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范文

时间:2023-03-04 07:03:10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1篇

3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09个基点,跌幅之巨为汇改后罕见,据《财经》记者统计,在3月前13个交易日中,中间价隔日波幅均值约为89个基点,远高于2月份29个基点的均值。

一位接近央行系统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波幅扩大主要是为打消市场对人民币的单边预期。”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从最近交易特征来看,人民币中间价的“跳涨跳跌”,已令汇率呈现出波幅扩大的趋势。

“只有中间价波动了,日间波动才有意义。”上述接近央行系统内部人士解释称,“不管日间有多大波幅,如果第二天中间价还定在‘附近’的话,银行很容易做错方向。”

在央行3月12日的记者会上,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回答记者关于汇率扩大波幅的提问时表示,“无论从国际收支平衡看,还是从市场的预期看,现在的条件是日臻成熟的。”

在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看来,汇率波幅的扩大,宏观层面上能减少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缓解热钱流入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独立运作空间,同时亦可提高市场参与者避险的意识、增加相应的金融产品成长空间。

隔日波幅扩大

“从3月5日起,人民币中间价波动幅度明显拉宽,对国际市场美元涨跌变得较为敏感,3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甚至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超过200点。”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撰文指出,“这种现象是2005年汇改以来十分罕见的。”

相对于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兑美元0.5%的日间波动区间限制,央行对于隔日汇率波幅并无约束,但此前隔日汇率日均波幅十分有限,今年3月以前,隔日波幅多在0.1%以内,如此狭窄的空间既影响了商业银行外汇交易,也无法反映供求关系。

“去年12月人民币多次盘中跌停,曾出现银行持有外汇头寸,却不愿意出售的现象,因为虽然当天跌停,但银行担心次日开出的中间价仍然升值。”上述接近央行系统内部人士表示,“如果银行头一天卖了,第二天用什么价格买回来啊,这种定价下,银行没法操作。”

在此前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银行所持外汇头寸大多逼近下限,若当天售出而次日无法补回的话,银行就不得不持有负头寸,而这将受到外汇主管部门相应处罚。

2011年10月,银行间市场中间价与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一度背离,由于后者市场化程度高,而前者易受央行掌控,因此,市场当时对银行间市场中间价质疑不断。

这种情况在最近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隔日波幅的扩大,中间价与定盘价的价差逐渐缩小,变化方向基本一致。

在隔日波幅扩大的背景下,日间波动区间的扩容也被论及,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波幅可能从0.5%,扩大到0.7%或者0.75%。

2007年5月,央行出于进一步完善汇率浮动制度的考虑,曾将日间价波幅由之前的0.3%扩大到0.5%。

刘东亮在上述文章中表示,由于日内上下0.5%的波动区间并未用尽,暂无扩大日内波幅限制的必要,相反,以中间价的波动引导即期市场的波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汇率趋向均衡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涨有跌”的走势在近期愈加明显,截至3月21日,在三月份前15个交易日内,中间价出现了7次涨跌幅的转向,隔日波幅亦有所扩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越是接近均衡点,市场供求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周小川亦称,央行在市场中的参与和干预的程度会有序地减弱,以便更好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位国有大行资深外汇交易员对《财经》记者证实,央行虽仍能够影响中间价的制定,但通过交易形式直接干预汇率价格已经很少。

在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看来,汇率趋近均衡时扩大波幅,可以避免对外汇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相反,在汇率高估或低估时放开干预,均可能出现价格‘一边倒’的局势”。

事实上,波幅的扩大也有助于寻找均衡汇率,上海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王幸平对《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在试探一步步开放,以期通过波幅扩大而达到汇率均衡水平。

自2011年9月底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逐渐趋近均衡。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上,2011年四季度,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减少,当年10月、11月、12月的减幅分别为249亿美元、279亿美元和1003亿美元。

今年1月,外汇占款虽然出现了1409亿美元的增幅,但到了2月,增幅又萎缩至251亿美元,与此前动辄数千亿美元的月均增幅相去甚远。

近年来,随着大量外部流动性涌入,外汇占款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但为防通胀,央行不得不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冲,然而,在去年四季度,央行曾持续卖出美元,这种操作为近十年来的首次。

崔历认为,扩大汇率波幅,可以减少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缓解热钱流入和央行对冲压力,并增加利率政策的独立运作空间。

单边升值预期的改变,还影响了企业结售汇意愿,收汇结汇率和付汇售汇率分别反映企业结汇和售汇意愿,从这两个指标近期波动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预期明显。

去年10月份,付汇售汇率在时隔16个月后首次高于收汇结汇率,短短3个月之后,收汇结汇率在今年1月份再次超过付汇售汇率,二者如此频繁“换位”殊为罕见,自外管局2010年1月公布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之后,由于单边升值预期,收汇结汇率此前长期高于付汇售汇率。

国际收支谜局

外管局2月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我国资本金融项目呈现474亿美元逆差,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趋势终结。

在上述接近央行人士看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形势仍会维持。

然而,2月份贸易逆差数据的公布却加深了市场的担忧,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月,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314亿美元的逆差,1月-2月累计逆差为42亿美元。

数据甫一公布,汇率市场立即反应。3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跌幅达209个基点,与此同时,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也大跌160个基点。

“外汇市场上的各种交易商,对每个月所公布的货物贸易的平衡状况非常敏感,因此往往货物贸易的数字一公布,市场上立刻就有反应。”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表示。在他看来,市场供求关系对汇率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经常项目的平衡就是重要的观察数据。

“年初的逆差应是暂时的。”崔历对《财经》记者表示,“季节因素之外,包括铜、原油等原材料进口增长持续强劲,反映了企业对后市需求的信心。”

她预计,2012年全年贸易项下仍会呈现小幅顺差,进口强劲而外需疲软的情况会有一定缓解。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也表示,未来出口数据的变化还需要时间观察。

可资对比的是,2011年一季度,我国贸易也曾出现10.2亿美元的逆差,但全年仍录得逾1500亿美元顺差。

在1月7日-8日举行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上,易纲曾表示,2012年全年外汇资金总体保持净流入,但流入总量将大大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

易纲当时亦将今年外汇收支形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汇收支可能基本平衡,个别月份出现小幅净流出。第二阶段外汇收支走势将取决于届时国际金融市场状况。

未来汇率走势

人民币汇率 “涨跌互现”的走势,也让市场破费心思。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仍将维持7.5%以上的高速增长,加之出口顺差会得以维持,未来人民币会呈现“小升”态势。

尽管升值被认为是大趋势,但年初以来的市场却表现出了人民币小幅贬值,3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3092,人民币较3月初贬值76个基点,较年初贬值91个基点,与此同时,香港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远期也显示出人民币小幅贬值趋势。

在刘东亮看来,年初预估的3%升幅可能过于乐观,今后升值或进入到在剧烈震荡中缓慢爬行的阶段,并间或创出新高。

崔历表示,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面仍较好,如果国内通胀得到有效抑制, 人民币应不会相对一篮子货币持续贬值。若美元走弱,人民币中长期相对美元仍会走强,但是升值速度减缓,双边浮动增大。

近日,美元指数重回80以下,结束了之前数日的连续上攻态势,由于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权重最高,因此,其走势对未来人民币升值与否关系密切。

崔历认为,短期来看,由于美国就业市场、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数据向好,五年调期利率等中期利率的提升,使美元获得了支撑,但中长期情况复杂,从外债情况来看,美元走弱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这也要取决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情况和外汇市场对美元的偏好是否改变。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汇率 GARCH模型 汇率预测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进行汇率体制改革,汇率不再固定不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社会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研究汇率改革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并对其进行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GARCH模型的模型预测。

一、GARCH模型

在经济、金融领域里的许多时间序列均存在条件异方差现象。Engle(1982)开创性地提出了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方程(ARCH)概念,Bollerslev(1986)对其进行了直接扩展形成广义条件异方差自回归(GARCH)模型。本文主要采用的是GARCH(p,q)方法中最简单并且又最常用的GARCH(1,1)模型。其基本模型数学表达式如下:

二、模型的预检验

在模型应用前,对建立的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预测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统计检验分析。

相关性检验。首先根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益性序列yt的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yt存在着明显的自相关性。

GARCH效应检验。时间序列的GARCH效应(即异方差性)检验,可以使用Engle的ARCH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伴随概率Probability等于0.000026,明显小于0.05,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ARCH检验都是显著的,yt存在着明显的异方差性。因此采用GARCH方法建模是可行。

三、GARCH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1、模型的参数估计

采用Eviews5.0软件对建立GARCH(1,1)汇率预测模型进行估计:

2、残差检验

在得到估计模型后,需要对估计的结果进行有关的残差检验,来验证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1)Ljung-Box Q统计相关图检验。该图基于标准残差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可以用来检验均值方程中是否存在着严重的相关性。根据估计残差的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一阶自相关值显著不为零,表明存在着严重的自相关。Q统计量均不显著,说明方程的均值估计是正确的。

(2)正态柱状图检验。该检验反映标准残差的柱状图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Jarque-Bera统计量不显著,K值近似于3,伴随概率为0.001小于0.05,所以标准残差属于正态分布。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GARCH模型的均值估计正确,标准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不存在额外的ARCH效应,所以可以认为本文建立的模型的估计是准确的。

四、预测及预测结果分析

1、预测(Forecasting)

预测允许利用选择的预测方法和初始化方法,产生状态变量、测量变量和相应的标准差预测。

本文主要采取了动态预测法对人民币/美元汇率进行预测。本文以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3月21日区间中每个交易日的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分时高频数据(第1个至第3205个数据)建立估计模型,预测2007年3月22日至6月25日(后1000个数据值,第3206个至第4205个数据)的每日分时高频汇率值。预测结果如下:

2、预测评价

对于模型的预测功能的评价,通常可以将整个样本区间分成两个部分,用样本的前一段数据估计模型,然后利用所估计的模型对余下的数据点进行预测。通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对比,评价模型的预测功能,假设预测样本期为t=T+1,…,T+h,一般有七个指标对预测精度进行度量: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PE;Theil不等系数;偏倚比例;方差比例;协方差比例。

测算的指标如上图,可以看出RMSE、MAE、MPE和Theil不等系数均较小,说明模型误差较小;而那么偏倚比例和偏倚比例应该比较小,分别是0.018442和0.325879;而协方差比例则比较大,为0.655678,说明预测成功。

3、预测结果分析

从预测结果看,GARCH模型的预测汇率围绕着实际汇率波动,两者数值非常接近,拟合曲线与实际汇率走势方向一致,预测的各项误差也非常小,检验结果证明了汇率的时间序列中存在着异方差性,GARCH(1,1)模型完全适用于对人民币/美元的建模和预测,并且预测结果证明模型预测短期汇率是可行的。GARCH模型在市场比较平稳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的趋势是平稳的。这为GARCH(1,1)模型在我国人民币汇率预测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能将GARCH模型的预测应用到汇率风险管理以及套利中去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五、结 论

本文首先论证了GARCH模型在预测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可行性,时间序列存在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进而建立了相应的GARCH(1,1)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美元/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根据Eviews提供的预测评价指标,模型的预测比较成功,表明在现实中可以运用GARCH模型进行汇率预测,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主编: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易丹辉主编: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 Bollerslev,Tim: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6。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美国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8.0大关,全年升幅达到3%。从2005年7月起中国开始人民币升值,到2009年7月已累计升值17%。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一次次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人民币升值究竟可不可以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呢,我们还是要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看起。

一、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美国阴谋

我们可以先通过分析美国自身的一些问题窥探其中:

1.老生常谈的贸易逆差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出口大国,并且长期对美国贸易顺差,“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了“价格低、质量高”的代名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近几年来尤为明显。而美国则是长期的经常项目赤字,美国政府曾几度将这种赤字归结于人民币没有升值,从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逼迫美国不得不大量进口。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使中国的出口品在美国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就算人民币升值导致产品涨价,也不一定会刺激美国民众购买国货。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并不能简简单单的靠人民币升值就可以缩小。

2.亟待调和的财政赤字

众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殃及池鱼,掀起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动荡。但此时,克鲁格曼却说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助长了美国房市泡沫,从而为国际金融危机创造了条件。然而这正是美国政府推卸责任的表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高谈人民币升值,无非是为了降低债务价值,想让以中国为首的债权国为美国的双赤字买单。财政大臣盖特纳如此希望人民币升值,大概也是基于此的考虑,总不能让贝尔克梵等高奖金的银行家再为政府背黑锅吧?

3.令人惊恐的失业率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失业人数骤然增加,如果想要失业率降到正常的5.5%,则有可能要到2015年。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3月份美国失业率仍停留在9.7%的高位。面对此种严峻形势,美国当局自然希望借压迫人民币升值来恢复民众的信心。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了,中国出口品就少了,而美国人民的消费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在本土产生许多就业岗位,失业率也就能够随之降低了。但是究其内因,大多数出口美国的产品都是属于单位价格不高的商品,中国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更有许多刺激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选择进口还是自己生产,成本效益可见一斑,况且美联储理事查尔斯?埃文斯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之间关系是难以量化的,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币升值了多少,美国失业率就会降低多少。”

二、人民币升值会否给中国带来大的影响

1.对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进出口差额达到1961亿~美元,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商品分别比去年增长-9.4%、-11.0%、-8.4%,而进口商品的涨幅则主要出现在了谷物及谷物粉、煤、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总体上,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下降了12.5%,进口额下降了4.8%,并没有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太大影响。

事实上,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8年的贸易顺差已是高达2954亿美元。可以看到,2009年的出口额降幅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而与人民币升值关系不大。可见,人民币的增长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2.对外商投资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来看,2008年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514家,比上年减少27.3%,2009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435家,比上年减少14.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00亿美元,下降2.6%。虽然从数字上看人民币升值似乎对外商直接投资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还是有很多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在获得盈利的前提下追加投资和再投资。所以,适度的人民币升值可能更适合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显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助于对外投资。因为人民币更值钱了,投资者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换取更多的美元进行投资。譬如颇为引起轰动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给了中国企业不少信心。不过,关于收购后的兼并重组,如何让企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才是关键。

三、中美之间的博弈

2009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3991.52亿美元。一方面,在这庞大的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占据了大多数。从某个角度看,这些都只是“纸”而已,“IOUS”的欠条布满了中国国库,尽管这些储备也有资本收入,但远低于直接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美国人是聪明的,挽救金融危机是发行的国债,既避免了流动性过剩,也使得他国为了本国利益也要保美国周全。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使这庞大的外汇储备缩水不少。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82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1%。也就是说,这0.1个百分点的升值使中国损失了24亿美元。

可见,讨论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和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尽管有多种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中国的外汇储备过多,实际外汇直接投资过少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民币目前不宜升值过快。如何让人民币更有弹性、更健康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金融监管机制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紧密结合的。自从中国加入了WTO,机遇和挑战就一直并存,在国际贸易中吃的亏并不少,贸易摩擦也每年都会发生。面对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或有或无的故意刁难,中国极需改变本国的经济结构,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在人民币缓慢的升值中完善自己,应对未来未知的贸易格局。

有言论说,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也有人说,人民币被低估,合理的汇率应该在1:5左右。但是无论如何,人民币升值都是势在必行。随着美联储提高准备金率,中国也随之加息,这应该不仅仅是“退出政策”的实施,我猜想,中国政府同时也在尽量降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在缓慢升值中发展综合国力。而这,也正是美国人头痛的地方,他们与我国的立场刚好相反,美国储存黄金石油,却给中国一摞摞的纸,逼人民币升值,在努力维持大国地位的同时却忽略了本国人民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走出经济低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中国应当扩大内需,美国应当增加储蓄。时下,中国已在扩大内需上卓有成效,美国也不应纠缠于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4篇

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上将会稳健反弹,而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压力会因此有所减轻。

一般情况下,当股市上升时,债市会下跌。但在伯南克被提名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之后,美国股市一直在上涨,债券市场则保持平稳,美国十年国债的收益率在4.5%-4.7%之间徘徊。这既说明投资者对伯南克保持美联储现行政策延续性的信任,也说明投资者们认为,伯南克会在需求不足时采取减息等果断行动。

美国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的正面表现,有助于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反弹。欧元/美元近日跌破1.18,美元/日元缓升到117;而欧元/日元这一重要交叉汇率,已逼近这几年的最低点137。股市、债市及外汇市场在短期均面对同一问题――美股与美元的反弹何时结束?

对于伯南克能否在长期有效地抑制通胀,市场其实不无担心。

伯南克一向认为,世界经济的最大威胁来自需求不足,而非通胀失控。他曾用一个极端例子来阐明其观点:假如需求极其不足,通缩迹象呈现,联储将从一个直升机上直接投钱,以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一旦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势必动摇,从而令美元下跌、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增加。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可以预期,联储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其基本思路仍将是引导市场预期。美股上涨和楼市过热会令联储继续提高短期利率,并采取措施使美国楼市软着陆。

美国楼市软着陆的必要因素,是防止长期按揭利率的大幅上升。目前美国15年按揭率大约为6%,其水平与美国长期国债挂钩;因此,要防止美国楼市硬着陆从而引发经济大滑坡的最好办法,就是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相对稳定。

逐渐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对维持市场对联邦控制通胀的信心至关重要。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达4%,与十年国债收益率相差不到1厘。如果短期利率在半年内升到4.5厘,国债收益曲线将几乎成为一条直线。一旦如此,则意味着存在很高的经济衰退风险;市场不免担心,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会成为压倒消费及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种风险其实基本可以排除。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有助于美国抑制通胀的变化。

人们对美国的“双赤字”一度过分悲观,使外汇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美元沽盘,每个盘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上亿元,导致美元的超跌。当前美元的走势很大程度上是超跌之后的反弹。美元的反弹,加上借美元买欧元的成本在上升(美元短期利率已经升到4%),导致外汇市场对美元需求大幅增加。外汇市场与股市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外汇的止损水平要严格执行,原来普遍预期美元继续下跌的人,在美元反弹过程中不得不在欧元/美元为1.30、1.25、1.20等关键水平建立了止损买盘。止损交易常常又会令市场产生雪球效应,进一步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以及对欧元的供给,欧元因此进一步走弱。

在欧元/日元交叉盘上,亦存在着类似现象。到小泉政府以邮政银行改革作为大选契机之时,市场对日本经济的复苏开始转持乐观态度。日本大选后,大量热钱进入日本股市,引发欧元/日元在数个关键水平的止损交易。

未来一段时间内,欧元对美元和日元的持续弱势将促使欧洲央行提早加息,而欧元利率上升则会减少全球市场的流动资金;而且,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抑制了全球通货膨胀。这在客观上都有助于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努力。

综合而言,美元利率仍将上升,但美联储有足够的能力抑制通胀,而无需将利率提升至危及经济稳定的程度;美元在短期将保持强势,而市场对美国经济和美元将仍有很强信心。

随着美元不断走强,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实际上也在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利率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人民币利率将在相当时间内维持较低水平。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目前的通胀水平不足以构成加息理由;

第二,建行上市只是四大银行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如果农行、工行要顺利上市,宽松的货币条件是必要条件;

第三,紧缩货币政策不利于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

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利差的扩大,实际上起到减少人民币资产回报的作用,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将因此减少。

综合而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在中期将会减小。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期货;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82-03

外汇期货是一种由交易双方签订合约在未来某个确定日期买入或卖出外汇,并且在合约到期日之前可以利用相反方向的交易对冲合约的外汇交易工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市场分部(IMM)于1972年5月16日推出,用于规避浮动汇率制度下日益增大的汇率风险。我国于2005年7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单一的、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近乎固定的汇率状况,市场化的汇率一方面带来了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更加灵活的交易机制等诸多优点,但同时也使得我国汇率的波动加大,进出口企业及政府面临的外汇风险加剧。作为重要的世界大国,我国的汇率波动也对贸易伙伴等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率先于2006年8月28日,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以及欧元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为国际贸易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投机套利者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

人民币期货的推出对于人民币汇率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探讨的问题。那么推出一年以来,人民币期货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就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外汇期货与现货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比较丰富,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主要的研究对象为CME的外汇期货,并且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外汇期货品种,如:英镑、欧元、日元、瑞士法郎、德国马克、韩元等等,而关于新兴市场国家外汇期货的研究较少,仅对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以及匈牙利福林等进行了研究;第二,没有得出统一结论,外汇期货的推出可能增大、减小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也可能没有影响,因市场而异。Chatrath(1993)利用VAR模型和GARCH模型对英镑、加元、日元、瑞士法郎以及德国马克的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幅上升会引起货币波动性短期内的显著增加。Christian Jochum 和Laura Kodres(1998)利用SWARCH模型对匈牙利福林、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期货市场的推出并没有加剧现货市场汇率的波动性。Andreas R?thig(2004)利用VAR-GARCH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日元、韩元及瑞士法郎期货与现货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五种外汇期货交易和现货汇率波动成正相关关系。Stoll和Whaley(1988)以及Kyle(1985)认为,外汇期货的引入提高了现货市场流动性、降低了其波动性,因而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深度和信息传递速度。Theodor(198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加元、英镑、日元、德国马克以及瑞士法郎等货币期货能够有效地预测远期外汇汇率。

国内外汇期货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并且表现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特点,基本还停留在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定性分析方面,韩炜和岳小珍(2006)、潘成夫(2006)、陈中东(2006)、刘纯斌和赵玉(1997)、袁鹰(2006)认为,我国有必要建立外汇期货市场。尽管定性分析相对比较多,但是定量分析几乎为零,尤其是最新推出的CME人民币期货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目前为止没有学者进行过实证研究。因此,进一步研究人民币外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对于我国利用CME外汇期货以及建立我国自身的外汇期货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二、数据和方法

1.数据的选取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期货合约相对于其他两种期货合约交易活跃,并且美元在我国经济贸易以及外汇储备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文所选择的人民币期货数据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人民币兑美元期货最活跃合约的日结算价。当该月份合约交易量被下一月份合约超过时,转换合约从而形成连续价格,避免了期货的到期日效应造成价格的紊乱。人民币汇率期货序列标记为,数据来源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日交易报告。选择的人民币汇率现货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日上午9点15分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标记为 ,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两组序列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8月29日到2007年8月29日。

(二)研究方法

1.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两步检验法,即EG检验来考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

检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转换残差序列方程为:

对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即。表明人民币汇率期货序列和人民币汇率现货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和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因此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以下是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不能Granger引起的原假设被拒绝,则说明人民币汇率现货能够Granger引起期货序列,但不能Granger引起。说明人民币汇率现货与人民币汇率期货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四、结论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序列同为一阶单整序列,其回归方程残差序列为零阶单整,因此根据EG两步法判断,两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从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中也可以看出(图1),人民币现货汇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连续的双顺差使得大量外币流入国内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升高;同时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得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尤其是在2007年以来四次加息、七次上调准备金率,这些汇率影响因素综合推动着人民币现货汇率的下降,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同时由于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普遍预期升值,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人民币期货汇率略低于人民币汇率,尽管波动性较大,但与人民币现货汇率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

第二,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汇率期货的Granger原因。这与期货两大经济职能之一的价格发现职能有所悖离,但是却反映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境内与境外人民币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因而境外的汇率期货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境内的货币供求状况,仅代表国际社会的预期,所以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小。而CME人民币汇率期货交割日结算价是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并且市场参与者大多为与中国有着贸易或者金融往来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可见境内即期汇率的影响力目前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有学者认为掌握人民币定价主导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二是境内外汇市场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政府对汇率走势具备了足够的控制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在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我国外汇市场亟待改革完善、推陈出新,与政府相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汇率定价主导权不旁落。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惠茹,李海东.金融期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金清,刘庆富.中国金属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性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4] 张维,王平,熊熊.印度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信息传递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6,(9).

[5] 潘成夫.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兼论发展我国外汇期货市场[J].新金融,2006,(12).

[6] Christian Jochum, Laura Kodres. Does the introduction of futures on emerging market currencies destabilize the underlying

currencies? IMF working paper, 1998.2

[7] Andreas R?thig. currency futures and currency crises [J]. May,2004

[8] Kohers Theodor. Testing the rate forecasting consistency of major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J].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Summer87, Vol. 1 Issue 4, p359-370, 12p

[9] Rosenberg Joshua V. , Traub Leah G. Price discovery in the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 and spot market[J]. FEDERAL R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6篇

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从时间段来划分,大致有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短期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还有心理因素等;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差异、国际收支以及通货膨胀率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是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及货币汇率长期走势的重要原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性因素,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考察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长期走势,本文从影响汇率最基本的因素着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不同时期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大致判断进行判断。

(一)样本的选取和来源

我们分别以1980年和1990年为不同的基期,按照上述公式计算这两个期间美元的实际汇率指数,结果如下:(根据目前的数据,假定2014年美国和我国物价涨幅分别为1.5%和3%)

(二)结果及相关分析

以1980年为基期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化,目前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了25%,人民币名义汇率还有升值的空间;以1990年为基期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化,则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了约25%,人民币名义汇率未来将应该贬值,结论恰好相反。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上述计算结果?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考虑:第一,基期的选择;第二,基期名义汇率是否合理;第三,衡量两国物价指数的CPI计算的可比性。基期的选择问题:从我国的外汇管理历史来看,1979年前是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外汇管理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基本没有反应市场变化。1979年3月,国家成立外汇管理局,198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开办外汇调剂市场,对外汇进行市场调节。1991年,我国取消了外贸部门的出口补贴,外贸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可以说,1980年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起点,1990年前后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迈入市场化改革的起点。因此,选择1980年和1990年为基期考察我国外汇市场是有代表性的。即期名义汇率是否合理的问题:1994年以前,我国外汇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外汇额度留成制度,因此,如果计入外汇留成和出口补贴等利益,这一时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是高估的。如果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内,按照不同基期计算的名义汇率指数还会下降,相应的,美元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指数也会更加低。衡量两国物价指数的CPI计算的可比性问题:毋庸讳言,尽管中美两国在构成CPI类的组合类别基本相同,但鉴于两国在具体类别上在CPI中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再加上其中的类别需要定期调整,因此,公布的数据一定有差异,据此计算出来的实际汇率指数也一定存在差异。粗略来看,构成我国CPI较大比重的是食品(30%左右),构成美国CPI较大比重的是住房支出(40%左右),根据观察,如果考虑这些差异,我国CPI的实际数据应该要高一些,相应地,美元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指数也会更加低。综上所述,如果将上述三个问题综合进行考虑的话,无论是以1980年为基期计算的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还是以1990年为基期计算的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都会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向下调整。尽管向下调整的幅度无法准确计算,但都反映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经没有升值的空间。换句话说,美元兑人民币名义汇率的中长期走势应该是维持现状抑或走入升值的通道。

二、政策建议

上述计算只是在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之间进行分析,如果把视线在放宽一些,分析一下最近不断上涨的美元指数趋势,那就需要未来在人民币汇率上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否则的话,随着美元指数的不断上升,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相应进行贬值,如果人民币对美的汇率保持不变或者进一步升值,那么人民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汇率政治的幅度就会更大,直接的后果就是降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损害我国的经济。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央行是否应该根据美元指数的上升幅度,通过市场等手段调节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进行相应的贬值,或者至少保持现有名义汇率不再升值;同时,引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相应预期,从而降低外汇交易的风险。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7篇

一、加入SDR后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向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向将有以下三个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望继续增大

随着美国联准会加息预期越来越明显,中美货币政策之间的分化与利差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短期市场预期。

但世界主要各国进口国内商品的比例反而有所上升,这一方面表明,国内出口企业仍具有竞争力,暂无通过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此前人民币主要关注美元所带来的被动升值效应,引起了人民币与内部均衡价格的背离,是导致市场中人民币贬值情绪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美元升值趋势明显的国际背景下,保持人民币货币坚挺,应逐步淡化与美元的汇率波动,重点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定价模式。

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更关注于中国国内与世界各国贸易权重,赋予亚太主要市场货币权重相对更大,尤其以港币、澳币、新加坡元、卢布等货币权重差异最为明显。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单一货币存在一定的贬值倾向,但2014年以来,按照参考一篮子货币衡量的人民币汇率,相对全球主要货币整体反而呈现小幅升值,即使2015年8月11日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相对世界主要货币也贬值有限,在国际主要货币中仍属强势货币。

(二)人民币入SDR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影响

利率平价理论通常用于说明汇率的短期趋势,而长期趋势与两国的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有关。因此,经济学中的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论被经常用于两国汇率的长期趋势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两国货币的汇率,从长期来说,取决于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之比。如果现实的汇率与购买力比价有差异,那么,购买力较高的货币未来要升值,反之亦然。

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物价水平相当,所以汇率总体来说保持相对的均衡水平,不容易形成长期的上升或者下跌趋势。尽管在某段时间会有涨跌,主要体现国家间经济发展周期阶段性的差异,属于短期趋势2014年年中以来美元兑非美货币汇率的强势,就属于这种情况。在人们普遍预期美元加息以后,市场推高美元汇率指数,可是,当美元宣布加息,“靴子落地”以后,美元指数反而不见明显上升。这反映了市场的一般规律――“在利好谣传中买入,在利好实现时卖出”。

欠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通常都被低估,越穷的国家货币被低估的比例越高,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生活必需品及劳务费用比较低廉。从许多发达经济体走过的路可以看到,当一个经济体发展成为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其货币通常都会升值。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考察中美货币汇率未来的走势,我们需要考察中美的物价水平差异。

说起中美两国的物价水平,多数人倾向于认为美国的物价比中国还便宜,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美国的东西比中国还要便宜,还有美国的房子更便宜。不过,美国的总体物价水平比中国高很多。理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美国比中国便宜的东西主要是奢侈品,而奢侈品价格涉及关税,以及跨国公司歧视性定价政策等非经济因素。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以上因素会被逐步消除。比如,中国与很多发达国家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旨在未来逐步解除双方的税收壁垒,实现自由贸易,目前已经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完成了相关的协议。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和珠海实行的自贸实验区,就是政府为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做准备。另外,中国加大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歧视性定价的处罚,2015年4月,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汽车处罚了3.5亿元,以惩罚其垄断性销售的违法行为。可以预见,未来奢侈品价格在国内外的价差将会逐步消除。

(2)尽管大多数其他有形的商品,确实美国未必比中国贵,即使贵可能也体现出质量上的差异。但是在绝大多数无形的服务项目,美国比中国贵得多,包括金融服务、物流、餐饮服务、理发、洗脚按摩等。美国GDP约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于第三产业,相对来说,中国的第三产业还不到GDP总值的一半。由此,大家可以推断一下,中美之间物价水平之差距,主要在于服务项目价格上的重大差异。

从美国CIA的数据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均衡水平,来判断中美物价水平差异程度,有助于判断未来两国货币波动的目标。有很多专家都使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类似的研究。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每年都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其对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评估结果。其中一个指标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

2014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是17.63万亿美元。结合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的数据10.36万亿美元,美国物价水平大约比中国高70%(17.63/10.36),按照这个比率计算,美元兑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在3.6左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个很成熟的理论,但一般运用于观察长期的趋势。

上述的人民币购买力均衡汇率水平能否实现,取决于两大重要前提。

首先,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一个国家政局不稳定,人们也可能为了安全而将资金撤离,投机性热钱流出,可能导致大幅贬值,该国货币汇率可能长期向下偏离购买力平价均衡水平。

其次,中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并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间,日元兑美元汇率从360日元/美元逐步上升到120日元/美元,已经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国家快速增长与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不过,从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走过的路看,如果一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货币汇率也可以长期处于被低估水平。因此,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来说,未来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长期来讲,人民币加入SDR后,国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也面临着内外部权衡的重塑。随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变得更为重要,国内央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效果将受到削弱,国内经济增长问题则上升为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目前国内经济形势面临结构转型的压力,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未来会面临内部经济增长目标与外部人民币汇率稳定目标之间的政策权衡,正如20世纪80、90年代拉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的货币当局所面临的选择。

二、人民币加入SDR对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回顾

一国货币的汇率,与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都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流入本国的资金,需要买入本币,因此,体现为对本币的需求;流出的资金,需要卖出本币,体现为对本币的供给。一旦流入的资金多于流出的资金,本币就会升值,反之亦然。只有当流入和流出的资金达到相对的平衡,汇率才会保持稳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通常体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两大项目的增减――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前者指与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动,后者则指与资本在境内外的交易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动。

政府为了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或者处于维持汇率水平的目的实行外汇管制措施,对居民和非居民涉及外汇流入和流出的活动进行限制性管理,从而影响市场汇率的稳定。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进行汇率改革。从1979年开始,逐步让人民币贬值,从大约1.5元/美元下降到1994年8.8元/美元,后来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办法,长期稳定在8.27元/美元附近,同时,政府放开了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流动,继续保留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即对于目的为投资的资金流入或流出交易实行审批制度。由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长期保持顺差状态,流入资金远大于流出。为了消化流入的资金,政府持续在市场买入美元,卖出本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而买入的美元则逐步堆积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2005年7月,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允许汇率在中间价上下0.3%范围内波动,2007、2012和2014年又把范围扩大到0.5%、1%和2%。尽管更大的浮动区间释放了人民币升值的部分能量,但政府最近十年外汇储备仍然急剧增加,原因显然是政府仍然通过买入美元的办法,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以减缓对国内外向型企业的冲击。

2014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到6.02以后,近两年时间稳定在6.2附近窄幅徘徊,而外汇储备也基本停止增长,显示在这个位置上资金流进流出形成了相对的均衡。不过,这段时间由于美元加息预期的因素,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其他非美货币都保持强势,人民币指数从100点左右上涨了约25%。因此,近两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仍然是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2015年第三季度以后,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明显、美元加息预期、人民币加入SDR等因素集中表现之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下跌,令人们怀疑,人民币长达十年的上涨趋势是否已经逆转。

(二)“蒙代尔三角”理论与人民币加入SDR后的汇率形成机制

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蒙代尔三角”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保罗・克鲁格曼又提出“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进一步提出上述三个目标最多只能满足两个目标。

人民币加入SDR以后,必须逐步放开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让资金在国内外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是中国为此需要支付的最大代价。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逐步通过QFII、QDII和沪港通进行资本项目管制政策放松的实验,最近两年政府在这方面的改革步伐有加快的趋势,对于资本进出的审批也提高了更大的灵活性。尽管在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以前是否会完全放开资本项目下外汇管制还不确定,但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几乎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目标几乎还是政府所掌控。但资本项目下外汇管制完全放开以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根据“三元悖论”,上述两项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不能同时达到。

市场化之下,中国国内的资金市场与国外通过汇率联系在一起。根据利率平价(Interest Rate Parity),两国利差等于两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差,本国利率较高者,远期汇率较即期汇率有贴水。根据这一机制,本国利率上升的话,通常会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引起本国货币即期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涨,将鼓励进口、抑制出口,可以舒缓本国的通胀压力。美国从2014年7月开始放出风声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起市场对于美元加息的预期,因此推动了美元兑非美货币汇率的上升,美元指数约从80点上升到100点,涨幅约25%。人民币尽管这段时间基本维持与美元的平稳汇率(外汇储备有一定的下降,很可能反映出有政府干预的成分),但美元真正加息的时候(人民币利率呈下跌趋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较明显的下跌。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利率平价理论的有效性。

汇率变动必然会影响到资本市场。2016年开年第一周汇率下跌,带动股市两次触动熔断机制,已经让大家明白汇率跟资本市场的紧密关系。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将会迅速从各个国家的市场之间流动。一旦一国资本市场出现较大的下跌,资金就可能撤离这一市场,导致汇率下跌;汇率出现下跌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人们持有外币的兴趣,引发投资者进一步抛售当地的资产。

由于利率变动会影响到资金的流动并影响到汇率的波动,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影响到本国的汇率。不过,正如有论者对于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不同看法一样,不同规模的经济体的影响力和被影响力应该是不一样。是那些小型经济体,为了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不得不在货币政策上跟大型经济体保持一致。例如,在大型经济体(尤其是经济来往密切的国家)加息的情况下,那些经济体规模比较小的国家,将承担较大的压力。如果他们的经济周期跟主导大国一致的话,跟随同步加息没有问题,这样,可以让原来的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过,如果这些小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处于较弱阶段,他们本来不具备加息的条件,甚至可能需要继续降息,这时候会很尴尬,跟进加息,可能没法刺激本国经济;如果不跟进加息甚至降息,本国货币将面临贬值,资金将流出,倒过来也会逼着本国利率上升,抑制经济好转。同样,如果本国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需要加息,恰好大国的经济需要刺激而进行降低利率,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时,本国相对较高的利率将会吸引资金流入,推动本币升值,造成本国资金泛滥,这样会加重本国的通胀以及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可以说,在汇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小国的经济政策往往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国的左右。

人民币利率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下跌,处于下跌周期之中,而美元加息,加剧了人民币和美元利率的相对水平,因此,出现了资金外流现象,会抽紧市场的银根,从而会推动市场利率上涨。显然,中国经济目前增速放缓,处于调整阶段,企业资金紧张,需要通过继续放松银根的方式给予刺激。尽管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出口条件,但其对国内资金市场带来的收缩作用却会打乱政府放松银根、刺激经济的计划。那么,中国经济只能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走吗?

人民币汇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失调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074-03

一、引言

自2002年下半年起,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很大的升值压力。2003年以来,由于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游资又大量涌入,这无形中增大了升值压力。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人民币;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水平进行调整。自此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不断创下新高,人民币汇率远期价格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其实,讨论人民币该不该升值,要首先解决人民币的均衡汇率问题。一旦找到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二、文献综述

目前,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和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协整模型。利用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来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外国学者研究结论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中国学者研究结论是人民币没有被低估或轻度低估(俞乔,1998、2000;李亚新和余明,2002;唐国兴和徐剑刚,2003;窦祥胜和杨,2004)。但是,易纲(1997)、张晓朴(2001)、王志强、齐佩金、孙刚(2004)认为,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估计人民币汇率错位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由于没有考虑由基本经济要素变化引起的均衡汇率变化,一般高估了汇率错位程度。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要素变化尤为剧烈,忽略基本经济要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会得出严重错误的结论。

而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学者一般用单方程协整模型来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主要包括ERER方法(张晓朴,2000、2001;刘莉亚和任若恩,2002;林伯强,2002;张斌2003;窦祥胜和杨,2004)和BEER方法(张晓朴,2001;张志超,2001;刘阳,2004)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进行研究。其中,张晓朴(2001)利用1978―1999年的年度数据用贸易条件、开放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解释实际汇率的变化,利用解释变量的长期均衡值,估计了此期间中国年度均衡实际汇率(ERER),利用1984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估计了中国行为均衡汇率(BEER)。张志超(2001)利用1954―1997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一个行为均衡实际汇率模型(BEER),用总的固定资本形成、政府消费出口增长率、开放度(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来解释中国实际汇率的变化。张斌(2003)利用1992―200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了一个简约式的单一方程,把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分为供给、需求、外部环境和商业政策四类,根据滤波法得到的经济基本面指标的长期可维持值来估计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

三、模型变量的选择

通过已有的关于均衡汇率模型的比较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本文选用Elbadawi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测算方法来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通过综合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经验,考虑了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有关的基本经济要素,本文选用以下经济要素作为模型中的变量:

1.开放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开放度越高,即资本管制项目越少,资本的冲击将会使本国货币的汇率贬值,此种开放度下的均衡汇率也会贬值;而对于金融开放度小的国家情况则相反。

2.贸易条件。若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比值上升,则说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收入效应会带动均衡汇率升值。同时,贸易条件改善会改变国内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带动均衡汇率贬值。

3.国外直接投资。一国经济增长率高会吸引FDI,在本币没有大量的增加的情况下,这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

4.经济发展状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会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收入的提高会导致该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高速增长,如果假设出口量不变,经常项目会恶化,该国汇率会上升。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使用GDP的增长率来代表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5.外汇储备。理论上说,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会提高该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并可能有升值趋势,反之,则会导致汇率贬值。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为:

ERER=f(TOT,OPEN,DEV,FORE,FDI)

其中,TOT表示贸易条件,OPEN表示开放度,DEV表示经济发展状况,FORE表示外汇储备,FDI表示国外直接投资。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和运用

这里我们选取1985―2004年间的中国的开放度,GDP增长率、外汇储备、国外直接投资、中国贸易条件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样本。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网站和个人在原始数据上的整理。

为了实证协整检验的需要,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为了防止谬误回归,在运用协整方法来确定均衡汇率与经济基本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之前,需要先对各个时间序列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即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数据的随机性质,然后利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各变量在长期内是否具有协整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及协整

这里我们运用Eviews5.0软件对作过对数处理后的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由于是年度数据,所以滞后阶数均选为1,检验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知,此时间变量序列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由于我们采用的小样本数据较少,适合使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检验。首先,我们仍然运用Eviews5.0软件对变量进行OLS回归,结果见表2。其次,我们对静态回归的残差RESID作单位根检验。ADF统计量为-2.618854,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857386,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040391,10%显著水平下临界值为-2.660551,D.W.值为1.907108,检验结果表明,ADF统计量显著,所以残差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根据以上计算,得出下列均衡汇率的协整方程:

LREER=4.8849-0.632087*LOPEN+0.046137*LDEV+ 0.2093*LFORE-0.143902*LTOT-0.257749*LFDI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与均衡汇率之间的关系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基本一致。经济发展状况和外汇储备与均衡汇率呈正向关系,开放度与均衡汇率呈反向关系。不同的是贸易条件和国外直接投资与均衡汇率的关系,这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经济阶段,人们对于进口品的需求偏好始终高于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所以,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实际收入提高也降低了进口品的相对价格,因此,人们可能会将部分对非贸易品的需求转移到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最终导致的是均衡汇率的下降。这一点与爱奥巴德维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均衡实际汇率的实证研究以及国内的窦祥胜(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国内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样,所以,这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对外直接投资的符号与预想的不同,这可能跟本文选取的数据为年度数据有关。

五、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的分析

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合理性,需要算出近20年来的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我们采用H-P滤波法对样本中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出其“均衡值”,并在此数据基础上测算出各年度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程度,其中失调程度=(实际汇率指数-均衡汇率指数)/实际汇率指数,具体结果见表3。

从表中我们看出,人民币汇率在这20年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调,大致分为几个阶段:1985―1987年人民币汇率存在着明显高估;1988―199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明显低于实际汇率,存在低估现象。其中1989年的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199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围绕实际均衡汇率波动,并逐渐靠近实际均衡汇率。

六、结论

本文基于均衡汇率理论,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估计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该公式测算出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以及汇率的失调度。研究表明,贸易条件、开放度、经济发展状况、外汇储备、国外直接投资等经济因素是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里的重要决定因素。1985年以来,人民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但是,自1994年以后,人民币一直处于低估状态,这显然与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有关。而从长期来看,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这种低估状态被打破也是一种必然。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可以缓解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又可以减轻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未必不是好事。

如果确定要升值,那么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小幅调整使汇率逐步到位,二是通过几次大幅调整使汇率迅速到位。如果对人民币进行几次大幅调整,虽然立竿见影,但对中国经济冲击太大。尤其是在中国金融市场正逐步向世界开放的时期,大幅度的汇率波动是很危险的。汇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建议继续采取小幅调整逐步到位的方式,有助于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祺.人民币均衡汇率单方程模型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

[2] 卢岚,邓雄.基于Gonzalo-Granger方法的长期均衡汇率的估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

[3] 蔡宇洲.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的实证分析[J].统计观察,2005(8).

[4] 窦祥胜,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计和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3).

上一篇:就职演讲范文 下一篇:语文课前演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