一事件来说,拍客的行为则是高度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渴望改变现状意愿的趋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弱势群体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知识、生存能力等社会资源的占有上仍处于劣势,网络给了他们或者关注他们的人们一个诉说和诉求的平台,拍客则成为义务代言人,让千万网民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内心的痛苦,引发广大社会个体对弱势群体给予关爱和帮助。在这层意义上,拍客个体的社会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

三、站在视角背后的冷思考

不同层次的信息传播者具备不同的媒介素养。但无论怎样,拍客的行为都是自身媒介素养的外显。这股民间的创作力量很可贵,但是流露出诸多值得关注的弊病。

1. 偷拍、实拍与侵权行为

许多大型门户网站对拍客上传的视频做出诸多限制,如禁止标题中的“偷拍”等字眼。但 “实拍”迅速取代“偷拍”,使得这类视频披上了伪衣,相对于视频影像技术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健全,网络道德教育仍显滞后。普通民众的偷拍虽然不可能像明星艺人被偷拍那样造成极大的振荡,但是对于当事人的身心伤害仍然不可避免,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人身与隐私侵害,需承担法律后果。况且身处网络时代,偷拍的影像一旦在网上流播,将会对当事人与整个社会环境形成极坏的负面影响。现实社会,偷拍一旦成风,必将人人自危,这种人与人之间阻隔与戒备所形成的可怕后果,恐怕并非偷拍影像造成的侵犯隐私与伦理那么简单了。

2. 低级趣味

新浪拍客联盟的一级页面上,提供了点击率最高的拍客视频链接。在这12个视频中,与两性、美色相关的主题有7个,占到了58.3%。而在这些视频中,点击率在100万次以上,“收视率”远远高居前四位的全是和两性相关的题材。

拍客记录了真实生活,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趋利性却无情地将其滑向媚俗,使当今的精英文化处于准失语状态。很多网站都以争夺最大数量的眼球为目标,迎合尽可能低的文化趣味。

拍客在网站上的身份建构并非单渠道的“自我表达”,而是包含了一种对反馈的渴望。对于拍客来说,传播高尚的视频内容一旦不被网民关注,从一定程度上,他的积极性就会受损,成就感逐渐缺失,甚至导致最终因兴趣、口味不合脱离这个群体。网民的支持率、网站的认可程度与拍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正比,然而大众审美趋向、兴趣所在仍在马斯洛提到的需求层次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方面。这会使经典视频传播与网民接受意愿以及网站的商业利益陷入恶性循环,对于提升拍客网站的文化品位是不利的。

3. 人文关照的缺失

人文主义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在传媒领域,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维护人权、捍卫人格尊严等各个方面。拍客一旦将捕捉到的影像上传,就构成了传播信息的行为。然而缺乏人文精神关照,作品蕴涵不足,拍客选材的灰色经常为专家与学者所诟病。许多拍摄者习惯将作品聚焦于、吸毒者、乞丐、残疾人等社会边缘群体。其实,问题并不在于把触角伸向边缘地带,边缘地带在很多方面都被社会忽视,他们能够得到拍客的关注本是好事。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部分拍客一开始就把着眼点集中在猎奇上面,陶醉于自我个性的极端宣泄,忽视别人的人格尊严、私密隐私等伦理问题。这种行为打着“人文关照”的大旗,实质上缺乏对人和人文关怀的深层次了解,把人文关怀看得过于狭隘,提及人文关怀就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这种高高在上的同情和隔靴搔痒式的关爱,只能让人感到更深的冷漠。

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拍客过大量精品,但更多的影像则是汗牛充栋。如果拍客能够适当开阔视野,不是一味把目光聚集在冷漠、自私、狭隘、偏激甚至是畸形的一面,多表现社会上健康、向上、乐观、率性的生活,在记录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变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方面就会做出不凡贡献。米歇尔・福柯曾在引用著名的“圆形监狱”的例子时认为,个人一旦知道自己持久地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马上就会开始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发挥社会监督的个体职能上,拍客作品也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对社会腐败行为与丑恶现象起到一定的监视震慑作用。反过来,在大众传播的情况下,拍客不可能不顾及自己的视频制作的角色形象,这样拍客在完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同时就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自我运作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

上一篇:适应形势需要 积极探索建立 “评论记者”工作... 下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传媒报道误区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