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亚洲金融的一大步

时间:2022-10-26 11:38:22

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亚洲金融的一大步

2012年6月1日,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在东京和上海外汇交易市场同时启动。此举标志着亚洲在加强金融合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近年来在很多方面对于日本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关系方面,中国自2007年以来便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将在日本金融和投资领域占据突出地位。在此背景下,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将在加强中日经济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为日元和人民币之间的直接交易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将承担相应义务,持续给出日元/人民币买、卖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确定人民币兑换日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中间价目前是根据做市商给出的直接报价计算得出,而不是根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美元兑日元中间价的交叉汇率得出。

在东京,参与此项交易的银行却须提供报价,然后由经纪商确定在外汇市场进行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的买进/卖出价格。此外,参与银行也在对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试运行。

在启动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前,日元兑美元以及欧元和澳元等其他主要货币都已实现直接交易,无需通过第三方货币。

降低结算风险

长期以来,货币合作一直是东亚经济体之间区域合作议程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亚洲国家金融机构通过使用美元等外币短期借款,并在国内发放长期本币贷款。这种所谓的“双重错配”融资(double-mismatch,即币种和到期日的双重错配),正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亚洲各国汲取了这一教训,加快了金融合作的步伐,积极推动在“东盟与中日韩”框架内根据亚洲债券倡议(Asian Bond Initiative)所进行的当地货币债券发行,并研究如何在区域贸易中使用当地货币结算的问题。

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的推出,符合上述旨在确保金融合作的努力方向,但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直接交易必然会降低日元和人民币之间的结算风险和交易成本。目前,金融机构结算风险的降低,已促成了基于银行间交易的直接交易。不过,基于实际需求的交易十分有限。在中国的外贸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越来越高,在2012年第一季度已达到贸易总额的11%。然而,就中日之间的贸易而言,据称99%的结算是通过人民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进行的。鉴于这种情况,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可能降低50%或更多的货币交易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期,源于实际需求的直接交易将不断增加,并取代以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的间接交易。而后,随着实际需求的增长,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走向稳定。在更大意义上,这将成为促进区域内亚洲货币直接交易,有助于促进亚洲金融环境稳定的一个范例。

“亚元”暂不现实

应当看到,在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协议的同时,也要推动达成亚洲地区自由贸易协定(FTA)和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在亚洲地区,经济合作关系可以一种务实的方式得到加强,从而为建立本地区共同市场铺平道路。在金融交易领域,培育亚洲债券市场目前应享有更高的优先等级。

十多年前,日本政府曾两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建议,希望探讨建立一个多极国际货币体系和亚洲共同货币体系的可行性,但最终都徒劳无功。近年来,日本政府已不再通过官方渠道提出这样的观点,但对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进行一次认真的研究,仍将是有益的。对日本来说,未来仍面临一项挑战,即构思一个货币体系,以便在亚洲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推动日本与亚洲其他地区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未来需要审视的议程之一便是:亚洲国家是否还应继续使用美元作为本地区贸易的主要货币?

不过,日本非常清楚,让亚洲像欧洲那样认可一种共同货币将极为困难。欧洲目前的局势带给我们一个重大教训:在一个参与国财政政策不同的区域,引入一种单一货币的难度很大。欧洲当前的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没有统一财政政策的欧元区国家,引入了统一的货币。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亚洲地区推行单一货币或货币联盟仍不现实。

关于亚洲金融的稳定性,“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Multilateralization Agreement of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这是东盟所有成员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之间的一项多边货币互换协议并已于2010年3月生效。根据协议,各方共同建立了一个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池,其中日本出资384亿美元。然而,这个储备池的规模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以应对下一次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规模扩大后,可在亚洲没有建立货币联盟或引入单一货币的情况下,为本地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挑战美元的亚洲地位

在当今的国际外汇市场上,至少有一方使用美元的交易仍占到总交易额的80%以上。这意味着从交易需求的角度来看,美元仍明显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种主导地位将来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就外汇储备而言,在全球各央行持有的储备货币总额中,美元所占的份额在2002年第一季度为71.6%, 而在2012年第一季度仅为62.2%。这意味着,在过去的10年间,美元在外储中所占的比例已下降了10%左右。美元份额下降的同时,欧元则在崛起,后者的份额从19.7%大幅升至24.9%。剔除汇率变动的影响,许多其他国家也在明显地尝试在外汇储备中加入美元以外的货币。然而,其他三种国际货币(欧元、英镑和日元)所占的份额合计仅为32.5%,远低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主导份额。因此,美元事实上仍是最常用的储备货币。

由于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近来的快速增长,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份额不断下降。然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会挑战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吗?

中国拥有高达相当于3.18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据信其中大部分为美元资产,且人民币在未来拥有升值潜力。鉴于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外界认为中国有实力捍卫本币的价值,其经济实力足以稳定本币价值。无论如何,中国对其庞大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调整的举措,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就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而言,随着两国之间资本交易量的增加、限制的减少,此类交易将不断扩大。然而,对于以人民币计价资本交易的许多监管限制仍然存在。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使用规模,中国需要进一步放松管制。

事实上,中国需要克服许多障碍,才能让人民币崛起为一种全球主要货币,并被广泛用作一种储备货币。外汇交易的灵活性、开放资本市场和央行的独立性等,都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中国已多次提出,人民币应该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组成货币。考虑到其国内经济环境,中国仍需采取措施满足上述条件。因此,人民币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实现实质性的国际化。

当前发生的债务危机使欧元面临着严重的可持续性问题,人民币则需很长时间才能满足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要求。那么,未来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否会改变?美国占世界 经济的比重仍高达23%。同时,事实上美元仍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最方便的货币。当供应链不断延伸跨越多个国家的边界,以美元计价的交易效率突出,上述结论尤其明显。鉴于以上事实,美元作为使用最广泛主要货币的地位短期内是否会改变,尚需进一步观察。

货币合作的进一步措施

在东京设立一家人民币结算银行,是推动日元/人民币直接交易的举措之一。在必要情况下确保人民币的流动性,这样的一家结算银行将有助于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东京的发展。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促进日中金融合作,双方应鼓励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比如由中国企业发行的“武士债券”(Samurai Bond)和日本企业发行的“熊猫债券”(Panda Bond)。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没有发行过武士债券,而2011年,其他外国实体在东京发行的武士债券总规模高达1.86万亿日元。另一方面,在今年1月一家日本公司发行熊猫债券之前,只有两家国际实体发行过此种债券。虽然日本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如果必要条件得到满足,熊猫债券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这是一种合理的预期。

同样重要的是,应当鼓励日中金融机构在对方国家扩大商业布局和活动。虽然两国在发展金融市场方面的合作始自于政府倡导,但私营部门的主动努力同样重要。为继续推动并增强两国间金融合作,私营及公共部门的合作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机遇与责任:为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下一篇:美企看中的是中国市场而非中国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