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范文

时间:2023-02-27 21:51:12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机遇;挑战;金融危机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并于2012年2月达到20年来的最高值。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之下,人民币将会保持继续增值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对国际收支平衡起促进作用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和长期的贸易逆差,严重冲击着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现持有的外汇储备,存在着较大的机会成本。在当前国家统一结售外汇体制的经济体制之下,无论是央行对冲增长基础货币的代价,还是人民币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都比较高。

2.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然而人均资源匮乏。并且这种矛盾,随着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值的不断上涨,致使国内企业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具体来说,当人民币升值幅度高于进口产品价格涨幅时,且人民币汇率依然持续升值则进口国外能源及原材料的价格将会下降,此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举例来说比如一些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企业,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因而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当人民币升值保持在合理的程度之内,便于我国进口境外原材料和能源,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我国资源跨国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说,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冲击着出口企业或产业。人民升值,致使出口商品生产成本增加,在价值规律的影响之下,出口供应量减少,直接致使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企业破产或倒闭。与此同时,好的企业也能够更好的集中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消极影响

1.威胁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出口企业的盈利水平。假设产品国际价格保持不变,当人民币保持继续升值,那么,和以前相比,企业出口能够换回的人民币将会减少,而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将直接下滑。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企业只有通过提高价格才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然而,提高价格便意味着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由此可见,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会直接挫伤出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影响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

2.给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带来一定威胁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为较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严重打击着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此类企业的获利能力也不断的被削弱。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企业只有不断朝着技术及资本密集型演变,才能摆脱被淘汰的危机。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除此之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加大了国外游客来华旅游的成本,进而严重冲击国内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该行业人员的就业。

3.金融市场的风险逐步加大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美元相对不断贬值,直接致使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缩水。而且有不少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的国际游资和热钱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入侵我国股票和房产市场,扰乱我国的金融秩序。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着不小的笔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这些因素集中起来便表现为我国国际金融风险的扩大化。这种趋势的不断加深,将可能会引起金融危机或者货币危机。

4.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我国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维持经济的稳健运行,不断扩大货币的供应量,进而致使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逐渐显现出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之下,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市场,这些直接促使资产价格的上涨,继而引起“财富效应”。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内其它产品价格也将不断上涨,进而不断加大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言论,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上,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国内物价水平不断上涨,最终致使升值和通货膨胀现象的共存。

三、新时期抓住人民币升值机遇的方法

从以上的论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出口、竞争、消费和投资,最终影响到我国的就业和金融风险等。当然这种影响也具有两面性,本文具体针对消极影响展开论述,以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用

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并不能解决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升值和通胀并存的现象,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站在国际经济现况的角度,采取多种解决措施,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的通胀问题。比如,我国政府于2011年实施的物价调控政策,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改变结算用外币,灵活有效的规避风险

在即将发生变化或者已经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采取相对有利的结算方式,开展对外贸易。尽管人民币持续升值,然而美元。日元等却保持着相对贬值。因此,在对外贸易中,可以采取美元、日元等外币结算方式,这样能够游侠的降低自身的贸易损失。

3.积极落实并长期坚持内需为主的主导战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指出,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人民币的升值。而我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是内需主导战略。当然,这里的内需主导,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外需。此外,一时的过度投资增长并不属于内需主导的范畴。所谓的内需主导,主要是指和世界经济总体而言,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内需主导战略,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维持世界经济的基本平衡。由此可见,内需主导战略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战略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7(04)

[2]杜敏杰,刘霞辉.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房地产价格变动[J].世界经济,2007(01)

[3]高波,毛中根.汇率冲击与房地产泡沫演化:国际经验及中国的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07)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2篇

2013年人民币升值步调再次加快,造成人民币升值原因主要有哪些,未来人民币走势如何?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2013年人民币汇率再度走出单边升值行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13年12月31日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 .0969,历史上首度突破6 .10大关。至此,2013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达3 .065%,大大超过2012年1.03%的全年升幅。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8.2765,到2013年12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0969,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6%。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历年变动(表1):

数据来源:和讯网

2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2.1 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被低估,升值只是价值校正

从汇率理论和国际经验来看,经济高速增长国家货币对外升值是根本趋势。根据购买力平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汇率理论分析,在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都相对较高的因素,该国货币对外购买力也应该提高,即汇率应该对外升值。从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多数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会伴随着本国货币的汇率升值。日本20世纪50~80年代经济腾飞,日元币值70年代到90年代初累计升值约260%。德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迅速增长,60~70年代德国马克持续升值,累计升值约142%。伴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2003年到2007年11月,卢布累计升值达到30%。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速度都高于我国。

而我国自197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4年,此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贬值,贬值达80%左右,年均贬值11.7%;第二阶段是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第三阶段是2005年7月汇制改革至2013年底,此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小幅升值,累计升值36%,年均升值3.7%。

从历史走势中可以看出,在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前的长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期人民币汇率却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对外价值低估。过去长期人民币贬值,是通过外汇管制实现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有关,即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推动出口并吸引外资,以促进经济增长。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逐步向均衡回归,这是对以往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低估的市场校正。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目前人民币升值尚未达到计算的均衡水平。2012年世界银行计算的我国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兑4.23元人民币。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在。

2.2 国际收支顺差等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

国际收支情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国际收支顺差表明本币供不应求,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逆差则相反。2005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维持长期顺差。

经常项目方面,200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由2001年的830亿美元升至创纪录的2680亿美元后开始回落,2009年为2260亿美元,2011年回落到1551亿美元。截止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顺差是1528亿美元,较2012年收窄了5%。从历年贸易顺差变动中可以看出,经过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外部失衡有所缓解,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但即使如此,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然较大,导致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人民币供不应求,这也是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本项目方面,近年来,美欧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投资环境稳定,投资回报率较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优势,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资本的持续流入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的传统外汇管理和吸引投资的思路重入轻出,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较少。与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比较,资本流出较少,导致外汇供大于求,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3 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导致热钱流入,推动人民币再创新高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几次增长高峰与短期资本流入密切相关。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增发货币,美元疲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随着中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收紧流向货币市场的资金,2013年11月底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近9年来高点。由于工业化国家利率很低,中国与其他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利率差日益扩大。利差的扩大导致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中国。虽然外汇主管部门大力打击美元非法交易,加强对境外投机资金的监管,目前仍有大量资金通过抬高出口价格等方式将非法资金带入国内市场。

4 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加大了升值空间

2013年汇率涨势较快,显示中央银行指导大行干预也在减少。央行的不干预,一方面是改革的决心,更多的则是无奈地顺应市场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及副行长易纲相继在不同场合表态,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可以双向浮动,形成一个充分弹性的、双向浮动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综合上述原因影响,预计人民币在未来一年中仍有升值空间,“破6”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由于跨境资金流动以及美联储的QE退出政策的影响,未来一年人民币汇率也有可能出现双向波动行情。

【参考文献】

[1]《人民币外升内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盛松成《金融时报》

[2]《浅析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杨玉娟,莫钰《经济研究导刊》 2013/09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3篇

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由来已久,首先发端于日本。早在2002年末,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就抛出所谓“中国”,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经合组织七国集团会议上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在日本,每到年底,由政府官员出面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一番评价,敦促人民币升值,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惯例”。2003年6月,美国财长约翰・斯诺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应逐步迈向市场主导的弹性汇率制度,希望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这表明美国正式加入希望人民币升值的阵营。2005年,美国参议员舒默、格雷厄姆提出了“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他们的提案直指中国“操纵汇率”,要求“如果中国不改变其人民币汇率制度,就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27.5%的关税”,这一提案后来被称为“汇率报复案”。2004年10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中国再次受到来自各方要求升高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接下来,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以及对汇价的影响。1994年前,中国实行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1994―1996年间,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资本内流,人民币汇率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面对着强烈贬值压力,但中国政府以对国家社会负责的精神,顶住压力保持了人民币对外币值的稳定。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最终决定改变原有的货币政策而采取浮动汇率机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在当日升值2.1%。进入2006年以来,人民币继续升值之旅。3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8.025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

归纳而言,我国理论界认为人民币升值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压力:首先,对外来自国际间的压力,各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给中国施加巨大升值压力。其次,是来自国内的压力,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持续的经常项目以及资本项目收支顺差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第二,外资在中国收益率高;第三,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第四,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低。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经济学解释

1、汇率决定相关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兑换的比例(也称汇价),或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所表示的价格。从理论上说,两种货币之所以能够相互兑换,在于具有共同的基础,即不同种货币,由于均具有其对内价值(货币购买力)这个同一的、可比的基础,所以才能相互兑换,才有决定兑换比率的依据。同时,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外汇供求对比的波动必然引起汇率的相应波动。就上述汇率决定的两个主要论断而言,前者已是共识;后者争议颇多,正是居于对影响外汇供求波动原因的认识不同,才发展出诸多的相关汇率决定理论。

至于汇率波动,升值抑或贬值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主流经济学主要是从汇率与进出口、汇率与物价、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关系展开论述的。关于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般评价是各有利弊。

2、通俗、简明的解释

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价值及其供求关系,从长期上看,价格必然趋近与价值;而短期内,价格波动主要受制于供求对比变化的影响。价格总是以价值为轴心受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我们把人民币看作是一种普通商品时,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解释。即人民币这种特殊的 “商品”的价格,必然受制于其作为“商品” 的对内价值(国内购买力)以及人民币这一特殊商品对外所受供求对比变化的影响(相反,当我们把外汇看作是一种普通商品时,其也必然受制于外汇商品自身的价值及其对外汇商品供求对比变化的影响)。如此看来,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可能有二:一是人民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上升;二是人民币这一特殊商品供不应求。

那么首先,“人民币商品”的价值是否真正上升了呢?货币价值(国内购买力),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物价水平,币值与物价的关系(通常用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衡量)是:物价上升、货币贬值,物价下跌、货币升值。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自1997年以来,中国的物价水平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从1997年开始,中国物价的稳定远胜于其他国家,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稳定的汇率政策” 。这就是说,人民币商品的价值(国内购买力)基本稳定。由此看来,价值因素不是人民币升值的动力。排除价值因素之后,合理的逻辑推断便是: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必然是人民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供求对比的变化――供不应求,更进一步的解释是,以人民币标价的中国商品(括劳务)的供不应求。研究市场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表明,无论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短期内的价格变化必然是由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失衡所导致的。当人民币这一特殊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汇率,必然上升。

三、深层次原因分析――人民币的价值低估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分别于1993年和1997年以绝对购买力平价估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估算结果两年分别为1美元兑换1.5元和4.01元人民币(同期我国汇价分别为1美元兑换5.76元和8.28元人民币)。1997年,北京大学易刚教授选择了100种商品,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进行估算,结论是1 995年底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兑换7.5元人民币(同期我国汇价为1美元兑换8.35元人民币)。花旗集团亚太经济与市场分析部副总裁沈明高2005年11月26日在花旗银行召开的“2005年中国经济回顾与展望论坛”上预测,5年后人民币将升值20%至25%,到2010年,人民币的升值将达到6.62人民币兑换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在现在的汇率基础上相对于美元升值了22%。

目前,虽然各种舆论关于中短期内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有较大分歧,但长远看,普遍的观点都认为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不断增加,其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各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给人民币施加了巨大升值压力。例如美国方面,长期以来,美国制造商和国会人士指责中国有意让人民币币值保持在一个不公平的低水平上,以刺激出口。由于美国面临着长期经常账项目巨额赤字(主要来自中国),美国财政部在其报告中曾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布什政府采取三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改变一些亚洲国家目前实行的固定汇率政策,并认为这一做法对保持美国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美国政府不断的给中国施加压力,希望中国能够早日结束固定汇率制度。虽然美国等外界的压力不能对人民币升值起决定性作用,但至少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寻着前述逻辑推论,人民币所面临的长期和大幅的升值压力是中国商品和劳务在未来仍可能保持的长期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可简单归结为中国商品优越的“性价比”(成本低廉、质量不错或尚可)。而如何看待这一长期的优势呢?按照“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原理,企业产品的价格包含成本和和利润两部分,即价格受制于成本和利润两方面影响。假定企业主维持既定利润不变(注,居于规模经济原理,这一假设是可行的),则价格上升的唯一可能便是成本的增加。

回顾历史,西方国家(如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的经济起飞时,都会有“经济增长所伴随的劳动力短缺、工资上升、产品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减弱”的过程,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商品和劳务未来长期的竞争优势所在。即与此相反,在近20年来的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始终保持了“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工资、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升幅缓慢、竞争力强劲”的特点。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充沛的人力资源所显示出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产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人民币将面临长期和大幅度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4篇

近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在安静了一年以后又重新响了起来。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大致上始于9月底G20匹兹堡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议上把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列为重点议题,弦外之音无非是指责人民币被低估。在10月3日结束的C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久违的人民币升值的老调又开始重弹。尽管在10月15日刚刚公布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小心翼翼地避免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美国的全美制造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仍在紧锣密鼓,向美国政府施压。10月22日在《纽约日报》上,克鲁格曼先生,这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甚至发表措辞非常不当的专栏文章“人民币必须与美元脱钩”,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最不讲理的抨击。

何以致此?记得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关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变得非常客气,而且相当克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再玩弄汇率“根本性失衡”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了。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虽仍与美元挂钩,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冲击太大,其时都希望经济仍能健康、金融资产质量尚好的中国,成为带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此外,当全球经济衰退几乎冻结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在全球贸易大幅滑坡,各国需求大幅萎缩时,国际贸易对于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也大为降低,那时候对人民币施压是徒劳的。而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面临的金融危机创伤开始愈合,有些国家也开始有精力对贸易和汇率问题指手划脚了。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快,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背景下,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汇率上亦属自然。目前美国经济依然起色不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一背景下,净出口成为拯救美国经济的一线希望。2008年净出口为美国GDP贡献了1.2个百分点,2009年第一、二季度分别贡献2.64和1.60个百分点。为了刺激本国出口,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迫切让本币贬值或迫使他国货币升值。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总是和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相伴相生。与其在特定商品上打压中国出口。自然不如要求人民币升值更一劳永逸。这是外部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真正原因。还有美元进一步下跌,也会助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美元近日在国际汇市跌势惨重,美元指数正向75一线靠近,欧元兑美元已突破了1.49水平创年内新高,澳元兑美元也上涨到0.9150附近,为近14个月的新高。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都表现出和美元指数同涨同跌的特点,因此美元的大幅下滑更给了投资者在NDF市场看多人民币的理由。

从中国国内形势看,升值的压力也开始形成。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截至今200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已超过20%。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突然停止了,并转而回归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进入2009年后,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下挫而有所贬值。另外,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还不及2007-2008年,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确实再次提速。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9月当月的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提速无疑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

那么,人民币汇率政策应当如何选择?人民币目前是否应当升值?这对于中国来说已是极为现实的问题。在奥巴马总统11月的访华之行中,很可能提升汇率问题的优先级,与中国进行洽商。在当前情况下,汇率政策已不仅是一国之金融政策那么简单了,而是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利益搏弈。中国的政策选择其实不应和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有什么太大差别,亦应坚持以自己国家利益为主,以国内事体为大的原则。相信各国也注意到了,虽然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欧美国家要小,但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也比许多国家要大。在全球经济复苏如此脆弱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任何一次“着凉”,都可能导致其它国家的“重感冒”。这也是全球化的一种诠释。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政策选择对全球经济亦有着作用不小的影响。

面对国际上和国内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政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从中长期看,中国应该放开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多的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价格,从而调整过去对人民币资产的扭曲定价。近期可考虑一次性实行较大幅度的升值。比如人民币在一次性对美元升值15%之后,宣布在一段时间汇率不变。这种措施的好处,是能够较好打消市场升值预期。缓慢的升值会加剧升值预期,升值预期会导致热钱流入。但是中国目前出口复苏乏力,9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5.2%,进口同比下降3.5%,今年1―9月份贸易顺差累计1354.8亿美元,同比减少26%,显示中国出口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大。加之出口利润本来就很薄。升值会使出口企业更为艰难,国内的就业形势更为恶化。此时重启人民币升值,进行一次性大幅升值显然是条件不成熟、不可行的。二是考虑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2005年汇改公告中谈到,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已经放弃了对货币篮子的参考。如果正式盯住一篮子货币,对维护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是最有利的。为了维护一国的贸易竞争力,适当的汇率安排应该是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实际有效汇率是一国货币与所有的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并扣除通胀因素。盯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是盯住篮子中包括所有的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大篮子”,也可以是盯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即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货币的“小篮子”。“小篮子”与“大篮子”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假如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货币盯住SDR,就会大大提高SDR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谈判中也会有更大的讨价还价余地。中国何时放弃人民币汇率既定政策,再改回到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2005年汇改公告立场,关键要看中国经济的实际状态,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和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的稳健程度。三是保持现状,执行人民币汇率的既定政策。在现阶段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理由。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不再赘述。去年年底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并没有伴随大多数货币贬值,为世界货币稳定做出了贡献。根据彭博统计,在去年8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年2月末期间,美元受到避险资金青睐,新兴市场货币全线下挫,其中,韩元兑美元下跌幅度达到34%,俄罗斯卢布和巴西雷亚尔双双下跌35%,泰铢下跌8%,马来西亚林吉特下跌12%,而人民币在此期间,仍旧保持了汇率稳定。现在美元还没有回到前期低位,人民币也无需升值。此外,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停止升值,但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美元先升后降,目前的有效汇率与危机前相比仍是升值。所以,以名义有效汇率来衡量,人民币是少数在金融危机以来仍然升值的货币。中国并没有操纵汇率,因为人民币自汇改的4年以来,对美元累计升值21.2%。因此外部的压力难以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威胁。再次,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5篇

人民币还要继续升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连续十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人民币正在向强势的区域货币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人民币没有贬值,我们在确保亚洲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错过了一次良好的产业结构调整,回归货币价值的机会。对于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晓晶告诉《小康,财智》记者:“第一,人民币升值是因为国内经济的30年增长,经济基本面很好,人们对人民币和中国的经济有信心;第二,在外贸上,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发展外向型经济,但在汇率方面有所保留,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在压低人民币,只有1994年的汇率并轨,人民币升值过一次,但为了出口等原因人为地压低汇率,实际上人民币还是贬值;第三,全球外汇失衡,发展中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外汇失衡导致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调整汇率来为全球做贡献。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的下滑,而人民币汇率是盯住美元的,所以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

北京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彭万华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实际上正在成为区域性的货币,美元的唯一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全世界国际储备货币币种结构中有30%的份额被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所占领,但美元的供给量没有减少,从供求关系来说美元贬值是必然的,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所以人民币肯定会升值。”

美国的经济还远没有走出衰退的迹象,世界经济衰退是不争的事实。经济衰退是周期性的,每次经济衰退就意味着新的经济繁荣的开始,但是经济衰退的阴影我们应该充分正视。“人民币的真实价值远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到2008年底,人民币会升值10%~12%左右,人民币的升值较为合适的水平是在2009年上半年达到1美元兑换6元人民币,2009年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升值的态势,会保持升值15%,到2010年,我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会在4.5~5元”,北京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彭万华说:“蒙代尔是一个对中国人民友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人民友好自然受中国人民的欢迎,但是情绪不能代替理智。基辛格对中美的关系做出过杰出贡献,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欢迎。但历史在发展,时代需要不同的历史人物出现,所以我们不得不和布什、奥巴马、麦凯恩等新的政要交往。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知识分子,更多的是理性。”

张晓晶说:“我们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虽然布什制定了一系列使美元走强的措施,但美元走强不容易。再加上我们大量的外汇储备,人民币不升值是不太现实的,我不认为我们已经升值到位,人民币还要继续升值。”

人民币升值快慢之争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升值过快,一半的外贸型企业会破产。如果不升值的话,中国会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贸易封锁,因为保持较低币值,我们的竞争力远远超过其他同类生产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济主体会受严重冲击,导致进口国失业增加。这样的两难选择使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增加了许多困难。升值是必然的,但升值的方式值得探讨。

“我不同意用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和抑制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能缓解贸易顺差,但不能完全通过这个途径来调节,达不到相应效果。目前我们外贸出口遇到困难已经很明显了,应该放缓升值步伐,应对全球经济减速和外部需求减弱,我坚决反对人民币过快升值。”张晓晶说。

彭万华说:“我充分尊重中国货币当局这种渐进式的人民币升值政策,但我也非常清醒地看到这种渐进式的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日本的广场协议虽然使日本的经济陷于十年的负增长,或者是零增长,实际上它给日本带来的生命力是强大的,日本的广场协议使日本由日本制造进入了日本创造。中国迟早要走这条路,只不过中国的城市化率太低,就业压力太大,在这痛苦的阶段很难作出决断。如果说是比较理想的环境,能克服由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加速城市化进程,能够把由于失业和经济减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限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的话,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到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调整产业结构应对人民币升值

中国处于产业分工的最低端,为中国创造巨额外汇的制造业现在面临的困难是空前的。2002年制造业大约占ODP10%,2007年下降到6%,2008年能否保持3%还有待实践证明。人民币的升值使层次低的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地方投资环境的恶化,垄断型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廉价的金融资本的扶持,而作为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有资金需求但拿不到贷款。当廉价资源大量堆积时,这些低端企业就被迫把资金投向投机性比较强的地产业和证券业,海尔斥360亿巨资投向地产业,因为制造业利润太薄。

“中国目前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对企业的强大压力,需要做的是:一、加快产业梯次转移,将沿海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向成本低的内陆转移;二、加快税收减免,大规模降低企业所得税,使企业在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下得以生存,大幅度降低税收将有利于刺激内需;三、加速对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支持,这个已提了多年,但银行有个信贷终身责任制,银行担心给中小企业贷款给自己带来风险,所以持谨慎态度;四、应该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想尽快从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成长的话,只有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化。应该培养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只有城市化才能培养中产阶级,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五、加大民生投入,建议把全国人民创造的外汇储备的一半划入全国社保基金,保证在转型期的安定。”彭万华如是说。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6篇

汇率是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调节杠杆,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人民币走向一体化、国际化。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尤其是新型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各种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增大,但是相比而言,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确实过快。

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对于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的低廉商品大量涌入别国,对其国内产品出口造成积压,欧美和日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减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二)内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GDP在世界GDP所占份额日益上升,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根本原因。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必然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产品,而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二、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

人民币升值后,如果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人民币价格下降,尽管我国的出口将不会变化,但是企业的利润率会有所下降;如果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外币标示饿的价格上升,出口将随之减少,企业利润下降。

(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其产品的价格下降,相同的资金可以进口更多的资源,增加企业进口的原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进口增加虽然短期虽然会造成贸易逆差,但长期来看,人名币升值可能会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出口结构,为我国改善贸易结构,走向世界带来机遇。

(三)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

虽然我国是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很小一部分为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来自于加工贸易。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理论上,一个国家的汇率上升使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而外国商品的本币格下降,从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小,,本国出现贸易逆差,减少贸易顺差。此外,还可以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含量高产品代替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升值会提高我国相对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等量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所得的利润减少,从而使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减少。如果在人民币升值之前,把外币换成人民币,投资者就会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通过对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不仅会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还会获得增值收益。以投机为目的的流入资本,会导致出口贸易顺差被高估,加剧外部的不平衡。

五、人民币升值的调控

1.出口企业应该改变以前的做法,例:低劳动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同时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应该增强风险意识,能够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2.适时调整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例如:缩小贫富差距,平抑物价。

3.根据我国的进口规模,适当的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的规模总量和结构,使外汇更有弹性。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7篇

9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735。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也是本月至今的第三次冲高。此前的9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772;9月16日报6.3797。

这与8月10日曾出现过的一波人民币升值颇为近似。据统计,在8月份的全部23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共11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以中间价衡量,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7%。而以2005年7月汇改前的1美元对人民币8.2765元计算,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达29.3%。

但这样的升幅,美国方面有人似乎仍不满意。

主动升值?

连日来,美国又开始围绕人民币升值做起文章。

9月22日,美国参议院议员施洛德称,中国方面通过压低本国货币估值的方式赢得出口优势,(美国)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在蓄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以支持本国产品出口。

他说,一项旨在人民币升值的立法草案已由共和党和议员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拟订完成,将在10月份参议院会期开始后提交讨论。

针对美国方面的言论,9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称,中方并不追求贸易顺差,中国政府也从未利用所谓汇率操纵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额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美投资和贸易的结构,人民币升值不能够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争论由来已久。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已经表现出主观意愿。“人民币升值要考虑时机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经济增长还不错,通胀压力也有减弱,这种情况下升值比较明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本刊记者采访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抛开短期的市场波动,中期(3~5年内)人民币总体趋势将继续保持升值态势,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效汇率)大幅升值可能性较小。并且,近两月对美元的升值速度也显示,中央政府对汇率调整的灵活性在增加,这或许是未来汇率管理的一个趋势所向。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的走势相映成趣,目前的升值主要是美元汇率的走势变化,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篮子货币发生变化。

赵庆明认为,人民币“管理”的手段体现出主动和可控原则,央行能够决定价格,且不会让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当美元跌时,人民币对其涨得多一点;反之,人民币则对其跌得少一点,或者仍然是涨,即“主动的升值”。再如,当欧元贬值较多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外贸出口的压力,也会有意让人民币对其升值放缓一点。

此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解读是,人民币升值被寄予了更多的抑制通胀的希望。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的观点认为,中国政府会在今后几个月让人民币加快升值,以减少资产组合的风险,以及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抑通胀之争

值得关注的是,一定程度的升值能否降低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出最近37个月以来新高,虽然8月份有所下降,但在依然高企的通胀形势下,前期紧缩的货币政策力有不逮,在此局面下,汇率政策走向前台,成为防控通胀的主要手段之一。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列为政府为控制物价应当更好利用的多种工具之一。

外管局局长易纲年中也曾公开表示,“如果不是人民币升值,2005~2008年间,中国物价的上涨还要严重得多。”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央行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中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市场普遍认为,近日人民币的强劲升值趋势,是“增强汇率弹性”的体现。

有外媒认为,中国政府允许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主要有三个原因,出口强劲、通胀较高以及国际压力。

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贸易顺差达到314.84亿美元,较6月份增加92.14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1月以来的新高。这也必然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同时,此前人民币升值将增加热钱流入的担心,也由于美债、欧债危机使得热钱回流,这些都为人民币打开了升值窗口。

9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735,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此前的9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北京向美国商界领袖发表演讲,呼吁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加速升值。他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助于中国通过降低进口成本抑制通货膨胀。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宏观组首席研究员刘金贺认为,通过升值的本币降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达到平抑国内物价的效果,这一原理在理论上成立,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本币的国际可通兑性,而这恰恰是人民币所欠缺的。

他指出,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地位是由其背后的美元储备所决定的,这客观上造就了中国本币汇率变化对国际主要商品价格的影响基本为零。

由于人民币无法左右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以美元结算的进口原材料价格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贬而发生变化。这种结算的“影子货币”就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总体价格水平。

有专家担心,人民币升值不仅没对抑制国内通胀起到“降压”效果,还因升值预期的增加,激发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引发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反而加大物价上涨。同时,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可以减缓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的好处,在很大程度上被一些拥有进口权的国企和消费品税收的征收所抵消。

削弱出口

与此同时,人民币近期的持续升值又引发了“削弱出口”的争议。

9月伤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加速升值,涨幅已达5.09%。月初,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突破9.0的重要关口,继而在9月20日,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报8.7084的高位,创出近两年来的历史新高。

在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内需严重下滑的背景下,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8月,中国对欧盟、美国出口分别增长22.8%和12.3%,低于整体增幅1.7和12.2个百分点。

“我不主张这段时间的升值表现,现在要做的关键是完善汇率制度。外贸因为人民币升值被削弱了,世界工厂的优势因为人民币升值没有了,我们会放弃掉中国利益。”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直言,“‘参考一篮子货币’只是个口号。中国现在根本就没有一篮子货币的配置,依然单一盯住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众多中国出口企业的毛利率不足2%,这些企业大多数无法通过削减成本或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增加竞争力。

对此,张斌持相反意见。他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两个:增长问题和结构问题。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一定会对增长有影响,但长期看,升值将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推动出口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结构改善必然会有企业破产,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冲击是短期的,且能够迫使低效率企业退出,使资源向高效率企业集中。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曾在去年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及,在2003~2005年汇改之前,一些人士警告中国政府和货币当局,人民币升值3%,中国的大批出口企业就会倒闭,失业就会大量增长,甚至会出现社会不稳。但事实是,在经过了实际有效汇率和对美元双边汇率的20%左右的升值之后,2006年~2008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长23.4%,进口年均增长19.7%。这是公认的中国外贸发展的黄金时期。

数据显示,从2005年汇改以来至201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5%,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14%,但人民币汇率升值没有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欧元区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如果它继续恶化,真正影响到中国的进出口,那时的汇率政策有可能会做出调整。”张斌认为,这同样体现中央政府汇率管理的“灵活性”。

化解升值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市场的变化让人民币汇率加快调整的时间窗口进一步提前,特别是在目前热钱比较谨慎的情况下,人民币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快一些升值。

同时,在“稳定”和“有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的日均波幅,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升有降,从而打破市场的单边升值预期。后者最为关键,化解升值预期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任务,而这必然要求纠正国际收支失衡。

赵庆明指出,国际上的观点和理论逻辑是,中国的持续贸易顺差,显示汇率低估,所以必须升值。但必须看到,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即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而是由于国内内需不足使得储蓄率大于投资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以及大量的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造成的。

因此,不在培育内需上下功夫,单做人民币汇率的文章是舍本逐末。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池,持续的升值预期在其中的直接表现是,外国人更愿意持有而非使用人民币,从而导致在跨境贸易结算时,人民币的流出远远大于流入。不管理这种升值预期,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永远是畸形的。

专家认为,当前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举措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为出口降温和加大进口来减少贸易顺差;二是实现资本的双向平衡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领域,以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可以通过提高技术门槛、管理门槛、资金门槛等减少外资的流入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应该放开个人和私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取消没有必要的限制措施;三是加大对热钱的检查和处罚力度。

“欧元之父”蒙达尔曾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过相同观点,他说,“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并不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引起中国西部地区的通货紧缩,扩大地区间收入不均衡的差距。要想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应该提高中国百姓的收入,通过增加国内消费来实现。”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影响;利弊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71-01

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1 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1.1 对进出口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压力,出口成本增加,原来一样价钱的东西,在人民币升值后换算成国外价格就将要涨价,这样就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如果要降低价格,生产者就要降低利润,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大量生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企业,使得我国中小型出口贸易的企业利润下降甚至濒临破产。

对于进口来说,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进口增加,国外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会比以前要便宜,这样就降低了进口的成本,人们购买国外进口的产品数量增加。所以人民币升值将会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但是实际上国际收支的情况还是要受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制约,只有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中国的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顺差才会有所减少(马歇尔-勒纳条件),否则只会让顺差更加严重。

1.1.2 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对于长期资本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国外投资者用同样的钱购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减少,这样可能不利于国外投资者到中国进行投资或追加投资。不过,汇率上升,也会使得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挣到的钱兑换回其本币的数额增加了,这样又会吸引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所以对于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而可以确定的是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到短期资本流入,短期资本多是国际游资,具有投机性和趋利性。一旦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大量资本将涌入中国,通过汇率上升赚钱。这样国际收支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短期内将会扩大,而且大量的投机热钱进入中国容易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短期资本的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可能会引发我国的货币和金融危机。所以这样看来人民币升值还有待商榷。

1.2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汇率上升使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这样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成本减少,国内物价也应该下跌。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币在升值,而国内物价也在上涨。我认为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后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国内,而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提是将外币兑换成为人民币。这样中国政府就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来兑换外币,这也是我国的外汇储备为何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吧。市场上流通者过多的人民币,当然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使得物价上涨。现在中国政府一面在用人民币兑换外币,一面又在马不停蹄的发行国债收回流通在市场上的过多的人民币,来控制物价和汇率的上涨压力。所以在我看来,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才是至关重要的。

1.3 人民币升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取决于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国民收入是由储蓄、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差额决定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则国民收入将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1.4 人民币升值对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给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压力,国内的出口商就会转移自己的资金,将其投入一些非出口部门或从事一些进口行业,改变了产业结构。而更多的出口企业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比如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破产,这样就会裁剪员工,影响了整体就业水平。

2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当然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从国内角度考虑,升值会增加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顺差。并且可以改善产业结构,使得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压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思考如何自主创新增加竞争力。这些都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可是人民币升值后的负面影响显然更多,例如上面考虑到的一些影响:首先,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压力,而且这个影响对我国经济来说是巨大的。我国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出口,如果出口贸易受影响,我国整体经济也要受到重创。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并没有为我国带来低物价,反而近几年来物价飞速上涨,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汇率上升而改善。再加上在人民币升值期间,江浙一带很多中小型出口型企业纷纷裁员甚至倒闭,导致我国就业压力增大。

从国际角度考虑,美国一直以来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主要考虑的是其自身的经济利益。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发展一直低迷,本国企业竞争力减弱,便针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大作文章。长期的持续贸易顺差让中国看上去是应该调整汇率,让人民币适度升值。可是就我国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升值后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太多了。这些都不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可以应付的了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中国应该顶住压力,保持汇率的稳定。而最重要的是要加快金融监管的建设,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汇率制度。在金融市场更成熟后,我国就可以放开手,大胆的将我国汇率调整到与我国经济相适应的程度。

参考文献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9篇

摘要:汇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的二元难题也随之而来,即人民币对外面临升值的压力,但对内又面临货币贬值和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对中国经济对内、对外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逐一分析了人民币的变革历程,二元难题,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今后的发展趋势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变革人民币二元难题

一、引言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早已不新鲜,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与日剧增,“人民币升值论”呼声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上个月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人民币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也做出了规划,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宽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

如今,中国已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并重新驶向高速发展的轨道。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测算2010年中国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国通货膨胀率的高涨,今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轮番出台各种紧缩性货币政策,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0%,这是央行今年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24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高位,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面对内外经济的失衡,以及不断膨胀的国际舆论压力,人民币汇率外来走势意义非同一般。

二、人民币汇率变革历程

纵观历史,中国在变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上一直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主要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革。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人民币汇率近五年的走势图可以看出,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处于不断的升值之中,到2008年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进入201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开始呈上升的态势,截止到今年4月15日, 1美元可兑换6.5301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新高。

三、人民币二元难题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美日等主要贸易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是硬通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普遍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这就产生了人民币的二元难题,即人民币对外面临升值的压力,但对内又面临货币贬值和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

人民币的二元难题的产生根源是我国的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即人民币的二元结构造成的。二元结构是指人民币一方面肩负着维持汇率稳定和平抑国际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肩负着调控国家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不能要考察对外部门,还应考虑对内部门。可以说,人民币的二元难题因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体化造成的典型的米德冲突。一方面,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央行很难通过政策工具进行冲销,回购本币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体化,因此以汇率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调整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丧失,内外均衡难以同时达到。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以下就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四利四弊”进行详细的分析。

四大益处

第一,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 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这样, 对于广大居民而言, 消费进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如果其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 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 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 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那么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进口。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的积极影响是有条件的。

第二,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四大弊处

第一,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在出口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本币相对于某一国际结算用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 企业利润下降, 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 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 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 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有的几乎为零, 面临着生存危机。

第二,失业压力会加大。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这些出口企业中, 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 这样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将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第三,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 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 流动性过剩; 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其产生的“ 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 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第四,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2010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8473.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五、结论

我们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人民币的升值问题进行利弊的权衡。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升值短期弊大于利,长期利大于弊。

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当前,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确保我国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来拉动,且扩大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贸然减少出口,大量的外向型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破产,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内部需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前,外部需求依然会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动力。如果大幅调升人民币汇率,大多数出口之中小企业恐濒临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使刚复苏的经济再次陷入危机。而此次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汇率更具有弹性,也将使人民币在短期内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从长期来看,如仍维持现状,保持汇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受到较大损害;导致国内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相对价格扭曲,加重经济失衡程度等。

总体说来,在长期中中国保持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至关重要,而人民币的汇率管理要提倡三性:渐变性、内生性和可控性。中国保持一个弹性的汇率制度这不仅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健康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在长期内,人民币在经济的可适度范围,小幅升值、弹性浮动将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有其必要性的。所以,在我国相关改革完成之前,名义汇率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不仅仅无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反倒可能带来许多无法应对的潜在风险。我国应顶住国外压力,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成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驾驭好人民币升值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晓杰,高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

[2]石磊. 美元贬值并不必然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 2009;11

[3]石磊. 升值预期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再现――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 2009;07

[4]王倩,蔡强.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应机选择与未来取向[J].江汉论坛, 2010;09

人民币升值范文第10篇

人民币升值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月3日,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并且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为美国扩大出口。2月底,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集团副部长级会议上,IMF了经济分析报告称,人民币被明显低估。于是,国际金融界关于人民币即将重新升值的猜测更是甚嚣尘上。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的讨论,央行高管近日在各种场合纷纷明确表态,人民币的升值应当是长期、缓慢且逐步升值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汇率则应当有升有降,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灵活调整。

国内经济学界一个基本形成的共识是,人民币汇率仅仅是导致贸易顺差的众多要素中的一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无法解释中国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价格等要素对出口的贡献。

升值预期再起

3月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全球媒体表示:“尽管当前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危机的影响还是很深重的。如果从特殊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也包括了人民币汇率政策。”

“慎重的时机选择”是周小川留给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一个谜题。周小川还表示,特殊的汇率政策是在特殊阶段,比如说金融危机的条件下采用的特殊的政策。

以上表述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中国可能在近期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明确信号,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就是其中一位。他表示:“我们非常关心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是在中央的所有官员中第一次提到可能退出特殊的政策,朝前看人民币升值的条件已经具备。”

刘利刚认为,中国1、2月双位数的出口增长,持续升温的贸易摩擦,高企的资源品价格都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依据。

但也有专家认为,对此不能作过度解读。中国始终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改革方向,在特殊阶段实行的特殊管理是由管理的浮动汇率的应有之义。而且,当前的汇率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而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会非常慎重的。

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选择上,专家们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伦敦蓝金对冲基金高级主管任永力在伦敦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称:“人民币还会在今年3、4月重新开始实行浮动政策。”

他认为原因有四:一是在2005年和2008年人民币汇率浮动政策实施期间,这一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出口造成有害影响,中国出口仍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二是美国将于4月公布半年度的关于所谓“货币操纵”的报告,可能会对人民币带来风险;三是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将于6月召开,这可能会促使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的灵活性;四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恢复良好。

汇丰银行全球研究部外汇战略分析师鲍尔・迈克尔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预计,2010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缓慢升值。“现在市场存在很多投机行为,投机者打赌人民币会迅速升值,但是我们并不那么认为。无论如何,人民币的升值都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观点是,人民币不可能大幅升值。”

反对声音

由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中结汇制度的存在,所有贸易的盈余都必须到指定的银行兑换成人民币,继而成为银行的高能货币。如果央行不进行任何公开市场操作,单单外汇占款一项就足以带来庞大的货币供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家出口公司赚了1亿美元。去银行结汇,换成了6.82亿人民币。接着把这6.82亿元人民币存到了某银行的账户上。对于银行来说,相当于资产扩大了1亿美元,负债增加了6.82亿元。如果央行不通过发行央票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话,就相当于增加了6.82亿元高能货币。”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周炳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说。

“即使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其全部回收,能够截断的也仅仅是一个货币乘数。这6.82亿元货币增量还是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周炳林说。

根据经济学经典理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固定的汇率制度、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永远无法同时实现。有专家认为,随着资本流动管制的放宽,以及贸易顺差的扩大,现行的汇率制度已经成为独立货币政策的阻力。因此,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则似乎暗示了人民币升值的必然性。

但也有人认为,即使人民币升值,以上困难依然不能解决。

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3月8日对记者强调,虽然眼下人民币存在显而易见的升值压力,但这仅是短期现象。他预计,这一状况只会持续半年,半年后人民币可能还有贬值压力,“理由是从去年的后半段到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收窄;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在缩小。”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金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将中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本原因简单地认定为汇率被低估,但其实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有两个,其一是中国家庭预防性储蓄处于较高水平,其二是中国缺少完善的消费信贷市场。如果能通过释放国内储蓄来达到释放需求的目的,是通向贸易平衡的另一答案。”

“人民币现在升值就是自废武功。”在华尔街浸淫多年、目前在国有大型投资机构从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反对现在升值。他认为,目前的问题是信贷增长过快,利率压得过低,而不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在他看来,由于目前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技术和品牌相比发达国家更是还有很大劣势。如没有币值方面的优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受损,而升值后的人民币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广场协议”后的日元。

变化的形势

然而,也有人从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人民币升值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好处方面出发,认为人民币应该适度升值。

“高失业率 + 中期选举 = 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公式还将继续得到验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认为,“除发达国家之外,新兴市场国家也会此起彼伏地采取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于中国这样继续奉行出口导向增长战略的国家而言,2010年将是外贸行业格外艰难的一年。”

对此,刘利刚做过一个研究:“如果美国将中国定义为‘货币操纵国’,那么美国商务部就有权对中国的所有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如果美国对华的出口征收10%-20%的关税,将会比人民币升值5%-10%对出口造成的伤害更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人民币升值可以淘汰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并迫使出口企业产业升级,即使这个过程对企业来说是痛苦的,但是对外贸出口行业总体而言是好的。

上一篇:经贸英语范文 下一篇:英语语音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