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10-26 08:08:15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摘 要: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又是合作与探究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进而在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不断激励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善于学习、自主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这里,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授鱼”,而是“授渔”,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创设有利的条件、环境,启发学生如何去学、应该学什么。通过教学实践,我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注重课前预习,加强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就养成预习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和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第一次真好》一课,作者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是不是第一次的感觉都很愉快呢”等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经过学生的充分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给予热情的肯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设疑答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还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注重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我说:“昨天同学们预习了《孤独之旅》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一场暴风雨后,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等等。我就趁机问道:“那就请同学们联系自己,想想在人生的旅途上,你也有这种‘长大’的体验吗?……”显然,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亲自了解中体验,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实践证明,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或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和迁移。教师要树立“为迁移而教”的意识,要继续创设广泛应用的情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

三、注重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只有发现才能学得更好的道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但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而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因而创设“生疑”的情境就很重要。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如,教学《范进中举》时,学生都知道胡屠户对范进由“倨傲”到“敬畏恭维”,是范进中举后地位发生变化造成的。但多数的学生就到此为止,不会再对这一矛盾冲突进行深究。于是,我就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设置疑问:“除了范进中举后地位发生变化这一外在因素外,在胡屠户身上有内在的因素吗?”让学生理解这一层次的问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是读书人,还有那些对名利趋之若鹜的市井人物。可见,创设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矛盾对比所起到的讽刺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将生疑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只是在何处质疑及如何释疑上积极引导,才能将思和疑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

四、注重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需要相互沟通、展示、倾听、探讨,以求达到某种共识或理解。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之间互动为主要取向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相互激励、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激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在学生独立领悟故事情节的前提下,以“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谁骗谁”“怎么骗”“为何骗”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的思考讨论中,文章的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就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这样,教师发动学生参与生疑解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是在独立领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注重激励评价,坚定自主学习信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但评价不是简单的评分或者轻率的褒贬,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与感受自己的文本和语言感悟、理解力的进步,切忌横向比较。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能积极参与,但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你回答到点上了,但还不全面,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还要注意激励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只有这种以人为本、关注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才有利于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善于学习、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总量剧增,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的更新急剧加速,人类逐渐进入一个学习型社会。社会环境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贯穿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终身自学的能力,让其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使其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3]韩向东.合作学习:离语文教学有多远.语文教学之友,2005(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市江田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