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26 10:25:16

当代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述评

摘 要: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当代大学校长素质有着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该问题相关文献的整理有利于深入研究该问题。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我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领域:大学校长整体素质内容研究研究、大学校长单项素质内容研究、大学校长其他方面研究中涉及的素质研究、大学校长素质提升对策研究研究等。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缺陷。

关键词:大学校长;素质;述评

“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我国大学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尤其是高等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对大学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成熟的梳理大学校长素质的研究现状,本是基于以下几个角度。

一.整体素质内容的研究

关于大学校长整体素质的研究是校长素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1.有些研究是基于经验研究,从一些成功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和教育实践出发,来深入总结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如詹詹毅和胡娟,从朱九思、曲钦岳和纪宝成三位杰出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教育实践出发,总结出其素质的共同特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具有创新精神、不怕困难、胆识过人,具有很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2.有些研究则直接开门见山的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概括的较为全面,但是没有任何理论铺垫,也没有较强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作为支撑,泛泛而谈,显得不够严谨,没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类研究比较多。

如许庆豫,则直接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富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热心社会公共事业并善于赢得社会支持,富有务实的现身事业的精神,善于实施大胆的改革措施,善于提出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

3.有些研究对某一类型的大学的大学校长素质进行专门研究,研究方向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这类研究较少。

如李志平,则对创新型大学的大学校长素质进行了研究,由人的素质概念出发,提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由知识、能力和人格三部分组成,并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大学校长的创新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和创新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二.单项素质内容的研究

1.有些学者对大学校长的客观素质特征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多以数据为基础,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外大学校长进行比较研究,多属于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有些研究从不同层次的大学出发,对我国大学校长客观素质特征进行研究。如张光进和王鑫,以相关网站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对103所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的大学校长的客观素质特征(群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这其中有大学类型特征,有大学校长的性别、年龄、民族特征,有校长的教育背景特征,有校长的学术背景特征,有校长的职业背景特征,并与美国大学校长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有些学者从不同类型大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如程岭,从大学类型的角度,以国内 37 所师范大学的校长作为样本,对其学历、学术背景、任职年限、工作经历、学术水平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师范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状况。

以上研究都是对相关数据进行百分比的统计分析,有些学者运用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校长的基本信息特征进行研究。如山东财经大学的袁娜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72所教育部直属大学的校长的单学科、多学科、本校学习与工作经历、他校工作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国外工作经历、文科、理工科八项因素进行分项统计,通过因子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因素的合理性及发展方向。

2.有些学者对我国大学校长的能力素质进行研究。

如贾俊兰,则专门对大学校长的能力进行了研究,从校长需要从事的不同类型的管理活动出发,提出大学校长的能力由必要能力、核心能力和增效能力三部分组成。这种研究方向值得借鉴,但是,其对能力素质的研究的也有一些不适当的地方,例如其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家的素质等一些能力素质之外的素质也列入能力素质的一部分显然是不适当的,可见本文对能力和素质的外延没有进行严谨的界定。

如刘晶玉等人,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利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向全国32所直属高校得到有效问卷258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大学校长胜任力结构模型,并得出大学校长胜任力由23个胜任特征构成,涵盖在人格魅力、教育理念、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及发展意识5个维度之中,最后通过结构方程建模予以验证。

3.有些学者对我国大学校长的知识素质进行了研究。

如蒋婷轶,对我国知名大学校长的知识素质进行研究,对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研究,并最后落脚于大学校长的知识素质,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知识、管理知识,并提出知识素质培养的对策。

4.有些学者对大学校长的思想品格素质进行了研究。

曾华对大学校长人格魅力特征进行了研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人格感召力和人格至善力。

学者韩延明对大学理念进行过界定,认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从这一界定来看,大学校长的大学理念可以列为大学校长思想品格素质的一部分。很多学者对大学校长的大学理念进行了研究,这里不再具体列举。

眭依凡对大学校长的道德素质进行过研究,包括深沉的爱国主义和坚持真理、追求科学、关心人类的高尚品德。

三.大学校长其他方面研究中涉及的素质研究(间接研究)

1.关于大学校长选拔标准的研究

李巧针根据大学的组织特性,指出大学组织的教育性特征决定着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中最首要一点是懂教育。

钟秉林和周海涛认为科学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是选任合格校长的制度保证,其总结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包含学术领导能力、统筹规划能力、校情洞察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国际视野、合适的个性特质(如形成愿景的能力、推动前进的勇气、 坚忍不拔的追求、 克服阻力的技能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承担误解和敢于担当的意愿等)六个方面。

2.大学校长职业化研究中的素质研究

牛维麟、李立国和詹宏毅在大学校长的职业化研究中指出,职业化的大学校长具有综合的职业化素质,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能够引领教育发展之潮流,更要有实干精神,懂管理、善经营,能够保持学校的持续发展。

姜朝晖在对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变迁史的研究中,总结出美国大学校长先后经历了牧师兼职型校长、学者领导型校长、专家管理型校长、职业经理型校长四个时期,其中职业经理型校长就是当今学界广泛探讨的职业化校长,并指出这个时期的大学校长最被重视的素质是筹款能力和商业管理运作方面的能力。

3.大学校长角色研究中的素质研究

刘华钢在大学校长角色研究中指出大学校长要扮演的五种角色以及每一种角色对应的素质,政治家对应政治眼光,行政管理智者对应管理能力,教育家对应高等教育规律与法规,社会活动家对应社会交往能力,科学家对应学术能力及声望。

樊倚天和庞青山则认为现代大学所出现的新特点和新现象(开放性、合作性、国际性、民主性),使大学校长不一定具有突出的学术成就,但必须做好一名调解者,其对应的能力非常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四.素质提升对策的研究

关于大学校长素质提升对策的研究,研究多从校长队伍建设和制度完善两方面,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多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情走大学职业化道路;在制度完善方面,多是在选拔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等方面着手。

如李旺隆,研究了地方大学校长的素质,并指出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培训模式、完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提升大学校长素质。

如陈坤华,在探讨大学校长应具备素质的基础之上,提出大学校长提升的对策,加强校长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健全校长监督机制,完善校长的选拔机制。

五.总结与分析

在对关于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时候,本文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1.素质研究途径的广泛性。

如果我们不是纯粹的从大学校长素质入手进行研究,而是从大学校长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途径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当前的大学校长研究分成选拔、大学理念、角色、评价、培训、职业化等几个角度(有些角度可能没有提到),但是基本每个角度或多或少都与大学校长素质有联系,比如,大学校长选拔中的选拔标准、大学校长所具备的大学理念、大学校长评价当中的评价标准、大学校长职业化中大学校长应给具备的职业化素质都可以看做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一部分;还有虽然大学校长所承担的每一种角色都需要多种素质作为支撑,实际上每一种角色都有其对应的主要素质,从这个方面讲从大学校长承担的角色出发来研究大学校长的素质可以作为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一部分。

所以说,如果纵观整个大学校长研究,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途径是相当广泛的,但是从大学校长成长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进行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学者几乎没有。

2.素质研究在大学校长研究中的地位。

仔细观察,大学校长素质研究几乎与大学校长研究的各个角度都有联系,就如同血液之于肉体的关系。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大学校长素质研究就是大学校长研究的核心,是大学校长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核心的存在,大学校长研究是进行不下去的。

从“核心”的观点来说,我们可以从大学校长研究的多数角度进行大学校长的素质研究。但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基于不同的角度的大学校长素质研究会不会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说大学校长选拔标准和成熟大学校长素质的研究。大学校长在经过层层筛选如愿以偿之时所具有的素质(或者说选拔标准),与在位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大学校长(或者说成熟校长)所具有的素质相比,是相同的还是具有差异?两者肯定是有差异的,否则也就没有大学校长培训之说。基于此,当今许多研究中的选拔标准和大学校长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基本没有差异,这个方面应该引起相关学者的思考。

3.素质研究的共性与具体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大学校长素质研究中的多数研究是在研究大学校长的共性素质,即是在不考虑大学的层次、大学的种类、大学的性质、大学的办学时间等的情况下,综合研究所有大学校长的素质情况。大学的性质是指大学校长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的种类是指大学是综合类,是文科类,还是理工类等等不同的类别;大学的层次是指大学是教育部属院校,是省属院校,还是其它;大学的办学时间是指,大学的办学时间长短不一。当然,还是有些研究是比较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的对象是较具体的。

总之,目前关于大学校长共性素质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关于具体类型大学的大学校长的素质研究还非常稀少,也就是说现有的研究涉及具体大学校长素质研究方面非常有限。有的研究设计某一省市的本科学校,但是如果继续研究下去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比如,该省市的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类等具体类型的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综合类的大学又可以继续分类,是部属还是省属,是公办还是民办…

4.关于素质研究方法。

关于研究方法,我们先按照一个最基本的分类,即定性还是定量。所谓定性研究基于主观性的描述。大学校长中的素质研究多数是属于定性研究,有对前人研究的简单总结概括,有结合前人研究对当前大学校长现状的深入思考,有对大学校长的比较研究,有对大学校长的访谈,有大学校长自己的经验总结与深入思考。但是定性研究的说服力毕竟没有数据来的更强。

随着学者对相关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以及相关数据的获得,对大学校长素质的定量研究开始增多,一些学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通过从网络获取数据、问卷调查、直接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为更加严谨的定量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基于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数据,进行大学校长的素质研究。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研究只是基于数据的简单的统计分析,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数据之间的简单关系,并以此得出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得之不易的数据的挖掘还有待深入。有些研究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深入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类实证研究非常少。

参考文献:

[1]詹宏毅,胡娟.当代中国杰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特征―对三位不同时期著名大学校长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

[2]许庆豫.谈一流大学校长素质[J].吉林教育科学,1994.

[3]李志平.新世纪创新型大学校长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

[4]张光进,王鑫.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

[5]袁娜.初探中国大学校长专业发展研究因素的合理性[J].学理论,2012.

[6]刘晶玉,娄成武,任嵘嵘.大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

[7]贾俊兰.现代大学校长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

[8]曾华.大学校长的二重特征:身份与人格魅力[J].纺织教育,2008.

[9]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

[10]眭依凡.关于大学校长及其作用的讨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上一篇:酮苯装置废水中微量丁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下一篇: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