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范文

时间:2023-10-27 14:43:54

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1

收益率无优势

现在市场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税后最高收益率在2.8%~3.09%之间,央行升息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平均在2.6%~3.0%之间,二者的收益率基本持平。但如果投资额达不到10万元,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税后收

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只是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最低要求

益率将降至2.6%~2.9%,与今年央行升息后华安、南方等收益率一直稳定在2.8%以上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2004年12月以来,相当一部分货币市场基金的业绩表现良好,其七天年化收益率均超过了3.2%,更是明显高于人民币理财产品。

另外,受政策面的影响,新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前都加上了预期二字,既然是预期收益率,说明收益率存在下降的可能,原本收益无忧的优势就被削弱了。同时由于其最高收益率已被限定,在协议期间只能降不能升,比之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可能随货币市场利率的提高而提高的特点而言,就有了一定差距。考虑到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毕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综合而言,人民币理财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在收益率方面基本打平。

流动性有欠缺

人民币理财产品:

难解燃眉之急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光大、民生、中信实业、兴业、华夏、北京市商业银行均规定投资者无权提前终止该类产品,只能通过质押获得贷款,最高贷款额为原投资金额的70%或80%。投资者购买该产品后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急需现金时,要将手中的理财产品变现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办理了质押贷款,考虑到还要支付不菲的贷款利息,产品的实际收益也将大打折扣。招商银行的产品虽然在持续期中间给予投资者一次终止权,但这种终止仅属于固定时段终止,即银行规定了投资者行使终止权的具体时段,以一年期的产品为例,招行的规定是投资者需在半年到期后的一周内选择终止,投资者依然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行使终止权。另外,投资者如果在规定的时段内行使了终止权,将会损失0.6%的收益,并非没有成本。

货币市场基金:

T+2赎回制度

反观货币市场基金,其执行的是T+2的赎回制度,有着极好的流动性。投资者只要在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30至下午3:00之间办理赎回,赎回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就可用钱了。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如招商现金甚至可以实现在投资者赎回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资金即可到账。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不收取手续费,不会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因此能够为投资者节省变现成本,抵御流动性风险。

利率风险难对抗

2004年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央行已于10月29日调高了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这是近10年来央行的首次加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同有可能将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今年可能还会面对较大的升息压力。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利率风险成为投资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人民币理财产品:

固定收益风险大

现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固定收益型产品,一旦市场基准利率调高,其收益率不会随存款利率的提高而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差,升息后,投资者不能将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性质属于委托理财类产品,此类产品要求产品的提供方不得承诺保证收益及本金,同类产品如信托、开放式基金等均是如此。

手中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及时变现用于投资更高收益的产品,因此投资者将承担较火的利率风险。有人认为,即便升息,只要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低于税后存款利率,投资者就是划算的,这种想法并不正确。虽然对比升息后的税后存款利率,现在的人民币理则产品的收益率仍算较高,但比较升息后市场上的其它短期投资产品甚至升息后各银行新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现有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就显得低了。如果央行在年初升息或是加快升息的步伐,那么现在买人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很不划算了。

货币市场基金:

非固定收益避风险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其收益率并不固定,一般会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上升,投资者可以很好地应对加息周期、规避利率风险。货币市场基金的这种特性在10月29日加息后就已充分体现了出来。加息前的两个月,市场上7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七天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徘徊,加息后,这些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稳步上升,现在的七天年化收益率平均稳定在2.7%以上,近期部分货币市场基金的当日每万元收益甚至超过1.2元,折算成单日年化收益率达到4%。另外,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升息后如果市场上出现收益率更高的产品,投资者可以及时将货币市场基金赎回进行再投资,且不影响已投资时段的投资收益,能够很好地对抗利率风险。

政策性风险要承担

人民币理财产品:

保本保收益遭质疑

目前各银行的产品在推出前都已获得银监会的批准,但来自其它金融机构的质疑较多,这种质疑主要集中于各家银行在营销人民币理财产品时强调的其保本保收益的特点上。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性质属于委托理财类产品,此类产品要求产品的提供方不得承诺保证收益及本金,同类产品如信托、开放式基金等均是如此。对此,银监会近日已下发公告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并指出承诺保本保收益属违规行为,风险须由投资者

如果央行在年初升息或是加快升息的步伐,那么现在买入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很不划算了。

自行承担。虽然银监会下发公告后,招商、兴业及华夏银行已在自己产品的收益率前加上了预期二字,但由于我国对银行委托理财类产品的监管尚不完善,对于该产品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投资期限及信息披露尚无明确的规定,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未来政策还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现在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将承担一定政策性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

法规完善有章可循

货币市场基金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设立,并受《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办法》的约束,无论在资金的投资方向、投资期限、信息披露、内控机制、从业人员、基金托管等方面都有章可循并接受严格监管,虽然相关法律法规还将不断完善,但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可能由投资者承担的政策变动风险相对较小。

投资建议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现在只是人民币理财产品上市初期,推出该类产品的银行还不是很多,银行间的竞争并不激烈,现在的产品无论是收益率还是协议条款的设计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十分有利,应该说现在还不是投资人民币理财的最好时机。

近期比较好的投资思路是先把资金投放于货币市场基金。预计到2005年中期,随着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逐渐增多,市场竞争会越发激烈,激烈的竞争既会推高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会使该类产品在协议条款设计方面更有利于投资者,比如增加可终止次数或逐步放开可终止时间、减少终止时的收益损失、不必与定期存款搭配购买等,这时再将货币市场基金赎回投入到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去,既不会影响现在的投资收益又使投资者保留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权。这种因竞争导致产品逐步完善并进入良好投资期的趋势已在2004年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2004年年中的外汇理财产品不仅在收益率上比年初提高了一个多百分点,还增加了可选择的投资期限并增加了客户可终止权,年中投资就比在年初投资合适了很多。同样,仅观察现在7家银行推出的产品也可得到相似的结论,华夏银行推出的产品较之最早推出的光大银行的产品,收益率已高出了0.2%。

当然,也不是说现在绝对不能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如果手中闲置资金较多,可以选择分期分批投入,但应控制好投资比例。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2

除外之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首先,虽然理财产品数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银行理财产品的质量却没有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投资者拥有客户提前赎回权的产品数量和外部增信措施产品数量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其次,开放式和组合投资类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开放式产品在简化发行主体审批流程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流动性,组合投资类产品体现了发行主体利用投资组合管理规避集中风险的新思路。

再者,外币股票类理财产品增幅明显,且多为挂钩港股的看涨型产品;受通胀预期和澳元加息影响,澳元产品数量也有上升趋势。金融危机的殷鉴不远,谨防两类的择时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

最后,招商银行将同业理财的“银和理财”系列产品引入到外币理财产品市场,为理财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业理财是指接受金融机构客户的委托,向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机构自身的客户提供理财产品设计并进行投资者资产管理的业务。

其五,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已基本散去,全球经济正在企稳回升。顺应大势,结构类理财产品市场也逐步回暖,回归“规避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设计理念,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足以佐证上述观点,但保守和稳健型投资应谨慎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金融创新出亮点

就金融创新而言,本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如下几个值得点评的亮点:

第一,为熨平理财期限的集中风险,部分产品在原有的按日观察和按月观察基础之上增加了半月的观察频率;更有部分产品设置了实时观察频率。另一方面,部分产品在原有限制性看涨支付条款的设计理念提升为平均表现型的限制性看涨,中信银行的智赢4 号A 款便是适例。

第二,为平滑投资方向的波动风险,发行主体热衷发售组合管理类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的阳光套餐第三期产品,主要思路对结构类产品和普通类产品进行混从该产品的支付条款来看,有可能只是把结构类产品中基础资产的表现作为产品的一个触发赎回的条款,与结构类产品的精神实质略有出入。

第三,实期结合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民生银行发售1 款挂钩国窖1573 的实期结合产品,首次将白酒引入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

第四,专属理财产品的进一步运用,受国庆60 年的喜庆节日气氛烘托,建行深圳分行和中行深圳分行分别推出了“乾元―假日盈”和“活力宝系列―国庆宝”等国庆专属产品,依然采用了“借壳上市”策略。

人民币理财产品量升价跌

本月,各商业银行共发售人民币理财产品611 款,数量较上月有明显上升,占产品发售总量的90%,占比较上月上升3 个百分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值分别为2.00%和1.12%,超额收益率水平为0.19%;人民币到期产品的名义收益率为3.27%,较上月上升了20 个BP,高于总体平均到期名义年收益率水平。

本月,上市股份制银行发力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378 款,远高于其他类别银行的总和,更是超过位居其次的国有控股银行产品数量的1 倍之多。

除此之外,理财产品发行主体方面还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第一,外资发售的14 款结构类理财产品中有6 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中4款产品的本金最高损失额度为-10%,从而导致了外资银行产品的高风险和低投资价值;第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55 款产品中有27 款产品为保本或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余大部分为挂钩信贷资产的隐保息型产品,外加受融资成本影响而提高预期收益水平,所有这些成就了城市商业银行产品连续两个月以来的高投资价值;第三,人民币到期产品中共有5 款零/负收益产品,除汇丰银行的1 款股票类产品外,其余均由中资上市股份制银行发售;外资银行共有2 款产品到期,另外1 款产品的到期收益仅为1.18%,从而导致了外资银行到期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较低。

从资产主类特点看,信贷普通类产品数量飙升。从期看,2 年期以上产品数量存在上升趋势。此外,产品流动性水平和外部增信产品占比明显降低。

外币理财产品市场引入了同业理财概念

本月,各商业银行共发售外币理财产品67 款,数量较上月相比仅增加了2 款,平均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水平分别为1.57%和0.88%。到期产品的平均名义收益率水平为1.77%,较上月而言大幅下降了116 个BP。

在售的外币产品中共有44 款投资于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的利率类产品,8 款光大银行发售的外币信贷类产品 (与上月持平),2 款招商银行的信息不明产品和13 款结构类产品(较上月略有上升)。

本外投资币种特点是,澳元产品数量小幅上升。67 款外币产品,投资币种为美元和澳元的产品数量分别为34 和18 款,澳元产品数量小幅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受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和近期澳元提基准利率影响。风险总在万众瞩目时,机会藏于无人问津处。18 款澳元产品中,有2 款产品的期限跨度为2 年,谨防长期澳元产品的后期波动风险。到期产品中,澳元产品和英镑产品的平均名义收益率水平基本持平,其中浦发银行1 款英镑产品更是录得6.5%的较高收益。较上月而言,欧元产品的投资价值略有上升,原因在于5 款欧元产品中有3 款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提升了产品的投资价值。

外币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8 款股票型结构类产品,较上月增长幅度为100%。此外,非保本类产品比重持续提高,从产品的收益类型来看,有26款产品设置了保本条款,23款产品设置保息条款,16款产品设置非保本条款,主要成分依然为股票和信贷类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3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人民币理财产品;Gompertz曲线;银行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19-03

1引言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1]首次从发达国家新产品创新角度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衰退的整个过程。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也就是产品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理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由于国内理财产品主要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我们的研究也从人民币理财产品入手。人民币理财产品指银行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等)投资收益为保障,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低风险理财产品。

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其产品是指适应市场需要,能满足人们某种愿望和需求,与货币相关并能给银行带来经营价值的银行工具和服务。与日常的工业产品、消费品不同的是,银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服务。但如其他产品一样,它也要历经引入、成长、成熟和衰亡的生命过程。本文就中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优化人民币理财产品管理与营销。

2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商品来看,也应遵循相应的产品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内理财产品情况的了解,可以发现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重中之重,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呈现稳步上升之势。

2012年年报显示,多家银行利润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股份制银行例如招商和民生在中间业务收入中虽有增长,而建行,工行,农行等各大银行的手续费佣金收入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速却都出现了降低。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虽然处于上升阶段,却仍显现出了一些难题:

(1)预期收益率下降,银行间竞争加剧,同类产品竞争激烈。首先,2012年,由于受到人民银行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一度从5.2%下降到4.3%。其次,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的逐步扩大,众多银行纷纷加入竞争行列,根据银监会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94家商业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发售23858款产品,远超2011年发行总量总和 [2],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激烈。

(2)理财产品销售市场混乱,监管从严。市场混乱、理财产品难以兑现、银行投资渠道不明,一系列不良事件频发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极大重视。2013年3月,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8号文”,要求银行规范非标准化债权理财业务,增加理财产品的透明度,重点对非标债权和资金池业务进行规范。监管方面的大动作意在逼迫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这给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3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处阶段分析

3.1采用类比判断法,划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

(1)引入期(1995—2005年)。在这段时间的较早时期里,招商银行发行的“一卡通”(1995年)和“金葵花”贵宾理财(2002年)都是比较初始化的产品。在这个时期里,国内商业银行首次尝试理财产品业务领域,难免会出现对客户需求分析不足,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雏形只是银行内一些业务的组合形式,发行量销售量都较少,价格偏高(如只针对贵宾客户),开发和管理的成本费用都较高。

2004年,人民币理财产品才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萌芽期,其中由中小股份制银行引领的此次产品发行,绝对走在了潮流前沿。以光大银行为例,2004年,作为国内首家获准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率先发行了“阳光理财B计划”,2005年推出“阳光E计划”,而此时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甚至是理财产品市场,具有类似产品发行的同业竞争者,寥寥无几。

(2)成长期。从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期和一个急剧增长的时期,这种探索和急增的状况正好对应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成长期。首先是2005年法规政策的完善给人民币理财产品创造了一个宽广的平台,2006年开始,本币和外币理财产品的数量都有巨大的增长,尤其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其发行量增长的速度每年都超过了100%,在理财产品业务中所占份额也逐步扩大,从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变化图中看出,从2010年开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开始大幅上升,到2010年年底已经占到了整个理财产品数量的80%以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市场竞争在逐步升温,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是国有银行,也开始加入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加快创新改革,分享蛋糕。在产品利润方面,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的收入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包括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本行年报中,利润表都开始单独列明银行手续费收入,对比近年来的数据,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的上升趋势十分强劲。关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价格方面,由于理财产品是一种以获取收益为目的的客户的风险投资,所以在定价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价格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买入门槛,银行收取的服务费,收益率的高低等来衡量。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量种类高速发展,理财产品“放低身价”,开始向市场纵深发展,最明显的就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买入门槛开始放低,期限更短,种类更多,可以窥见商业银行开始更多地注重人民币理财产品“量”的扩展。

(3)成熟期。由于中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仅仅经历了短短的十多年,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产品周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数据表明,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销售量仍在剧增,但2013年1月的统计数据表明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2012年12月环比下降8%,说明增速有所放缓。其他例如成本,价格等因素并未有非常明确的成熟期的特征,所以只能大致判断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在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更加偏重于成长期。

3.2利用龚珀滋(Gompertz)曲线拟合产品生命周期,判断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处阶段龚柏兹曲线是统计学家经济学家Gompertz在修正指数的基础上制定的一种成长性曲线。此曲线能很好地拟合产品生命周期[4],多用于新产品的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分析预测。

4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现阶段营销策略分析

鉴于中国的理财产品正处于介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这个阶段以及遇到的难题,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现阶段产品营销[5]:

4.1对既有客户群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拓展产品类别,降低进入门槛面对预期收益率的下降,市场竞争加剧,银行应首先根据客户需要拓展产品类别,完善产品属性以适合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为使产品效用最大化,对客户以其闲置的资产特性与价值的不同实行差异化服务,设置VIP成员机制,为其配套理财顾问。其次,可适当降低理财门槛。无论如何调整产品属性,降息带来的收益率下降都是无法避免的。降低购买门槛有利于扩大客户群、增进成交量,弥补降息带来的客户损失,保证市场份额。

4.2改变宣传策略,建立品牌效应

针对市场因大手笔监管而被迫转型,银行应积极响应,规范理财业务,促使产品投资方向明确透明,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银监会8号文件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形象是个打击,但所谓转型就是机会,如果能在此期间调整宣传策略,树立产品形象,就可利用品牌效应在市场转型期先拔头筹,甚至赢得更多的客户和收益。

综上所述,在外资银行逐渐冲击理财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优势,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融入人民币理财产品管理中,有效判断其所处阶段并制定相应营销策略,使之为银行提供稳定持续的利润。

参考文献:

[1]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5).

[2]王增武.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运行报告[J].银行家,2013(2).

[3].产品生命周期的判断方法[J].管理现代化,1992(1).

[4]冯利英,吴新娣.论Gompertz曲线在商品生命周期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4).

[5]谢慧.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在营销决策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06(2).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资产管理

个人理财是指金融机构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财务分析、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来实现客户财务目标和自身盈利目标的多功能、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短短几年的时间,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在商业银行推出的众多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成为未来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障碍。

一、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现状

国内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在2004年9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拉开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序幕。此后,各种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市场,商业银行推出了各种名类繁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产品涵盖的基础资产范围逐步扩大,产品种类也从最初的保本保收益型扩展到保本收益浮动型和非保本保收益型,产品设计日益复杂化。据《2007中国金融理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共累计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约230只,市场规模约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随着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整个理财市场规模急剧扩张。

在整个市场格局中,以光大银行为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人民币理财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在理财产品种类和发行规模方面领先于国有商业银行。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中仅占16.35%的发行额,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占据83.65%的市场份额。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市场份额较小,但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庞大的销售网络,2006年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速度惊人,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市场地位有所提高。2006年建行全年的理财业务增长速度达到了420%,2006年工行各类理财产品增长2.98倍,理财金客户增长25.5%,而中行在2006年新增理财客户20万,理财客户总数超过70万户。

二、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财产品层次亟待提升

国外个人理财市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资产总额在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所谓“高资产净值”群体的高端私人银行服务,而另一类是面对资产总额在十万美元以上相对大众化的理财服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绝大多数定位于后一类,高端私人银行理财服务并未大规模涉足。对理财市场的认知不同,造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上推出的产品也截然不同。国外商业银行面向高端的私人银行理财服务产品涵盖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税收筹划以及遗产管理甚至医疗保障等众多领域,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提供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务。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多数将理财市场定位于服务大众客户,理财产品仍停留在简单的咨询和建议层次上,相应的理财产品方案也仅仅在现有存款、基金、保险等产品以及一些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基础上的简单组合。显然,高端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率要远高于大众理财业务。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和金融需求的提高,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必然大幅增长,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升理财业务的水平和层次。

(二)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定位于资产总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大众群体,甚至个别商业银行门槛更低,目前针对资产总额在百万元以上的私人银行业务才刚刚起步;二是产品收益率差别不大,多数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维持在适当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多数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涵盖的基础资产范围和种类大致相同。虽然目前政策层已经允许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扩展到海外金融资产,但是相关的理财产品较少;三是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理财产品主要偏重满足客户收益性需求,而对客户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考虑较少,甚至某些理财产品合同附加了一些限制性条款禁止客户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客户选择服务余地少;四是产品营销模式和销售渠道差异性不大,甚至某些商业银行的理财品牌名称也相差无几。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模式是首先通过网站、电话、短信、报纸等渠道将理财产品信息传达到客户,坐等客户上门后,再通过专业的营销人员或者客户经理送礼品等方式进一步吸引客户,最后达到销售理财产品和留住客户的最终目标,销售导向明显,这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大众化的粗放式营销模式。

(三)产品信息支持系统不适应业务发展

根据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实践经验,产品信息支持系统不仅仅包括先进的金融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金融信息分析系统和强大的专家研究队伍等软件设施。随着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和私人银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竞争将日趋激烈,理财经理的专业理财能力将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产品信息支持系统的优劣则直接制约着理财经理专业理财能力的提升。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往往主要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这些建议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强大的产品信息支持系统作后盾,其科学性很难保证。尤其是理财业务发展到私人银行层次,客户要求了解更加深入和权威的金融信息,理财经理也要在正确的信息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指导客户进行理财规划,显然,没有强大的产品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则无法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四)商业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加大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新型的银行业务,其中暗藏着诸多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隐藏在产品设计、营销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加大。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目前虽然理财产品正逐渐由保本保收益型向保本收益浮动型和非保本保收益型转变,然而在实际销售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保本收益型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受央行利率调整影响较大。如果商业银行不能灵活应对利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理财产品的资产组合,进而不能兑现产品的合同约定收益,将造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经营损失和信誉丧失。同时,商业银行在占市场份额不大的保本收益浮动型和非保本保收益型产品运作方面也存在着巨大风险,这些产品多与汇率、利率、油价、股票指数等挂钩,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要求更高;二是由于目前多数商业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某些商业银行

不惜运用各种手段如赠送礼品等进行恶性竞争,变相提高产品的回报率,以牺牲利润的方式来吸引客户。这些商业银行在一味追求业务数量指标增长的冲动下,往往放松了风险的控制;三是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甚至其中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譬如,信息披露制度缺失使得商业银行没有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使得客户无法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造成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缺乏公开约束和监管,理财产品的运作实际处于“黑箱”之中。

三、对策分析

(一)尽快实现零售业务转型

在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传统优质贷款客户减少以及“脱媒”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靠存贷差生存的盈利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仍过高,必须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实现零售银行的转型。国外商业银行中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零售银行业务中利润贡献率最高的业务单元。据统计,香港恒生银行理财服务对该行盈利贡献率已达48%,在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利润中也占到30%到50%不等。相比之下,国内众多商业银行经营利润中个人理财业务贡献率平均在10%以下。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而言整体业务转型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明确战略目标;其次优化战略定位,促进经营战略由综合主导型向特色主导型转变,明确业务优势,以特色求变求发展;再次是加快结构调整,在实现组织架构、服务渠道、客户管理、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等方面以公司客户为中心逐步调整为以零售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在战略转型中增强理财业务竞争力。

(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业务转型的实现须以经营理念的转变为前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商业银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官本位思想官僚作风严重,部门利益、员工利益往往高于客户利益。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经营以盈利最大化为终极经营目标,这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必须改变以前存在的各种本位主义,真正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同时,建立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以非制度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员工的行为,最终使得在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

在宏观政策环境没有突破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主动地求变,通过增加产品差异性的途径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业务。具体的差异化途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产品设计基础资产的差异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基础资产由原来的金融债、央行票据拓展到企业短期融资券、一般性金融债等,利用目前境外代客理财的政策放宽契机,将资产组合的基础资产延伸到境外股票和结构性产品等等;二是期限多样化,合理配比收益率,实现多样化的流动性选择基础上的期限收益最佳搭配;三是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结合,引入外币理财产品,实现本外币产品联动。在不同的风险水平上打破固定收益的管理实现收益浮动化和产品系列化;四是严格分层化服务。具体来讲,按照资产总额、偏好和生命周期等变量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同时也应该对理财经理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客户指定不同级别的理财经理提供服务,实现以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四)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5

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破“6”时,人民币汇率却一反常态地持续贬值。从今年1月份开始至今,人民币即期汇率出现了3.26%的贬值,将去年的升幅完全抵消。这个消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怎样的理财抉择才是正确的?

人民币贬值对你有什么影响?

人民币贬值如何释义?简单地说就是人民币不值钱了,你需要更多的人民币来兑换和过去等额的外币。比如说,你需要兑换1万美元,按照去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0969,兑换1万美元只需60969元人民币。而如果在3月27日兑换,就需要62122元人民币,比前者多出1153元。

人民币贬值,首先影响的肯定是要出国留学族,学费和在外的生活费相对都会花得更多,因为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去兑换等量的外币。其次就是海淘族,用外币购买衣物,同等条件,就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去兑换同样的外币。再然后就是海外旅行族,人民币的贬值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计划,是近期去还是以后再去?

除了以上这些显性的影响,人民币还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房地产,此前的几年,人民币一直升值,所以有大量的外资被引进中国的房地产,现在由于人民币贬值,势必会减少这种现象,也会让一些外资流出,这样对中国房地产肯定会有所影响。另外,人民币贬值,会让我们手头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购物能力下降。

兑换美元压箱底这个办法不科学

人民币继续贬值怎么办?干脆换成美元压箱底!用这个办法理财科学吗?

小编综合各大银行理财师的意见,得出的结论是: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必要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美元。理由是外币的存款利率远低于国内。你在国内拿着美元,一年时间即使升值4%,也完全可以把人民币放进理财产品里,把这4%赚回来。

如果你当真铁了心的要投资美国的资产,那就不要在国内拿着外币。资产不多的,就老老实实拿好人民币,看哪国货币贬值了,赶紧花人民币去玩一圈最划算。资产很多可以考虑一下美股之类的美元资产。

转移贬值风险理财师这么说

在人民币贬值的市场环境之下,如何配置家庭资产?理财师会这样建议你―――

1.以3:4:2的比例配置进取、稳健、保守理财产品,预留10%的资金购买货币基金,必备灵活投资之选。

2.投资者可购买较大份额的债券型基金,次之配置则是银行理财产品(包括稳健性外币理财产品)与混合型基金。

3.对于保守型理财产品,优先选择是分批建仓实物黄金,可以转移人民币贬值的风险,次之选择则是国债,投资期限长,但收益率稳定。

Tips:

外币理财产品值得关注

伴随人民币贬值,外币理财产品关注度日渐升温。据统计,去年外币理财产品一直比较低迷,而今年,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迅速上升,有不足3%上涨至5%左右。以某银行一款外币理财产品为例,投资门槛7万元、3个月期的港币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5%;12月期的欧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为9000欧元,保证收益率为4.5%;12月期的美元产品投资门槛为9000美元,保证收益率为4.8%;12月期的澳元产品投资门槛为9000元,保证收益率达6.0%。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6

目前,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市场上的澳元理财产品以其普遍超过8%的预期收益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由于澳元基准利率高达7.25%,澳元理财产品目前已替代美元理财产品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今年5月份,银行澳元理财产品发行总量近30款,占到所发行全部理财产品的7.3%,而2007年全年发行总数只有40余款,澳元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正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目前,银行发行的最常见的澳元理财产品以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其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其他币种的保本固定收益产品。

银行方面表示,之所以选择澳元作为外汇理财产品的一个主要投资币种,是因为按照澳元进行历史的逆向测试,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同时这种货币自身也十分坚挺。而投资者表示,之所以选择投资澳元理财产品,看重的是在各主要货币中,澳元的基准利率最高,不但远远高于低息货币日元0.5%的利率,而且与全球通用货币美元2.0%的利率相比,利差也高达5.25个百分点。而且他们也同时相信,即使澳元开始走低,他们也能够及时抛出,因为澳元是全球最具流动性的高收益货币。

据计算,去年5月,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以信托贷款型为例),收益率约4%,而同期推出的澳元理财产品收益率在5.3%左右,澳元利率也高出1.3个百分点,加上过去一年,澳元兑人民币约升值5.97%,所以,去年将人民币换成澳元理财的投资者,比直接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多挣7%左右。

如今,澳元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利差有所扩大,相差4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未来一年人民币兑澳元的升值幅度未超过4%,投资者的收益仍然能够基本持平。

不过,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涨跌起伏波动大,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步升值的基调未改变之前,将人民币换成澳元理财会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如果在未来一年澳元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导致人民币对澳元升值幅度超过4%,则投资者将人民币换成澳元理财,不如直接以人民币理财。因此,将人民币换成澳元理财,适合进取型的投资者,而并不适合保守型的投资者。

另外,购买澳元理财产品也并不是“高枕无忧”,本刊特约理财师提醒:

第一,面对市场上的澳元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该“货比三家”。多家银行所推出的产品良莠不齐,需要认真研究分析产品的各项条款,其中要特别注意产品的锁定期,一定要注意产品是否能够提前终止与赎回。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7

银行理财“囧事”频出

在股市低迷、楼市限购、通胀加剧负利率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为广大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投资品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2007年底的5000多亿元增至目前的近10万亿元。伴随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的急剧膨胀,风险事件也接踵而至。其中“理财资金池”期限错配、以新还旧等问题甚至被指是一场击鼓传花式的“庞氏骗局”。

另一方面,理财业务又被指涉嫌高息揽存、逃避表内监管等。最大的诟病是,表外的银行理财业务可能异化为银行的“第二信贷部”或“影子银行”,甚至会促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大都采用“资金池-资产池”模式。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采用这种模式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余额和规模上占比达到9成。资产池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却又饱受争议,资金投向、管理运营等信息不透明,暗藏流动性风险。

“8号文”制约银行表外业务

“囧事”风波频出后,银监会开始重拳出击,整治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今年3月份,银监会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俗称的“8号文”),规范理财业务投资运作,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

《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坚持资金来源运用对应原则,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要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是监管的重点。此外,银监会还将对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资产采取限额管理原则。

受“8号文”影响,招商银行在其官网公告,旗下点贷成金系列、贷里淘金系列下的多款理财计划提前终止,并且这些系列均将在年内停发。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招行或许只有通过这样的下线调整,才有望在年底时达到“8号文”的监管规定。

“钱荒”致人民币理财收益渐走高

纵观全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我们发现,人民币理财收益呈现出渐渐走高的趋势。在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市场经历了6月“钱荒”,资金一路紧张,再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中短期收益率飙升。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理财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从今年以来3%~5%之间的水平,第一次上升到5%~8%的区间,随着年末揽储的大战开打和资金面的不断趋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上涨。

外币理财表现平平

对银行外币理财产品而言,“多国货币”、“高息”、“短期”常常是最为热门的宣传词汇。然而记者发现,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外币理财产品表现平平。据记者了解,自6月各大银行出现“钱荒”以来,外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以建设银行近期发行的一款美元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期限为102天,起购金额为9000美元,收益率已涨到2%。如果市民手里有10万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计算,大约兑换16410美元,用此购买以上产品,到期后,将得到9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558.8元。而以哈尔滨银行近期推出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期限为113天,起购金额为5万元人民币,收益率已涨至5.9%。用10万元人民币购买该产品,到期后将得到约182 6 . 5元,收益是美元理财产品的3倍多。理财师称,只有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降至2%以下,买美元理财产品才划算。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8

不少理财师表示,此前大量客户首选外币定期存款,因为这种方式既没有风险,又最为稳妥。但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国外市场外币走势极不明朗,不少持汇投资者前来咨询,外汇理财的算盘如何打。

外币区别对待,避免盲目结汇

自希腊危机爆发以来,欧元、英镑身价不断缩水,人民币却变得越来越值钱了。

自去年11月底开始至今的7个月时间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由10.32附近下跌至8.30一线,这意味着1万欧元持有在手,大约已缩水2万元人民币。伴随着欧元快速下跌的还有英镑,自去年12月初以来,英镑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约9%。

半年多的时间里,手中持有欧元和英镑资产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为此,专家建议,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情况下,欧系货币一两年内基本是烫手山芋。不过,对目前手中尚持有欧元者而言,如果不急着用钱则不必急着结汇,可以等欧元反弹时再结汇,以减少成本。

越来越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让不少人考虑将手中美元换成人民币。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20%。渣打银行日前的一份报告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折年率为3.23%。从当前时点开始的未来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3.67%,未来一年半时间的升值幅度为4.99%。

对于手中持有美元者,北京银行理财师赵博华建议,现在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因私购汇额度,出国留学或旅游探亲购汇十分方便,手上不需留过多美元,不如趁早结汇。

理财产品合理配置是关键

对于那些有外汇使用需求者,结汇并不算上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太雷表示,有外汇使用需求的人一般是出国旅游、留学两种情况,鉴于当前外币走势比较复杂,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可以配置短期的外汇理财产品,也可以将一些走弱的外币转换成人民币,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

当前,外汇理财产品市场持续低迷,人民币理财产品备受追捧。人民币理财产品优势在于其预期年化收益可达4%,而美元理财产品仅为2%。而澳元理财产品也比较惊艳,目前澳元6月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5%。记者注意到,多家外资银行网站上主推的外币理财产品都以澳元理财产品居多 。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建议,手中持有美元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换成澳元,做一些短期澳元理财产品,但一定要选择短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以规避风险。“同时,也可以考虑做些像挂钩石油、能源等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外汇理财产品,可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上述理财师建议。

外币存款仍可行,银行选择有说法

当前市场不明朗,很多持汇者处于观望状态,既不想结汇换汇,也不想购买理财产品,觉得存在银行最踏实。而外币存款利率的浮动性很大,各家银行可以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定出竞争性利率。所以,办理外币存款时,需要选择利率高的银行储存。同一种外币,存入不同银行,利率可能相差数倍。如果资金量大,收益差距就会更加明显。

虽然存款不如理财产品灵活,但是客户可以提前支取,兼顾汇率波动,随时进行调整。据记者了解,不仅中资银行外币存款利率各有不同,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的差距更大、变动更频繁。据统计,某些外资银行澳元半年期存款年化收益可高达6%以上,美元半年期可高达2%。如果定期存款利率如此可观,存银行坐享收益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究竟哪家银行存款利息最高,还需持汇者货比三家。

货币升值是利是弊

历史的轨迹表明,汇率升贬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虹吸全球财富的惊人作用。在繁荣时期,霸权国家货币汇率的同步升值,不仅起到了吸引外部资本助力的作用,还增强了本国居民的对外实际购买力,给消费狂欢奠定了基础。而在衰退时期,霸权国家货币汇率的同步贬值,则不仅起到了削减外部债务负担的作用,还给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日本,为货币升值付出惨重代价。1985年,风头正劲的日本凭借经济神话缔造者的底气,同意了“广场协议”中“日元币值必须反映日本强势经济基本面”的提议。随后,全世界目睹了罕见的日元超速升值的“外科手术全过程”,从240日元兑换1美元到120日元兑换1美元,仅仅用了3年时间。但接踵而至的却是泡沫经济的骤然破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尴尬的“失去的10年”。

上一篇:农民财产性收入范文 下一篇:官员财产公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