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阻挡不住的文化胖子

时间:2022-10-27 10:31:32

中国阻挡不住的文化胖子

胖,不是繁荣,是臃肿,2015年,我国文化的某些地方胖起来了,这让人感觉既有“得偿所愿”的愉悦感,也有“若有所失”的惆怅感。

中国电影票房过400亿,有成绩也有问题

2015年12月3日,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00亿。2005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20亿。对比之下,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对于票房数字的关注甚至“迷恋”,是因为各方都有着期许。

官方层面,中共中央三度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电影是诸多娱乐产品中,产业化速度最快的类型,政府鼓励发展电影产业的态度鲜明;市场层面,院线建设、银幕数量、资本参与、电商助推,使得电影市场得以膨胀式速度发展,票房数字的飙升,是市场堆积效应的结果;文化层面,电影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线下社交载体,已经渗透进大众的生活方式,同时,观众期望从优质国产片当中寻求文化自豪感,这是促使国产片在票房数字上不断战胜进口片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也看到了臃肿:国产片的市场乱象、产品质量、自我山寨、原创缺失,佳片不多。

北大清华“抢状元” 一场斯文扫地的面子之争

作为国之学府,6月28日,一场粗鄙的骂战发生于微博上。对骂双方是北大、清华的四川招生组,他们相互指责对方使用不当方式抢夺高考状元,其场面,一地鸡毛。

优秀学生,谁都喜欢,国外名校也会用奖学金、工作推荐信等“诱惑”考生。但“抢亦有道”,在社交媒体上,用互相揭短、近乎骂街的方式,把“生源战争”的不堪一面呈现出来,对名校形象造成不小负面影响。从什么时候开始,北大、清华的“面子”,不是靠优质教学质量,而是要靠高分学生来挣得了?

北大、清华,抢状元竟然不是用自己的光荣历史、金字招牌,而是挥舞着人民币:来我这儿,来我这儿!一个国家的斯文传统,大约在这里已经被扔在地上践踏了!

刘慈欣获雨果奖,但他不是中国科幻的全部

2015年8月23日,科幻作家刘慈欣以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莫言获得诺奖之后,影响最大的一起中国作家获奖事件。在获奖效应的影响下,刘慈欣成为封面人物,频繁出席活动,他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全民对科幻小说题材的关注。

但刘慈欣获奖所引发的忧虑,比获奖本身更值得关注:科幻创作人才的缺失,科幻创作思维的局限性,在美国大片的覆盖之下,本土科幻片艰难生长……同为科幻作家的韩松认为,“刘慈欣的破坏性则在于他用市场成功阻止了其他人去写不一样的科幻”。

刘慈欣是中国科幻的代表,但不是中国科幻的全部。因为获奖而把刘慈欣当成科幻作品的未来主流方向有一定危险性,将会阻碍中国科幻拥有一个丰富、庞大的市场。

第九届矛盾文学奖,保守的文学审美趣味难以取悦大众

2015年8月16日,4年评选一次的茅盾文学奖公布了第九届的获奖名单,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五部长篇胜出。

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首度选择在网上展示入选作品,公布评奖过程。到第九届的时候,无论是评奖规则、获奖作品,都体现了最大可能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但茅奖依然被批评。

茅奖评委如此努力仍得不到认同?

疑问背后,其实是文学观念的巨变,文学由原来具有引领性的精神产品,变成了今天具有强烈消费性质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受众实现了更新换代,茅奖获奖作品虽然也有新锐成分,但更多体现的还是保守的文学审美趣味,这也是大家不满意它的原因。

从汪国真到余秀华,诗歌只是时代的一道甜点

2015年1月16日是诗人余秀华的命运分水岭,以这天为标志,余秀华开始了她的走红之路。余秀华的走红背后拥有着复杂的文化心理。首先她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公众对“草根逆袭”的期盼,身体缺陷以及文字之美,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浪漫化的想象空间,人们乐于为余秀华制造成名机会;其次,余秀华的代表作之一,暗合了社交网络弥漫的暧昧情绪,一个“睡”字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嘉年华。借由一首唯美、暧昧的诗歌,来传递某种情绪,这是点燃传播风暴的火种。

余秀华被一次性消费之后,不可避免地坠入逐渐被遗忘的境地。而之后,汪国真4月去世,才让他又一次拥有辉煌时期的名声。这其中略含讽刺意味――不管是汪国真还是余秀华,诗歌都是一道配餐甜点。

贾玲道歉,传统思想与互联网文化存在巨大隔膜

2015年7月18日,贾玲发表名为《辜负大家,对不起!》的长微博,回应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的公开信,为自己在节目中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道歉,表示“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

除非有特别敏感的神经,才能从《木兰从军》中看到“技艺低劣,内容庸俗”,这正是当下舆论针对文娱作品经常出现的极端反应,一个极端是喜爱至极、觉得轻松娱乐,另一个极端则是愤怒至极、认为作品在侮辱观众。

要找到这种审美分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时代变了,有人是与时代同步的,有人则仍然站在过去的时间里用古老的眼光看世界。

繁体字申遗,可行与否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2015年9月8日,台湾设计团队在募资平台为中文字型“金萱体”募集资金,两天时间获得近2000万台币资金支持,台湾网友由此提议“繁体字申遗”,内地网友也对此给予了不同的舆论回应,一时间,繁体字是否应该申遗成为热门话题。

2008年,就有台湾人士推动繁体字申遗,2009年两会期间,更有台湾代表上交提案,认为两岸应该联手为繁体字申遗。

对于繁体字,人们确实有一种文化情怀在里面,但就实用性以及现实情况而言,恢复部分繁体字的确会有一个麻烦的过程,造就一笔不菲的社会成本。因为台湾不具备繁体字独立申遗的条件,所以最终推动繁体字申遗,还要更多考虑内地的愿望强烈与否。无论怎样,繁体字申遗是一件好事,但操作价值和操作可能性,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要找到这种审美分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时代变了,有人是与时代同步的,有人则仍然站在过去的时间里用古老的眼光看世界。

上一篇:陆金所:品尝共享金融P2P的果实 下一篇:此情只待画中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