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龙的庞大胃口

时间:2022-10-27 09:10:16

中国巨龙的庞大胃口

直至下一个10年,中国仍将继续推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

中国对于大宗商品似乎永远无法满足的胃口,正在推动全世界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包括石油、钢铁、铜、铝等。但中国在这方面到底有多“饥渴”呢?在这种需求背后作支撑的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持续呢,或者说这种强烈需求只是由过度的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行为所吹出来的一个泡沫?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对许多新兴市场的福祉产生巨大影响。发达经济体中的石油价格和汽车成本将受到影响,同时,全球矿业公司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公司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增加生产力,以满足中国龙的胃口。

谈到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消费量,中国已经超越了它所在的“重量级”。虽然中国的经济产值在全球名义经济总值里只占4%左右,但它是位列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基础能源消费国,而且中国是煤炭、钢铁、水泥及10种有色金属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指出,在5种基础大宗商品中,即谷物、肉类、石油、煤炭和钢铁,现在除了石油以外,中国对其他4种大宗商品的消费量均已超越了美国的消费量。而且在石油消费量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美国。

中国在石油消费方面发生了急剧变化。20年前,中国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直到12年前,中国才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但到了2003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在2004年,中国对全球石油需求增幅有31%的贡献。

中国目前的人均能源使用量只是美国人均用量的大约十分之一,同时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人均用量的六分之一,所以,中国这方面的增长前景还很可观。

要实现这种前景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国际能源署预测,从2001~2030年,在总额为16万亿美元的全球能源投资中,中国的能源投资额将达2.3万亿美元,这一份额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计份额。中国预计将占这一期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的14%,这一比重要高于OECD中所有欧洲成员国的整体比重。

中国巨龙吞食的还不仅仅是石油。在全球铝、铜、镍和铁矿石的消费总量中,中国消费量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7%增至2000年的15%,目前这一比例是20%,在2010年前可能会再度翻倍。中国钢铁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之迅猛,继续让预言家们感到迷茫难解,而且这种增长继续在左右着全球铁矿石开采企业的利益。去年,除中国以外的全球钢铁产量增长了3340万吨,而中国自己的钢铁产量就增长了5130万吨。去年全球铁矿石消费量的增幅都是中国创造的。

现在这些成绩很不错,但将来是不是也如此呢?中国是否能维持2001~2005年的这种高速增长呢?一个简单的回答是,“为什么不能?以前不就是这样吗?”人们常把中国现在的情况同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长期高速增长阶段进行比较,我们对于这种比较已经耳熟能详了,但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比较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规模较小(至少同中国相比)。马克・弗伯(Marc Faber)博士在其所著的《明日黄金》一书(由里昂证券出版)中指出,另外还有一个规模超大的可比样板――美国。1850年,美国的工业化程度还远逊于欧洲,但在1875~1890年间,美国工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4.9%,同一时期英国仅为1.2%,德国仅为2.5%。弗伯在书中写道:“到了1885年,在19世纪初还没有什么工业值得一提的美国,居然已经在制造业方面领先全球,其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占到28.9%。此外,虽然美国在1800年的棉花产量还微不足道,到1860年,美国的棉花供应量已占全球供应总量的六分之五!”

关键所在

对投资者来说,关键就是尽管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率已经攀顶回落,但未来的需求年增长率仍将继续推动全球对于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对于关注未来5年内大宗商品价格的投资者来说,重点考虑的应该是未来会有多少供应量,而不是中国的需求能否持续。

为什么说已经攀顶回落

我们相信,中国对于大多数大宗商品消费的增长率方已经刚刚攀顶回落,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纯系数学问题,即过去数年中增长率已是如此之高,以至将来几乎是不可能再继续提高增长率了。例如,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去年增长了将近15%,在短短10年内消费量就几乎翻倍。中国钢铁消费量也从1999年的水平翻倍至2003年的水平。过去4年中,电力相关的建设项目所消耗的铜数量也增长了122%,同一期间铝消费量增长了将近60%。

第二个原因是,进口原材料较难获取,因此,消费增长将受到限制。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严重依赖于进口,在中国所消耗的铁矿石和铝中,有一半是进口的,石油中有41%是进口的,镍和铜中有三分之一是靠进口。在很多情况下,进口品的供应量要受到全球市场吃紧的限制,因为某些大宗商品的库存量已处于或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中国如想在全球供应总量中多分一杯羹,又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局限,一是运输船舶和港口设施不足,二是国外矿业公司或贸易商同世界其他地方的客户签有长期供应协议。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内地的经济增长受到硬件方面的制约。电力短缺导致去年夏天实行限电,这限制了钢铁和铝产量的增长,也限制了消耗钢铁和铝材的那些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铁路运输网络也出现瓶颈,在去年对于货物舱位的需求中,至少有25%的需求是因为这一瓶颈而不得不放弃的,这种局面让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很难从码头运到工厂,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的运输成本。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们预期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我们估计,中国2003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11%~12%,到2004年放缓到9%~10%。预计2005年的GDP增长率将减速到8%~9%,然而到2010年之前年增长率保持在7%~9%。这种温和减速主要是因为上述的硬件限制,而不是因为中国政府在故意放慢增长、或大幅限制新投资。

刚才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现在我们想强调对投资者来说很关键的一点:到2010年,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继续高速增长,对于石油及天然气、铁矿石和大多数金属的需求年增长率都在两位数。直至下一个10年,中国仍将继续推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势头。

作者系里昂证券中国宏观经济策略师

相关链接

商品研究署(CRB)指数的长期技术面依然确定无疑是看涨的。目前这个牛市周期才持续了6年多。考虑到目前这一周期的起始点是在1968~1981年第一波高点回撤62%的位置,所以我们相信,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大规模五波走势的阶段中,同1968~1981年的五波走势相仿。这让我们得出以下观点:

从周期性来看,目前这一周期至少会持续8年,也就是到2007年第一季度。当然,也不能排除持续13年(截至2012年)的可能性。

在1981年达到的高位338点较目前水平高出10%,但在本轮周期中,这一高位将被攻破,目前正在出现的回升进程业已突破300点大关,应该很快就可上探338点高位,也就是未来几个月的事情。

然而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是,从价格水平和时间上说,上了338点之后还能走多远?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一旦本周期中的第三波完成了,宏大的第四波盘整就将到来。70年代的第四波浪潮持续了3年多。根据2004年6月份低点以来的波动情况,我们预测:目前的第三波走势将在2005年年末达到峰值401点,也就是还有27%的上涨空间。

马克・斯蒂文森(Mark Stevenson),里昂证券的全球技术面策略师

上一篇:外刊视野 第6期 下一篇:国际大行激辩人民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