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对高职高专生英语听力的影响

时间:2022-10-27 12:49:05

情感因素对高职高专生英语听力的影响

摘要: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听力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一直以来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笔者针对高职高专生这类特殊群体,从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三个方面去阐述情感因素对学习者听力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情感因素 高职高专生 英语听力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二语习得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怎样教”转移到“怎样学”,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这意味着语言学习者成为语言教学的中心。听力在语言学习的四种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关于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论文也较多,其中大量的论文着重论述从听力理解的过程到涉及听力理解的因素,进而论及如何在听力教学中运用;另一类论文从听力策略或听力的评估与测试入手,总结出与听力教学有关的有益经验。(李冬梅,2002)然而,人们在关注各种影响听力理解的理性因素的同时,却相对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听力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人们对听力理解中的认知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忽略了情感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另外,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渐趋大众化,高职高专生在校生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在这种形势下,对影响高职高专生英语听力的情感因素作一定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高专生的听力学习现状

高职高专生是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他们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听力基础薄弱。正是由于他们的成绩较差,长期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使得他们看不到希望而不愿努力学习。长此以往,导致了恶性循环。笔者也曾经作过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的高职高专生对学英语持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态度,尤其对听力学习更是望而生畏。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偏低,听力课只是被动地听教师准备的语言材料,未能积极思考,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其次,由于高职高专生听力基础薄弱,学习认知能力不高,学习方法如认知策略、记忆策略等缺乏,致使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学习信心由此产生动摇,心理压力随之而产生,对听力学习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影响听力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意志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外语学习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其发展变化涉及性格因素以及对人对己的感受。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等。美国心理学家克拉申(Krashen,1982)认为影响听力学习效果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强、自信心较高、课堂焦虑程度低的学习者的情感过滤较低,其获取的语言输入就会增加,从而提高其听力学习效果。

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它包含了影响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努力程度的态度和情感状态。Gardner和Lambert把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comprehens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类(束定芳、庄智象,2000)。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动机都有加强学习的作用,教师都可以加以利用和引导。在听力理解中,学生在强烈的听的动机和愿望的驱使下,才会在听的过程中调动自身已有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运用各种认知策略积极获取信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对学习任务产生愿望和兴趣,积极而主动地配合完成交际任务。反之,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和愿望,就会被动地对待学习任务,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可能主动获取信息,也不可能积极参与完成课堂规定的交际活动。

自信心是个人的自我的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看法的总和。在外语学习方面,自信是影响个人学习知识、掌握技巧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自信的学生在听力课上表现活跃,对自己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师进行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上会采取一种退缩的姿态,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一旦遇到难题,就乱了方寸,不能镇定自若,静下心来思考,影响听力水平的发挥。

焦虑感指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中出现的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体验和忧虑状态。Ellis(2000)认为焦虑是一种能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有正面焦虑和负面焦虑。前者可将压力转变成动力,促进交际任务的完成。而后者则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这是因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总是感到紧张、忧虑、害怕,那么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思维也会变得迟钝,脑子一片空白,听不懂输入的内容,无法获取信息。在听力课程的训练中,学生对听力内容不够熟悉、说话者的语速太快、词汇量太大,这些固然能使听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但这些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改善和解决;而除了这些听力材料本身的难度之外,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分集中,这些因素都能导致焦虑的产生。总之,导致学生焦虑的因素很多,内在的因素表现在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外在的因素如教师选用的教材太难,教师的不当的行为和态度,如经常批评学生等。因此,如何消除学生在听力课上的焦虑情绪是每个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重视情感因素,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几点建议

1.培养听力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除了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绝大部分的高职高专生英语听力的学习动机偏低,仅靠其自身的努力去提高学习动机强度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老师、父母、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教师的帮助。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感来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材料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习者。还可以播放经典英文歌曲、精彩电影对白等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这就改变了以往听力环境单一、材料枯燥而引发听力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此外,课外还可让学生根据各自听力水平和喜好来决定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训练。这样,学生拥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时,他们选择的内容往往更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会更有积极性,内在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强。其次,外部的关注和表扬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及时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帮助存在差距的学生分析原因,等等。这些外在因素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

2.培养听力学习的自信心。

在听力课的练习中,外语教师应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避免因材料难度太大而使学生丧失信心。而适当的选材意味着听力材料的句式长短合理,词汇难易恰当,题材熟悉,内容生动有趣,朗读者语速适中,能保持和提高学生听的积极性。

听力课上,在学生做练习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激活大脑中已经存储的相关信息;听前让学生养成快速浏览标题及练习的习惯,也可减少对材料话题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此外,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是也要注意把握好难易尺度,设立一些有意义的可达到但又有一定挑战性的语言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以帮助,如关注成绩不好的学生,挖掘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注重对个别学生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期望值。

3.缓解过度焦虑,提高听力效率。

焦虑情绪在听力测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而且影响到了学生的听力水平的发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策略来调节学生的焦虑情绪,避免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即维持学生的适度焦虑水平,使适度焦虑起到动机激发的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排除其恐慌心理。此外,还需采取积极措施优化课堂教学。英语听力课是一门训练基本技能的课程,课堂训练常常是单调而枯燥的,而适当的互动交流,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思维,增加参与程度,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可分为教师与媒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三个方面。听力课不应该是简单地听材料和对答案,应该是有问有答的,可以互相讨论的。当然,教师也必须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可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保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新鲜感

五、结语

情感因素对高职高专生的英语听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听力教学中积极利用对学生学习有利的情感因素,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是值得教师们不断摸索和总结的。

参考文献:

[1]Do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Ellis,R.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m,1982.

[4]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2,(2).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析英语的暗否定句 下一篇: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